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蔗什麼時候種植最佳
甘蔗2-4月份種植最好。
甘蔗一般在春季種植,適合在2-4月份種,因為此時的氣溫和氣候都是最好的,最晚不能超過4月份種植,甘蔗通常採用蔗芽的方式進行種植,這樣生長速度更快。
南方和北方適合種植甘蔗的時間有差別,一般南方3-4種植甘蔗,北方4月份種植甘蔗。
甘蔗可以大棚種植,大棚種植的時間和露天種植的時間有差別,一般大棚4-5月份種植甘蔗比較合適。
甘蔗的生長期主要是受氣溫與品種的影響,生長期不足的甘蔗,不止產量低,而且其糖度也比較低。因此,選擇適宜的時間段種植甘蔗是必要的。
春植甘蔗的下中期,一般來說表土10厘米內的溫度穩定在10攝氏度以上即可下種。適期早種是保證甘蔗高產的重要措施。早春季節溫度相對來說會比較低一些,種跟先於蔗芽萌發,為幼苗的前期生長打下了基礎。同時,早種能夠早生快發,充分利用高溫多濕的生長季,延長生長期,增加株高和莖粗,為高產創造條件。
② 世界甘蔗品種有怎樣的演變過程
人類種植甘蔗有2000多年的歷史,開始利用甘蔗製糖技術的20世紀初,各製糖國家栽培的甘蔗品種主要是竹蔗、蘆蔗和Uba等中國種(S.sinense)和Badila熱帶種(S.officinarum)等原種,以及Greole,Bourbon等熱帶種和印度種(S.barberi)的天然雜交種,抗病力強、高產高糖、栽培近百年之久。至1987—1988年,荷蘭人Sotwedel,F.和英國人Harrison,J.與Boyell,J.R.相繼在爪哇和巴貝多發現了甘蔗天然雜交種子萌芽成苗,這一發現揭開了甘蔗有性雜交育種的序幕。此後,各產蔗國家均以有性雜交育種作為甘蔗品種改良的主要方法,尤為突出的是以種間雜交創造出了許多優良品種,為世界甘蔗育種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20世紀初,荷蘭甘蔗育種家Jeswiet首先提出了「高貴化」育種理論,把大莖高產高糖,但抗性差的熱帶種稱為高貴種,把細莖低糖、抗性強、生勢好的割手密(S.spontaneum)稱為野生蔗,兩者雜交F1稱為第一代高貴化,F1再回交為第二代高貴化,F2回交為第三代高貴化。經過20多年的努力,Jeswiet和他的同事們在進行甘蔗種間雜交過程中,發現熱帶種在F1和BC1的染色體存在自源配對現象,這一發現為甘蔗「高貴化」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於指導POJ系列育種乃至世界甘蔗雜交育種,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20多年來,在爪哇利用熱帶種和割手密野生種進行種間雜交,通過3次高貴化成功地育成了一系列既含熱帶種高產、高糖基因,又含割手密野生種的抗逆、抗病基因的大莖、高糖、高產、抗病的優良品種,實現了甘蔗屬內熱帶種與割手密種間雜交的突破。其中以POJ2878最為著名,稱為世界第一號「蔗王」,該品種蔗莖產量、蔗糖分、抗性和適應性十分突出,1927—1930年普及爪哇,成為全球甘蔗育種的成功典範,可以說,當今世界甘蔗栽培品種十之八九均含有POJ2878血緣。
印度最先育成的三「種」雜交種擴大了甘蔗的適應性。印度甘蔗育種家Vankatraman在荷蘭人Kobus.和英國人Barber研究的基礎上,擴大了種間雜交的種質利用,育成含有熱帶種、印度種和割手密三種血緣的C0281、C0213和C0290。三個「種」雜交品種的育成是20世紀甘蔗育種的第二次突破,為人類利用多種優良基因改良甘蔗開辟了新路,三個雜交品種不僅成為20世紀40~50年代印度的主要栽培品種,而且被美國、南非、澳大利亞和中國引進為栽培種,還成為了世界性的重要雜交親本。
美國夏威夷的Mangelsdorf提出「熔爐雜交法」和「叢植法」,首次估計了親本的配合力,利用大莖野生種(S.robustum)育成了含有熱帶種、割手密、印度種和大莖野生種4個種血緣的H32-8560、H49-5等H系列著名甘蔗雜交品種和優良親本。
以上種間雜交種曾成為20世紀30~40年代世界性栽培品種,也是世界最有成效的育種親本。100多年來,世界各植蔗國系統開展了雜交育種,選育了許多著名甘蔗新品種。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CP系列,澳洲昆士蘭甘蔗試驗管理總局的Q系列,南非納塔爾的NCO系列品種,我國台灣糖業研究所的F和ROC系列,及我國桂糖、粵糖、閩糖和雲蔗等系列品種,為世界糖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可以說,一個多世紀來甘蔗糖業發展的歷史就是甘蔗種質創新和品種改良的歷史。
③ 從17世紀30到50年代,巴貝多的主要經濟作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糖,這是一個可以在不同語境中表達許多種不同語義的詞。但在今天,最為我們所熟知的糖是作為甜味的載體而存在的。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它只是一種隨處可見的調味品。不過對於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人而言,糖的意義似乎並沒有如此的簡單。在歷史上,有兩種著名的舶來品對英國國民的生活乃至於英國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一種是茶,而另一種便是糖。那麼,這種為人們提供甜味的物質,在英國歷史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英國人對糖的痴迷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接下來就讓瞭望君帶你回到資本主義崛起時代的英國,領略糖這一商品所具有的革命性力量。
一、「工業的黎明」
——殖民擴張時代的糖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本文章中所指的糖特指蔗糖。這是一種普遍存在於植物之中的糖類物質,作為產品的精煉蔗糖(如白砂糖)則主要提取自甘蔗和甜菜。在這里我們將要重點討論的是從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因為對於英國的發展來說,甘蔗種植、蔗糖提煉、殖民擴張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後,西班牙、葡萄牙兩國占據了先機。西班牙人首次將甘蔗帶到了新大陸,而英國人則處於一個後來居上的位置。在17世紀40年代的英屬巴貝多島上,發生了所謂的「蔗糖革命」——在經歷過煙草、棉花以及靛青的種植後,巴貝多島上的種植園主們終於發現了甘蔗才是他們的生財之道。然而甘蔗的種植與其他的經濟作物不同,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蔗糖的提煉也要進行蒸煮、除沫、脫水、熬制等繁瑣的工序,並且需要設備來支撐。這並非小型種植園主能夠負擔的成本,那麼蔗糖的生產便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少數實力雄厚的大種植園主手上。這時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在17世紀英屬蔗糖殖民地的生產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近代工業化所具備的特徵:奴隸的專業化分工,生產計劃與時間的周密安排,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的分離以及種植園主對奴隸的剝削。這些特徵無不體現了在蔗糖生產中出現了類似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雛形。從某種意義上說,最早的工業就出現在17世紀加勒比海地區的甘蔗種植園里。
④ 甘蔗幾月種植
一、甘蔗幾月種植
二、甘蔗的栽培技術
1、浸種催芽
浸種催芽是甘蔗種植技術中的關鍵因素,可以採用石灰水浸泡、清水浸泡泡兩種方法,將種苗放入稀薄的石灰水中浸泡12-24個小時左右,能夠殺死存留在裡面的病菌,採用清水浸泡的時候一般保持在常溫下1-2天為宜。
2、基質配製
種植甘蔗的基質要保證土層深厚、排水流暢、肥沃疏鬆,可以滿足根系的生長要求,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基肥,肥料主要以鉀肥和磷肥為主,再澆入水分後進行鬆土,使土壤保持疏軟且平整的狀態最佳。
3、入栽定植
將准備好的種苗放在土壤的小坑中,周圍用土壓實,保持行距1-1.2m,以利於發根,澆透一次水分後即可,待出苗後要及時清除土壤中的雜草,施加適量的尿素溶液,再澆入一次水分,以濕潤為主。
4、環境管理
植株在不同的發育期控制的溫度是不一樣的,苗期萌發時要控制溫度在20℃-25℃左右,溫度可讓植株生長的很快,超過30℃就會生長緩慢,成熟期間需要溫度在20℃以上,後期溫度在13℃左右最佳,形成一個合理的溫度差,有利於糖分的形成。
5、除草處理
在生長期間要結合葯液進行除草,減少養分的消耗,主要是以西馬津和阿特拉津除草劑為主,噴灑時兌水進行,通常只需要噴灑一次,在出苗期間或者長勢較好的時候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