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人是先靠什麼敲開中國的大門
大炮啊,林則徐禁煙後,英國無利潤可言。最後靠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2. 英國打開中國大門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西首戰,明英戰爭。英國人為了通商,並且想要獲得大利益,所以決定一定程度上使用武力威懾明朝,讓明朝最大化英國的利益。英國就派出了一艘戰艦,炸毀了明朝幾座炮台,擊潰了明朝水師(就一艘戰艦能把明朝打成這樣,是真的不可思議)但是由於孤軍深入,被明軍圍剿,導致英軍傷亡數十人,再加上目的是通商,不是開戰,所以英軍不得不議和,因此賠償了明朝2800兩白銀,並且歸還30頭豬。
第二階段:單膝下跪求乾隆。英國人對乾隆表示想要通商,於是送來了大量禮物,並且答應,在於乾隆談話時單膝下跪,結果,清廷卻把那些通商禮物視為「貢禮」,把英國使者視為「貢使」,導致一場國際談判變成了一次一點也不好笑的國際玩笑,就這么不歡而散。
第三階段:流入鴉片摧毀根基。由於外交手段無效,發起戰爭的話還不到時候,因此英國便向中國國內流入大量鴉片,以此獲得大量利潤並且慢慢侵蝕中國。
第四階段:雙方互相宣戰。由於鴉片導致軍隊身體素質變差,因此在戰斗中往往失利,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鴉片流入更加泛濫。
第五階段:再次發動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客觀角度上說,清廷備戰比第一次充分,因此給予了英法聯軍較重打擊,但是戰爭終究失敗,英國商人終於獲得了在中國購買房產的權利。
第五階段:順其自然,靜觀其變。由於洋務運動,英國想要再次發動戰爭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損失了,清廷軍備迅速發展,陸軍早早實現近代化,國力上漲了不少。但是,此時的英國在中國的利益已經是很大了,要是繼續吞噬,勢必引起第三次戰爭,或者引起歐洲各國的嫉妒,正常情況下沒有動武必要了。
望您採納
3. 為什麼英國攻打清政府時如此輕松卻被阿富汗揍得頭破血流呢
英國打開中國的大門靠的是大炮和鴉片,而被阿富汗軍隊趕出來則是因為阿富汗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英國是第一個打開中國大門的國家,他們用鴉片腐蝕了眾多的中國士兵和群眾,然後通過先進的武器轟開了清朝數百年閉關鎖國的大門,把鴉片輸送到中國境內。一方面他們通過鴉片來賺取巨額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毒害了很多的中國人,使他們難以抵抗。
不過阿富汗很幸運,他們遇到了一個轉機。俄國的十月革命影響了很多的國家,包括印度和阿富汗,而當時的阿富汗正在積蓄力量准備反抗。恰巧這個時候的印度正在掀起反對英國殖民者的斗爭,而英國軍隊也是為了鎮壓阿富汗和印度,付出了不少的心血。阿富汗抓住這個機會,士兵們和當地的民眾緊密配合,切斷了英軍的交通線,阻止了英軍前進。這時的中國顧此失彼,形勢特別狼狽。
最後英國接受了阿富汗提出的停戰協議,雙方簽訂了協議,規定英國承認阿富汗完全獨立,並且雙方建立了外交關系,阿富汗正式成為獨立國家。
4. 英國是怎樣一步步打開中國大門的
由於英中棉紡織品和絲茶貿易的不平衡發展,鴉片貿易在「三角貿易」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為維護怡和洋行為代表的鴉片販子的利益,以及「英鎊圈」內英國和土耳其關系中鴉片問題的重要地位等因素,說明英國為控制英圈內的市場,在兩次鴉片戰爭期間對華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實現鴉片貿易合法化」。換言之,英國打開中國大門的重炮不是棉紡織品而是鴉片。
5. 工業革命後,英國通過幾個階段打開中國大門的
工業革命後,英國派使臣來給乾隆祝壽也是想著跟中國通商,結果被乾隆打發回去了,到了嘉慶時也來過一個使團,又被打發走了,後來到了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才真正打開中國大門,後來又英法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進一步打開國門!
6. 幾幾年,英國用鴉片、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1840年,英國用鴉片、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1840年7月5日(距今178年),英國艦隊炮轟中國舟山群島上的定海縣城,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閉關鎖國」後的中國落後於世界大潮。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來獲取暴利。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借口1839年六月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而發動的侵略戰爭。
最後因戰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6)英國是如何打開清政府大門擴展閱讀:
由於清朝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的造船水平瘋狂的倒退。不僅僅是商業船隻限制了噸位和大小,就連軍用艦只也是小的。
乾隆58年,清朝廣東水師請求更新一批新的戰艦。由於海上走私情況日益嚴重,而清軍水師根本追趕不及,因此繼續更換艦只。
最終中長同意了廣東方面的請求,廣東水師得到了15萬兩的銀子。在此之後,廣東水師一口氣建造了47艘戰艦,但是其中最大的也只有240噸。
僅僅能夠安裝9門火炮,這已經屬於清軍水師的主力。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鄭和下西洋,當年鄭和的坐艦超過7000噸。
即便是明末鄭芝龍的艦隊,大部分戰艦也在1000噸以上。廣東方面的情況如此,其他地區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清軍最大的戰艦為410噸,可以安裝14門火炮。
7. 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為什麼會打開中國的國門的
內因:清朝人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根本不知道世界大勢,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全都落後於西方列強。當英國人發動戰爭後,清朝君臣並未認識到事態嚴重性,而是將英國人當成蠻夷,在軍事上失利後,於是簽訂了南京條約,清朝統治者認為這是一種安撫蠻夷的手段,並未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相反覺得以區區一個香港島,開放幾個港口就安撫住了蠻夷,穩定了朝貢制度,沾沾自喜。
外因: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工廠生產力過剩,必須尋找新的市場,中國自然是最理想的市場,可是,清朝人還沉浸在天國迷夢中,不屑與英國人全面通商,英國人很郁悶,加之中國的瓷器,茶葉出口量大於進口英國商品量,英國人無錢可賺,只得大量走私鴉片到中國謀取暴利。林則徐的禁煙正好給了英國人發動戰爭的借口,所以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8. 明清對外思維相同為何在清朝,閉關鎖國大門被打開
四、結語
從世界潮流上看,明朝和清朝面對的世界潮流是完全不一樣的,明朝仍然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心,而清朝已經被工業化的潮流包圍,明朝與世界發展趨勢差距非常小,外國攻打實力也非常弱。
從綜合國力上看,明朝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國力強盛的王朝,而清朝已經不是,明朝根基穩固,清朝根基動搖,再加上面對外來侵略程度不一,明朝也確實是命好。
從軍事科技成果上看,明朝是宋元之後的直接對接的王朝,享受著宋元軍事科技成果的紅利,即使不需要怎麼發展,科技實力仍然是世界上的前列,而清朝時這種紅利已經全然消失了,由上面看來,明朝確實命好。
9. 英國工業革命後,通過哪些手段打開中國大門的
作為一個老牌擴張主義的大英帝國,經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成為了這個地球上的領導者之一;
大英帝國通過艦船利炮大煙,就打開了一個封閉落後的,把清帝國了。
10. 多少年,什麼用鴉片,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
1840年,英國用鴉片、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屈辱求和,於1842年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