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被英國殖民了多少年
印度被英國殖民近200年。
據史料記載,從1757年,英國就開始侵略印度,而且在印度發動了四次大的侵略戰爭,不僅使大量的印度人喪生,英國還從印度掠奪很多資源。近入18世紀後,英國成立的東印度公司,源源不斷的給英國掙了大量的外塊。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一些覺醒的印度人決定自立,並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1950年,印度正式獨立,但「蒙巴頓方案」卻把巴基斯坦分了出來,後來又誕生了孟加拉國。
印度國家概況
【國名】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自然地理】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面積居世界第7位。
【人口】13.9億,居世界第2位。
【民族】印度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46.3%,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等。
【宗教】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其中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別占總人口的80.5%和13.4%。
【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印度國家概況
B. 英屬印度都包括現在的哪些國家
巴基斯坦,孟加拉,現印度,緬甸。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雖然受英國控制但不屬於英屬印度體系裡面
C. 印度分成了哪三個國家
老印度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退出後,老印度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印度在1971年贏得了第三次印巴戰爭,但也付出了落入蘇聯手中的政治代價。印度在1975年吞並了錫金王國,並將前王國建立為所謂的錫金邦。21世紀初,印度已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
行政區劃
印度一級行政區包括28個州(省)、6個聯邦領地和1個國家首都區。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民選政府,而聯邦領土和國家首都地區則由聯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員管理。此外,盡管印度在南極洲沒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極洲也有兩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首都是新德里,總人口1675.3萬(2011年)。德里位於印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畔。它是一個中部地區,包括新德里、舊德里和農村地區。總面積148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46.3平方公里)。它是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鐵路和航空樞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D. 英國殖民印度時期,這個國家有多大,包括現在的哪些國家
大英帝國的版圖可以說是最大的了,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化革命的國家,有世界工廠的美譽! 他的殖民地可以說遍布全球了。比如說現在的加拿大,紐西蘭,印度。等等。。。。。
E. 英國統治印度多少年
英國對印度進行了長達190年的殖民統治。
1849年3月29日,英國殖民者宣布把旁遮普省並入英屬印度領地,由印度總督直接統治。旁遮普的被吞並,標志著英國完成對印度的征服過程。
1947年6月3日,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同意把英屬印度按局民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巴基斯坦自指令包括現在的巴基斯坦國和孟加拉國)。
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誕生。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國。
(5)英國統治印度多少個國家擴展閱讀
在印度立足
英國商人經常在印度洋與荷蘭和葡萄牙競爭者發生武裝沖突。
1612年東印度公司戰勝葡萄牙人,使他們獲得莫卧爾帝國皇帝賈汗吉爾的青睞。英國人認識到在遠洋作戰的勝敗是暫時的,因此他們決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雙方政府支持的立足點。他們要求英皇採取外交措施來達到這個目的。
1615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派托馬斯·羅伊爵士拜訪賈汗吉爾,賈汗吉爾是印度亞大陸70%的領域的統治者。這次外交拜訪的目的在於在蘇拉特和其它地區授予東印度公司獨一無二的定居和建立工廠的權利。
作為交換,公司願意向賈汗吉爾提供歐洲市場上的貨物和珍品。這次旅程非常成功,賈汗吉爾通過羅伊爵士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作為對你的皇室的恩愛我向所有我統治的王國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國商人作為我的朋友。他們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地方居住,他們享受無限制的自由。
不論他們到達哪個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準打擾他們。不論他們在哪個城市定居,我下令給所有我的總督和長官給予他們任何可以給予的、他們所需要的自由。他們可以任意買賣和向他們的國家運輸。
為了加固我們之間的熱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們的船運來各種珍品,和適合我的皇宮的商品,以及您有機會給我傳遞您的王家信件,以讓我歡欣您的健康和事業發展。願我們的友誼永恆。」
F. 英國統治印度多少年
300年。
1757年,英國在普拉西之戰中獲勝,從此開始了在印度長達190多年的殖民統治。如果從英國在印度設立管理區開始算,英國殖民印度超過了300年。
17世紀末莫卧兒帝國陷入分裂之中,各地封建王公割據成勢力。 18世紀中後期,英國乘機進入印度。 通過收買封建王公等手段控制壟斷印度的麻棉等原料供應, 並成立東印度公司,專管稅收。
但是該組織多次欺壓印度人民, 進入19世紀以後,印度爆發過多次反英起義, 但都被鎮壓了, 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在19世紀60年代。
進入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引發了英國喪失對一些殖民地的控制,印度真正獨立是在1947年,印度總督蒙巴頓勛爵認為繼續殖民統治不現實,便承認印度獨立。
統治方式: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
G. 英國殖民統治印度300年,沒有誕生一個像香港一樣的國際大都市
我們知道,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如果從英國在印度設立管理區算起,英國殖民印度長達300年。在這300年中,除了分裂了這塊大陸,殘害這里的百姓,掠奪了這里的財富,並沒有留下什麼值得留戀的好事。
以前,有人說香港是因為英國的殖民才發展起來的,這是大錯而特錯的,看看印度就知道了。香港的崛起,完全是依賴祖國大陸,將香港作為一個窗口,匯聚了大陸最多的資金和人才,才得以發展起來的。殖民的本質是掠奪,它才不會管你的死活。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是一個國家,均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6月,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提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在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但這兩個國家仍然還屬於英聯邦國家。
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超過300年,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都在當時的英國的管轄范圍內。日不落帝國果然牛逼,那個時候,大半個地球都是它的,比當今的美國強大多了。論GDP,應該佔到全球的一半還多。這是因為它擁有一隻強大的海軍,堪稱天下無敵的海軍,那時候的美國、日本,還得聽英國的指令發號。
斗轉星移,世事難料。在列強稱霸的同時,還有一些國家在韜光養晦,暗暗發力,大力發展工業生產,提高 科技 的運用,裝備到軍隊。德國利用兩次世界大戰,將英國頭號大國拉下馬。美國隔岸觀火,時機一到,趁虛而入,滅了德國和日本,獨自登上了世界大國的寶座。這是一部近代世界的戰國策。 所以,主動挑戰的那個,最後不一定能當老大,隔岸觀火的那個,可能趁虛而入。
那麼,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300年,為什麼不在這里建立一個世界級的大都市呢?這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帝國主義性質決定的,他們殖民的本質就是掠奪,然後將掠奪的財富送回英國本土享用,他們沒有對南亞殖民地進行長期規劃,更沒有建立繁華都市的打算,他們只會為他們自己考慮。
香港就不同了,當時大陸的統治權還在清政府手裡,在清政府手裡犯罪的人,有的會逃往香港去避難,而這些人,均是有理想、有抱負、有膽量、能幹大事的人,英國政府正需要他們這幫人,就容留了他們,他們最後成為香港建設的主力軍,英國政府又通他們來收刮大陸的財富。
慢慢地,在香港的 社會 里形成了中國人的力量,是他們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努力建設香港美好未來!印度則不同,整個大陸被英國殖民統治,不存在世界的窗口這樣的地方,所以在那個時候也不會形成超級大都市。
英國在南亞的殖民統治,蒙巴頓方案也給這塊大陸留下了禍根,讓印巴兩國長年在克什米爾打得你死我活,多沒意思。另外,如果當初按教派再細分國家,也許就沒有現在這么亂和落後了。
H. 英國在歷史上,殖民統治過哪些國家
要說起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那就多了,曾經被英國殖民的國家,一共有56個地區2個。
其中亞洲10個,歐洲3個,美洲8個,非洲21個,大洋洲14個,可以看得出來被美國殖民的國家最多的地區就是非洲等地。總而言之,被英國殖民可並不是什麼好事,英國的殖民者們來到一個地方,幾乎對於原住民們都是瘋狂的屠殺,這個可稱不上好。
I. 英國人統治了印度多少年
統治年數:89年,1858年通過《改善印度管理法》到1947年印度自治領成立
統治方式: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
失敗和撤出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了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斗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9)英國統治印度多少個國家擴展閱讀:
東印度公司
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 HEIC),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
J. 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有多少個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1、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2、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3、美洲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4、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
5、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6、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10)英國統治印度多少個國家擴展閱讀
影響
由於美洲的殖民地獨立較早,因此殖民地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非洲和亞洲地區。
1853年,卡爾·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義有「雙重使命」,即破壞性使命和建設性使命,兩者都是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
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主要表現在對殖民地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破壞上,但由於宗主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不同,各個殖民地的歷史情況、殖民對象、自然生態條件和社會集團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響在質量上有很大的差別。
由於殖民,西屬美洲殖民地和英屬印度殖民地傳統經濟結構的瓦解和破壞是巨大的。但在熱帶非洲,除占極少面積(法屬西非為8%,撒哈拉以南非洲為5%)的經濟作物種植地區外,殖民地的絕大多數地區都保持了原始的農業社會結構。
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即積極意義,通常表現在以下方面: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進行建設,為其提供了現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殖民地的商品經濟也得到發展,城市化步伐加快。
出現了鐵路、公路、電訊、電話、醫院、學校,把原本落後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