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美國有多少架太空梭,分別叫什麼名字,製造與什麼時候,分別飛行多少次,現在在什麼地方
美國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
1981年初,經過十年的研製開發,哥倫比亞號終於建造成功,它是第一架用於在太空和地面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設備的太空梭。它第一次飛行的任務只是測試它的軌道飛行和著陸能力。在太空飛行54小時,環繞地球飛行36周之後太空梭安全著陸。「哥倫比亞」號是以18世紀初第一艘環繞地球航行的美國輪船的名字命名的,在下一架太空梭,挑戰者號建成之前,「哥倫比亞」號又進行了四次飛行。2003年返回地球時失事。
美國第二架太空梭:挑戰者號
1982年,挑戰者號成為美國宇航局的第二架太空梭。太空梭(正式名稱為空間運輸系統)由軌道飛行器、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器和外燃燒箱共同構成。軌道飛行器是一種用來在太空和地面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設備的帶有機翼的太空飛機。由於它悲慘的結局,挑戰者號這個名字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可能比其他太空梭都要大。「挑戰者」號進行了10次飛行,第一次是1983年4月,最後一次(飛機失事)是在1986年。
美國第三架太空梭:發現號
發現號太空梭軌道飛行器是以18世紀美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的小船的名字命名的。他駕駛著這艘小船在南太平洋航行,成為第一個踏上夏威夷群島的非土著居民。「發現」號太空梭是美國建造的第三架太空梭,前兩架是「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發現」號太空梭的第一次飛行是在1984年8月,總計飛行了21次,比任何其它太空梭飛行次數都多。
美國第四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
1985年,亞特蘭蒂斯號成為美國宇航局的第四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是以美國第一艘遠洋船舶的名字命名的,這艘輪船從1930年到196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被用來進行研究。「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重77.7噸,它在1985年10月和1996年3月之間進行了16次飛行。2011年7月8日,亞特蘭蒂斯號進行最後一次飛行。
美國第五架太空梭:奮進號
奮進號是美國宇航局最新建造的一家太空梭軌道飛行器。它是由美國宇航局於1991年建造,用來替代1986年在爆炸中被毀壞的「挑戰者」號。「奮進」號是以18世紀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的考察船的名字命名的。「奮進」號高36.6米,寬23.4米,重71噸,造價超過20億美元。它是美國宇航局建造的四架太空梭之一,也是還在使用當中的太空梭之一。其它兩架分別是發現號和亞特蘭蒂斯號。
2. 世界各國空軍的三代戰機數量都有多少,中國空軍的數量
世界各國空軍的三代戰機數量都有多少,中國空軍的數量令人意外
現代戰爭空軍越來越重要,而現代空軍作戰的主力主要是三代機,畢竟裝備四代戰機的國家太少,讓我們看看世界主要國家的三代戰機數量。
印度空軍,印度雖然自產三代機搞得一團槽,而且摔飛機摔的很出名,但是印度通過買買買也攢下了一股不弱的空軍力量,印度空軍現有1400架戰機,其中作戰飛機七百多架,擁有270多架蘇30MKI,50多架幻影2000,60多架米格29;三代機數量總計近400架,數量相當可觀。
美國空軍主力F22戰斗機
數據選自各國比較新的數據。
望採納
3. 美國究竟有多少架戰機
美國現有187架F-22,約30架F-35A,約506架F-15(C/D型286架,E/F型220架),約1028架F-16C/D,約650架F-18C/D,約515架3.5代的F-18E/F;合計約2184架3代機,515架3.5代機,198架4代機;總計約2900架現代化戰斗機,均能發射主動中距彈。3代機數量約等於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4國的總和。
美國飛行員擁有高達約240小時/年的平均飛行時間,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現代化的作戰理論。
美國現有約120架預警機、162架戰略轟炸機、849架運輸機(536架戰術運輸機、313架戰略運輸機)、549架空中加油機。。。
4. 二戰時期各國主要飛機生產情況(數字有沒有
二戰世界大國產量如下(美國1941年12月參戰):
1939年:1、蘇聯10400架,2、德國8300架、3、英國7900架、4、美國5800架。
1940年:1、英國15000架、2、美國12800架、3、德國10800架、4、蘇聯10500架。
1941年:1、美國26200架、2、英國20100架、3、蘇聯15700架、4、德國11800架。
1942年:1、美國47800架、2、蘇聯25400架、3、英國23700架、4、德國15600架
1443年:1、美國85900架、2、蘇聯34850架、3、英國26300架、4、德國25500架。
1944年:1、美國96300架、2、蘇聯40250架、3、德國39800架、4、英國26500架。
1945年:1、美國46000架、2、蘇聯20100架、3、英國12000架、4、德國7500架。
從中可以看出美國雄厚的工業實力。
飛行員訓練,在1939-1942年,德國飛行員訓練時間最長,而到了1942年10月開始,英國和美國美飛行員成為訓練最有素的飛行員,其飛行訓練時間已經超過了德國巔峰時期的1939-1940,德國次之,蘇聯最少。
而到了1944年開始美國飛行員平均訓練更是遙遙領先,已經把英國甩在後面。,英國次之,德國和蘇聯已經差不多了。
5. 請問諾曼底登陸美國和英國各有多少架飛機
參戰的空降部隊是美軍第82空降師,第101空降師,英軍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全部空降兵力。由美軍第9運輸機聯隊和英軍的2個運輸機大隊擔負空中運輸,共有運輸機1800架,滑翔機1200架。以英國南部的15個機場為出發機場,空降距離200—250公里。各空降師均分為突擊、後續、海運三個梯隊,由傘兵團組成突擊梯隊於登陸前五小時傘降著陸,滑翔機機降步兵團為後續梯隊於突擊梯隊傘降後十五小時機降著陸,空降師建制里的坦克、裝甲車等重裝備及其餘部隊組成後續梯隊在登陸場鞏固後海運上陸。計劃空降時間為6月6日凌晨一時,登陸時間為6月6日六時三十分。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空降作戰中,共空降35000餘人,其中傘降17600人,還空降了504門火炮,110輛輕型坦克,1000餘噸補給。使用運輸機2400餘架次,滑翔機1130架次。在戰斗中空降兵傷亡約8200人,占空降總人數的23%,大大低於戰前預計。運輸機被擊落42架,擊傷510架。美第82師佔領聖曼伊格里斯和梅特勒河上的渡口,美第101師控制了海灘後的四條通路和杜佛河上的渡口,英第6師奪取了奧恩河上的大橋,而且都很快與海上登陸部隊會合,並作為步兵師繼續作戰。
實在查不找了
6. 美國、英國在二戰結束時有多少航空母艦和巡洋艦
一、 美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 美國是最早發展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它對這個極具革命性艦種的關注幾乎與航母的先驅國英國、日本同步,都發軔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到20年代初期這樣一個時間段里。 與英國、日本相比,美國第一艘航母的出世要稍微晚點,但建造模式卻極其類似——都是用現有的艦種進行改裝。追溯起來,美國航母的源頭是和一艘排水量5,500噸的運煤船「木星」號連在一起的,因為美國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就是由「木星」號改裝而來。這一工程自1919年6月在諾福克海軍工廠開始,三年後「木星」號搖身一變,並以「蘭利」號的名義出現於美國海軍現役,從而掀開了美國航母的歷史。 「蘭利」號的編號為CV-1,標准排水量提高為11,500噸,速度15節。飛行甲板採用全通型,載有飛機34架,沒設升降機。1922年11月使用壓縮空氣彈射器進行飛機彈射起飛試驗成功。 「蘭利」號服役後一直用於訓練,為美國海軍探討航空母艦的早期戰術做出了突出貢獻。1936年,它又被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母艦(AV-3)。 1942年2月27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執行運送P-40戰斗機任務時,被日本海軍陸上攻擊機擊沉。 1922年9月拍攝的「蘭利」號。很有趣的是,它的艦尾有一個鴿子間,曾用來飼養信鴿,以便為飛行員領航。 二、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 拍攝於1933年2月2日「列剋星敦」號照片 1942年的「薩拉托加」號,其主炮換成Mark12雙聯裝127毫米炮 在「蘭利」號之後,列剋星敦級航母也加入了美國航母的行列。 和「蘭利」號一樣,列剋星頓級航母在設計之初其原型艦也為兩艘1921年1月開工的南達科他級戰列巡洋艦,而後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影響在竣工前改為航空母艦,分別命名為「列剋星頓」號(CV-2)和「薩拉托加」號(CV-3)。 列剋星頓級於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標准排水量為36,000噸。採用了封閉艦首,飛行甲板長270.8米。航速34節,可載機90-120架。與英、日同期幾艘由主力艦體改建的航母相比,列剋星敦級更具有現代航母的特徵,也是最強的航母。 「列剋星敦」號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戰役中被日本聯合艦隊第五航空戰隊擊沉。「薩拉托加」則熬過了二次大戰,後於1946年7月25日被用作比基尼島核試驗艦被炸沉。 三、 美國第一艘以航空母艦為專門設計的航母——「突擊者」號 1944年6月的「突擊者」號。圖中可見它的起倒式煙囪已經拉起,桅頂上裝了新型SP雷達及SC-2雷達。由於超重,它的127毫米炮均已拆除。 「突擊者」號(CV-4)是美國第一艘一開始就作為航空母艦設計的航母,排水量比列剋星敦級約小一半。由於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13500噸),1927年設計時為13800噸,建造時則增加了700噸。它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裝有6個帶絞鏈的起倒式煙囪,每邊3個。煙囪內部相通,能把煙氣從下風方向排走,人而減少煙氣以對飛行作業的干擾。 「突擊者」號二戰時在二線部隊主要用作大西洋飛機運輸艦、護航艦、訓練艦,1946年10月18日退役,1947年1月28日被賣出拆毀。 四、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是1933年開工的新一型航母,共有三艘艦,分別是:「約克城」號(CV-5,1937年建成)、「企業」號(CV-6,1938年建成)和「大黃蜂」號(CV-8,1941年建成)。和它前面的「突擊者」號相比,約克城級增大了艦體和航速,同時加強了水平和水下防護。更需要說明的是,也就是從約克城級開始,美國航母的島式上層建築和煙囪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美國航空母艦的基本型。 約克城級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是美國海軍的中流砥柱。僅從中途島一役就可以斷言,它們對二戰的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艘艦中只有幸運的「企業」號看到了戰爭的結束,而「約克城」號1942年在中途島沉沒,「大黃蜂」號在隨後的聖克魯斯戰沉。 發生在約克城級三艘航母身上的故事是極其悲壯和感人的,因為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幾乎就是它們這幾艘航母在支撐著美國海軍。限於篇幅我們就不在這里敘述那些往事了,以後有機會時再做補充吧。 約克城級性能: 標准排水量(噸):19,576 滿載排水量(噸):25,484 載機(架):80-90 航速(節):32.5 艦員(人):2,120. (註:「大黃蜂」號噸位上有差別。) 「約克城」號 「企業」號 「大黃蜂」號 五、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在美國航母歷史中占據著十分突出的地位,這是我們下面所以要細說它的原因。 美國的戰史學家大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在太平洋戰爭中海軍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級航母起了顯著作用。它們給海軍航空兵注入了機動性、持久力和攻擊力,使盟國海軍從日本艦隊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權,確保了盟軍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直逼日本本土。埃塞克斯級是美國海軍歷來所建數量最多的一級航母,也是蒸汽時代所建數量最多的一批主力艦。 △ 建造背景 二次大戰爆發前,雖然美國己有5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戰列艦仍被視為海上力量的中堅,航空母艦只是一種海上浮動機場,從上面起降偵察機和尚未證明其威力的攻擊機。艦載航空兵的戰略、戰術以及它的作用還依然處於理論性爭論之中。在美國的造艦計劃中,航空母艦也不佔據主要位置。二次大戰爆發之初,在大西洋進行的一些戰斗活動使航空母艦的擁護者也沒有充分理由來為其觀點進行辯解,因為英國的「勇敢」號、「光榮」號和「皇家方舟」號航母均先後被擊沉了。 然而,隨著歐洲戰事的進展和日本擴張野心的日益暴露,美國深感有加強航母建造的必要;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力支持下,美國國會決定於1940財年建造11艘、1941財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但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時,卻只有5艘開工。珍珠港事件導致了美國海軍造艦思想的徹底變化。一夜之間,航空母艦取代了戰列艦而成為主力艦,殘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力量斷然以航母為核心組成了抗擊兵力。這時,美國人才痛切地感到,航母數量的不足和艦載機的陳舊過時,使他們不得不以劣勢兵力與占優勢的日本艦隊抗衡。「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黃蜂」號和「大黃蜂」號在1942年相繼戰沉,在一段時間內,美軍在太平洋上曾經只剩下了「企業」號一艘可以戰斗的航空母艦。在此危急情況下,美國決定加速建造埃塞克斯級航母:1942年財年再提供10艘、1943年提供3艘、1944年提供6艘。與此同時,為了滿足戰爭急需,羅斯福還提出了將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巡洋艦迅速改建成輕型航母的計劃,並大力改建和建造數級護航航空母艦。 △ 設計與建造 早在1937年約克城級開始服役時,情況己表明這些標准排水量為19900噸的航母已不能滿足要求。當時,正在設計中的新式艦載機的尺寸、重量和性能都要求海軍建造更大型、更有效和具有更好甲板防護的航空母艦。30年代未,在設計埃塞克斯級航母時其標准排水量被確定為20000噸。然而,美國海軍對該級艦提出了一系列令設計師們深感棘手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有較大的飛行甲板,以便額外搭載1個艦載機中隊;2、艦體較大,以便儲備更多的航空汽油(24萬加侖,約克城級為17.8萬加侖);3、增加裝甲厚度:沿吃水線處增至101.6毫米,主要艙壁增至76.2毫米;4、推進系統的功率增至15萬軸馬力,以達到30節航速的設計要求;5、增加機庫甲板面積,以便儲備更多的飛機部件和引擎等; 6、增加艦上的防禦武器。顯然,這些要求是無法在一艘標准排水量僅為20000噸的艦體內實現的。 埃塞克斯級吸取了先前各級航母的優點,並在航母的防護上也有了改進。這主要包括:艦體分隔成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中的某些艦只在戰爭中雖屢遭重創,但沒有一艘被擊沉。 該級航母批准建造的總數為32艘,但實際建成24艘。二戰期間共有17艘建成服役,它們分別是:首艦「埃塞克斯」號(CV-9)、「約克城」號(CV-10)、「勇猛」號(CV-11)、「大黃蜂」號(CV-12)、「富蘭克林」號(CV-13)、「提康德羅加」號(CV-14)、「倫道夫」號(CV-15)、「列剋星敦」號(CV-16)、「邦克山」號(CV-17)、「黃蜂」號(CV-18)、「漢科克」號(CV-19)、「本寧頓」號(CV-20)、「拳師」號(CV-21)、「好人理查德」號(CV-31)、「安提但」號(CV-36)、「香格里拉」號(CV-38)和「張伯倫湖」號(CV-39)。戰後建成7艘,分別為:「普林斯頓」號(CV-37)、「塔拉瓦」號(CV-40)、「奇沙冶」號(CV-33)、「萊特」號(CV-32)、「菲律賓海」號(CV-47)、「福吉谷」號(CV-45)和「奧里斯坎尼」號(CV-34)。 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建造規模充分反映了美國巨大的工業潛力。太平洋戰爭之初,美國就決定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級航母的標准設計方案進行批量生產,從而使造船廠能夠採用流水線作業。此外,在諸如鋼型和鋼板、艦上設備、機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實行了高度標准化。高射武器的生產幾乎全部集中在製造127毫米炮、「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由此,該級航母的建造周期極大地縮短了,有幾艘只用了14一16個月便建成服役。 △性能與武裝 該級航母的標准排水量全為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長(全長)265.79米,飛行甲板長262.13米;艦寬28.35米,飛行甲板寬29.26米;平均吃水7.01米。 推進裝置:4部齒輪傳動式渦輪機,8個鍋爐,4軸,15萬軸馬力,航速32.7節。燃料載量6300噸,續航力15000海里/15節。 艦上裝有12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用以對付遠距離目標。至於高炮數量,在整個戰爭期間變動較大,各艦不一,但總的是威力逐步增大。第一批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成時,每艦裝有8座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門;並裝有46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戰爭後期,埃塞克斯級航母上的40毫米「博幅斯」高炮增至68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至55門。 △艦載機 最初時的航空大隊由以下中隊組成:2個戰斗機中隊(36架)、1個偵察轟炸機中隊(18架);1個俯沖轟炸機中隊(18架)、1個魚雷機中隊(18架)、1架擔任聯絡任務偽俯沖轟炸機,共計91架飛機;另有9架備用(戰斗機、俯沖轟炸機和魚雷機各3架)。隨著雷達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對偵察機的需要日益減少,於是到1944年偵察轟炸機中隊和俯沖轟炸機中隊合並,共計24架俯沖轟炸機,原先12架偵察轟炸機的空額則由戰斗機替補,總數仍為91架。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航空大隊包括:1個戰斗機中隊(36一37架)、1個戰斗轟炸機中隊(36一37架)、1個俯沖轟炸機中隊(15架)和1個魚雷機中隊(15架),總計103架飛機。 不僅在二戰後期是美國海軍主力,而且在戰後漫長的冷戰時代里,埃塞克斯級航母也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在古巴危機、十年越戰、入侵巴拿馬等戰事中都有它的蹤影。直到1991年最後一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列剋星敦」號(CV-16)退出現役,埃塞克斯級時代才宣告結束。 圖為埃塞克斯級第10艦「黃蜂」號,拍攝於二戰後期,此時還採用的是直通式飛行甲板,較為完整地顯示了該艦最初的風貌 圖則是埃塞克斯級第7艦「倫道夫」號( CV-15)在戰後的模樣。戰後,大部分埃塞克斯級航母都擔當了反潛航母的使命,並分批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將直通式飛行甲板改成斜角飛行甲板。如圖的景象較全面地展示了50年代美國反潛部隊的構成狀況:航母居中,前面和兩側則分別是潛艇和弗萊徹級驅逐艦,空中為反潛機 六、 輕型航空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 前面已經說過,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將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巡洋艦迅速改建成輕型航母,並同時建造幾級護航航母的計劃,這就誕生了我們下面要說的幾型航母。 ▲ 輕型航空母艦 1. 獨立級 在美國海軍忙於建造埃塞克斯級航母時,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急需投入新的航空母艦兵力來對付強大的日本聯合艦隊,為此決定將正在建造的輕型巡洋艦克利夫蘭級抽出9艘改建成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該級艦均趕在1943年服役,後隨埃塞克斯級一道,縱橫太平洋戰場。除2號艦「普林斯頓」號於1944年10月24號在菲律賓海戰中被擊沉,其餘各艦均安然無恙。戰後,因獨立級不符合搭載噴氣飛機的要求,除3艘外(2艘於租借給法國海軍,1艘賣給西班牙海軍),全部於1963年前退役拆毀。 9艘艦分別是:「獨立」號(CVL-22,1951年退役)、「普林斯頓」號(CVL-23,1944年戰沉)、「貝勞伍德」號(CVL-24,1960年退役)、「考佩斯」號(CVL-25, 1959年退役)、「蒙特里」號(CVL-26,1970年退役)、「蘭利」號(CVL-27,1963年退役)、「卡伯特」號(CVL-28,1989年退役)「巴丹」號(CVL-29,1959年退役)、「聖賈辛托」號(CVL-30,1970年退役)。 獨立級標准排水量為11000噸,艦長189.9米,航速32節,載機45架。 2.塞班級 以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改建的塞班級沒能趕得上戰爭。共有兩艘艦:「塞班」號(CVL-48)於1946年建成,1975年退役;「賴特」號(CVL-49)1947年建成,1977年退役。 其外形酷似獨立級,但排水量稍大。在一段時間內被用作飛機運輸艦,後又用作指揮艦。 ▲ 護航航空母艦 與輕型航空母艦改建自戰斗艦只不同,護航航空母艦則是由商船改裝而來,因此屬於更為小型的航母,用於為商船護航。它們一般是在運輸船隊前方展開,用艦載機偵察、攻擊潛艇,或引導水面艦只實施攻擊。護航航空母艦除護航外,還時常擔負運輸船的角色。 二戰期間,美國憑借雄厚的工業實力,共建造了124艘護航航母,其中有38艘提供給了英國皇家海軍。護航航母艦種代號最初為AVG,後改為ACV,不久又改為AVE。 1. 「長島」號(AVG-1) 由於是由商船簡單改裝而來,所以「長島」號及所有護航航母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簡易而且簡陋 美國海軍的第一艘護航航空母艦。1941年由「莫麥克梅爾」號貨船改裝而成、1946年退役。 標准排水量7886噸,總長150米,寬21.2米(水線)、31.1米(最大),8500馬力,航速16節。裝備有127毫米單管炮1座,20毫米炮2座,76毫米單管炮若干。載機21架,艦員970名。 2. 射手級 1941年,美國根據租借法開始實施援英造艦計劃,用C3型標准貨船改建成5艘射手級護航航空母艦,分別為:「射手」號、「欺騙者」號、「軍馬」號、「沖擊者」號、「復仇者」號。除「軍馬」號被美海軍留下用作訓練艦外,其餘4艦均於1942年3月轉交英國。 射手級標准排水量8200噸,總長150米,寬20.2米,8500馬力,航速16.5節,裝1座127毫米炮,2座76毫米炮,10-11座20毫米炮,載機15架,艦員555名。 「復仇者」號、「沖擊者」號分別於1942年和1943年戰沉,「射手」號和「欺騙者」號則於戰後送還美國。 3. 博格x威廉親王級 與射手級相同,也是用C3標准貨船改建成的護航航空母航。不過,與射手級相比,它的主機改為蒸汽輪機,飛行甲板拓寬,機庫空間擴大,升降機增為2台。原計劃改造24艘,但實際上只改建了20艘,餘外4艘用於桑加蒙級。按同一計劃,還直接建造了20餘艘,兩者統稱博格x威廉親王級。美國留下了其中的11艘,其餘的則轉讓給英國。 4. 統治者級 1943年5月到1944年2月英國皇家海軍租借的最後一批護航航空母艦,原先屬於美國海軍威廉親王級,共26艘,大小和射手級相似,但裝備有所改善。由於完工時間較晚,除為船隊護航外,還擔任了支援登陸作戰和輔助航空母艦的任務。 鑒於美國造船能力趨於飽和,該級艦的改造有14艘由加拿大船廠完成。 5. 桑加蒙級 1942年用油船改建的護航航空母艦,當時C3貨船船體不足,而戰事的發展又急需護航航空母航。考慮到根據1936年商船建造計劃建造的油船船體較大、航速較快,便將其中4艘改建為桑加蒙級。桑加蒙級建成後即參加盟軍在北非的登陸作戰,從而開創了護航航空母艦作為艦隊航空母艦使用的先例。 6. 卡薩布蘭卡級 數量最多的一型美國航母,共有50艘。更為驚人的是,它們誕生於一年之內,這不能不令人們對美國的工業實力表示驚嘆。在戰爭期間,卡薩布蘭卡級既作為護航航母使用,有時也充當運輸艦,其中的5艘在戰火中戰沉,而大多數則看到了勝利的那一天。 7. 科芒斯曼特灣級 按油船船體建造的一級護航航空母艦,主要尺寸和外形與桑加蒙級十分相似,煙囪布置在中部偏後的兩舷,島式上層建築相當簡單。首艦於1943年1月23日登記注冊,1944年11月服役。原計劃建造35艘,二戰結束後有16艘被取消建造計劃,最終完工的為19艘。 七、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 1953年11月拍攝的「中途島」號。這時,它的飛行甲板布置還和埃塞克斯級大體相同 中途島級航母是二戰期間美國海軍為了增載入機數量而建造的一級大型航空母艦,於1942年8月登記注冊。前2艦「中途島」號、「福蘭克林?D?羅斯福」號建成於1945年,第3艘「珊瑚海」號則建成於1947年。 中途島級航母沒能來得及趕上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便結束了,不過,在隨後的歲月里,它卻作為主力參加了朝鮮戰爭、中東危機以及海灣戰爭。「中途島」號一直服役到1991年8月,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航空母艦之一。 該級艦標准排水量45000噸,總長295.2米,寬34.5米(水線)、41.5米,航速33節,載機80-145架,艦員4140名。 1974年,已經過第二次現代化改造的「中途島」號,其升降機移到了艦島前後和左舷尾部,並改成斜角飛行甲板 八、 戰後美國建造的第一級航母——福萊斯特級 福萊斯特級共4艘,於50年代服役,是美國戰後建造的第一級航空母艦,為裝備新式噴氣式戰斗機專門設計。 該級艦首次採用蒸汽彈射器,飛行甲板吸取英國航空母艦的設計經驗,將傳統的直通式飛行甲板改為斜角、直通混合布置的飛行甲板,使整個飛行甲板形成起飛、待機和降落3個區,可同時進行起飛和著艦作業,從而形成了美國當今空母艦的基本模式。 4艘艦分別為:「福萊斯特」號(CVA-59,1955年建成)、「薩拉托加」號(CVA-60,1956年建成)、「突擊者」號(CVA-61,1957年建成)、「獨立」號(CVA-62,1959年建成)。 1992年,「福萊斯特」號改用作訓練航空母艦,「突擊者」號於1993年退役,「薩拉托加」號於1994年8月退役,「獨立」號於1988年完成為期34個月,耗資8億美元的延長服役期改裝計劃後,駐泊日本橫須賀基地,成為美國海軍第一艘以遠東為基地的航空母艦。1998年,「獨立」號退役,福萊斯特級成為歷史。 美國海軍原來打算建造8艘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後來4艘因為設計上作了一些改進,歸入小鷹級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 「薩拉托加」號 「突擊者」號 「獨立」號 九、小鷹級航空母艦 小鷹級共4艘,分別是「小鷹」號(CV63),「星座」號(CV64),「美國」號(CV66)和「肯尼迪」號(CV67),均於60年代服役,是繼福萊斯特級之後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也是最大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在艦體結構上,它比福萊斯特級的艦島小,位置更靠近尾部,全艦整體結構更為合理,機庫面積增大。升降機的位置改為前2台後1台,左舷前部1台改為後部1台,大大改善了艦面飛行作業狀況,而且這種布局作為標准設計為以後所有航空母艦採用。 目前,小鷹級中只有「小鷹」號仍在美國海軍服役,而其餘3艦的「美國」號於1996年8月退役,「星座」號於2003年8月7日退役,「肯尼迪」號則作為訓練艦使用。 十、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 「企業」(CVN65)號為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1958年至1960年建造,當時造價4.5億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艦隊,1990年至1994年進行為期4年的更換核燃料和現代化改裝後加入大西洋艦隊,母港設在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標准排水量73570噸,滿載排水量93970噸,艦長342.5術,飛行甲板寬76.88米,載機約90架,由8台A2w型核反應堆為4台齒輪傳動式汽輪機提供蒸汽,航速33節,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航行20萬海里。1964年8至10月,「企業」號航母在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長灘」號和「班布里奇」號的護航下,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動力特混艦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沒有加油和再補給,歷時64天,總航程32600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該艦曾參加對古巴的海上封鎖以及越南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先後四次更換核燃料。現隸屬於大西洋艦隊,執行任務時搭載第3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8架。 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設計和建造對美國尼米茲級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有著重要影響。 十一、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載機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艦,也是繼「企業」號核動力航母之後,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母。 首艦「尼米茲」號於1975年服役。該級艦的艦體和甲板採用高強度鋼,可抵禦半穿甲彈的攻擊,彈葯庫和機艙裝有63.5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艦內設有23道水密橫艙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損管和抗沖擊等防護措施完備。能夠承受3倍於埃塞克斯級航母受到的打擊。它能夠進行遠洋作戰奪取制空和制海權,攻擊敵海上或陸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及反潛等。 該級艦現有9艘在役,1艘在建,是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的中堅。 9艘艦分別是:「尼米茲」號(CVN68)、「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CVN69)、「卡爾?文森」號(CVN70 )、「西奧多?羅斯福」號(CVN71)、「亞伯拉罕?林肯」號(CVN72)、「喬治?華盛頓」號(CVN73)、「約翰?C?斯坦尼斯」號(CVN74)、「哈里?S?杜魯門」號(CVN75)、「羅納德 ?里根」號(CVN76)。 另外,第10艘艦「布希」號(CVN77)也早在2001年就開始建造,目前部分艦首已被拼裝在一起,整體工程已完成約30%。它將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價值近40億美元,預計於2006年完工,2008年加入美海服役!! 回答時間:2011-10-24 2:44:03
7. 二戰盟軍損失飛機多少架
太多了
二戰中損失飛機88,300架(其中因作戰原因損失 43,100架),包括損失轟炸機17,900架 (戰損10,000架),損失地面攻擊機23,600架(戰損12,400架),損失戰斗機46,800架 (戰損 20,700架)。非作戰原因是指誤傷,自毀以及在機場未起飛就被擊毀等等因素。
二戰中美國就生產了20萬架飛機,美軍在二戰後期歐洲戰場損失的飛機就有2萬架,沖繩美軍損失700多架。
在英國就整個不列顛空戰期間,英國損失作戰飛機近千架,
8. 美國戰機多少架
美國戰斗機2790架:其中
F-4D/E/G型237架(含封存)
F-15型736架(F-15A/B/C/D型520架,F-15E型216架)
F-16型1739架(F-16A型398架,F-16B型78架,F-16C型1094架,F-16D型178架)
F-22A型26架,F-117型52架
駐西太平洋空中兵力:
駐日本:空軍14700人,第5航空隊司令部,戰斗飛行聯隊1個,運輸機飛行聯隊1個,空軍特種作戰大隊1個,裝備F-15C/D型戰斗機48架.F-16型36架,E-3B型預警機2架,KC-135型空中加油機15架,C-130型運輸機10架,C-21型運輸機4架,C-9型運輸機4架,HH-60型直升機8架
另駐日本航母1艘,(上面的飛機大概有將近80架吧)
駐韓國:空軍8900人,第7航空隊司令部,戰斗飛行聯隊2個,空軍特種作戰大隊1個,裝備F-16型戰斗機60架,A-10攻擊機12架,OA-10型12架
駐新加坡空軍:39人
駐關島空軍2100人,第13航空隊司令部
駐泰國空軍:30人
駐迪戈加西亞空軍:701人
駐夏維夷:空軍4530人,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空軍國民警衛隊飛行聯隊1個,裝備F-15A/B型戰斗機15架,C-130H型運輸機4架,C-37型運輸機1架,C-40型運輸機1架,KC-135R型空中加油機8架
駐德國:15900人;航空隊司令部1個,戰斗飛行聯隊1個(轄飛行中隊3個),運輸飛行聯隊1個;主要裝備作戰飛機60架(F-16C/D型戰斗機42架,A-10攻擊機12架,OA-10型6架),運輸機34架(C-130E型16架,C-9A型6架,C-20型2架,CT-43型1架)
駐荷蘭空軍:303人
駐比利時空軍:508人
駐葡萄牙空軍:1008人
駐西班牙空軍:282人
駐英國:空軍9800人,第3航空隊司令部,戰斗飛行聯隊1個,飛行中隊3個,空軍特種作戰大隊1個,空中加油機飛行聯隊1個,裝備F-15C/D型戰斗機24架,F-15E/F型戰斗機48架,KC-135型15架
駐挪威空軍:50人
駐盧森堡:無空軍
駐義大利:空軍4550人,第16航空隊司令部,飛行聯隊1個,飛行中隊2個,裝備F-16C/D型戰斗機42架
駐希臘空軍:240人基地群位於伊臘克林
駐土耳其:空軍1650人,航空設施位於因吉利克,飛行聯隊1個,裝備飛機數量不定(包括F-15E型戰斗機,F-16,EA-6B型電子戰飛機,KC-135型空中加油機,E-3B/C型空中預警機,C-12型運輸機,HC-130型運輸機,HH-60型直升機等)
陸軍
各種用途飛機:249架
直升機:約5039架,其中武裝直升機1502架。無人駕駛飛機「獵人」式7架。
海軍
海軍(含陸戰隊)共裝備作戰飛機1456架,武裝直升機543架。
空軍
遠程轟炸機:208架,其中B-52H型94架、B-2A型21架、B-1B型93架。
偵察機:83架,其中U-2R/S型32架、SR-71型16架(封存),RC-135型21架,E-8C「聯合星」8架。指揮所機:40架,其中E-3B/C型33架、EC-135型3架,E-4B型4架。
戰術飛機:2529架,其中F-15型717架、F-16型1420架、F-22A型20多架、F-117型52架、A-10A型225架、OA-10A型109架、EC-18BD型先進測距飛機3架、AC-1301VU型飛機21架、特種作戰飛機EC-130刀型31架、MC-130EHP型66架、氣象偵察機11架。
運輸機:約1100架,其中C-5式126架、C-17A型59架、C-14lB型125架、C-130式521架。
加油機:605架。
教練機:1200餘架。
直升機約220架。
海岸警衛隊
飛機53架,直升機80架。
9. 世界各國空軍戰機數量
第1名 美國
美國無疑的當然是世界十大空軍國排行榜的榜首,美國的空軍以第一線而言,大約有3,600架左右,包括900架的F-15、2,000架的F-16、150架的F-4、140架的A-10密接支持攻擊機、約150架的F-111、和若乾的F-117A,另外尚有使用已五十年的高齡B-52遠程戰略轟炸機50架,新式的遠程戰略轟炸機B1及B2約有20餘架,現研發的F-22原型機若干架,美國空軍除了布置在本土以外空軍,在歐洲德國、英國,亞洲韓國、日本及其屬地關島、賽班島均有駐軍,其空軍的規模均大於海、陸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美國海軍方面,目前約有1,500架第一線戰機,包括450架F-14熊貓式戰斗機、450架F/A-18空優及攻擊戰機、450架A-6E攻擊戰機、及約100架EP-3、E-2鷹眼電戰機及50架A-10海盜式攻擊機,海軍陸戰隊約有600架戰機,含300架F/A-18空優及轟炸戰機、200架AV-8B英制的垂直起降戰機及100架各式支持電戰、偵測戰機。故整合美國三軍戰機的實力,確實遙遙領先世界各國,尤其其戰機的壽命比較其它九個國家,除B-52遠程戰略轟炸機50架算高齡外,其餘乃是算較新式。
第2名 俄羅斯
盡管蘇聯已經解體,分為十五個國家,烏克蘭、哈薩克等大國,分別擁有前蘇聯的戰機,但俄羅斯第一線戰機,目前約有2,900架包括500架MiG-23、MiG-25的110架、MiG-29的450架、SU-27有150和若干架SU-30戰機均屬空優戰機,對地攻擊機以MiG-27的600架、SU-17及SU-20有300架、SU-24有480架、SU-25有340架。
俄羅斯第二線本土防衛戰機也約有2,000架,若再加上約300架海軍SU-24鐵匠式戰機,其總共空軍戰機約達5,200架,雖然俄羅斯近年經濟景氣不佳,許多戰機都被封存甚至兩三年內不到十架新戰機服役,實際運用出勤率可能未達半數,但俄羅斯事實上仍然是空軍的大國。
第3名 中國(鼓掌~~~~~~)
中國擁有4000架戰機,目前中國因台灣第四代戰機的更新完成成軍及台海局勢的日趨嚴重,緊急向俄羅斯采購SU-27、SU-30,並通過向俄羅斯取得SU-27生產許可證加緊製造國產型J-11,以及中國與以色列研發J-10的批量成軍,國產飛豹的下線成軍,J8-I及J8-II型、新式改良J8-M約有120架,500架勉強堪用的J-7,所以說能負擔第一線戰斗任務的飛機已達900多架。另外數千架老舊的J-6、強5、轟6、轟7在日後的台海戰爭中,還是有著很大的威力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4名 法國
擁有第一線戰機有650架,其中幻象戰機約有500架,Mirage2000各型最新銳佔200架,而其六百五十架戰機都能執行空優及對地攻擊雙重任務,而真正據對地攻擊任務為150架美州虎對地攻擊機。法國海軍尚有12架美製A-7攻擊機及38架超級軍旗式艦載機,另外尚有作支持戰機的阿爾發噴射教練攻擊機150架,合計總術800餘架,法國空軍除目前加強更新F1戰機為Mirage-2000N等各型外,新式的飆風型戰機已研發成功進入量產中。
第5名 英國
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最進與德、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英國將引進250架左右。
第6名 日本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擁有各類飛機近900架,其中作戰飛機400多架(戰斗機200多架、支援戰斗機60架、偵察機20多架、預警機17架、電子戰飛機10架),主要有:160餘架F一15J,70餘架F一4EJ,支援戰斗機F—l約24架及20多架17—2,其作戰半徑大,機動性好,電子設備先進,機載雷達作用距離遠,載彈量大,機載武器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具有很強的奪取空中優勢和對地攻擊的能力。裝備若干架EP一3電子偵察機,12架RF一4E偵察機,15架RF一4EJ偵察機;16架美製E一2c預警機和4架E一767;29架C一1運輸機、15架C一130H型運輸機、8架YS一11型運輸機和2架B一747專用運輸機。約54架T—l噴氣式初級教練機(最初為中教機)、約70架T一2噴氣式超聲速高級教練機、約50架T一3螺漿初級教練機、約150架T一4中級噴氣式教練機,另有約9架T一400運輸/救援教練機。在其它飛機中,有CH一47運輸直升機15架、V一107運輸直升機20架、blU一2救難搜索機15架、U一125飛行檢驗機3架、UH-60J救難直升機18架、U一125A救難直升機10架、U一4多用途直升機4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7名 德國
西德原有200架F-4戰機、240架龍卷風式空優戰機和150架阿爾發噴射教練攻擊機,加上東、西合並後,大部份東德舊式的米格機已淘汰,只保留24架空優的MiG-29。德國海軍有100架龍卷風式空優戰機,不過全部都屬岸基式戰機,其任務負責對德國艦隊作空中支
持任務,也和英、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將引進200架左右,其總計也在600架以上。
第8名 以色列
以色列的確是空軍的強國,其不但是少數能自行研發新式戰機的國家,第一線戰機至少有600架,包括110架F-4、200架F-16、60架F-15和150架自製的幼獅式戰機及120架美製A-4天鷹式攻擊機,以色列面對環繞四周的有3000架戰機的阿拉伯各國,其空軍由如台灣面對中國大陸一樣表現得可圈可點,其數量雖少於臨近的阿拉伯敵國,但飛行員的素質與戰機出勤,遠非阿拉伯敵國所能比擬。目前以色列的主力戰機為F-15,將來會繼續採用美製的F-22或法制的飆風型戰機或「歐洲聯合戰機」EFA,則有待觀察。
第9名 印度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第一線戰機有650架以上,不過當中有老舊MIG-21多達300架,真正主力是法制的Mirage-2000N有40架,60架俄羅斯制的MiG-
2000N有40架,60架俄羅斯制的MiG-29,和80架MiG-23,雖然也有90架美州虎戰機但保養不良,數量雖多但戰力遠遜於歐洲各國。近來幾年采購了不少的SU-30
第10名 烏克蘭
烏克蘭從蘇聯解散後留下600戰機,其中精銳的僅有200架MiG-29,由於經濟的因素其空軍正在裁減中,估計能保留在第一線戰機,不會超過半數。
該有1個值得一提的國家是朝鮮,其雖然號稱有700架第一線戰機,若仔細的評估老舊的中國制J-5就有240架,J-6、強5、MiG-21也有380架,空有多的數量在質的方面確很差,都是第二代老舊戰機。近期和俄羅斯合作組裝MiG-29約數120架左右,但對戰力的提升有限。顧被擠出十強行列
10. 二戰 那時美軍擁有多少架飛機
美國在二戰的時候大概造了52340架飛機,其中大約有6200架援助給了蘇聯,還有一部分援助給了其他反法西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