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是通過哪場戰役,打敗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的
鄙人認為英國是通過英吉利海峽的大海戰,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主力,從而成為海上霸主。而具體情況大致如下:
1、殖民時代,兩強對撞
航海時代的到來,在客觀上連通了世界,同時也讓西班牙、英國等國家的變得富裕,其王室更是逐漸從“蠻夷小邦之主”變成“泱泱帝國之王”。
3、火筏入港,艦隊北遁、
7月28日,笨重遲緩,火炮質、量,艦隊戰術等方面,都不濟事的西班牙艦隊,不得不在多福爾海峽休整。午夜,英軍火筏入港,於是西班牙艦隊九死一生。剩餘艦隊只有借著風力 北遁而去。最後還被大西洋極端天氣折騰,才勉強得生。至此西班牙海上力量元氣大傷,英國開始變身海上霸主。
② 拿破崙用兵如神,為何英國最終成為海上霸主
很多人以為英國成為海上第一霸主,奠基之戰是殲滅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其實不是,無敵艦隊和英國打了五次,並沒有傷筋動骨。真要說哪一場海戰奠定英國海上第一霸主地位的話,無疑是特拉法爾加角海戰。而英國的對手則是大名鼎鼎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老對手西班牙。
③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為一個海上霸主的
大家都知道英國,昔日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幾乎可以說掌控世界。為什麼它能夠成為世界的主宰呢?自然有它的道理,就讓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能夠做到這一點,它是有自己的資本的。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確定了君主立憲制。無疑這種制度非常適合資產階級的發展,大力促進生產力。早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過度到了工業時代,資本主義得到了快速發展。有了這些以後,自然開始進行殖民擴張。
通過不斷的擴張,它的勢力范圍可以說擴展到了全世界。自然也就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可以說實至名歸。
④ 英國在十八世紀中葉為什麼成為了海上霸主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開始向外殖民擴張,英荷爭奪海上優勢的矛盾、英法爭奪歐洲優勢的矛盾,成為歐洲國際關系的主要矛盾。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成為海上霸主,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跌落下來。
「海上馬車夫」的永久憾事
荷蘭,這個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按理並不足道,但它卻
在歷史上有過一段耀眼的輝煌。17世紀上半葉,它擁有商船1.6萬艘,是法國、英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國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荷蘭人壟斷了世界的貿易,荷蘭商人的足
跡遍及五大洲各個角落。因而荷蘭人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
然而,正像歷史上許多國家一樣,其衰敗往往從一次大的災難性的戰爭開始。荷蘭
17世紀上半葉對海上的壟斷權,當成為後起的英國海外擴張最大的障礙和威脅之時,戰
爭就不可避免了。正因為英荷戰爭,使得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迅速跌落下來,從此
再也沒有占據海上霸主地位,此戰成了「海上馬車夫」永久的憾事。
17世紀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而擺脫西班牙統治的荷蘭,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在發展
上超過許多歐洲國家,成為「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糧食,
由它運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類、法國的手工業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產品,由它
運往北歐。它於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然後由爪哇
向西侵佔蘇門答臘島,向東從葡萄牙手裡奪取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還相繼侵佔
了馬六甲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在亞洲東部一度侵入中國領土台灣。在日本九州島的
長崎取得了商業據點。1652年,荷蘭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為它在亞洲的殖民擴
張取得了強大的中繼站。在北美以哈得遜河流域為基礎,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並在
河口奪取曼哈頓島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蘭殖民者佔領了安得列斯群島中的
一些島嶼。
英國於16世紀晚期,挫敗了西班牙海上霸權,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壟斷局
面。英國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後起的卻又是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它在同荷蘭殖民強
國的斗爭不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獨占海權、獨占原料、獨占市場,因此由競爭、搶奪
發展到武裝沖突。165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國的貨
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這就是說不許其他有航運能
力的國家插手。荷蘭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為貿易中介國家、
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國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對付荷蘭的,打擊它在英國對其他國
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荷蘭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航海條例,這就導致了
英荷海上大戰。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年),是荷蘭於1652年7月28日發動的,目的是為了
回擊英國國會針對荷蘭把持貿易經紀權而於1651年通過的航海法案。英荷之間,除了在
兩國近海展開作戰行動(如1652年普利茅斯海戰、1652年和年紐波特海戰、年
波特蘭海戰)以外,還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峽同時進行了
海戰。英軍艦艇裝備有較先進的火炮,而且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占優勢,因此擊潰了荷蘭
海軍,並對荷蘭海岸實施封鎖,迫使荷蘭於1654年4月14日締結了《威斯敏斯特和約》。
根據這一和約,荷蘭實際上承認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年),是由於英國佔領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
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蘭對英宣戰。1666年2月,法國和丹麥同荷蘭結成同
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爾克海戰中,廖特爾海軍上將統率的荷蘭艦隊擊敗了
英軍,但未能鞏固既得的戰果。同年8月4—5日於北福倫角再度交戰,荷軍敗北。1667
年6月,荷蘭海軍封鎖泰晤士河口,殲滅部分英國艦只。由於倫敦直接受到威脅,英國
被迫締結和約。根據1667年7月31日《布雷達和約》,英國佔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將英
軍在戰爭期間佔領的蘇利南(在南美)歸還荷蘭。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年),是荷法戰爭(1672—1678年)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間的秘密條約,英國參加了這場戰爭。英軍突然襲
擊了荷蘭海軍。1673年8月,廖特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在特克塞爾附近擊潰英法聯合艦隊。
海戰失利和對於比荷蘭更危險的競爭者法國實力增強的畏懼,促使英國退出戰爭。1674
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約》規定1667年《布雷達條約》繼續有效。
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盡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
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實力大為下降,從
此「海上馬車夫」把海上霸權讓給了英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以這次戰爭為標志,海上霸權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是西歐各國進一步鼓勵造
船工業的發展,以增加本國船隻數量,以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海戰,進行更大的海外貿易;
頒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條例,或禁止外國船隻裝運貨物進出本國及其殖民地港口,或
對進出本國港口的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以促進本國航運業的發展;發展漁業,以擴大航
海人員的來源;招聘外國科技人員,以研究和提高本國的航海造船技術。
總之,西歐各國此時期實行了全面的拓海政策,增強海上實力。二是改進海上武器
裝備,強化海上武裝力量,提高海上作戰能力。①研製和裝備大戰船。這個時期戰艦最
大長達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達2500噸左右,載負約1000人;②在戰艦上裝備多種大
口徑火炮,以增強火力,大型戰艦裝有甲板,共配備數十或100門以上的完全標准化的
加農炮等;③採用旗語,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
斷的指揮和發布命令。與此同時,海上戰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如英國海軍發明了海上
封鎖和攔截的戰術。
三是搶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據海上島嶼、掠奪海外殖民地等進一步加劇。英國、美
國、荷蘭、法國等國,以原殖民地為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
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在先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成
為世界超級殖民、商業和軍事大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殖民戰爭,製造一個又一個災難。
⑤ 英國海上霸主時間
在什麼時間
16世紀(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使西班牙從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國開始走上了殖民擴張道路。l7世紀英國打敗了世界范圍的殖民帝國荷蘭,18世紀中葉,英國打敗了法國。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⑥ 英國海上霸權是什麼時候確立的
1、1588年英國海軍和西班牙無敵艦隊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以無敵艦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國的這場勝利牢固地樹立起了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王的地位。
2、戰斗經過
1588年7月,一支由130多艘戰艦組成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離開本土,遠襲英國。西班牙人為這支艦隊裝備了1100多門火炮,其中不少是可以發射50磅彈丸的重炮。西班牙人的海戰觀念保守,艦隊配備的2.7萬名士兵中有一多半是陸軍士兵。艦隊指揮官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對海戰戰術也知之了了,只是因為是皇室成員和信仰堅定才被委以重任。菲力二世命令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龐大的艦隊穿過英吉利海峽,與在弗蘭德斯(今比利時一帶)的帕爾瑪公爵會合,然後掩護帕爾瑪公爵進軍泰晤士河口。而英國人的戰術意圖則是在「無敵艦隊」穿越英吉利海峽前就把戰鬥打響,在其未到目的地前就結束戰斗。盡管菲力二世料道了英國人打算只用他們的火炮作戰、根本就不會給西班牙艦隊接舷近戰的機會,但仍舊頑固的命令他的戰士「鉤住敵艦、攀上敵艦、與敵人肉搏!」
在英國方面,總共集結了197艘戰艦、1.6萬人和2000門火炮。雖然英國戰艦的噸位遠輕於西班牙戰艦,但英艦駕駛靈巧、適於在風浪中穿行。更重要的是,英國戰艦上的士兵全是水手、槳手和炮手,英國艦隊有95%的火炮的射程屬於遠程火炮,英國艦隊統帥查理•霍華德上將有卓越的組織才能,還虛心向「海盜式人物」德雷克、霍金斯請教。在戰斗最緊要的關頭,英國艦隊實際上是由德雷克親自指揮的。
英國艦隊處於上風位置,可以自由選擇作戰區域和何時開戰,而西班牙人由於處於下風位置。霍華德率領的英國艦隊藉助強勁的西南風,堵住了西班牙艦隊的退路,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緩慢航行。英軍使用18艘自殺炸葯船沖向西班牙艦隊,爆炸聲中,西班牙艦隊一片大亂。英國人則充分發揮了他們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在西班牙人火炮的射程外襲擊「無敵艦隊」。就在英、西兩軍經過長期鏖戰之時,風暴突然襲來,許多西班牙船隻沉沒,最後回到西班牙的戰艦不足出發時的一半。
⑦ 歷史簡答:英國成為海上霸主的原因
英國在擊敗西班牙之後才稱霸海洋。 西班牙是15、16世紀的海上霸主,致16世紀下半葉,英國完成統一也開始推行殖民擴張政策,兩國間爆發了爭奪海上霸權的激烈戰爭。
西班牙擁有龐大的艦隊,英國起初不敢正面交鋒,遂採取海盜手段掠奪財富,打擊西班牙力量。這期間英國招募和支持的大量海盜在大洋上對西班牙商船甚至軍艦大肆劫掠,作戰得力還被封官進爵,英國以高官厚祿招募大批富有實戰經驗的海盜為皇家海軍所用。英國的海盜活動使西班牙遭受了巨大損失。西班牙試圖報復,組織暗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扶植前蘇格蘭女王瑪利亞上台,但陰謀被伊麗莎白破獲,1587年處死了瑪利亞被,同年英國海盜公然襲擊了西班牙本土港口,搶劫了西班牙國王的私人財寶船,西班牙決心征服英國。信奉天主教的瑪利亞被處死後,羅馬教皇頒布詔書,號召對英國進行聖戰。西班牙借機擴編了艦隊,命名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
1588年5月擁有130多艘戰艦,3萬多人,1124門火炮的「無敵艦隊」由沒有海戰經驗的西多尼亞公爵統帥出航。7月到達英吉利海峽,英國艦隊尾隨前進不斷以分隊騷擾,逐漸耗盡了西班牙軍艦的彈葯,英艦經過重新補給後於7月28日夜用火船偷襲了在敦克爾克附近駐泊的「無敵艦隊」,西班牙艦隊大亂,英艦隊全速追擊,第二天上午9時雙方交火,英艦以縱隊靠近西班牙艦隊利用側舷炮密集射擊,「無敵艦隊」混亂不堪彈葯耗盡,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被徹底擊潰。西班牙自此喪失了制海權。
之後,英國派出海軍和海盜配合繼續掃盪西班牙海上力量,西班牙為彌補國庫空虛瘋狂掠奪美洲殖民地,但財富大部分在海上被劫掠,1702年西班牙滿載價值2000多億英鎊財寶的「黃金艦隊」遭150多艘英荷聯合艦隊攔截,西班牙人焚毀了大部分船隻,其餘被聯合艦隊俘獲,所獲數百億英鎊。此後西班牙日漸衰落,英國獲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在海戰中英國人總結海盜戰術的經驗,創造了以火炮和快速帆船為主的側舷炮戰,擊潰了戰術呆板陳舊的「無敵艦隊」,使側舷炮戰取代了艦體沖撞和步兵跳舷格鬥成為之後幾個世紀中的主要海戰樣式。同時英國人逐漸也發展了一套依靠海權獲得殖民地,依靠陸上基地保持海軍戰鬥力獲得海權的戰略體系,對後來的世界海軍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⑧ 英國如何通過海軍發展成為海上霸主
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促使了其海軍事業的蓬勃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也為成為海上霸主奠定了雄厚的基礎。英國所處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他航海事業和海軍的發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英國商船主要依靠結伴航行來抵禦旅途中被劫掠的風險。但是到了17世紀中葉,英國越來注重海上貿易的擴張,保護原材料的進口,英國的國家軍事不斷擴大自己的海軍實力,來達到海上貿易的保護,並為商船保駕護航。
資本發展必定帶了殖民擴張,不斷擴大自己海域,不斷擴大自己領土,想要將所有的物資都占為己有。英國就通過其海軍實力進行了無限的海外擴張,所以成就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⑨ 大航海時代的三代海上霸主
我們知道,大航海時代有三代海上霸主,分別是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經濟學者李子暘在一篇文章里說,其實這三個國家稱霸海洋的歷史,就是人類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也是人類知識生產方式變遷的歷史。為什麼這么說呢?
首先,要想在海上不迷路,有一樣東西很重要,那就是海圖。對於航海來說,畫一幅海圖,就相當於在陸地上修了一條路。
大航海時代早期,葡萄牙稱霸海洋,出盡了風頭,靠的就是海圖。因為最早都是水手自己畫海圖,所以海圖比較少。沒有海圖,很難找到新的海域。到了15世紀,葡萄牙王子想了個辦法,他創辦了一個航海學校,專門培養畫海圖的人才。而且,葡萄牙還規定海圖不能外傳,誰把海圖傳給別的國家,就判誰死刑。靠著對海圖的壟斷,葡萄牙在海上佔了很多地盤,比如非洲西海岸就一直被葡萄牙霸佔,沒有海圖,別的國家根本找不到這里。
到了17世紀,海上最牛的是荷蘭人。荷蘭之所以能超過葡萄牙,就靠兩個字,共享。當時,荷蘭人利用誕生不久的印刷術,到處搜集海圖,把海圖產業化。他們大量印刷發行海圖,打破了葡萄牙的壟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荷蘭人還發明了一種新的海圖畫法,可以把球面變成平面,比過去的海圖更好用。製作海圖甚至成了一種職業,而且薪水特別高。更重要的是,荷蘭人開創了一種新風氣,就是知識應該是自由、開放的。大家都覺得海圖應該分享,出海的人對自己的航線也不保密了。
荷蘭之後的海洋霸主我們都很熟悉了,就是英國。雖然英國靠打仗贏了荷蘭,但英國人知道,光靠打是控制不了海洋的,更重要的是海洋知識。於是,英國在海軍下面設立了一個水文部,專門進行測量和製作海圖。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是在英國一艘水文測量船上想出來的。而且,英國建立了全球海上貿易市場,不僅自己做生意,還帶著全世界國家做生意。他們有一年印了14萬張海圖,一半都賣給了其他國家。英國人知道,單打獨斗是沒辦法進行自由貿易的,大家的航海能力都發展了,才是一個高效的世界市場。
英國殖民地不是多嗎?它就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之間,建立了一個完善的海圖產銷網路。海上道路的共享,成了世界資本主義的基礎。而英國也成為了當時的「日不落帝國」。
⑩ 英國分別、具體是什麼時候成為海上霸王,海上霸主,世界工廠,日不落帝國還有別的什麼稱號嗎什麼時候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確立了海上霸權,1652-1674年的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打敗荷蘭,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正式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地位。
18世紀英國在其完成工業革命以後,機器大工業代替了手工工業的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開辟了新的工業生產門類,並在殖民主義炮艦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輸出工業品。英國算得上是當時的世界工廠。
18世紀,英法發生多次戰爭,在最後的七年戰爭中,英國打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19世紀後期,英國征服了緬甸和馬來西亞,奪取了南非的荷蘭殖民地。在大洋洲,英國佔領了許多島嶼,並侵佔了紐西蘭,把它們統統並入了大不列顛帝國的殖民地。 到1914年其所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