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政府什麼情況下會解散

英國政府什麼情況下會解散

發布時間:2022-12-19 16:52:13

『壹』 首相有權解散議會,議會有權罷免首相是什麼意思,怎麼解散,怎麼罷免

議會的權利:議會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上議院議員世襲產生,權力有限,主要權力是:提出法案的創制權,對立法的修改權,充分發表意見權等,下院議院由選民普選產生,每位參選的議員必須以某一政黨黨員的身份參加。若來自同一政黨的議員人數超過下院總議員的半數,該政黨領袖自動成為新一屆政府首腦。但政府必須對我們議會負責,否則,我們會利用我們能掌握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讓首相日子難過。首相:首要工作是提出內閣成員名單,選送國王批准,組成責任內閣,新內閣組成之後,主要對議會負責,但是也要考慮國王。新內閣的權力主要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過控制本黨議員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選等。我兼政府首腦,議會黨團領袖和多數黨領袖職務,主要權力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權、各級文官的任免權、內閣會議的主持權利,各項重大政策的決策權。國王:國王的權力是「統而不治」、「臨朝不理政」。首相入選,內閣組成要我批准,但這只是走過場,非批准不可,必須游離於黨派之外,無權利廢除任何法律。盡管權力不大,但地位很高,在對外交往中我代表英國,我是英國國家的象徵,是維系英國聯邦的紐帶。

『貳』 英國國王可以解散議會嗎

目前英國議會解散主要分兩種任期結束解散和任期未滿提前大選。英國國王是形式上有解散議會的權力,實際上是沒有。權利法案通過以後英國國王的權利受到了內閣的極大限制,按照英國的憲政慣例 對於內閣的建議要求英國國王必須聽從 。如果需要提前解散議會 必須得到首相的請求,國王才可以說解散議會,但如果首相沒有要求解散議會,國王是不可以隨便就解散議會。

『叄』 英國首相怎樣解散議會

英國首相有權解散議會?兄弟對英國的政權體制還不是特別了解啊.英國首相由全國選舉產生,由英國國王授權組閣,組成的內閣必須對議會負責,接受上下議會議員的質詢.如果反對黨控制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則內閣必須辭職,並提前進行大選.首相無權解散議會.以確保英國不會陷入個人專制獨裁

『肆』 「英國中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件,內閣就要下台或者解散議會重新選舉」這句話什麼意思

議會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是資產階級認為內閣接受議會監督的有效手段。根據責任內閣制的原則,內閣必須得到議會多數的支持和信任,如果議會否決政府提出的重要議案、財政法案或對內閣通過不信任案,內閣應該辭職或提請英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選。如果大選後,原執政黨仍佔多數議席,內閣可以繼續執政,否則內閣必須辭職。在兩黨制的英國這種情況並不多,除非發生了執政黨內部的分裂或者執政黨只掌握微弱的多數而反對黨和小黨聯合起來才能發生這種情況

『伍』 英國議會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之後,什麼條件下首相會解散內閣什麼條件下會辭職

首相只能解散議會,當不信任案通過或者議會的一些做法阻礙了首相對於國家的規劃實施,首相可以將其上升為君主的意志後,就可以解散議會,解散議會是為了重新選舉,下院就會被解散,然後舉行大選。若在大選後,首相所屬政黨仍然是下院的多數黨,那麼首相就可以繼續留任;若其政黨在大選失去多數優勢,首相就要被迫辭職;內閣大臣與首相共進退,如果首相辭職,則整個內閣一齊辭職,像卡梅倫那樣,

『陸』 英國國王有權解散議會嗎

法律分析:在英國歷史上,議會的解散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正常的解散,一屆議會任期結束之後,由國王宣布解散,解散之後再重新進行選舉。第二種是長期的解散,即停止議會的活動,解散之後不立即重新進行選舉,例如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議會,直到1640年的11年間,他獨自統治國家。1640年4月,為了籌措與蘇格蘭進行戰爭的經費,他才不得不重新召開國會。由於沒有達到預期目標,5月5日他又解散國會。還有一種形式是提前解散,雖然議會的任期還沒到,但是首相在得不到下院支持時,提請英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1784年,托利黨人威廉?皮特得不到下院支持,提請國王解散下院重新選舉。由此形成了內閣得不到下院支持時,首相可以請求國王解散下院重新選舉這樣的憲法慣例。但是不管哪種形式,都必須以國王的名義解散議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柒』 請問現在的英國內閣,首相,議會之間是什麼關系內閣和議會的解散與重組又是怎麼回事

英國的政體是君主立憲制。
各黨派派出自己的人才,競選議會下院的議員席位,席位最多的黨派成為議會多數黨團,可以推舉自己的黨首,覲見國王,被任命成為首相,獲得組閣權。首相任命自己黨內的精英人才,組成內閣。
議會的全體議員,對內閣與首相有監督權,如果議會對首相和內閣投出不信任案,並通過,首相就得下台、重組內閣。首相也可以提請國王解散議會。

『捌』 如果英國民眾對首相內閣不滿,英王可以解散英國政府和內閣嗎

首先,沒有民眾不滿這一說,因為議會和議員代表民眾了,只能說,議會對首相內閣不信任

1、議會下院掌握立法權和行政權,議會下院多數黨的領袖擔任首相並且提名內閣成員,由議會批准。
2、議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並且對議會負責,內閣成員集體進退,在大政方針上要與首相共進退,要不就沒有辦法執政。
3、議會如果對首相不滿,可以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首相可以選擇辭職或者解散議會,重新選舉議會,如果重新選舉出來的議會繼續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那麼首相就必須辭職。
4、在英國,下院是由選舉產生的。上院是由傳統意義上的貴族擔任的,又稱為貴族院,下院是由選舉產生的,由稱為平民院,上院擁有對下院通過法案的否決權,並且是英國的最高司法機關。
5、英國是君主立憲制,但英王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沒有實際權力,所以在英國,權力中心在議會,議會的權力才是最大的。

『玖』 為什麼英國首相有權解散議會

首相利用法律的漏洞實行獨裁專制那是不可能的,其實,西方的議會制度經過多年的完善,已經相當完美了,你說的問題在實際上完全不可能發生
首先我們可以了考慮為什麼要賦予首相解散議會的權利,凡是議會制國家,首相及其領導的內閣上台有其必然要求,即必須得到議會(主要是下議院)的支持,習慣上我們把它稱為議會對內閣的信任,一旦議會(下議院)與內閣發生重大矛盾 ,議會可以提出不信任動議拒絕支持政府以迫使政府下台,同樣的,如果首相提名的內閣人選議會不滿意,議會同樣可以決絕支持政府使得政府無法執政,所以首相不能隨意提名內閣成員,這里你還有一個誤區,首相的確擁有行政權,但是首相是沒有立法權的,立法權屬於議會(下議院),我們平時看到的首相所謂的立法實際上是首相建議議會立法,最終界定是否立法的依然是議會,而首相的行政權來源也是議會,這里我們可以發現,首相的權力不僅沒有那麼大,反而受到議會的很大制約,因為一旦議會不滿意首相,議會隨時可以通過政府不信任動議推翻首相,但是,你不要以為議會權力很大乃至無節制就是好事,議會權力太大極易導致政府的頻繁更迭,進而影響政府政策的連貫性,政令的朝令夕改極為容易導致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失控,因此,為了平衡政府和議會的權力,議會制國家賦予首相解散議會權利,這樣可以限制議會權力,你所說的「首相認為自己權力被議會限制,那豈不是可以以各種借口解散議會」那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首相使用解散議會的手段是其最後的手段了,首相很有可能因此下台,原因簡單,這項權利只能使用一次,首相如果解散議會,政府就要面對一個重要問題,即新選舉出的議會(下議院)將要重新選舉首相,如果重新選舉產生的下議院拒絕選舉現任首相繼續執政,而是選出了他們心目中的新首相,那麼現任政府就自動下台了,所以說,解散議會是首相最後孤注一擲的手段,勝利的可能性並不高,很有可能是政府下台,這項權利設計的初衷其實是為了限制議會,而不是加強首相哦

『拾』 英帝國解體全過程

大英帝國的解體

大帝國往往是自我崩潰。古代的亞歷山大帝國,因亞歷山大突然死亡而解體。現代的蘇聯帝國,因民族區域自治而解體。20世紀還有一大解體,大英帝國的解體。這些帝國並不是在力量衰弱時解體,而是依然強大時,自我解體。大英帝國是慢慢的逐漸的走向解體,蘇聯解體比較突然,比較迅速。

我困惑的是大英帝國為什麼解體,大英帝國解體有些莫名其妙。大英帝國近百塊殖民地紛紛獨立,幾乎不費什麼勁就獨立了。二戰前,這些殖民地要想獨立是高度困難的,英國不答應。二戰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或從哪個殖民地開始,英國不在乎自己的殖民地獨立了。大英帝國說解體,就解體了,是那樣的莫名其妙。

大英帝國的解體,我估計思想因素占重要地位,是某些思想潮流促使大英帝國走向解體,是某些思想潮流促使英國國民不在維護這些殖民地的存在。應該是思想潮流促使大英帝國解體。

美國是產生這些促使大英帝國解體的思想潮流的來源地,美國國民也接受同樣的思想,幫助大英帝國走向解體。美國的這些思想潮流究竟來自哪裡呢?蘇聯對大英帝國的解體做出了多少努力呢?

非英國後裔的殖民地脫離英國是可以理解的。以英國後裔為主的殖民地脫離英國,確實莫名其妙,令人費解。當時的英國政府怎麼會允許這些英國後裔殖民地脫離英國呢?為什麼不能象美國或俄羅斯(蘇聯)那樣那樣組合成新英國呢?難道是地理位置不相連導致的嗎?如果英國政府逐漸改變政策或政體,逐漸促使海外的英國後裔殖民地的政治體系融入英國,形成新英國,應該是可以辦到的事情,為什麼不這樣做呢?為什麼最終卻逐漸選擇了解體的道路呢?一個包含現在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的新英國,通過政體融合努力,應該是可以存在的,而英國人卻並沒有向這方面努力。這看來屬於思想導致帝國解體。英國本土人口不願意接納海外英國後裔,估計主要是不願意分散自己的權利。與海外英國後裔殖民地融為一體,大家需要同樣的公民權利,而英國本土人口只想領導海外人口,不想分給海外人口公民權利,這導致海外英國後裔殖民地,逐漸脫離了英國,成為獨立國家。導致世界多了兩個面積大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

閱讀全文

與英國政府什麼情況下會解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