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4世紀橫行歐洲的黑死病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後續是怎麼結束的
我覺得14世紀橫行歐洲的黑死病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後續是這樣結束的
目前,一種以武漢為中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開始迅速蔓延。這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不僅兇猛,而且如果不及時治療,其致死率也很高。面對疫情,中國各級政府通過嚴格的防控方案和治療措施,對該病進行了有效控制,避免了大規模傳播。
病毒傳入法國馬賽港的源頭不甘落後,從普羅旺斯一路席捲到諾曼底。最後,巴黎於1348年8月被征服。
1348年夏天,黑死病瘟疫從多塞特港入侵英國,8月佔領倫敦並征服英國。
1349年,黑死黨越過萊茵河,進軍法蘭克福和科隆。最後,德國被俘。黑死黨像一支不知疲倦的軍隊,貪婪地望向遠方,開始了對北歐和東歐的遠征,最終於1353年來到俄羅斯。
3、 黑死病的病原和傳播源。
直到1894年,黑死病的致命病原體鼠疫耶爾森菌才被發現。跳蚤在吸食鼠疫鼠(如老鼠)的血液後再次叮咬人,引起感染。另外,當年的醫療水平有限,人們對黑死病幾乎毫無防備。唯一的辦法就是隔離疫區。
當時,威尼斯曾經拒絕停靠疫區的船隻。水手必須在船上隔離40天以上,這與今天封鎖和隔離我們新的冠狀病毒非常相似。然而,船上的老鼠並沒有受到約束。他們背著黑死病,不知不覺地降落在威尼斯的土地上。
B. 西歐黑死病,為何被說為是舊時代的終曲
1362年的初夏,遼闊的地中海吹來濕熱的海風。年輕的西蒙醫生佇立在船舷邊,淺綠色的瞳孔倒映著遠處鉛灰色的天空。風雨將至,天際盡頭的陸地一片昏暗。三桅帆船破開起伏的海潮,向著亞平寧半島的熱那亞駛去。
這是第二輪黑死病肆虐的第二年,整個歐洲大陸都陷入灰色的死寂當中。西蒙曾在春天來臨時趕往倫敦參加了老友的葬禮,根據倫敦市政廳的規定,每位亡者的葬禮只允許兩位親屬參加。不過西蒙的老友已經連兩位親屬都湊不足了,他們大都死在了爆發於1348年的第一輪黑死病肆虐期,剩下的也都四散流亡而去。
老友生前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同時也是一名醫生,曾奮力奔走在對抗黑死病的最前線,可他所信奉的主卻並沒有給予他祝福,疾病迅速奪走了他的生命。
實際上,當黑死病於1348年傳入英國,直至1350年疫情消退,全國總計有近一百萬人死於瘟疫。人口總計十萬人的倫敦城,到了1350年,有超過五萬人病死,全城人口直到五十年後也未能完全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可怕的疾病正在一步步摧毀人們對於生活的信心,人們對於基督教的信仰正在崩塌,動亂與謠言充斥著街頭巷尾的每個角落。在安葬了老友之後,西蒙決心接受另一位醫生故友的邀請,前往義大利中部的貿易古城錫耶納,那兒有一群人正在研究當下黑死病的起源與防治,正在打一場關乎文明存亡的戰役:抗擊黑死病之戰。
錫耶納古城近在眼前了。這座城市自1186年便與佛羅倫薩的教皇派進行了曠日持久的領土之戰,但戰爭並沒有擊垮這座城市的居民對生活的堅持,縱使加上當下肆虐的黑死病也不行。
不遠處,一座巨大而宏偉的教堂浮現眼前,那是正在建造中的錫耶納大教堂,倘若建成,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不過由於黑死病的影響,半數居民喪生,教堂被迫停工,開工之日遙遙無期。
實際上,直至21世紀的現在,錫耶納大教堂也沒有完全修建完成,這座殘缺的教堂好似對那段灰暗歲月的見證,記錄並訴說著那個時代的人們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展現出的無與倫比的勇氣。
來的路上,西蒙閱讀了一名修士的臨終記錄。修士名叫約翰克林,來自愛爾蘭基爾肯尼的方濟各會,也是那座修道院唯一的倖存者。他詳細記錄了修道院里發生的一切,人們的抗爭,對生活的渴望,以及那些鮮活生命的凋零。他在最後寫道:
「時間沖淡了不該忘卻的記憶,後人將之遺忘,似乎整個世界都落入了惡魔的掌中。我等候死神的降臨,將羊皮紙留存以備此用。倘有存活者,有亞當之同類免於瘟疫者,續我未竟之功。」
西蒙在朦朧的細雨中注視著遠處殘破的錫耶納大教堂。他知道,這里將是自己奮斗的戰場。
從倫敦到莫斯科,從挪威到佛羅倫薩,他看見人類的悲痛與勇氣同時浮現在眼前,看見無數人迷茫或熱情的雙眼,他看見遼闊的大地上,舊的時代正如潮水般消散,新的時代在一片廢墟中徐徐升起。
而在抗擊這場人類文明史上空前浩劫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與認知,將如火炬一般不斷傳承,直至成為新時代人們對抗病毒的,新的勇氣。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感謝閱讀
C. 黑死病一共死了多少人
歷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共致死一億三千五百萬人左右。鼠疫是一種危害嚴重的烈性傳染病,曾被稱為黑死病,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均會引起死亡。
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從6世紀中葉開始至8世紀消失,在歐亞奪走上億條生命。疫情起源於埃及的西奈半島,542年開始在君士坦丁堡爆發。當時的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范圍內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的商隊、船隊在此聚集。因疫情爆發適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後人稱為「查士丁尼瘟疫」。
其影響范圍隨地中海而向西延展,使眾多地中海岸的國家和地區飽受疾病折磨之苦,因此有時又稱其為「地中海瘟疫」。但是在那時,人們不知道這是鼠疫。
2、第二次鼠疫
從14世紀中葉開始,持續近300年,歐洲大陸喪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歐洲人普遍認為傳染源是蒙古人帶來的。1348年疫情又傳到法國、西班牙和英國,1348年~1350年再東傳至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最後在1351年傳到俄羅斯西北部。此後,在十五、十六世紀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襲歐洲。
此次鼠疫流行前後此起彼伏持續近300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歐洲死亡兩千五百萬人,占當時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義大利和英國死者達其人口的半數。
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達兩千人,一個月後竟達八千人。直到幾個月後一場大火,燒毀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築,老鼠也銷聲匿跡,鼠疫流行隨之平息。這次鼠疫大流行在歷史上稱為「黑死病」。整個歐洲大陸因此喪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從19世紀末期開始,20世紀30年代以後結束,全世界因鼠疫死亡達千萬人以上。
從中國南部、孟買開始,最後匯聚於當時的北滿地區。其後有山西鼠疫,東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歐亞非其他地區的鼠疫,直到20世紀30年代以後才銷聲匿跡。這次疫情總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個國家,全世界因鼠疫死亡達千萬人以上。
此次疫情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這次流行的特點是疫區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家養動物中也有流行。
(3)黑死病之後的英國還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鼠疫的症狀體征
1、輕型:有不規則低熱,全身症狀輕微,局部淋巴結腫痛,偶可化膿,無出血現象,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2、腺型最多見,常發生於流行初期。急起寒戰、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皮膚淤斑、出血。發病時即可見蚤叮咬處引流區淋巴結腫痛,發展迅速,第2~4天達高峰。腹股溝淋巴結最常受累,其次為腋下、頸部及頜下。
3、肺型可原發或繼發於腺型,多見於流行高峰。肺鼠疫發展迅猛,急起高熱,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發病數小時後出現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轉為大量鮮紅色血痰。呼吸困難與發紺迅速加重。肺部可以聞及濕性啰音,呼吸音減低,體征與症狀常不相稱。未經及時搶救者多於2~3天內死於心力衰竭、休克。臨終前高度發紺,皮膚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稱。
4、敗血症可原發或繼發。原發者發展極速,全身毒血症症狀、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及出血現象嚴重。迅速進入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搶救不及時常於24小時至3天內死亡。
D. 14世紀橫行歐洲的黑死病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後續是怎麼結束的呢
黑死病發生在14世紀四五十年代,它是歐洲歷史上最為悲慘的時刻。黑死病前後歷時八年,這場瘟疫奪去了5000萬人的生命,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死於這場瘟疫,死亡人數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五倍;甚至使英國和法國之間的百年戰爭停戰十年,歐洲文明差點因此毀滅。
黑死病是什麼?我們知道黑死病其實就是鼠疫,它傳染性強,致死率高,在39種已知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旱獺等是鼠疫耶爾森菌的自然宿主,而鼠蚤則是該病的傳播媒介。
由於時代局限,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些,防治更是無從談起,只能胡亂猜測,怪招頻出,採取了不少可悲、可笑甚至可惡的防治措施。
比如本能地隔離有病的人,不分青紅皂白不讓外來者進入,不讓外來船隻的船員登陸。
有人則說是血液不幹凈導致黑死病發生,找醫生放血的人絡繹不絕。
也有人說是水源的問題,所以人們開始喝開水;有錢的貴族乾脆連水也不喝,只喝葡萄酒,葡萄酒開始熱銷。
更有人說,洗澡能讓人體毛孔增大,病毒鑽了空子,也可以傳播瘟疫,於是大家整年累月不洗澡,導致身上氣味難聞。為了掩飾身上的氣味,一時間香水成為搶手貨。
但是這些辦法非常荒唐,顯然是無法消除黑死病的,只能任其宰割,讓它自生自滅。
人口的急劇減少,讓瘟疫傳播速度減慢,鼠疫開始得到控制。
E. 14世紀英國黑死病有多嚴重真的改變了英國歷史進程嗎
14世紀英國發生的黑死病對於英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同樣也阻礙了英國的歷史進程。要知道大面積的疾病爆發,對於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都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不僅如此,這種疾病也會引起當地人的恐慌。
就是因為人口的大面積減少以及,糧食需求的下降讓相關的農產品價格嚴重下降。工人工資在那時上漲的幅度非常快,有一些庄園由於缺乏勞動力,讓一些婦女和兒童被迫進行農耕工作。由此就可以看出這場疾病對於當時整個國家的影響力其實是非常大的,並且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當時有不少官員也因為這場疾病死亡。在這些官員死亡之後,就會有那些濫竽充數的官員進行上崗,但是這些官員並不懂得如何規劃百姓的生活,讓百姓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加。這一定程度上也讓當時英國的殺人案件數量逐漸增加,讓英國人的犯罪幾率逐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