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英國的資料,越多越好,以教育和旅遊方面的為主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其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和能源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大,其中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 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年產值700多億英鎊,旅遊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5%左右。與以風光旅遊為主的國家不同,英國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館文化是旅遊業的最大看點。主要旅遊點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英國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5%以上,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英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和石油,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國還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資國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倫敦是世界性金融和貿易中心。旅遊業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 2001年,旅遊業產值達728億英鎊;從旅遊收入上計算,2001年,英國是世界第七大旅遊國,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3.4%。2002年3月,從業人員205.6萬,其中自由職業者約為14.8萬人。2001年英國國內旅遊產值約595億英鎊。2001年,到英國的外國遊客達2280萬,比2000年減少9%。其中西歐遊客比上年減少8%,為1287萬人,北美遊客比上年減少13%,達423萬人,其他地區遊客減少9%,達375萬,海外旅遊總收入為 113億英鎊。商務旅遊收入34億英鎊,占海外旅遊總收入的30%,並有繼續發展趨勢。2001年,國內遊客收入595億英鎊。2000年,全英酒店業總營業額為566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7.2%。2001年,全英有各類旅館6萬多家;注冊餐飲業企業有51500家,總營業額為182億英鎊,比 2000年增長12.1%;各類酒館共有約49500家,自1990年以來減少8%。2001年2月瘋牛病的爆發和「9·11事件」嚴重影響英國旅遊業,損失達150億英鎊。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遊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咨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01年底從業人員達2280萬,占總就業人口的77.5%。2001年總產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占國內總產值增加值的71.4%。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保險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及船貸市場以及重要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從業人員100多萬,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工黨政府執政後首次進行金融監管改革,並於1998年6月成立了金融服務管理局,取代原先英格蘭銀行的監管職能。英國政府鼓勵外國向英國投資,並將其視為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業、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英國成為外商在歐洲投資的首選地。2001年,英國吸引外國投資總額53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美國是英國的最大投資國,投資額佔48.4%,其次是德國、加拿大和日本,分別佔8.2%、6.4%和5.9%。投資領域包括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投資形式為收購、兼並現有企業、擴建已有生產廠、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等。2000年,外國在英直接投資862億英鎊,證券投資1746億英鎊,其他投資2818億英鎊。截止到2000年底,外國在英累積直接投資額為3235億英鎊,證券投資總額10321億英鎊,其他投資額16853億英鎊,總額30408億英鎊。 六、軍事 [編輯本段] 建軍時間約在17世紀中期。女王為英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國防與海外政策委員會」,首相任主席,成員有國防大臣、外交大臣、內政大臣、財政大臣等;必要時國防參謀長和三軍參謀長列席會議。國防部為國防執行機構,既是政府行政部門,又是軍事最高司令部。英國是北約集團的創始國和主要成員國,擁有獨立的核力量,國家戰略的核心是:積極參與世界事務,維護英國的國際地位;依靠和藉助北約集體防務力量來保衛歐洲和英國本土的安全,並擴大英國在歐洲的影響;積極加強與英聯邦國家的聯系,保護其廣泛的海外利益。 2004年7月,英國政府公布了近十幾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調整計劃,對陸、海、空三軍兵種結構及軍事裝備進行調整,以增加部隊在遠程作戰中的靈活機動能力,從而更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及有效應對21世紀的全球性威脅。據英國防部提供的數字,英軍現有總兵力約為20.56萬人,其中陸軍10.95萬,海軍4.24萬,空軍5.37萬。2004—2005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約為297億英鎊,2007—2008財政年度有望增長到334億英鎊。 七、文化 [編輯本段] 宗教 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國各中心地區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發展的局面。英國有兩個「官方的」教堂:即英格蘭教堂(英國聖公教會)和蘇格蘭教堂(長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種不同的宗教和數不勝數的教派在英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都信奉基督教,盡管當前去教堂做禮拜的信徒人數並不多,每周大約只有110萬人。穆斯林是英國國內最大的非基督教團體(超過150萬人),此外,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也擁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悠遠而多元化的宗教歷史在英國的另一個產物就是遍布英國各地令人嘆為觀止的教堂、寺院和修道院建築。格拉斯敦伯雷修道院,是以往凱爾特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曾經在亞瑟王的傳奇故事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戲劇色彩也非常濃厚,相傳聖奧古斯汀於公元597年從羅馬來到英國傳福音,五年之後,他主持修建了坎特伯雷大教堂。 有很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都脫胎於英國的宗教歷史,其中包括在英國發動新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充滿神秘色彩的聖帕特里克,現在每年世界各地都慶祝他的節日;以及大名鼎鼎的羅賓漢傳奇故事中十二世紀時的獅心王里察德等等。 博物館與美術館 當今的一代和他們的後代子孫很幸運,因為英國長期以來在不斷地收集藝術品,並將其登錄造冊。英國為數眾多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所珍藏、展示的各種各樣的文物,成為人們了解古今中外的藝術、文化和歷史知識的一個舉世罕見的寶庫。英國的博物館包括各主要的國家級收藏機構以及約1000個獨立的博物館,其中近800個博物館由當地政府提供贊助。 位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收藏文物數量最多的機構,幾乎各種主要的學科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同時,其對外展示的數千件珍貴文物中還包括了來自古埃及、古亞述王國和古希臘的藝術珍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寶庫。大英博物館還舉辦各種專題展覽和展示,並提供各種類型的參觀向導服務。此外,大英博物館新近完工的庭院和穹頂本身就是傑出的藝術作品。另外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去處就是國家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它包括科學博物館及其在各個區域的分支機構、約克郡的國家鐵路博物館和設於布萊德福特的國家攝影、電影和電視博物館。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同樣收藏了大量豐富的藝術品。新建成的蘇格蘭博物館致力於收藏與國家歷史相關的文物,憑借其富於想像力的展品陳列很快就聲名鵲起。蘇格蘭其它的博物館都是專題博物館,其中包括飛行博物館、服裝博物館、戰爭博物館以及農業博物館等等。位於卡迪夫(CARDIFF)的威爾士國家博物館和北愛爾蘭美術館的藏品中不僅包括各種藝術精品,同時還收藏了很多代表本地區文化的藝術品和文物。 英國的獨立博物館和美術館進行收藏、展示的主題極其豐富,其中甚至還包括一個為熱心打理草坪的人士而提供的割草機博物館。 在英國,包括倫敦、伯明翰、考文垂、曼徹斯特、伊普斯威奇、格蘭扁和貝爾法斯特等很多城市都建有以運輸史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同時還展出很多二十世紀的老式汽車。不過,在英國,以令人驚嘆不已的航空史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數量更多。
B. 旅遊業誕生於英國與產業革命有什麼必然的內在聯系
近代旅遊業的發展與英國的工業革命的聯系是巨大的。
一,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財富的積累。從而讓一些有產階級有了以往所沒有的經濟實力,因而使外出旅遊的人更多起來。
二,工業革命發展了交通運輸業。1769年,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很快被投入交通應用中,使人們能到更遠的地方旅行。
三,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在工廠里工作的人更多了起來。但工廠里單調枯燥的生活讓人們產生了外出旅遊願望與需求。
C. 為什麼現代旅遊業產生於英國而不是中國呢
因為這是一個歷史原因吧,這個的話沒有,必要說,一定要產生於中國呀,旅遊業產生英國也沒有什麼毛病吧?我覺得那隻是因為恰巧英國會有這么一個人,創辦了一個旅行社,我覺得這是現代,旅行業一個非常好的開頭
D. 英國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現代旅遊業的發源地
我覺得是因為這里的人對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和喜愛,還有就是有人建立基礎理論,也有人實踐商業運營。
E. 英國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現代旅遊業的發源地
你好! 英國土地面積有限,沒有什麼很壯觀的大好河山或者太多的名勝古跡,但是足球聯賽,網球賽,足球帥哥歌手美女卻深入世界人們的心窩。休閑產業相當發達
F. 為什麼旅遊業起始於英國
這是因為里玻認為旅遊者(Tourist)一詞的起源來自於英國。
米耶茨科烏斯基(Mieczkouski,1990)指出,有關旅遊者的第一個定義出現在1876年的《世紀大網路詞典》19卷中,它把旅遊者定義為因好奇和無聊而旅行的人。
科爾(Kaul,1985)認為,盡管旅遊者(Tourist)一詞的起源並非久遠,但是「入侵者』』(1nvader)則往往比做「旅遊者」 (Tourist),因為人們希望他們趕快離去。
另外,科爾還指出:在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英國人、德國和其他國家的人,在歐洲大陸進行「大巡遊」 (GrandTour),他們一回來,人們稱他們為「旅遊者」。
里玻(Leiper,1979)認為「旅遊」一詞大概首次出現在英國,它是被用來描述那些接受教育已從事政治、政府和外交生涯的英國年輕貴族。為完成學業,他們起程去歐洲大陸進行一般為期3年的「大巡遊」,直到文化教育完全結束後才返回家鄉。
(6)英國為什麼以旅遊業為主擴展閱讀:
現代社會對旅遊業定義
政府部門和學術機構:為了使旅遊與其他學科,包括經濟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和地理學等學科相對應,也對旅遊作各種各樣的限定和提煉。
經濟學家:主要關心旅遊對國民經濟和目的地經濟發展的貢獻,重視供求關系、外匯收入和國際收支平衡、就業和其他貨幣性因素;
社會學家和文化人類學家:主要研究個人和團體的旅行行為,則更關注賓主雙方的風俗習慣、傳統文化以及生活方式;
地理學家:關心旅遊的空間因素,研究旅行流向和地點、開發的范圍、土地利用以及實體環境的變化。
G. 英國人為什麼喜歡外出旅遊
因為英國氣候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幾乎天天有雨
一成不變的天氣讓英國人喜歡到氣候多變的地區旅遊或氣候適宜的地區旅遊
比如中國的昆明
這是主要原因,字數不夠可以湊
H. 英國經濟是以什麼為主的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英國的農業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並且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盡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的製造地,工業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國際知名學府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英國的旅遊業也相當重要:每年有超過2700萬遊客,排名世界第六,低於中國(3300萬)而高於奧地利(1910萬)。
以匯率計算,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英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她的經濟在歐洲僅次於德國。
英國是全球化國家之一,根據最新調查,英國在全球化指標上排名第四。英國首都倫敦是全球兩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和紐約齊名。
英國經濟被廣泛形容為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她的組成部份依次由大至小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自1973年起,英國是歐盟會員國。
1980年代, 在戴卓爾夫人政府的管治下,大多數在1940年代被國有化的、在工業和服務業上的國有企業都被重新私有化。英國政府現在只擁有少數工商產業,英國皇家郵政是其中一例。
近幾年來,英國經濟正經歷150多年來最長的持續增長時期,自1992年以來每個季度都有增長。在通貨膨脹、利率、和失業率方面都保持了較低的水平,也使英國成為歐盟中最強的經濟體之一。因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英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在歐盟國家中位列第七,次於盧森堡、愛爾蘭、荷蘭、丹麥、奧地利和芬蘭。但是,與其他英語國家一樣,其收入不平衡水平高於許多歐洲國家。盡管石油收入不菲,英國仍具有世界第三大經常賬戶赤字。
盡管英國的「人均勞動生產率」近20年來顯著增長,並超過了德國的生產率,但仍落後法國工人每周35小時工作時間的水平約20%。 英國的「平均每小時勞動生產率」目前位於「舊」歐洲(15國)的平均水平
英國目前在人類發展指數中位列第16。
轉自 wikipedia
I. 旅遊業誕生於英國與產業革命有什麼必然的內在聯系
近代西方旅遊的興盛與旅遊業的問世主要得益於產業革命的成果。所謂產業革命是指在18世紀下半葉以歐洲為中心發端於英國的資本主義機器化大生產方式替代封建的工場手工業生產方式的過程。它構成了對近代旅遊的四大刺激因素 第一技術因素。導致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和新的交通方式的產生而且廉 價的交通費用和旅途時間的節省使得平民百姓更有可能加入旅遊行列從而導致旅遊者規模的不斷擴大。 第二經濟因素。由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形成造就了工業資 產階級和無產者並形成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僱傭與被僱傭關系。資本家依靠剝削工人的剩餘勞動價值獲得巨額財富因而最有條件成為旅遊的生力軍而工人階級也通過各種方式的不懈斗爭爭取工資的增加和逐漸增多的帶薪假期。 第三社會因素。它是刺激人們外出旅遊的「推」、「拉」因素。 第四價值因素。價值觀念是人們旅遊需要的形成和旅遊動機的確立的核心因素。
J. 英國服務業以什麼為主
英國服務業以旅遊服務為主。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歐洲西部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3.9%。
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
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凈出口國。其國民擁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
英國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硬煤總儲量1700億噸。鐵的蘊藏量約為38億噸。西南部康沃爾半島有錫礦。在柴郡和達臘姆蘊藏著大量石鹽。斯塔福德郡有優質粘土。康沃爾半島出產白粘土。奔寧山脈東坡可開采白雲石。蘭開夏西南部施爾德利丘陵附近蘊藏著石英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