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世界霸主英國為什麼沒落

世界霸主英國為什麼沒落

發布時間:2022-12-15 10:50:20

⑴ 英國經濟地位衰落的原因

衰落的原因:

一、經濟上:雖然英國贏得了戰爭,並從戰爭中獲得了新的殖民地,戰爭的巨大開銷使得英國無法繼續承擔維系一個帝國所需要的龐大財政支出。英國有數百萬人死亡,無數資產被毀,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資本市場的混亂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國籍官員人數的缺乏。與此同時,民族主義情緒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漲,而帝國的參戰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戰爭中所感受到的強烈的種族歧視都更加助長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具體來說,戰前的債權國變為戰後的債務國,戰後經濟長期低靡、不景氣,國際金融中心也由英國倫敦轉移到了美國紐約。一戰中,英國的商船隊遭到巨大損失,使其航運業遭遇重創,也導致英國貿易量的下降。
到1919年,英國欠美國的債務達85000萬英鎊。因此,英國成為美國的主要債務國。可是在戰前,美國是英國的主要債務國。戰時英國被迫賣掉了海外資產的四分之一。由於戰爭,英國的內債增加了九倍,即從64500萬英鎊增加到66億英鎊。(數字摘自《英國現代史》作者是弗.格.特魯漢諾夫斯基)
在戰爭年代,整個英國工業顯著地擴大了生產機構,但是,這並不能使它在世界市場上更有力量跟它的對手進行競爭。陳舊不堪的企業需要國家的補貼來維持,這就不能不室戰後時期英國工業的情況更加復雜。
戰時英國工業的發展極不平衡。由於勞動力被抽到軍隊和軍火企業中去,以及原料不足和機器設備的日益破舊,舊有的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減產了。煤產量從1913年的28740萬噸減少為1918年的22770萬噸。1913生鐵產量為1026萬噸,而1918年為908萬6千噸。造船業產量也急劇下降,1913年英國造船廠建成的船隻總噸位為120萬噸,而在1918年減為77萬2千噸。戰時生產的增長,主要是依靠擴大所謂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工業、汽車工業、航空工業、製造軍火的工業以及供應兵工廠金屬的煉鋼工業。
工人運動:戰爭使國內階級矛盾大大地尖銳化。1918年罷工運動規模壯闊,參加罷工的工人達1116000人,損失5875000工作日。這時英國工人運動的特點是具有戰斗性。絕大多數罷工是「非正式」,即有普通工人違背工會領袖的意志發動起來的。罷工者除了提出經濟要求外,還提出政治要求。
隨著罷工運動的開展,工會的數目也日益增多了。起來同資產階級斗爭的工人,感到了聯合起來的必要性。1913年到1918年,工會人員人數從4135000人增加到6533000人。
由於工人不滿資產階級的剝削,後來俄國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國內的工人極為興奮。他們想改變社會制度,從而使自己能夠獲取利益。這樣的心態導致了工人們的不斷罷工或者是消極怠工。間接的也造成了英國在戰後的衰落。
二、政治上:主要體現在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一戰爆發前,英國自由黨通過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和立法,開創復興的局面。歷史證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戰後英國衰落的原因作用下,才進一步激化了英國的國內矛盾,加劇了政壇的沖突,從而導致了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此過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表現出了強烈的催化作用。1918年,自由黨尚可與其他政治力量聯合而維持勞合·喬治的首相地位,但以後自由黨在大選中的得票率持續下降,1923年的大選中,工黨得票率首次超過了自由黨,成為英國的第二大政黨,而自由黨從此以後再也未能成為第二大黨。
但是單獨的政黨都不能獨自領導政府,組建聯合政府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各個政黨的主見都不同,對於戰後經濟建設的方向不同,導致與戰後英國經濟發展滯後。
三、國際影響力方面:雖然英國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保持了國際事務領導者的地位,但是由於其經濟、軍事實力的嚴重倒退,事實上使得英國不可能再像一戰前那樣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國」世界政治、軍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實亡。華盛頓海軍會議上規定英美海軍實力保持一致,這說明英國無奈的承認了一戰後不再是全球霸主的事實。所以在戰後英國不能像戰前一樣為了經濟利益為所欲為,間接的也導致了英國需要犧牲一些利益來保全自己的政治權利。
四、殖民地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了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不過一戰之後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後在西德的佔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帝國的一部分。1920年代是自治領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雖然自治領在一戰爆發時還無權選擇是否參戰,1919年結束一戰的《凡爾賽條約》,卻是由英國和其自治領分別簽署的。1922年自治領不再願意支持英國對土耳其的軍事行動,迫使英國尋求一個和平的妥協方案。一個位於都柏林的英愛戰爭紀念碑。自治領的完全獨立經由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終確立:所有自治領取得與英國的同等地位,英國的立法機構不再有權干涉自治領內部事務,自治領也將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1907年在殖民部內設立的一個主管自治領事務的部門也在1925年從殖民部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自治領部,並在1930年擁有了首位部門大臣。加拿大在1923年成為第一個獨自簽署外交條約的自治領,1927年加拿大向華盛頓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亞也派出了首位駐外大使。愛爾蘭自由邦在一場反抗英國統治的血腥戰爭後於1921年取得了自治領地位;1937年愛爾蘭與英國斷絕了正式的憲法關系,並在1949年正式成為完全獨立於英聯邦之外的愛爾蘭共和國。原本就獨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斷絕了與英國在憲法上的特殊關系(雖然直到1956年英國才從埃及撤軍)。在1922年成為英國保護國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後的1932年完全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英國打贏了戰爭,但卻失掉了一個帝國。一戰後,力量不斷增強的殖民地開始要求取得與「母國」平等的獨立地位。於是,以英國為核心的英聯邦組織應運而生。

⑵ 「從世界霸主到如今的落魄」,英國為何會如此衰落

英國是近幾年來混得最慘的國家,甚至可以說從二戰之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就開始一落千丈,日不落帝國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個夕陽西下的帝國。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英國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其次就是英國雖然稱霸近百年,但是隨著周邊的德國崛起,英國被迫和德國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讓英國的國力大規模消耗。最後就是因為二戰之後,世界上興起了一股驚天動地的獨立浪潮,英國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

最後就是世界獨立運動的興起,英國所屬的各個殖民地開始慢慢興起了獨立的浪潮,所以在這樣的世界大潮下,英國的各個殖民地陸續陷落,而英國的經濟主要依靠的就是殖民地發展起來的。所以喪失了大批的殖民地之後,英國的日子過得更是步履維艱了。

⑶ 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為何從歐洲霸主地位掉下神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大英帝國仍然占據著世界霸權的寶座。盡管二戰前英國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但經過多年的殖民戰爭積累,英國仍然統治著超過4億人,並佔領了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 在人口和土地方面都無法與英國相提並論。

工業生產能力的下降是英國失去世界霸權的根本原因,而英國失去世界霸權的直接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出現的殖民獨立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削弱了舊殖民國家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的殖民地都在尋求獨立。盡管英國和法國竭盡全力保護殖民地,但在世界殖民地獨立浪潮的沖擊下,舊的殖民大國仍然被擊敗。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英國分離的所有殖民地中,印度的獨立無疑給英國帶來了最致命的打擊。獨立前,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擁有數億人口和數百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當時,印度殖民地的收入佔英國經濟總量的40%。

關於。印度與英國分離後,英國的國家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它再也無法恢復從未設置過的帝國的榮耀。實際上,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的能力本身就是殖民時代的產物。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舊殖民帝國衰落,英國再也無法保留龐大的殖民地時,英國不可能僅依靠不列顛諸島的力量來保持世界霸權。位置。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它只是加速了英國的衰落,而不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

⑷ 為什麼英國在二戰後逐漸失去了世界霸主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的國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但讓英國本土在納粹空軍的狂轟濫炸下變成焦土,還嚴重削弱了英國國力。二戰結束後與出世紀的年代的兩次獨立浪潮沉重打擊了英國。使英國丟掉了「日不落帝國」的掛冠,也使英國淪落為二流強國。
第二、殖民地體系瓦解,海上霸權喪失
英國的生命線是殖民地,是海上霸權,然而二戰後的民族獨立運動瓦解了殖民體系,英國失去了最穩定的收入來源;海軍實力也被嚴重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受國力限制,大批主力艦要麼退役、要麼專賣給友好國家,皇家海軍的實力大受影響。
第三、美蘇崛起,代替了英國的地位
美國建立起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代替了英鎊的地位,蘇聯則控制了東歐,整個歐洲籠罩在蘇聯威脅的鐵幕下,不得不抱緊美國大腿,然而寄人籬下是要付出代價的,再想維持以前的霸權,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⑸ 為什麼英國在二戰後逐漸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1、美國國內市場統一並廣大,資源豐富,大量的移民不僅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而且帶來了豐富的生產技術。所以在二次工業革命中能夠迅速發展自己的經濟軍事實力

2、作為當時世界的殖民霸主,英國國內市場狹小,資源短缺,二次工業革命中,資本家更願意把資本投入到海外殖民地中而不是國內市場,導致國內缺乏資金進行生產改革,進而阻礙了工業革命在英國的進行。


(5)世界霸主英國為什麼沒落擴展閱讀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蘇、美、英、法、中五國通過大西洋會晤、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就維護戰後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搭成了一系列協議和諒解,確立了維護戰後世界秩序的國際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制度的創建,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聯合國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⑹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什麼原因導致它衰落呢

英國這個國家在近代的確是風光占盡,何止是顯赫一時,而是制霸海洋300年,號稱「日不落帝國」。

但有句老話說得好,「盛極而衰,物極必反」,英國在整個世界歷史的長河中,也只算其中的大帝國的一個,雖然已經做到超級牛了,但也免不了衰落的命運,如今看來英國還算一個世界大國,但味道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已經蛻變成美國人的跟班小弟了,真是令人唏噓。

這也能夠理解英國和法國在二戰前夕,一直對納粹德國的施行綏靖政策,不就是因為怕打仗,導致自己現有地位不保嗎?但事實證明怕是沒有用的,該來的總會要來。

⑺ 英國霸權失去的根本原因

英國失去世界貿易霸權,被美國和俄羅斯所取代,導致科技與經濟慢慢衰落

主觀原因是:一戰後,英國殖民帝國開始解體,戰後英國經濟困難。二戰後,英國殖民帝國土崩瓦解,殖民地紛紛獨立。還有就是二戰時政府實行戰時各黨派之間的「政治休戰」和勞資之間的「工業休戰」。這些都造成了「日不落帝國」的削弱。
客觀原因: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經濟中心國英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而美洲土地資源豐富,兩者資源互補。美洲與英國因而有大量的互補型貿易,經濟得以迅速增長。但是在美洲中,美國經濟規模最大,產品成本更低,國內貿易更發達,得以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經濟中心國。不僅是美國,德國也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業發展的優勢,在其他產業部門迅速地趕上並超過了最早起步的工業國家英國。

⑻ 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二戰後英國為什麼迅速衰落呢

19世紀,英國憑借著工業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曾在1865年描述說:“北美和俄國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傑文斯並沒有吹牛。從16世紀末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就開始在全世界瘋狂擴張。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英國已經在各大洲都擁有了殖民地。並且世界上諸如法蘭西帝國、沙俄帝國、大清帝國等強國都被英國擊敗。所以,說英國是當時世界的霸主也並不為過。

(納粹德國軍舊照)

第二次失誤,是英國的戰略方向選擇錯誤。

在一戰之後,資本主義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經濟危機,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英國有不少人將這次危機判斷為戰爭後遺症,這讓整個國家陷入一種反戰情緒中。

1933年,納粹黨正式上台,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希特勒上台後無視《凡爾賽條約》的約束,瘋狂發展重工業和軍備力量,這讓整個歐洲蒙上了一層戰爭的陰影。

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歐洲的大戰已經一觸即發。然而在危急關頭,英國卻始終堅持綏靖政策,對於德軍的入侵視而不見。並且為了將禍水東引,讓德國和蘇聯打起來。英國更是夥同法國,一起和德國、義大利簽訂了互相之間永不投入戰爭的《慕尼黑協定》。

⑼ 二戰後英國為何斷崖式衰落,從世界霸主變成了二流強國

文/寂寞的紅酒

英國是世界近代歷史上一個有著特殊影響的國家。作為世界第一殖民帝國,英國稱霸長達一個多世紀,鼎盛時期的英國占據了世界陸地面積和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著世界貿易的22%,壟斷著世界的金融和海上航線,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老大。英國如此強盛,勢力如此龐大,但在二戰結束後出現斷崖式衰落,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勢力急劇收縮,從世界霸主變成了二流國家,逐漸淪為美國的小跟班。那麼為何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如此快?

第一,英國的衰落並非發生在二戰後,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其衰落的根源是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了英國的科技和經濟,英國人只能靠遼闊的殖民地和吃老本硬撐著。1894年,美國經濟躍居世界第一,英國被美國趕超。不久,又被德國趕超,30年代又被蘇聯趕超,到二戰時其實英國早已經過氣了,二戰後的崩盤只是這種衰落的全面表現。

第二,雖然英國稱霸長達百年,但隨著蘇德奧日等新興列強的崛起,英國的霸主地位日益受到挑戰,尤其是後起之秀德國,不僅擴軍備戰和英國叫板,而且在世界各地給英國人搗亂,德國支持的布爾戰爭幾乎掏空了英國的國庫,隨後德國發起的兩次世界大戰直接把英國的家底打光了,二戰後英國已經無力維持其霸主地位,只能將霸主地位讓給美國,連二戰三巨頭的地位都沒保住,當殖民地丟光後,英國人只能淪為美國的小跟班。

第三,二戰後,世界獨立浪潮興起,世界殖民體系崩潰。英國人已經無法維持其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勢力,英國也沒有必要再捍衛自己全球第一的位置,他們把社會發展和資源整合放在了第一位。現在的英國福利制度不是全球最高的,但卻是最好的最完善的,這和二戰後英國的政策轉向有關。二戰後英國人一腳踢開了主戰的丘吉爾,丘吉爾連會都沒開完就被趕下了台,這是一種政治和思想極其成熟的表現,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表現。英國人雖然放棄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換來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為英國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否則那些慧眼如炬的商業巨子為何要賣了資產都往英國跑?盡管英國的霸主地位不在,但英國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國的文化和英國的制度以及英國人的很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英語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語言,英國人仍然領導著英聯邦。

⑽ 曾經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為何再也沒有崛起的機會了

英國確實沒有任何機會再次崛起了。因為現在英國非常依賴美國的經濟以及安全保護。比如在核武器上,就非常依賴於美國的技術以及支持。所以英國在國際話語權上非常的依賴於美國,而且需要看美國的態度來做決定。更重要的是由於現在英國實行了脫歐的政策,也使得他在歐盟地區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小。再加上英國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尷尬,使得英國在以後的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

所以說現在英國已經逐漸的沒落,而且他的以前殖民地全部都紛紛獨立或者是脫離英國的統治。也使得英國在海外的領土越來越少。而且英國國內也是四分五裂的狀態,由於在脫歐這件事上,各個地區政府都態度不一。使得英國不能產生一個民族向心力。而且也沒有一個民族自豪感,這也使得英國不能再次崛起。

閱讀全文

與世界霸主英國為什麼沒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