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如何失去世界工廠地位

英國如何失去世界工廠地位

發布時間:2022-12-27 07:03:38

❶ 英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是在什麼時候最終喪失的

時期是二戰之後,確切標志是英國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的失敗,這次失敗,標志著英國正式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自此世界上只剩下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
第二次中東戰爭是英法對於保住世界霸權的最後一次嘗試,雖然英國頑強的想要保住世界霸主地位,但是帝國的光輝終將不復存在
有趣的是,英國通過華盛頓這個導火線,打了七年戰爭成為了世界霸主,最後卻因為美蘇的反殖民主義而失去了世界霸權,只能說表面上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本回答僅憑自己的知識分析,難免有誤或者局限性

❷ 英國是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為何現在綜合國力還不如日本

還不能這樣下結論。盡管日本後來居上,但英國所具有的高科技能力例如大飛機發動機製造水平依舊遠遠領先於日本。飛機和航空母艦的製造水平也是一流的。

❸ 十九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

含義:19世紀中期,英國工業最發達,居世界第一位;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工業品行鎖世界各地。 原因:(1)17世紀以來,英國在北美和印度拓殖,並先後打敗荷蘭和法國建立海上霸權,擁有最廣闊的殖民地。(2)17世紀中期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在國內的統治。(3)18世紀60年代又首先開始了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失去地位的原因:19世紀末,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由於企業設備陳舊,資本家單靠掠奪殖民地即可得到巨額利益,不採用新技術,不更新設備,工業生產落後,經濟發展速度緩慢,被美、德相繼趕上和超過,失去了19中期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 說明的問題:英國「世界工場」地位的得失說明了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作用,擁有新技術、新設備,方能保證經濟發展優勢,反之就落後。所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

❹ 為什麼英國在二戰後逐漸失去了世界霸主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的國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但讓英國本土在納粹空軍的狂轟濫炸下變成焦土,還嚴重削弱了英國國力。二戰結束後與出世紀的年代的兩次獨立浪潮沉重打擊了英國。使英國丟掉了「日不落帝國」的掛冠,也使英國淪落為二流強國。
第二、殖民地體系瓦解,海上霸權喪失
英國的生命線是殖民地,是海上霸權,然而二戰後的民族獨立運動瓦解了殖民體系,英國失去了最穩定的收入來源;海軍實力也被嚴重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受國力限制,大批主力艦要麼退役、要麼專賣給友好國家,皇家海軍的實力大受影響。
第三、美蘇崛起,代替了英國的地位
美國建立起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代替了英鎊的地位,蘇聯則控制了東歐,整個歐洲籠罩在蘇聯威脅的鐵幕下,不得不抱緊美國大腿,然而寄人籬下是要付出代價的,再想維持以前的霸權,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❺ 英國的世界工廠地位逐漸被美國和德國替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這個話主要是英國屬於一個弱勢的國家,他們無法和美國這些大國家比拼,只能任由美國還有一些大勢力的國家打壓,只能讓一人不過嗯他們還要。好好的去。和美國打交道,因為美國的高科技技術真的是太好了,英國的話就算受了氣,他們也不會。怎麼樣的只會認栽,而且下一次他們防範好就可以了。他們不會。找這些大國家的麻煩的。

❻ 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

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

19世紀70年代前,英國在世界工業、貿易、海運、金融方面,都居於壟斷地位,在世界五大洲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號稱「世界工廠」和「日不落帝國」。但正是這種地位,使它日益走向腐朽和相對落後的境地。

英國的工業力量主要建立在紡織、煤炭和治鐵等幾個舊工業部門上。1870—1913年間,這些部門的生產雖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它們的基本特點是發展緩慢、技術停滯。這個時期英國紡織業的機器設備大部分都是工業革命時代的產品:絕大部分煤的採掘還靠手工勞動;使用「攪拌法」冶煉熟鐵也一直還是手工操作。在各重要工業部門中,只有煉鋼、機器製造和造船發展較快。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技術革新浪潮的推動下,英國也開始建立了一些新工業部門,如煤氣工業、電力工業、汽車工業、人造絲等,但都發展較慢,規模較小。國內需要的部分電氣設備和化學產品,還靠德國供應。因此,新工業部門的增長抵補不了舊工業部門發展的滯緩,整個工業的發展速度下降了。1850—1870年間,英國工業每年平均增長3.2%,而1870—1913年間,英國工業每年平均只增長1.9%。

英國工業發展的緩慢,使它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就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來說,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是技術革新和工業生產迅猛發展的時期,特別是美國、德國等年輕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出現了跳躍式的發展。這就使1870—1913年英國和德、美等國工業生產的相對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32%下降為14%。英國工業產值在19世紀80年代就被美國所超過,隨後在1900—1910年間又被德國所超過,淪為世界第三位。重工業部門的落後形勢更為顯著,1870年間英國的鋼、鐵、煤三項生產,都保持首位,占絕對優勢。到80年代後這三項先後被美國所超過。1893年德國的鐵產量也追上了英國。1913年英國的鋼產量為778萬噸,只及美國(3.180萬噸)的1/4,不到德國(1,833萬噸)的一半。同年,美國機器產量佔世界機器總產量的51.8%,德國佔21.3%,而英國只佔12.2%。所有這些表明,英國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到19世紀末已完全喪失。事實上,恩格斯早在1885年就已指出,由於歐美大陸各國對蒸汽力和機器的運用,「結果,英國享有了將近一百年的工業壟斷,現在無可挽回地失去了。」

英國經濟具有極大的對外依賴性,對外貿易在英國經濟生活中具有決定意義。這一時期英國工業生產的相對落後,不能不影響到它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反過來,對外貿易狀況的惡化,又不能不直接打擊其工業生產的發展。從19世紀70年代起,英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上遇到了德國和美商品愈來愈激烈的競爭。在歐洲市場上,德國的電氣工業、化學工業和機器製造業的產品處於壓倒優勢的地位。在美國市場上,美國自身的產品成為英國最大的競爭者。過去,美國一向是英國機器和紡織品的重要市場。而現在,隨著美國工業的迅速發展,英國不僅喪失了美國市場,而且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等市場上也遇到了美國日益強烈的競爭。1870年英國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為22%到1913年下降為15%;雖然還保持首位,但已失去了它的壟斷地位。

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給後人留下一條深刻的教訓:一個國家的工業企業,如果不重視固定資本的更新,不陶汰陳舊落後的技術裝備,這個國家的工業產品就必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失去優勢,甚至會以失敗而告終。

❼ 老牌強國英國,為什麼會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全面衰落

英國則在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世界霸主地位之後,就一直處於一流國家的隊列裡面,就算是在二戰中損失巨大,也慢慢的恢復了過來,英國從來沒有衰落,只是時代的主角並不是它,而被掩蓋住了光輝。

二戰是對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最致命的一次打擊,二戰幾乎使得整個歐洲國家倒退了20年。英國也沒好到那裡去。國內大片土地被炸成了廢墟,為戰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直接導致了二戰之後的英國再也不復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大量的殖民地宣布獨立,而英國卻無可奈何。第二次工業革命對於英國來說,是一種相對的落後,其本質還是在進步,只是沒有新生資本主義國家快速。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英國來說,則是一種退步,是真正意義上的退步。殖民地獨立,經濟系統癱瘓,國內百廢待興。

‍‍

❽ 英國世界工場地位是怎樣確立的又是怎樣失去的

形成經過:17世紀英國較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在國內的統治,並掌握世界殖民霸權,18世紀60年代率先進行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1840年前後完成工業革命。

失去經過:英國廣闊市場,對採用新技術、新設備缺乏應有的積極性,造成生產率低用新技術、新設備缺乏應有的積極性,造成生產率低下。再加上美德工業迅猛發展,尋事趕上和走過英國,使英國逐漸失去世界工廠地位。

(8)英國如何失去世界工廠地位擴展閱讀:

到了19世紀的後期,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的經濟優勢縮小。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但是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工業革命同時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發生,英國喪失了領導地位,換成了德國和美國。

而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程度大大超過第一次工業革命。這個時期,英國還抱著保守思想,革新程度不夠。

這一時期,德國大力發展電力、化工、石油、電器、汽車等新興產業,而英國明顯落後了。英國這時喪失了科技優勢。

❾ 英國經濟地位衰落的原因

衰落的原因:

一、經濟上:雖然英國贏得了戰爭,並從戰爭中獲得了新的殖民地,戰爭的巨大開銷使得英國無法繼續承擔維系一個帝國所需要的龐大財政支出。英國有數百萬人死亡,無數資產被毀,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資本市場的混亂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國籍官員人數的缺乏。與此同時,民族主義情緒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漲,而帝國的參戰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戰爭中所感受到的強烈的種族歧視都更加助長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具體來說,戰前的債權國變為戰後的債務國,戰後經濟長期低靡、不景氣,國際金融中心也由英國倫敦轉移到了美國紐約。一戰中,英國的商船隊遭到巨大損失,使其航運業遭遇重創,也導致英國貿易量的下降。
到1919年,英國欠美國的債務達85000萬英鎊。因此,英國成為美國的主要債務國。可是在戰前,美國是英國的主要債務國。戰時英國被迫賣掉了海外資產的四分之一。由於戰爭,英國的內債增加了九倍,即從64500萬英鎊增加到66億英鎊。(數字摘自《英國現代史》作者是弗.格.特魯漢諾夫斯基)
在戰爭年代,整個英國工業顯著地擴大了生產機構,但是,這並不能使它在世界市場上更有力量跟它的對手進行競爭。陳舊不堪的企業需要國家的補貼來維持,這就不能不室戰後時期英國工業的情況更加復雜。
戰時英國工業的發展極不平衡。由於勞動力被抽到軍隊和軍火企業中去,以及原料不足和機器設備的日益破舊,舊有的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減產了。煤產量從1913年的28740萬噸減少為1918年的22770萬噸。1913生鐵產量為1026萬噸,而1918年為908萬6千噸。造船業產量也急劇下降,1913年英國造船廠建成的船隻總噸位為120萬噸,而在1918年減為77萬2千噸。戰時生產的增長,主要是依靠擴大所謂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工業、汽車工業、航空工業、製造軍火的工業以及供應兵工廠金屬的煉鋼工業。
工人運動:戰爭使國內階級矛盾大大地尖銳化。1918年罷工運動規模壯闊,參加罷工的工人達1116000人,損失5875000工作日。這時英國工人運動的特點是具有戰斗性。絕大多數罷工是「非正式」,即有普通工人違背工會領袖的意志發動起來的。罷工者除了提出經濟要求外,還提出政治要求。
隨著罷工運動的開展,工會的數目也日益增多了。起來同資產階級斗爭的工人,感到了聯合起來的必要性。1913年到1918年,工會人員人數從4135000人增加到6533000人。
由於工人不滿資產階級的剝削,後來俄國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國內的工人極為興奮。他們想改變社會制度,從而使自己能夠獲取利益。這樣的心態導致了工人們的不斷罷工或者是消極怠工。間接的也造成了英國在戰後的衰落。
二、政治上:主要體現在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一戰爆發前,英國自由黨通過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和立法,開創復興的局面。歷史證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戰後英國衰落的原因作用下,才進一步激化了英國的國內矛盾,加劇了政壇的沖突,從而導致了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此過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表現出了強烈的催化作用。1918年,自由黨尚可與其他政治力量聯合而維持勞合·喬治的首相地位,但以後自由黨在大選中的得票率持續下降,1923年的大選中,工黨得票率首次超過了自由黨,成為英國的第二大政黨,而自由黨從此以後再也未能成為第二大黨。
但是單獨的政黨都不能獨自領導政府,組建聯合政府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各個政黨的主見都不同,對於戰後經濟建設的方向不同,導致與戰後英國經濟發展滯後。
三、國際影響力方面:雖然英國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保持了國際事務領導者的地位,但是由於其經濟、軍事實力的嚴重倒退,事實上使得英國不可能再像一戰前那樣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國」世界政治、軍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實亡。華盛頓海軍會議上規定英美海軍實力保持一致,這說明英國無奈的承認了一戰後不再是全球霸主的事實。所以在戰後英國不能像戰前一樣為了經濟利益為所欲為,間接的也導致了英國需要犧牲一些利益來保全自己的政治權利。
四、殖民地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了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不過一戰之後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後在西德的佔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帝國的一部分。1920年代是自治領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雖然自治領在一戰爆發時還無權選擇是否參戰,1919年結束一戰的《凡爾賽條約》,卻是由英國和其自治領分別簽署的。1922年自治領不再願意支持英國對土耳其的軍事行動,迫使英國尋求一個和平的妥協方案。一個位於都柏林的英愛戰爭紀念碑。自治領的完全獨立經由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終確立:所有自治領取得與英國的同等地位,英國的立法機構不再有權干涉自治領內部事務,自治領也將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1907年在殖民部內設立的一個主管自治領事務的部門也在1925年從殖民部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自治領部,並在1930年擁有了首位部門大臣。加拿大在1923年成為第一個獨自簽署外交條約的自治領,1927年加拿大向華盛頓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亞也派出了首位駐外大使。愛爾蘭自由邦在一場反抗英國統治的血腥戰爭後於1921年取得了自治領地位;1937年愛爾蘭與英國斷絕了正式的憲法關系,並在1949年正式成為完全獨立於英聯邦之外的愛爾蘭共和國。原本就獨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斷絕了與英國在憲法上的特殊關系(雖然直到1956年英國才從埃及撤軍)。在1922年成為英國保護國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後的1932年完全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英國打贏了戰爭,但卻失掉了一個帝國。一戰後,力量不斷增強的殖民地開始要求取得與「母國」平等的獨立地位。於是,以英國為核心的英聯邦組織應運而生。

❿ 19世紀末英國為什麼會失去世界工廠這一地位

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接近完成。由於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沒有更新設備,只依賴殖民地的發展。逐漸被美國和德國趕上以至失去失去世界工廠這一地位。

閱讀全文

與英國如何失去世界工廠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5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4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2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3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5
nuri是什麼意思印尼 瀏覽:280
哪裡可以看義大利籃球比賽 瀏覽:302
為什麼印度有彎曲鐵軌火車 瀏覽:521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7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7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6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6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3
中國最美楓葉林在哪裡 瀏覽:931
中國哪裡沒有木薯 瀏覽:807
印尼白燕窩多少一克 瀏覽:815
伊朗感染病毒肺炎多少人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