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法美三個國家的革命分別是什麼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叫做:光榮革命,發生在1688年到1689年。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叫做: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監獄爆發的一場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大革命的結束時間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另有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
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叫做:是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
列剋星敦響徹全世界的槍聲
1775年4月19日,在列剋星敦打響第一槍的美國獨立戰爭,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從1775年至1783年,持續8年之久,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終。
『貳』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1649年5月,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在人民群眾革命浪潮的推動下,英國封建專制制度被推翻了,君主制被取消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入高潮,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於1640年,前後共經歷近五十年,直到1688年才告結束。
『叄』 英國的不流血革命是什麼
英國的不流血革命: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迎接荷蘭國王威廉二世為英國國王,確立資產階級統治。這件事稱為光榮革命,又稱不流血的革命。
這次政變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新貴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所達成的政治妥協。政變之後,英國逐漸建立起君主立憲制。
事件簡述:
當時,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黜。在廢黜國王之後,他們把王位傳於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便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後成為威廉三世。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顧國內外的普遍反對,違背以前政府制定的關於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宣誓條例」,委任天主教徒到軍隊里任職。此後進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門、教會、大學去擔任重要職務。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後發布兩個「寬容宣言」,給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所有非國教教徒以信教自由,並命令英國國教會的主教在各主教區的教壇上宣讀,引起英國國教會主教們的普遍反對。同時詹姆斯二世殘酷迫害清教徒。還向英國工商業主要競爭者——法國靠攏,嚴重危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1688年6月20日,詹姆士得子。其信仰英國國教的女兒瑪麗沒有希望繼承王位。為防止天主教徒承襲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決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由輝格黨和托利黨的7位名人出面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請,並於9月30日發布宣言,要求恢復他的妻子瑪麗,即詹姆斯二世第一個妻子所生的長女的繼承權。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領1.5萬人在托爾灣登陸。消息傳到倫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獲送回倫敦。後經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進入倫敦。1689年1月在倫敦召開的議會全體會議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遜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稱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同時議會向威廉提出一個《權利宣言》。宣言譴責詹姆斯二世破壞法律的行為;指出以後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國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於當年10月經議會正式批準定為法律,即《權利法案》。
『肆』 1640年英國進行了什麼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 推翻了封建統治,確立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道路掃清障礙。
意義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出現了長期的政治穩定的局面,為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英國開展工業革命和成為工業強國創造了前提。
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5. 從世界史的觀點看,英國革命的主要意義在於確定並貫徹了自由主義的原則。——[1] <全球通史·第27章·歐洲的政治革命>
6.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根本解決政治經濟制度落後性,反而與反動貴族聯合鎮壓英國人民起義。
影響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極大促進歐洲各國反封建勢力,起到資產階級思想啟蒙作用,對世界歷史產生重要影響。也使一些封建專制的國家陷入害怕和擔憂。但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畢竟是不徹底革命,沒有從政治制度上徹底鏟除封建主義毒瘤。但對1789年法國大革命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歷史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伍』 英國有幾次工業革命
英國一共有2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英國工業革命興起原因:
17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國家。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
資產階級通過大規模地對外掠奪以及在國內實行的國債制度和消費稅政策,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必須的貨幣資金;大規模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和廣闊的國內市場。
工場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培養了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熟練工人,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條件;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特別是牛頓的力學和數學,為機器的產生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陸』 英國有過什麼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柒』 什麼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也叫「清教徒革命」。17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與封建專制王朝斯圖亞特王朝的矛盾尖銳,封建專制制度已成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繼位,企圖恢復天主教,危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1688年,輝格黨和托利黨發動政變(也稱「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王朝,廢黜詹姆士二世,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及其丈夫荷蘭執政威廉,尊為英國女王及國王,最終在英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時代,通常把164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捌』 英國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在世界歷史上,英國曾經進行過一次十分有名的工業革命,它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然而這一次工業革命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呢?翻看有關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我們知道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一個十分穩定的狀態,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發展得也是很好的。另外,當時的英國因為軍事實力十分強大,在其他國家開始了殖民擴張,並且已經完成了殖民擴張,國家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了,經濟實力也十分強。在這種背景之下,英國開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三、總結總的來說,英國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大勢所趨。同時第一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的經濟帶來了深厚的影響。
『玖』 英國的光榮革命主要發生了什麼事件
英國的光榮革命是在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在詹姆斯二世期間的一次革命,相對於同樣是斯圖亞特王朝,在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流血革命(以送查理一世送上斷頭台為高潮),本次革命基本沒有流血犧牲,所以被稱為「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於1688年發生,為何是這一年呢?因為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任妻子這年生了個大胖小子,本來這是件快樂的事,無論對於王室,還是對於民眾來說,可英國人民卻不這么想。原來,詹姆斯二世公然的宣稱自己是天主教徒,忘了他的父親查理一世就是因為得罪了清教徒才引起的一系列的反抗,查理一世還是信仰安立甘教的呢,而他直接是異教了。
總結:光榮革命,這次政變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新貴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所達成的政治妥協。政變之後,英國逐漸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在此次政變中提出的《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體現了人權主義,使得君主專制政體瓦解,是英國政體的變革,是一次政治革命,所以光榮革命是一次革命。
『拾』 英國有幾次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為1642年始(三級會議召開)到1689年(光榮革命),即兩次高潮:
克倫威爾時期(馬斯頓戰役,護國主
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是指1688~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西方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因為這場革命未有流血,故稱之為「光榮革命」。
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成為威廉三世。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不顧國內的普遍反對,違背以前政府制定的關於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宣誓條例」,委任天主教徒到軍隊里任職。此後進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門、教會、大學去擔任重要職務。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後發布兩個「寬容宣言」,給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所有非國教徒以信教自由,並命令英國國教會的主教在各主教區的教壇上宣讀,引起英國國教會主教們的普遍反對。同時詹姆斯二世殘酷迫害清教徒。還向英國工商業主要競爭者——法國靠攏,危害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國國教的女兒瑪麗沒有希望繼承王位。為防止天主教徒承襲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決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由輝格黨和托利黨的7位名人出面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保護英國的宗教、自由和財產。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請,並於9月30日發布宣言,要求恢復他的妻子瑪麗,即詹姆斯二世第一個妻子所生的長女的繼承權。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領1.5萬人在托爾灣登陸。消息傳到倫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獲送回倫敦。後經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進入倫敦。1689年1月在倫敦召開的議會全體會議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遜位,由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稱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同時議會向威廉提出一個《權利宣言》。宣言譴責詹姆斯二世破壞法律的行為;指出以後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天主教徒不能擔任國王,國王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於當年10月經議會正式批準定為法律,即《權利法案》。
這次政變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新貴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所達成的政治妥協。政變之後,英國逐漸建立起君主立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