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鴉片戰爭英軍傷亡大概有多少
你好
第一次廈門之戰:1840年7月3日 清軍戰死9人,受傷16人.英軍無傷亡.
第一次定海之戰:1840年7月5日
清軍戰死13人,受傷13人,英軍無傷亡.其中清軍參戰兵力1540人,定海總兵張朝發受傷而亡,定海知縣姚懷祥自盡.
大角 沙角之戰:1841年1月7日
英軍採用正面炮擊,陸軍側麵包抄戰術,清軍戰死277人,重傷而死5人,受傷462人,英軍受傷38人,副將陳連升,佐領裕隆(滿族)戰死.
虎門之戰:清軍總兵力11000名,清軍250人戰死,100餘人受傷,總兵關天培戰死,游擊麥廷章亦亡.英軍5人受傷.
廣州內河之戰,1841年2月27日--1841年3月18日,其中烏涌之戰清軍參戰兵力1600人,總兵祥福(滿族)以下446人陣亡,英軍共受傷8人.
廣州之戰:1841年5月18日--5月25日
清軍總兵力20000人(用於進攻力量不多),清軍數座炮台被毀,戰船43隻,火筏32隻被擊毀,英軍死亡9人,受傷68人.
三元里之戰:1841年5月29日--1841年5月31日 英軍死亡5--7人,受傷23--42人.
第二次廈門之戰,清軍總兵力5680人,1841年8月26日,清軍陣亡40餘人(廈門島南岸)和33人(鼓浪嶼)受傷37人(士兵因石壁堅固傷亡較小),總兵江繼芸,副將凌志(滿族)戰死.英軍戰死
1人,受傷16人.
第二次定海之戰:清軍總兵力5600人,1841年10月1日,清軍總兵葛雲飛 鄭國鴻(回族)
王錫朋戰死.英軍戰死2人,受傷27人.
鎮海之戰:清軍總兵力4000人,1841年10月9日,清總督裕謙投水而死,損失以百計,英軍傷亡數字有兩說,一說戰死16人,傷數人,另一說英軍戰死3人,受傷16人.清軍總兵謝朝恩也戰死.
浙東反攻之戰:1842年3月10日--3月17日,清軍總兵力31000人,但用於進攻的兵力不多.寧波方向,英軍陣亡1人,鎮海方向無傷亡.3月15日,英軍進攻慈溪,清軍將領朱貴,伊星阿(滿族)戰死,英軍戰死3人,受傷一說22人,另一說15人,清軍共戰死340餘人,雇勇200餘,受傷200名.
乍浦之戰:1842年5月18日,清軍總兵力7000人,英軍在天尊廟傷亡最重,陸軍中校湯林森以下9人陣亡,55人受傷.清軍副都統長喜(滿族),佐領隆福(滿族)戰死,清軍八旗兵陣亡273名,殉難7名,因傷身故6名,失蹤1名.
吳淞之戰:清軍總兵力4700名,1842年6月8日,提督陳化成以下88人陣亡,英軍戰死2人,受傷25人.
鎮江之戰:清軍八旗兵1600人,綠營兵2700人,英軍增派援軍,共計20000人,1842年7月21日--22日,為英軍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役,死亡39人,130人受傷,失蹤3人.清軍傷亡如下表:
部別 戰死 受傷 失蹤
京口八旗 170 161 24
青州八旗 55 65 24
鎮江綠營 3 6 17
湖北綠營 7 8 3
四川綠營 3
河南綠營 1 1
江西綠營 23
B. 二戰中英國死亡多少
英國在二戰中的死亡人數37--40萬
C. 英國在二戰中傷亡人數.
盟國軍隊傷亡人數:澳洲:23400; 巴西:943; 加拿大:37500; 中國:2050000; 法國和解放法國軍隊:210000; 義大利:17500(從1943年起); 紐西蘭:10000; 南非:6840; 蘇聯:13700000; 英國:264000; 美國:292000; 受襲擊國家軍隊傷亡人數:阿爾巴尼亞:20000; 比利時:12000; 保加利亞:1000(從1944年起); 捷克斯洛伐克:46000; 丹麥:1800; 芬蘭:82000; 衣索比亞:5000;
D.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雙方各傷亡多少啊
英軍傷亡255名,阿根廷傷亡649名,另外還有三名福克蘭居民傷亡。
戰爭經過:
1820年,組建中的阿根廷政府舉步維艱,Marina David Jewett官員在索來島,通過官方文件,宣布把馬爾維納斯群島劃歸里奧·德·普拉達省。該消息在美國和英國被公布後,沒有得到這些國家的任何官方評論。
1820年期間,阿根廷政府發表了各種文件表明對該地的主權。
1833年,英國皇家海軍軍艦以武力威脅,要求移交馬爾維納斯群島。之後阿根廷政府和居民被驅逐出該島。
在和平年代,在沒有向友好的阿根廷共和國政府發布任何預先的通知和聲明,就發動了武裝行動。
該行動立刻被遭到了拒絕和抗議。
1982年,爆發了阿根廷和英國之間的南大西洋爭端,導致兩國斷絕外交關系。直到1990年兩國恢復外交關系。
(4)英國打仗死亡多少人擴展閱讀:
啟示
一、兩棲艦船在地區性沖突及局部戰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並將成為解決地區危機的重要兵力。
隨著各種現代化武器的出現,抗登陸的有利條件大為增加,登陸與抗登陸之間的抗衡更為激烈。對於登陸作戰,特別是大跨度越洋登陸作戰,必然會有由艦到岸的兵力及裝備輸送過程。
只有使用主船體內擁有較大塢艙,載有氣墊登陸艇、高速登陸艇、兩棲作戰和運輸車輛,甲板上可裝載一定數量直升機或垂直起降戰斗機的大型登陸艦船,才能完成快速、機動、有效地輸送登陸部隊和裝備上岸,對登陸部隊實施必要的火力支援,同時承擔一定的自身防禦任務。
二、兩棲戰艦船宜向多用途化和艦型綜合化、裝載均衡化的方向發展。
二戰後,兩棲戰艦船陸續發展派生出近10種艦型,各種艦型的艦船在應用中,使用任務相對比較單一。在需要達成某一作戰目的時,往往要多種艦型的登陸艦配套使用,一艘專用艦船出現戰損,有可能影響到整個登陸作戰行動。
馬島海戰,英國海軍動用了包括直升機兩棲攻擊艦、通用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登陸支援艦、改裝的運輸登陸艦、坦克登陸艦等多種艦型,給登陸作戰的組織和指揮帶來很大困難。同是為掩護這些艦船實施登陸作戰,英國海軍還不得不調整對阿根廷大陸方向的封鎖力量而組成了龐大的護航編隊。
由此看來,簡化艦型,一艦多用,均衡裝載將是大型兩棲戰艦船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馬島距離英國十萬八千里,在阿根廷家門口,卻是英國國土。英國不曾拿起國際法律請求司法裁決,也從不提出200海里的說法。歷史就是歷史,英方與阿方未曾互利共贏共同開發。南海問題的解決要從中獲得啟示。
四、隨著兩棲作戰方式的發展,現代化兩棲戰艦船必須具有立體兩棲突擊作戰能力,加強自身攻防能力,提高戰技性能。
英國海軍在馬島登陸作戰時,雖已意識到了採用「平面登陸」和空中「垂直登陸」相結合的「立體登陸」方式所可能取得的效果,但苦於沒有滿足需要的立體兩棲突擊作戰能力,仍然只能採用較為傳統的突擊搶灘登陸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爾維納斯日
E. 鴉片戰爭到伊拉克戰爭結束英軍總共死亡多少人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傷亡523人
克里米亞戰爭英軍傷亡約17500人
英桑戰爭英軍僅受傷一人
英布戰爭英軍傷亡40000人左右
一戰英軍傷亡約908000人
二戰英軍傷亡約約264000人
馬島戰爭英軍傷亡1033人
伊拉克戰爭英軍傷亡3777人
F. 蘇聯,美國,英國,德國,日在二戰中總共死多少人
二戰總共傷亡2000萬人左右
蘇聯死亡人數排名第一,是2050萬人(一說2680萬人),當時蘇聯人口是2億人,其中被德軍俘虜的蘇聯紅軍中,有575萬人死於戰俘營,蘇聯紅軍一共死亡890萬人,加上民兵有1400萬人。
美國是流血最少但是獲利最大的,太平洋戰場死傷5萬人左右,歐洲戰場死傷不詳,這個數字到今天都沒有公布,但是超過40萬人,畢竟德國人不是日本矮子。
英國死亡40萬人(一說44萬人)其中軍人38萬人(一說41萬人),僅僅是1943年,就有18萬英國陸軍死於德國人的轟炸下。
德國二戰死亡約800萬人,其中軍人約600萬,其餘平民。其中死於西線和北非約有50萬,其餘死於東線蘇德戰場,還有一批6萬人的戰俘,德國人說是失蹤,蘇聯人說是已被遣散,但是他們一直拿不出證據,估計是被蘇聯人殺了。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本歷史教科書上寫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我們現在教科書上寫的135萬是胡扯,因為多出來的都是TMD漢奸。);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消滅日軍1萬還多)、游擊隊殺死約18萬;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斗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於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子彈、炸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要知道倆原子彈扔下去就有20多萬日本人見了天照大神。)
G. 鴉片戰爭傷亡究竟有多少人
鴉片戰爭雙方傷亡
鴉片戰爭雙方傷亡究竟有多少呢?據統計,中英雙方傷亡人數比例在600:1,英國軍隊參戰人數為19000,中國軍隊參戰人數為200000,英國死亡人數523人,中國死亡人數22790人。
第一次戰爭:廈門戰役,清軍死亡9人,16人受傷,英國軍隊零傷亡。
第二次戰爭:定海戰役,清軍死亡13人,13人受傷,英國軍隊零傷亡。
大角沙角戰役:清軍死亡282人,462人受傷,英國軍隊38人受傷。
虎門戰役:清軍死亡250人,100多人受傷,英國軍隊5人受傷。
廣州內河戰役:清軍死亡446人,英國軍隊8人受傷。
廣州戰役:清軍多數炮台被毀,43隻戰船、32隻火筏被毀,英國軍隊死亡9人,68人受傷。
H. 二戰各國死亡人數是多少
蘇聯:2680萬
中國:1800萬
德國:800萬
波蘭:650萬
日本:290萬
南斯拉夫:170萬
美國:38萬
英國:40萬
義大利:20萬
法國:30萬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國總理,納粹黨掌握國家政權,阿道夫·希特勒違反《凡爾賽和約》20年停戰的協議,開始秘密武裝德意志第三帝國。
法西斯獨裁:
1922年10月,義大利王國國王任命墨索里尼擔任義大利王國總理,法西斯專政在義大利王國開始建立。
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第一大黨。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國上台,2月製造國會縱火案,3月通過《授權法》,繼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籠,至次年8月頒布《國家元首法》,對國家生活進行了全面改組,建立起集權統治的法西斯體制,並且加緊擴軍備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二戰
I. 1.一戰各國死亡人數(一一列舉)
具體如下: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3000
日本:3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