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城市更新代表什麼

英國城市更新代表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25 15:06:00

『壹』 想問一下英國倫敦現在和未來的城市規劃

英國政府歷來重視城市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促進城市發展成為重要的政策領域。2000年英國政府發表了一份城市白皮書[1],提出處理城市生活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問題的政策措施。在英國,就政策而言,最顯著的問題被認為是「城市復興」(urban renaissance)問題。由於對鄉村生活的推崇和對城市病的消極認識,二次大戰後英國的城市政策始終強調對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發展的控制。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田園生活的追求,使郊區化得到了極大的推進。在城市邊緣區建設大規模的居住區,在城市以外建設大量的零售業(如購物中心)和商務/辦公園區(這些園區的布局為了求得較好的環境,對土地使用極為浪費,其布局方式被稱為「校園風格」),由此導致了較為富裕的人群向郊區的遷移,出現了對汽車交通高度依賴的環境和設施配置,並帶來整體性的交通問題和土地、能源等資源的浪費。該白皮書認為,這種局面必須改變。但要實現城市的復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據白皮書估計,當時的城市中(2000年)大約有將近5.8萬公頃已使用的土地是空置的和被棄置的。而根據城市工作組(Urban Task Force)的報告[2],在2000年,僅英格蘭地區的城市中就有70萬幢住房是無人居住的,其中25萬幢已經空置了一年以上。城市要復興,這些現存的土地和住房就需要消化,這是要體現城市具有活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時還要克服公眾已經建立的郊區生活方式以及對郊區生活的嚮往,並吸引富裕和較富裕群體向城市的回遷;因此,只有在保證城市特徵和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城市的復興。因此,白皮書提出了許多對策,如鼓勵循環使用城市土地,改進城市設計和建築學,運用稅收和財政政策來鼓勵開發棄置的土地等等。
該白皮書重新審視了過去城市分散發展的政策,並指出城市的蔓延式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在環境上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在政治上也是有害的,因為地方居民通過選舉表達出當他們看到新的開發吞噬農村用地時的憤怒。新的開發現在被認為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所謂的NIMB(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在我的後院),這是社會群體為維護自己的生活環境而採取的態度。這就要求根據政策的優先性進行再評估,並必須鼓勵(並支持)私人部門再循環使用城市土地,並通過提高城市開發和設計的標准要求來獲得顯著的改進。白皮書還提出了許多戰略,並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將棕色用地(brown land)[3]和空置的地產重新使用方面。它提出,至2008年60%的新住房應當在棕色土地(如先前已經開發過的土地)上建設或者保持現有的存量。這些戰略還包括稅收(VAT的改革和降低轉變為住宅使用的稅收)以及土地的整理(創建國家土地使用的資料庫來控制英格蘭地區的棕色土地)。估計在英格蘭地區有5至20萬公頃的土地受到污染,白皮書提出對污染的清理將降低稅收,鼓勵運用新技術進行修復並為這些土地及其污染的性質建立資料庫。此外,它還提出創立12個新的「城市更新公司」(urban regeneration companies,如Liverpool Vision和Sheffield One),來創造地方私人和公共部門的合作,試圖以此在這些地區帶來更大量的投資。
城市復興的意圖是英國城市政府、企業界與學界多年來的願望,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受歐洲「城市重建」運動的影響,對城市中城市特徵和城市活力有過許多探索性的理論與實踐,如與查爾斯王子的倡導密切相關的「都市村莊」(urban village)等。1998年,環境、運輸和區域部(DETR)曾發表一項研究[4],以尋找實現城市地區發展潛力的方法。該報告依據「都市村莊」的理論觀點指出,節點式開發(或者步行屋ped-shed),可以使居民更少地依賴於私人小汽車的使用,並使城市成為更吸引人生活的地區。節點或步行屋可以成為城市的組件,在其中,節點由公共汽車/電車/火車站以及商店、學校、游戲場或公園組成,圍繞著每一個節點的5分鍾步行距離或500米為半徑布置居住區。這種模式的結果就是把居住環境建設成相對高密度和符合人的尺度(建築物不超過3~4層),以維持商店、公共交通、學校和娛樂設施等。研究還指出,應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進行布局規劃,以使城市公共空間的使用能很好地與這些土地使用緊密結合在一起。運用這一方式,可以通過步行交通的使用來增加與這些節點的聯系,由此鼓勵較少地依賴私人小汽車,尤其是短距離的出行。2000年以來,英國的政府政策已經不斷地認知到這一新的政策方向。國家政策文件(如規劃政策導引PPG)和「最好的實踐」報告[5]提出了提高設計質量,減少汽車停車場供給和增加居住密度。針對提高城市設計標准

『貳』 如何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

1.強化服務導向,引導城市自發的生長潛力

隨著技術的進步,以規模化大生產為主要特徵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必然帶來城市人口的集聚。新移民(外來人口、農村人口)抵達城市之後的首站棲息地通常為落腳城市(arrival city)。相比西方國與國之間移民的流動,我國的「城中村」容納的主要是本國「移民」,但二者在本質上並無區別。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1.27%,但是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卻只有約35%~38%。在將近7億城鎮人口裡,有將近一半的人不是真正的城市市民,即「半城鎮化」或「偽城鎮化」。大量的農民工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但還沒有實現身份和地位的轉變,在城市中暫住在「城中村」。數以億計的人口外遷,在農村留下「空心村」。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源源動力,撐起了城市的經濟。城市要保持持久的發展動力,就要為低收入群體提供適合其消費特點和消費能力的住房、設施和服務,促進外來人口向城市市民轉化。「城中村」是鄉村移民成為城市一員的第一站,也是必要的一站,我們不能恐懼它的產生,只能容納它的到來。

縱觀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歷程,作為最早完成工業革命與城鎮化的英國,其城鎮化過程中的城市更新極具代表性。在城鎮化初期,工業的空前發展,吸引大量的農業人口湧入城市,匆匆建立的住宅、工廠和服務設施成為後來的「舊城」和「內城」,也是更新的主要對象。19世紀倫敦的市民至少有40%是外來人口。隨著政策的調整與環境的提升,倫敦這一落腳城市安穩地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革命的年代,並且日益煥發出落腳城市應有的生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社會福利和保障體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市民尤其是移民們獲得教育和醫療服務的可能性。城市在住房、交通、基礎設施和能源系統等方面也有極大改善。重點解決了城市貧困、住房需求、低收入者和就業機會喪失等問題,並以一系列法律法規保障城市更新的有效實施。同時,改造過程中尤其注重人性化尺度和人的需求,結合社區環境的綜合整治、社區經濟的復興,以小規模的、分階段的謹慎漸進式改善,如倫敦市中心的少數民族聚居改造項目等。

對我國而言,「城中村」中的人能否順利流向城市主流社會,不僅僅取決於其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政府以多層次、差異化的設施和服務,滿足他們的生活保障乃至安全和社會歸屬等心理需要。改善公共設施、市政設施、教育設施,並促進「城中村」產權明晰化,不然就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在規劃設計手法方面,宏觀上,規劃應與城鎮化水平相適應,完善市政公用設施,完善環境規劃和空間設計,形成合理的交通組織、適度的社區規模和動態、有機的平衡結構。中觀上,要調整好新住宅區內的區域劃分和功能布局,強調社區設計,創造有利於鄰里融洽的優美和諧的環境。在微觀上,要營造文化氛圍以改善環境,在宜人的空間尺度上創造新移民負擔得起的現代新居所。

2.凸顯創新導向,注入城市升級發展的原動力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曾將經濟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即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和財富驅動。美國、德國、瑞典在20世紀初進入創新驅動階段,日本、義大利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進入創新驅動階段,韓國在21世紀初進入創新驅動階段。我國早期經濟發展主要受益於生產要素驅動,如以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資源及廉價環保成本進行建設。近年來受投資驅動的特徵鮮明,如依賴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進行建設。過去10年拉動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靠投資,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絕大部分年份都在50%以上。我國在城市化發展滯後及結構性問題突出的情況下,以廉價勞動力支撐的工業化模式正在改變,經濟增長如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轉型面臨的重大問題。

產業升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同一產品附加值的升值,即由生產向創新、設計、高端服務等產業鏈高端化轉變;另一種是不同產品、產業結構間的升值,即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到知識密集型再到服務密集型。隨著產業升級,進而實現城鎮發展模式的轉型。對我國的大多數城市來說,應追求的不是城市規模的擴張,而是城市的升級。即追求城市的附加值,包括城市吸引力、競爭力等多方面的提升。為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可通過產業政策的引導和發展與城市經濟社會條件相得益彰的產業,並提升創新型企業的激勵和帶動機制。綜觀我國主要城市的上市公司統計情況,上市公司超過100家的有三座城市:北京因央企眾多而高居榜首,上海以總部經濟為凝聚力吸引了眾多上市企業,深圳作為改革先鋒以高新技術等產業為先導孵化了中興等優秀的本土企業。反觀武漢、長沙等城市,上市企業構成與當地的主導產業、規模經濟等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武漢以高校資源為依託有東湖高新、華工科技等上市企業。長沙與其著力發展裝備製造業的定位緊密聯系,有中聯重科等企業。為當地傳統產業鏈的完善,城市產業升級、創新力、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先導作用。

3.關注就業導向,提供更高質量的城鎮化就業保障

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結果,一個適合創業、就業不斷增長的充滿活力的城市社會,應充分吸納農業溢出人口。新城本是工業化和城鎮化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新城建設意味著大量人口將進入城市工作,並且安家落戶成為市民。這就要求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和住房來保證新增城鎮人口能夠安居樂業。因而,針對新城營建趨勢,應避免有城市無產業支撐的過度城鎮化這一「城鎮化陷阱」,避免使新市民變「遊民」,新城變「空城」。注重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使城鎮化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上,防止「產業空心化」。

新城是科技進步、規模經濟效益促使產業與人口在空間上集聚與擴散運動的結果。成功的新城不應僅提供給人們居住的場所,還應提供就業的機會,新城不只是一個「睡城」。世界上較成功的新城開發主要有田園新城、邊緣新城、TOD新城、產業新城、副中心新城和行政中心新城等,它們各自都有優劣點,但無一例外地做到了緊密結合自身發展條件和現實狀況,實施嚴密規劃,促進職住平衡,逐步有序地進行新城的開發與建設。如英國建立新城的目標之一就是使其成為就業與居住平衡的社區。倫敦新城尤其強調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為了有效增加新城就業機會,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從銀行貸款、土地租金、稅收等各個方面為新城的企業提供優惠條件。在新城哈羅,超過85%的就業人口工作在新城,在空間布局上,將無污染工業、第三產業有效地與居住功能適當混合以保證就近就業,並成立相應的技能培訓機構,幫助居民就業。

4.堅持環境導向,營造更具生態魅力的健康城鎮

我國快速城鎮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城市生態的「多色效應」:紅色的熱島效應、綠色的水華效應、灰色的霧霾效應、黃色的擁堵效應、白色的採石禿斑效應和雜色的垃圾效應等。城鎮化中的「先規模後效益」發展途徑,使得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文明建設被嚴重忽略。極端污染事件的發生,就其深層原因主要是由於現行生產模式、生活模式、交通模式等環節對大氣環境容量、水環境容量、土壤環境容量等生態容量的漠視。若嚴格按照英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標准治理PM2.5也並非不可能。如北京奧運、深圳大運期間通過實施關掉所有污染型工廠、大范圍限行機動車等措施後空氣質量極大提升。但生態環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結合產業、民生等多個因素綜合考慮。

『叄』 最近英國房產比較火熱,想問下倫敦的哪些地段比較好

Cricklewood,Cricklewood位於倫敦的西北部,離Hampstead不遠。

未來的五年內,Cricklewood地區將會得益於投資高達45億英鎊的Brent Cross Cricklewood城市更新計劃。在此計劃中,未來該區域內將建成數以千計的新建住房,一個改造升級的商業中心,以及新建的商業街、商鋪、辦公樓、公園及學校。

關於海外購房如何選擇地段可以找萊坊公司進行咨詢。萊坊國際投資部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球地產服務,無論客戶身處國內或國外,都可以享受到國際物業服務、租賃管理服務、傢具內飾設計服務、會計稅務服務以及轉售服務。憑借全球60個國家超過512個辦公室以及19030名專業人士的龐大網路優勢讓客戶更為有效,更為合理的挑選海外住宅。

更多問題請咨詢萊坊客服!

閱讀全文

與英國城市更新代表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7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3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1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0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8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5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8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3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6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