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人均淡水量
世界人均淡水量約8300立方米,但每年2/3以洪水形式流失,其餘1/3為飲用水和灌溉水,由於工業和人類用水量增加,與1990年相比人均用水量增加了10倍。
㈡ 各國人均擁有淡水量是多少
世界淡水資源
許多人把地球想像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鹹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餘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於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佔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各國水資源排隊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
嚴重缺水的國家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裡,而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維德角、蒲隆地、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巴貝多、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達、馬爾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水資源的未來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後,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 (2001年03月22日《人民日報》閆翔)
中國水資源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賦存形式主要為地表水和地下水。
中國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為6.2萬億m3。摺合年降水深648 mm。地表水資源量即為河川徑流量,全國河川徑流量為2.7萬億m3,其中地下水排泄量6780億m3,冰川融水補給量560億m3 。全國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8288億m3,其中山丘區6762億m3,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1874億m3。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重復水量,全國水資源總量2.88萬億m3,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只有2220 m3,約為世界平均值的1/4。
中國水資源分布的總體特點是:年內分布集中,年際變化大;黃河、淮河、海河、遼河四流域水資源量較小,長江、珠江、松花江流域水量較大;西北內陸乾旱區水量稀缺,西南地區水量豐沛。
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各國水資源排隊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
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飲用,不能澆地,也難以用於工業。其次,地球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5%,而在這極少的淡水資源中,又有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7%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約佔地球總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等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的約15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的3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口缺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21世紀水資源正在變成一種寶貴的稀缺資源,水資源問題已不僅僅是資源問題,更成為關繫到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後,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
㈢ 世界人均淡水量
總水量:1。42*10^18
可用淡水量:1.42*10^18*2.53%*[1-68.7%]=1.1244838*10^16
世界人均淡水量是:1。1244838*10^16/[61*10^8]=1.8434*10^6立方米
中國的可用淡水量是:1。1244838*10^16*8%=8.9958704*10^14
中國人均淡水量是:8.9958704*10^14/[12.95*10^8]=6.94662*10^5
是世界人均的:6。94662*^5/[1.8434*10^6]=3.77%
㈣ 英國氣候特點
1、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2、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
3、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4、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
5、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
6、英國終年受西風和海洋的影響,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適合植物生長。
7、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5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經2°08′~東經0°43′,北緯51°00′~52°3′。
㈤ 英國的地理環境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東臨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即為法國。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其中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 英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約為1590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約為2700立方米。英國工業化程度很高,水資源開發利用主要為了改善城鄉人民的生活用水,發展工業、內河航運、水產養殖和水上旅遊等。英國年總用水量為115.11億立方米,其中公共用水佔47.3%, 灌溉用水佔0.3%, 其他工業等用水佔52.4% 。城鄉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322升。對污水處理非常重視,自1973 年以來污水處理已成為整個供水系統的一部分,廢污水的處理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英國是國際上城市水業民營化、市場化的代表。
英國的淡水有四分之三采自山中的湖水、水庫蓄水以及河流。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地下水。飲用水的質量很高。然而,從1995年夏至1997年春,英格蘭和威爾士經歷了兩年歷史上最乾旱的時期,水再也不是可以被任意取用的資源了。而供水管的滲漏則是另一個問題。相對來說,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仍擁有豐富的民用淡水和工業用水資源。為防止未來水資源的匱乏,政府於1997年5月頒布了一項十點計劃,對此私營的水行業公司均已同意遵守。 英國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32個區,包括3個特別管轄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 地區行政級別名稱備注英格蘭 都市郡 大曼徹斯特
默西賽德郡
南約克郡
泰恩韋爾
西米德蘭茲
西約克郡 英格蘭歷史上的45個郡於1974年廢除,改為6個都市郡(metropolitan county)和39個非都市郡(non-metropolitan county)(大倫敦Greater-London是單獨的行政單位) 非都市郡 埃文
貝德福德郡
伯克郡
白金漢郡
劍橋郡
柴郡
克利蘭夫郡
康沃爾
埃布里亞郡
德比郡
德文郡
多塞特
達勒姆
東薩塞克斯郡
埃塞克斯
格洛斯特郡
漢普郡
赫里福伍斯特
赫特福德郡
亨伯賽德郡
懷特島
肯特
蘭開夏郡
萊斯特郡
林肯郡
諾福克
北約克郡
北安普敦郡
諾森伯蘭郡
諾丁漢郡
牛津郡
什羅普郡
薩默塞特
斯塔福德郡
薩福克
薩里
沃里克郡
西薩塞克斯郡
威爾特郡 威爾士 克盧伊德
迪費德
格溫特
圭內特
中格拉摩根
波伊斯
南格拉摩根
西格拉摩根 威爾士歷史上的13個郡於1974年廢除,改為8個新郡 蘇格蘭 管轄區 邊疆區
中央區
鄧弗里斯加洛威區
法夫區
格蘭皮安區
高地區
洛錫安區
斯特拉斯克萊德區
泰賽德區 蘇格蘭歷史上的33個郡於1975年廢除,改為9個管轄區和3個島區 島區 奧克尼群島
設德蘭群島
西部群島 北愛爾蘭 郡 安特里姆郡
阿爾馬郡
道恩郡
弗馬納郡
倫敦德里
蒂龍 北愛爾蘭分為6個郡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一般只唱第一段。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國歌改為「God Save The King」。《天佑國王》是英聯邦國家的國歌和皇室頌歌。詞作者佚名,作曲者為亨利·卡累。
歌詞大意:上帝保佑女王,祝她萬壽無疆,神佑女王。常勝利,沐榮光;孚民望,心歡暢;治國家,王運長;神佑女王! 英國政黨體制從18世紀起即成為英憲政中的重要內容。截至2014年8月,英國主要政黨有: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5月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當選新領袖。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於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籲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採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反對進行英歐關系公投。2010年5月大選後,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Elizabeth ll)。全稱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
首相戴維·卡梅倫。1966年10月生於倫敦,是威廉四世國王後代,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遠親,已婚,現有一子二女。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戴維·卡梅倫出任首相。曾於2007年12月以保守黨領袖身份訪華。2010年11月作為首相首次訪華。
2015年03月12日,英國正式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㈥ 世界人均淡水量
總水量:1.42*10^18
可用淡水量:1.42*10^18*2.53%*[1-68.7%]=1.1244838*10^16
世界人均淡水量是:1.1244838*10^16/[61*10^8]=1.8434*10^6立方米
中國的可用淡水量是:1.1244838*10^16*8%=8.9958704*10^14
中國人均淡水量是:8.9958704*10^14/[12.95*10^8]=6.94662*10^5
是世界人均的:6.94662*^5/[1.8434*10^6]=3.77%
㈦ 英國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 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農牧漁業,英農牧漁業主要包括畜牧、糧食、園藝、漁業,可滿足國內食品需求總量的近2/3。而農業在英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不到1%,從業人數約45萬,不到總就業人數的2%,低於歐盟國家5%的平均水平,低於其它主要工業國家。農用土地佔國土面積的77%,其中多數為草場和牧場,僅1/4用於耕種。農業人口人均擁有70公頃土地,是歐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歐盟國家中最大捕魚國之一,捕魚量占歐盟的20%,滿足國內2/3的需求量。
㈧ 英國水文特徵的成因
英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約為1590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約為2700立方米。英國工業化程度很高,水資源開發利用主要為了改善城鄉人民的生活用水,發展工業、內河航運、水產養殖和水上旅遊等。英國年總用水量為115.11億立方米,其中公共用水佔47.3%, 灌溉用水佔0.3%, 其他工業等用水佔52.4% 。城鄉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322升。對污水處理非常重視,自1973 年以來污水處理已成為整個供水系統的一部分,廢污水的處理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英國是國際上城市水業民營化、市場化的代表。[11]
英國的淡水有四分之三采自山中的湖水、水庫蓄水以及河流。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地下水。飲用水的質量很高。然而,從1995年夏至1997年春,英格蘭和威爾士經歷了兩年歷史上最乾旱的時期,水再也不是可以被任意取用的資源了。而供水管的滲漏則是另一個問題。相對來說,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仍擁有豐富的民用淡水和工業用水資源。為防止未來水資源的匱乏,政府於1997年5月頒布了一項十點計劃,對此私營的水行業公司均已同意遵守。
塞文河(Severn River)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經2°08′~東經0°43′,北緯51°00′~52°3′。
㈨ 中國 俄羅斯 美國 英國 法國這五個國家的佔有水資源
法國國土面積55.16km2,人口5500萬,共分22個區域(Region,相當於省)、96個行政區(Department)、36500市鎮(Communes)。法國屬歐洲大陸性氣候,平均年降雨量800mm,乾旱年不足600mm,年均水資源總量2000億m3,人均水資源量約為3600m3。
俄羅斯有豐富的水資源,僅貝加爾湖就容納了佔全球地表淡水總量的1/5。俄羅斯擁有500多條通航河流,總長度為30萬公里,實際通航里程為8萬公里。如果俄羅斯的全部水力資源被利用,每年可發電2萬億千瓦時。
中國60億立方米
美國水資源總量為29702億立方米
英國國土面積24.4萬km2,人口5600萬人,平均年降水量1000~1100mm,全國降水量年際、年內分配比較均勻。因此,英國水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供水和水環境保護。英國的供水水源大部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在總供水量中佔30%左右,並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中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
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㈩ 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的淡水總量是多少
2011年數字:
加拿大2902立方公里
美國3069立方公里
澳大利亞492立方公里
日本430立方公里
紐西蘭327立方公里
法國211立方公里
德國154立方公里
英國147立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