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侵略中國用的什麼武器

英國侵略中國用的什麼武器

發布時間:2022-12-25 16:22:39

❶ 英法聯軍攻打中國時用的是什麼武器

前膛青銅炮,燧發槍

❷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使用的武器

鴉片戰爭,第2次鴉片戰爭
http://hi..com/007cn/blog/item/58759052556f580e0cf3e3b4.html

甲午中日戰爭
http://hi..com/007cn/blog/item/1b6f2e7316719e1c8601b04c.html

8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資料

http://hi..com/007cn/blog/item/f951fd1f0192ba0a314e154c.html

清軍在歷時4年的抗擊英法聯軍的戰爭中最終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 治腐敗、反動,實行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其次是清軍武器裝 備落後、作戰方法笨拙也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侵略軍已 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如發射圓錐形彈丸的線膛後裝步槍、線膛後裝火炮以 及便於淺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軍的裝備卻仍停留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水平 (仍是鳥槍、抬槍和發射球形彈丸的前裝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構築仍是露天式的, 經不起侵略軍炮火的轟擊。作戰方法上,英法聯軍注意水陸協同作戰,以強大炮火掩護 陸軍登陸,陸上戰斗採取散兵戰術,而清軍則固步自封,墨守陳規,忽視陸地縱深設防, 不懂散兵戰術,所以一敗再敗。清政府卻對此渾然不知,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清王朝 和以它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制度的沒落。

點評:清軍在歷時4年的抗擊英法聯軍的戰爭中最終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治腐敗、反動,實行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其次是清軍武器裝備落後、作戰方法笨拙也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侵略軍已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如發射圓錐形彈丸的線膛後裝步槍、線膛後裝火炮以及便於淺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軍的裝備卻仍停留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水平(仍是鳥槍、抬槍和發射球形彈丸的前裝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構築仍是露天式的,經不起侵略軍炮火的轟擊。作戰方法上,英法聯軍注意水陸協同作戰,以強大炮火掩護陸軍登陸,陸上戰斗採取散兵戰術,而清軍則固步自封,墨守陳規,忽視陸地縱深設防,不懂散兵戰術,所以一敗再敗。清政府卻對此渾然不知,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清王朝和以它為代表的中國封建制度的沒落。此次戰爭的失敗,使外國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內地,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給中國人民帶來沉重災難。
http://www.xxjy.net/kj/ShowSoft.asp?SoftID=78771里有圖片
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1856年)
19世紀沙俄繼續黑海地區進行擴張,企圖奪取黑海海峽,引起了英、法等列強的不滿,1852年土耳其將耶路撒冷聖地的伯利恆教堂交給天主教掌管,俄國借機要求對土耳其境內的東正教徒擁有特別保護權,被土耳其拒絕,1853年7月俄軍佔領土耳其保護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10月俄土戰爭爆發,英、法、薩丁先後加入土耳其一方。這場戰爭的主戰場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故稱克里米亞戰爭。

戰爭爆發後英法按兵不動,土軍單獨在巴爾干、黑海、高加索與俄交戰,在巴爾干,土軍憑借兵力優勢擊敗俄軍,1854年6月俄軍在普奧壓力下撤出侵佔的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兩公國。在高加索,土軍1853年於10月27日對聖尼古拉發動進攻,11月土軍受挫,12月俄軍擊敗土軍。在黑海方向,兩國爆發了海戰,1853年11月俄黑海艦隊在錫諾普海戰中全殲土耳其分艦隊,俄國獲得黑海制海權。

1854年1月英法艦隊進入黑海,俄對英法宣戰,6月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瓦爾納登陸,海軍將俄艦隊封鎖在塞瓦斯托波爾。7月俄軍在高加索擊潰土軍主力。9月,英、法、土聯軍在克里木半島登陸,20日,聯軍突破俄軍防線,逼近塞瓦斯托波爾,俄軍盡一切可能迅速加強了防線,10月17日聯軍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10月25日,俄軍襲擊了聯軍後方,11月5日,俄軍對聯軍發動反攻被擊敗,第二年6月18日聯軍強攻塞城,被擊退。8月16日,俄軍再次發動大規模反擊被擊退,聯軍隨後進行了大規模炮擊,9月8日,聯軍攻佔塞瓦斯托波爾,此戰進行了11個月,雙方損失慘重。

1855年雙方在高加索卡斯進行激戰,6月俄軍包圍卡斯,9月攻城受挫,圍困致11月土軍投降。1856年3月俄法簽定「巴黎和約」,黑海中立化,俄國失去了在黑海擁有艦隊的權力,俄國對黑海擴張的長期努力前功盡棄。

這場戰爭中落後的農奴制俄國損失慘重,引發了國內的革命斗爭。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
鴉片戰爭影響
一、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政治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第一、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獨立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英國割佔香港島,使中國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外國軍艦可以到中國沿海港口航行,損害了中國領海主權;領事裁判權損害了中國司法主權;協定關稅使中國的關稅主權和貿易主權遭到破壞。這樣,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成為領土和主權不完整的半獨立的國家。

第二、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戰後,英國輸華棉紡織品猛增,外國廉價的棉布、棉紗,充斥中國東南沿海市場,使中國東南沿海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逐漸破產。手工棉紡織業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重要的手工業,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的結合是封建自然經濟的主要形式;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破產,造成耕與織開始分離,這是幾千年來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主要標志。戰後,中國茶、絲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國內茶、絲生產的發展和商品化。中國茶、絲出口貿易,幾乎全部為外商所操縱,使中國茶、絲生產服從於世界市場的需要,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原料供應地。這是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又一個重要標志。

綜上所述,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開始遭到破壞,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必然發生變化。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戰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對,即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且,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深入,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革命任務也必然發生變化。戰前,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農民階級的反封建斗爭。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從此,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總之,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❸ 八國聯軍侵華時,這些「洋鬼子」手中都拿著什麼武器

Mkii轉輪手槍,李恩菲爾格NO.1步槍,1號步槍,馬克沁重機槍等等。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這些洋鬼子手裡拿的武器都是世界上非常先進的武器。

在中國還是土槍土炮的時候,在國外的軍隊里已經幾乎人手一根槍。但是那個時候因為技術有限,其實外國的比較先進的武器相當於現在來說也是非常落後的,而且不防水,只要是在下雨天幾乎都是啞炮。但是在八國聯軍的時候,他們所拿的武器都是比較厲害的,當太平天國運動大家手拿的還都是長槍和大刀的時候,外國軍隊已經用上了先進的武器,也是他們能夠占據優勢的主要原因。

❹ 英國人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用的是什麼武器

克虜伯大炮,口徑87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摺合3.41英寸,其中大部分仍裝在箱中。

克虜伯大炮,口徑70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摺合2.75英寸。

諾爾登費爾德式速射機關炮,口徑57毫米,摺合2,24英寸。

諾爾登費爾德式機關炮,口徑47毫米或1.85英寸。

1.45英寸大炮,其中一部分為諾爾登費爾德式,一部分為上海機器局製造,口徑37毫米。

速射機關炮,口徑37毫米,摺合1.45英寸。

曼里徹式來福槍。

❺ 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時用的是無煙火槍和堅船利炮中國抵禦西方列強使用的是什麼呢

清朝的時候,那時候還很落後,中國抵抗西方列強使用的大刀長矛,以及落後的鳥銃。

❻ 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時,我們用的什麼武器

英法聯軍已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如發射圓錐形彈丸的單發前裝式線膛擊發槍、(1853式恩菲爾德步槍和米涅步槍)後裝線膛火炮(阿姆斯特朗炮)以及便於淺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軍的裝備卻仍停留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水平(仍是冷兵器、鳥槍、抬槍和發射球形彈丸的前裝炮),炮台露天式建造,經不起炮火的猛烈轟擊.

❼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的武器到底怎樣

英軍當時主要的裝備還是老掉牙的布朗貝斯步槍,燧發、前裝、滑膛,19mm口徑。按照槍管長度不同,也可以分為1410mm的步兵型和1360mm的海軍型。

作為滑膛槍,布朗貝斯的精度也就這么回事兒,一百米打人形靶命中率五五開,到兩百多米外的精度也是不能看。從這點上來說,布朗貝斯和清朝鳥槍一個水平,甚至還不如抬槍。

但布朗貝斯作為燧發槍,點火效率是要高於火繩槍,而且火繩槍還有個致命缺點就是這火星如果亂飛的話,容易點燃士兵身上掛的黑火葯盒。

介紹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❽ 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入侵中國都使用什麼武器

不能,如果清朝還有明朝的技術,那英國人一定會被在海上屠殺的不成樣子。但是滿清入關之後中國進入了石器時代,滿清歷朝皇帝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一個科技水平超前200多年的國家變成一個未開化的蠻荒之地,中國在清朝的造船受到滿清法律的限制,那些明朝的各種精工手工業科學以及有用這些技術的人被滿清野蠻的屠殺光了。到鴉片戰爭時期,清朝的水平不是不如明初,而是中華文明全部毀滅,清朝造的最大的船是排水200多噸的雞蛋殼似的破舟,直接一發炮彈就能造成致命傷害。在明朝海船是用數層硬木製造的甲克,厚達半米以上,並且可以裝備鐵盾甲,即便英國重炮也難在300米外給予這樣的船重傷害。中國的船不同英國,有很多的水密隔,想靠實心彈丸擊沉明朝的400料鳥船都不是那麼容易的,而清朝什麼都沒有,造船木材也是很差的。明朝的大炮彈丸和炮膛公差比1840年英國的要小很多倍,因此命中高,初速高,明朝的火葯配比非常科學,火葯已經不是單純的火葯,而是混合火葯,加入各種化學成分。製造成黑色顆粒火葯,而清朝火葯配比屬於最差的那種。彈丸直徑比口徑小了一倍以上。別指望能打准。明朝火炮後裝膛,有炮位鏡,清朝火炮無法調節,指哪裡打哪裡都不能做到,天知道彈丸可以飛向何處,瞎貓撞死耗子的打法,明朝火炮海上3000有效射程,爆炸彈丸,不炸的一定是臭了。清朝大炮不會發射爆破性彈丸,給西方會炸的取名「開花彈」定性為妖術。可以想想為什麼打的那麼慘了吧!明朝火炮一分鍾重炮快的打6發,連續發射,清朝的大炮300米都難以打著數千噸帆船的巨大目標,殺傷力難於擦破英國軍艦的表皮。說是1分鍾發射一發,而實際上散熱不好,打上兩發就歇菜了。那尿降溫都不成,一天打上幾發炮彈。用這樣的擺設打仗,不死才是奇跡,明白了吧!如果說清朝還有什麼,那就是什麼都沒有了,種莊稼是清朝的百分百經濟,如果說種莊稼,清朝只剩下鐮刀和鋤頭,和連自己名字都不認識的文盲。明朝有幾百種農具,農民的嫁接遺傳等系列高深農學是普及的,甚至田間老頭的知識也遠遠高於清朝的所謂大儒。這就是清朝,明白了沒。清朝4.3億人口,耕地到道光時期才達到清朝最大耕地面積7萬7千平方公里耕地,摺合11550萬畝,人均0.28畝,知道明朝鼎盛時期是什麼樣子嗎,全國2.8億人口,8000萬農民,1個多億的精工手業與三產業,形成城市為中心,鄉村為輔助的大工業區。而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20萬平方公里,18億畝耕地。人均6.43畝,農民人均22.5畝,其中18畝是農民最少的自由土地,其餘是貴族和地主的。地主僱傭農民種地也是純粹的僱傭關系,而清朝實現的是農奴制。明白吧。在明朝可以輕松製造300噸到3000噸的高科技海船。明朝製造過最大的帆船是鄭和寶船,看見現在那些無知的人了嗎?寶船長度144米寬度56米吃水8米,喊排水量1500噸,因為在大就超越西洋主子了。144*56*8是64512立方,按明朝船型來衡量,排水量至少也是23900立方,而考慮到船體巨大,相對吃水比寬度很小,排水量可能達到33000立方以上,排水至少25000噸到36500噸之間。但是明朝後來為什麼不製造這樣的萬噸船了,答案是製造這樣的寶船科技含量非常高,以至於西洋等國突破69米長都很難。寶船的真正不在製造原因就是木材。製造這樣的寶船對木材要求非常高。千年大樹不多的,明朝崇尚天地人和諧,是不會再砍伐那樣的千年大樹的。明朝製造1500到3000噸的海船是普及了的造船工藝。到清朝毛都沒了。知道明朝為什麼使用排水量365噸到690噸的小船作為主力戰艦嗎?因為明朝製造這樣的船周期很快,帆船最大的弱點怕火。目標大被命中的幾率也大。明朝500噸左右的戰船的防禦能力也非常好,使用大量的火箭,爆炸性彈丸的火炮,以及大量的縱火武器,水雷,爆炸性自爆縱火船,大船根本沒有生存餘地。明朝的出水火龍給文人糟蹋了。明朝的出水火龍我有幸研究過,那種東西可以海上平於海平面飛行3千米,不是1.5公里,而那東西不是靠箭頭來縱火的,而是含有數十公斤火葯的爆炸彈丸,是最早的巡航導彈,帆船要是給那東西盯上了非死也重傷,而明朝採用的是船海戰術,英國的一級戰艦需要900到1100人,排水3500噸,而明朝那樣的小戰艦可以裝備30到50艘了,同樣的人數,噸位高達2萬噸。總體防禦能力好,意味著打仗死人少。人也分散性好。30打一艘,1500米發射那樣的火箭基本那樣的大戰艦跑不了。火箭燒帆,硬碰硬直接接往死里克,當年荷蘭的戰艦也相當英國的一二級戰艦了,還有裝甲呢,硬碰硬直接被短時間擊沉2艘。即便不被擊沉,英國那種用人堆滿的船艙遇到了明朝的爆炸性彈丸,只要幾發穿入木甲,橡木護甲就立刻變成了殺傷單片,對內部貫通的人堆造成可怕的殺傷。清朝的大炮是不能的,不炸死自己就是萬幸了。使用明朝幾百年前的大炮不維護,炮膛都爛掉了,甚至銹實了,明朝大炮製造炮壁本來就薄,因為材質好,工藝好,有強砸,但是爛完了的大炮就什麼都不是了,不但沒有光滑炮膛,而且爛的坑坑窪窪,嘎達啰嗦。明朝使用的是順葯,清朝使用的是猛葯,所以發射很小的彈丸都可能炸膛,知道了吧。在明朝火船的時速起碼可以達到17到20節,小船在高速下是很難被打到的,明朝的火海戰術是海上伏擊圍攻,清朝時明碼標價,明朝的火船防禦力非常強大,裡面裝填大量火葯,那種船爆炸時候不一定要挨著敵人戰艦,百米半徑之內,都是天大的縱火災難。如果這種船在一百米爆炸,而某個人站在甲板上觀望,和自殺已經差不多了。明朝的火海戰術是幾百條這樣的小船,直接遮天蔽海的瘋狂沖鋒。清朝用的是什麼,火船用了,一艘英國戰艦的影子都沒燒著,吧珠江口下的很多村鎮給燒了。因為岸邊植被著火了,直接引發了大火災。多麼荒唐的一個時代吧。

❾ 鴉片戰爭里中英武器裝備各是什麼

清英武器兵器對比:

清軍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刀矛弓箭等,熱兵器(即火器)並不是中國發明研製的,而是仿造明代從西方引進的「鳥銃」、「佛郎機」、「紅夷炮」等,其形制功能比英軍落後了200多年。

例如,清軍使用的鳥槍,槍長2.01米,射程約100米,射速為l-2發/分鍾,且質量低劣,嚴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換代。

而英軍則配備了在當時世界上相當先進的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和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前者槍長1.16米,射程約200米,射速為2—3發/分鍾;後者槍長1.42米,射程約300米,射速為3—4發/分鍾。這樣的射速、射程都是清軍的鳥槍所無法企及的。

(9)英國侵略中國用的什麼武器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的政治影響

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

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許多有學之士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❿ 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時用的是熱兵器嗎

是的。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是在1840-1860間,拿破崙、大革命時期的法國(1789-1804年間),法國就已經是火槍和火炮作為主戰武器了。拿破崙更是將火炮視為戰爭之神。

閱讀全文

與英國侵略中國用的什麼武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6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3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1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0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8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5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8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3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6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