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動作思維階 段、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和抽象邏輯思維階段。 不到三歲的孩子以動作思維為主,思維在動作 中進行。孩子最初的動作往往是雜亂無章、漫無 目的的,以後在不斷的操作過程中了解了動作與 結果之間的關系。例如,一歲的孩子看到桌子上 的娃娃,想拿可夠不著,他就會一邊叫一邊無意 識地抓桌布,結果娃娃隨著桌布被拉過來了,孩 子以後就學會了藉助別的東西來達到自己的目 的。三歲的孩子拍球時,開始是亂拍,不了解自 己的動作與球彈球的關系,經過學習和訓練,他 逐漸理解了其中的關系,學會了正確的拍球動 作。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動作、運動訓練很重 要,因此,訓練孩子的爬行、滾翻、蹦跳等平衡 協調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擺積木等活動是必不可 少的,這些活動有助於孩子的思維發展。相反, 限制孩子的活動,只讓孩子看電視、玩玩具、玩 游戲機則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 三到六歲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他們缺 少立體感和空間感。不信,你拿兩個同等體積但 形狀不一的杯子,讓他們挑出誰大誰小,他們肯 定答不出。在做計算時,用蘋果來舉例子,就容 易理解;用數字加減,他們就反應不過來了。在 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經驗,豐富孩 子的詞彙,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在孩子拆裝玩 具或積木時,幫助他們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系, 和孩子玩圖片分類和比較游戲,讓孩子從具體中 學會歸納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經常向他 們提出各種問題,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和現象 等。有些家長和老師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識 字、寫字、計算等,對孩子的思維發展並沒有好 處。 六到十一歲是培養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 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思維程序 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家長可以問孩子:「有一隻 大盒子,內有三隻小盒子,每隻小盒子里又有四 只小盒子,那麼,連大帶小一共有幾只盒子?」 有些孩子就不能計算出來,因為他們顧此失彼, 不能一步步考慮題目的結構,做出正確的計算。 另外,家長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要讓 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給孩子現成的答案。 孩子的思維能力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抽象邏輯 思維能力是在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展 起來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非 常重要。如果早期訓練不足,後期還需科學的強 化彌補,所以,心理學家認為對那些早期運動不 足的孩子要訓練他們的知覺――動作綜合能力, 以促進其心理發展。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② 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1、靈活使用邏輯。有邏輯思維能力不等於能解決較難的問題,僅就邏輯而言,有使用技巧問題。何來?熟能生巧。學數學可知,解題多了,你就知道必須出現怎樣的情況才能解決問題,可叫數學哲學。總的來說,文科生與理科生差異在此,不在邏輯思維的有無。同時,現實中人們認為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實際上是思想能力強,並無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邏輯地得到,而是邏輯地說明。 2、參與辯論。思想在辯論中產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辯論。例如關於是主權高於人權還是相反,我認為是保護人權的主權大於人權,不能包括導致國王享用嬰兒宴的主權,既必須界定主權,前者有條件成立。導致該認識的原因是有該問題辯論,否則不會去想。 3、堅守常識。其實我很輕松得到關於人權的個人結論,原因是不論大牌專家怎麼宏論,我不認同的道理只有一個,我堅守誰都不願意自己的正當權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這樣的常識。因為堅守這個常識,就要具體分析主權比如國家保有軍隊的權利,該權利會在不同情況下要求國民承擔不同義務,戰時似乎侵犯人權,但這是為每個人安全需要的一種付出,主權必須具有正當性。可見堅守常識及邏輯地得到的結論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歸納得到的結論不能固守,因為歸納永遠是歸納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違反部分怎樣不等於全部怎樣的常識,例如哲學。中國人常常用哲學說明問題,總是從一個一般到另一個一般,所以說而不明,好象不會邏輯思維,謬矣。 4、敢於質疑。包括權威結論和個人結論,如果邏輯上明顯解釋不通時。
③ 幼兒數理邏輯能力培養
語言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一起組成了學業性智能。這兩種智能在學校里受到了絕對的重視,這是因為從傳統角度看,在這兩種智能上的成功可以獲得最嚮往的職業。 有時,人們認為數學—邏輯智能是一種加減乘除的能力。這是一種計算的能力,但是,它所包含的遠遠不止這些。數學—邏輯智能的定義是:「處理一連串的推理,識別模式和順序的能力。」除了計算之外,數學—邏輯智能還包含邏輯和推理、模式、可能性和科學的分析。有時,數學—邏輯智能還包括一種傾向,去建構問題、發現問題,這比語言智能包含的要多。具有很強的數學—邏輯智能的人可以成為會計師、財務分析員、科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和生物學家。 但是,如果不考慮他們的職業,具有很強的數學—邏輯智能的人也是一些喜歡保持自己收支平衡的人,是一些能很快的決定是租車合算還是買車合算的人,是一些經常依據事實判斷做決策而不是感情用事的人。 數數 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數數幾乎和呼吸一樣自然。孩子們需要早點開始數數,並且經常數數。家長應該抓住機會和孩子一起在有趣的方式下進行數數和比較。 當孩子只能聽的時候,就像你在講故事或哼歌一樣,你也應該數數:當你帶著他走路的時候,可以數台階;當你打開購物袋,往冰箱里塞東西的時候,可以數一下買了多少食品;數一數你遞給孩子多少積木。當孩子長大一些後,他能夠開始簡單地數數。不管數的是積木,還是襪子、湯匙,不管數到3還是數到10,無論如何這些事情要經常發生。 在一種具有更多指導的方式中,你可以在餐桌上擺湯匙的時候,數「1…2…3…4…5…6」,然後讓孩子把湯匙收拾起來,讓他再一邊數一邊把湯匙放回去,「1…2…3…4…5…6」。當然,孩子大些後,數字可以增加。對更大些的孩子,湯匙可以兩個一數或3個一數。 比較 比較是一種孩子能經常發現樂趣的事情。家長可以成為一個「假裝的魔術師」,然後用一塊手帕或一塊裝飾物,問孩子左手裡的糖多還是右手裡的多。等孩子猜完後,把糖放在桌子上,數數看他是否猜對了。 比較並不僅僅局限在數字中:可以問「紅汽車大呢,還是藍汽車大?」或者「奶奶的房子大呢,還是我們的大?」或者「爸爸是去商店呢,還是去學校?」或者「雞蛋重呢,還是一片麵包重?」當然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習慣對不同事物的相關成分進行比較和對照,然後作出判斷。 計算 計算,在小時候一般僅僅指加法。對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把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加起來(數字要小於10,和也要小於10)這是一個很好的目標。有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從一個阿拉伯數字中減去1或2。 家長對孩子的挫敗感水平的了解是很重要的;這些活動都應該看成是一種游戲,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說,讓孩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取得成功,這很必要。讓孩子在容易成功的水平中計算,保持他的學習熱情,這比推著孩子,督促他們學習,然後孩子體驗到失敗和挫折要好得多。 記錄 記錄,也就是保持發生的事情的痕跡,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給予孩子這種能力時,實際的記錄、記錄的保持都需要成人來做。 人們經常拿事物來做測試和實驗。「我想知道如果我們把冰淇淋放在餐桌上,多久會化掉?」這種問題很有趣而且能發展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過了幾天,家長可以說:「讓我們來看看冰淇淋放在冰箱里,但不是冷凍室,它會化得更快還是更慢?」或者「吃多少口才能把整個蘋果吃完?所用的時間是比吃一個梨多還是少?」 在數學—邏輯智能和自然智能中有很多的交叉(分類和歸類是很有用的自然智能中的技巧),因此,你可以一起訓練發展孩子的這兩種智能。例如,你可以幫助孩子觀察兩盆花的變化,將一盆放在有充足光照的窗檯上,另一盆放在陰暗的角落。可以記錄植物的高度長得有多快,也可以記錄植物看上去是否健康、強壯。還可以用廚房裡的工具或種植的工具做其他簡單又有趣的實驗。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記錄信息的習慣,從而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比較並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