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奧運為什麼這么強

英國奧運為什麼這么強

發布時間:2022-12-16 13:37:41

A. 奧運會五大體育強國都有哪些,名次是如何排列的

奧運會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全世界的各個國家都會派運動員來參加!奧運會五大體育強國

1.美國

2.中國

3.英國

4.法國

5.德國

1. 美國



俄羅斯同樣是一個體育強國,要知道俄羅斯一直都是前三名的有利爭奪者,但是因為俄羅斯的興奮劑丑聞,俄羅斯被禁止參加本屆奧運會,但從以往的奧運會比賽來看,俄羅斯的獎牌數一直都排名前列,而且每屆都非常穩定,是中國,美國有利競爭者,是奧運會五大體育強國之一。

B. 里約奧運會,英國憑什麼逆襲

在體育體制與體育文化的討論上,此刻恐怕再沒有比英國更適合討論的了。
里約奧運會,英國金牌數超越中國,躍居第二,總獎牌數也不比我們少幾枚。在金牌榜上,英國人排到了老二。
老二不是重點,重點是英國人的大逆襲過程令人印象深刻。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英國隊只拿到了一塊金牌,排在金牌榜的第36位。(哦,那年排在第35名的是衣索比亞,深深刺激了大英帝國)。雅典奧運會,英國隊回到10名左右。北京奧運會,英國冒到第四名。倫敦奧運會,英國是東道國,升到第三。按規律來說,東道國的下一屆奧運會成績都會相對回落,結果英國不降反升,跑到了金牌榜第二,超過了中國。
在最近三十年的奧林匹克史上,逆襲速度這么快的恐怕除了中國外就屬英國。關鍵是,英國在里約奧運會超越的恰恰是倫敦奧運會的第二,中國。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今年奧運金牌總數跟倫敦奧運會、北京奧運會相比有了較大幅度下滑。而中國國內,以北京奧運會為拐點,國民體育心態似乎發生了某種改變。在體育制度和體育文化的探討上,一直存在相當的分歧和爭論。
不妨看看英國,他們逆襲的秘密是什麼?簡單說,一個關鍵人物,三個關鍵戰略。
關鍵人物就是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隨著歷史推進,他擔任首相期間的高階政治顯得越來越高明。他讓英國留在歐元區外,為達成北愛爾蘭和平協議奠定了基礎,當然,還有最近又讓英國人民懷念起他的功績之一,那就是為20年來英國體育崛起奠定了戰略基礎。
英國體育重新崛起的戰略大致講是三個:國家彩票、金牌戰略和科學訓練方式。
所謂國家彩票制度主要載體是1997年梅傑政府設立的一個專門向體育領域分配政府撥款和國家彩票資金的體育基金會。英國國會做了嚴格規定,國家彩票收入的一半作為將近,28%作為公益基金投入到體育文化等幾大領域,其中體育領域比例為五分之一。2014年,單單給到體育領域的公益基金就達到近600億人民幣。在里約奧運會周期的四年裡,英國體育理事會總共投入了3.55億英鎊。
顯然,投入越多回報的確越大。那麼,這些錢是怎麼分配的?很簡單,以金牌為導向,按照未來一個奧運會周期內體育項目奪牌的可能性來決定撥款金額的多少。哪個項目更容易得到金牌,就加大資助,哪個項目不能奪牌,就減少激勵,哪些項目不夠職業化,相對比較窮,可是又是重要奧運項目,就加大撥款。效果也很明顯。倫敦奧運會上表現最好的賽艇、自行車、田徑、皮劃艇和帆船等項目得到的撥款最多。而乒乓球和籃球等根本沒有希望奪牌的項目,基本上得不到資助。另外,原來的強項游泳由於在2012年奧運會上發揮失常,他們的撥款被削減了400萬英鎊,英國游泳協會之後被迫更換了教練和訓練方式。這次奧運會上英國游泳隊贏得了1金5銀,超額完成了目標,預計未來一個奧運周期的撥款將會增加。
圍繞這幾大戰略,英國人還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精心規劃奪牌項目,加大下一代的體育引導,引進高水平國際教練,使用高科技訓練方式。總之,英國人的戰略,按照英國媒體的共識,可以概括為官辦體制,或者民間執行,官方主導。
到底奧林匹克意味著什麼樣的精神?大方向上全人類都有共識,可是在具體到是否要唯金牌論,是否要官方主導,是否要花很多納稅人的錢,爭論很多。英國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對比視角。在英國人看來,英國的體育地位絕不只是體育領域的地位,與其國家地位和外交尊嚴關系很大。英國人的逆襲根源於他們傳統里源自大英帝國時代的驕傲和自尊。在這里,其實又有一個普世主義和國家主義之辯,顯然,保守的英國人選擇了後者。
對於中國來說,很多問題是不是也似曾相識?體育與政治,體育精神與民族榮耀,官辦體制與民間體育,在里約之後,我們應該有一個更新的認識。

C. 英國奧運代表團怎麼突然就牛逼了

據分析,這得益於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紅利,一個國家在舉行奧運會的時候,都會對體育運動加大投入,在奧運會舉辦當年及接下來的一屆奧運會中,成績會有明顯的提升。

D. 英國雖小體育強大:英國地域面積小,人口也不多,但是每屆奧運會獎牌榜都是前幾位,體育很強大,這是什麼

  1. 英國人口並不少,2014年英國人口6400萬,在全世界排名22位,屬於人口大國。

  2. 英國是傳統的體育強國,從第一屆現代夏季運動會(1896)就有大不列顛的身影,並且英國向來有重視奧運獎牌榜的傳統。

  3. 並沒有所謂的英國全民運動,而中國舉國體制的說法。現在奧運會運動員基本都是職業運動員,普通人想要達到奧運標準是很困難的。

  4. 英國肥胖率歐洲第一,美國肥胖率世界第一,然而他們都是奧運體育強國。

  5. 英國有許多傳統優勢項目,比如馬術、皮劃艇和自行車,這些項目不僅是對於中國運動員來說,對於中國國民也是不熟悉的。而奧運會中,中國並沒有類似的「專屬項目」。

  6. 英國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舉辦國,在上一屆運動會中,英國更多的選手獲得了奧運會參賽資格,而今其中大部分尚未退役,這些有經驗的選手自然能在奧運會中有更出色的發揮。

E. 英國在北京奧運會的成績怎麼樣

在北京奧運會,英國取得19金13銀16銅的好成績,無論金牌數還是獎牌數都名列第四,是該國自1924年巴黎奧運會以來的最好成績,這也使得英國對倫敦奧運會充滿了信心。

F. 英國獲得奧運會舉辦得益於什麼因素

原本呼聲不高的倫敦憑什麼獲得2012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呢,總結如下——

其一:佔了對手太「強大」的便宜。
就拿角逐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的例子來說,當時,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確信奪標大熱門北京將獲得勝利,據說還通過自己的私交為北京拉了不少選票。可是當他念出「獲勝者是悉尼」的結果時,他的臉上出現了那種難以置信的表情。那麼,競爭2012年舉辦權的這一屆,根據此前的輿論看,巴黎中頭彩的呼聲最高,它已成了眾矢之的。所以根據以往的「意想不到的經驗」,中頭彩呼聲最高的巴黎也是最危險的城市,其「強大」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果不其然,巴黎的出局讓人驚嘆歷史驚人的相似!
其二:首相布萊爾的外交謀略。
媒體分析稱,倫敦的勝利,得益於他們的韌性和豐富的想像力。此外,也是布萊爾首相的個人勝利。正是他提前兩天在新加坡施展外交攻勢,以及在此次申奧過程中的表現可圈可點才幫助倫敦實現了一個近乎不可能的逆轉。除了布萊爾,這次倫敦陣營中的另外一個贏家是足球明星貝克漢姆。這位足壇「萬人迷」偕同明星妻子辣妹不遠萬里趕赴新加坡,為自己的家鄉城市倫敦助威,他們魅力四射,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支持。
其三:吻合奧運理念的陳述報告,「將激情和希望」留給了未來一代。
倫敦的陳述報告嚴謹務實,提出的理念旗幟鮮明地強調體育對青少年的影響與價值,和強調體育的遺產應該往下傳遞,而這「投其所好」恰恰是與奧林匹克運動所追求的運動核心理想相當吻合。另據英國申奧代表團的團長科爾在分析倫敦最後一輪擊敗巴黎的理由時,其關鍵因素是他們倫敦申奧代表團中很多人是運動員和孩子,在談到這一和其他代表團有所不同的安排時,科爾不無得意的表示 「我們為什麼沒有象其他代表團那樣把名額留給政客或者是商人呢?因為我們更看中體育在年輕一代身上所蘊涵的潛力!」

當然還可以總結出許多理由,比如倫敦與奧運會的歷史淵源啦,以及投票過程的運氣等等!但如何總結都行,關鍵是勝了才是硬道理,所有的總結也都成了申辦成功的亮點了。

G. 前幾次奧運會英國都排不上名次,為什麼這次它進步那麼快第三了

那就是東道主的優勢,天時地利人和,本土運動員對地理環境的適應以及心理穩定優勢,裁判員打分上對東道主不會有偏失。所以綜合各種因素就造就金牌數猛增了。08年中國奧運我國也遠超本屆金牌數,同理。

H. 為什麼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那麼厲害為什麼後來輸給了美國和德國

以下為轉文,我個人覺得很有道理
………………………
探索大國衰落的過去,是因為我們必須領悟大國崛起的奧妙。而如此深刻的教訓,只有英國短暫、磅礴卻跌宕的歷史才能給予
作為2012年夏季奧運會的東道主,英國上下對於奧運獎牌似乎突然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強烈渴望。英國本就是世界體育強國之一,英超聯賽更是全球翹楚,在最近幾屆奧運會上,英國代表團也都躋身金牌榜和獎牌榜的前十名之列。但這次,他們希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06年,英國奧組委宣布開展一項類似「舉國體制」的運動來增強該國在各項賽事中的實力。這一年,倫敦發出了「20-4-2012」倡議,即在2012年奧運會上獲得20枚金牌和總排行榜第四的成績。為此,他們從全國選拔了150萬名11歲到16歲的兒童,並對他們進行了持續數月且門類復雜的評估,最後選出1000人交由專業教練進行訓練。英國當然獲得了成功:在投入了數億英鎊之後,本土作戰的他們以29枚金牌成功搶得金牌榜的探花席位。

然而,就像金牌數量的增加無法代表全面健身的出色一樣,奧運獎牌的激增也無法逆轉英國日漸下滑的經濟曲線。英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在進入20世紀後所經歷的持續下滑,已經變成了百多年來最著名的迷思。所有人都對這一問題有著自己的思考,而在全球格局可能迎來巨變的大背景下,這些思考以及由此得出的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無疑極具價值。

如同馬克斯·韋伯(Max Weber)一樣,人們喜歡將國運興衰歸因於文化。1982年,馬丁·維納(Martin Wiener)就在《工業精神與英國的衰落》中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維納認為,英國文化易於導致工業精神的衰落,正是後者進一步導致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英國的衰落。

維納的言論盛極一時,但歷史卻無法佐證類似的觀點。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幾乎所有國家都曾反思這一制度的利弊得失。與英國相比,那些取得更大成就的國家對資本主義的反思甚至更勝一籌,但他們卻並未經歷如此強烈的國運衰退。

我們可能搞錯了某些簡單的因果關系。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確實決定了其文化影響力,但這一命題的逆命題卻並不必然成立:一定經濟成就的取得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文化只是其中最邊緣的因素。如若不然,我們將無法解釋東西兩德以及韓朝兩國在經濟領域截然不同的表現。將經濟問題歸為文化,更多是人們面對復雜經濟問題時刻意選擇的迴避。

蒸汽革命之後,英國並非沒有機會繼續輝煌。兩百多年前,那時的人們幾乎一致認為英國必將贏得電氣產業的國際競爭。從18世紀到19世紀,盡管對電力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都來自歐洲大陸,但奠定產業基礎的偉大發明卻幾乎全部來自英倫三島。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奠定了電化學的基礎,並發明了發電機和電動機;麥克斯韋(James Maxwell)是經典電磁理論的創始人,這為電工學和現代工業奠定了基礎。此外,斯萬(Joseph Swan)發明了白熾燈,惠斯通(Charle Wheatstone)發明了電報、發電機和打孔機,帕森斯(Charles Parsons)發明了蒸汽渦輪,弗萊明(John Fleming)發明了熱電子管。

在這次創新浪潮中,英國完全可以像它在蒸汽時代那樣再次居於領先地位,但英國卻沒有做到這一點。在歐洲,它被德國迅速超過;在全球,它則完敗於美國。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歷史古今中外都或有雷同之處。公元前503年,孫武意欲歸隱田園,闔閭令伍子胥勸留。孫武告訴伍子胥:「暑往則寒來,春還則秋至。此乃自然之情,其實人事亦然。今吳王自恃國力強盛,邊境無事,已經變得驕奢淫逸。自古功成不退,必有後患。我歸隱林泉,乃避禍全身之計。」隨後的歷史證明了孫武的睿智,而對英國,所有這些預言幾乎同樣適用。

工業革命的璀璨歷史曾經為英國指出一條通往強大的永恆之路,那就是培養企業家精神以發展商業、改進教育以提升勞動力水平、發展科技以推進創新。但遺憾的是,英國並未正視這些經驗,這個驕傲的帝國將歷史留給他的寶貴經驗以及更加寶貴的發展良機一一揮霍。

被招安的企業家精神

維多利亞時代,無疑是英國歷史上的全盛時期。與當時歐洲大多數國家只有上下兩層的社會結構不同,英國還擁有一個數量龐大的中產階層。這些人勇敢地發展商業、開辟市場、促進貿易,他們刺激著古老的英國不斷改變因循守舊的傳統,從而使英國社會充滿了活力。

很快,中產階級就在經濟上大獲全勝,他們也因此得以不斷從貴族手中奪取政治資源。但令人遺憾的是,英國的中產階級未能珍視這些來之不易的勝利,過度的貪婪最終導致他們在關乎「正統」地位的價值觀競爭中意外遭遇完敗,英國歷史的轉折點也因此最終到來。

當時,劇烈的社會變遷令很多社會底層人士變得一無所有。英國最富有的140萬人控制了全社會財富的1/3,這一數字超過了下層社會3000多萬人財富的總和

I. 英國這兩屆奧運會成績為什麼會好

英國為奧運投入很多錢的,現在他們也是國家養運動員。
本屆有點點原因,是俄羅斯田徑隊禁賽,使英國在一天的田徑比賽中就拿了6塊,一下子超過中國。
當然,整體來說,英國確實進步超快。
反觀中國,曾經那麼令國人驕傲的體操隊被剃了光頭,這在1984年中國參賽奧運會以來史無前列。這樣差距一下子就拉大了。

閱讀全文

與英國奧運為什麼這么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