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世紀的英國是世界強國,為什麼不把周圍的歐洲國家作為殖民地
法國、德國、俄國也不弱,英國充其量也只能把法國封鎖在歐洲大陸,要一口吃下歐洲,它還沒這個能耐。而且,英國的優勢主要是在海上,加之遠東資源豐富,國立衰弱,很好掠奪,於是乎聯合法國等其他國家搶遠東。
❷ 在18世紀和十九世紀英國那麼強大,為什麼不去進攻歐洲國家,為什麼在歐洲沒有殖民地
持強臨弱乃是鼠輩作為,不管英國過去多麼的強大但是它始終都沒有去開疆拓土,這正是一個強者的風范,這也是英國至今還會這么強大的原因。
❸ 英國為什麼沒能在歐洲大陸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在英吉利時期英國在歐洲大陸上也曾有過領地,但後來英國出了一位屢戰屢敗的「失地王」將其在歐洲大陸上的領土丟失殆盡,在之後英國雖然也曾與歐洲大陸上的強國發生過幾次戰爭,但由於之間隔著英吉利海峽,其對大陸上領土的統治力並不強,再加上周邊有法國等強國,因而無法長久占據。但它也曾平及其無可匹敵的海軍占據了地中海西入海口的直布羅陀。
在歐洲大陸上無法如願得到領土,同時也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原料產地、銷售市場)為國內發展助力,而憑借其強大海軍積極開拓海外殖民地,同時這樣一來擴張的阻力較小。在此過程中還曾與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殖民國家發生過沖突。
❹ 英國為什麼逐漸放棄殖民地
英國放棄殖民地的原因:
一、英屬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英國在殖民地的瘋狂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初,世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英國殖民者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抗爭,英國的殖民統治日趨瓦解。
二、經濟危機的影響
1947年的經濟危機迫使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工黨政府放棄繼續維護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接受美國的崛起。英國也必須處理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扭曲的關系至今沒有完全解決。無力繼續經營殖民統治。
三、兩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英國實力
在1940年納粹德國進攻英國本土時雖然英軍奮力抵抗將德軍擊退,但德國空軍之後持續不斷的轟炸倫敦等英國主要城市也給英國經濟造成不小的打擊,納粹德國在1940年至1945年間佔領了英國皇家屬地海峽群島。
至1945年德國投降前英國的戰爭物資基本全部依賴加拿大和美國,造成二戰結束後英國經濟對美依賴度增加。世界大戰造成英國國力衰退,各自治領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決策權,1942年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柯廷(John Curtin)史無前例地下令將駐扎在英屬緬甸的澳大利亞士兵調回參加保衛澳大利亞的戰斗。
四、二戰後世界去殖民化運動興起
在加勒比、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戰後的非殖民化運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而英國幾乎從未試圖抵制這股浪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這是印度國大黨長達40年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勝利,英國從此失去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是印度的獨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代價的,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互相的內斗,但也因此導致印巴關系長期緊張。印度獨立後世界范圍內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國開始瓦解。
1948年緬甸也獲得獨立,並選擇不加入英聯邦;之後又有斯里蘭卡(1948年)和馬來亞(1957年)的獨立。1948年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以色列建國。還有眾多原英國殖民地國家相繼獨立。
(4)英國為什麼不去征服歐洲大陸擴展閱讀
現今英國的發展狀況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零售、旅遊和商業服務等,是英經濟的支柱產業,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服務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2012年英服務貿易總額3058.5億英鎊,約合4863億美元。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旅遊業收入居世界第五位,僅次於美國、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從業人員約270萬,占就業人口的9.1%。2012年來英遊客達3108萬人次,收入達186億英鎊,約合295億美元。
❺ 英國作為歐洲日不落帝國,為啥不幹涉普法戰爭和德國的統一
英國一直以歐洲最強國家為榮,號稱歐洲日不落帝國,但一直擔心歐洲大陸出現霸主,奪取它在歐洲老大之位,其實,英國就是反法聯盟主要策劃者。在普法戰爭時在旁邊觀看,想漁翁得利,但是萬萬沒想到普魯士勝利了借著戰勝法國成立了德國,更是沒想到以後德國會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最終把這個日不落大英帝國推向懸崖深谷。那麼,英國作為歐洲日不落帝國,為啥不幹涉普法戰爭和德國的統一?
但是,誰都沒想到戰爭太快了,七個星期就結果,當時在歐洲戰爭以年為單位,要知道當時歐洲進行一場戰爭是以年為單位來計算時間的,而迫使法國投降才僅僅七周。拿破崙三世根本沒想到,一個小小普魯士戰勝了法國,可是普魯士早已是德意志地區的霸主,藉助了德意志民族團結意識佔住了主導地位,拿破崙三世根本無法拉攏南德意志了。所以,也干涉不了德國統一。
❻ 從自然角度分析英國為什麼一直奉行著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幹預的政策
解答如下:
一、英國長期對歐陸保持著優越感,一直對歐洲一體化若即若離。英國把自己視為歐洲之外的全球性大國,認為異於歐洲的獨特性是其崛起和強大的原因。雖然逐漸衰弱,優越感依舊強烈,二戰後,每遇挫折或危機,英國便疑歐聲四起,將問題歸於歐共體或歐盟。這一次,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爆發撕裂了英國與歐陸的嫌隙。
二、英國在歐盟繳納高昂會費,但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英國每周付給歐盟的金額在1.63億英鎊左右,大概平均到英國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擔的歐盟會員費大約為130英鎊。更令英國人不悅的是,金融危機後,一些歐元區國家降低了貢獻額,導致英國貢獻比例大幅升高。歐盟應對歐債危機的舉措讓英國人覺得拿著英國納稅人的錢去救那些「問題國家」。
三、歐盟法律限制太多,歐盟管理毛巾、麵包和牛奶的法律分別有454、1246、12653條。歐盟法院上至英國驅逐恐怖分子、下至啤酒售價都要管轄。英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有53% 源自歐盟,而英國人對阻止歐盟糟糕的立法幾乎無能為力。龐大的歐盟管制體系限制了英國和其他國家如中國、印度、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以及英國行業發展。
四、歐盟東擴以來,英國凈移民數量持續增長。2015年英國凈移民人數增至33.3萬,其中來自歐盟國家的移民人數為18.4萬,創最高紀錄。經濟蕭條下,移民被認為是擠占福利、住房、醫療和教育資源的「罪魁禍首」。主張脫歐的倫敦前市長約翰遜就表示,英國要想控制移民人數,唯一的方法就是脫離歐盟。
五、歐洲正在面臨難民危機,英國不想捲入。去年歐洲闖入數百萬難民,130萬移民申請在英國避難,其中363000來自敘利亞。接納這些難民不僅會拖累經濟發展,還會給社會帶來安全隱患。
❼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真的很強嗎它為什麼不打下歐洲
因為英國再強大也是局限在海權的控制上,而他的人口數量和資源數量都不足以讓他徹底統治歐洲大陸,英國最強盛的時期連一個法國都不能徹底征服更不要說法蘭西和普魯士,奧地利,沙俄等歐洲列強聯合起來了,所以英國一直奉行的歐洲大陸實力均勢原則對其的國家利益是最有利的
❽ 同樣是島國,為何英國不像日本,把魔爪伸向歐洲大陸
英國是很想把自己的魔爪伸向歐洲大陸的,只可惜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有足夠的實力英國早就直接上了。對於那些比自己實力還要強的國家打不過啊,那隻能夠去挑軟柿子捏了,欺負一些美洲國家、非洲黑人來過過癮了。英國也並不是沒有對歐洲大陸進行侵略的,只可惜的是才上了大陸邊上呢就已經被硬生生的給打回到自己的島上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實力不夠強大啦。
沒有國家不會想要擴大自己的領土的,只有在實力不強的情況下才會不擴大,例如日不落的英國~
❾ 英國為什麼不在歐洲擴張,他在其他大洲打殖民地,在歐洲為什麼么沒有難道是打不過歐洲其他國家
嗯,簡單點說就是這樣。
英國和法國爭奪法國王位,爆發了一場百年戰爭,最終以英國戰敗而告終,不僅失去了法國的繼承權,在法國北方的領土也都被法國佔領了。最後退縮到本島。英法爭奪殖民地也是這樣,英國奪取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結果法國又幫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獨立了。英國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時也是這樣,西班牙仍然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從世界范圍來看,英國歸根結底還是人力物力有限的小國家,而且歷史上多次被外來者征服。最後一批征服者是是諾曼人。英國真正厲害是從工業革命之後,而且法國之前在拿破崙戰爭元氣大傷,徹底失去和他在世界逐鹿的力量。這之後英國是世界首強一直到二戰結束。
❿ 英國在近代史上這么強盛,為什麼卻不去統一歐洲
今天的英國,國號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個部分組成,屬於島國,國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6600多萬,首都倫敦,實行議會君主立憲制度,國家元首是國王,政府首腦是首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歷史上的英國,原本只是一個不起眼的邊陲島國,但是在種種原因促使下逐漸富強起來,到了近代,已經發展為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
對於歐洲歷史,後世一直有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就是那些富強的歐洲國家,為什麼不去統一歐洲?既然近代英國這么富強,那麼英國為何不去統一歐洲?
其實英國不是不想統一歐洲,而是因為英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這件事情就是建立海外殖民地,把先進的英國文明推向全世界,促進世界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