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硝基苯(混酸)
硝基苯就是苯環上一個(或多個)氫被硝基(-NO2)取代
混酸是濃硫酸與濃硝酸的混合物
苯在混酸中加熱反應生成硝基苯(其中濃硝酸和苯是反應物,濃硫酸是催化劑)
❷ 求助翻譯個化學名 英譯成中文謝謝!!跪求答案,很急
N-(3-叔丁基-2-氫吡唑-5-基)-N'-羥基-4-硝基苯脒
❸ 1-溴,4硝基苯如何處理
物理法、化學法。根據查詢硝基苯官網資料,1-溴,4硝基苯通過物理法、化學法處理,硝基苯,有機化合物,又名密斑油、苦杏仁油,無色或微黃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狀液體。難溶於水,密度比水大。
❹ 硝基苯的介紹
硝基苯; 又名密斑油,苦杏仁油
CAS:98-95-3
英文名:nitrobenzene
無色或微黃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狀液體。(純凈應為無色,實驗室制硝基苯由於溶有硝酸分解產生的二氧化氮而有顏色,除雜方式:加氫氧化鈉溶液 分液)
分子式C6H5NO2(結構如圖)。分子量123.11。相對密度1.205(15/4℃)。熔點5.7℃。沸點210.9℃。閃點87.78℃。自燃點482.22℃。蒸氣密度4.25。蒸氣壓0.13kPa(1mmHg44.4℃)。難溶於水,密度比水大; 易溶於乙醇、乙醚、苯和油。遇明火、高熱會燃燒、爆炸。與硝酸反應劇烈。
實驗室製法:目的原理
主反應: Ar + HONO2 +H2SO4 ® Ar- NO2 + H2O
副反應: Ar- NO2+ HONO2 +H2SO4 ® Ar-(NO2)2+ H2O
儀器葯品
苯8.9ml (7.8g,0.1mol),硝酸(d = 1.40) 7.3ml (0.11mol),98%硫酸(d = 1.84) 10ml (0.18mol),10%碳酸鈉溶液,飽和食鹽水,無水氯化鈣。
過程步驟
在50ml圓底燒瓶上裝配一個二口連接管,正口配一溫度計,其水銀球離瓶底約5mm,側口裝配一迴流冷凝管。也可以用一個二口燒瓶,正口裝配迴流冷凝管,側口裝一溫度計,其水銀球離瓶底約5mm。在燒瓶中加入8.9ml苯。通過冷凝管上口,將已冷卻的混酸分多次加入苯中。每加一次後,必須充分振盪燒瓶,使苯與混酸充分接觸,待反應物的溫度不再上升而趨於下降時,才繼續加混酸(為什麼?)。反應物的溫度應保持在40~50℃之間,若超過50℃,可用冷水浴冷卻燒瓶。加料完畢後,把燒瓶放在水浴上加熱,約於10min內把水浴加熱到60℃(反應混合物的溫度為60~65℃)並保持30min,間歇地振盪燒瓶。
冷卻後,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分出酸層(哪一層?怎樣判斷和檢驗?),倒入指定回收瓶內。粗硝基苯先用等體積的冷水洗滌,再用10%碳酸鈉溶液洗滌,直到洗滌液不顯酸性。最後用水洗至中性(如何檢驗?)。分離出粗硝基苯,放在乾燥的小錐形瓶中,加入無水氯化鈣乾燥,間歇振盪錐形瓶。
把澄清透明的硝基苯倒入30ml蒸餾燒瓶中,連接空氣冷凝管。在石棉網上加熱蒸餾,收集204~210℃的餾分。為了避免殘留在燒瓶中的二硝基苯在高溫下分解而引起爆炸,注意切勿將產物蒸干。
❺ 專業的化學學名英文怎麼讀!!!
樓主給的這個是CA命名法的吧.......這跟IUPAC推薦的命名法有一些區別,我國現在推行的有機化合物命名法是根據IUPAC推薦的順序規則,再配合我國文字的一套命名法。而CA命名法基本上只有在您查閱Chemistry Abstract的時候有用,注意在Lange's Chemistry Handbook中亦推薦使用IUPAC命名法。
話說直接讀音標不就完事了......找本專業詞典,上面都有這些東西的音標。注意分塊念,這些化合物都是按照特定的詞頭詞尾疊置起來的。Nitro-;Benzyl-;-dehyde;alcohol;acid;acetone;Phenone;chloro等等這些都是單獨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發音,然後念化合物的時候把他們組合到一塊兒直接念就對了,老外一般都明白你在說什麼。
❻ 鄰氯硝基苯的基本信息
鄰氯硝基苯的基本信息:
鄰氯硝基苯,分子式為C6H4ClNO2 ,淺黃色針狀晶體。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和苯。是農葯、染料、醫葯的重要中間體,也可作橡膠促進劑M的原料。
中文名稱:鄰氯硝基苯
中文別名:1-氯-2-硝基苯;鄰硝基氯代苯;2-硝基氯苯;鄰硝基氯苯;鄰硝基氯化苯;2-氯硝基苯
英文名稱:1-Chloro-2-nitrobenzene
CAS:88-73-3
EINECS:201-854-9
分子式:C6H4ClNO2
分子量:157.5545
熔點 31-33°C
沸點 246°C
密度 1.348g/mLat 25°C
蒸氣密度 5.4 (vs air)
蒸氣壓 0.04 mm Hg ( 25 °C)
閃點 >230°F
水溶解性 0.43 g/L (20 ºC)
鄰硝基氯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可衍生多種中間體。在染料工業中用於制黃色基GC,橙色基GR等;在助劑方面用於製造橡膠促進劑M及DM等;在香料工業中用於香草醛的合成;農葯工業用於生產托布津和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它也是苯並三氮唑類紫外線吸收劑的原料。也是醫葯的重要中間體。
由氯苯經混酸硝化,得到混合硝基氯苯。三種異構體的含量大體是:對硝基氯苯佔65%,鄰硝基氯苯佔30%,間硝基氯苯佔1%。工藝過程如下:先將配製好的混酸(含硝酸30%,硫酸56%,水14%)加入硝化鍋內。維持溫度40-55℃,慢慢加入氯苯,加畢升溫至80℃,攪拌反應2h。靜置分層,將上層混合硝基氯苯用水洗、鹼洗,水洗後靜置分出,於真空加熱至100℃乾燥,得混合硝基氯苯。然後在結晶器內,將上述乾燥後的混合硝基氯苯逐漸降溫到15℃,即有大量的對硝基氯苯集於管壁,經加熱熔化,收入貯槽,真空精餾,除去氯苯後即得對硝基氯苯。從結晶器下部放出的母液內含對硝基氯苯約35%,鄰硝基氯苯 64%及少量間硝基氯苯,供進一步分離。將此物精餾分出的粗鄰硝基氯苯,再於結晶器內,採用降低結晶器內溫度到15℃使之結晶的辦法,即得成品。原料消耗定額:對硝基氯苯、氯苯1150kg/t、硝酸672kg/t、硫酸(92.5%)632kg/t。
❼ 二硝基苯的介紹
二硝基苯別名是鄰二硝基苯,英文名稱是 1,2-dinitrobenzene;o-dinitrobenzene,微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苯等,分子式是C6H4N2O4;C6H4(NO2)2 。
❽ 丁二醇就是硝基苯嗎
肯定不是啊
丁二醇 有異構體HOCH2CH2CH2CH2OH
硝基苯 C6H5NO2
差別很大的
❾ 2-硝基苯按還有別名嗎
二硝基苯分為間二硝基苯和鄰二硝基苯兩種,間二硝基苯又稱作1,3-二硝基苯鄰二硝基苯又稱作1,2-二硝基苯。
❿ 鄰硝基甲苯性質
分子式:C7H7NO2
分子量:137.14
性質:黃色易燃液體。熔點-9.5℃,沸點221.7℃,相對密度1.163(20/4℃),折射率1.5474,閃點106℃,燃點420℃。不溶於水,溶於氯仿和苯,可與乙醇、乙醚混溶。能隨水蒸氣揮發。
制備方法:甲苯用混酸硝化,生成混合的硝基甲苯,其中主要是鄰硝基甲苯(約佔三分之二)和對硝基甲苯(約佔三分之一),經分離即得純品。將甲苯加入反應器中,冷卻至25℃以下,加入配好的混酸(即硝酸25-30%,硫酸55-58%及水20-21%),調節溫度不得超過50℃。連續攪拌1-2h,然後靜置6h,將生成的硝基甲苯分離,水洗,鹼洗,除去未反應的甲苯及脂肪族化合物,粗製硝基甲苯產品的組成為鄰硝基甲苯55-60%、間位2-5%,對位35-40%。收率90-95%。利用沸點與熔點的差別進行粗餾與晶析,可分離出各異構體。即先將粗製硝基甲苯經真空蒸餾,分離出大部分的鄰硝基甲苯,殘余的含有較多對硝基甲苯的餾分,再經減壓蒸餾分出,經冷卻,結晶,分離即得成品。高沸點的焦油狀物質殘存在蒸餾釜中。間位硝基甲苯含在分離對位體後的母液中,經反復積累後再精餾獲得。鄰位和對位硝基甲苯純度可分別達98%和99%。國內工藝芝程為兩鍋串聯,反應溫度主鍋為40-45℃,次鍋為50-55℃。混酸的配製大致相仿,硝酸26-28%,硫酸56-57%,水16-18%。原料消耗定額:甲苯(98%)800kg/t、硝酸(98%)470kg/t、硫酸(92.5%)450kg/t、燒鹼(42%)100kg/t。
用途:主要用於生產鄰甲苯胺、聯甲苯胺,是染料、塗料、塑料和醫葯的重要原料。在醫葯工業用於生產硝苯吡啶、痛驚寧、丙咪嗪鹽酸鹽、溴已胺鹽酸鹽、雙氯苯唑青黴素鈉等。
危險品編號: 61058
中文名稱: 鄰硝基甲苯
英文名稱: O-NITROTOLUENE
RTECS號: XT3150000
UN號: 1664
分子式: C7H7NO2;CH3C6H4;NO2
熔點: -9
沸點: 222
閃點: 116
相對密度: 1.1622(19 , 15)
溶解度:
外觀及性狀: 黃色液體,有輕微的香味
英文別名: 0-Nitrotoluol;2-Methylnitrobenzene
中文別名: 2-甲基硝基苯
空氣中允許極限: 美國TWA :11mg/m�3, ACGIH英國TWA :15ppm , HSE 德國MAC :30mg/m�3,DFG 前蘇聯MAC :3mg/m �3(工作場所測定:用硅吸收,用甲醇解吸,用氣相色譜法測定
水中允許極限: 美國:建議414 μg/l
禁忌物/禁忌: 強氧化劑、硫酸
危險性/症狀: 侵入途徑: 食入,皮膚吸收, 吸入,皮膚及眼睛接觸健康危害: 缺氧、青紫、頭痛、虛弱、眩暈、共濟共調、呼吸困難、心動過速、惡心、嘔吐
急救措施: 火/爆炸: 用二氧化碳、乾粉或四氯化碳滅火劑;水霧亦可眼接觸: 立即沖洗皮膚接觸: 立即用肥皂、水沖洗吸入: 將患者移至新鮮空氣處施行人工呼吸食入: 給飲大量水催吐( 昏迷者除外) ;就醫
防護措施: 穿戴防護用具保護皮膚和眼睛;定期對血液、皮膚、胃腸系統、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檢查
儲存: 存儲於密閉容器內, 置於涼爽、通風處
泄漏處理: 用吸附劑吸收並置於密塑料袋內待處理
運輸: 須貼「有毒」標簽,航空、鐵路限量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