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人喜歡的音樂自己國家很流行唱的,幾乎每個英國人都會的。最好是老歌。越多我加分
最簡單的答案——The Beatles的歌~
幾乎每個英國人都會唱!!
那首YESTERDAY~~在我認識的英國人中沒有不會唱的!
❷ 有哪些感動人心的英文歌,情歌吧。要有華文翻譯。英國人唱的。
你只是想找歐美金曲吧,何必只要英國人唱的?范圍太小了,其實很多歐美頂尖歌手都不是英國的呢。
例如Sarah Conner:代表作《Music is the key》《Just one last dance》
M2M:代表作《The day you went away》《Pretty boy》
Fool』s Garden:代表作《Lemon tree》
Deutschland sucht den Superstar(DSDS):代表作《Cry on my shoulder》
都是非常經典的,如果你喜歡歐美金曲,就不應該局限在英國人所演唱的范圍內。
不過還是幫你找了一首英國人演唱的歌曲:
Robbie Williams演唱的《Better man》
Send someone to love me
派一個人來愛我
I need to rest in arms
我需要一個臂彎休息
Keep me safe from harm
找一個遠離傷害的地方
In pouring rain
當傾盆大雨時
Give me endless summer
給我無盡夏日
Lord I fear the cold
上帝我懼怕嚴寒
Feel I'm getting old
我覺得自己正在變老
Before my time
雖值年少
As my soul heals the shame
靈魂治癒悔恨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痛苦讓我成長
Lord I'm doing all I can
上帝,我會盡一切的努力
To be a better man
成為一個更完美的人
Go easy on my conscience
別再苛責我的良知
'Cause it's not my fault
因為錯不在我
I know I've been taught
別人教我的是
To take the blame
承擔責任
Rest assured my angels Will catch my tears
放心吧 我的天使會接住我的眼淚
Walk me out of here
陪我離開這里
I'm in pain
我好痛苦
As my soul heals the shame
靈魂治癒悔恨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痛苦讓我成長
Lord I'm doing all I can
上帝,我會盡一切的努力
To be a better man
成為一個更完美的人
Once you've found that lover
一旦你找到真愛
You're homeward bound
就有了避風港
Love is all around
愛在四周
Love is all around
愛無所不在
I know some have fallen
即使有人墮落
On stony ground
在一片荒蕪
But Love is all around
但有愛在四周
❸ 英國人在新年時候都會唱的那首英文歌叫什麼
auld lang syne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❹ 英國當前最流行的歌曲
今年到目前為止最流行的無疑是Sara Bareilles的 <Love Song>。
最近兩周CLODPLAY的Viva La Vida是最受歡迎的。
在英國沒有什麼街頭巷尾都在唱的歌。英國人街頭巷尾唱的都是自己支持的球隊的音樂。
流行的話,你就看看排行榜唄。
近期的單曲排行前10:
Coldplay - Viva La Vida
Ne-Yo - Closer
Rihanna - Take A Bow
Sara Bareilles - Love Song
Chris Brown - Forever
Gabriella Cilmi - Sweet About Me
Ting Tings - That's Not My Name
Mint Royale - Singin' in the Rain
Duffy - Warwick Avenue
Jordin Sparks - No Air
❺ 英國國歌是什麼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上帝保佑女王》)或《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上帝保佑國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國歌及英聯邦的皇室頌歌。
《天佑吾王》是一首愛國歌曲,不確定作者是誰。傳統上他被用作聯合王國、加拿大以及其他英聯邦成員的國歌,同時也是英國皇室的頌歌。當在位的英國君主的性別為男性時,此歌唱作《天佑吾王》;性別為女性時,唱作《天佑女王》。
這首歌沒有官方承認的版本,實際上從來沒有一條聖旨或法律宣布其為官方版國歌。一般而言,只會演唱第一段(很少的時候有兩段
歌詞
[編輯] 英文歌詞
英文歌詞如下:
※當(男性)國王在位時,要作出相應的性別的變化(如her→his,Queen→King等)
1
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God save the Queen!
Send her victorious,
Happy and glorious,
Long to reign over us,
God save the Queen.
2
O Lord, our God, arise,
Scatter thine (her) enemies,
And make them fall:
Confound their politics,
Frustrate their knavish tricks,
On thee our hopes we fix:
God save us all.
3
Thy choicest gifts in store
On her be pleased to pour,
Long may she reign.
May she defend our laws,
And ever give us cause,
To sing with heart and voice,
God save the Queen.
* 當(男性)國王在位時,上面兩行應換為:
With heart and voice to sing,
God save the King.
4
Not in this land alone,
But be God's mercies known,
From shore to shore!
Lord make the nations see,
That men should brothers be,
And form one family,
The wide world over.
5
From every latent foe,
From the assassins blow,
God save the Queen!
O'er her thine arm extend,
For Britain's sake defend,
Our mother, prince, and friend,
God save the Queen!
6
Lord grant that Marshal Wade
May by thy mighty aid
Victory bring.
May he sedition hush,
And like a torrent rush,
Rebellious Scots to crush.
God save the Queen!
※除了第一段以外,其他段落幾乎不演唱。
[編輯] 中文意譯
歌詞的中文意譯大致為:
《天佑吾王》,佚名詞,亨利•凱里曲
1
上帝保守吾王,
祝她萬壽無疆,
天佑吾王!
常勝利,沐榮光;
孚民望,心歡暢;
治國家,王運長;
天佑吾王!
2
揚神威,張天網,
保王室,殲敵人,
一鼓滌盪。
破陰謀,滅奸黨,
把亂萌一掃光;
讓我們齊仰望,
天佑吾王!
3
願上帝恩澤長,
選精品,傾寶囊,
萬歲吾王!
願她保護法律,
使民心齊歸向,
一致衷心歌唱,
天佑吾王!
4
汝非無人所幫,
但主恩所眾知,
從岸到岸!
主恩非止此地,
兄弟就是吾爾,
溫馨家庭望祈,
廣闊之地!
5
從潛在的敵人,
打倒刺客直奔,
天佑女王!
其管治大無畏,
不列顛需捍衛,
吾母、王子、汝友
天佑女王!
6
上帝賜予喬治,
戰勝每月每日,
勝利天賜!
祈喬治煽靜肅,
尤如恐擊以欲,
叛蘇人必前仆,
天佑女王!
❻ 英國民歌
也許正如大多數學者所認為的:整整兩個世紀(18和19世紀)英倫缺乏「登堂雅樂
」。然而自然流暢的民歌之聲卻一直流傳下來,直到塞西爾·夏普及助手毛德·卡
皮利斯成為19世紀末最著名的民歌發掘者。由此,這些源目16世紀中葉的牧歌,以
及比牧歌更古老的田園歌曲和中世紀以來宗教音樂的傳統,開始進入艾爾加、霍斯
特、沃思.威廉姆斯等英國作曲家的創作視野,英國民歌成為他們手中最自覺和最
擅長使用的音樂素材。音樂史家通常給這些民風濃郁的創作者們一個詞;叫古典音
樂的民族樂派。
而夏普也格先前由作曲家帕里和斯坦福組織的英國民歌協會個擴展成了英國民間舞
蹈和歌曲協會;從1900到1910年;塞西爾.夏普和沃思·威廉姆斯分別搜集了上千
首民歌,—其中有些歌曲甚至包括了大約100種以上的不同版本。這兩位卓有成效
的民歌搜集者,對各歌曲的發祥地、起源流傳等方方面面都進行了考證,他們試圖
通過對民歌的搜集整理說明:民歌何物。的確,他們的工作界定了古代民歌與現代
民謠的承接關系,界定了純正民謠的范疇。但隨著這些作曲家作曲地位的國際化及
現代音樂創作手法的更新,被「純凈」過的民歌也很快變成「藝術歌曲」了。這其
中的大部分作品漸漸遠離大眾,除了那些不斷被演唱不斷被改編的名曲,學院方式
的英倫民歌研究已停滯下來。
英國流行音樂工業的建立是從模仿美國開始的。從三四十年代開始,不斷有船員從
大洋彼岸走私唱片到英國。這些稀有的唱片盡皆成為後來60年代英國流行文化的啟
蒙物。一些酒吧、咖啡館里開始出現美國化的小型樂隊,它們為民歌進行伴奏,逐
漸取代了此前人們對學院式民歌的期待。在數十年理論研究和市並接納的雙重促進
下,英倫民間音樂極迅速地適應城市需求發展開來,並廣泛散布到了各類城市。
來自曼徹斯特鄉間的艾文·麥考爾是民間出身的第一代著名民歌手。30年代韌,年
僅15歲的艾文·麥考爾加入了薩爾福特嘹亮者樂團。麥考爾早年從父親那裡學來的
傳統曲目,成為樂團一。系列街頭露天演出的重頭戲,而他自己的創作曲目《骯臟
破舊的小鎮》,後來則被都柏林人樂隊翻唱。麥考爾的共產主義信仰,令其熱衷於
各類政治集會;唱歌的同時,他還導演電影、戲劇,這種創作傾向產生了非常大的
影響,使得後輩民謠歌手大多以關注社會、批判現實為已任。50年代,麥考爾創作
了廣播音樂劇《約翰·艾德遜的敘事曲》,因此而被視為英國民謠的卓越先驅,格
外受到民歌界的敬重。麥考爾還與美國民謠學者艾倫·盧馬克思合作,聯合考察英
美兩地民謠,促成肋年代「批評小組」成立。批評小組專事進行民歌分析和民歌演
唱技巧的研究,並創作「歌曲載體」系列節目。不久節目名稱革新為「廣播敘事曲
」,它們以普通勞動人民的口吻結合新舊民謠播出,彤響了當時的無數年輕人。艾
文·麥考爾的三任妻子瓊·利特爾伍德、金·紐拉芙、佩姬.西格及子女哈米什、
柯斯蒂、內爾、卡盧姆,都是傳統民歌的知名演繹者。在同一領域,A.L.洛伊德
和「批評小組」成員弗蘭奇·阿姆斯特朗,也全力傳播純正民謠。阿姆斯特朗與佩
姬·西格和桑德拉·柯爾一起,錄制了專輯《女性嬉戲》,將筆觸運於女權和核威
脅,當然,專輯中那些17世紀的古老歌謠顯得同樣重要。另外,畢業於藝術學院的
彼得·貝拉美與羅伊斯頓·伍德、海瑟爾.伍德合作組成樂隊「年輕的傳統」,在
蘇格蘭民謠歌手哈里·考克斯、薩姆·拉那和庫柏一家影響下,大量演唱傳統曲目
。樂隊解散後,彼得.貝拉美獨立發展,他根據詩人吉L林的詩所譜寫的歌曲,曾
受到社會廣泛的歡迎。70年代末期,貝拉美自導民謠歌劇《運輸入眾多民謠鼓吹者
如尼克·瓊斯、瓊·泰博、塞西爾·陶尼、A.L.洛伊德、水之子樂隊參與了演出
。《運輸》喚起了人們對這些純正民謠歌唱者的美好期待。然而時至90年代,貝拉
美發行新作《撲克牌戲法》後撒手而去,推測認為是自殺。他所留下的空白,一時
之間競無人可以填補。
經過40和50年代的傳播和沉積,60年代英國民謠得以以流行音樂的形式為世界矚目
。大量樂隊如甲殼蟲、滾石、動物、奇想、誰人、搜尋者、戴夫·克拉克五人樂隊
,遠涉重洋征服美利堅,進而征服了整個世界,這即是人們熟知的「英國文化入侵
」。這場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英國民謠發展的分水嶺,原因不單單是上述樂隊
在學習美國黑人布魯斯期間,對英國民謠成分進行了提煉並將之引入布魯斯,從而
形成英式搖滾的特有格調;而且,這一事件同時成為那些純正民謠藝人分化實驗的
發端,從而產生了以倫敦、利物浦、曼徹斯特等多個城市為中心的多元化民謠發展
的格局,運用電聲替代純正民謠原聲樂器伴奏,此後成為全球化的趨勢。幾乎與美
國的鮑勃·迪倫同步,英倫眾多團體也紛紛在傳統歌謠演唱中將樂器通上電。這些
團體中最為著名的,屆「難以置信的弦樂樂隊」和「貿易港大會」,這兩個團體的
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帶動了許多團體和藝人。
「難以置信的弦樂樂隊」是將音樂風格建立在蘇格蘭民謠基礎上的多樂器實驗場。
1966年,該樂隊發表第一張專輯《難以置信的弦樂樂隊》運用了大約30種不同地方
的民族樂器,從蘇格蘭民間的風笛,到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美洲的打擊樂,每
一種樂器他們都運用得得心應手。在隨後的專輯《洋蔥的5000種精神或表層》中,
樂隊更加強化多樂器配器的特點,引發了人們對世界范圍的民謠概念的討論,這也
是西方關於世界音樂的最早探討。1968年,樂隊發行雙唱片集《絞刑吏的漂亮女兒
》《小小和大大》,嘗試創作超長歌曲,《非常稀疏的歌》公認是其中的經典。在
「難以置信的弦樂樂隊」影響下,80年代的「集市勝處」樂隊及其主唱艾迪·里德
,90年代的戴夫·馬修斯樂隊,都力圖融合爵士、布魯斯、中東和印度音樂,從一
個奇特的角度進入英國民謠。它們靈動的節奏、美妙的旋律、飄浮不定的嗓音,像
在描述種種甜蜜而苦澀的情感。「難以置信的弦樂樂隊」後來又推出過三套專輯,
分別是《變馬》,搖滾風味的《遙望》,和電影配樂《U》。其後,樂隊成員邁克
·何倫和羅賓·威廉姆森分別推出個人專輯。後期作品因為過分強調融合風格與多
樂器組合,有時反而喪失了部分歌曲的優雅,但這並沒有減弱「難以置信的弦樂樂
隊」的影響力。
「貿易港大會」樂隊是以民謠搖滾風格引起美國唱片製作人重視的。第一張專輯《
貿易港大會》充滿激情卻缺乏銷量,向世人介紹了來自加拿大的傑出歌曲作者——
瓊尼·米契爾。隨後樂隊成員更替,新的專輯帶來更傳統的民謠感覺。這張叫《我
們在假日里都做些什麼》的專輯,包含了一系列的出色歌曲,如《她穿過集市入》
、《書之歌》、《我要保有它》、《相遇於邊緣》等。這使樂隊擺脫了美國樂隊如
傑弗遜飛機樂團的陰影。「貿易港大會」後來衍化為一系列的分支性隊伍,都是以
該樂隊骨幹成員為中心組織起來的,如鋼眼斯潘(1970)、福澤林蓋(1970)、阿爾賓
樂隊(1972j、酸葡萄(1974)、馬休茲南方安慰(1970)、理查和琳達、湯普森們;而
樂隊的所有成員,包括領導人桑迪·丹尼、朱莉·大寶,主唱伊安·馬修斯、貝司
手阿什利·哈金斯,吉他手理查·湯普森、西蒙·尼科爾,鼓手馬丁·蘭姆博,人
人都有出色的個人發展。這其中要說誰最耀眼,可能就要數理查·湯普森——這位
保持了30年聲名的傑出吉他手了。由「貿易港大會」向外伸展出的團體和個人,無
可爭議地成為英國民謠的核心部分,林林總總出版發行了不下一百張專輯唱片,這
些唱片同時成為傳統民謠向民謠搖滾過渡發展的佐證。而衍生團體中的一些成員,
如馬丁·卡西、彼得·耐特、鮑勃·約翰遜、梯姆·哈特等,也都贏得了極高的聲
譽。
英國民謠的核心層里,極為著名的人物,論樂隊還有「五角星」,論個人還有比利
·布拉格;五角星的靈魂人物是人稱「英國最佳民歌吉他手」的波特·簡奇,齊柏
林飛艇的超級吉他手吉米·佩奇,曾公開承認簡奇是自己最欣賞的吉他手。五角星
1968年推出首張同名大碟。由於獲得一致好評,同年稍後更推出一套雙張唱片《甜
甜的孩子》。雖是一張錄音室加一張現場的錄音,但全部都是新歌,絕無重復作品
的弊病。它現場演奏了爵士樂大師查爾斯·明格斯的名作——《海地戰歌》和《再
見派哈特港》,音樂最吸引人處,是原聲吉他點綴下主音歌手高昂的演唱,和共鳴
感極強的貝司烘托。因此有評論認為:《甜甜的孩子》乃民謠折衷主義。其實五角
星除簡奇和倫本,其他三位成員都來自英國布魯斯先驅阿歷克斯·科納的布魯斯聯
盟樂隊,本來就有非常深厚的布魯斯和爵士樂根基。之後,五角星於1969推出《光
之籃》,1970年推出《殘酷姐妹》(其實是1966年的錄音),1972年推出〈〈所羅門
的錫封》——這是樂隊水準最高的唱片,他們卻於此時宣布分手,直到20年後的
90年代才又重新聚合。比利·布拉格出生在盛產苦行游吟詩人的巴金地區
(Barking),起初參加一個名為里夫·拉菲的車庫樂隊,但最終選擇民謠為其事業
。布拉格像古代游吟詩人那樣,在大地上行走、歌唱,所不同的是,木吉他換成了
電吉他。一段時期內,他身背蓄電池,手握電吉他,兩個擴音器用鋼條像觸角般支
起,以此走遍整個英國。布拉格稱此為「一人抵抗主義」(One Man Clach)。他以
個人性的義無反顧的行為,孤獨地發起對現代工業音樂的沖擊。
冷戰中的生活,誘發布拉格一系列政治題材作品的誕生。典型作品為《生活是一場
騷亂入對於普通人的生活,布拉格同樣顯得敏感而細致。他曾寫下《對黑發新女士
的問候》一歌,唱:我聚集對你的愛,合著新的紋身,和一些啤酒……
據深圳作者Ned說,布拉格曾到過中國,他有多張唱片採用了紅色波普的封面。布
拉格很關注社會主義國家的狀況,1987年到過蘇聯,舉辦過演唱會。表面上,他給
人左派歌手的印象,事實上,他的音樂是超越政治的,洋溢在他樂聲中的是一種濃
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政見;他相信人生來是自由的,
不依賴於任何政體或商業組織,不受任何觀點和信念的擺布,他的音樂正是企圖還
人類以這個面目。
Ned進一步評論道:布拉格慣於重新演繹一些流傳已久、深入人心的經典歌曲。《
國際歌》作為工人運動的聖樂,所蘊合的自由觀念和批判精神深得布拉格的喜愛。
在皮特·西格的鼓勵下,布拉格在原英譯歌詞的基礎上作了一些改動,使其更符合
世界大同的普遍理想,更易被傳唱。布拉格的聲音寬宏質朴,深具號召力,合唱的
跟進顯示了對自由一呼百應的波瀾壯闊的豪情。布拉格人一直致力於挖掘民歌遺產
,他相信真正表達了人的窘迫處境和光明理想的歌曲雖然簡單淺白,但必能深入民
間,傳唱千古:而由現代唱片工業的雄厚財力所吹捧出來的明星歌曲,雖然復雜唯
美卻只會是黃花短命過眼雲煙。布拉格翻唱過很多民歌,並大量取用鋼琴、口琴、
木吉他、清唱等形式,較少取用失真吉他這類現代樂器,以保存原曲天然的韻味。
這些民歌或揭露資本主義對人的剝削,或控告戰爭對生命的殺戮,或傳達無產者對
自由、民主、解放的嚮往,或反映普羅大眾對古老美好生活的迫念。對於布拉格來
說,音樂的思想傳承功能和文化批判功能遠比其娛樂功能更重要,所以他選擇了民
歌。在布拉格所翻唱的民歌中,有不少歌曲曾被社會主義者引為戰斗音樂,但布拉
格卻並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主義者。
1965—1968年形成的英國迷幻音樂,其相當一部分屬於民謠的范疇。英國第一個迷
幻歌手多諾文,最早就是一位典型的傳統民謠歌手。多諾文來自蘇格蘭,1965年發
表首張專輯《抓住風》,表現出與鮑勃·迪倫相映照的氣質。其後,多諾文改用電
聲樂器伴奏,單曲《燦爛超人》和《淡黃》,由吉米·佩奇出任吉他手,細致地描
寫了致幻葯物的作用,因而招致批評界的批評;但它卻影響了吉米·佩奇時期的庭
鳥樂隊,使其推出迷幻專輯《小把:戲》,內含以LSD(一種可引起通感的迷幻葯)
為名的歌曲。而庭鳥的另一成員吉姆·麥卡蒂也因此發生對民謠改革的熱衷,加入
文藝復興樂團,組織迷幻組合「一起」。多諾文以《詹尼弗。張尼坡》和《那裡有
座山》贏得商業上的成功,專輯《奏搖弦琴的男人》受到印度冥想師的啟示,帶有
童話氣質,被迷幻樂迷奉為經典之作。此時,多諾文一心痴迷於嬉皮活動,開了不
少露天的,青年男女席地散坐、聽歌吃葯、談情說愛的演唱會,還跑到美國內華達
的沙漠上去修悟禪佛。1968年,多諾文發表限於美國發行的專輯《巴拉巴加蓋爾》
由傑夫·貝克任吉他伴奏,由於未在本土發行,唱片在英國沒有多少反響。但從
此以後,與多諾文想法一致的藝人越來越多了,冬青樂隊,好極了樂隊團員格雷厄
姆·納什,乎克·弗洛伊德主唱希德·巴里特,他們都試圖擴展民謠的語匯;極力
將全球的嬉皮文化特徵反映在民謠式的作品中。
希德·巴里特60年代早期以吉奧夫幕待箴言樂團的一員,在家鄉劍橋小有名氣。經
過節奏布魯斯樂團「尖叫布魯斯」的洗禮後,巴里特在倫敦坎伯威爾藝術學院組建
了平克·弗洛伊德樂隊,創作出《阿諾德·雷恩》和《看艾米莉游戲》兩首作品。
隨後,平克·弗洛伊德的首張專輯《拂曉之門前的吹風笛者》,展現出隨機模糊不
定的吉他音色和回饋、滑音及回聲的特殊效果,這成為平克·弗洛伊德標志性的音
樂氛圍。在整個乎克·弗洛伊德歷史上,《拂曉之門前的吹風笛者》是最具有實驗
性的一張,個中的嘗試擴展了人們新的聽覺。由於葯物的副作用,希德·巴里特不
久就去了健康,井永遠地離開了平克·弗洛伊鎔。復出時推出的專輯《莽撞人的笑
》和《巴里特隊顯示出罕見的冷淡和克已。這兩張專輯再現了陰暗的心理世界,幾
乎僅僅由吉他和低吟構成,卻深入到個人意識近乎無限的底層,其自閉和內省的程
度,抵達了流行音樂再無法抵達的深淵。毫無疑問,巴里持的專輯,乃是近年英國
民謠中的上上精品。
60年代中後期的英國迷幻樂潮,席捲了全英國幾乎所有的知名音樂團體。滾石樂團
的《魔鬼陛卞的乞求〉〉、甲殼蟲的白色專輯和《佩珀軍士的傷心俱樂部樂隊》,
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葯物作用下的樂器及人的思緒的超常體驗,為70年代的藝
術搖滾樂團提供了經驗。其後,交通、E.L.P、克里姆森國王,以及中期的平克
·弗洛伊德,皆毋須再嘗試葯物,也能創造充滿幻覺效果的音樂。通過上古名曲的
改編,藝術搖滾的一部分事實上成為繼承英國民謠衣缽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通過
迷幻的實驗,英國民謠更深地同古典樂和二戰後開始的電子音樂的實驗結合到了一
起。
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時,不難發現:迷幻音樂的實質,並不是表面所表現的那樣是
「葯物音樂」。從音樂形態上看,它非常清楚——是民謠的一種深化形式。它的一
翼是英國民謠與古典音樂的結合,另一翼是英國民謠與印度音樂的結合。這種結合
中產生了最早的、非常接近於氛圍音樂(Abient)的因素。古典管弦的恍若隔世,印
度音樂的靜態冥想,成就了音樂的超現實的空間;在其間娓妮而談的民謠,此時呈
現出安詳、久遠或者自省的氣質。
從迷幻搖滾的平克·弗洛伊德,古典搖滾的憂郁布魯斯,到藝術搖滾的克里姆森國
王,他們共同的東西是什麼呢?是民謠,這點再清楚不過了。E.L.P的第一張專輯
《愛默生、雷克和帕爾默入不就是曾盛傳於維多利亞時代的田園牧歌嗎?稍微不同
的是,迷幻音樂的民謠歌唱,此時不再單純用吉他,它的器樂通常有四層:最近一
層是民謠吉他;稍遠是管弦——迷幻音樂家最鍾愛的是長笛和弦樂這兩種音色,它
們經常帶來如真如幻的感覺;再遠是印度民間樂器——如錫塔,或如中國雷琴般能
模仿人聲的一種拉弦樂器;最遠是吉他噪音、電風琴效果——從印度音樂貫串全曲
的和聲性的嗡嗡聲發展來的、繼承了歐洲電子樂實驗成果的一種樂音。所謂遠和近
,『不是指樂境上的遠和近——雖然有時候它體現了這點——而是指這些音樂語言
與民謠傳統的親繞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說,英國60年代的流行音樂家,從來就都是一些民謠的歌手,只是在
世界化的大背景——比如最顯著的美國黑人布魯斯——的影響中,變得雜揉、斑駁
、難以辨認。在迷幻乃至後來的藝術搖滾音樂中,東方民間音樂是第一個推動力—
—從,印度一阿拉伯音樂循環的、綿延的、冥想色彩的和聲結構中獲得語匯,甚至
從印度教、佛教和東方哲學中獲取意念和靈感;但它很快就嫁接到英國人自己的傳
統——古典音樂上去了。電子音樂和電聲樂器又使這兩個東西轉化、變型、通過新
實驗迅速向未知領域擴展。最早用吉他模仿印度錫塔琴演奏的是喬治。哈里森,從
1964年開始,他將這種音色帶入甲殼蟲的《我覺得挺好入《挪威木屋入《愛你》等
一系列歌曲中;到《佩珀軍士的傷心俱樂部樂隊》,印度音樂的冥想和夢幻意境很
多時候已變成電子噪音式的表現。憂郁布魯斯樂隊表現了與之近似的發展歷程,其
最鼎盛時期利用國家管弦樂團、東方民間樂器的演奏;後來,樂隊自己的噪音吉他
的發展,已能取代管弦音樂和印度、阿拉伯和聲的作用;樂隊成員專業音樂的出身
,更使他們能自如插入長笛、弦樂重奏等樂器,而這些東西,從根源上看原本就是
和民謠親近的同源音樂。像憂郁布魯斯一樣,60年代最著名的迷幻樂隊和藝術搖滾
樂隊,他們都堅持了民謠式的歌唱,同時承受印度音樂的啟發,從古典音樂中汲取
營養。超越凡塵、如同仙樂的早期「好極了\和優美開闊、古雅靜穆的早期普羅科
·哈羅姆的音樂,就都是用管弦化出東方意境的典型案例。另外,交通、傑斯魯·
圖,都喜歡使用長笛的效果,前者用布魯斯音樂交合,後者更陷於傳統的民謠,同
時加入響亮的模糊的風琴音色。E.L.P喜用電子琴模仿管弦樂,冬青愛好寬闊的
人聲和聲和樂器回響。在這個民謠的深化、復雜化過程中,除了英國民歌的曲式、
口吻和腔調,我們從器樂上也可以找到共同之處——持續的背景嗡鳴,或回聲般的
效果。從這里出發,彷彿長途汽車的起點站,待60年代的最後一個五年過去後,這
些樂隊便一個個走遠了。
80年代出現了水鬼、世界黨、肥女唱歌、傑克·弗羅斯特、桑蒂爾、水牛湯姆、迪
倫們,他們都參與了一場叫「新迷幻」的運動。雖然這個名字多少屬於商業用語,
但沉浮其間的樂隊多多少少都表現出紮根民謠的跡象。通過他們的音樂實踐,民謠
傳統與60年代的英國迷幻連接起來。民謠在他們手中變得精緻化、個人化了,並充
滿了後現代藝術的疏離、冷漠氣息。
而英國民謠,也在這種流行化的藝術中,成為反映英國民族生活的連貫的河流。當
然,那些基於傳統方式的創作者們,如保羅·邁馳利斯、馬利·凱姆拜爾、戴夫·
弗蘭西斯,則以一種似曾相識的清新樸素的風格打動每一個人。商業上把這些藝人
概括為新世紀音樂(New Age)。作為新世紀音樂的一部分,英國,或是愛爾蘭、加
拿大甚至美國的這類藝術家,都試圖保存數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歌謠,那些器樂曲似
乎仍講述著伊麗莎白時期的牧民生活:寧靜鄉村,廣闊田野,庄嚴的教堂里傳出了
陣陣樂聲。
❼ 一年前有個英國小孩唱的歌很紅,叫什麼
名字就叫做Tell me why 很早的歌曲了 現在已經長大了很帥 我們大學的老師還專門讓我們看了他的視頻 全名:Declan John Galbraith 生日:1991年12月19日 出生地:英國 成長地:愛爾蘭 (Declan是英國人,生在英國的肯特郡,媽媽是愛爾蘭人,爸爸是英格蘭人。有愛爾蘭和英格蘭的血統) 家人:爸爸 Alec 媽媽 Siobhan 妹妹 Bernardette 最好的朋友:Joe(堂兄) 最喜歡的足球明星:Alan Shearer 最喜歡的流行歌手:Robbie Williams 最喜歡的游戲:PS2 最喜歡的玩具:遙控車 最喜歡的運動:足球(英式) 最喜歡的歌曲:Danny Boy 最喜歡的學科:數學,科學 喜歡的書籍:《哈利•波特》 喜歡的歌手:Carole King,The Fureys,Christy Moore, Led Zeppelin,Robbie Williams 和Westlife。 不大欣賞的歌手:Britney Spears(布蘭妮) 不大擅長的技能:繪畫 第一首單曲:Danny Boy DECLAN的詳細介紹: Ⅰ、《DECLAN》專輯簡介: 在美國的熱門音樂史上,曾經有好幾位以嘹亮的歌喉崛起、讓人印象深刻的少年歌手,例如70年代的Michael Jackson (麥可傑克森)、Donny Osmond (唐尼奧斯蒙),還有在2000年改寫「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為史上最年輕冠軍歌手的Billy Gilman 。其實,在歐洲方面,也陸續出出現好幾位同樣傑出的少年歌手,其中又以60年代的Heintje和80年代的Aled Jones最具有代表性。事實上,2002年,就在Billy Gilman風靡全球的時候,英國也出現了另外一位堪稱歌唱奇才的少年Declan Galbraith,以下簡稱DEC),而且他比Billy Gilman更年輕,當時才十歲,不但以他的首張專輯「Declan」轟動歐洲,他締造了另外一項「吉尼斯世界記錄」:當他在貝爾法斯特巡迴演唱的時候,主辦單位透過電話與網路的連線,讓超過八萬名兒童,在英國與愛爾蘭的每一個角落,陪伴著他一起演唱,成了有史以來全世界規模最龐大的合唱。 被英國媒體推崇為「終生難得一見的歌唱奇才」的DEC,1991年的十二月十九日出生於英國肯特郡的一個小村莊,不過父母都來自愛爾蘭。他從小跟著在小酒館表演愛爾蘭傳統音樂的祖父,很早就顯露出驚人的天賦,才兩歲左右,就開始喜歡唱歌了,而且唱得有模有樣的。八歲那年,他開始參加當地一些才藝競賽,在短短十四個月的期間內,拿下了十六個冠軍,也引起了唱片界高度的興趣,沒有多久,就得到了唱片合約。他所參與錄制的第一張唱片,是一張聖誕歌曲的合輯,其中收錄了包括貓王、Elton John和Westlife (西城男孩)等超級巨星的名曲,而他所翻唱的卡通「雪人」(Snowman)主題曲「Walking in the Air」,絲毫不比那些「老前輩」們的差,引起了廣大的關注,獲得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上遍幾乎所有電視與電台的節目,成了英國與愛爾蘭家喻戶曉的名人。當節目主持人問起他平日喜歡些什麼的時候,他的回答幾乎讓人跌破眼鏡,因為,除了足球、游泳和電動游戲之外,他所喜愛的音樂,竟然包括了「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和「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而這也就難怪,年紀小小的他,演唱的風格跟曲目都寬廣得超越他的年齡了。 為了爭取DEC的合約,唱片公司不惜開出一百萬英鎊的承諾,使得他成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負責養活一家四口。原本擔任工人的父親,特別辭去工作,專職陪伴他四處表演。他曾經在英國女王的慶典音樂會上,跟聖保羅教堂唱詩班一起演唱「Amazing Grace」,而應邀參加艾爾頓前的演唱會,在兩百多名觀眾面前表演,更是他難以忘懷的經驗。雖然年方十歲,他對未來已經有了很多的期許,不想老是唱別人的歌,很希望能夠擁屬於自己的作品。他的傑出表現,贏得曾經譜寫「The Last Waltz」等許多經典的名家Barry Mason (貝瑞梅森)賞識,不但擔任他的製作人、為他編曲,更親自為他譜寫新歌。2002年十月二十九日,DEC的首張專輯「Declan」發表,立刻造成轟動,除了英國和愛爾蘭,包括德國在內,許多歐洲國家也紛紛邀請他前去演唱。他展現了高度的技巧,在專輯中,他甚至以無伴奏清唱的方式,「率領」一支龐大的成年人合唱團,演唱了福音歌曲「Amazing Grace」,令人感動。 在這張專輯中,DEC總共演唱了十四首歌曲,除了原創的作品,還包括翻唱的流行經典,以及傳統的民間歌謠,當然,他都帶來了清新的詮釋。專輯開始,他首先唱出膾炙人口的愛爾蘭名曲「Danny Boy」和「Carrickfergus」,稚嫩而嘹亮的歌聲,非常的討人喜歡,也讓我們明白,他是個愛爾蘭的孩子。接著,他唱出John Lennon的不朽經典「Imagine」,把那份祈求世界和平的心願,表現得令人動容。這也讓我們想起,比他稍早出道的Billy,也有著同樣的特質。他們都以有如天使一般純凈的歌聲,唱出了孩子們對於美好世界的柔性訴求,比起一些動不動走上街頭、口出惡言的青少年,真的是可愛得太多了。而當我們聽著DEC的歌聲,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麥可傑克森,果然,他緊接著就帶來了麥可傑克森當年贏得無數熱愛的經典「I'll Be There」,令人無法抗拒。 假如我們仔細留意從過去到現在、曾經獲得大眾喜愛的少年歌手們,我們就會發現,除了「世界和平」,「友情」與「愛心」也是他們共通的主題。在DEC的這張專輯中,也有這相同的訴求。原創的作品「It All Begins With Love」和「Your Friend」透過比較流行的編曲風格,呼應著這樣的主題,前者比較柔美,後者則有著比較明快的節奏,帶來了相當舒服的變化。接著,他唱出「賈德氏」 (The Judds)母女解散之前最後一張專輯的名曲「Love Can Build a Bridge」,這首由鄉村創作歌手Paul Overstreet和「賈德氏」的母親Naomi Judd聯手譜寫的作品,生動的告訴我們,愛心可以搭建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跟著出現的「Mama Said」和「Till the Day We Meet Again」,都是原創的作品,也可以說是比較貼近「兒童」的歌曲,透過DEC的演唱,有著恰如其份的表現。在清唱的「Amazing Grace」之後,他帶來了「Circles in the Sand」,在流行風味濃重的編曲之下,也相當悅耳。接著,我們聽到Robbie Williams跟他昔日的創作搭檔Guy Chambers共同譜寫的名曲「Angels」,雖然歌詞的內容有點「超齡」,DEC卻以嘹亮而寬闊的音域,為這首歌帶來另外一種不同的感受。據說,就連Simon Cowell聽過他的歌唱,也不禁同意,這個小傢伙潛力十足,假以時日,必定能夠成為超級大明星,而從他現在的成績來看,他推斷是完全正確的。 專輯接近尾聲的時候,DEC唱出了另外一首主打的原創作品「Tell Me Why」,在一支大型合唱團的搭配之下,對世間許多的現象提出了致意:為什麼大家可以對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們視而不見?他要怎麼做,才能夠變成一個男子漢? 是不是必須通過爭強狠斗,才能夠證明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難道他的生命必須浪費在一個充滿戰爭的世界嗎?有誰可以告訴他,為什麼?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內容,對於一個十歲的小男孩來說,確實又是比較「超齡」的,但我們也無法否認,他的演唱技巧,確實是無懈可擊,讓我們聽過之後,不得不深思與反省。最後,他以重新譜曲的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當作結束,讓人回味無窮。 Ⅱ、《THANK YOU》專輯簡介: 少年歌手高亢而嘹亮的清純歌聲,總是能夠吸引不少厭倦於一般流行歌曲的愛好者。2002年,來自英國的十歲小男孩Declan Galbraith(以下簡稱DEC)以他的首張專輯「Declan」轟動歐洲,被英國媒體推崇為「終生難得一見的歌唱奇才」,據說就連「流行偶像」 (Pop Idol)系列的名人Simon Cowell聽過他的歌唱,也不禁同意,這個小傢伙潛力十足,假以時日,必定能夠成為超級大明星。以他受歡迎的程度,照理說唱片公司應該會趁熱打鐵,趁著他還沒有變聲,趕快繼續推出他更多的專輯,不過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雖然他在這幾年來仍然不斷的在歐洲各國公開演唱,他的新專輯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