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爾他國家在哪裡
馬爾他共和國位於南歐,毗鄰義大利,距義大利西西里島南方90公里、突尼西亞以東284公里、利比亞以北333公里,有「地中海心臟」,「歐洲的鄉村」之稱「。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和英語,首都瓦萊塔(Valletta)。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新教和東正教。
馬爾他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後阿拉伯帝國的勢力在此曾支配一時。今總部位於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馬爾他騎士團因曾占據馬爾他數世紀,故因此得名。
其首都瓦萊塔巴羅克式建築風格與當地建築形式協調融合的城市,歷史悠久的建築,拱門、戲院等構成了城市輝煌的一景。在瓦萊塔,名勝古跡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現代文明的點綴並沒有改變這一要塞城市中原有的和諧。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古城瓦萊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⑵ 勇敢的心 的歷史背景,誰能簡單介紹下
《勇敢的心》歷史背景
威廉姆,華萊士
1272生於艾爾德斯萊,父親是蘇格蘭貴族詹姆斯·斯特沃特的佃農,叔父是教區的神父。他的叔叔教給他很多知識,包括拉丁文,法語等。
當時的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爾橫征暴斂,很失民心,全國各地都有暴動事件發生。巴里奧爾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向英王愛德華一世求助, 將君權雙手奉送。愛德華一世接管蘇格蘭後,以殘暴高壓的手段控治局勢,製造了數起大屠殺,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貴族,農民都拿起武器,與英國人作戰。
在這種局勢下,華萊士長大成人,並在拉納克附近領導了一支隊伍發動起義。1297年,他與美倫·布萊德福特結婚。同年五月,在英軍的一次報復行動中,美倫被當地執政官威廉姆·哈澤里克殺害。不久,華萊士設計攻佔拉納克,俘虜了哈澤里克並親手將其處決。華萊士屢戰屢勝,威名日盛,引來眾多同志加入義軍,其中有一位安德魯·穆里英勇善戰, 足智多謀,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另外,貴族們也紛紛對其表示支持,包括羅勃特·布魯斯,詹姆斯·斯特沃特,詹姆斯·道格拉斯等。
這時,華萊士和他的起義軍已逐漸引起愛德華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了一支大軍前來剿滅。七月,部分貴族投降英國人,華萊士和穆里則加緊訓練和整編隊伍,准備迎戰。九月,雙方在斯忒林相遇,英軍在渡過一座大橋時中伏,被人數少他們數倍但英勇無比的蘇格蘭起義軍圍攻並全殲。但穆里在此戰役中傷重不治而死,從此華萊士只得獨自擔任起領導義軍的重任。十月,華萊士乘勝攻克了英國北部重鎮德漢姆,但由於兵力和補給不足,無力防守,因此十一月退回蘇格蘭。 1298年五月,華萊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受勛為騎士,並被任命為蘇格蘭護國大將軍,領導整個蘇格蘭爭取自由的大業。遭到失敗的愛德華一世暴怒,動用全國兵力,親率大軍前來討伐。
威廉姆·華萊士定下兩個策略:
1.堅壁清野--將英軍可能路過之處的居民,牲畜,糧食全部轉移,不給英國人留下任何可以補給之物。
2.訓練士兵使用「槍陣」,即以若干長槍兵為一組,背靠背站立,槍尖朝外,形成一個攻擊和防禦力都倍增的作戰單位。
1298年七月,英軍與義軍在法爾科克展開激戰,由於雙方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奮勇作戰的義軍全軍覆沒,華萊士隻身單騎逃出戰場。從這之後到被俘前的數年時間,華萊士的行蹤在史料上很少被提及,據說他在英格蘭建立了游擊隊,專門襲擊騷擾英軍部隊,尤其是派往蘇格蘭的補給部隊;另外,他還到過挪威, 法國甚至羅馬教皇處尋求國際上的支援。華萊士的行動更深地激怒了英王愛德華一世,他頒下嚴令,許以重賞,定要捉拿威廉姆·華萊士歸案,死活不限。然而,在眾多愛國的蘇格蘭人民的幫助和保護下,華萊士數次化險為夷,英王始終未能得逞。
1304年八月,由於蘇格蘭人,華萊士信任的夥伴,叛徒約翰·曼提斯的出賣,華萊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隨即押往倫敦。作為獎賞,曼提斯被任命為德姆巴敦的行政長官。而在倫敦,經過一場形式上的審判後,華萊士被指控叛國及謀殺拉納克執政官哈澤里克,判處死刑,而且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
在押赴刑場的路上,華萊士遭到圍觀人群的辱罵嘲笑,人們還紛紛向他投擲腐爛的蔬菜,麵包等,因為他們被告之這個犯人是個罪大惡極的匪徒,叛國者,而且殺害了許多無辜的英國人。在遭受了繩勒,刀割,火燒等酷刑後,威廉姆·華萊士被斬首,身子被肢解為四塊,分別送往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方, 頭顱則被懸掛在倫敦橋上,以警告人民休要反抗。
然而英王愛德華一世的目的並沒有達到,蘇格蘭人民在威廉姆·華萊士無畏精神的激勵下,浴血奮戰,誓把英國人趕出自己的國土。最終,他們贏得了自由。似乎沒有資料記載華萊士在臨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華萊士最喜歡的詩卻流傳至今。
原文為拉丁文:
告訴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許多事值得爭取?但,自由無疑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帶著腳鐐,過奴隸的生活。
如今,在蘇格蘭你可以看到不少蘇格蘭人為他們的英雄建立的紀念碑。其中一座在愛丁堡,位於城堡入口的一側,(另一側是羅勃特·布魯斯);一座在拉納克的大教堂門口;最著名的則是在斯忒林的國立華萊士紀念碑。威廉姆·華萊士永遠活在蘇格蘭人民心中。
*****************************************************************************************************************
羅勃特·布魯斯 1274-1329
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蘇格蘭在英王愛德華一世時代面對的是被同化和吞並的命運,正是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著小規模的沖突,並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勇敢的心」指的並不是威廉姆·華萊士!而是後來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
羅勃特·布魯斯,是蘇格蘭國內最強大,最富有的家族布魯斯家族的長子。他從小接收良好的教育,通曉多國語言——英語,法語,拉丁語,蓋爾語等;他武藝高強,是當時歐洲使用戰斧的第一高手。據說他作戰時十分勇敢,經常單槍匹馬與敵決斗,在班諾克本之戰中他沖到陣前一斧便劈死了迎面而來的敵將)。
蘇格蘭國王巴里奧爾投降英國後,與蘇格蘭其他貴族一樣,羅勃特不甘於接受異族的統治,帶領他屬下的騎士和農民們起來反抗。當時威廉姆·華萊士與安德魯·穆里主要在蘇格蘭中部作戰,羅勃特則在蘇格蘭西南部牽制英軍。斯忒林大捷後,羅勃特主持了對威廉姆·華萊士授勛的儀式。
1298年,法爾科克戰役後,起義軍戰敗,威廉姆失蹤。羅勃特·布魯斯與他的堂兄,瑞得家族的康米共同擔任「護國大將軍」。然而,布魯斯與康米之間關系並不是很好,甚至可說是矛盾重重。1300年,布魯斯辭去此職,原因不明。 1302年,布魯斯忽然放棄抵抗,向英王愛德華一世稱臣。史學家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想保留自己的權力,土地和財富——正如同電影中他父親教他的那樣;另一種認為他是詐降以獲得喘息的機會,等待時機成熟再東山再起。也許後一種可能性較大些,因為後來他的確又重新加入了反抗軍的行列。
1304年,布魯斯與蘭伯頓大主教結成秘密聯盟,共同對付英國人。蘭伯頓大主教是羅馬教庭派來幫助蘇格蘭人團結一致,一起結束英國人的暴虐統治的——因為羅馬方面不希望英國或某一個國家過於強大,他們要保持歐洲地區的均勢。威廉姆·華萊士被害後,布魯斯認為應該盡棄前嫌團結所有的反抗力量,因此他希望老對頭康米也能加入這個聯盟。1306年初,布魯斯與康米在倫敦達成協議:若康米加入聯盟,幫助布魯斯趕走英國人,事成後,康米可以分到最好的土地。遺憾的是,康米立刻將一切報告給愛德華一世,結果布魯斯的從人全部被俘,布魯斯卻幸運地逃離倫敦。
布魯斯恨極康米,但他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派人邀請康米來德姆伏里斯的格林福萊爾教堂面談。康米雖心懷鬼胎, 但還是如約前來。見面之後,康米知道陰謀敗露,與布魯斯的人展開激烈搏鬥,結果康米的叔父被布魯斯的內兄殺死, 康米則被布魯斯生擒。最後,布魯斯在祭壇上將康米的人頭割下,寄給了英王愛德華一世。康米死後,蘇格蘭貴族紛紛歸附布魯斯。1306年5月25日,布魯斯在斯高被推選為蘇格蘭國王。英王被徹底激怒了,他囚禁了威沙特主教和蘭伯頓主教,並在美斯文大敗新國王羅勃特·布魯斯。布魯斯單槍匹馬逃往羅德島,一路上幾次逃過追兵,但他的妻子,女兒, 姐妹全部被俘,弟弟尼基爾被殺頭。
1307年,布魯斯從羅德島歸來,重建部隊,准備繼續戰斗。這時,他的另兩位兄弟托馬斯和亞歷山大也已被處決。1307年五月,愛德華一世病死,新王愛德華二世懦弱無能,布魯斯乘機發動攻勢,從英國人手中奪回不少土地,但英國人口眾多,國力強盛,盡管國王無能,但也並不容易被完全擊敗。雙方的戰爭持續了許多年,從愛德華二世打到愛德華三世。最後在羅馬教庭的協調下,1328年三月,蘇格蘭和英國終於簽訂了愛丁堡協議,愛德華三世正式承認羅勃特·布魯斯的國王身份,並將所有英國軍隊撤出蘇格蘭。
布魯斯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君主,開明而且公正,享有極高的威望。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飽受戰火摧殘的蘇格蘭南部重建和修復了許多著名的修道院。不幸的是,沒過多久,布魯斯患上了皮膚病,有可能是麻瘋病。布魯斯認為這是上天對他在祭壇上殺死康米的懲罰,他自知命不久矣,要求死後將他的心臟帶到聖城耶路撒冷。因此,當1329年布魯斯病逝後,他的身體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蘇格蘭歷代君王都葬在此;他的心被裝在一個小箱子里,由詹姆斯·道格拉斯勛爵保管。道格拉斯帶著這小箱子參加了後來的十字軍東征,戰敗身亡,「布魯斯之心」被送回蘇格蘭,葬在布魯斯心愛的美羅斯修道院。如同威廉姆·華萊士,人民同樣愛戴和懷念羅勃特·布魯斯,因為他經歷和克服了種種困難和失敗,最終領導蘇格蘭人民贏得了他們的,自由。
*****************************************************************************************************************
愛德華一世 1239-1307
愛德華一世在位時間為1272到1307年。在英國人心目中,他是一位偉大的君主,因他能征善戰,為英國掠奪了許多土地和財富,在愛德華一世時期,英國無疑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然而,蘇格蘭,威爾士等曾飽受愛德華一世侵略和蹂躪的國家的人們卻對其抱有很深的恨意。猶太人也不喜歡他,因愛德華一世曾下令驅逐國內所有猶太人。
愛德華一世長得相當英俊,而且身材高大,有一雙極長的腿,因此有一個外號「長腳」。他很年輕的時侯就與卡斯泰爾家族的艾琳娜結婚。他們非常相愛,1290年,艾琳娜於威爾士去世,在她的遺體運回倫敦的路上,愛德華一世在每一個驛站都樹立了一個十字架。至今,倫敦還保留著一部分這種十字架,叫做「王後十字架」。
愛人死後,愛德華一世始終沒有再娶,但他的性格卻日趨暴戾和殘忍,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動輒打罵。盡管如此,愛德華一世不失為一位優秀的治國者,一個強有力的統帥。他完善了英國的法律,並且發展了議會制,增強了君主制度的民主程度。他還在各地發動戰爭,從英倫三島上的蘇格蘭,威爾士,到歐洲大陸上的法蘭西,他的野心的確不小。愛德華一世擊敗了威爾士的末代君主李威林,並順利奪得他的王國;然而在蘇格蘭愛德華一世就沒這么幸運了,他遭到頑強的抵抗,直到死為止,也未能達到完全控制蘇格蘭的目標。由於他對蘇格蘭是如此地欲得之而後快,而對蘇格蘭反抗者採取極其殘暴的手段鎮壓,因此在他死後,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上「蘇格蘭之錘」的稱號。
*****************************************************************************************************************
愛德華二世 1284-1327
愛德華二世1284年出生於威爾士,是愛德華一世的長子。國王父親經常不在身邊,他從小跟媽媽生活在一起,1290年母親死後,父親的脾氣愈來愈暴躁,經常很粗暴地對待他。在這種缺乏父愛的環境成長下的愛德華二世形成了懦弱害羞,毫無男子氣概的性格。
愛德華一世不喜歡這個沒用的兒子,因此沒怎麼教他治國之道。這樣,1307年愛德華一世死後,愛德華二世即位, 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這個強大的國家。因此,大權落在了愛德華二世的最親密朋友和情人 ——皮爾斯·嘎福斯通的手中。
嘎福斯通也不是什麼好材料,把國家治理得一團糟,英國貴族對他的不滿與日俱增,他們要求愛德華二世放逐嘎福斯通,但愛德華二世拒絕了。於是,1312年,貴族們設計暗殺了嘎福斯通。然而,不久,愛德華二世又有了新寵迪斯潘塞爾父子,將國家大權交給他們處理。1314年,蘇格蘭在巴諾克本大敗英軍,同時,英國在與法國的戰爭中也損失巨大,愛德華二世的聲望更加急劇下跌。貴族們對無能的愛德華二世徹底失望了,1320年,在蘭卡斯特伯爵的領導下,部分貴族發動叛亂。歷經兩年的國內戰爭以愛德華二世與迪斯潘塞爾父子的勝利告終,蘭卡斯特被處死刑。1327年,愛德華二世被入侵的法軍俘虜並監禁,數月後死去。
*****************************************************************************************************************
伊莎貝拉皇後 1292-1358
伊莎貝拉,1292年生於法國,是法王菲力普的掌上明珠。她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個性堅毅果敢,是個相當有魄力的女性,以至於晚年她被稱為「法蘭西之母狼」。1308年,伊莎貝拉十六歲時,作為一場政治婚姻,她嫁給英國王子愛德華二世。 (當時威廉姆·華萊士已就義三年,因此,他們根本未曾相見,更不可能有什麼戀情了。)
愛德華二世是個同性戀,他大部分時間都和他的情人——先是嘎福斯通,然後是迪斯潘塞爾父子在一起,很少陪伴伊莎貝拉,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在1312年有了孩子愛德華三世。若干年後,伊莎貝拉再無法忍受愛德華二世對他的冷淡,疏遠和污辱,帶著孩子逃回法國尋求保護。1327年,在愛德華二世的聲譽,支持率到達最低點時,伊莎貝拉與情人羅傑·莫泰莫爾率軍侵入英格蘭,活捉愛德華二世並將其監禁,數月後,伊莎貝拉派人去獄中殺死了愛德華二世,並偽造成自然死亡。這之後,伊莎貝拉女王掌握了英國大權,直到她兒子愛德華三世長大成人。
⑶ 用鴨舌造句(大約30個左右)
1白色的鴨舌帽把她那盤起的長發和半張臉都給遮住了,但能感覺出她一定很漂亮,驚人的漂亮!
⑷ 馬爾他的社會和生活環境怎麼樣
生活在馬爾他是一件很舒適的事情。馬爾他治安環境良好,犯罪率極低,且馬爾他政府與中國政府多年友好,馬爾他民眾對中國人持歡迎態度。馬爾他物質文明程度高,人民生活富足,失業率低,95%的國民擁有私人住房。馬爾他境內無鐵路,各城市間的主要交通工具為公共汽車,全國公路近2200公里,駕駛方向和各英屬國一樣是左側行駛。馬爾他私家車數量眾多,平均2位居民擁有1輛以上汽車,私車擁有率居世界前列。
由於馬爾他處於地中海中心,距離西西里島約60英里,離義大利如此之近,使其飲食結構也頗為相似。島內的烹飪方式深受在這里定居了幾世紀的阿拉伯人、法國人、義大利人、英國人的影響,因此,馬爾他聚集了地中海各式的烹飪元素,形成了可口的融合美食。
馬爾他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ta)是世界上幾個最小的國家之一,它位於地中海中央的幾個島嶼上,因而被稱為「地中海的心臟」。其國土包括了馬爾他群島、戈佐島、科米諾島以及兩個無人島——康米諾托島和費爾弗拉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很好地融合了古代遺風和現代氣息,令人為之傾倒。 馬爾他是一個有著悠久文明的古國,它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取的「馬萊特」演變而來的,意思就是「避風的港灣」,這里完好保存了許多極具歷史感的美麗建築;不僅如此,整個馬爾他都處於大海深藍色的背景中,當地的自然風光可想而知。位於地中海中心的馬爾他群島從遠古時代就一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馬爾他正在向世界舞台展示她的獨特魅力。在不斷革新發展的同時,馬爾他仍然堅持傳承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馬爾他的首都是瓦萊塔,它也是傳說中馬爾他騎士團誕生地和三個世界文化遺產的發源地。作為電視劇《權力的游戲》取景地,瓦萊塔屢上頭條新聞。義大利著名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在其2015年就職典禮上表示會重新塑造瓦萊塔的舊城門、國會大廈和劇院
⑸ 為啥賽博朋克世界中梓本如此魔怔,卻沒有康米出來整活
作為和中國有著極度密切關系的康陶公司,收買了夜之城市議會,得到特權可以免除繳納所得
稅的義務,還跟官方機構串通勾搭在一起,只用一美元就能收購太平洲,威爾頓·霍特競選市長時也
拿了康陶的政治獻金
康陶推出很便宜的安保型機器人,在支線任務賽博精神病里可以從日誌中看到有老闆會拿這種便宜
的機器人來頂替人類保安、把人類保安開除
游戲新聞里,康陶煉油廠發生爆炸,導致5萬多人死亡,康陶第一時間聲明自己沒有過錯,是煉油廠
工人操作不當引發事故
基本上所有資本企業會做的事情康陶都做過了。
五、v是主角天賦不然同樣天賦單挑亞當就得義
體比他強。人裝義體多了會瘋,但ai可不在乎,義體就是它的手腳想裝多少裝多少,生產力暴力就是比人強。
然後這玩意還是能從人轉換的:奧特
現在問題來了,康要不要承認ai和人同等
不承認,那康理論核心,人具有的特殊商品勞動力就不特殊了,理論根本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