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摸年英國為什麼向中國出口鴉片戰爭
在當時中英貿易中,清朝向英國茶葉、瓷器、絲綢等商品,這些商品在英國很受歡迎,銷路很廣,而英國的工業產品在清朝消費量較小,清朝對英國出現了壓倒性的貿易順差。久而久之,英國一些商人發現,當時還不是違禁品的鴉片在清朝的消費量比較大,且清朝自產鴉片質量不如其他國家。於是很多商人做起了倒賣鴉片的營生,中英貿易漸漸逆轉為英國成為順差方,造成了大量的白銀外流,影響清朝財政收入。於是清朝政府決定禁煙。禁煙運動本身英國政府是置之度外的。但清朝政府此時出現了兩個違背現代現代法律常識的錯誤,一是要求英國政府以官方名義保證不再輸入鴉片,而此時鴉片在英國屬於合法商品,英國政府認為清朝禁煙的法令僅對清朝有效,英國政府無權處置商人的合法財產,清朝政府也無權以命令的口吻要求英國政府執行清朝法令。二是清朝政府見英國政府不肯配合,於是下令禁止中英之間一切貿易,包括鴉片,也包括其他合法商品,這引起英國政府反感。他們認為清朝政府無權侵犯英國商人自由貿易的權利。在雙方一再外交交涉無果後,英國政府認為這種侵犯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為此他們不惜一戰。清朝政府一直認為鴉片戰爭純粹是鴉片貿易的事,而在英國方面看來,雙方爭執的焦點在於清朝政府是否准許中英之間自由貿易
B. 英國是什麼時候開始向中國販賣鴉片
清朝嘉慶年間英國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到道光年間鴉片輸入量達到峰值,終於使得清政府開始禁煙,任命林則徐為欽差,也就有了後來的虎門硝煙,也成了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C. 英國人為什麼要把鴉片賣到中國來
撒切爾夫人步入天堂,無意中把一個問題留了下來,那就是中國人總好希望日本道歉,為什麼英國不就鴉片戰爭道歉 。同樣是侵略戰爭,英國的態度值得分析。
1984年,出訪中國前,撒切爾的私人秘書致信英國外交部,稱不願意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英國外交部指出,這是其他西方領導人的普遍做法,但撒切爾拒絕改變態度。重要一點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第一節是鴉片戰爭。不管撒切爾夫人是否注意到這一點,
不獻花肯定是對中國歷史英雄的不尊敬,對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起碼不是持否定態度。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開始把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到了十九世紀,鴉片輸入額逐年增多。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銷英中貿易方面的入超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達到開辟中國市場的目的,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並使吸食鴉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極大的摧殘。清政府決定嚴禁鴉片入口。
1839年,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宣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克服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不法煙商的阻撓、破壞,共繳獲各國(主要是英國)商人煙土237萬多斤,從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在英國方面看來,中國人焚毀的是英國人的財產。英國國會就是否派艦隊對中國開戰一事進行了辯論,最後主戰派佔了上峰。派來報復中國的英國艦隊按當時標准來看很小,但已足以打敗無海軍可言的中國。英國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國出兵的決定。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給英國,還被迫實行「五口通商」。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100多年後,中英談判
,鄧小平:「不收回(香港)。中國政府就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就是李鴻章!」當時中國很強硬,讓撒切爾感到無力。她被稱為鐵娘子,肯定是要強不服輸的人,她敢跟阿根廷打仗,但因為鄧小平的強硬態度就服軟了。當時中國國力正在上升,倒是所謂的大英帝國國力江河日下
,殖民地一塊一塊的丟失,香港是其最後一塊殖民地,英國將之命名為「不列顛尼亞」,但在中國的強硬談判下只能放棄。當時的英國還有能力跟中國打嗎?想讓「紫石英號事件「再來一次嗎?
首先香港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撒切爾夫人在當時也明白這一點,至於香港屬於英國,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所以理站在在中國的一邊。第二點:雖然英國是歐洲列強之一,擁有航空母艦,也是世界軍事強國之一,但英國離中國有幾萬公里遠,如果中國武力收回香港,英國需要進行遠洋作戰,補給就是最大問題,況且中國陸軍的戰鬥力也是很強的,畢竟中國進行了抗北援朝戰爭,把美國都打敗了,趕走了「聯合國軍」,這一點阿根廷是不能比的。第三點;中國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中英談判收回香港,中國已經開放了十幾年,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大提高,中國軍隊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中國已經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英國更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實力才是道理。
第四點:中國收回香港的決心是很堅定的。當時鄧小平跟撒切爾夫人交談時已明確作出肯定回答:中國絕不會放棄武力收回香港。
不過,盡管同意交還香港 ,但是撒切爾夫人始終沒有道歉 。
英國歷史教科書上是怎麼描述鴉片戰爭的?
在英國小學、中學大學,課本上並沒有這一內容;事實上,英國教科書不大講世界史,當然也就不大可能講鴉片戰爭。反正就是貿易戰爭,沒提鴉
片,對此事提的不多。
有人認為原因:對天朝而言,這是大事,「千古未有之變局」的開端;對英國而言這事多了去了,不值得反復提;就如同,壬辰朝鮮中日之戰,對日本而言是大事;對大明而言,只是萬曆年的三大征之一,不值得寫太多;當時,開戰派是為了保護自由貿易而戰。反對派是反對為了保護走私販而戰。
英國人當時並不禁止鴉片,《福爾摩斯》就曾經在鴉片煙管里吸過鴉片。清朝禁止英夷長駐廣州,禁止讀中國書,禁止見天朝官員,禁止學習漢語,禁止詢問物價,禁止從非官方指定的貿易機構進行貿易,禁止自行僱傭中國雇員。
這絕不是平等貿易,而是對赤裸裸的對「夷人」的畸視。
在英國看來,
清朝政府閉關鎖國,阻礙正常了正常的貿易,同時清朝政府傲慢,不肯給予英國平等的外交地位,不肯與英國建立外交關系.同時還派了林則徐去破壞正常的貿易,嚴重損害了英國商人的正當利益.所以英國被迫發動戰爭來保衛自己的利益。
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許多英國人 ,無論是湯姆還是約翰,並不一定知道鴉片戰爭,就像日本人未必清楚侵華戰爭一樣。
英國人只是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鴉片是一種「合法」的吸品。18、19世紀首先在英國上層階級中盛行吸鴉片,後來擴散到其他階層。上層階級的人們會去到某個裝修豪華的樓房,躺到一張雕飾華麗的床上,斜卧著點燃一根長長「煙槍」吞雲吐霧,盡情享受鴉片帶來的恍兮惚兮感。這在當時曾被視為時髦。只是到了後來,鴉片才被視為毒品。
當時英國的鴉片商人知不知道鴉片對中國造成的危害?不可能不知道。這就好像現在許多個人、公司和政府(包括英國政府在內)都知道每天開車上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但並沒有幾個人主動放棄開車,也並沒有哪個機構出面採取有力的因應措施。
也有人,不僅是英國人,
還有中國人,認為鴉片戰爭在某種程度上是好事情。以前中國人自視甚高,陶醉在「天朝上邦」的虛榮中;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認識到「天朝上邦」僅徒有其表,實際情況卻是經濟弊端,軍事羸弱,根本不是西方堅船利炮的對手。只是在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才逐漸走上自強的道路。1840年是前現代中國與現代中國的分水嶺。
歷史課上,有的中國學生討論討論,說要是中國出了個偉人,使中國的領土擴大,你是罵他"侵略"還是誇他? 同學說:當然是誇,還會以此為自豪。看來,這是世界許多
人的共性,盡管嘴上都說"我們絕不擴張",肚裡卻都盼著占更多土地.
說到這里,突然想起英國當年滿世界擴張的事兒,全球插遍了英國旗,按說,這屬於"赤裸裸的侵略","血腥的屠殺",但英國佬肯定是以這段歷史為自豪的,在他們的歷史書上估計是要大吹大擂而不是檢討吧。
英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歷史上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英國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然而英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向全世界輸出的不只是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英國也輸出了戰爭和罪惡。英國對亞非拉國家的侵略,至今仍讓不少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無法釋懷。在英國犯下的罪行當中,販賣黑奴和輸出鴉片的罪行尤其嚴重。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Richard
Hooker稱英國在鴉片戰爭中表現的骯臟、卑鄙、邪惡在歐洲歷史上僅次於納粹。
對於販賣黑奴,英國布雷爾首相已在2006年11月為此深深道歉。然而,對於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布雷爾先生採取了迴避態度,撒切爾夫人同樣如此。當我國記者向布雷爾發問,是否願意為鴉片戰爭向中國人民道歉時,布雷爾以當時工黨還未成立不應對此負責為由迴避了這個問題。然而,布雷爾不只代表自己和工黨,你們作為首相還代表著英國。盡管許多中國人一直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英國首相比布雷爾先生更進一步,為鴉片戰爭向中國人民鄭重道歉。但現實是沒有誰願意道歉
。
鴉片戰爭對於英國的歷史而言可能算不上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在中國人心目中,那卻是改變五千年歷史的奇恥大辱。鴉片戰爭以來,歐美列強對中國一次又一次地侵略,那是中國人民的一個心結。不過就現實看來
,不打開這個心結,中國和歐美國家也在交往,但未必永遠真正正常的交往,那絕非世界之福。
中國人對於日本的要求同樣適用於英國。 對於英國,在回顧自己光輝歷史的同時也不諱言自己犯下的錯誤才是真正的偉大
D. 清朝末年,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銷售鴉片
當時,中國的經濟屬於自給自足的類型,歐洲的工業品在中國很難打開市場,所以英國人就向中國人介紹鴉片,然後向中國推銷。
E. 清末時英國作為侵略者為什麼還賣軍艦給中國
各國在對外軍售的時候都有個原則,不賣自己最先進的武器。所以英國可以把它落後的軍艦賣給清朝,不影響自己的軍事力量,還能賺清朝的錢,何樂而不為?
F. 清朝末年,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銷售鴉片
為扭轉貿易逆差,使白銀流回英國。因為中國自然經濟為主導,自給自足,市場不大,外國普通商品難銷售。相反,外國人喜歡中國茶葉,瓷器等商品,使大量白銀流入中國。所以,就銷售這種會讓人上癮的毒品,讓中國人不斷地買。而且是壟斷的,因為中國沒有,所以高價賣。
G. 1840年清朝與英國的貿易情況
1840年時絲綢出口還不夠發達,瓷器、香料、茶葉是主項,我們出口的東西多,就需要外國拿東西跟我們換,但他們除了自鳴鍾等「奇技淫巧」的奢侈品之外,沒有中國要買的東西,就只好拿黃金和白銀這些貴金屬來做交換。
當時,中國商品幾乎使歐洲經濟崩潰,相當於現在向非洲傾銷日用品,貴重金屬的缺乏,使歐洲的貨幣幾乎完全癱瘓。
英國人、西班牙人向中國出口鴉片,當時也是無奈之舉。
他們也知道:做這個生意是要下地獄的。
H. 英國從清朝什麼時期開始出售鴉片
1787年英國開始向華輸入鴉片,導致中國的國際貿易由順差變為巨額逆差。
清廷於1815年頒布搜查洋船鴉片章程,然而英國無視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鴉片,道光皇帝不得不於1838年派林則徐赴廣州禁煙。1839年6月將237萬多斤鴉片在虎門銷毀,史稱虎門銷煙。英國政府因此於1840年6月發動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開始。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是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那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的。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I. 鴉片戰爭以前英國賣什麼給中國
鴉片戰爭之前,英國的工業品基本打不開中國市場的大門,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本上不需要外國進口商品!
而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卻是西歐最受歡迎的商品,供不應求!
英國對華貿易一直處於出超!為了回收白銀貨幣,黑心的英國商人開始輸入鴉片,用於平衡貿易!
直到中國斷絕鴉片貿易!英國商人鼓動開始鴉片戰爭!
J. 英國人為什麼要把鴉片賣到中國來
工業革命後,崛起的英倫三島對東方財富的渴望更是日益加劇。英國非常執著地要打開中華帝國這個讓他們期盼已久的大市場。自伊麗莎白一世起英國就開始提出與中國通商的要求,經歷200多年以後終於發酵成為了可恥的鴉片戰爭。
在以往的中英貿易中,幾乎一邊倒的貿易逆差對於高傲的英國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殘酷的折磨,他們怎麼可能甘心長期處於劣勢。於是他們絞盡腦汁地尋找一種使中國人離不開的東西,好用來佔領這個龐大的市場。於是他們就選擇了鴉片。
18世紀30年代,輸入中國的鴉片約為200箱左右,到了60年代的時候,開始攀升到1000箱之巨,增加了整整4倍。此時,鴉片逐漸開始成為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中國輸出的第一大宗商品。到了19世紀初期,輸入中國的鴉片有4000箱以上,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宗的單項貿易商品。而中國外流的白銀也佔到了出口總值的1/5。中國對英國的貿易開始出現逆差,並且達到了250萬英鎊的高峰值。鴉片貿易占據了英國對華貿易總額的60%以上,它帶來的收入則提供了英印政府全部財政收入的1/7。鴉片貿易致使中華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土開始大片荒蕪,底層的中國人民的生活陷入極度的困難之中。
一個號稱全球最強盛的「日不落帝國」,竟然無恥地想到使用鴉片這種害人的毒品來打開另一個國家的市場,以逆轉自己的貿易不利地位。這也算是世界上自有貿易以來最卑鄙最陰險的勾當了。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的1838年,清廷仍對是否禁絕鴉片貿易莫衷一是。弛禁派代表許乃濟和禁煙派代表林則徐是這場爭論的主角。
清朝的道光皇帝最終還是採納了林則徐的意見,並且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而且還囑咐要「竭力查辦,以清弊源,販賣吸食,種種弊竇,必應隨地隨時,凈絕根株。」
你的屬國印度也必須禁止生產鴉片,已經生產的,女王陛下必須立即搜繳,投入大海中國的禁煙法律非常之厲害,如果你們不顧法律規定而繼續製造鴉片,你們將在中國找不到任何買主。未來任何外國的船隻只要攜帶鴉片,都將被燒毀。」
林則徐對鴉片的憎恨溢於言表。
林則徐在到達廣州後,先在廣州城的街市閭巷私訪,隨後又審問了鴉片外商和參與鴉片貿易的中國人,嚴厲地申斥了行商在鴉片貿易中充當中間人角色的可恥行為,要求他們立即停止與英國的鴉片貿易,並且要求在3天之內把所有鴉片交到他的手裡集中銷毀,逾期不上交者將面臨死罪。隨後又迅速出示了一道措辭強硬的欽差令:「所有的外商必須交出現存的全部鴉片,並具結保證以後永不夾帶,如有違反並被盤查出來的話,則商船要被沒收,船上所有的人員就地處決。」
英國的商務監督查理·義律派人給林則徐送去了一封信,表示願意具結保證英國商船絕不再夾帶鴉片。但是如果有英船違反了禁令,應按以下兩點去處置:一、鴉片沒收,但需給予一定的補償;二、違法者不能就地處決,而應經公開審判才可定罪。但是林則徐絲毫不認同義律的建議,反而採取了更嚴厲的措施:如果不交出鴉片,政府將斷絕對商館的飲食供應。
義律在被包圍了十幾天以後,迫於生計的壓力,不得不屈服於清政府,交出了他手中的全部鴉片,大約有140萬公斤,但是拒絕具結。隨後,義律通令所有的英國商人都撤離廣州,退到澳門去。
此時的林則徐給遠在北京的道光皇帝上了一個奏摺,准備將收繳的鴉片運到北京城銷毀,但是道光帝命他就地銷毀。1839年6月,林則徐在虎門附近的海灘,把140萬公斤的鴉片當眾銷毀,耗時整整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