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838年到1870年英國鐵路里程發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珍妮機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引發了棉紡織生產領域的一系列的發明,其他如冶金、采礦等生產部門也紛紛發明、製造機器,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珍妮機的發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機械師瓦特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經過多年鑽研,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受到廣泛歡迎.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極大地推動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依據已學知識可知,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此後,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與英國鐵路里程變化相關的交通工具是:火車.
Ⅱ 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英國冶鐵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英國冶鐵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1、工業革命的推動,
2、技術的進步,
3、機器設備的革新,
4、殖民掠奪了大量的礦產資源,
5、殖民地人民充當勞動力.
英國近代工業與中國古代手工作坊的基本差異:
手工作坊都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小作坊,沒有形成企業化,因為沒有機械設備純靠手工,也沒辦法大量生產。
英國實行機械化生產,都由資本家僱傭員工進行生產,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Ⅲ 英國鐵路發展情況有什麼特點
英國鐵路
英國鐵路運輸始於1825年,是世界鐵路運輸的鼻祖。走到今日,英國「火車」已經經歷了「私有化-國有化-私有化」的輪回。
總里程:15754千米年客運量:14億人次(2012年)
英國是世界上鐵路商業運營最早的國家,直到今天,英國鐵路系統公與私的爭論仍未消失。
Ⅳ 十九世紀後半期鐵路交通發展的基本特點及其成因
(1)條件:工業生產的發展提出了革新運輸工具的要求;蒸汽動力的推廣使鐵路運輸的出現成為可能。 原因:鐵路本身具有速度快、價格低廉的特點;工業革命和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推動了鐵路運輸的發展;英國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代議制的完善)使政局穩定,為鐵路交通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特點:就全世界來看,鐵路交通發展迅速,鐵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區來看,鐵路交通的發展極不平衡(歐美地區,特別是美洲地區發展最為迅速,亞、非、澳等地發展落後)。 成因: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西方列強加緊對外殖民擴張和資本輸出,從而帶動了鐵路交通向全球的延伸;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各地鐵路交通發展的不平衡。
Ⅳ 英國為什麼能建立世界上第一條鐵路
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英國建成
1825年9月27日,全球第一條鐵路在英國啟用。這條鐵路由史蒂芬孫親自指揮修建,全長約27km,由斯托克頓(Stockton)到林頓(Darlington)。當時列車由12節貨車和22節客車組成,可以搭乘乘客450人,最初速度為4.5km/h,後來達到24km/h。鐵路同運河連起來,使交通更便利,英國和歐洲及北美看到鐵路的種種優勢後,很快掀起了修建鐵路的高潮。鐵路的出現和發展,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革命,大大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Ⅵ 19世紀30、40年代英國鐵路狂飆的原因
那是的英國正處在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經濟政治告訴繁榮的時代。那時的英國,積極向海外擴張,建立殖民地,從美洲等殖民地攫取大量的資源。因此在本國修建鐵路一方面是因為,資源的充足。另外一方面,那時的英國,經濟增長率佔世界的70%財力雄厚,且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大量勞動力(包括殖民地勞動力)湧向城市,因此勞動力資源豐富。同時,當時的英國最為世界同好強國,心裡具有強大的優越感想向世界展示自己超凡的建造能力。同時,隨著領土的擴張,交通也要隨之不斷發展,跟的上歷史的步伐
個人意見,如果有不同意的,望指教
Ⅶ 1863年就擁有地鐵了,究竟是哪個國家如此發達
這個國家就是英國,而這條鐵路就建在於英國的倫敦,這條地鐵線長達6.5公里,採用蒸汽列車。而這條鐵路的路線圖早在20年前就由英國人皮爾遜設計出來的,經過十年後,英國議會才同意在法林頓和主教路之間修一條6.5公里的鐵路,這條鐵路經過十年的建設才最終完成。不過也可以看出此時的英國的工業的發達水平領先於世界。
雖然很好的經歷過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但是英國卻錯失了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導致自己在信息時代,對於信息技術的發展還不夠全面,也就慢慢的與世界強國拉開了差距。而在此時而中國雖然趕上了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末尾,但也極大地發展了自身的實力,一躍成為新興的世界一流強國。可見不斷的改革,不斷的發展才是是自己國家不斷得到進步。
Ⅷ 鐵路最早出現在英國的原因
淺析工業化時期(1830—1870)英國鐵路興起的原因
徐鳳丹
內容摘要:鐵路的興起及其帶來的社會巨變,成為英國工業化時期一個重要的時代特徵,本文將對工業化時期(1830—1870)英國鐵路興起的原因進行探討。英國工業化時期鐵路在英國的興起,不僅在於相關行業的促發作用,也不僅在於交通運輸領域內的技術變革,而且還在於無數先驅人物對鐵路事業的無盡探索。鐵路在工業化深入推進的19世紀,是一個時代的標志性事物,以至於不少歷史學家將英國的這一時期稱為「鐵路時代」。
關鍵詞:工業化 英國 鐵路 原因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了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工業革命在英國現代化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鐵路的興起在工業革命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對英國的經濟繁榮和全面邁向現代化具有特殊的功效,對英國工業化時期鐵路的研究將有助於加深對工業革命的理解。
一 相關行業的促發作用
19世紀初,英國開始「鐵路時代」。現代意義上的鐵路首先出現於英國並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而工業革命對英國鐵路時代的到來具有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發明和普及為鐵路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准備;冶煉技術不斷改進,生鐵和鋼產量穩定增長為鐵路的發展提供了必需的材料;從煤礦的機車發展而來的鐵路,隨著蒸汽動力在煤礦採集中的應用,現有的鐵路雛形逐漸向現代化標準的軌道發展。蒸汽機、冶煉業、采礦業三者互相作用,成為對英國鐵路發展的三個重要因素。
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技術革命帶來的工業革命成為這一時代的主題。近代蒸汽動力的產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為重要的革新。蒸汽機發明以後在英國各行各業廣泛應用,運用到交通運輸行業以後就引起了交通運輸業的革命,也就推動了鐵路時代的到來。因為蒸汽機是解決火車牽引力最為重要的因素,所以它的發明和使用對鐵路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在工業發展中,動力問題是一個突出問題。工業革命開始後,水力取代以前的人力和畜力,日益成為主要的動力。但是水力資源這一自然賦予要素,具有易變性和地理分布上的限制性。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這種局限性越來越大。於是,新的動力便成了工業革命發展的關鍵。
1782年瓦特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改造製成復動式蒸汽機,並將它用於工廠生產,用來推動鼓風機、滾軋機和汽錘。蒸汽動力取代水力作為機械動力從根本上克服了水力給工業生產帶來的局限。從此,工廠可以設在原料、燃料、勞動力資源、交通運輸及市場條件較有利的地方,生產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而實現最大程度的優化組合。至1783年,已有66台蒸汽機投入使用。[1](p.122) 1785—1800年生產出的蒸汽機中82台供棉紡廠使用。[2](p.134) 至1831年,格拉斯哥有41家以蒸汽為動力的棉紡廠。[3](p.292) 到19世紀30、40年代,作為工業革命先行部門的棉紡織業,率先實現了機械動力的蒸汽化。
在棉紡織業的帶動下,其它部門也相繼開始了蒸汽動力的過程。蒸汽動力的廣泛應用,是人類生產技術上的一次重大飛躍,是人類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一個突破。它給工業革命以極大的推動,保證了英國工業革命向縱深發展,也為交通工具的變革做好了准備,英國很快出現了把蒸汽機適用於火車的嘗試,這是由一些鐵路先驅進行的。因為後面會有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英國鐵路的發展和最終勝利,不僅取決於蒸汽動力,而且有賴於冶金業的發展。只有冶鐵業的發展,才能為鐵軌、機車等鐵路設備的製造提供材料,使鐵路發展成為一種可能。
冶鐵業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已經是英國的重要工業之一。隨著焦炭冶煉法的改進和廣泛運用,至18世紀末英國跨入了焦炭冶鐵的歷史時期。英國的冶鐵業在煤礦與鐵礦結合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1806年,生鐵年產量達到26萬噸。[4](p.116)據統計,1788—1830年,生產量增長十倍。[5](p.124) 至18世紀末,僅達比家族的鐵礦產量即相當於焦炭冶鐵之前英國生鐵總產量的3/4。[6](p.239) 可見,隨著蒸汽鼓風設備的發展而完善起來的焦炭冶鐵法,使英國的冶鐵業出現了巨大的飛躍。
生鐵冶煉法的技術革新促成了熟鐵生產和煉鋼技術的改革。1784年,亨利·科特發明了「攪拌法」[7] 和「輾壓法」[8],自此英國自成一體的鋼鐵工業開始建立起來。隨著科特法的傳播與廣泛應用,至19世紀20年代,在斯塔福德郡、約克郡,尤其是南威爾士建立了許多一體化冶金企業。從煤和礦石的開采,到鐵條的切割和成品的生產,都在同一地點由同一企業進行。冶金業的一體化加快了生產過程,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冶金業各環節的發展,為英國生產了足夠的鋼鐵,這就保證了英國鐵路的發展所需要的大量鋼鐵。
隨著工業革命不斷向縱深發展,焦炭冶鐵技術的推廣和工業革命期間人口的急劇膨脹,大大地增加了對煤的需求量,使煤「成為英國工業技術轉變的關鍵性燃料」。[9](p.36) 而蒸汽動力的應用在採煤業的技術革新當中佔有突出地位,採煤業的技術革新使得英國煤產量的增長非常迅速。1700—1760年,英國煤產量由300萬噸增加至500萬噸,1760—1800年又由500萬噸增至1100萬噸,至1840年增到3370萬噸。[10](p.216)
英國煤礦業的飛速發展也成為鐵路發展的又一因素。因為英國的煤礦業是最早使用鐵路的行業。這在1700年前泰恩河地區的諾森伯蘭郡和達拉謨地區的煤礦工人利用這些軌道將開採的煤礦拖運到地面。[11](p.7) 在蘇格蘭,1722年出現了一條橫貫普雷斯頓的早期鐵路, 1745年後,這條鐵路線將特倫奈特(Tranent)礦坑的煤礦運輸到附近的碼頭。[12](p.9) 可見,英國煤礦業是鐵路的發源地,英國煤產量不斷增長,勢必要加強礦場鐵路的建設,以便能夠順利地將煤炭運輸散發到全國各地,這就推動了早期鐵路向現代鐵路的轉軌。
綜上所述,蒸汽機的發明、冶鐵業的發展和采礦業的技術革新,成為對英國鐵路發展最重要的三個促發性因素,也推動英國第一個進入了鐵路時代。
二 交通領域的技術變革
交通運輸業既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先行部門,又是一個重要的基礎部門。它處於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里的繼續,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著紐帶的作用。因此,社會經濟的每次重大飛躍,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交通運輸業的變革。英國鐵路的興起就是交通領域技術革新的成果。
鐵路運輸業是通過運輸軌道的現代化和運輸動力的蒸汽化而建立起來的。「專業的軌道」是鐵路運輸業發展的基本性條件,它經歷了一個長久的發展過程。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軌道是石軌,現代鐵路的真正始祖是礦車軌道。約在1630年,紐卡斯爾附近的煤礦首先使用木製的礦車軌道。到1738年,英國的懷特黑文出現釘有加強鐵皮的木樑軌道。自18世紀60年代起,鑄鐵軌道開始取代木軌。隨著英國工業革命深入發展,冶煉技術、鍛造技術得到突破性的發展,生產出熟鐵,並用熟鐵製成軌道,鐵路軌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8世紀末,紐卡斯爾附近的煤礦開始使用熟鐵軌道,至19世紀初就已普及開來。當鐵路時代到來時(1825年),英國已建成原始鐵路軌道300—400英里。[13](p.230)
用熟鐵替代鑄鐵解決了鐵軌耐用性這個問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改進軌條。原先的鐵軌,在軌條上留有軌底,以防車輪脫軌。1785年,英國人傑索普設計出現在使用的凸形鐵軌,到1789年鐵路設計都將軌底改在輪子上,這種方法成為後來鐵軌製造的基本模式。
在軌條基本得到解決之後,又對車輪進行規范。國家規定凡車輪在6英寸以上的,其觸軌面不得離開精確的地平線1/2英寸以上,其寬不到6英寸的則不得離開1/4英寸以上。車輪上的釘子一概不得突出1/4英寸以上。[14](p.54) 軌道鋪設時軌道必須與地面完全吻合。這就要求軌條必須有一個平整的表面,使它能夠讓火車在鐵軌上平穩行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專業的軌道、專業的設計和專有使用是現代鐵路的基本要素。
鐵路發展中最主要的是動力問題,交通工具的動力替代經常被描述為交通發展的革命。「機械牽引」是一個關乎車速的因素,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中出現的蒸汽機,為19世紀大力發展的鐵路帶來了新的動力。蒸汽機車動力從本質上替換了體力牽引,帶來了運行速度上的跳躍式發展,急劇地打擊了馬車和河運的勢力。蒸汽機車所產生的機械牽引所帶來的速度,意味著火車可以在19世紀大行其道,迅速發展。
蒸汽機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蒸汽機也被運動到交通運輸業。1784年,威廉·默多克在康沃爾製造了一個火車頭模型。1801年,威廉的弟弟特里維西克提出了可移動的蒸汽機的概念,製造了第一台能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蒸汽動力車輛。1804年,特里維西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行駛於軌道上的蒸汽機車。這台自重5噸的機車首次在南威爾士的麥瑟爾提德維爾到阿巴台之間的軌道上試驗行駛了14.5公里,車速為每小時8公里,由此開辟了世界鐵路史上蒸汽機車發展的道路。
繼特里維西克之後,1814年英國工程師喬治·斯蒂芬森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蒸汽機車,名為「半統靴」號,它自重6.5噸,可牽引30噸貨物,動輪直徑4英尺,軌距4英尺8英寸(合1423毫米)。[15](p.76) 斯蒂芬森駕駛它在威爾士的一家煤礦場上以5英里時速牽引10噸貨物試行成功。1825年,全長37英里的斯托克頓——達林頓鐵路建成通車。斯蒂芬遜的機車牽引著一列80噸的列車試行成功,車速為平均每小時12英里。[16](p.31) 這條鐵路是第一條使用蒸汽機車牽引客貨列車的公共鐵路。但是,此列車在有的地段仍需使用馬力牽引。
1830年,全長35英里的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線建成通車。斯蒂芬森駕駛具有現代蒸汽機車基本特徵的「火箭」號駛完全程,該機車拖帶一節載有30位乘客的車廂,平均時速可達30公里,牽引物達18噸重。[17](p.17) 他開創了鐵路運輸的新紀元紀因為這是第一條全線用蒸汽機車牽引並正式從事客運業務的鐵路。
運輸動力的蒸汽化和運輸軌道鐵路化,是現代鐵路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要素,並且是最主要的要素。沒有工業化時期的技術鋪墊,也就沒有鐵路事業在後來的如日中天。
三 鐵路先驅的不斷探索
英國鐵路的出現除了工業革命的促進作用、交通技術的變革這兩個因素外,還有「人」這個很重要的因素,這就是鐵路修建的先驅。這是一個顯著的群體,也是英國鐵路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人群。正是這個群體在鐵路、機車等一系列環節上的發明與革新才推動了英國鐵路業的興起和發展。
19世紀最具突破性的發明創造就是蒸汽機,人類社會從此走入蒸汽時代。蒸汽機的發明是鐵路發展過程中一個關鍵性的環節,它解決了機車的牽引力問題,但是將蒸汽機運用到交通運輸業經歷了較長的一段時間。理查德·特里維西克是世界上最早將蒸汽動力運用於機車從而發明蒸汽機車的人,開辟了世界鐵路史上蒸汽機車的光輝道路。
繼理查德·特里維西克之後,威廉·詹姆斯和湯姆森·格雷高瞻遠矚,將蒸汽機車與國家交通運輸業緊密結合起來,也是1830年之前最早考慮修建鐵路網路的人。
喬治·斯蒂芬森是當時蒸汽機車改進人員中的一員,他取得了巨大成功並將鐵路帶入了現實生活。在鐵路發展史上,斯蒂芬森是對當時英國蒸汽機車改進最為成功的工程師。而且他還是鐵路修建的創始者,揭開了英國修建鐵路的序幕。斯蒂芬森和兒子一起主持修建了英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主幹鐵路利物浦——曼徹斯特線,成為對英國社會、乃至世界鐵路業具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斯蒂芬森對鐵路軌條的間距也做出了規定,鐵路軌條間距都採用4英尺8英寸半[18](p.77)。在修建過程中他還提出了鐵路業的管理觀念:即鐵路修建、動力、商業潛能、內部管理作為一個整體。
斯蒂芬森在主持修建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線的時候,還投身另外一些鐵路修建工程。1829年斯蒂芬森主持修建了萊斯特——斯旺廷頓(Swannington)鐵路線。後來他又主持了英國北部鐵路網路的大部分修建工作。斯蒂芬森作為這種革命性的運輸工具的主要指導者,解決了許多鐵路建築、橋梁設計、機車和車輛製造問題,促使鐵路在英國迅速展開,也推動了鐵路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洲的迅速發展。由於他一生主持修建了許多鐵路,又被譽為「鐵路之父」。
斯蒂芬森的兒子羅伯特森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一生致力於提高蒸汽機車的運行速度,成為下一代鐵路機車的領袖人物。羅伯特是國內著名的工程師,對鐵路修建的地形、各種情況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有一個全面清晰的了解,對穿越地峽的隧道修建也有著獨特的見解,當時英國許多鐵路修建工程主要出於他的設計。羅伯特最出色的設計就是用橋梁及高架鐵路的管狀橋橫跨河道峽谷,它將盎格魯和威爾士連接了起來。他一生所建鐵路中耗費精力最大的一條線路是倫敦——伯明翰鐵路線,而切斯特——霍利黑德鐵路線是他修建的最重要的一條鐵路線。在那個時代,羅伯特為鐵路所作的努力使他成為那個時代工程設計師中最具魅力的一個人物,其學生和助手也在他的領導下各盡其能,引領了以鐵路為特徵的蒸汽時代。
在鐵路修建過程中,伊薩姆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是當時最具有獨創性的工程師,在修建過程中對一些實際問題常常能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法並被實踐所接受。在鐵路發展史上,布魯內爾最大的貢獻就是設計出鐵軌的平行等間距橫條枕木。用這樣的枕木來替代十字型枕木,使軌道更加穩固,這是鐵路軌道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最後,我們還要提到幾個在鐵路發展中也具有一定地位的人物。在修建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線的時候,約瑟夫·洛克是羅伯特·斯蒂芬森的一個得力助手,顯示了獨特的工作能力。在後來修建大強克遜鐵路線時被任命為工程師,這條鐵路線連接利物浦——曼徹斯特路線,並向南連接伯明翰。這條鐵路在洛克的主持下第一次實現了沒有超出工程原始預算成本的記錄。此外,洛克還主持修建了倫敦——夏普敦鐵路線和後來歐洲大陸的一些鐵路線。
查爾斯·威格諾斯是一個很少被提及的人物。威格諾斯在滑鐵盧之戰後轉身於國內工程事業,並參加了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線的修建工作,甚至在喬治·斯蒂芬森之前,他就已經開始了他的工程設計工作。他主持修建了從萊斯特到德比和諾丁漢德米德蘭鐵路線。在英國鐵路發展史上,他最大的貢獻是在設菲爾德主持修建了三英里長的隧道,體現了對隧道修建獨到的見解和理念。
以上這些人物都是直接對鐵路機車、軌道、隧道修建等一系列鐵路本身有貢獻的先驅者。而托馬斯·布萊斯並不是一個專業的工程師,他只是當時一個鐵路工程修建的承包人。布萊斯注意到了鐵路修建這一新興行業並成為這一事業的著名領航人物。他承接了英國以及海外的許多鐵路修建工程,對鐵路業的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在19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之間,他的工作人員幾乎在英國任何地方都能見到。19世紀來臨之際,英國鐵路的興起就是在這些富有創新、革新意識的天才人物的關注和努力下才出現了迅速發展。這些鐵路先驅是推動19世紀英國鐵路時代來臨的人為力量。
綜合以上三部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19世紀英國鐵路業能夠興起,主要是受惠於工業革命中相關行業的促發作用、交通領域的技術革新、鐵路先驅的不斷探索這三方面因素。當我們用歷史的思維去觀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鐵路的興起是與英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與工業革命的蓬勃展開有密切的關系。在人類的歷史中,一種新的更加完善的交通方式的出現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而這可以在經濟和社會中找到最深刻的根源。在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下,在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技術的不斷突破的推動下,鐵路這種更加完善的交通方式的出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其中蒸汽機、冶鐵業、煤炭業的發明和發展都是鐵路出現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沒有工業革命中經濟和技術因素的發展,現代意義的鐵路就會成為無本之木。同時,鐵路絕對不是一個完全被動的歷史產物,它從其開始產生就極大的反作用於經濟和工業革命。特別是對鋼鐵、煤炭、製造業的推動又使得工業革命更快更好地發展。鐵路和工業革命的作用是雙向互動的,是互為因果的。
在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時刻,在經濟日上層樓的新的時代,能者上無能者下,這個鐵的規律再次冷酷地昭示人類的社會。而鐵路運輸方式的巨大優越性正是這種規律的結果,也是這種規律的體現。正是這種深層的社會需要和現實的表象聯姻,才引來了英國鐵路建設的高潮時代。
Ⅸ 英國引領鐵路時代的原因
英國引領鐵路時代的原因是因為英國最早進行了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