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脫歐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英國脫歐的利:
1、「脫歐」之後,英國可以不必向歐盟繳納每年數十億到上百億不等的會費。以2015年為例,英國向布魯塞爾支付的歐盟會費高達178億英鎊,相當於每周繳納3.5億英鎊。按照「脫歐派」的設想,省下的這筆錢可以貼補英國巨大的公共服務開支。
4、「脫歐」之後,英國政府就不必再為那些來英國求學的歐盟學生提供貸款。以2015年為例,英國大學共接納了71000名來自歐盟各國的本科生,耗費了英國政府大量的助學貸款。而根據往年經驗,這些貸款通常不太可能獲得償還。省下的這筆錢,就能用來資助英國本地的學生或其他教育用途。
5、「脫歐」之後,英國政府就可以加強對邊境的控制,減少移民的湧入。根據歐盟「人員自由流動」的原則,英國必須接納外來移民。2015年進入英國的凈移民人數為33.3萬人,其中有18.4萬人來自歐盟成員國,創歷史最高紀錄。不斷湧入的移民客觀上佔用了英國大量的公共資源,並搶走了本地人的就業機會。
英國脫歐有的弊:
1、在經濟方面,英國退出歐盟不利於英國經濟的發展,英國的經濟利益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經濟利益方面將會損失很多。據英國統計局數據,目前,英國與歐盟其它成員國的貿易額占該國貿易總量的50%以上。歐債危機爆發三年來,歐元區是英國經濟的主要依託。很難想像,離開歐盟後的英國會怎樣。
2、在政治方面,盡管英國仍可通過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北約成員等角色發揮作用,但它不再能夠通過歐盟成員國身份影響歐盟決策,不再能依託歐盟發揮超出自身實力的影響力。同時,它也有可能由於不再能夠作為歐洲與美國之間的橋梁,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對美國的吸引力。退歐還很可能會導致英國的分裂。
3、在科研教育方面,一方面,英國的教育機構無法利用歐盟的教育科研經費,所以勢必會對英國的高等教育水平產生很大影響,英國脫歐會影響研究經費與合作資源的獲得,從而抑制國際資源合作活動的開展。
2. 英國脫歐塵埃落定,世界足壇將會有怎樣變局
2020年1月31日,這註定將會是世界 歷史 上值得銘記的一天,在29日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以621票同意,49票反對和13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依據這份協議,英國將在31日正式離開歐盟,寫下人類 歷史 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盡管協議通過後,議會上響起了《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但誰都知道這根本無力挽回這已成定局的結果。歐洲是世界足壇的中心,而英超則是世界足壇最負盛名的聯賽之一,當「脫歐」的肥皂劇終究塵埃落定後,世界足壇又將走向何方呢?
【轉會市場,風暴將至】
其實脫歐對轉會市場的影響在2016年的公投結果出來之後便一直被坊間熱議的話題,因為英超有著特殊的勞工證准入規則。按照勞工證的申請要求,國外的球員想要到英超踢球必須要是世界排名前50的國家的國腳,且依據排名需要在兩年內參加相應比重的國家隊賽事,而國家隊排名與所需參加的國家隊賽事比重呈反比,比如排名前10 的國家的國腳只需要出場30%的比賽,而排名31-50的國家的國腳則需要至少參加75%的比賽。
簡言之,這個重要的門檻一來是為了保證聯賽的球員水準,讓英超成為各國高水平球員的舞台,二來也可以限制盲目引進外援,壓縮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所以這也成為了武磊這樣的中國國腳無法登陸英超的重要原因。
(圖)中資的狼隊曾一度傳出引進武磊,但勞工證是最大的阻力
而此前,這項規定並不針對歐盟國家的球員,所以當時英超各球隊為了引進一些外籍球員,就會採取先簽後租的方式,將外籍球員簽下後隨即轉租到容易獲得歐盟國家護照國家的球隊,或者出租到一些容易打上歐冠這樣高水平賽事的球隊,以便在高水平賽事中表現良好來為日後以「天才條款」這樣的特殊手段登陸英超做鋪墊。或者說,一些足球強國暫時未能入選國家隊的球員也可以通過租借的方式來等待國家隊的召喚,並最終出戰足夠的場次來申請到勞工證。比如,切爾西曾在2004年便簽下了巴西後衛阿萊士,但因為當時無法申請到勞工證便將其出租到了荷甲的埃因霍溫,在效力埃因霍溫三年後才終於申請到了勞工證。
(圖)昔日藍軍鐵衛阿萊士曾被租借到埃因霍溫三年等待勞工證
但這一出租大法在英國脫歐之後便會難以為繼了,因為只要不是前50名的國家的國腳,哪怕具有歐盟國籍、甚至是足球強國的球員也很難加入英超了。這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昔日萊斯特城的兩位奪冠功臣坎特和馬赫雷斯,兩人在加盟英超之前大部分時間都混跡在法乙,馬赫雷斯甚至沒有踢過法甲,而坎特也只在卡昂有著一個賽季的法甲經驗,同時馬赫雷斯在加盟萊斯特城之前也還只是個新科阿爾及利亞國腳,而坎特彼時也還遠未進入德尚的法眼,兩人當時能夠加入英超完全是因為所持有的法國護照。所以在脫歐之後,像馬赫雷斯和坎特這樣的潛力股未來就很難在成名前加入英超了。
(圖)英國脫歐之後,類似馬赫雷斯和坎特這樣最初未成名的球員很難直接進入英超
不只是馬赫雷斯和坎特,甚至如今英超領頭羊利物浦的當家球星范戴克也很可能因此無法進入英超,荷蘭人在2015年9月從蘇超凱爾特人轉會加盟南安普頓,而加盟聖徒後的一個月才迎來國家隊的首秀,所以如果僅從國家隊硬性要求上看,范戴克是不滿足要求的,雖然凱爾特人當時已是歐冠常客,但荷蘭鐵塔當時的表現還遠不如如今這般強勢,即便是依據「天才條款」也未必能夠拿到通往英超的許可。
所以,這就會使得大量歐盟國家的潛在國腳也加盟英超,這對於財大氣粗的豪門而言,可以直接一擲千金挖角已成名球星,影響不是很大,但對於英超中下游球隊而言,則是一個重磅打擊,過去低價淘寶之後轉手賺差價的盈利模式基本宣告破產。比如非常擅長從小聯賽淘寶的南安普頓,范戴克、馬內、施耐德林、萬亞馬、塔迪奇以及佩萊等都是聖徒高層慧眼識珠的典範,通過出售這些球員為球隊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收入,而在英國脫歐之後聖徒就必須重新調整轉會政策了。
(圖)南安普頓低價淘寶得到的昔日中場雙閘萬亞馬和施耐德林
而這些尚未成名的「半成品」球員由於日後少了英超球隊的抬價,他們的身價就會有一定的縮水,這對於其他聯賽的中下游球員無疑便是福音了。
與此相對,由於英超准入的門檻再次抬高,物以稀為貴,就會使得滿足要求的強隊國腳變得更加炙手可熱,英超諸強之間的爭奪也會日趨白熱化,這就會造成頂級球星的身價繼續水漲船高,之後身價近億的轉會也會越來越多。這就會造成轉會市場上的身價兩極分化,頂級球員身價暴漲,而中游球員的身價也會相對地壓縮。
與此同時,由於英超的勞工證是和合同綁定的,當前在英超效力的球員在合同內不會受到影響,但一旦合同結束就必須重新申請勞工證,而目前英超20支球隊中都或多或少有若干球員在合同之後不具備繼續申請勞工證的資格,為了減少損失,就會出現一波甩賣熱潮,比如通過著名經紀人門德斯的關系而簽下了大量葡萄要牙球員的狼隊,除了國腳級的球員外,其他一些靠著葡萄牙護照進入英超的球員都可能因此被球隊甩賣。
(圖)狼隊的葡萄牙幫,未來這樣的局面將會很難出現
而與外籍球員將會大量外流相對,英國本土球員因為局勢的變化也將會迎來一波迴流。首先就是因為引進外籍球員的難度增加,自然會使得對本土球員的需求會隨之上漲。同時,由於英國離開歐盟,就會使得在一些國家的聯賽,英國球員將會占據非歐名額,這就會讓外國球隊引進英國球員以及為英國球員報名增加難度。一方面本國球隊開出的待遇會更好,另一方面去國外踢球的難度也會更高,這勢必會造成英國國內的本土球員更加保守,而在海外踢球的英國球員則很大可能迴流,比如桑喬日後一定會是諸英超豪強爭搶的目標。
但與此同時,也會相應地造成一些因為豪門球隊競爭激烈而被淘汰的本土球員流向海外,因為英超豪門的本土棄將因為工資和轉會費的原因也將很難轉投中下游球隊,權衡之下流向其他聯賽的上游球隊會是理想的選擇。尤其是以特里皮爾、斯莫林為代表的留洋大軍也紛紛在海外打出了自己的身價。
(圖)本賽季租借加盟羅馬斯莫林在意甲賽場有著不俗的發揮
雖然,離英國完全脫歐還有一年的過渡期,但轉會市場這一池春水已被攪動,明年夏天的轉會窗勢必將會因為這一重大政治變局而翻江倒海。
【英國足球:本土化?西超化?】
與轉會市場可能產生的風暴相應,本土化將一直是英國足球日後發展的大趨勢。
本世紀初,金元足球時代的來臨讓英超一度迎來了黃金年代,大批頂級球星的湧入讓英超球隊的競爭力大幅增加,從2005年到2009年,每年都有英超球隊打進歐冠決賽,而2008年歐冠決賽更是成為了英超內戰,商業化幫助英超制霸歐陸。但與此相對的卻是,英格蘭國家隊的戰績卻連年走低,2006年世界盃八強,2008年沒進入歐洲杯決賽圈,2010年世界盃十六強,2012年歐洲杯淘汰賽首輪出局,2014年世界盃小組賽未出線,這也讓媒體抨擊英超的虛假繁榮下本土球員的競爭力卻在下降。所以2015年,英足總在壓力之下出台了新的新的勞工證制度,將准入的國家隊排名從前70提高到了前50,並且還制定了新的「戶口本」政策,將英超報名的本土青訓名額從8個提升到了12個,這些改革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加強本土化,提高國家隊的戰鬥力。
(圖)2018年世界盃的出色表現給了英國人本土化的信心
而2018年世界盃英格蘭隊殺入四強也給了英國人足夠的信心,認為他們的改革是正確的。所以「脫歐」勢必會加劇本土化的發展。由於脫歐後變相再度提高了引進外籍球員的門檻,中下游球隊無法留住自己隊內的外籍大牌球星,也無法去國外低價淘寶,更沒有財力和實力與豪門球隊爭奪頂級球星,進一步本土化將是它們的唯一出路。
但這就會使得中下游球隊與上游球隊的實力拉大,市場調節的必然趨勢就是會追求成本更低的方式來獲利,顯然通過購買大牌球星來賺取周邊收入和快速提升隊伍的競爭力要比培養本土年輕球員所花費的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而且只要財力和實力足夠,也能夠直接從中下游球隊中直接將成熟的本土球星挖角過來,市場選擇下,中下游球隊還是很難抵擋這一波此消彼長所帶來的沖擊,未來的英超格局將會朝著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趨勢發展,很可能就會像昔日的「西超三強」主宰西甲一樣,爭冠梯隊迅速拉大與其他球隊的差距。
雖然這讓更多本土球員能夠在中下游球隊獲得更多機會,有助於提升各級國家隊的競爭力,但相對地也會讓強隊與弱隊的實力差距擴大,造成比賽的觀賞性下降,影響轉播的推廣。
【蘇獨再起,一島兩制?】
作為前任首相卡梅倫的兩大公投之一,2014年舉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是卡梅倫一次成功的政治賭博,最後以55%:45%的得票率讓蘇格蘭成功留在了英國內。但在脫歐公投中,一向主張留在歐盟的蘇格蘭人,他們在公投中有62%的人選擇留在歐盟,同意票和反對票之間的差距是英國四大成員之中最大的。同時,北愛爾蘭也以55.78%的得票率力主留在歐盟。但與此相對,英格蘭和威爾士卻基本一致,都只有46%-47%的得票率同意留歐。
(圖)蘇格蘭人渴望留在歐盟
這無疑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與英格蘭和威爾士的重要分歧,蘇格蘭人對英格蘭人的不滿由來已久,而脫歐便是又一大重要的發泄口,依據今年的民調,在英國脫歐塵埃落定後,蘇格蘭人支持獨立的比重最高達到了59%,如果再次舉行公投很可能完成「脫英」,而一旦蘇格蘭「脫英」成功,可以想像到北愛爾蘭也會跟進,北愛爾蘭人也很難接受日後與愛爾蘭之間還嚴格的國境線。雖然現任首相約翰遜已經明確表示任內會拒絕蘇格蘭再次公投,但未來的發展依舊很難說,畢竟「脫歐」的結果之前許多英國人也沒有想到。
而一旦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脫歐,這對英國足球的本土化的打擊也是很大的,蘇格蘭人一直是英超重要的成員,一旦英超的外籍准入門檻要用在蘇格蘭人身上,那麼就有相當大的可能大多數蘇格蘭人無法參加英超比賽,因為FIFA 的最新排名,蘇格蘭剛好排在第50,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出前50,而北愛爾蘭則更不在前50之列,一旦兩個成員國都脫離英國,那麼它們的球員很有可能都無法獲得勞工證,除非和英國再簽訂勞動人口流動的協議。
(圖)最近的FIFA世界排名,蘇格蘭剛好處在第50位
所以為了避免這個尷尬狀況,如果在脫歐後繼續團結這個內部已離心離德的聯合王國將是英國人的重要議題。
【青訓模式,迎來大變】
要實現本土化,限制外籍球員進入只是輔助手段,核心還是要大力發展青訓。
過去由於英超的本土青訓資格只需要在21歲之前在本隊待滿三年的球員便會獲得本隊青訓的報名資格,加上靠著歐盟成員國之間16以上勞動力自由移動的政策優惠,財大氣粗的英超豪強都大量從歐陸挖角年輕小妖,來壯大自己的青訓。比如曼聯就是在博格巴16歲時將他從勒阿弗爾簽下,還有切爾西的克里斯滕森也是藍軍在其16歲時將其簽入青年隊。這幾年,大力發展青訓的曼城也開始大量從歐陸(尤其是西班牙)收購小妖,比如現已轉會皇馬的迪亞茲,還有17歲時從拉瑪西亞簽下的貝爾納貝都是天賦異稟的球員。
(圖)昔日在曼聯青年隊的博格巴
而隨著英國修改戶口本政策,本隊青訓必須在15歲之前就要待在隊中,再加上脫歐之後便會失去歐盟國見勞動力流動的優惠,這就會讓過去砸牆買小妖的模式逐漸被淘汰,英國球隊的青訓營內外籍小球員的數量也會大幅下降,本土青訓球員的數量大幅增加,取而代之的或許是和其他國家的球隊聯合部署海外青訓基地,不再直接購買16歲左右的妖星,而是讓合作俱樂部負責培養看中的小妖,提供足夠的機會,方面日後以「天才條款」引進。
不過雖然脫歐之後,向歐陸國家收購小妖會變得更加困難,但近年來英國本土青訓的水平也應當被肯定,英格蘭青年隊世青賽的奪冠以及證明英國人有能力培養出最優秀的年輕人。
【第一聯賽,風光不再?】
近年來,英超球隊在歐洲賽場的競爭力大有重現世紀初的巔峰狀態的趨勢,利物浦連續兩年殺入歐冠決賽,而去年的歐冠決賽更是時隔11年再次上演英超內戰,如今的英超已逐漸反超西甲成為第一聯賽。
金元足球鋪墊出的眾星雲集,加上開放明快的足球風格,也讓英超成為了當世最為吸金的聯賽,2016-19年間,英超的電視轉播費高達81英鎊,超過了其餘四大聯賽的總和,而2019-22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上漲到92億英鎊,如此火熱的轉播市場本應讓英超聯賽被一路看好。
(圖)英超高額的轉播費收入給了所有球隊巨額的分紅,這些數字在脫歐之後很難繼續提高
然而,如前所述,脫歐對於整個英國的影響是持續性的,長遠來看,這不僅會使得前後兩個梯隊的實力開始兩極分化,造成比賽觀賞性的下降,影響未來的轉播權銷售額。脫歐所帶來的的英鎊貶值也會使得球隊在轉會市場的支出無形地增加,同時因為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因脫歐而必然會恢復關稅,也會導致英國的物價上漲,增加球迷平時的生活開支,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英國球隊的上座率和周邊產品的銷量,這無疑會使得英國球隊的收入也會隨之下降,與收入下降形成對比的又是球員身價因為新政策的原因而上漲,球隊購買力的下降又會影響引援,如果協調不當可能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再加上如今世界各國經濟形勢都或多或少在下行,球運與國運的走勢終究難以割裂,在英國國內反全球化的氛圍之下,未來英超的轉播權還能否持續走高依舊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結語】
歐陸尖銳的移民問題和巨大的債務負擔,是促使英國離開歐盟的重要原因,脫歐之後在這些問題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確實能夠得到片刻喘息的機會。但商業化、市場化發展到極致的英超聯賽的進一步拓寬市場終究是與反全球化和保守主義背道而馳的。英國足球顯然無法在大環境下獨善其身,無論此次脫歐將會給世界足壇引起多大的浪潮,所有球迷都將是這場浪潮的見證者和承受者。
3. 英國脫歐的利與弊分別由什麼
英國脫歐的利:英國可以立即省下每年需繳納給歐盟財政的80億英鎊款項。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人說,90%的英國經濟與對歐盟的貿易無關,但仍然受歐盟規章的掣肘,擺脫歐盟將使英國許多中小企業不受歐盟規章制度的鉗制,就業機會可能會因此增多。
英國脫歐的弊:在貿易方面,英國與歐洲向來唇齒相依,有一半貿易額都來自歐洲其他國家。若脫離歐盟恐令英國與歐洲貿易關系受到影響,影響到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及資金避風港的地位,如果大量投資從英國撤出,經濟前景或進一步轉差。
支持者認為,英國可通過談判與歐盟達致「友好離婚」,但與歐盟國家仍保持貿易聯系。
許多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人士都非常推崇挪威和瑞士模式,即與歐盟有雙邊貿易協議,但不成為歐洲經濟區的成員,兩國可以進入歐盟統一市場,但在農業、捕魚業、司法和內政事務上不受歐盟的法律約束。
歐洲媒體認為,歐盟大國法國與德國將不會容忍英國對於歐盟條約「挑肥揀瘦」的態度,德國和法國已警告英國不能期望在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隨意挑選自己想要的規則」。
4. 英國如果脫離了歐盟各國的費用將會是多少,英國留學
英國脫歐後學費會有所下降:
脫歐成功,對英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英鎊貶值,匯率下降啦。對中國留學生來說,也就意味著英國留學的學費下降,可以節省不少人民幣。
而且根據兩個最新的民調顯示,英國民眾更加支持脫歐後可能造成的英鎊下跌。這樣留學成本會大大降低。英鎊對美元在過去三周反復下跌。花旗銀行估計,英國脫歐後,英鎊對美元或累跌10%至20%。
按在英留學一年學費1.5萬英鎊、生活費1萬英鎊計算,可能因此一年節省2.4萬—4.8萬元人民幣。
5. 英國脫歐費為500億英鎊是真的嗎
據外媒報道,英國脫歐部長戴維斯否認首相特雷莎·梅,將批准支付歐盟多達500億英鎊脫歐費的消息。報道稱,戴維斯回應相關報道,稱那是「無稽之談」。
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節目中受詢時說:「各種消息滿天飛,這根本是無稽之談。那篇報道完全不正確。」他還說,英國絕不會在脫歐談判中被迫接受不利於英國的條件。
此前,英國消息人士報道說,英國將在退出歐盟之後,每年支付170億英鎊給布魯塞爾,為期三年;整個付款程序將在2022年的大選年之前結束。
特蕾莎.梅有意放棄單一市場准入(即硬脫歐)以獲得對移民、司法的控制權,其希望在與歐盟達成最好的貿易協議的同時追求與其他非歐盟國家如美國之間的自由貿易。
歐盟表示英國要脫離歐盟需要支付500億英鎊的分手費,英國貿易部長福克斯則稱該費用完全是荒謬的,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也稱該費用不像是總結得出的,而是漫天要價。
6. 英國脫歐 歐盟或面臨每年100億歐元預算缺口是怎麼回事
6月28日,歐盟委員厄廷格通過網路刊出一份報告披露,英國脫歐為歐盟帶來的損失,每年至少為100億歐元。同時,歐盟還必須為包括防務、內部安全等項內容在內的新計劃出資。因此,歐盟財政虧損數字將高出2倍。他認為,歐盟成員國必須在尋求新的資源與減少預算之間做出明確選擇。
另據法新社報道,2017年,根據各國承諾款項,歐盟預算為1579億歐元。計劃在2019年3月完成脫歐的英國,是歐盟預算的主要出資國之一。英國每年對歐盟的貢獻約為100億歐元。英國脫歐將對歐盟預算造成沖擊,填補每年100億歐元的缺口,不是一件容易解決之事,平添了繼續留在歐盟的其他成員國間的緊張局勢。
報道稱,一些出資大國主張減少開支,但是那些「純受益」國家卻並不看好減少融資項目的前景,因為這些融資項目本應資助歐盟那些最貧窮地區的發展。目前,關於未來資金來源的計劃,主要涉及增加來自歐盟自身資源的資金。然而,這部分資金將僅占總預算的一小部分,國家捐資則占歐盟預算資金的80%。
7. 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英國為什麼要脫歐
主要有幾點:1、利益,尤其是稅收、財政政策等方面,獨立的英國在稅收和財政方面可以更自由化;2、難民,歐洲很多流亡的難民經常湧入英國,給英國社會帶來極大不穩定性;3、歐盟干涉英國內政,脫歐以後,不需要看歐盟的臉色。
8. 英國脫歐影響幾何
2016年6月24日,英國舉行了脫離歐盟的公投,脫歐派以微弱的優勢獲勝,正式表明英國脫離了歐盟。這一消息瞬間傳遍全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歐美各大主要股指連續下挫,英鎊、歐元劇烈貶值,連帶影響到人民幣一起被動貶值。
那麼什麼是歐盟?英國為什麼要脫離歐盟?英國脫離歐盟會對全球經濟造成什麼影響?這一切還要從歐盟的前身歐共體講起。
歐盟是最大的輸家
「單飛」後的英國能否過得更好,這仍需時間來證明。然而,不論如何,歐盟是「英國脫歐」這一事件中最大的輸家。相比於英國在「束縛」、「投入」和「收益」之間糾結,「英國脫歐」對歐盟可能只有赤裸裸的負面影響。
首先,歐盟作為整體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將被削弱。英國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可以稱得上是支撐歐盟的三根台柱子之一。從總人口來看,英國總人口6000多萬,約占歐盟總人口的13%,僅次於德國和法國。從經濟總量來看,英國GDP約占歐盟的18%,僅次於德國。從對外貿易來看,英國對歐盟對外進口的貢獻高達14.5%,對出口的貢獻達11.6%,也僅次於德國。如果英國脫歐,歐盟不僅會損失會員費,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均會受到影響。
其次,歐盟內部的不穩定性增加。英國脫歐將會給其他國家帶來示範效應。英國退出歐盟或許只是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因為在英國脫歐結果出爐之後,著名的易索普—莫里商業資訊公司做了廣泛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個歐盟國家,包括法國、荷蘭、義大利、奧地利、芬蘭、匈牙利、葡萄牙、斯洛伐克,也希望舉行脫歐公投,至少,他們覺得應該有脫歐公投的機會。令歐盟擔憂的是,這種「疑歐」情緒在法國尤為嚴重。比如,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已經請求舉行公投,但她的請求遭到了法國總統奧朗德的拒絕。如果勒龐在明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中勝出,這意味著又一大成員國將退出歐盟,緊接著或許就是歐盟的解體。
另外,英國脫歐將會使歐盟一些國家的經濟舉步維艱,比如德國。在歐盟內部,英國與德國共同代表著市場經濟的准則,英國的退出不僅會使其失去一個重要的夥伴,而且會迫使德國在歐盟中承擔更大的出資份額。在近幾年歐盟身陷債務危機、難民流入、經濟增長乏力等諸多問題的情況下,英國脫歐會使歐洲經濟更加低迷,歐元也會更加疲軟。不過,英國脫歐公投也許會給歐盟敲響警鍾,這或許能令歐盟下定決心,進一步改革以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本文源自大科技*網路新說2016年第8期雜志文章、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9. 英國脫歐的利與弊都是什麼
英國脫歐的利:
英國可以不用像歐盟繳納會費,2015年會費高達178億英鎊。省下這筆錢可以用來做其他投資。可以擺脫歐盟制定的生產標准和監管法規的束縛,歐盟的「規矩」讓英國的生產成本增加了330億英鎊。可以減輕對歐盟的援助義務,歐元區的歐債危機會拖累英國的發展。
英國很多科研項目將無法獲得歐盟的資助,英國是獲得資助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德國)。退出歐盟之後在國際的影響恐怕不及歐盟,會降低國家的影響力。不再受到歐盟的保護,可能會引起貿易或者軍事上的摩擦。
10. 為什麼英國堅持要脫離歐盟脫歐後的英國過得好嗎
談起自二戰後歐洲最為顯著的兩次格局變化,第一次若要歸功於柏林牆的倒塌,那麼第二次則非英國脫歐莫屬了。眾所周知,自二戰之後歐洲內部演化的總趨向是一體化開展,英國作為歐洲老牌強國在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可謂費盡心機。
1946年9月,面對二戰之後凋謝的歐洲,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提議樹立「歐洲合眾國」,固然這一想法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提出的,但確實預示著歐洲將來一體化的趨向。50年代,歐洲一體化逐步被提上日程,從歐洲煤鋼聯營的樹立到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成立,再到1965年兼並為歐洲共同體,歐洲大陸內部的一體化趨向日益明顯。看到歐洲結合的步伐加快,同時迫於美蘇冷戰帶來的嚴峻形勢,英國在參加聯盟的門檻上摩拳擦掌,英國首先在1961年提出參加歐洲共同體的申請,但由於英法在英聯邦利益問題和英國農業利益問題上存在的嚴重分歧,會談不斷到1963年仍未獲得本質性停頓。隨著英國經濟增速與歐共體中法國相比差距逐步拉大,英國的位置也越來越顯現出邊緣化趨向,國度本身利益和民眾呼聲都請求英國加快入歐腳步。
在隨後的幾屆政府中,英國指導人一步步妥協,放棄了許多附加條件,恰逢悲觀開放的蓬皮繼任法國總統,終於在1973年,英國如願成為歐洲共同體的一名成員國。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結合化水平不時進步的歐盟在經濟開展和政治話語權上都表現出了極大優勢,也為英國本身開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機遇,使其在外貿、關稅、農業、漁業等眾多方面收獲了宏大的利益。可就在歐盟一片欣欣向榮的表象下,英國脫歐的「危機」逐步浮現出來。
縱觀英國脫歐道路,可謂歷盡坎坷。英國初次脫歐以及公投表決由2013年的前首相卡梅倫提出,此話一出即引來國內外的紛繁爭論。
英國脫歐引發了極大的震驚,時至今日,脫歐帶給英國的到底是什麼?
2020年1月31日,當歐洲議會經過英國脫歐協議時,唐寧街10號隨即演出了燈光秀扮演,匯集在倫敦議會廣場上的人們聽到這一音訊後歡天喜地,揮舞起國旗慶賀這一歷史性成果。
在脫歐協議達成後,英國首相約翰遜快樂地說:「英國將成為一個嶄新的、真正獨立的國度。」兩位前任首相也發文恭喜,表示脫歐協議是一項宏大的勝利。
自然,脫歐問題從被提出以來曾經閱歷了七年時間,這七年無論對英國政府還是廣闊民眾來說都是難熬的一段時間。可以將這一問題處理,無疑成為約翰遜等一批政客擺得上檯面的政績。
英國脫歐之心早已有之,英國與歐盟的關系問題實踐上早就被提上了日程。按照現有形勢來說,脫歐的益處頗多。從方式上看,英國自此奪回了對本國貨幣、邊境、法律、貿易等方面的控制權,不再依賴歐盟。
能夠說脫歐協議是一項歷史性協議,它維護了英國市場的完好性和獨立性,也在一定水平上減緩了歐盟近幾年給英國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英國將本人的命運控制在本人手中。
但是作為歐洲經濟社會構造的一次宏大變動,英國脫歐難免會招致短期內的動搖,很多人對此評價為「方式脫歐易,本質脫歐難」。在重新取得開展自主權的同時,英國與歐盟這兩大板塊之間的關系不得不被重新審視。
英歐互為重要的經貿協作同伴,雙方在經濟、政治各方面都堅持著高度的分歧性,此次脫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加大雙方的貿易本錢,限制了雙方的商品、效勞、資本、人員的自在活動。英國脫歐公投以來,隨著脫歐不穩定性的持續發酵,英國內需、外貿、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凈移民等都呈現了不同水平的下滑。
英國目前的就業穩定、貿易增長等方面面臨的應戰,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等要素,加劇了英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就2020年疫情迸發後的經濟情況來看,到5月份,脫歐和疫情的雙重打擊曾經招致英國GDP萎縮了近五分之一。嚴峻的經濟情況之下是人民生活的擔負加重,勞動力市場萎縮直接招致了3月份到6月份有近65萬人失業。
英國政府自然首先要對這一現象擔任,但是脫歐曾經招致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巨額的補助金加劇了支出擔負,真可謂是入不敷出,目前英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曾經超越100%,遠超歐盟戒備線。
就對英國經濟的影響而言,短期來看,由於脫歐帶來的格局變化以及需求的大量調整本錢,英國的貿易、金融等方面確實遭到了消極影響。也就是說,脫歐帶來的不肯定性加大了英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固然在短期內也曾呈現過異常增長,但總體來看,至少到目前,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影響是負面的。
不只全國整體的經濟境況不好,民眾的生活也遭到了很大影響,這種影響首先表現在最根本的人口活動上。脫歐之後,英國與歐盟國度別離,在後者領土上的英國人竟成了「外人」。依據規則,外國游覽者不能攜帶肉類和奶製品進入歐盟,因而在歐盟海打開,經常可見被沒收了自帶食物的英國人在長吁短嘆。
英國藝人前往歐盟國度扮演時也需求辦理諸如工作簽證、演出答應等種種手續,要曉得,這在以前是完整不存在的,繁瑣不堪的程序讓明星們集體發聲埋怨。
除了英國人,以至他們的言語——英語也成了歐盟吐槽的對象。在英國參加歐洲共同體之前,法國和德國不斷是歐洲大家庭的老大哥,無論從言語運用人數還是法語國度位置上來說,法語都在歐共體中佔主要位置。但英國的參加改動了這一情況,使得運用英語的人口比重上升到50%,成為最盛行的言語。
於是在英國脫歐之後,法國歐洲事務部長博納就向歐盟提出降低英語位置的請求,並稱其為「糟糕的言語」,足見英國的位置降落,連言語都慘遭針對。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一點是,英國脫歐可能會加劇本就存在的國內領土和主權問題。眾所周知,現今英國的北愛爾蘭本來屬於愛爾蘭王國,這一片區域可以歸入英國與武力降服不無關聯。
英國脫歐已成事實,邊境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再加上疫情給北愛爾蘭帶來的沖擊,當地人民生活質量直線降落,內部斗爭問題愈演愈烈,於是就呈現了今年4月份共和派和聯盟派的劇烈對峙,以至引發街頭暴力抵觸。
問題不止於此,蘇格蘭也不安寧,其主要產業就是漁業,英國脫歐重新限制了蘇格蘭的捕魚范圍和漁業進出口量,直接招致漁民利益受損,再加上歷史、民族、宗教等復雜舊怨,蘇格蘭的獨立認識再次抬頭。歷史與理想的撲朔迷離,讓英國政府大為頭疼。
在2020年12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是時分翻過這一頁,瞻望將來,完畢也是另一個開端。」
確實,英國脫歐不過是千百年變幻莫測的國際政治格局的一個小插曲,脫歐前,有人支持有人反對;脫歐後,同樣是幾家歡欣幾家愁。既然曾經邁出脫歐這一步,英國政府和民眾就得考慮如何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畢竟世界上沒有懊悔葯,處理問題才是獨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