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皇家海軍軍艦開到哪裡了

英國皇家海軍軍艦開到哪裡了

發布時間:2022-12-27 00:34:23

1. 敦刻爾克撤退之時,英國皇家海軍去哪兒了

這有很多原因,第一個是先天性因素,之後就是各種各樣的政治原因。因為首先你要知道。英國海軍的原計劃是接走所有的英國遠征軍。但是由於聯軍敗退速度實在是太快,很多港口都被佔領摧毀。敦刻爾克港也是如此。最後只留下一個43公里的海灘。由於海灘吃水淺,大型軍艦根本無法靠近。根據戰後統計整個撤退行動中只有一艘巡洋艦參與其中並且損壞在海灘上。能使用的就只有驅逐艦以及大量民用船隻。
而且英國海軍還要保證本土的安全。畢竟艦隊是他們最後的力量。如果艦隊都沒了,在敦刻爾克的聯軍被全殲,法國又被德國拿下的情況下,德國人如果想搞「登陸」是沒問題的。最後還有空軍方面,空軍不想把用來防衛本土的飛機被大量消耗在撤退上,所以理論上說那時候的制空權不在英國手上,既然沒有制空權,大型軍艦過去就是找死。

2. 俄軍艦駛過英吉利海峽了嗎

報道稱,結束在地中海的任務之後,俄羅斯三艘軍艦於23日通過英吉利海峽,期間,遭到英國皇家海軍軍艦及直升機全程監控並跟蹤。

多家外媒報道,這是近兩個月以來,俄羅斯船艦第三次過境英國。由於不相信俄羅斯軍艦是單純的在結束任務後穿過英國海域,英國皇家海軍派出一艘軍艦全程監視並追蹤。此外,英皇家海軍還派出一架「野貓」直升機參與此次行動。

報道稱,在俄羅斯軍艦通過英吉利海峽期間,英國皇家海軍派出軍艦「莫西」號全程跟蹤。「『莫西』號之類的船艦就像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眼睛和耳朵,」執行此次任務的英國中將Alexandra Karavla稱,「一年裡,我們有320天是在海上,因此『莫西』號時刻准備好跟蹤俄軍艦。」

參與此次行動的英國皇家海軍直升機。

英國與俄羅斯的關系近年來因多方面因素趨向緊張,對於俄羅斯軍艦逼近英國領海的行為,英國向來反應強烈,頻頻通過伴航和監視等形式加以應對。2017年12月26日,英國國防部長表示,一艘俄羅斯軍艦在聖誕節前夕「逼近」英國領海,英國皇家海軍護衛艦緊急近距離「伴航」。他還稱,俄羅斯海軍假日期間在英國領海附近「動作頻頻」。

今年1月8日,俄羅斯的兩艘軍艦和兩艘輔助艦穿越英吉利海峽,英國軍方派出皇家海軍護衛艦威斯敏斯特號(HMS Westminster)為俄羅斯軍事任務組護航,俄羅斯軍艦順利通過英吉利海峽離開英國。

3. 英國海軍近況如何,皇家海軍已經衰落了么

去年7月份,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一號艦伊麗莎白女王號正式下水,女王陛下也出席了下水儀式。到2018年,兩艘女王級航母將全部服役,取代無敵級成為皇家海軍的核心,而這時的皇家海軍,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艦隊的海軍了。1960的時候,皇家海軍尚有9艘航母,145艘水面戰斗艦艇,而到2010年的時候,半個世紀過去了,皇家海軍尚有航母兩艘,20餘艘水面艦艇,相比於1960年,艦隊規模縮水了近70%,海外基地的數量更是大幅度的減少,早已處於一種勉力維持的階段。就這樣,皇家海軍隨著大英帝國一起,衰落了。縱使有萬般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因為屬於她的時代過去了,殖民體系的崩潰,國力的衰弱,新霸權中心的崛起,防務政策的調整,使得英國沒有任何多餘的力量,也沒有任何必要來維持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這個舞台主角已經不是她了。


是的,皇家海軍衰落了,現在的她,只靠著6艘45型驅逐艦和13艘23型護衛艦撐著門面,她已經沒有多餘的力量去承擔人們心目中的期望,和復興大英帝國的重任。


有個笑話,一戰時期,德國間諜發報:1,2,3,4,5,英國本土艦隊,戰列艦隊,第五分艦隊的主力艦出來了

二戰時期,德國間諜發報:1,2,3,4,5,英國本土艦隊的戰列艦出來了

現在,德國間諜發報,1,2,3,4,5,英國艦隊出來了

4. 英國皇家海軍為何沒落

英國是不是在衰落不好妄加評判,但英國海軍確實是在一步步衰落。總的來看,英國海軍的歷史走勢跟英國金融地位走勢基本是重合的。在英國掌握有世界金融霸權的時代,皇家海軍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海軍。金融重心逐漸轉移的時候,英美並列世界第一。二戰打完,美國海軍將英國甩在了身後。令人唏噓的1914年皇家海軍觀艦式。直到60年代,英國海軍仍抱有「世界海軍」的幻想,維持著包括7艘航母在內的400餘艘艦艇的龐大海軍,並在侄子的幫助下建造了大國新象徵—―—戰略導彈核潛艇。隨著殖民地秩序的崩潰、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穩定使英國失去了對世界性海軍的需求;雖然高新科技發達,不缺乏經濟動力,但英國和中美體量相差過大,又長期實行福利主義經濟政策,削弱了對海軍的經濟支持。70年代,英國不得不放棄全球海軍戰略,以遠東艦隊撤銷為標志,完成了從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全面撤退,蛻變為一支區域性海軍。82年馬島海戰成為了這支老牌海軍力量最後奮力一搏。
截至2014年,英國皇家海軍共有現役艦艇77艘,其中大型主戰艦艇19艘,這是英國海軍500年來主力戰艦的數量第一次減少到20艘以下。總噸位約80萬噸,艦船總數和總噸位均為1900年以來最低。說到底,經濟低迷是英國海軍落入窘境的主要原因。航母方面,最後一艘現役航母「卓越」號已經退役,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要到2017年才能入役。況且第二艘「威爾士親王」號不配固定翼艦載機,權當大號兩棲攻擊艦。如果預算吃緊,就出售或封存親王陛下。「鷂」式艦載機已全部退役,而F-35B戰斗機最早也要在2020年形成戰鬥力(感謝回復區提醒,之前有誤。F35B將於2016年交付第4架,如果順利,18年可以組成一個中隊規模)。這意味著,數年之內,英國沒有可靠的航母可用。驅護艦方面,「45型」驅逐艦原計劃建造12艘,實際僅建成6艘。而執行艦隊防空任務,至少需要8艘45。護衛艦計劃用13艘26型替換4艘22型和16艘23型。但由於26型到2020年後才能服役,只能把年近而立的13艘剩餘23型縫縫補補,繼續撐下去。核潛艇方面,前衛級由4艘發射能力減到12枚;如果經費吃緊,需要減到8枚。艦艇性能是一方面,但是缺乏數量著實是硬傷。即便英國海軍能順利完成換裝,驅護艦艇的數量還是不能滿足需求。阿根廷放風要買12架蘇24,於是英國派了一艘45去馬島。短期部署還好說,如果長期巡航馬島,需要至少3艘45輪換。一共就6艘45,按照三分之一戰備值班計算,就算不去馬島,45型驅逐艦連本土防衛都捉襟見肘。2014年1月,一艘俄羅斯軍艦逼近至英國蘇格蘭莫利灣50公里,英國海軍唯一能出動的45驅逐艦卻在南部的朴次茅斯,狂奔了20多個小時才趕到目的地。

5. 英國皇家海軍艦隊的歷史沿革

皇家海軍陸戰隊是英國武裝力量歷史最悠久的部隊之一,其建軍歷史長達340年,跨越了5個世紀,在英國人眼中,皇家海軍陸戰隊是有著光榮歷史和傳統的功勛部隊。他們在世界各地為大不列顛的利益戰斗,贏得了數不清的榮譽。「日不落帝國」的每一次擴張里都有著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員的鮮血。而對於那些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國家來說,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是他們噩夢的開端。或許是為了紀念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過去的三百年裡立下的功勛,或許是為了緬懷當年「日不落帝國」的輝煌,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徽章一直將地球作為圖案的核心部分。
從直布羅陀到特拉法爾加
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誕生在查理II世統治下的1664年10月28日。根據議會的命令召集了1200名士兵到艦隊服役,當時的名稱叫做「約克公爵和奧爾巴尼海軍步兵團」(DukeofYorkandAlbany』sMaritimeRegimentofFoot)。因為約克公爵是海軍高級將領,因此,這個團也被稱為Admiral』sRegiment(意為海軍上將團或艦隊司令團),團隊由海軍部支付薪水,「約克公爵和奧爾巴尼海軍步兵團」是17、18世紀英國皇家海軍服役時間很長的團隊。陸戰隊這個名稱出現在檔案中最早則是在1672年。從此以後,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就成為大英帝國擴張的急先鋒,三百多年裡的歲月里,它比英國三軍中任何一支部隊參加的戰爭都多,也贏得了最多的榮譽。
最初的皇家海軍陸戰隊並不是一支兩棲作戰部隊,他們主要作為炮手在艦船上服役,還負責軍艦的補給。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參加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是1704年的西班牙繼承人戰爭,當時英國是反法西同盟軍的主力。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和荷蘭海軍陸戰隊作為先鋒部隊參加了直布羅陀要塞戰役:1900名英國海軍陸戰隊員和400名荷蘭海軍陸戰隊員阻擊了西班牙趕往要塞的援軍。隨後在海軍艦炮的支援下,海軍陸戰隊堅守要塞9個月之久。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直布羅陀的戰績如今仍然被留在了他們的徽章上。
18和19世紀,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輝煌一時的「日不落帝國」的建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788年,皇家海軍陸戰隊在澳大利亞登陸;1816年,參加炮轟阿爾及爾;1805年,2700名皇家海軍陸戰隊員在偉大的納爾遜的指揮下贏得了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宣告了英國海上霸權的初步確立;1827年在諾瓦里諾(Navarino)擊敗土耳其艦隊;1831年,英荷戰爭期間,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保衛著北愛爾蘭和英國原煤的重要產地——紐卡斯爾。1862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配發藍色軍裝,並一直沿襲至今。
從日德蘭到諾曼底
英國皇家海軍艦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擁有著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艦隊,控制著海洋。而英國皇家陸戰隊仍然延續著傳統將所屬部隊分為兩個部分——艦隊分遣隊和陸上作戰部隊。前者以分隊單位在皇家海軍所有驅逐艦及其以上級別的艦只上服役,通常他們負責操縱一座主炮炮塔和一部分副炮。這是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與其他國家海軍陸戰隊最大的不同之處,這部分海軍陸戰隊員實際上完全就是艦船上的水兵,與人們心目中的執行兩棲作戰任務的海軍陸戰隊有著根本的區別。在1917年的日德蘭大海戰中,有5700名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員參戰。而皇家海軍陸戰隊陸上作戰部隊則參加了西線殘酷的地面作戰,他們主要作為步兵部隊在法國西北部防禦德軍的進攻,付出了很大的傷亡。皇家海軍陸戰隊也進行了兩棲登陸作戰,最著名的是1915年和澳新軍團一起在加里波第的兩棲作戰,以及1918年在比利時澤布勒赫海港的著名戰役。
二戰期間,皇家海軍陸戰隊服役延續了海上值勤部隊和陸上部隊分開的編制結構。二戰爆發的最初三年裡,海軍陸戰隊主要在海上跟隨海軍艦艇作戰。在1940年開始,英國軍方開始醞釀組建全新結構的海軍陸戰隊突擊隊,當時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發出了這樣的號召:「組建經過特別訓練的部隊,把恐怖帶到德國人佔領的海岸。」1942年瓦倫丁節(也就是2月14日情人節),皇家海軍陸戰隊第一支突擊隊——「A」突擊隊(番號為第40突擊隊)組建。1943這些獨立的突擊隊被合並為第102皇家海軍陸戰隊旅(102RMBrigade)。第102皇家海軍陸戰旅參加了絕大部分歐洲戰役,包括西西里、義大利以及南斯拉夫達爾馬提亞登陸,還有薩勒諾登陸、安齊奧登陸、特爾莫里登陸以及在印度和緬甸的作戰。
1944年,5支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共16000人參加了諾曼底登陸作戰,他們操縱著盟軍2/3的登陸艇。作為先頭部隊,皇家海軍陸戰隊勝利完成了諾曼底的搶灘登陸,部分配備了坦克的海軍陸戰隊單位擔負起了向縱深發展進攻的任務。戰爭後期,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達到了他們的最大規模——8萬人。到二戰結束時,陸軍突擊隊被全部裁減,突擊任務完全交由海軍陸戰隊承擔。
從馬爾維納斯到伊拉克 戰後,皇家海軍陸戰隊第102旅改稱皇家海軍陸戰隊第3突擊旅(3RMCommandoBrigade),在二戰後最初25年裡,第3突擊旅作為英國的機動預備隊在地中海和遠東執行任務。從馬來西亞到婆羅洲,從韓國到蘇伊士、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1950年9月15日,第3突擊旅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編成內參加了著名的仁川登陸。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期間,第3突擊旅主力從海上登陸,第45突擊隊(世界上第一支直升機突擊部隊)從英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起飛,參加了對埃及塞得港的進攻。1971年,第3突擊旅返回英國,司令部設在普利茅斯石屋(Stonehouse)兵營,皇家海軍陸戰隊從1783年開始就在這個兵營駐扎。整個70年代,第3突擊旅被都在挪威進行訓練,第40和第41突擊隊在南弗蘭克,第45突擊隊在北弗蘭克,進行北極圈內作戰訓練。
皇家海軍陸戰隊也是最早進駐北愛爾蘭的部隊之一,從1961年開始,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把長期駐防北愛爾蘭的任務交給了第3突擊旅。對突擊旅的官兵來說,在北愛的巡邏真是一次緊張之旅,因為那兒地域特殊,又面對極度激進且狂熱的北愛爾蘭共和軍(IRA),困難與危險是顯而易見的。在平常的巡邏中,每一頂「綠色貝雷帽」都是IRA狙擊手瞄準的目標。第3突擊旅在北愛爾蘭執行的「綏靖任務」,大致可分為三種:即檢查哨點、攔檢和逐屋搜索。檢查哨點的目的在於阻斷北愛爾蘭共和軍的行動及軍火運輸。其中攔檢屬臨時性任務,較檢查哨點任務輕松一些。逐屋搜索通常繁瑣且易遭至民怨,但卻是查緝北愛爾蘭共和軍武裝分子的必要手段。突擊隊執行任務的主要地區是盜匪之鄉亞馬爾和恐怖分子聚集的貝爾法斯特市區。亞馬爾地區系丘陵崎嶇林地,當年,所有主要通道都有北愛爾蘭共和軍埋設的地雷。因此,在這一地區巡邏有步巡和空巡兩種,步巡時間通常由一天到數天不等,隊員一般負荷沉重,又要在樹林野地間匍匐前進,由於大多數村民同情北愛爾蘭共和軍,突擊隊的巡邏路線都是定點穿越森林,並在十分保密的情況下執行伏擊或查緝任務;派遣直升機在空中巡邏是該地區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一般由12名突擊隊員擔任,用直升機運往特定的地點,進行搜索、伏擊或查緝等。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執行任務就比在亞馬爾簡單的多,大多數情況下是以裝甲車代步巡邏,遭槍手狙擊的危險也較小。第3突擊旅在北愛爾蘭值勤近半個世紀,所付出的代價是25人死亡、90人受傷,其中大部分是遭受炸彈攻擊所致。可以說在北愛近半個世紀的值勤為皇家海軍陸戰隊積累了豐富的處理低烈度沖突、反恐作戰和城市環境下作戰的經驗,在這兩個方面,他們都可以做美國同行的老師。
1982年,皇家海軍陸戰隊在英阿馬島戰爭中為英國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1982年,第3突擊旅和加強的兩個傘兵營在接到動員令後的5天內就乘船前往馬島。第3突擊旅在戰爭期間進行了多次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並在6周的陸戰中迫使所有阿根廷駐馬島的守軍投降。
1991年,皇家海軍陸戰隊參加了海灣戰爭,第3突擊旅的快速部署能力和山地戰經驗使他們圓滿完成了HAVEN行動,保護了庫爾德難民免遭可能發生的屠殺。
20世紀90年代也是皇家海軍陸戰隊最為繁忙十年的開始。1994年在科威特遭到伊拉克威脅之後,第45突擊隊作為先頭營被部署到科威特,以防止中東局勢惡化。第二年皇家海軍陸戰隊又派出了一名司令官和全部參謀人員在波斯尼亞充當了快速反應部隊的指揮官和參謀機構。1998年第40突擊隊和第539突擊中隊前往剛果執行任務。同一時期,他們還向西印度群島的蒙特塞拉特島的土著居民提供了火山爆發後的救助,還救助了中美洲颶風災害。1999年和2000年他們還在北愛爾蘭(自1961年他們已39次趕往那裡)、科索沃和塞拉里昂地區值勤。2000年第3突擊旅旅部、第45突擊隊、通信部隊、後勤突擊團前往科索沃執行了阿格里科拉-IV行動(AGRICOLAIV),時間長達6個月,他們負責指揮多國旅。2000年,第42突擊隊前往塞拉里昂執行Palliser和Silkman行動。2001年,第3突擊旅被部署到阿曼,參加SaifSareea2演習。2002年,第45突擊隊和第3突擊旅旅部一起被派往阿富汗參加反恐戰爭,這是第3突擊旅自馬島戰爭以來20年間首次執行進攻任務。2003年,第3突擊旅派往科威特和伊拉克參加第二次海灣戰爭。 今日綠色貝雷帽
經過二戰以後半個多世紀的變遷,今天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雖然規模大不如前,但其地位更加重要。如果說過去的皇家海軍陸戰隊還只是三軍體系中一個普通的組成部分的話,新世紀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已經成為了大不列顛的「刀鋒部隊」,他們代表英國的「前沿存在」。今天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以快速反應為建軍思想,圍繞著第3突擊旅建成了一支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技術型、專業化的精銳力量。
設在英國朴茨茅斯的鯨島(WhaleIsland)基地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下轄第3突擊旅、兩棲登陸部隊支援群、突擊隊員訓練中心以及部分加強給海軍陸戰隊指揮的陸軍部隊,總人數接近7000人。

6. 英國皇家海軍發展史

皇家海軍,正式成立於1509年,當時的英國國王為大名鼎鼎的亨利八世,朝代為都鐸。而且當時被稱作「英國海軍」,而非「皇家海軍」(Royal Navy)。英國海軍的主要力量原先都是些海盜。

1588年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西班牙由於無法忍受英國海軍海盜式的襲擊與掠奪,派出世界上最強大的「無敵艦隊 」討伐英國。英國海軍在德雷克的率領下,充分發揮自己炮遠、船靈活的優勢,取得完勝。英國海軍從此成為世界一流的海上作戰力量。

但同樣強大的還有荷蘭,法國。17世紀,英國同荷蘭的關系緊張起來。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荷蘭同英國進行了三次戰爭。最終英國艱難取勝,掏空了「海上馬車夫」的錢袋。 1660年,復辟了的英王查利二世(king CharlesⅡ)為了籠絡人心,授予英國「皇家海軍」的稱號。從此英國海軍的每艘軍艦名前都有了一個術語HMS-His or Her Majesty』s ship-英王陛下的軍艦的意思。 光榮革命」(1688年)後,由於兩國王室的聯姻及荷蘭執政威廉(William Ⅲ)入主英國,英荷兩國的關系即改善。現在,歐洲大陸上只有法國與英國抗衡了。英法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名的冤家對頭之一。雙方摩擦不斷,終於爆發了18世紀著名的七年戰爭。這場慘烈的戰爭,歐洲諸大國均參與,而真正的獲利方卻是英國。英國奪取了法國在美洲和亞洲大片殖民地,開始成為世界帝國,皇家海軍自然功不可沒。18世紀的海戰,催生了一個新的艦種,並決定了那時乃至以後近200年間的海上作戰模式,這便是主宰海洋幾百年,並成為各國海軍力量象徵乃至大國外交籌碼的戰列艦。當時最典型的作戰方式為雙方戰艦各排成一列縱隊,互相用一側的艦炮攻擊對方。這種作戰法戰斗效果平平,一些敢於創新的海軍軍人開始大膽突破,提出了縱隊與穿插相混合的戰法,既能發揮傳統戰法火力密度大的特點,又能發揮軍艦兩舷的全部火炮威力。這一作戰法的集大成者,便是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司令納爾勛爵。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期間,他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主要指揮官之一, 1799年,法國海軍將拿破崙遠征軍護送至埃及後,在阿布基爾灣組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鐵桶陣來防禦納爾遜的進攻。按照常規戰法,法國艦隊是無懈可擊,不可突破的。但納爾遜卻運用了一種極為新穎的戰法——他命令部分戰艦直接插入了法國海軍戰列的另一側後兩面同時夾擊。結果,法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滅,納爾遜本人頭部也受了重傷——他每次戰斗必定身先士卒,經常受傷,已經丟掉了自己的一隻眼睛和一隻胳膊。1805年10月,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角攔住了拿破崙用來征服英國的法國與西班牙聯合艦隊。他命令英艦隊分為兩部先後直插入排成傳統的一字長隊的法國艦隊中,將其分成三截後幾乎完全消滅。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了,但納爾遜本人也不幸中彈身亡。此役過後,英國海軍在以後的100多年間再也沒有遇到或像樣的對手。19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日不落帝國」,海軍建設奉行「雙強標准」即本國海軍力量相當於世界第二、第三強海軍力量的總和。全世界的大洋上都是吐著黑煙、漂著白色軍旗的皇家海軍戰艦,隨時隨地保衛著英國的海外利益和遠洋運輸的安全。19世紀後期,德意志結束了一千多年的分裂局面,成為世界強國。由於世界已基本被瓜分完畢,德國又急迫需要大片殖民地,因此與其他列強們矛盾突出。而英國向來奉行「大陸均勢政策」,因此對德國極力打壓。德國大力發展海軍,挑戰英國海上霸權。英國實力雄厚,海軍力量始終遠遠強於德國。1914年一戰爆發,兩國不可避免地兵戎相見。英國皇家海軍發揮規模優勢,把德國海軍主力牢牢地封鎖在港內。結果大洋上德國海軍只有少數的大中型艦只打游擊,騷擾英國海上運輸線,且全被皇家海軍消滅。1916年,德國海軍主力主動出擊,企圖打破封鎖,奪取制海權。雙方在日德蘭海域相遇,英國皇家海軍損失比德國海軍嚴重,但德國海軍卻被打得狼狽逃回,再也不敢出海。英國仍牢牢掌握著制海權。一戰結束後,大英帝國元氣大傷,限制海軍軍備的《華盛頓條約》一簽,英國海軍被美國海軍趕上,只能作為同其並列第一的海上力量。

20世紀初期,英國海軍還發明了一個新的艦種——航空母艦。航空母艦剛剛問世時毫不起眼,沒有幾個人預料到它居然會在短短的幾十年後將叱吒風雲。1939年二戰爆發,

皇家海軍又開始了新的征程。主要對手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德國水面艦隊總體實力弱小,僅有的幾艘大型戰艦不是在海上被皇家海軍以絕對優勢擊沉,就是被困在港中坐以待斃。德國海軍因此將潛艇當作王牌,組織「狼群」戰法,戰績驚人。皇家海軍則與盟友們一道實施海空聯合反潛,將「狼群」追得無處躲藏,成為極具反潛手段和經驗的海上力量。義大利海軍世界排名第五,遠強於德國海軍,但指揮拙劣,訓練不佳,士氣很低,在地中海被皇家海軍輕松擊敗。英國對義大利海軍實施攻擊時還開創了用航空母艦襲擊港內目標的新戰法,沒付出多少代價便一夜之間重創了義大利海軍的多艘主力艦,也為遠在東方的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年提供了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樣例。日本海軍主要同美國作戰,同皇家海軍的仗不是太多,但陸軍卻橫掃東南亞,佔領了大片英屬殖民地。戰爭後期皇家海軍重返遠東,但此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徒有虛名, 不堪一擊了。

二戰結束後,英國皇家海軍已被美國海軍全面超越,排名世界第二。而戰爭給英國帶來的創傷已使英國無力維持這樣龐大的艦隊了,英國各殖民地獨立浪潮風起雲涌,英國不再是「日不落帝國」。英國皇家海軍由全球海軍痿縮為了一支地區性海軍,在北約中只能充當美國海軍的陪襯。盡管如此,卻仍是西方實力僅次於美國的海上力量,實力不容小視,跟著美國打了朝鮮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反恐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同盟友法國打了蘇伊士戰爭,獨立打了馬島戰爭。其中以1982年的馬島戰爭最為有名,皇家海軍跨半個地球,遠征接近南極的馬島,痛擊阿根廷軍隊。皇家海軍雖然取勝,但代價高昂,使一味削減海軍的英國政府意識到了繼續保持海上力量強大的必要性。進入90年代英國政府拔巨款重新打造皇家海軍,使之在2035年前後重振雄風,恢復成為全球性海上力量。萬古長青的皇家海軍,現在又充滿了新的希望。

大英帝國的興衰史,實際上也是一部英國海軍的興衰史。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因為擁有面積相當於本土140倍的殖民地,因而擁有最為廣闊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貿易額無可比擬,國力自然鼎盛。在開辟殖民地和保衛遠洋航線的過程中,英國海軍無疑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為了讓這個作用繼續發揮下去,英國自然要維持規模與之相適應的海上力量,而這個海上力量,必須得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二戰後英國衰落下去。各殖民地又紛紛獨立,英國已無力也沒有必要繼續維持龐大的海軍了,英國海軍也跟著衰落下去。

那麼,為什麼偏偏是英國海軍百戰百勝,成為海上霸主呢?一直到一戰前,英國的陸軍都不算強大。而英國的對手,法國、德國,都是傳統的大陸國家,對他們來說,保持一支最為強大的陸軍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可能像英國那樣騰出充分的財力和有絕對的必要性來維持一隻同樣強大的海軍。由於受制於陸軍,他們的海軍實力永遠無法超越英國,在海上被英國擊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至於荷蘭,雖然一度是最強大的海洋國家,無奈綜合國力無法與英國抗衡,最後失敗,「海上馬車夫」從此成為歷史名詞。西班牙在征討英國時,所用的戰艦戰法已經過時,還是中世紀海戰時的那一套。英國海軍在一系列的戰斗中還養成了獨一無二的精神:勇猛果敢,積極主動,接敵必戰,戰法創新……這些精神至今仍牢牢烙在英國海軍的每一名官兵的心目當中。

7. 英國海軍的著名戰艦有哪些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

是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一級風帆戰列艦,1759年開建,在1765年建成。它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時分別在1778年至1781年其間參與了阿申特島戰役;之後的1797年的法國大革命中,參與了聖文生角之役,並大勝西班牙海軍。它之後又在拿破崙時期時參與了特拉法加之役,其間因作為副海軍上將納爾遜的旗艦並且大破法蘭西聯合艦隊而聞名於世。勝利號戰艦也是現存最古老的戰艦。現在被停放於英格蘭的朴次茅斯港的干船塢,作為一所浮動博物館使用。

無畏號戰列艦

是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一種劃時代設計的戰艦。它遠優於同時期的同類軍艦,是史上第一艘無畏艦。

厭戰號戰列艦

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1913年12月26日達文波特英國皇家船廠下水的該艦至今是英國海軍最負盛名的艦只之一。厭戰號在二戰期間因獲安德魯·坎寧安爵士贊譽而得到了綽號「可敬的老女士」而聞名。厭戰號與其他同級艦一樣由兩人共同設計。其中之一為約翰·費舍爾爵士,他在史上第一艘無畏艦:無畏號戰列艦下水時便是第一海務大臣。另一位為溫斯頓·丘吉爾,當時的海軍部長,促成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從設計到建造的首要角色。他勸說已退休的菲舍爵士重新出山後,受到後者造艦思想的影響。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是英國皇家海軍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競技神」號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於1917年訂購的,是第一艘專門設計的正規航空母艦,被認為是現代航空母艦的始祖。「競技神」號於1918年開工建造,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結構布局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建造工程進度緩慢,1923年才完工服役,使得比較晚建造的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母艦「鳳翔號」搶先「競技神」號成了第一艘完工的正規航空母艦(鳳翔號於1922年完工);「競技神」號採用蒸汽輪機為動力,航速為25節,採用全新的設計:封閉式的艦首,將艦橋、桅桿和煙囪合並成大型艦島位於全通式飛行甲板的右側。當時載機數量為20架,隨著艦載飛機尺寸加大,載機數量下降到16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2年4月在印度洋錫蘭,「競技神」號被日本帝國海軍第1航空艦隊航空母艦編隊的艦載飛機擊沉。

反擊號戰斗巡洋艦與威爾士親王號戰艦

這兩艘戰艦之所以留名,即是戰爭史上首艘戰艦並非被以傳統式攻擊(即艦炮、艦載機炮等)擊沉,而是被飛機以魚雷和炸彈所擊沉的。這兩艘戰艦是當時號稱「最強的戰艦」,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太平洋戰區,被日軍軍方以艦載機攻擊而沉沒,令聞訊的首相丘吉爾大驚。

閱讀全文

與英國皇家海軍軍艦開到哪裡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1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3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5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4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2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3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5
nuri是什麼意思印尼 瀏覽:280
哪裡可以看義大利籃球比賽 瀏覽:302
為什麼印度有彎曲鐵軌火車 瀏覽:521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8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9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7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7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