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現居人口有多少
截至2005年,香港總人口達693萬以上,令香港成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420人[34]。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樓大廈,一般有40層樓以上,部份更達70層樓。而一個4人家庭普遍只能居住或擁有面積在400至800平方呎(37.2至74.3平方米)的空間[來源請求]。正因如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時,仍然能夠保留大量未開發的郊野土地。
香港自1950年代起推廣的家庭計劃,鼓吹每個家庭供養兩名孩子為上策,經過50年的推廣,現時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6個國家及地區中是最低的——每1000人中只有8.2個新生嬰孩。另一方面,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男性的預期壽命為78.5歲,女性則為84.3歲。但隨著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將越趨老化,估計香港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由2004年的13%增長至2033年27%。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佔香港人口接近95%,但當中有一部分人士遷移到香港的最初目的是暫居心態,即使於香港成立地區性聯誼會或商會仍以「旅港」兩字作為標示。華人以外的種族,以菲律賓人人數最多,其次為印尼、泰國、英國及日本。而香港定居的菲籍人士與來自印尼及泰國一樣,大部分是來港作家庭傭工,也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居港的菲籍歌手和樂師,於酒廊或消閑場所演奏。此外,也有不少由港英時期由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爾徵召及招聘作為警察及當軍(居喀兵)、銀行護衛、建築工人或在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語的南亞人。在香港定居的英國人大都在港英殖民時代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大企業和政府部門高層、專業人士和在公立和津貼學校的英語教師。在香港定居的日本人大都是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日資大企業高層。
近來,香港男女比例失衡問題有惡化趨勢,統計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目前香港女性較男性多出逾31萬人,每1,000名香港女性只有914名男性,較05年中的1,000:921的比例更加懸殊。香港自00年開始出現女多男少現象,當時的男女口比例是每1,000名女性比967名男性,有關差距於過去數年一直擴闊。較諸去年香港女性較男性多出24萬,今年男女數目的差距又增加了7萬人,達到31萬。
㈡ 在英國的香港人多嗎
其實我覺得 如果看中餐館 比方說倫敦SOHO那邊 香港人確實不少。倫敦華埠的旺記在70年代就開了,附近的HK荷里活有些香港茶餐廳的感覺。很多餐館看名字就知道店主來自何方。 同時,福建人,馬來華人也特別多。最近十年大陸同胞過來的也海量,倫敦開不起店,就在英格蘭其他地方開館子,遍地開花的感覺。
像2樓童鞋說的,97之前一些港人像逃難似的跑到英國。主要還是餐飲服務業,這是華人的特點,一般總是以「食」安身立命。。。
至於讀書的,香港人總沒有大陸多。英國常年有中國國籍的學生七八萬人,主體還是大陸的童鞋。。。
㈢ bno護照和英國護照區別 bno護照和英國護照介紹
1、英國國民海外護照(英文: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簡稱:BN(O))是英國因應香港主權移交的問題,而在1987年7月1日起開始簽發予香港居民中具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護照。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香港居民大約有344萬,而持有這種護照的香港居民大約有150萬。2019年3月30日起,英國內政部開始簽發封面沒有「歐盟」字樣的護照。
2、英國國民護照:持有者為居住在英國本土的「英國人」,持有人數約 6000 余萬人,表面均為深棕色,這是英國國籍身份的象徵,具有英國國民享有的一切政治權利,目前全世界有超過 180 個國家對英國國民護照免簽。
㈣ 香港有多少英國人
根據駐香港英國領事館人員估計,現時香港約有 25,000 至30,000名英國人。
http://www.telegraph.co.uk/expat/5722276/The-Britons-who-stayed-behind-and-thrived-in-Hong-Kong.html
㈤ 香港還有350萬人持有英國護照,算雙重國籍嗎
看法律的規定,有的國家規定是接受雙重國籍的,這個就不是問題。
㈥ 在英國的香港人多嗎
其實我覺得
如果看中餐館
比方說倫敦SOHO那邊
香港人確實不少。倫敦華埠的旺記在70年代就開了,附近的HK荷里活有些香港茶餐廳的感覺。很多餐館看名字就知道店主來自何方。
同時,福建人,馬來華人也特別多。最近十年大陸同胞過來的也海量,倫敦開不起店,就在英格蘭其他地方開館子,遍地開花的感覺。
像2樓童鞋說的,97之前一些港人像逃難似的跑到英國。主要還是餐飲服務業,這是華人的特點,一般總是以「食」安身立命。。。
至於讀書的,香港人總沒有大陸多。英國常年有中國國籍的學生七八萬人,主體還是大陸的童鞋。。。
㈦ 居住在香港的西方人中,哪個國家的人最多
根據2011年的人口統計,西方人在港的比例,首三位依次是:
英國人 33,733人
美國人 16,742人
澳洲人 15,949人
㈧ 香港的人種分布香港目前有多少人
香港人一般是指香港的居民,而並不取決於其種族或國籍。「香港人」(英文:Hong Konger、Hongkonger或Hongkongese) 在中文和英文上沒有法律定義;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指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人,或指居住香港有若干時日的人(這個定義空泛,而且每人有不同標准,但這是香港人最接近的定義),甚至是單純以香港為家的人。 常住居民占 6 732 700人,而流動居民占 230 400人。 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主要有以下類型:
歐美西洋人 - 以在英治時代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英國人及其家屬居多,少部份能操流利廣州話。通常是專業人士、大企業或政府部門以至公營機構的高層要員,如董事長、行政總裁、政府高官、警官(督察級或以上)、法官、律師、醫生、大學教授、機師等;也有一部份在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語。雖然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有少量英國人離港回英,但仍有很多選擇繼續定居香港,甚至歸化中國籍,成為有資格申請香港特區護照的中國公民。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英國人約13,490人。
日本人 - 通常是商人或日資大企業香港分公司的高級職員及其家屬。他們大多數在1980年代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初期來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內地發展事業的跳板。有部份在香港落地生根,他們的第二代普遍操流利廣州話,但通常入讀國際學校。如果他們不打算在港永久性定居,則通常會安排子女入讀日本人學校,以便將來回日發展。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日本人約11,800人。
中國內地人 - 通常是與香港男士結婚的中國內地女士和其在中國內地出生的子女。官方稱謂是「新來港定居人士」,坊間通常稱為「大陸人」或「大陸新移民」。 香港自英國管治以來,一直都有不少中國內地人移民到香港,現時更每天均有150名中國內地人移民來港定居。他們雖然和主流華人居民同是華人,但未必能操純正廣州話和適應香港的生活方式。通常要在香港生活一段頗長時期,才能融入香港主流社會及操較純正口音的廣州話。
南亞人 - 以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和尼泊爾人居多。英治時代的駐港英軍當中,有部份是被稱為「啹喀兵」(Gurkhas)的尼泊爾人雇傭兵,其軍團隨著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而解散,但他們和其家屬仍然留港;在數十至百多年前,香港的警員中,亦有不少南亞人,其後裔至今仍然居港。他們現時以從事銀行護衛員和建造工人等藍領職業為主,亦有前「啹喀兵」擔任富豪或政府高官的保鏢,或從事類似的護衛服務,亦有極少數在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語。他們大都能操流利英語,部份甚至能操流利廣州話。
東南亞人 - 以菲律賓人、印尼人和泰國人居多,當中以菲律賓人最多。絕大部份是來香港從事家庭傭工工作、能操流利英語的女士,少部份操流利廣州話。這些人在香港通常只是受雇當家庭傭工性質,賺到足夠的金錢就衣錦還鄉,並無在港落地生根的打算。此外,亦有極少部份是香港男士的妻子。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菲律賓人和印尼人人數,分別約130,000和110,000人。
㈨ 香港外國居民多少,佔香港總人口比例
8.6%。
根據2017年統計數據,香港本地人佔香港人口比例約91.4%。其他國籍人士主要包括菲律賓(約19.0萬,2.6%)、印度尼西亞(約17.0萬,2.3%)和印度(約3.3萬,0.4%)。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香港居住人口約748萬人,陸地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890人。
發展
香港自2000年開始出現女多男少現象,當時的男女口比例是每1000名女性比967名男性,有關差距於過去數年一直擴闊。2017年,香港男性人口為339.2萬,女性人口為399.9萬,女性比男性多60餘萬人。
2017年,香港生育率為1.19,在全球224個地區中排名倒數第四。從2007年到2017年,香港的出生率從10.2‰下降到7.7‰。另一方面,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18年發布的《世界人口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7歲,男性平均壽命81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
㈩ 現在香港有多少英國人
你好!前幾年根據駐香港英國領事館人員估計,現時香港約有 25,000 至30,000名英國人。 這幾年這個數字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