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金幣多重
金幣的主要規格有1/20盎司、1/10盎司、1/4盎司、1盎司、5盎司和1000克等。價格參照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當日開盤和收盤價格以及國際金價走勢。
相關說明
在黃金市場上交易量最多的金幣有:南非的克魯格金幣,英國的大不列顛金銀幣,加拿大的楓葉金幣,美國的鷹揚金幣,墨西哥的金彼索。我國的熊貓金幣在國際上也較為搶手。
美國的金幣種類也很繁多,主要有雙鷹幣,幣背有自由女神頭像。成色為90%,幣重33.436克。美國的金幣拍價十分活躍,1979年曾創金幣拍賣最高價。一枚1787年鑄造的金幣,價值72.5萬美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幣 (古代的一種貨幣或現代的收藏品)
㈡ 19世紀初期的英鎊大概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大概是2800人民幣左右。
1821年,英國啟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代表7.32238克純金。
黃金目前是385元左右一克。19世紀初期的一英鎊相當於現在2800元人民幣了。
英鎊發展歷史: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BankofEngland)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2英鎊的鑄幣。 [2]
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到20世紀初葉,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逐漸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英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將英鎊匯率固定在1英鎊兌換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於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於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匯管制。
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貶到2.80美元,
1967年11月18日,英鎊再次貶值,兌美元匯率降至2.40美元,英鎊含金量也降為2.13281克。
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後,英鎊兌換美元的新的官方匯率升值為1英鎊兌換2.6057美元。實際匯率可在1英鎊兌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浮動,波幅為4.5%左右。
1973年3月1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翌年1月,英鎊實際匯率製成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同年,英鎊區縮小,僅包括英國、愛爾蘭、開曼群島和海峽群島。英鎊發行的黃金准備至少相當於26.5億英鎊以上。
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其對貨幣體系內各種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6%。
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
2013年2月22日穆迪信評公司正式宣布調降英國債信評級,由Aaa降至Aa1,繼2011年的美國、2012年的法國之後,如今調降輪到了英國。這是英國首次失去高級評級機構的最高評級。其實,穆迪早在2012年2月就將英國主權和央行的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歷經一年的觀察,終於正式出手調降。回顧穆迪於1978年3月授予英國政府債券Aaa最高評級,標准普爾與惠譽都給予英國AAA最高評級,但後兩者對英國的評級展望均為負面,估計他們亦將重新評估英國。
㈢ 一金鎊相當於人民幣多少元
一金鎊就是一英鎊,但是當時的英鎊(英國當時金本位制,一英鎊含7.32克黃金,今日黃金價格433.59元一克,也就是一英鎊合現在3000多人民幣)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現在英鎊(Pound)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
拓展資料:
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一戰和二戰以後,英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金融業還很發達,英鎊在外匯交易結算中還佔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鎊上印有具有貢獻的人物及皇室。原來英鎊本名Pound(在1280年前為Punde)Sterling,前者為衡量單位磅,後者「史他令」為九二五白銀(一千份中九百二十五份白銀、七十五份黃銅)的專有名詞,二字合起來的意思是一英鎊等於一磅純度九二五的白銀——准此,英鎊是「貼金」之譯,英磅才是正譯。磅(pound)的簡寫l(或lb),來自拉丁文的libra(一磅重),l加上先令的s(shilling,從羅馬的貨幣單位solis衍化而來)成為£(顯然是美化版)。英國貨幣在1971年前分為鎊、先令和便士「三級制」,英鎊的符號沒有便士,加上太復雜,此一代表最小貨幣單位的銅幣遂被棄用;便士的原文pence,為penny的復數,其符號d則來自羅馬時期最小貨幣單位 denarius。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2英鎊的鑄幣。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
㈣ 1889年英國女王頭像古金幣8克直多少錢我要賣
1889年英國女王像銀幣
起拍價200,成交價1100。你說的應該是1889年英國維多利亞馬劍金幣,,估價2000到2500
㈤ 一金幣等於多少英鎊呢3.那時金幣是純金嗎,如果是
先明確當時的英國貨幣計算方法:1英鎊等於240便士;1先令等於12便士;1英鎊為20先令。
福爾摩斯生活的時代是19世紀末,大約是1860年到1910年。
從資料中獲知,19世紀末一英鎊的含金量是7.32238克(純金),1美元的含金量是1.50463克(純金),亦就是說,1英鎊的含金量是1美元的4.8665倍,故一英鎊=4.8665美元
按照黃金的價格來計算,2011年2月15日,Au100g的收盤價格為291.80人民幣。
以7.32238乘之,得到2136.67元,也即一英鎊合2136元。
一先令的價格為二十分之一英鎊,也就是一百塊錢左右。
一便士為十二分之一先令,大約是10塊錢。
當然,這是比較粗略的計算方法,依據為「黃金價值不變」的原理。
如果能接觸到更多的資料,可以從國際貿易的層面,得到英鎊與中國銀幣(當時中國為白銀本位)的匯率。然後計算19世紀末白銀的實際購買力(比如,以一兩白銀購買幾斗大米計算),以大米的價格換算19世紀末的銀價,從而得到結果。這個結果會更貼近實際購買力。
㈥ 歐洲中世紀流通最廣的金幣有多重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中世紀歐洲流通時間最長,流通地域最廣的貨幣體系是第納爾體系。第納爾體系最早源自羅馬帝國,後來波斯薩珊帝國、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等等都用第納爾作為官方貨幣,第納爾也在歐洲的基督教國家廣泛流通。
第納爾體系是由第納爾(金幣)、迪拉姆(銀幣)和法爾(銅幣)共同構成的。一般的兌換標準是1第納爾=20迪拉姆=240法爾。
在歐洲主要的基督教國家裡除了外來的第納爾體系之外,也有自己本國的貨幣體系。具體如下:
神聖羅馬帝國:1基爾德(金幣)=1金格羅申(大銀幣)=24格羅申(中銀幣)=60十字(小銀幣)=240芬尼(銅幣)
法蘭西:1里弗爾(金幣)=20索爾(銀幣)=240旦尼爾(銅幣)
英格蘭:1磅(金幣)=20先令(銀幣)=240便士(銅幣)
西班牙:1多布隆(大金幣)=2埃斯庫多(小金幣)=4西班牙(大銀幣)=32里亞爾(銀幣)=200先塔沃(銅幣)
雖然一般如此,但是上述兌換標准也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隨著各國經濟形勢變化,兌換率也會有上下浮動。
㈦ 古代英國一金幣是多少元
購買力不同,而且那叫一鎊。
當時城市工人年收入平均兩三百鎊,一般吃得飽,付得起房租,可以有少量積蓄。
當時城市房租差價很懸殊,物價也便宜,所以按照糧食購買力的話大約摺合人民幣兩百元上下
㈧ 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
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120元的人民幣的購買力,由於黃金價值的國際浮動和收藏價值的提升,現在的英國皇家金幣價值上漲。
所以要計算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的價值與現在的人民幣購買力之間的換算,我們可以用黃金的價格來計算。十九世紀一英鎊大約含7.32克的純黃金,而今天的金價,大概是每克330元人民幣,而一英鎊大約等於二十個皇家金幣,一英鎊大概是2400多元的人民幣。
由此可得,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120元的人民幣的購買力,而且,皇家金幣的價值也受國際金價浮動還有加工和利潤等等因素的影響。
㈨ 十九世紀一枚英國皇家金幣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
十九世紀時期的一枚英國皇家金幣應該等於現在的120元人民幣,但是以前應該能買更多東西的吧。
㈩ 十九世紀英國小說中的一英鎊大概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世紀初的1英鎊是重量接近8克的金幣,以現在的黃金價格每克480元左右計算,當時的1英鎊約合今天3840元人民幣。
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從法律的形式承認了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1821年,英國正式啟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
發行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鎊兌其他貨幣英鎊可以在全世界的外匯交易市場中被買賣,它的價值相對於其他貨幣是波動的。歷史上,英鎊一直是最有價值的基礎外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