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語作文 對英國學生的印象
quality of the British,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English, is 「reserved.」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 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It is difficult to get to know a reserved person: he never tells you anything about himself, and you may work with him for years without ever knowing where he lives, how many children he has, and what his interests are. English people tend to be like that.
在其他的歐洲人看來,英國人,尤其是英格蘭人的最明顯的特點是「沉默寡言」.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不大同陌生人說話,情感不大外露,也很少激動.要想了解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很困難:他從不談及他的身世,即使你與他工作數年,也許你不知道他家住在哪裡,有幾個子女,有些什麼興趣愛好.英國人往往就是這樣.
If they are making a journey by bus they will do their best to find an empty seat; if by train, an empty compartment. If they have to share the compartment with a stranger, they may travel many miles without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If a conversation does start, personal questions like 「How old are you?」 or even 「What is your name?」 are not easily asked.
乘公共汽車旅行時,他們會盡量找到一個空座位;乘火車旅行時,他們會盡量找到一個空隔間.如果他們不得不與他人共坐一個隔間,火車開了數英里也許還不見他們開口說話.即使打開了話匣子,他們也不輕易問起「你多大了?」或者「你貴姓?」之類的個人問題.
This reluctanc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s an unfortunate quality in some ways since it tends to give the impression of coldness, and it is true that the English (except perhaps in the North) are not noted for their generosity and hospitality. On the other hands, they are perfectly human behind their barrier of reserve, and may be quite pleased when a friendly strange or foreigner succeeds for a time in breaking the barrier down. We may also mention at this point that the people of the North and West, especially the Welsh, are much less reserved than those of the South and East.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種不願與人交往的特點是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因為這往往給人以冷漠的印象.除了北方人以外,英國人從不以他們的慷慨大方和熱情好客而著稱.另一方面,雖然他們表面上沉默寡言,但內心還是很有人情味.當友善的陌生人或外國人打破沉默時,他們也許會感到很高興.說到這里,也許我們應該提一句,英國的北部和西部的人,特別是威爾士人,遠不象南部和東部的人那樣緘默.
Closely related to English reserve is English modesty. Within their hearts, the English are perhaps no less conceited than anybody else, but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others they value at least a show of modesty. Self-praise is felt to be impolite. If a person is, let us say, very good at tennis and someone asks him if he is a good player, he will seldom reply 「Yes,」 because people will think him conceited. He will probably give an answer like, 「I』m not bad,」 or 「I think I』m very good,」 or 「Well, I』m very keen on tennis.」 (i.e. I』m very fond of it.) even if he had managed to reach the finals in last year』s local championships, he would say it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hat it was only e to a piece of good luck.
與英國人的緘默密切相關的是英國人的謙虛.在英國人的內心,他們的自負不亞於任何其他的民族.但在與別人交往時,他們注重謙虛,起碼要表現出一種謙虛的姿態.自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比如說,一個人網球打得很好,當有人問他是不是一個網球好手時,他很少會回答說「是」,因為如果他回答「是」,人們會認為他很自負.他很可能會這樣回答:「還不錯.」或者「我覺得我還行.」或者「嗯,我挺喜歡打網球.」 即使他在去年當地的網球錦標賽上打入了決賽,他也許會說只是碰上了好運氣.
The famous English sense of humor is similar. Its starting-point is self-dispraise, and its great enemy is conceit. Its object is the ability to laugh at oneself---at one』s own faults, one』s own failure, even at one』s own ideals. The criticism, 「He has no sense of humor」 is very commonly heard in Britain, where humor is highly prized. A sense of humor is an attitude to life rather than the mere ability to laugh at jokes. This attitude is never cruel or disrespectful or malicious. The English do not laugh at a cripple of a madman, or a tragedy or an honorable failure.
著名的英國式幽默感也與此相似.其出發點是自貶,其大敵是自負.其目的是能夠自嘲——嘲笑自己的錯誤,自己的失敗,甚至自己的理想.在英國,幽默感受到高度重視,經常聽到「他沒有幽默感」這樣的評論.幽默感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不僅僅是一聽到笑話就能夠開懷大笑.這種態度決不是冷酷,決不是無禮,決不是惡毒.英國人從不嘲笑殘疾人或精神病人,也從不會對一件悲慘的或雖敗猶榮的事情幸災樂禍.
Since reserve, a show of modesty and a sense of humor are part of his own nature, the typical Englishman tends to expect them in others. He secretly looks down on more excitable nations, and likes to think of himself as more reliable than they. He doesn』t trust big promises and open shows of feelings, especially if they are expressed in flowery language. He doesn』t trust self-praise of any kind. This applies not only to what other people may tell him about themselves orally, but to the letters they may write to him. To those who are fond of flowery expressions, the Englishman may appear uncomfortably cold.
因為沉默寡言、謙虛的表現和幽默感是英國人天生性格的組成部分,典型的英國人總是期望別人也具有這種品質.他從心裡看不起那些容易激動的民族,總是認為他們沒有自己可靠.他不相信信誓旦旦的諾言,也不相信感情的直接外露,尤其不相信用華麗的語言做出的承諾和表達的感情.他對任何的自誇之詞都不相信,不管是人們口頭告訴的,還是寫信書面表達的.在那些喜歡用華麗辭藻的人看來,英國人可能顯得冷漠,讓人感到很不舒服.
Finally, sportsmanship. Like a sense of humor, this is an English ideal which not all Englishmen live up to. It must be realized that sport in this modern form is almost entirely a British invention. Boxing, rugby, football, hockey, tennis and cricket were all first organized and given rules in Britain. Rules are the essence of sport, and sportsmanship is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a sport according to its rules, while also showing generosity to one』s opponent and good temper in defeat. The high pressure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sport makes these ideals difficult to keep, but they are at least highly valued in Britain and are certainly achieved there more commonly than among more excitable peoples. Moreover, sportsmanship as an ideal is applied to life in general this is proved by the number of sporting terms used in ordinary speech. Everybody talks of 「fair play」 and 「playing the game」 or 「playing fair.」 Borrowed from boxing, 「straight from the shoulder」 is used to describe a well-aimed, strong criticism and 「below the belt」 is used to describe an unfair one. One of the most elementary rules of life is 「never hit a man when he』s down」---in other words, never take advantage of a person』s misfortune. English schoolboys often show this sense of sportsmanship to a surprisingly high degree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最後再說說體育運動風范.就象幽默感一樣,這也是英國人的理想,盡管不是每個英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認識到,現代形式的體育運動幾乎都是英國人的發明.拳擊、橄欖球、足球、曲棍球、網球和板球都是源於英國,並且首先在英國制訂出比賽規則.比賽規則反映了體育運動的本質,具有體育運動風范就是能夠按照體育運動規則進行比賽,同時又能對對手寬大為懷,失敗時也能心平氣和.現代國際體育運動的巨大壓力使得這些理想目標很難保持,但在英國這些理想目標至少還能得到高度的重視,而且與那些容易激動的民族相比,英國人在達到這些理想目標方面做得更好.此外,體育運動風范作為理想准則也適用於日常生活.這一點可以通過日常會話中用到的許多體育用語得到證實.每個人都會談到「公平比賽」、「遵守規則」或者「公平競爭」.成語「直接出擊」起源於拳擊運動,用來表示一針見血而又措辭嚴厲的批評.「擊打對方腰帶以下的部分」則用來表示不公正的批評.生活的基本規則之一是「決不打已經倒在地上的人」,也就是說,決不乘人之危.在英國,這種體育運動風范常常在中小學的男生相處時高度地表現出來.
Ⅱ 你都怎麼評價英國
英國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國家,那裡有很多很好的大學,比如說,牛津和劍橋大學,也曾經是我想留學的地方。但是現在國家發展的可能不是那麼好,開始在走下坡路線了,並且也脫歐了。
Ⅲ 去過英國的朋友們,英國的哪些細節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英國人很懂禮貌,而且那裡氣候偏涼,人們都特別遵守交通規則,而且建築很有風格,特別是倫敦眼,讓人印象深刻,吸引力強,讓人嚮往。
Ⅳ 你如何看待英國人
我們來說說英國的崛起吧,先說內因:我們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英國在其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農業對自己的貢獻度逐漸在降低。因為英國的面積相對於法國這種大陸性國家比較少,而且適宜的也不是大規模的耕種,這就導致商業在英國的逐漸流行。
此外,英國地處大西洋中心,在這個文明中心逐漸向西歐轉移的時代,這樣的中心又四面環海的位置可謂四通八達又有天然屏障。還有此前西葡和荷蘭的前車之鑒以及新航路的逐漸開辟,都給了英國很好的對照。
Ⅳ 誰知道英國的風土人情
--請選擇國家-- -----英國-----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西班牙---- ----希臘---- ----芬蘭---- ----丹麥---- ----挪威---- ----俄羅斯----
風 土 人 情
英國國旗
1、穿花格裙的蘇格蘭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見,蘇格蘭男人就是其中一例。頭戴小黑呢帽,身著花格裙及短襪,手上拿著管風笛,這是蘇格蘭男人引以為傲的打扮。蘇格蘭人愛穿花格裙,是因為不同圖案的花格布代表著不同的氏族,每一個氏族都為自己設計一種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緣關系的花格布裙。當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時穿出了他們族人的驕傲、責任與忠誠。
2、民俗禮儀
英國人給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國人傾向於接受熟悉的事物,對於新奇或者外來的東西總是持懷疑的態度。英國人比較謙虛,自誇是沒有教養的表現。英國人非常看重一個人的幽默感。英國式幽默的出發點自我貶低,以自負為大敵,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自嘲,嘲笑自己的缺點、失敗、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們不相信華麗的詞藻和自誇之詞。英國人熱愛體育,現代形式的體育運動幾乎全是英國人的發明,如拳擊、橄欖球、曲棍球和網球等。
塔橋
3、飲食
英國菜比較簡單,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鍋里煮。做菜是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在以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末、辣醬油之類。 英國的特色菜有烤牛排,炸魚,炸馬鈴薯
聖保羅教堂大
4、禮節
在英國女士優先是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進房間後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男的要替女士開門。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宴會上,女士進客廳時,廳中的男子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女士則不必其身為禮。作介紹時,通常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在客廳里就座的宴會,男士們應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被邀請到英國人家做客,如果是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因為女主人正在做准備,還沒完全准備好客人就到了,會使他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須向主人道歉。在主人叫做的太晚也是很不禮貌的。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可在離開錢送束花給女主人。英國人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吃飯是不準不停的交談。倘是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火咖啡杯上。吃東西時不要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喝湯時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地剩的湯全喝光。每餐一般只有一道主菜、沙拉和甜食。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和打飽嗝。喝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
牛津大學
5、倫敦的酒吧
英國街頭巷尾到處都有酒吧,喝啤酒已成為倫敦人的傳統習慣之一。有的酒吧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英國的酒吧一般裝修得古色古香,有雕花的門窗、磨花的大玻璃窗面和錚亮的吧台。酒吧已成為倫敦的一種文化。
6、禁忌與習俗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英國女士認為年齡是自己的秘密。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 一般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小孩子們一般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是否設有晚飯。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是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走時不跟主人打招呼不算失禮。
Ⅵ 英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有好有壞吧,總得來說比想像更好。
我個人本身就比較喜歡歐式古建築,英國很多地方都會有舊城堡之類的,離市中心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都是很安靜,鄉下有一種童話小鎮的感覺。晴天的時候天空也很漂亮,就算是夏天也不覺得悶熱,空氣很清新。英國人大部分都很紳士有禮,不管是裝的還是怎樣,有時候真的會被暖到,遇到好幾個不是很熟的同學都很貼心很暖。
不好的地方就是種族其實還是有吧,我遇到過一個服務員,明明離我最近,卻把餐單先給英國人,最後才給我。還有我中國同學逛商場,有個服務員直接無視他。
Ⅶ 你印象中的英國是怎樣的
倫敦算是英國生活費用較高的城市,但倫敦的物價並不算貴,和紐約,悉尼,巴黎這些城市比起來還算便宜。英國人學歷很高的人很多,而且喜歡讀書,幾乎每個大的火車站都有書店,在火車上地鐵上看書的人比玩手機的多很多。另外倫敦交通發達,幾乎每條大街小巷都有bus,在倫敦市中心是不鼓勵開車的,而且大多數巴士都是24小時非常方便。倫敦有China town,中國城有華人超市和餐廳,稍微貴點,但是在倫敦也是什麼都能吃到。英國各個地方的小鎮就更不用說,安靜祥和,人也友好。生活在英國真是感覺每一天內心都充實快樂,英國是讓人流連忘返的國家。
Ⅷ 英國的風土人情
一
1、穿花格裙的蘇格蘭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見,蘇格蘭男人就是其中一例。頭戴小黑呢帽,身著花格裙及短襪,手上拿著管風笛,這是蘇格蘭男人引以為傲的打扮。蘇格蘭人愛穿花格裙,是因為不同圖案的花格布代表著不同的氏族,每一個氏族都為自己設計一種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緣關系的花格布裙。當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時穿出了他們族人的驕傲、責任與忠誠。
2、民俗禮儀
英國人給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國人傾向於接受熟悉的事物,對於新奇或者外來的東西總是持懷疑的態度。英國人比較謙虛,自誇是沒有教養的表現。英國人非常看重一個人的幽默感。英國式幽默的出發點自我貶低,以自負為大敵,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自嘲,嘲笑自己的缺點、失敗、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們不相信華麗的詞藻和自誇之詞。英國人熱愛體育,現代形式的體育運動幾乎全是英國人的發明,如拳擊、橄欖球、曲棍球和網球等。
塔橋
3、飲食
英國菜比較簡單,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鍋里煮。做菜是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在以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末、辣醬油之類。 英國的特色菜有烤牛排,炸魚,炸馬鈴薯
聖保羅教堂大
4、禮節
在英國女士優先是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進房間後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男的要替女士開門。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宴會上,女士進客廳時,廳中的男子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女士則不必其身為禮。作介紹時,通常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在客廳里就座的宴會,男士們應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被邀請到英國人家做客,如果是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因為女主人正在做准備,還沒完全准備好客人就到了,會使他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須向主人道歉。在主人叫做的太晚也是很不禮貌的。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可在離開錢送束花給女主人。英國人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吃飯是不準不停的交談。倘是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火咖啡杯上。吃東西時不要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喝湯時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地剩的湯全喝光。每餐一般只有一道主菜、沙拉和甜食。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和打飽嗝。喝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
牛津大學
5、倫敦的酒吧
英國街頭巷尾到處都有酒吧,喝啤酒已成為倫敦人的傳統習慣之一。有的酒吧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英國的酒吧一般裝修得古色古香,有雕花的門窗、磨花的大玻璃窗面和錚亮的吧台。酒吧已成為倫敦的一種文化。
6、禁忌與習俗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英國女士認為年齡是自己的秘密。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 一般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小孩子們一般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是否設有晚飯。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是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走時不跟主人打招呼不算失禮。
風土人情
英國人一向注意服裝的得體與美觀。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褲線筆挺。即要突出健美的線條,還要掩蓋身體的缺陷。
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場合,英國人還保留不少傳統服裝。法院正式開庭時,法官仍然頭戴假發,身穿黑袍。教堂做禮拜時,牧師要穿上長袍。每屆國會開幕,女王前往致詞時,更是頭戴珠光閃爍的王冠,隨行的王宮女侍都身著白色的長裙禮服;王宮衛士身穿鮮紅的短外衣、黃扣黃束腰,頭戴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的衛士黑帽、黑衣、上綉紅色王冠及紅色邊線。近衛騎兵是黑衣、白馬褲、黑長靴、白手套,頭戴銀盔,上面飄著高高的紅穗。
二
英國的禁忌與習俗
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盥洗室與去「100號」
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在提醒別人時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廁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便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舞會上怎樣不失禮
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舞會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飯店舉行。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並注意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如不等,可使男子多於女子。按照習慣,主人請人參加舞會,有時也設晚宴;有時光請跳舞而不設晚宴;而有的則請參加舞會的客人中少數人吃晚飯,飯後跳舞;其他人只能參加舞會而不能吃飯。所以,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的字樣,以免使主人難堪。舞會上,主人備有夜宵,也可能只備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時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男子與男子、女子與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話的。遇到重大喜慶節日,一個人如同時接到兩份請柬,那麼可參加一個舞會,提前退場後再趕另一個舞會,因為按習慣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不算失禮。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
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在通常情況下,英國人總是把女子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如男女一起進房間,男的要替女士開門。進房間或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須在女士的前頭去選餐桌、開車門或做其他效勞。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如果一個男子和兩個女士一起走,他應當走在兩者當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兩者同坐一輛車來接客人去吃飯,客人應該擠在汽車的前座,讓後座空著,因為司機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會上,主人把客人領進客廳時,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進客廳時,廳中的大多數男子都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兒在,她要把客人給女兒作介紹。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慣例是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不管進入客廳的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客廳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為禮。宴會開始,男士們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
有些英國人慨嘆,在對待女士的禮遇方面,如今世風已不如以前。據說是因為婦女在選舉、就業、 工資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她們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種照顧了。看來,對女士的禮貌是出於男士覺得女士需要保護。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飯菜簡單,但是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學別人的樣,吃飯的時候不準高高興興地問別人,並和別人不停地交談。每個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盤上。湯匙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湯時最好不弄出響聲,並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底剩的湯全喝光。不論吃什麼東西,都盡量別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後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沒有吃飽,可向女主人誇贊她做的美味並再要點雞、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會多加一份菜給他,但從不再多加。不能在別人面前打飽嗝。端上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吃完飯,客人要將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後站起來。男士們要幫女士們挪開椅子。如果主人還要留客人再吃一頓飯,餐巾可按原來的摺痕折好。餐後,客人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然後向主人道別。
倫敦推薦景點
一.「大本鍾 」
「大本鍾 」坐落於泰晤士河畔議會大廈的北面,聳立著高高的鍾樓,鑲有大鍾,名為「大本」。每隔一小時,大鍾根據格林威治時間發出沉重而鏗鏘的響聲,在數英里之外也能聽到鍾聲的回盪。
1859年,大鍾由當時的英王工務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監制,大鍾共重21噸,鑄造時耗資2.7萬英鎊。「大本」鍾被視為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鍾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二.倫敦塔
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作過王宮,也作過法院,後來又是一所監獄。倫敦塔佔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台、箭樓,四周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從1107年,諾曼征服倫敦後,倫敦塔成了國王行轅總署和兵營。從1140年到17世紀該塔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的主要住處。英國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內被處死之後,倫敦塔就成了監禁犯人的牢獄和刑場。
三.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中心,鬧區的格雷·拉塞爾大街北側。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立,氣魄雄偉、十分壯觀。這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
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有大量的英國和世界的經典文獻、書籍、手稿、檔案,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
四.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五。倫敦海德公園
海德公園佔地160萬平方米,是倫敦最知名的公園。十八世紀前這里是英王的狩鹿場。海德公園從東南方進入有三條路線:左邊是比較寬廣的Rotton Row,許多社交名流喜在此游樂騎馬;另一條延伸到東北的Park Lane,高級大飯店和住宅林立;往北方有著名的演講角(Speaker's Corner),speaker's corner是一個大的可以公開發表自己觀點的地方,經常可見有人在此即興演講。在hyde park的南端有hyde park騎兵營,清晨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在訓馬。海德公園西邊即為肯辛頓公園,有一個蛇形湖泊,其旁的同名藝廊(Serpentine Gallery) 頗受歡迎。
北威爾斯--游英倫必到之處
Caenarfon和Conwy這兩個城市都有堡壘。
Caenarfon是北威爾斯第一大城,查理斯王子於一九六九年便是在這堡壘 授職成為威爾斯王子。英國王室擁有一套規舉,原來大英皇帝最年長的兒子才有資格成為威爾斯王子的。Conwy的面積雖比不上 Caenarfon,但值得參觀的地方比 Caenarfon多。除可參觀全威爾斯最老大屋及全英國最小房屋外,走上城堡漫步及遠眺 ConwyCastle令你像回到中世紀時代。
北威爾斯有著全英倫及威爾斯最高的山峰--The Snowdon。不想遠足的話,可乘由蒸氣推動的小火車到達山頂。我推介乘火車至 Clogwyn, 再步行剩下來約 1/3之路程。不是筆者懶,而是火車會經過很多美麗景色如瀑布,這是行山者所看不到的。由於山頂離水平線有三千多公尺高,切記帶備風褸前往,Snowdonia National Park內有深谷,有湖、有樹林、有荒地,駕車前往亦是一大享受。
小貼士:威爾斯很多地名是不能以正常英文拼音讀出的,避免尷尬誤會,最好問問當地人,他們很樂意告訴你。
英國園
英國園佔地面積約1220 m2,位於主游路北側、科技館東側。花園中部為一古城堡,城牆用爬藤植物覆蓋。城堡內有一蘇格蘭傳統的小屋。城堡四周種植花卉和灌木叢,與如茵的草坪連成一體。花園南側和東側分別設置出入口,門由鐵質拼花圖案製成,古色古香。花園入口右側專門修築供殘疾人使用的車道。
英格蘭的巨石陣
巨石陣是英格蘭西南部索爾茲伯里平原上和一處古代遺址。一群粗糙切鑿的巨石塊兀立而圍成圓陣。幾個世紀以來,這些巨石塊一直與神秘和離奇的傳說聯系在一起,因為沒有人真正知道這巨石陣的用途。有許多關於巨石塊的推測。有些非常復雜,甚至荒誕。但是,還沒有一個推測得到證實。
巨石陣的建築是從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分3個階段進行的,從挖掘圓環形的溝渠和土堤開始。巨石陣的大外環建於約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000年。在大外環內豎立著一個較小的石環。而兩組呈馬蹄形排列的巨石塊則分布在小石環內。
漢普敦宮
位在倫敦郊外,漢普敦宮只要半天的時間就可以仔細地看完。它位於泰晤士河畔,完成建造於1514年。在1986年曾經遭大火侵襲,不過現在已完全修復。一進入紅磚造的正面大門,迎面而來的是安.寶琳王妃門,在其門上有一座顏色罕見的大時鍾,是當時的亨利八世所贈。
漢普敦宮的宮殿四周的庭園很大,非常適合野餐和漫步。如果您時間很充裕的話,建議您最好能走出獅子門,往普西花園去看一下。因為這里是以前亨利八世外出獵鹿的地方,在其中央有一座噴水池,到現在仍放養許多頭鹿。另外,如果從漢普敦宮橋眺望泰晤士河,這里是一處絕佳的位置,當然也是拍攝照片的好地方。
漢普頓宮有「英國的凡爾賽宮」之稱,英國都鐸式王宮的典範。1514年渥西主教(Cardinal Wolsey) 購得此區,1515年開始建築,王宮完全依照都鐸式風格興建,內部有1280間房間,是當時全國最華麗的建築。後來渥西因為富傾公侯,引來國王的不滿,1830年去逝之後,此宮遂為亨利八世所有。 亨利八世和安寶琳進住此宮並開始擴建,英王愛德華一世即出生於此,據說伊莉莎白一世為躲避國會的耳目,曾把這里當做偷情的愛巢。威廉三世和其妻瑪麗曾聘請英荷兩國的建築師進行重修的工作,至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將此宮開放給大眾參觀,王宮最值得參觀的地方有:
1、國寓(State Apartment):是王宮內最華麗的建築,絕不可錯過。
2、大廳(Great Hall)。
3、花園:典型的英國庭園,優雅寧靜,園內還有一個英國式迷宮,十分有趣。
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英國格林尼治(舊譯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在倫敦市東郊,坐輕軌列車約20分鍾便可到達。下車就是熱鬧的格林尼治小鎮中心,店鋪林立。天文台在鎮子外的一個大公園里的小土丘頂上,俯瞰同在公園里的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
天文台免費對公眾開放,但如果要看天象館表演則是4英鎊。
博物館從以Flamsteed命名的房間進入,裡面不能照相。原來整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目的就是給航海船隻確定經度。而確定經度歸根結底是要能精確計時。當時計時工具是大擺鍾,根本無法在顛簸的海上使用。皇室於是重金懸賞精確計時方案。當然收到很多五花八門的提議,最古怪的大概是下面這條:每艘出海的船上載一條狗。出海前用一種神秘的「心靈感應粉」抹在一把刀上,戳傷這條狗。出海後刀留在倫敦,每天倫敦 時間正午用此刀虛戳一下!千里之外的船長則要留意紀錄狗此時的感應哀號,籍此對時。
不可不看的城堡:溫莎堡
在英國,城堡無處不在,這些城堡但歷史之悠遠、氣勢之恢宏、景觀之優美、內涵之豐富。現在英國有的城市就是從一個城堡發展起來的,如溫莎;有的城市即是一個城堡的名字,如愛丁堡;有的城市的名氣還不及一個城堡,如沃里克……由於在那高高的城牆後面,鐫刻了一段精彩的歷史,記錄著一位傳奇的名人,演繹過一串動人的故事,這就給每個城堡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帝國戰爭博物館
位於英國·曼切斯特 。
建成: 2001年
啟用:2002年
總面積:9000平方米 凈面積:6500平方米
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位於聖詹姆士宮與Victoria火車站之間,1703年由白金漢公爵興建,1863年始成為英國歷代君主的寢宮,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皇宮是一座灰色建築物,四周圍上欄桿,宮殿前面的廣場有很多雕像。其中維多利亞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創造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若皇宮正上方飄揚著英國皇帝旗幟時,則表示女王仍在宮中。
Ⅸ 英國人的性格是怎樣的
說起英國人的性格,可以用保守、含蓄、幽默、好賭這幾個詞來形容.比如,在英國,汽車的方向盤在左邊,行車時也靠左,這種與其他國家大相徑庭的做法一直保留至今也沒有改掉,英國人的保守可見一斑.英國人同其他歐美國家的人相比,顯得格外沉默寡言.他們只有在熟人面前才會表現得無拘無束.但是,英國人的語言卻含蓄中不乏幽默.比如,一位英國朋友向你推薦一部極好的電影,他會說"It is not a bad film,you know."其實,句中的notbad(不壞)代表的意思是"極好的、第一流的".英國人特別好賭.在英國各地,人們每年賭馬、賭狗、賭足球投下的賭注往往有幾十億英鎊之多.英國有60個賭馬場,每年有8000多個賽馬日.此外,英國的賽狗場有100多個,聚賭俱樂部有18,000多個.
Ⅹ 你對英國這個國家什麼印象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10)你對英國人的印象如何擴展閱讀
在英國,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到英國文化界彌漫著的濃郁的莎士比亞氛圍,莎士比亞已經像養料一樣融入了英國文化的血脈,不僅成為英國人的驕傲,也成為了英國文化的象徵。
英國對莎士比亞的尊崇首先體現在從未間斷地上演莎氏的經典劇作。出生於破敗的商人之家,從幼年起即跟隨劇團在各地巡迴演出,只受過小學教育的莎士比亞,憑借聰穎和勤奮,學會了編劇,並創作了37部悲劇、喜劇和歷史劇以及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詩,仍是英國戲劇表演團體熱衷上演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