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是汽車強國

英國為什麼是汽車強國

發布時間:2022-12-31 20:03:20

⑴ 英國都有哪些知名汽車車企為什麼這么說呢

盡管英國汽車工業正逐漸衰落,但仍有一些經典品牌,如勞斯萊斯和阿斯頓馬丁。大家熟悉的捷豹和路虎,原本就是英國模式的代表。然而,由於管理不善,這兩個品牌已被出售給印度,的塔塔集團,該集團完全控制它們。也許天堂還會再來,原來的“不落帝國”會被印度作為自己的代表模式掌握。這兩款車型轉移到印度,後,其產品質量,尤其是汽車電子程序,一直為人詬病。

該場地佔地254.95畝。建築主體基於2020米的網格設計,配有鋼柱支撐的頂燈,位於周邊兩米以下,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該建築也是英國,最大的自然曲面屋頂建築,佔地48.56畝。勞斯萊斯是世界頂級超級豪華車製造商,1906年成立於英國。勞斯萊斯生產的汽車是頂級汽車的傑出代表,以其豪華聞名於世。除了製造汽車,勞斯萊斯還涉足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也是一家優秀的發動機製造商。一些型號的空客飛機使用勞斯萊斯發動機。

⑵ 英國汽車工業特點

對運動性能的追求,強勁的發動機,靈活的操作性,強大的功率,動靜皆宜的制動性,厚實的底盤,英國車一向以其絕佳的性能聞名於世界汽車工業之林。

⑶ 英國賣掉了大部分汽車品牌仍屬於汽車強國,這是如何做到的

作為兩次工業革命的起源地,無論品牌還是技術是否創新,英國都配得上這款車的稱號。然而,隨著英國汽車的頻繁收購,很多人開始宣揚英國汽車工業的衰落。但據統計,英國品牌在豪華車市場仍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大部分英國汽車品牌都被收購了,為什麼還是汽車強國?原因很簡單。很多英國汽車品牌都是高端車型。

許多汽車品牌都在英國設立了R&D中心,英國的原因當然不是那裡的環境。但是,如果要挖掘他們的汽車技術和R&D人員,這種無形資產對車企來說更為珍貴。此外,英國的其他汽車行業技術也很優秀,英國有大量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雖然在汽車品牌上的競爭力遠不如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但是汽車零部件的製造依然很優秀,甚至其他國家的很多豪華車都有英國製造的汽車零部件。這足以證明英國的製造業實力是過硬的。沒有這么優秀的製造業,英國不可能生產出這么多豪華車。

⑷ 英國汽車工業的行業優勢

頂尖的汽車製造水平
英國汽車的製造能力十分強大,從產品的製造范圍和所涉及的行業品牌規模便可見一斑。英國汽車的製造范圍涵蓋了包括轎車、商用車、公交車、客車等多領域,目前英國擁有可進行批量生產的7家轎車製造商、8家商用車製造商、11家公交車客車製造商、逾10家大型高檔車兼跑車製造商。根據英國汽車製造商與交易商協會的數據,2013年,英國共生產整車160萬輛,相當於每20秒鍾就有一輛新車下線,其中77%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國的汽車製造水平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頂級製造商。全球20家頂級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中的19家,均在英國設有生產基地。而汽車品牌則有包括勞斯萊斯、賓利、捷豹路虎、福特、阿斯頓馬丁、麥克拉倫、賓士SLR、蓮花等在內的公司,都在英國設立了其一級生產基地。未來的三年內,英國政府還將投資500萬用於支持英國製造業,進一步提高英國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以實現汽車年產量在2017年達到200萬輛的目標。
在發動機技術和系統方面,英國汽車產業有著絕對領先的製造能力。作為全球汽車發動機研發和生產的中心,英國的動力總成設計始終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尤其在發動機設計方面優勢顯著。2013年,英國總共生產255萬台發動機,占整個歐洲發動機生產總量的30%,其中更有62%的發動機出口至100多個國家。發動機領域的生產技術和專業研究知識已經成為英國汽車行業的核心支撐技術之一,以寶馬、康明斯、福特、捷豹路虎等為代表的諸多世界汽車品牌均在英國設有主要的發動機研發或生產基地。大批世界領先的發動機製造商匯聚英國,並憑借本土雄厚的技術實力,運用不同專業技術設計出了適用於各行各業的先進發動機。全球福特汽車的發動機中有150萬台在英國生產,佔到福特總發動機生產量的三分之一。本田、豐田和尼桑汽車公司每年合計在英國生產超過60萬台發動機。
得天獨厚的技術科研資源
豐富的技術經驗和科研人員的儲備,為英國汽車領域的創新提供了有力保證。長久以來,英國汽車行業一直引導著高效和高水平的創新與發展。英國在一系列汽車技術領域具備的豐富專業知識,可將高潛力的理念構想轉化為創新的新型產品。英國平均每年花費近17億英鎊用於包括發動機製造與設計在內的多個前沿汽車技術研發。特別是在動力總成系統和傳動技術、燃料電池和蓄電池汽車、可持續發電及其供應等領域,英國始終站在汽車研究的前端。僅發動機系統方面,在過去三年中就已經有3600萬英鎊被投入於其學術研究中。良好的科研創新環境已經吸引了包括捷豹、福特、通用等眾多來自全球的汽車製造商在英設立其研發中心。英國諸多大學在科研方面的支持推動了汽車研究中心的設立,眾多獨立運營的汽車科研咨詢公司則為行業注入活力,共同促進著英國汽車領域的技術進步與創新。
多領域的市場機會
全球對英國製造的汽車和發動機的日益強勁需求搭建了一個強大的投資回報平台。英國的汽車產量仍然在繼續上升,並與大多歐洲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而根據英國汽車製造商與交易商協會的數據,作為世界第三大汽車銷售市場的英國,僅2013年其汽車總銷售額就達到600億英鎊。巨大的市場令英國已經成為海外投資商首屈一指的歐盟投資目的地國。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的報告表明,2012/13年,英國吸引了歐洲投資總量的三分之一,而僅在汽車行業,2012和2013年,英國已經吸引了超過100億英鎊的海外投資。對諸多海外投資者而言,英國更是進軍歐洲的門戶。對外資高度開放的市場政策讓英國自身已然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市場。目前,英國汽車行業本土平台已全部出售給外國投資者。這種充分鼓勵競爭的政策與高度自由的市場,為英國在汽車領域吸引了諸多海外投資。
引領世界潮流的賽車運動
賽車行業是英國研發領域中最有說服力的範例。英國汽車產業對汽車性能的不斷創新和極致追求,吸引了大批一級方程式賽車車隊的青睞。11支一級方程式賽車(簡稱F1)車隊中,有8支車隊將其總部設在英國。英國擁有世界最大的賽車產業集群。目前,英國的賽車行業共有4500家企業,僅「賽車谷」,就擁有25000多名世界一流的工程師。超過15所英國大學設置有相關的賽車工程專業和課程,為英國賽車領域奠定了豐富的科研人員儲備。而對賽車行業研發投入的資金也遠超乎想像。據英國汽車工業委員會統計,在英國賽車行業的這4500家賽車運動工程公司,其30%的營業額會被用於研發。如飛鳥汽車公司(FlybirdAutomotive)曾為2009年的F1賽季研製出動能回收系統,考斯沃斯(Cosworth)公司專注高效能發動機的技術研發,並且擁有前沿工程、製造技術和全套的測試設施。作為英國汽車行業的一個關鍵領域,賽車運動每年為英國經濟創造50億的價值,並引領了許多後來應用在主流汽車製造的創新。如防鎖死剎車系統以及使用輕質材料和碳火技術等。

⑸ 英國的汽車品牌幾乎都被收購了,為啥英國還是公認的汽車強國

英國的汽車品牌幾乎都被收購了,為啥英國還是公認的汽車強國?
汽車是誕生於工業革命之中的產物,而歐洲又是工業革命的起始點,這也讓歐洲誕生了無數的汽車品牌和汽車強國,像是英國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英國的很多汽車品牌都已經被先後收購,比如捷豹、路虎、名爵、賓利、勞斯萊斯等等,為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還能夠被稱之為是一個汽車強國呢?
在歷史的漫漫長河當中英國積累下了極其優秀的汽車製造技術,而在英倫大地誕生的汽車品牌更是多如牛毛,然而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英國的汽車品牌卻大多已經流離失所,像是捷豹和路虎已經被印度塔塔收購,名爵和羅孚也已經歸屬到了上汽,賓利被大眾收走了,勞斯萊斯成為了寶馬旗下的一個子品牌,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也仍舊是一個汽車強國。
而這也是因為收購不像是我們買菜那樣簡單,它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可以了。收購是一個詳細且復雜的流程,像時很多的收購案例都只是收購了部分的股份和技術,收購方也只是成為了被收購方最大的股東或者是控股人。
而這也就導致了這些汽車廠商的很多技術仍舊把控在了自己的手中,如果收購方想要取得這些技術也是需要費勁千辛萬苦的。就拿一個我們熟知的收購案例來舉例子,在當年吉利收購沃爾沃時雙方就簽訂了一條明確的協議:吉利不可以竊取沃爾沃的發動機核心技術。所以說收購並不是我們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除此之外,這些品牌在被收購之後,它們的研發中心和總部基本也都仍舊保留在了英國,這也讓它的汽車工業技術得到了持續性的發展。正因如此英國的很多汽車品牌雖然已經被賣了出去,但是它們卻仍舊在為英國的汽車工業煥發著全新的活力,供給著全新的血液,英國也仍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汽車強國和汽車大國。
在絕大多數時候收購和被收購都是為了取得更好的發展,被收購方在有了全新的資金注入之後勢必也能夠迸發出更多的活力,而收購方也能夠得到相應的好處和分紅,取得利益才是收購的根本目的。不知道大家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中互動交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是哪個國家呢?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是哪個國家呢。

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是哪個國家呢?

英國汽車雜志AUTOCAR日前報道稱,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歐盟退居第二。 中國的汽車產量早在2012年就已超過歐盟,2013年達2198.41萬輛,遠超歐盟的1460萬輛。2014年中國汽車產量預計將達2400萬輛左右,將超過歐盟1000萬輛,相較於2014年全球汽車總銷量7550萬輛的規模,幾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其實,不僅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的汽車產能都在加速向中國轉移。從國內媒體披露的全球汽車品牌布局中國的產能看,到2015年,僅通用、福特、大眾、梅賽德斯-賓士、寶馬、標致雪鐵龍、菲亞特、豐田、本田、現代、起亞這些歐美亞企業就計劃在中國實現汽車產能總計1486萬,相當於歐盟往年銷量總和。

如果再算上路虎捷豹和沃爾沃的產能,進入中國的汽車總量還會更大。可見,全球汽車產能向中國偏移勢頭強勁,直觀表現則是合資企業國內四處擴大規模,如一汽大眾長春工廠之外又在廣東佛山、四川成都建廠;上海大眾安亭工廠之外,又在浙江寧波、江蘇儀征、新疆烏魯木齊、湖南長沙組建分廠;北京現代目前也正在籌建第四工廠。

全球汽車產能向中國轉移,是因為中國市場需求集中釋放,銷量及增幅為世界之冠,非常誘人。由此帶來的正效應是就業人員大幅增加,汽車行業員工收入明顯提升,產能的轉移帶來技術設備人才資源向中國集中,有助於帶動中國汽車行業水準的提升。產能的競爭帶來產品的充分競爭,可以讓中國消費者獲得物美價廉的汽車商品,提升汽車生活品質。燃油需求大量增加也會給石油企業帶來巨額利潤。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合資帶來的利潤也很可觀,使汽車經濟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出現波動、地方政府“賣地財政”失去根本經濟依賴之後,成為中國經濟暫時的“穩定器”。

但中國汽車發展更富深遠意義的目標是建成汽車強國。世界汽車產能向中國集中,中國自主品牌企業的產能也在擴大,預計2015年中國汽車產能將達到3200萬輛,到2018年更將突破4000萬輛大關。但隨著中國汽車產能逐年加劇,利潤攤薄,未來的汽車產銷將進入慘烈的競爭狀態。

而不容忽視的是,中國汽車產業雖大卻不強。眾多全球品牌汽車巨頭與中國合資後,中國組裝替代了中國製造,沒有自主研發,成了合資外方的附庸,技術上受制於人。別人的技能沒學會,自己研發又錯過了好時機,創新能力被削弱。

堅持獨立研發的中國自主品牌企業雖然急起直追,用十幾年時間取得了國外汽車數十上百年的進步,但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生產研發力量分散,品質提升緩慢,市場認同度低,在世界各大汽車品牌優質產品強勢圍剿之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已連續下滑一周年。

J.D . Pow er亞太公司發布的2014年中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預計,到2018年,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車質量方面將追平國際品牌。但品質追平之後,想讓更多消費者願意購買自主品牌的市場認可,還需要8-10年時間。而目前正是中國汽車消費增長高峰,8年之後,大面積市場將趨於飽和,即使自主品牌最終趕上,如何消化膨脹的產能?

此外,世界產能轉向,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可能面臨更大汽車社會問題,比如擁堵、霧霾、道路與停車設施等,汽車行業過度發展的弊端更加凸現;大量汽車產能轉移到中國,風險也將接踵而至;一些以汽車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經濟結構單一的城市在城市容量和汽車需求飽和、銷量不再增長之後,經濟增長將面臨斷崖式下滑等,美國底特律就是前車之鑒。

在經濟全球化、國家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汽車合資是必要的。但目前,汽車行業發展應充分利用主導地位明確合作研發項目,確保付出市場最終換來技術,保證汽車行業科學布局可持續發展,在汽車消費需求飽和之前,給自主品牌以喘息之機。在這一問題上,國家需要整體考慮海外投資合作條件。即便是歐美,對一些核心產業的保護比中國更為嚴格。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在取消鋼鐵等逾十個行業的外資限制同時,“汽車整車”仍被明確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保持“中方股比不低於50%”的政策“紅線”。此舉十分必要。建議在此基礎上,慎重對待即將到期的汽車合資企業的續約問題。

在考慮與國外相互對等的資本開放模式的同時,建議為中國汽車行業留條後路。這關乎中國汽車強弱盛衰。當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也是中國汽車強國的希望。

⑺ 為什麼英國賣掉了大部分汽車品牌但仍屬於汽車強國

英國許多 汽車 公司的確被他國收購了,但收購不代表這些品牌會消失,即便是這些 汽車 公司被賣給別人了,但這些 汽車 公司仍舊時英國品牌,他們的工廠和技術也仍舊待在英國本土!

首先大家先明白什麼是「收購」,一家公司被收購不代表這家公司沒有了,它只是換了個老闆。在 汽車 領域,大部分情況下新老闆是無權注銷所收購的品牌,這些要求會在收購協議中會寫得清清楚楚。

例如英國的賓利 汽車 由於經營不善,在1997年被德國大眾公司收購了,至此它不再是一家完全獨立的公司,而大眾旗下的一家 汽車 公司,其主要利潤也歸大眾公司。

但這並不意味著賓利公司不存了,賓利公司依舊存在,也依然是一家英國 汽車 公司,在運營上是基本獨立的,只是所有權轉移到了大眾旗下。

大眾收購賓利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自己在超豪華 汽車 領域的不足,大眾所看重的正是賓利純種的英國血統和品牌價值,說白了,大眾就是想買一個超豪華品牌。所以大眾是不會取消賓利這個品牌,更不會將賓利的生產線轉移到別的國家,否則賓利就不是賓利了,大眾公司花費巨資購買賓利也就失去了意義。

並且作為一個國寶級品牌,在大眾收購賓利的合同中就明確寫道賓利品牌是不能夠被注銷,總部也不能遷移出英國,否則英國政府是不會同意把賓利賣個德國佬的。

(賓利公司的總部和工廠仍舊還在英國,這還是一家英國公司)

與大眾收購賓利一樣,大多數 汽車 品牌在被收購時都會跟收購方簽訂一些協議,保證自己被收購之後仍舊可以保留願品牌,並獨立運作。

例如吉利在收購沃爾沃時就保證沃爾沃在被收購之後的獨立性,而且吉利也希望沃爾沃繼續維持其瑞典品牌的獨立性,沃爾沃依舊是一家瑞典企業。

假如沃爾沃被收購之後變成了一家中國品牌,那其品牌價值就會大大折扣,銷量估計也會一落千丈,這是不符合吉利的利益的。

在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雙方的運營完全是分開的,甚至根據雙方的收購協議,沃爾沃的技術都不能直接轉讓給吉利,吉利是通過額外的協議才從沃爾沃拿到一些技術。 (在保證沃爾沃獨立運營的前提下,吉利才得以收購沃爾沃)

所以即便是英國大量 汽車 品牌被外國公司收購,但這些品牌的 汽車 仍舊還是英國 汽車 ,例如賓利、勞斯萊斯、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他們的工廠仍舊時呆在英國。我們今天提起賓利、勞斯萊斯,也依舊認定它們是英國車。

英國 汽車 之所以大量被他國公司收購,並非是因為英國的造車技術不行,恰恰相反的是,英國的造車技術非常高,英國車基本上都是豪華或超豪華 汽車 ,這些 汽車 的發動機、變速箱可都是走的高端路線,沒有過人的技術根本搞不定。

英國品牌的衰落主要在於其大多數 汽車 品牌都是豪華或超豪華汽,這些 汽車 非常昂貴,都不是走量的車型。尤其是在遭遇經濟下坡時,這些豪華 汽車 的銷量也會跟著大幅滑坡,業績十分慘淡,久而久之就走向了破產的邊緣,最後只能賣掉了。這就像是一家餐館,高端菜是要有的,但主要還是靠低價菜賺錢。

(英國的幾個主要 汽車 品牌,即便是MG公司,其原先也是主要生產敞篷跑車,只不過被南京 汽車 集團收購之後才開始走平民化路線,備注一下,南京 汽車 後來又被上汽收購,MG於是到了上汽名下)

所以說沒有低端走量的 汽車 品牌做支持,單靠豪華品牌是撐不住的。而且不只是英國,目前大多數豪華品牌和超跑都早就被其他公司收購了。

例如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這三家義大利豪華跑車品牌就都被收購了。只不過只有蘭博基尼被德國大眾收購,而法拉利、瑪莎拉蒂則被同胞菲亞特集團收購。還有法國的布加迪公司,也被大眾收購了。

目前除了德國品牌以外,其他國家大多數豪華品牌和超跑日子過得都不咋樣,基本上都被收購了。而英國 汽車 大部分都是豪華品牌,這才出現被大量收購的情況。

平心而論,英國的 汽車 工業實力還是非常強悍的,今天的英國依然是一個 汽車 強國。只不過英國人太過高傲,不肯放下身段開發平價車, 而高端車賣不動就只能等著被收購或破產了。

是不是 汽車 強國,與掌握多少個 汽車 品牌沒有直接的關系,目前咱們國內的 汽車 品牌是最多的,但我們是 汽車 強國么? 汽車 工業考驗的是基礎工業的強大與否,這與有多少個品牌關系不大,基礎工業強、想造出好車只是一朝一夕間的事情,英國雖然現如今賣掉了很多品牌,但它強大的基礎工業實力還在,所以它想重新打造品牌也是輕而易舉的!


有一句俗話叫 只要能造好的軸承、就能造出好車 ,軸承與車是不同的兩種東西,但想造好軸承仍然需要基礎工業的強大, 汽車 上三大件那個不是工業製品?只要基礎工業強大,車子只不過是一個結果!武俠小說大家都看過,基礎工業就是內功,而 汽車 、摩托、坦克、艦艇 只是眾多的招式而已,想要讓招式強大、更加富有殺傷力,就必須要有 深厚的內力 ,這就是基礎工業強大的恐怖,就像張無忌、身負九陽神功,內力深厚、學什麼都特別快, 江南七怪各類招式最多 ,但由於內力太差(基礎工業太差了),所以再好的功夫也發揮不出來!

所以造車拼的是基礎工業,車子也好、坦克也罷,這些工業製品、只是針對基礎工業是否強大的一份考卷而已,所以一個 汽車 工業強大與否並不是由 品牌多、寡 而決定,而是由深厚的內力、也就是基礎工業強大與否來決定,基礎工業實力還在,那麼想造什麼都能造好、那項具體的領域都會強;反之、基礎工業不強,即便有一萬個 汽車 品牌也沒用;我們的確看到英國放棄了大部分整車設計,但並不代表英國放棄了 汽車 產業鏈,只不過英國在轉型,把整車製造這類 低附加值 產業取消,而是向一些高附加值產業邁進!

英國 汽車 工業依然強大

英國 汽車 工業其實向著 外包服務 邁進,甩掉製造業巨大的負擔(工業用人密集、人吃馬喂損耗多),比如一個不太為外人所知的企業 里卡多 ,說到里卡多相信知道的朋友不多、但要知道世界上 頂級超跑 的變速箱都是里卡多的定製產品,比如布加迪威龍的變速箱,可不是什麼DSG,而是里卡多的定製產品;一款變速箱幾乎能買五輛攬勝了,英國賣這個、是不是更掙錢,它甚至不用生產、只要提供設計即可,這才是賺錢賺出了新高度,關鍵用人少、成本低啊、賺的也就更多,中高級企業賣產品,頂級企業賣設計、賣服務!

除了里卡多,英國的 考斯沃斯 同樣強大到沒邊的程度,這是一家主打 賽車發動機 的企業,考斯沃斯對奧迪的貢獻極大,奧迪多款發動機都是由考斯沃斯的專業團隊進行的後期調校、改良的,比如當年奧迪4.2l v8機器,配備在s6上只有340匹馬力,而考斯沃斯團隊在接手之後換上兩顆kkk渦輪,立刻將功率提升到450匹以上,這就是考斯沃斯的強大!世界上任何一家車企,想打造頂級發動機、其身後都有考斯沃斯的影子,全世界的頂級賽車、後期的調校都是在英國進行的,只有英國可以提供最頂級的調校團隊;除了這些,英國的蓮花同樣也參與了世界很多品牌、跑車的設計,只有蓮花才是最代表英國的 汽車 ,並沒有賣掉!

所以您說英國還是不是 汽車 強國?當然、英國還是 汽車 強國,而且強大到沒邊,只不過英國現在不賣車了,而是被升級到了 賣設計、賣服務、賣定製化產品 的程度,它不好、不強大又怎麼能賣定製化產品?連布加迪這樣頂級、集所有 科技 於一身的超跑都得用英國變速箱,所以英國 汽車 工業不強、誰強?很多朋友盲目的認為只要牌子多、就是 汽車 強國,實際上這完全是一種誤區, 汽車 工業是否強大、看的是所掌握的技術有多 精尖 ,而並非有幾個品牌,咱們國內所有自主車企加到一塊,所掌握技術也沒有里卡多一家多,所以牌子多有什麼用?在別的企業還在玩鐵、玩製造時,英國悄悄的改為玩畫圖、玩設計了!

作為兩次工業革命的起源地之一,無論是品牌的誕生,還是技術的創新,英國都無愧 汽車 工業強國的稱謂。但隨著近年來,英國幾乎賣掉了除邁凱倫外的所有 汽車 品牌,難道是英國的 汽車 工業已經開始衰敗了?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那些被收購的英國品牌。

1. 勞斯萊斯:1907年成立於英國,除了是世界頂級豪車製造商,還是世界優秀的飛機發動機製造商,於1998年被德國寶馬 汽車 以6800w美元買下名字和標志。

2. 賓利:1919年W.O.賓利打造的英國本土品牌,以豪華和手工打造聞名,1997年被德國大眾收購。

3. 阿斯頓馬丁:1913年成立的英國豪華跑車品牌,以造型別致、性能卓越等特點著稱,1987年被福特收購,2007年又被Prodrive老闆大衛·理查茲收購。

4. 捷豹:曾是英國威廉王子大婚時候的御用座駕,於1989年被美國福特 汽車 收購,2008年福特又把捷豹連同路虎賣給了印度塔塔集團。

5. 路虎:以強悍、豪華越野車著稱的 汽車 品牌,1994年被德國寶馬 汽車 接管,2000年又被福特 汽車 收購,2008年連同捷豹一起被福特 汽車 賣給了印度塔塔集團。

6. MINI:1959年英國BMC推出的 汽車 品牌,後被德國寶馬 汽車 收購,但仍然很受大眾喜愛的一款小車。

除了以上品牌,還有路斯特、羅孚、MG等,也是帶著英國血統的。首先不可否認的就是,英國車企被收購的一大原因是:養不起了。

英國的這些 汽車 品牌,大多是高端豪車市場,畢竟中低端市場已經被大量的日系美系車牢牢佔領了,轉型只會降低身價,高端市場又有限,所以讓更具經濟實力的公司收購,不僅能讓瀕臨倒閉的品牌繼續存活下去,也能直接換取不少資金。

其次,相比法國人的浪漫,德國人的嚴謹,英國人更講究紳士,他們的豪車以品味、典雅著稱,因為他們大多採用手工打造(不要跟國內的手工作坊聯想到一塊哈),有著代代相傳的造車工藝和手工形式,保障了 汽車 品質。但隨著流水線生產的盛行,這種耗費大量人力、精力的生產方式,很難單獨生存。

最後,盡管英國的眾多豪車品牌都被收購,但仍然保留著更為重要的資產,即 汽車 技術和研發能力。不少 汽車 品牌都在英國設立了研發中心,難道是看中了那裡的環境?當然不,是那裡存留的造車工藝和研發人員,這樣無形的資產對於一家車企而言更為珍貴。

造車易,研發難,只有不斷推陳出新的 汽車 品牌才能存活下去。

英國幾乎賣掉了除了邁凱倫之外所有 汽車 品牌的原因,但是不難發現英國大部分車企都是高端品牌。

這個英國的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與其說他們想造出一台車,不如直接說他們更希望打造一個工藝品出來。品味,價值,豪華,典雅是英國人所追求的。


看看全世界有多少個 汽車 品牌的研發中心設立在英國。不僅僅是英國品牌,就連我們國內的例如吉利、上汽這樣的自主品牌,也有研發中心設立在英國。沒有超強的研發能力和研發人員,哪個廠家會把研發中心設在那裡。

這說明品牌不重要,重要的是技術、文化、是代替不了的工匠精神。

英國的 汽車 行業一直都不是在全球最強行列。最強的是德國、美國和日本。在英國 汽車 品牌還沒有大甩賣之前的1978年,英國的 汽車 年產量是160萬輛,而美國是1287萬輛、日本924萬輛、西德458萬輛、法國408萬輛,分別是英國的8倍、5.8倍、2.9倍和2.6倍。可見,英國一直不是全球 汽車 最強行列的國家。 (勞斯萊斯幻影,報價693-815萬)

現在,英國大部分 汽車 品牌又被國外收購了,包括捷豹、路虎、賓利、邁凱輪和阿斯頓馬丁、mini、路特斯,等等。但為什麼英國賣掉了大部分汽車品牌但仍屬於汽車強國?

第一,雖然品牌被他國收購了,但品牌名稱以及在英國的生產工廠還在。簡單點說,英國的 汽車 品牌只是換了股東,其他都沒有變。就比如吉利 汽車 收購瑞典沃爾沃轎車品牌,只是老闆從福特變成了吉利,其他的都沒有變,技術、工人、車間都還在。英國也是一樣,品牌被德國、印度、美國收購了,但是「舞照跳,馬照跑」,一切沒變。

第二,除了品牌 汽車 ,英國還有大量 汽車 零部件製造商。雖然英國整車製造商不爭氣得衰弱了,乃至被他國收購了,導致英國 汽車 行業整體實力衰退,但英國還有大量 汽車 零部件供應商,他們手中掌握不少先進技術。英國有哪些零部件 汽車 ,包括鄧普祿(輪胎製造)、大衛布朗(車身製造)、米拉(底盤調教)、吉凱恩( 汽車 傳動)、皮爾金頓( 汽車 玻璃)、TI 汽車 (燃油存儲和傳送)。

可見,英國的 汽車 行業技術還是相對不錯的,只是沒有像美德日法那般成功,沒能發展出全球暢銷的 汽車 品牌,這一點對作為工業發源地的英國來說是十分尷尬的。

英國 汽車 工業水平不能否認足夠領先-品牌出售原因不在於產品品質

英系 汽車 有哪些知名品牌?

數得著的英國 汽車 品牌只有這些了,但很有意思的是似乎除了「邁凱倫」以外,剩下的所有品牌都被收購了;而邁凱倫曾經也是倔強的拒絕了戴姆勒賓士的收購,如果沒有堅持的話,英系 汽車 則全線敗北。是什麼原因造成曾經的 汽車 工業強國英國的失敗,又是什麼原因仍然讓很多人堅持英國是工業強國呢?


文化解析

英國在「光榮革命」後打造了全球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制度,其概念簡而言之為資產階級穩定對英國的統治;但是對國王的權利會加以限制,保證議會的核心權利。

此時君主則處於「統而不治」的位置,其實非常詳實幕府時代的天皇,說白了就是個傀儡或象徵或者擺設。但是傳統文化中形成的思想是難以改變的,除非到文明非常昌明的現代;所以幕府將軍實際掌控的日本,天皇仍然是日本民眾的精神寄託,同樣英國的君主仍然保持了貴族的身份。


【資本主義】國家其實是披著文明外衣的封建,不論英國還是美國的統治階層,目的當然是利潤最大化和資本私有化;通俗的描述就是得越來越富有,區別為傳統封建王朝的是對生命開始敬畏,然而基礎還是作為每個個體可以為資產階級創造價值而已。

馬克思曾經這樣描述: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低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君主立憲制又有別於普通資本主義國家,所以英國的「貴族文化」至今仍然盛行;在早期的各類大宗商品也主要為貴族階層服務,其中 汽車 是自豪華COUPE(雙門馬車)後的重要奢侈品。


車輛定位

英國 汽車 沒有便宜的哦,參考已經被收購並國產的【MG·名爵】(榮威實際為羅浮·福特搶先收購羅浮品牌導致無奈更名)。今天去看名爵 汽車 會感覺相當一般,期間車型無非是15萬的城市SUV,主力車型的性能平平,甚至還有很多模仿歐系 汽車 使用乾式雙離合變速箱的選項,這種品牌算什麼高端呢?


然而在《大英網路全書》中,MG的單詞值得是中文裡描述的「跑車」;該品牌曾經是全球范圍內跑車陣營中的掌上明珠,也有全球單一品牌規模最大的跑車俱樂部。其實知道南汽收購名爵的階段,還仍然生產過「MG-TF」這台中置後驅的軟頂敞篷跑車,當然真的是吸引了無數年輕人。

至於羅浮則是豪華轎車的代名詞,產品定位也是相當高的,可以說一度與美洲虎(捷豹)出於同一等級。


「勞&賓」兩大品牌相信不用贅述了,似乎在任何國家都是富豪的選型;剩餘的捷豹路虎都有過「皇家加長版」選項,阿斯頓馬丁是邦德的指定座駕,這還是只是給英國女皇打工的人的選項哦。

至於摩根 汽車 只生產復古豪華 汽車 ,路斯特是高級跑車品牌,只有MINI是真正打造過的普通代步車型;然而英國 汽車 行業整體的衰弱,還是把所有車企都拉向了深淵。


至此應當可以理解英國 汽車 品牌為什麼都會被收購了吧! 不能否認這些品牌中的大部分 汽車 ,都具備非常高的工業素質,同時也有相當強的綜合品質,然而也都有非常非常高的價格。

英國人口僅為6600多萬,其中歸攏包堆挑出一些貴族,連「 中產」都算上又能有幾個?所有英系車企都把產品規劃面向極少數的貴族,不破產似乎都是沒有道理的;所以英國其實只需要 兩到三家車企即可,保留高端品牌,留下普通品牌,結果也不會這么難看。然而放不低姿態的文化,決定了真實的最終結果。


說明:歐系 汽車 仍然以英國 汽車 品牌為品質標桿,高性能車型則多以義大利車系為主。

德國 汽車 的成功基於合理的產品定位,以及放眼全球的戰略眼光,然而主要品牌的技術水平和品質乏善可陳的。法系 汽車 在美亞市場幾乎玩完,水平相比德系 汽車 也好不到拿去。剩下的東歐 汽車 品牌只是曇花一現,北歐品牌則多為美系車企和國產車企收購;所以只討論車輛品質的話,其實還真的看英國,這就是英國仍舊被認定為 汽車 工業強國的原因。

最後看一看優秀的英系 汽車 吧。

圖1:勞斯勞斯


圖2:賓利


圖3:路斯特


圖4:路虎攬勝


圖5:捷豹 汽車


我不認為英國仍然是一個 汽車 強國。我們說美國是一個 科技 強國,因為它不止有IBM這樣幕後的巨人,還有蘋果、谷歌、亞馬遜這樣活躍在舞台上的名牌。英國 汽車 確實輝煌過,現在的研發、設計方面也很有實力,但是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品牌嗎?

邁凱倫算是英國 汽車 品牌里活得比較好的一個,近幾年的邁凱倫P1、12C、720S還算比較出風頭,但也僅限於出出風頭了。在追求個性、性能的跑車領域,邁凱倫跟法拉利、保時捷相比也沒有表現出英國人傲氣。

邁凱倫最突出的,反而是這個級別最不被看重的性價比(P1跟法拉利laferrari、保時捷918一起號稱三大神車)

邁凱倫的成立於1963年, 歷史 比較短,英國還有一家叫做摩根的性能車公司。這是一家百年企業,而且仍然屬於英國人。它旗下比較出名的車是啥呢,3 Wheeler,三輪車,我們習慣叫它三蹦子,有的地方叫倒騎驢。

其他的英國車企,大家還能想的起來嗎?全鋁車身的捷豹,越野王者路虎,它們幾經轉手,最後被印度塔塔收購;勞斯勞斯、賓利是最頂級的房車品牌,結果也被賣給了德國人(寶馬、大眾);mini這樣的國民小車,現在也成了寶馬的負擔……

還有「賣藝不賣身」的羅孚(賣了技術,名字不讓用)、蓮花(路特斯後來還是賣給了吉利……),賣了一圈又回了英國的阿斯頓馬丁,英國哪有什麼拿得出手的 汽車 品牌。(不過路特斯的車真是純粹,五十萬的車用這么個內飾也是沒誰了,還有當年為了減重,車身大量使用膠水粘合)

當年面對日系車和德系車的沖擊,英國對本國 汽車 品牌扶持、保護,結果造成了英國車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現在英國脫歐,英國產品到歐洲市場要多交稅,更難以形成競爭力,所以說,英國作為 汽車 強國的 歷史 一去不復返了,反而是中國 汽車 要崛起,成為世界 汽車 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勞斯萊斯、賓利、阿斯頓馬丁、路虎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卻又買不起的 汽車 品牌,如果這些 汽車 品牌追根溯源,它們都流淌著英系車的血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英國的 汽車 品牌,都已經被其它品牌收購。於是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英國賣掉了大部分汽車品牌但仍屬於汽車強國?

1、為什麼要賣掉大部分 汽車 品牌?

首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是英國政府還是英國企業,賣掉本土大部分 汽車 品牌,肯定有利可圖,這也是它們出售 汽車 品牌的根本原因。其次,車企之間的收購,只是股東發生了變化而已,其核心技術卻不會流失或被收購,核心技術依然屬於英國本土或者英國企業。再次,被收購的英國 汽車 品牌,會更容易走出英國本土走向世界,就像被吉利收購的沃爾沃 汽車 品牌,其銷量更進一步。

2、英國屬於 汽車 強國嗎?

世界頂級豪車製造商勞斯萊斯、以豪華和手工打造聞名的賓利、性能卓越的豪華跑車品牌阿斯頓馬丁等等眾多英國 汽車 品牌,其三大件技術特別厲害,比如英國的考斯沃斯發動機、里卡多變速箱、米拉底盤調教、吉凱恩 汽車 傳動等等,都是比較頂級的三大件生產廠商。現在的英國及其企業,雖然出售了很多 汽車 品牌,但依靠其掌握的核心技術,在賣附加值更高的設計和服務,所以,英國依舊是名副其實的 汽車 強國。

因為英國是一個非常有設計能力的國家。他們當時了許多車的品牌,許多主流車的設計。但人家沒放棄 汽車 行業。應該還有給他們帶來更有利益的事情,才放棄這些的吧!

在他們看來,他們自己還有更優秀的公司,更有才的設計人才,才能站住腳的吧!

感謝樓主邀請!首先,英國作為蒸汽時代的開創者工業基礎自然不用說。只是世界大戰過後才逐漸衰落下去,但是它的工業基礎,工業技術的沉澱等等都是一頂一的也是其他新興國家無法比擬的。雖然英國賣掉了大部分的 汽車 品牌但是技術還是在它手中賣的只是這個品牌的使用權而已並不是技術!所以英國當然也是 汽車 工業強國!

⑻ 哪個國家的汽車比較好

在我國主要汽車進出口國別中,日、美、德依然雄霸前三強,三者合計占我國前3季度汽車進口總量的七成以上。自其它國家進口汽車量出現不同幅度增減,如自義大利進口汽車量增長358.71%,自韓國進口汽車量下降48.99%。前3季度我國前10大汽車進口國如下:

第10名:加拿大

進口量:1.05萬輛

進口額:22.38億元

平均價格:21.27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小客車(95.72%)

加拿大雖然沒有自主汽車品牌企業,依然是汽車強國。它的優勢集中在汽配行業,著名的跨國汽配巨頭麥格納就是加拿大的企業。加拿大汽配行業生產鏈廣,科技含量高,產品質量好。美國三大汽車企業,以及豐田、日產等日系車都在加拿大建有工廠或設立研發中心。

第9名:法國

進口量:1.09萬輛

進口額:7.29億元

平均價格:7.29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小轎車(98.42%)

法國是歐洲第二大汽車生產國,是全球汽車行業支柱之一。法國擁有13家汽車製造廠商,既包括本土企業標致-雪鐵龍集團和雷諾集團,也包括大眾、福特、豐田、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等國外廠商。

第8名:墨西哥

進口量:1.38萬輛

進口額:19.13億元

平均價格:13.85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小轎車(99.19%)

墨西哥是拉美重要的汽車出口國,墨西哥汽車產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墨西哥14個州有24家汽車組裝生產企業,主要品牌包括: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尼桑、本田、寶馬等,生產的車型超過40種。

第7名:斯洛伐克

進口量:2.26萬輛

進口額:75.60億元

平均價格:33.43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越野車(99.73%)

斯洛伐克汽車產業在其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其工業支柱,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斯洛伐克汽車生產相對集中,且裝備和技術水平較高,零部件國產化率高,汽車工業的發展輻射到其他產業,生產的汽車以出口為主,產量較大。

第6名:義大利

進口量:2.72萬輛

進口額:100.61億元

平均價格:36.95萬元/

主要進口類型:越野車(62.64%)、小轎車(36.10%)

義大利是全球汽車擁有量最高的國家之一,每100人擁有汽車62輛,也就是平均一個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義大利汽車設計居世界領先地位,擁有一批世界公認的汽車設計大師。雖然僅有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商:菲亞特集團,但旗下品牌眾多,包括菲亞特、藍旗亞、法拉利、瑪莎拉蒂、阿法爾羅密歐等。

第5名:匈牙利

進口量:3.07萬輛

進口額:45.48億元

平均價格:14.8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小轎車(99.99%)

匈牙利的汽車工業歷史悠久,傑爾是重要的汽車工業城市。汽車工業是匈牙利重要的支柱行業之一,汽車及零部件供應商多達700多家。賓士、奧迪、鈴木等在匈牙利投資開展整車生產,生產的汽車多銷往國外。

第4名:英國

進口量:8.66萬輛

進口額:360.54億元

平均價格:41.64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越野車(60.65%)、小轎車(33.25%)

從汽車發明的一百多年裡,英國汽車一直被認為是代表著汽車工藝的極致以及品位、價值、豪華、典雅等諸多詞語在汽車上的完美體現。英國汽車製造能力十分強大,製造范圍涵蓋了轎車、商用車、公交車、客車等眾多領域。

第3名:德國

進口量:18.26萬輛

進口額:629.36億元

平均價格:34.47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小轎車(70.44%)、小客車(14.4%)、越野車(14.12%)

德國是全球工業水平最頂尖的國家之一,尤其在汽車工業方面。德國是現代汽車的發祥地,是生產汽車最悠久的國家。自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發展歷史。

德國汽車品牌眾多,三大豪華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奧迪,全都是德國品牌。賓利、保時捷、蘭博基尼等豪華車及跑車品牌也都屬於德國。此外,德國汽車品牌還包括斯柯達、西雅特、邁巴赫等汽車品牌。

第2名:美國

進口量:21.04萬輛

進口額:668.17億元

平均價格:31.76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越野車(55.1%)、小客車(27.55%)、小轎車(14.66%)

美國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普及率居全球首位,每100人平均擁有約80多輛汽車。美國汽車工業的產品主要為乘用車和輕型載貨汽車,還有少量重型卡車和客車。美國汽車公司三巨頭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擁有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福特、林肯、道奇、克萊斯勒等眾多汽車品牌。

第1名:日本

進口量:25.09萬輛

進口額:440.99億元

平均價格:17.58萬元/輛

主要進口類型:越野車(57.02%)、小轎車(23.94%)、小客車(18.73%)

日本汽車工業是日本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其產業鏈延伸到製造、銷售、維護保養、材料等廣闊領域。日本汽車工業展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10%。日本涌現出了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富士重工、鈴木、三菱等世界級汽車企業,其中豐田、本田、日產汽車銷量躋身全球前10名。且豐田公司銷量多次穩定全球第一寶座。

⑼ 為什麼英國這么小的國家能誕生那麼多的汽車品牌

幾方面。
第一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工業基礎好。汽車工業發展歷史比較長。綜合國力和歷史契機給了英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契機。
第二,英國不是小國家。目前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國土面積在農業時代後作為評價標准已經意義不大了。如果在汽車工業剛剛開始時期算,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有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國土面積。
第三,多品牌是歷史演化的過程。現在英國本土獨立的量產品牌一個都不剩了。已經被各個國家收了。比如印度收了路虎,中國收了MG羅孚,德國寶馬收了勞斯萊斯,大眾收了賓利等等。

⑽ 為什麼英國把捷豹路虎都賣給了印度之後,自己依然是汽車強國

這是因為捷豹路虎這兩大汽車品牌的主要生產工廠都繼續留在了英國本土,再加上英國擁有非常強大的汽車製作工藝,這也使得英國雖然賣掉了兩大汽車品牌,但是國內的汽車工業體系卻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沖擊,再加上英國本土依然擁有其他的汽車品牌,然而印度卻並沒有完整的汽車體系,這也使得印度雖然擁有捷豹和路虎這兩大汽車品牌,但依然不能夠稱為汽車強國。

所以我們希望印度在未來能夠把自己的工業體系建立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製造出非常出色的汽車,只有這樣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打造出自己的頂級汽車品牌。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是汽車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為什麼咬死伊朗不放 瀏覽:479
英國有什麼紳士 瀏覽:172
伊朗總統怎麼上台的 瀏覽:826
義大利點炮手是什麼梗 瀏覽:456
怎麼畫印度眼睛 瀏覽:324
伊朗空襲能力怎麼樣 瀏覽:763
英國什麼時候進入議會制度 瀏覽:734
中國電信如何裝電視 瀏覽:200
英國蓮功放如何配音箱 瀏覽:657
印尼榴槤怎麼取 瀏覽:23
印度女方出嫁需要給多少錢 瀏覽:139
新中國改革運動有哪些 瀏覽:514
印度的航母是長什麼樣子 瀏覽:507
英國人為什麼不用付錢 瀏覽:516
義大利歌曲綠樹成蔭什麼調 瀏覽:63
伊朗什麼時候有海軍 瀏覽:39
越南老婆來中國有多少 瀏覽:483
義大利高中畢業去哪裡留學 瀏覽:239
印尼siap是什麼意思 瀏覽:892
印尼fe第三方第七欄應該標注什麼區別 瀏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