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鐵路用什麼軌道

英國鐵路用什麼軌道

發布時間:2023-01-08 11:54:33

❶ 請問以前英國佬那邊的鐵軌是怎麼建的

沒有機械就人工普鐵路,那個時候時期的東西和今天的不一樣,比如說枕木真的就是木頭的,油沁木。而鐵軌也不長就四米,力氣大的一個人就能抗動,而且火車也不是很大,你看歷史圖片就知道了,最先出現的是英國小火車。與後來的火車相比非常袖珍。現在很多煤礦依舊有其後代延續版的車廂(貨箱)對路基的要求也不高。
在史蒂芬發明火車的時候,其實「鐵路」已經出現,只不過當時全是木製軌道。用的也是畜力馬車。畜力馬車運力大約是普通馬車的四倍,
當時的軌道寬度是正好容納二馬並行,也就是大約兩個馬屁股的寬度,而這正是今天鐵軌寬度的由來,枕木距離等於馬的步幅。,史蒂芬上火車後一次就把木軌道跑廢了,後來就包上了鐵條。這就是最原始的鐵路。
但是隨著鐵路的運營產生了利潤和綜合效果,國家和資本開始增加投入,蒸汽驅動的各種工程機械也被製造了出來,像蒸汽推土機蒸汽挖土機,蒸汽吊車,以及質量更好的鐵軌和火車也被製造了出來。火車也造大了。

❷ 全球有很多國家用的是標准軌鐵路,為何蘇聯偏偏卻要用「寬軌」

法國的雄獅拿破崙在整個歐洲大陸沒有對手,但在俄羅斯失敗了。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拿破崙當時的戰線太長,導致供應跟不上,所以他失敗了。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戰車也在這片土地上也失敗了,同樣的問題也是後續的軍隊和物資跟不上。理論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每個國家都有鐵路。鐵路運輸不應該有這樣的問題。但是問題就是出在鐵路上。當時,所有歐洲國家都使用標准鐵軌,而蘇聯則使用「寬鐵軌」。因此,德國火車到達蘇聯後就不能再行駛了。當時,蘇聯摧毀了所有的火車頭,導致德國沒有補給,也就導致德國後來的失敗。那為什麼蘇聯使用「寬軌道」?事實上,它們都是血的教訓。主要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防止他國的入侵。

看到蘇聯在改變鐵路寬度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後,許多國家紛紛效仿。直到現在,在許多國家,他們仍然使用前蘇聯的寬軌道。這些是以前加盟蘇聯的國家。雖然蘇聯後來解體了,但這些國家並沒有改變它們已經建立的軌道。就這樣一直保留了下來。

❸ 英國的第一條鐵軌發生扭曲和斷裂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沒有考慮到金屬的熱脹冷縮效應。
1、1825年,英國鋪設的第一條鐵路用的鋼軌,是一根連一根地焊接在一起的。
2、這種鋼軌到了炎熱的夏天就受熱膨脹,會七歪八扭,左右彎曲,甚至還會朝上拱起。
3、而到了天寒地凍的冬季,鋼軌受冷收縮,竟會凍裂成幾段。

❹ 鐵路有多少種不同的軌距不同的軌跡背後有什麼含義

我們日常出行時,除了最熟知的公路、海運和航空交通外,最為常見的就是方便快捷的鐵路交通了。每年的春運期間,乘坐火車出行也是許多人回家的首選方式,縱貫全國的鐵路網路,將乘客與家的距離進一步地縮短了。

其實除了我國之外,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鐵路都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最為常見的就是寬窄不同的軌距。今天的文章里我們就好好談一下這一話題。

一、由科學方法規范而來

歷史上最早提出鐵路軌距的,是英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喬治·史提芬森。在他向英國政府提出的建議里,他首次提出了標准軌距的理論,即英國鐵路軌距應該規定為4英尺8½英寸(1435mm)。後來他又成功說服了火車製造商,後者開始大量生產符合標准軌距的機車和車廂。


如果說以上的幾個國家在鐵軌規格上有所區別的話,那麼處在戰亂之中的阿富汗則更為特別,這個沒有鐵路的內陸國家如果要建設鐵路的話,會遇到下面的問題:在接壤的國家裡有三種不同規格的鐵路軌距,位於西部的伊朗、東部的中國使用標准軌距;南部的巴基斯坦使用1676mm的寬軌;而北部的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則使用1520mm規格的蘇聯式寬軌。

而關於到底使用寬軌、標准軌、還是寬軌的討論,從19世紀鐵路開始出現起就一直是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支持寬軌的人認為負載力與高速表現相比窄軌要好。但建造成本也比較高,對於小曲率轉彎和陡坡行駛也比較不利,因此寬軌距一般都適用於平原或高速鐵路。相反窄軌的建造成本就相對較低,列車爬坡性能較佳,但車輛的行駛速度與負載力就容易被限制,所以窄軌距較常用於山區或輕便產業的鐵路。

❺ 世界上最早寬軌和窄軌,分別在哪個國家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軌距是鐵路軌道兩條鋼軌之間的距離(以鋼軌的內距為准)。國際鐵路協會在1937年制定1435mm為標准軌(等於英制的4呎8 吋),世上大約百分之六十的鐵路的軌距是標准軌。這軌距又稱標准軌距或國際軌距。比標准軌寬的軌距稱為寬軌,比標准軌窄的稱為窄軌。雙軌距鐵路或多軌距鐵路鋪有三或四條鋼軌,讓使用不同軌距的列車都可行駛。 標准軌歷史: 標准軌由最先使用鐵路的英國提出。設計及建造史托頓及達靈頓鐵路的英國工程師羅拔史提芬遜提出4呎8 吋的軌距,並成功說服火車製造商生產4呎8 吋(即1435毫米)軌距的機車及車輛。由於史提芬遜成功設計的鐵路是眾人模仿的對像,亦使這軌距變得流行。1845年英國皇家專員建議用4呎8 吋作為標准軌距。翌年英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將來所有的鐵路都使用標准軌。除了英國的大西部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寬軌之外,英國的主要鐵路都是標准軌。大西部鐵路亦於1892年改成標准軌。 有關4呎8 吋的軌距的來源,有人認為是古羅馬的戰車輪距。但亦有人指出可能是因為早期鐵路的軌道外側距離為五英呎,而鐵軌頂寬為1又3/4英吋,故內側軌距為4呎8 吋。各國軌距: 美洲 美國及加拿大最初亦使用不同的軌寬,後來加拿大追隨英國採取標准軌。美國北部的鐵路因為最初多是從英國入口器材,故亦多為標准軌。美國南部鐵路曾以寬軌為主。南北內戰之後,南部的鐵路亦逐漸改成標准軌距。 阿根廷及智利的鐵路軌距為1676mm。 歐洲 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是使用標准軌。 愛爾蘭及北愛爾蘭的軌距是1600mm。 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軌距為五呎五吋半。西班牙的正式標準是1674mm,葡萄牙則為1665mm,因此西班牙開發了變距列車。西班牙正進行改軌工程,將路軌改成標准軌距。 十九世紀的俄羅斯選用1524mm的(五呎)寬軌,一般認為是出於軍事考慮,避免入侵的軍隊可以使用它的鐵路運輸系統。俄羅斯和屬於前蘇聯的國家,以及蒙古、芬蘭都是採用俄國的1520mm軌距。這比1524mm窄4mm,有時兩者的車輛可以互換。 亞洲及澳洲 澳洲本來採用標准軌,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而在維多利亞省及南澳洲出現了5呎3吋(1600mm)的軌距。部分地方亦有3呎6吋(1067mm)的路軌。昆士蘭鐵路在建立之初,便使用1067mm(3'6")的窄軌,是全世界最大的窄軌系統。 南亞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斯里蘭卡的鐵路軌距不一,但多數為1676mm。印度現有計劃將所有窄軌改成1676mm 。 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及馬來西亞以米軌(1000毫米)鐵路為主。計劃中連接新加坡及中國的亞太鐵路會是標准軌,或標准及米軌雙軌距。 印尼軌距主要是1067mm。 日本的鐵路軌距主要為1067mm(3呎6吋)。日本建造高速鐵路(新干線)時選定1435mm為標准軌,以提高車輛行駛的穩定性,但這樣使高速鐵路列車不能以原有的路軌行駛,所以現在正在開發變距車輛。 台灣在清代修築台北-新竹線時選用1067mm,日治時期相沿並續修至高雄,台灣高速鐵路、台北捷運及高雄捷運則為標准軌。其他產業鐵路例如糖業鐵路及聞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則為762mm的窄軌,日治時期花蓮-台東線原為762mm,十大建設時配合北回鐵路改造為1067mm。 根據台鐵代理局長何暖軒於2006年9月8日發表之新聞稿,未來台鐵計劃逐步將現行1067mm軌距鐵道,更改為1435mm標准軌。 目前計劃配合東部干線改良計劃先行執行改軌工程。 中國鐵路由英國及比利時工程師承建,因此其軌距沿用英國標准,為標准軌。中東鐵路曾經使用過1520mm的寬軌。山西的同蒲鐵路和正太鐵路曾用過1000mm(已改造),雲南的昆河鐵路仍為1000mm。香港九廣鐵路亦使用1435mm標准,但香港地鐵卻跟倫敦地鐵一樣,用稍窄的1432mm。 非洲 南非及安哥拉、波札那、剛果、迦納等國多數使用1067mm軌距。

❻ 鐵路的軌距是否有寬、標准、窄三種具體數字是多少各有哪些利弊分別在哪些國家通用彼此之間若要「

軌距是鐵路軌道兩條鋼軌之間的距離(以鋼軌的內距為准)。國際鐵路協會在1937年制定1435mm為標准軌(等於英制的4呎8½英寸),世上大約百分之六十的鐵路的軌距是標准軌。這軌距又稱標准軌距或國際軌距。比標准軌寬的軌距稱為寬軌,比標准軌窄的稱為窄軌。雙軌距鐵路或多軌距鐵路鋪有三或四條鋼軌,讓使用不同軌距的列車都可行駛。

直線軌距
軌距示意圖
世界各國鐵路凡直線軌距為1 435 mm的稱標准軌距;大於1 435 mm的稱寬軌距,如1 676 mm、1 524 mm、1 520mm等;小於1 435 mm的稱窄軌距,如1 067 mm、1 000mm、762mm、600mm等。中國鐵路主要採用標准軌距,只有台灣採用1 067mm,昆明至河口採用1 000mm窄軌距。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智利等國主要採用1 676 mm寬軌距;俄羅斯採用l 520 mm寬軌距;日本一般鐵路採用 1 067 mm的窄軌,東海道、山陽等新干線則採用1 435 mm的標准軌距;美國、加拿大及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採用1 435 mm標准軌距;非洲迦納、剛果、坦尚尼亞、尚比亞等國採用1067 mm窄軌距,幾內亞、衣索比亞、喀麥隆等國採用1 000mm窄軌距。 由於鋼軌軌頂呈圓弧狀,輪緣也有一定的曲線,輪緣與鋼軌的接觸點一般都在軌頂下10~16 mm處,所以中國《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肯線軌距是在鋼軌頭部踏面下16 mm 范圍內兩股鋼軌工作邊之間的最小距離。
編輯本段標准軌
來歷
經濟學中有個名詞稱為「路徑依賴」,它是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以下美國鐵軌的故事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概念,並且加深對其後果的印象。 標准軌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准距離是四點八五英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准,究竟從何而來的?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准,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准呢?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四點八五英尺正是電車所用的標准。電車軌標准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准。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離標准呢? 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為什麼? 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四點八五英尺。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 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四點八五英尺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麼用四點八五英尺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故事到此應該完結了,但事實上還沒有完。 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太空飛船立在發射台上的雄姿時,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胖一些,這樣容量就會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後,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這就是路徑依賴,看起來有幾許悖謬與幽默,但卻是事實。
歷史
標准軌由最先使用鐵路的英國提出。設計及建造史托頓及達靈頓鐵路的英國工 昆河鐵路的米軌
程師羅拔·史蒂芬森提出4呎8½ 吋的軌距,並成功說服火車製造商生產4呎8½ 吋(即1435毫米)軌距的機車及車輛。由於史提芬遜成功設計的鐵路是眾人模仿的對像,亦使這軌距變得流行。1845年英國皇家專員建議用4呎8½ 吋作為標准軌距。翌年英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將來所有的鐵路都使用標准軌。除了英國的大西部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寬軌之外,英國的主要鐵路都是標准軌。大西部鐵路亦於1892年改成標准軌。 有關4呎8½ 吋的軌距的來源,有人認為是古羅馬的戰車輪距。但亦有人指出可能是因為早期鐵路的軌道外側距離為五英尺,而鐵軌頂寬為1又3/4英寸,故內側軌距為4呎8½ 吋。
編輯本段各國軌距
亞洲
中國 中國早期的鐵路由英國及比利時工程師承建,因此其軌距沿用英國標准,為標准軌。 中東鐵路曾經使用過1520毫米的寬軌。山西的同蒲鐵路和正太鐵路曾用過1000毫米(已經改造),雲南的昆河鐵路仍為1000毫米(米軌)。 中國現在使用的是標准軌,軌距為1435mm。 香港 港鐵系統中,東鐵線、西鐵線、輕鐵及馬鞍山線均使用1435mm的標准軌,而觀塘線、荃灣線、港島線、東涌線、機場快線及將軍澳線則用稍窄的1432毫米。 香港電車則使用1067mm窄軌。而山頂纜車則採用1520mm的寬軌。 台灣 台灣在清代修築台北-新竹線時選用1067毫米,台灣日治時期相沿並續修至高雄,台灣鐵路管理局的鐵路使用1067毫米。其他產業鐵路例如糖業鐵路及聞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則為762mm的窄軌,日治時期花蓮-台東線原為762毫米,十大建設時配合北回鐵路改軌為1067毫米。 台灣的鐵路法已規定以1435毫米為標准軌,故台灣高速鐵路、台北捷運、高雄捷運及興建中的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捷運都是使用此軌距,唯台鐵後續路網因為直通的問題,仍然使用窄軌。 日本 日本的鐵路軌距主要為1067毫米(3呎6 吋)。但也有部份鐵道使用762毫米、1372毫米(京王電鐵、東急世田穀線、函館市電、都電及都營新宿線)和1435毫米。早期在樺太軍用輕便鐵道也使用600毫米軌距。在建造高速鐵路(新干線)時則統一選用1435毫米為標准軌,以提高車輛行駛的穩定性,但這樣使高速鐵路列車不能以原有的路軌行駛,所以現在正在開發軌距可變的鐵路車輛。 印尼 印尼軌距主要是1067毫米。 東盟國家 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及馬來西亞以米軌(1000毫米)鐵路為主。有指越南河內至接壤中國邊境之同登之間鋪設了標准及米軌雙軌距鐵路。計劃中連接新加坡及中國的亞太鐵路會是標准軌,或標准及米軌雙軌距。 南亞國家 南亞國家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斯里蘭卡的鐵路軌距不一,但多數為1676毫米。印度現有計劃將所有窄軌改成1676毫米 。 阿富汗 阿富汗有個相當特殊的情況,因為它在靠近亞洲中央的位置,並且實際上沒有鐵路。如果它決定修築鐵路,在其接壤的國家之中則有三種不同規格的軌距,不管選擇其中任何一種規格,都會使情況變得復雜。位於阿富汗西部的伊朗、東部的中國都使用標准軌;阿富汗南部的巴基斯坦使用1676毫米的寬軌;而阿富汗北部的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則是用中亞的1520毫米規格。
美洲
美國及加拿大 美國及加拿大最初亦使用不同的軌寬,後來加拿大追隨英國採取標准軌。美國北部的鐵路因為最初多是從英國入口器材,故亦多為標准軌。美國南部鐵路曾以寬軌為主。南北內戰之後,南部的鐵路亦逐漸改成標准軌距。 阿根廷及智利 阿根廷及智利的鐵路軌距為1676mm。
歐洲
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是使用標准軌(1435mm)。 愛爾蘭軌距 愛爾蘭的軌距是1600毫米。 英國 北愛爾蘭的軌距是1600毫米。 倫敦地鐵的軌距是1432毫米。 西班牙及葡萄牙 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軌距為5呎5吋半。西班牙的正式標準是1674毫米,葡萄牙則為1665毫米,因此西班牙開發了變距列車。西班牙正進行改軌工程,將路軌改成標准軌距。 芬蘭 芬蘭在19世紀是俄國轄下的大公國,使用5英尺(1524毫米)軌距。 前蘇聯國家 19世紀的俄羅斯選用1524毫米的(5呎)寬軌,一般認為是出於軍事考慮,避免入侵的軍隊可以使用它的鐵路運輸系統。俄羅斯和屬於前蘇聯的國家,以及蒙古、芬蘭都是採用俄國的1520毫米軌距。這比1524毫米窄4毫米,有時兩者的車輛可以互換,而南薩哈林州(庫頁島)則是採用當時日本佔領南庫頁島時期的1067毫米(3呎6吋)軌距。
大洋洲
紐西蘭 紐西蘭的鐵路為了跨越中部山區地形,採用1067公釐的軌距。為了克服這個地形,需要復雜的工程,例如著名的Raurimu螺旋。在不到4,000公里的軌道就有1787座橋梁和150個隧道。這條軌道大約有500公里是電氣化的。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本來採用標准軌,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而在維多利亞省及南澳州出現了5呎3吋(1600毫米)的軌距。部分地方亦有3呎6吋(1067毫米)的路軌。昆士蘭鐵路在建立之初,便使用1067毫米(3'6")的窄軌,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窄軌系統。
非洲
南非及安哥拉、波札那、剛果、迦納等國多數使用1067毫米軌距。
編輯本段最佳軌距
自19世紀鐵路開始出現,即有爭論何種軌距最佳。從現代角度看,寬軌或窄軌在性能上沒有十分明顯的優點:[1] 世上最重的貨車可以在美國及澳大利亞的標准軌上行走。寬軌不一定可以載重更多。 [2] 高速鐵路都是採用標准軌,寬軌不一定較快 [3] 澳大利亞昆士蘭及南非的窄軌(1067mm)鐵路上的列車依然是十分重。窄軌不一定載重較少 [4] 建造標准軌的輕便鐵路與窄軌鐵路價格相差並不大 [5] 窄軌鐵路亦可以建成達到標准軌一樣的負載量 只有軌距低於3呎的窄軌鐵路的建造成本才會稍低於標准軌。但這類軌距的運載能力有限,通常只會在運載量有限的登山鐵路使用。
編輯本段未來
簡介
隨著各國開始尋求擴充、統合各地的鐵路網路,軌距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標准化。澳大利亞和印度都在進行統一國內鐵路軌距的工程;而歐盟也計劃讓各成員國的鐵路系統可以互用,涉及的工作包括軌距、訊號系統和供電系統的標准化。現時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已獲得歐盟的資助,把國內的 1520 毫米闊軌轉換成標准軌;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在建造連接國內各大城市與法國之間的高速鐵路中獲得歐盟的援助。歐盟亦計劃提升西班牙與葡萄牙連接其他歐洲國家的貨運鐵路。
高速鐵路
所有的高速鐵路,包括在使用窄軌的日本、台灣、西班牙、葡萄牙等地者,都是採用標准軌興建的。(唯一的例外是俄羅斯和芬蘭採用的 5 英尺闊軌高速鐵路)。這種標准使一些國家開始為當地原有的非標准軌鐵路進行軌距轉換,使列車能在高速鐵路網路與現行鐵路網路之間行走。
礦區鐵路
雖然礦區鐵路較少與外面的鐵路系統連接,但現時礦區亦有使用標准軌的趨向,以方便其使用現成的鐵路設備 (例如負載量更大的車輛)。
編輯本段計劃
在聯合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亞洲太平洋計劃 (UNESCAP) 中,有一項是關於把歐洲和太平洋連接起來的「亞洲鐵路系統」,當中包括三條走線:北方從歐洲到朝鮮半島,南線從歐洲到東南亞,並設一條南北向走廊從北歐到波斯灣。三條走線都會在橫越亞洲時使用至少兩條軌距相異的鐵路。目前計劃並沒有涉及轉換軌距,而是在軌距相異鐵路的交匯處設置機械設施,以便把貨櫃在行走不同軌距的列車之間移動。 肯亞、烏干達和蘇丹在2004年10月提出了一項使用標准軌建造電氣化高速鐵路的計劃。雖然肯、烏兩國及蘇丹的鐵路網路分別採用 1000 毫米闊及 1067 毫米闊的窄軌,但它們由於建成年代早,彎位多且負載力低,需要進行改建,加上北方的埃及是使用標准軌的,因此統一使用標准軌距建造新鐵路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根據某2007年的計劃,數條來自剛果、坦尚尼亞和盧安達、軌距相異 (分別為 1000 毫米及 1067 毫米) 的鐵路將於盧安達的一個樞紐地點交匯。

❼ 世界各國的鐵路軌距是統一的嗎

世界各國的鐵路軌距不是統一的

各國鐵路的軌距各不相同,窄的為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中等的有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寬的甚至達到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

1937年,國際鐵路協會做出規定:1435毫米的軌距為國際通用的標准軌距,1520毫米以上的軌距是寬軌,1067毫米以下的軌距算作窄軌。

現行有四種軌距:美國、歐洲大部分國家、土耳其、伊朗、中國和朝鮮半島標准軌距為1435毫米;芬蘭、俄羅斯,以及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採用1520毫米闊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多數採用1676毫米闊軌;東南亞則多採用1000毫米窄軌。

軌距標准軌歷史

標准軌由最先使用鐵路的英國提出。設計及建造史托頓及達靈頓鐵路的英國工程師喬治·史提芬遜提出4呎8.5吋的軌距,並成功說服火車製造商生產4呎8.5吋(即1435毫米)軌距的機車及車輛。由於史提芬遜成功設計的鐵路是眾人模仿的對象,亦使這軌距變得流行。

1845年,英國皇家專員建議用4呎8?吋作為標准軌距。1846年英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將來所有的鐵路都使用標准軌。除了英國的大西部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寬軌之外,英國的主要鐵路都是標准軌。大西部鐵路亦於1892年改成標准軌。

❽ 機械化時代發展迅速,火車軌道是如何鋪設的

美國太空梭燃料箱兩側有兩個火箭螺旋槳,由猶他州的一家工廠提供。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公司的工程師們都渴望把這些螺旋槳做得更胖,這樣容量才能更大。然而,這些螺旋槳製成後,需要通過火車從工廠運輸到發射點,路上有一些隧道,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寬一點,然而,火車軌道的寬度由馬蹄的寬度決定。就這樣,2000 年前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交通系統的設計。

❾ 鐵軌的歷史

一、什麼鐵軌的來歷

鐵軌寬度的由來經濟學中有個名詞稱為「路徑依賴」,它是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以下美國鐵軌的故事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概念,並且加深對其可能產生的後果的印象。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准距離是四點八五英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准,究竟從何而來的?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准,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准呢?

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四點八五英尺正是電車所用的標准。電車軌標准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用馬車的輪距寬度做標准。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輪距標准呢?

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它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馬路上撞壞的。為什麼?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都是四點八五英尺。那麼這些轍跡寬度又是從何而來呢?

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四點八五英尺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距寬度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麼用四點八五英尺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 *** 的寬度!故事到此應該完結了,但事實上還沒有完。

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太空梭立在發射台上的雄姿時,請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胖一些,這樣容量就會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後,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 *** 的寬度所決定的。

因此,可以斷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 *** 寬度決定了。這就是「路徑依賴」,看起來雖然有幾許悖謬與幽默,但卻是事實。

二、世界鐵路簡史

【世界鐵路簡史】

希臘是第一個擁有路軌運輸的國家,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馬拉的車沿著軌道運行。

1804年,理查·特爾維域克在英國威爾士發明了第一台能在鐵軌上前進的蒸汽機車,但沒賺到什麼錢。

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機車是喬治·史蒂芬孫在1829年建造的「火箭號」。

1820年代,英格蘭的史托頓與達靈頓鐵路成為第一條成功的蒸汽火車鐵路。後來的利物浦與曼徹斯特鐵路更顯示了鐵路的巨大發展潛力。

很快鐵路便在英國和世界各地通行起來,且成為世界交通的領導者近一個世紀,直至飛機和汽車發明才減低了鐵路的重要性。

高架電纜在1888年發明後,首條使用高架電纜的電氣化鐵路在1892年啟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柴油和電力驅動的列車逐漸取代蒸汽推動的列車。1960年代起,多個國家均建置高速鐵路。而貨運鐵路亦連接至港口,並與船運合作,以貨櫃運送大量貨物以大大減低成本。

現時在全球236個國家和地區之中,有144個設有鐵路運輸(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在內),其中約 90 個國家提供客運鐵路服務。鐵路依然是世界上載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擁有無法被取代的地位。

中國第一條鐵路建於上海,由英國人興建,後被清朝地方官員買回並拆毀。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條鐵路和蒸汽機車則是由李鴻章興辦的開灤公司煤礦所建。

【世界鐵路發展歷史】

1688年,英國的資產階級發動「光榮革命」,宣告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誕生。新的生產關系解放了生產力。手工工場日益精密的技術分工,使各個生產過程簡單化到能夠用機器代替手工勞動,使手工工人的技術趨於專門化,這都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工業革命拉開了序幕。

工業革命首先是從紡織行業開始的。在紡織行業中,大機器生產逐步取得了主導地位。機器的發明和應用,蒸汽機應運而生,隨後利用蒸汽機的原理製造出在公路上跑的蒸汽車,也就是後來的汽車。幾十年後,能在軌道上運行的蒸汽火車頭問世。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條行駛蒸汽機車的永久性公用運輸設施,英國斯托克頓——達靈頓的鐵路正式通車了。在盛況空前的通車典禮上,由機車、煤水車、32輛貨車和1輛客車組成的載重量約90噸的「旅行」號列車,由設計者斯蒂芬森親自駕駛,上午9點從伊庫拉因車站出發,下午3點47分到達斯托克頓,共運行了31.8公里。

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的正式開業運營,標志了近代鐵路運輸業的開端。鐵路以其迅速、便利、經濟等優點,深受人們的重視。在它的發源地英國自不必說,修築鐵路成為最熱門、最時髦的事情。19世紀50年代是英國鐵路修建的 *** 時期,1880年主要的線路基本完成,1890年全國性鐵路網已形成,路網總長達 32000公里。

三、鐵路的誕生與發展在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

鐵路是供火車等交通工具行駛的軌道。

作為一種陸上運輸方式,鐵路以機車牽引列車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行走。但廣義的鐵路運輸還包括磁懸浮列車、纜車、索道等非鋼輪行進的方式, 或稱軌道運輸。

鐵軌能提供極光滑及堅硬的媒介讓列車車輪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滾動,使這 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適,而且它還能節省能量。 如果配置得當,鐵路運輸可以比路面運輸運載同 一重量物時節省五至七成能量。

而且,鐵軌能平均分散列車的重量,令列車的載重力大大提高。古希臘是第一個擁有路軌運輸的國家,至少2000年前就已有馬拉的車沿著軌道運行。

1804年,理査•特爾維域克在英國威爾士發明了第一台能在鐵軌上前進的蒸汽機車。 1814年,史蒂芬孫成功地製造了第一台以蒸汽作動力的火車機車。

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機車是喬治•史蒂芬孫在1829年建造的「火箭號」。1820年代,英格蘭的史托頓與達靈頓鐵路成為第一條成功的蒸汽火車鐵路。

後來的利物浦與曼徹斯特鐵路更顯示了鐵路的巨大發展潛力。 很快鐵路便在英國和世界各地通行起來,並成為世界交通的領導者近一個世紀,直至飛機和汽車發明才降低了鐵路的重要性。

高架電纜在1888年發明後,首條使用高架電纜的電氣化鐵路在1892年啟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柴油和電力驅動的列車逐漸取代蒸汽推動的列車。

I960年代起,多 個國家均建設高速鐵路。而貨運鐵路亦連接至港口,並與船運合作,以貨櫃運送大量貨物,大大降低了成本。

現時在全球236個國家和地區之中,有144個設有鐵路運輸(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 岡在內),其中約90個國家提供客運鐵路服務。 鐵路依然是世界上載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擁有無法取代的地位。

中國第一條鐵路建於上海,由英國人興建,後被清朝地方官員買回並拆毀。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條鐵路和蒸汽機車則是由李鴻章興辦的開灤公司煤礦所建。

四、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鐵路建於那個年代

第一種意見認為,1865年由英國商人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鋪設的一條長約500米的供人觀賞的、有小型蒸汽機車行駛的模型鐵路,是我國的第一條鐵路。

其根據是,這條鐵路雖然是做廣告,但由小鐵軌鋪成,「長可里許」,並用了蒸汽機車,「以小汽車駛其上,迅疾如飛」。這已經具備了鐵路的主要特徵,因此把它當成我國第一條鐵路是適宜的。

第二種意見認為,1876年由英國怡和洋行在吳淞和上海之間擅自修建的公開運輸旅客和貨物的鐵路,是我國第一條鐵路。1866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擴大對我國的侵略,不惜採取欺騙手段,借口吳淞至上海間河道不易疏浚,要求建築鐵路,以便把海運至吳淞的貨物經鐵路運到上海。

這一要求未得清 *** 批准。英國侵略者不甘心,1875年通過英商怡和洋行將鐵路器材從英國偷偷運到上海,擅自鋪軌築路。

1876年12月1日上海至吳淞全線完工通車。英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激起了強烈的反抗,沿線人民在築路期間掀起了自發的群眾性的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1877年9月清 *** 用重金贖回這條鐵路,但沒有加以利用,卻昏庸地把長約15公里的鐵路線拆掉了。

五、鐵路的起源與發展

火車與鐵軌 今天我們已經習慣於將鐵路看作是最古老的一種交通方式。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火車的出現所依據的兩個發明,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被人們所知並加以利用了。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當時的人們就已經開始修建道路,並利用軌道和人力或者馬拉的車輛來運輸物品。

但是,這一出色的發明卻在中世紀被人們所忘記。直到16世紀末,沿著軌道前進的車輛才再次被用於在煤礦中運輸煤炭。

當時,這些車輛的輪子和軌道已經用木頭包著鐵皮來製作了。 到了18世紀,蒸汽機出現了,並被廣泛應用在工業中。

但是在交通運輸中,蒸汽機和鐵軌仍然被人們分別單獨利用了很多年。當兩者終於在某一天結合在一起時,鐵路就出現了。

蒸汽機車 蒸汽機車的出現有著長長的歷史,其中充滿了天才的想法和失敗的應用。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許多出色的人物試圖將蒸汽機用在車輛上(始作俑者是1763年的法國炮兵軍官尼古拉。

約瑟夫。屈尼奧),還有人曾經試圖讓蒸汽機車在鐵軌上運行(1801和1803年英國人理查德。

特萊維特奇克就做了這樣的試驗),但最後是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首先發明了真正實用的蒸汽機車。

喬治。斯蒂芬森1781年出生在紐卡斯爾。

他在1814年製造出被稱為「半統靴」的蒸汽機車,是後來所有蒸汽機車的原型。 鐵路的延伸 在第一台蒸汽機車發明之後,火車的歷史就主要轉變成了鐵路擴張的歷史。

在很多年中,用蒸汽機車帶動的車廂缺乏可以運行的軌道。第一條用來運載乘客的鐵路,是斯蒂芬森在英國畢曉普克蘭建成的,全長只有17公里。

但是,鐵路並沒有立即進入它的擴張時代。針對斯蒂芬森的發明,反對進步的守舊派們發起了他們典型的攻擊。

他們批評說,這個巨大的邪惡機器將給人類和動物帶來死亡,並且會破壞美麗的田園風光。不過,鐵路最終佔了上風。

1830年9月15日,從曼徹斯特到利物浦的鐵路建成通車。這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條真正的鐵路。

從那以來,鐵路一直在飛速而持久地發展著。諸如橋梁、高架橋和隧道等各種巨大的工程將鐵軌帶到了世界的各個地方。

電氣列車 首先產生這個想法的是德國工程師和工業家維爾納。馮。

西門子,他在1881年建造了第一條電氣鐵路。在最初的試驗中,機車用的電流直接通過鐵軌傳輸。

隨後才發明了架空電纜來提供電力,這種方式要安全得多,並且可以用較少的變電站來為機車提供足夠的電力。這一系統隨後也被應用到地鐵和城市輕軌列車中。

1870年,第一條城市列車(也就是地鐵)在倫敦正式開始運行,當時使用的是蒸汽機車。20年以後,第一條電力地鐵終於建成了。

隨後,幾乎所有的地面和地下鐵路都逐漸實現了電氣化,蒸汽機車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傳奇的「火箭」 1826年,在克服了巨大的阻力之後,建設從曼徹斯特到利物浦的鐵路的提案終於在英國國會獲得通過。

為了選擇這條鐵路使用的火車機車,英國 *** 向社會進行公開招標。結果這次招標成了一場備受熱情的公眾關注的競賽。

1829年10月,在萊因希爾附近的鐵軌上,來自四家火車頭製造商的機車進行了公開比賽。最終,喬治。

斯蒂芬森製造的「火箭」機車戰勝了其他競爭對手。「火箭列車」順利地完成了各種上情況下的運行,並達到了創紀錄的57公里的時速。

從那以後,「火箭」機車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使用的火車機車。 剎車系統 大約在1767年發明的剎車完全不需要理由。

減緩高速行駛車輛的速度,是現代社會最自然的要求。從它被發明出來那天起,剎車系統都是一個對輪子進行摩擦作用來減速的裝置,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完善。

剎車裝置中最重要的發明來自英國人喬治。威斯汀豪斯,他發明了壓縮空氣剎車裝置。

在此之前,剎車都是用手來進行操作。有了這一發明,氣缸和活塞的力量就代替了人力。

更有效的剎車使得火車的速度大幅度提高,因為它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磁懸浮列車 這種火車的時速可以達到550公里,並且在鐵軌以上幾厘米的地方運行。

它的秘密就在於鐵軌和車廂上安裝的超導磁鐵。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德國和日本研究這一系統並已經接近實用,這種列車將有望代替目前在歐洲行駛的高速列車。

與常規的動力來自於機車頭的火車不同,磁懸浮列車的動力來自於鐵軌。磁懸浮列車的動力裝置,一部分是在鐵軌上。

列車車身上的磁鐵使車身懸浮於鐵軌之上,而鐵軌上的磁鐵則給予車身上的磁鐵一個斥力推動車身前進。通過調節通過磁鐵的電流強度,可以方便地改變列車的速度。

預計將來實用型的磁懸浮列車每列有130到220個座位,運行時速在300到500公里。 磁懸浮列車速度的紀錄目前是由日本的MLX01型創造的。

1998年,這種列車的運行時速達到了550公里。在此之前,磁懸浮列車的速度紀錄是法國的TGV型列車創造的,時速為515公里。

MLX01型列車使用的是由液壓操縱的空氣動力剎車系統。這有三個車廂,每個車廂有30到41個座位。

兩頭是兩個為了減少空氣阻力而精心設計的流線型頭部。這種列車起初用輪子行駛,時速達到100公里以上才開始在軌道上「飄浮」,由磁鐵驅動前進。

水下火車 1994年,人們一直以來所擁有的通過海底將英國和法國聯系在一起。

六、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鐵路建於那個年代

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1872年,新興的洋務時代。美國在上海的勢力代表在上海北郊的吳淞組建了一家「道路公司」,他們宣稱要在吳淞到上海之間,造一條「尋常道路」,他們故意隱瞞了建鐵路的企圖,因為10年前,當美國和英國的洋槍隊協助清軍擊潰了江浙的太平軍後,他們乘機向李鴻章提出建造一條蘇州到上海的蘇滬鐵路,李鴻章不敢做主,便與上海道台黃芳一起奏請同治皇帝,皇帝一聽,龍顏大怒,頒布聖旨:「建造鐵路乃奇技淫巧,不和大清祖宗成法!」

這一次他們騙過了上海道台和皇帝,於是從閘北開始沿河南路橋、寶通路、天通庵,勘測規劃了一年,但因成本太高無法籌集大筆款項,便將此工程轉給了實力雄厚的、靠鴉片生意立足上海的暴發戶——英商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接到淞滬鐵路的工程資料後,便立即聯絡其他一些英商,成立了「淞滬鐵路公司」,並委派美國人瑪禮遜為總工程師,從英國運來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和材料及機車和車廂,經過四年時間,於1876年7月3日,全長16.1KM的淞滬鐵路通車,此刻清 *** 才如夢初醒,但已經無法奈何英國人了,因為英國使臣威托瑪只用了一句話:「英商自行征地築路,與中國無關。」通車後一個月,中國第一條營業鐵路發生了第一起火車撞死人的事故,死者是一位士兵,在火車咣當咣當駛出天通庵路的站台時,他與火車搶道,命喪輪下。這件普通交通事故震驚了清廷上下,剛上任的光緒皇帝派出督辦大臣盛宣懷和英國使節梅輝力,於10月24日在南京簽訂了《收買淞滬鐵路條款》,以28.5萬兩銀子買下這條鐵路,所以銀兩在簽約之日起一年內分三期付清。

通車一年後的1877年8約25日,清 *** 付清了全部銀子,淞滬鐵路交還中國,和同治皇帝有著同 *** 恨的光緒,為了發泄對洋人的憤怒和遵循「祖宗成法」,下令拆除淞滬鐵路,並將拆除下來的鐵軌和鐵路器材,全部用船運到台灣。

歐洲的先進科技遭到了封建中國的頑強抵抗。

當然後來聞名,還是因為小鬼子侵華,在1937年8月13日——11月13日爆發的圍繞這條廢棄的鐵路進行的「淞滬大會戰」。至於自主修的鐵路,如四樓所說,是詹天佑先生修的京張鐵路。

以上全部是本人根據所看過的資料原創,只為和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分享。

七、鐵路在中國的出現,有怎樣的歷史積極意義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京郊鐵路

1865年英商在北京城外修造了一條長約千米0.5的小鐵路,試行小火車,由於時人不料北京人視之為"怪物",喧嘩若狂,慈禧急忙飭令步軍衙門拆卸,成為鐵路史上一大笑料。此事,在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有記:「同治四年七月,英人杜蘭德,以小鐵路一條,長可里許,敷於京師永定門外平地,以小汽車駛其上,迅疾如飛。京師人詫所未聞,駭為妖物,舉國若狂,幾至大變。旋經步軍統領衙門飭令拆卸,群疑始息。此事更在凇滬行車以前,可為鐵路輸入吾國之權輿。」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營業鐵路——吳淞鐵路

1874年12月,英國人不顧清 *** 的反對,在上海擅自修築了吳淞鐵路,這是中國境內第一條用於營運的鐵路。吳淞鐵路從上海起到吳淞鎮止,長14.5公里,軌距762毫米,軌重每米13公斤。不過,這條鐵路畢竟是西洋人強行修造的,事先沒有得到清 *** 的同意,一些自感土地權利受到損害的沿途農民,不時與鐵路公司發生沖突。1876年火車通行,不久,軋死一名中國人,民情激憤,強行阻止火車行駛。10月,清 *** 與英國訂立了《收贖吳淞鐵路條款》,以 285,000兩白銀贖回鐵路,並於1877年10月全部拆毀,將鐵軌拋入大海。

中國人自修第一條的鐵路——台灣基隆礦區鐵路

1877年,洋務派大員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台灣基隆煤礦的老寮坑礦地至濱海泊船處,自行修建台灣基隆礦區鐵路,開創了我國自行修築鐵路先河。唐廷樞雲:「若煤鐵並運,即須自築鐵路,方可大見利益。是台北礦務,煤井未開,鐵路先已築成,正此之謂」。

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個鐵路公司——開平鐵路公司

1881年中國人建成自己修築的另一條鐵路——唐胥鐵路。該鐵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豐南縣)止,全長9.7公里。採用1.435毫米的軌距和每米15公斤的鋼軌。這條鐵路是為了開發開平煤礦,在清 *** 洋務派主持下,由開平礦務局負責集資修建。1886年,成立開平鐵路公司,收買唐胥鐵路後開始展築,並獨立經營鐵路業務。開平鐵路公司是中國自辦的第一個鐵路公司。1887年,唐胥鐵路展築至蘆台,1888年展築至天津,1894年天津至山海關間通車,改稱津榆鐵路。

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運客的鐵路——台灣基新鐵路

劉銘傳於1887年奏准修建台灣省鐵路。線路以台北為中心,向東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分別於1891年和1893年建成,兩段共長約107公里,軌距 1,067毫米,軌重每米18公斤。這是中國第一條官辦且運客的鐵路。

中國第一條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是詹天佑主持並勝利建成的聯結北京和張家口的一條鐵路,是完全由中國自己籌資、勘測、設計、施工建造的鐵路,全長200多公里。京張鐵路1905 年9月動工,1909年8月建成。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是中國鐵路工程技術的創舉。

八、關於火車或列車的歷史

火車的發展史—— 火車的發明 火車和所有其他發明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問世的。

18世紀初,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急需一種比馬車裝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車輛。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

這種機器比馬的力氣可大多了,它一問世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有些人就想將「大力士」蒸汽機裝在車上,代替人力或者畜力來使車輛前進。

說來有趣,這種大膽設想首先在軍事上得到實現。當時,歐洲各國的軍隊為了滿足作戰需要,紛紛採用口徑和射程越來越大的大炮。

由於炮的重量不斷增加,用人推馬拉的辦法很難保證大炮能及時跟隨部隊作戰。法國一位名叫居尼奧的炮兵軍官,針對這一問題就研製成用蒸汽機推動的「蒸汽汽車」來牽拉,從而開辟了以機器為動力的現代車輛蓬勃發展的道路,也為火車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這種將蒸汽機裝在車子上的機械車是怎樣推動車輛行駛的呢?我們從它的外形上可以看到,蒸汽機有一個大鍋爐,裝在車架的前端。在鍋爐下面燒著煤火,用來將鍋爐裡面的水加熱成蒸汽。

由鍋爐上的一根管子將蒸汽引入車子前輪上方的汽缸里,蒸汽的力氣很大,便推著汽缸里的活塞向前移動,而活塞通過連桿和曲軸與前輪連在一起,於是隨著曲軸的轉動,車輪就跟著轉起來,從而使車子前進了。 此後不久,這種冒著黑煙、喘著粗氣的車子先後在英國和德國出現了,如英國1804年製成的蒸汽機車。

不過,它的模樣和先前不大一樣了:有的將鍋爐移到車子的中間,並罩上罩子,兩頭還裝上幾排座位;有的把鍋爐移到車後部,而在前面坐人的地方裝了一個車廂,等等。蒸汽車有點近代車的氣派了。

與大多數新事物出現所受的遭遇一樣,在當時馬車佔主要地位的歐洲各國,蒸汽車處處受到非難和排擠。 就說英國吧,那時各城市的郵政廳都使用大量的馬車來運送郵件。

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郵政廳便和大大小小的馬車主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新出世的蒸汽車,並要求 *** 對蒸汽車加以種種限制。後來,英國 *** 也站在馬車主一邊來反對蒸汽車,並規定了許多條條框框。

例如,對蒸汽車下了這樣的命令:蒸汽車在行駛時,必須有手持小紅旗的人在車前55米處跑步前進,以招呼行人避讓;在有馬的地方,不許蒸汽車的鍋爐放氣;不許蒸汽車在街上鳴汽笛;蒸汽車在農村路上行駛,車的時速不得超過6千米,在城市不得超過3千米……這簡直比老牛車還慢呢!現在看起來確實令人發笑。 後來,盡管人們對蒸汽車進行了改進,但是由於它有著先天不足的弱點,例如車上裝的那又大又重的蒸汽機,既要經常停下來添煤加水,操作很不方便,又大量排出濃煙和蒸汽,而且還佔了車上很大地方,裝運不了多少貨物,所以人們逐漸對它失望起來。

就在人們為蒸汽車的前途擔心的時候,有人就想到了16世紀中期在礦山上用木頭做軌道,以人力和畜力拉動的車子,提出也給蒸汽車鋪上軌道 (木頭軌道顯然不行,需要用鐵軌),讓它拖帶幾節車廂在鐵軌上行駛的設想。這可是個好主意,不僅使車廂里可裝很多的貨物和人員,而且可發揮蒸汽機力氣大的特長,使車子跑得快。

1825年9月27日,從英國斯多克頓到達林頓的世界上第一條鐵路正式通車了。由蒸汽汽車改製成的蒸汽機車 (我們平常所說的火車頭)開始大顯身手了,蒸汽機從此派上了大用場。

這同時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列火車正式問世。那天上午,由斯蒂芬遜製造並駕駛的「運動號」蒸汽機車拖帶著33節車廂,從斯多克頓出發了。

車廂里裝載煤和乘客,而看熱鬧的人站滿了鐵道的兩旁。人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追追跑跑,簇擁著這長蛇般的龐大怪物在緩緩行駛。

1828年,期蒂芬遜和他的兒子共同製造了「火箭號」蒸汽機車,並參加了一次比賽。當時有3台機車參加比賽,其中一台在比賽開始不久,鍋爐接縫的地方便破裂了;另一台走了40多千米因汽缸破損而停駛;只有「火箭號」機車以每小時22千米的平均速度,牽引著10多噸的貨物,跑完了112.6千米的路程,順利地到達終點,獲得了冠軍。

此後,火車便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世界各國相繼發展起來。 火車剛出世不久,跑得比較慢,本來就對火車冷眼相待的一些馬車主,更加傲氣起來,經常要跟火車比個高低,以顯示他的馬車跑得快。

然而,馬車有時的確會揚揚得意地跑在火車的前頭,這就進一步促使人們對火車進行不斷改進。 早期的蒸汽機車,外形各種各樣:有的像個壓路機,有的與四輪馬車相似 (如英國「一號蒸汽機車」),有的和原始的汽車類同……這些機車的運載能力都還不大,跑得比馬車快不了多少。

由於它們都是用煤炭或木材做燃料,行駛時鍋爐里的火焰熊熊,煙氣沖天,所以人們習慣上把它稱做「火車」。它雖然「吃」的是「粗糧」——煤,但力氣很大,而且煤的成本又較低,來源豐富,因而蒸汽機一直延用了很長時間。

作為工業生產發展產物的蒸汽機車,自然就要受到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的重視。它們紛紛修鐵路,造火車,很快便使蒸汽機車風靡全世界。

到19世紀中葉,這股築路造車風掀起了熱潮,英、美、日、德等國除了自己製造蒸汽機車外,感到修築鐵路有利可圖,便向世界各地宣傳推銷,承攬修路造車工程,從而。

九、鐵路的世界發展史

鐵路是供火車等交通工具行駛的軌道線路。

《辭海》對於鐵路的解釋是:使用機車牽引車輛組成列車(或以自身有動力裝置的車輛)、循規行駛的交通線路。鐵路運輸是一種陸上運輸方式,以機車牽引列車車輛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行駛。

傳統方式是鋼輪行進,但廣義的鐵路運輸尚包括磁懸浮列車、纜車、索道等非鋼輪行進的方式,或稱軌道運輸。鐵軌能提供極光滑及堅硬的媒介讓列車車輪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滾動,使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適,而且它還能節省能量。

如果配置得當,鐵路運輸可以比路面運輸運載同一重量物時節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鐵軌能平均分散列車的重量,使列車的載重能力大大提高。

❿ 軌距的標准軌

經濟學中有個名詞稱為」路徑依賴「,它是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以下美國鐵軌的故事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概念,並且加深對其後果的印象。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准距離是四英尺八英寸半。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准,究竟從何而來的?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准,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准呢?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四英尺八英寸半正是電車所用的標准。電車軌標准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准。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離標准呢? 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為什麼? 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四英尺八英寸半。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 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四英尺八英寸半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麼用四英尺八英寸半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故事到此應該完結了,但事實上還沒有完。 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太空飛船立在發射台上的雄姿時,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胖一些,這樣容量就會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後,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這就是路徑依賴,看起來有幾許悖謬與幽默,但卻是事實。 標准軌由最先使用鐵路的英國提出。設計及建造斯托頓及達林頓鐵路的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斯蒂芬森提出英制的4英尺8½英寸的軌距,並成功說服火車製造商生產4英尺8½英寸(即1435毫米)軌距的機車及車輛。由於斯蒂芬森成功設計的鐵路是眾人模仿的對像,亦使這軌距變得流行。1845年英國皇家專員建議用4英尺8½英寸作為標准軌距。翌年英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將來所有的鐵路都使用標准軌。除了英國的大西部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寬軌之外,英國的主要鐵路都是標准軌。大西部鐵路亦於1892年改成標准軌。
有關4英尺8½英寸的軌距的來源,有人認為是古羅馬的戰車輪距。但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早期鐵路的軌道外側距離為五英尺,而鐵軌頂寬為1又3/4英寸,故內側軌距為4英尺8½英寸。

閱讀全文

與英國鐵路用什麼軌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第二個經濟體在哪個省 瀏覽:676
伊朗為什麼造不了戰斗機 瀏覽:829
義大利有哪些運動項目 瀏覽:184
謝謝伊朗文怎麼寫 瀏覽:701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3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7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8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3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4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91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8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70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49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601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7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70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11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8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51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