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文學帶有什麼色彩

英國文學帶有什麼色彩

發布時間:2023-01-09 17:31:49

1.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特徵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文學在創作方法的發展上達到一個重要階段,取得了新的成就。在反封建、反教會的斗爭中,作家的創作更為自覺了。他們熱愛生活,要求了解現實,反映現實,拋棄了中古的象徵的夢幻文學的手法,注重寫實。當時的傑出作家都具有時代感和歷史感,他們的反封建意識使他們的作品帶有強烈的諷刺性質,某些人甚至對資本主義關系作過敏銳的觀察,並予以批判,間接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願望。人文主義作家描敘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創造了一系列不巧的藝術形象,豐富了歐洲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他們對人類發展具有信心,優秀的作品不僅健康、樂觀,並且富有浪漫主義的熱情和幻想。他們筆下的人物也往往體現了他們的理想。

2. 為什麼英國文學的浪漫主義的出現是必然的

浪漫主義起源於中世紀法語中的Romance(意思是傳奇或小說)一詞,羅曼蒂克一詞也由此音譯而來。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作為創作方法和風格,浪漫主義在表現形式上,強調主觀與主體性,側重表現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創作的首位,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超越現實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而以浪漫主義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浪漫主義文學也因此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文學歷史的長河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浪漫主義思潮發展得最完備,最規范,最有成就的當推英國。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其無可比擬的光彩和風韻,以獨特性、多樣性和活力性為特徵的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對於世界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和進步真可謂是功不可沒。近代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和學者都熱衷於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研究和探索,對其發展和起源以及特點做了相當完善的了解。
一.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和起源
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開始於18世紀中後期,是由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歐洲的社會政治狀況決定的。同時18世紀英國的傷感主義文學、哥特式小說以及德國狂飆突進文學,都推崇主觀情感,為浪漫主義文學的出現提供了條件。而康德哲學的唯心主義哲學,費希德的唯我論贊揚了人的主觀作用,也為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觀色彩和個人主義奠定了哲學基礎。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在發展歷程中出現過兩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左右,這一時期是英國的湖畔派詩人創作的高峰期,最重要的代表是華茲華斯, 威廉·華茲華斯是英國19世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莎士比亞和彌爾頓,在所有浪漫主義詩人當中,其詩歌的哲理沉思色彩是最濃重的。他在詩集再版時寫的序中對詩歌作出了著名定義:好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溢。第二次高潮則從詩人拜倫開始,他的作品在至間風靡歐洲,雪萊和濟慈緊隨其後。拜倫、雪萊以及濟滋是繼湖畔派詩人之後英國的第二代浪漫主義詩人,但他們和湖畔派的思想傾向則是截然相反的,他們雖也主張抒情主義、理想主義,但他們所表現的不是消極頹廢之情而是積極向前的、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們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紀,而是要創造一個人人平等、沒有暴政的新世界。以後,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基本結束,但是浪漫主義思潮卻並沒有銷聲匿跡,一直持續發展到今天。英國的浪漫主義源遠流長,猶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斷,歷時達一百五十年之久。對英國浪漫主義文學作出傑出貢獻的主要代麥是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與之相對立的,就是以拜倫,雪萊、濟慈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者。
二、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
英國人向來以固守傳統、含蓄深沉、堅忍不拔、孤僻甚至固執的民族性格聞名全世界,然而英國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種多愁善感性,對藝術和自然具有特殊的感悟力。這似乎又培養了他們慣好獨處、喜歡鄉間和酷愛大自然的天性。故西方浪漫主義以大自然為背景、注重想像、注重誇張變形、情景交融的方式與風格也自然成了他們的主要借鑒對象。作為一種有著特殊歷史背景和特定哲學思想基礎的文學思潮, 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強調主觀精神、個人主義和批判意識。
三、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第一,偏重表現作家的主觀世界,不喜歡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用客觀實際或實踐來束縛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像提到首位。
第二 , 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方法上,採用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體裁,運用誇張,追求強烈的美醜對比,充滿異常的情節,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異域情調。
第三,在藝術創作中將人與自然地和諧體現的淋漓盡致,從盧梭返回自然的口號中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與自然的統一www.。將自己的心靈置於純朴寧靜的大自然中,襯托現實社會的丑惡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四、結語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之所以具有這些特點,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由於因其所產生和發展的環境,一方面是由於他自身的表現。從所處的環境來看,當時英國是第一個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在國內它的政府用嚴刑峻法對付群眾運動,而人民的斗爭則更趨高漲,終於導致後來的憲章運動和議會改革。從布萊克起始,直到濟慈,浪漫作家們都對這樣的環境有深刻感受,形之於詩,作品表現出空前的尖銳性。從其自身的表現來分析,英國浪漫文學作品數量大,而且兩代重要作家代表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在題材和詩藝上都突破前人,突破國界,成為全歐洲以至全世界的文學和思想影響。

3. 英美文學評論差異分析

英美文學評論差異分析

從本質上來講,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這兩者是沒有差別的,但是文化差異的對文學評論影響是很大的。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英美文學評論差異分析,希望能提供幫助。

摘要: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而這種文化差異,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但與此同時,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這種文化差異的影響,英美文學評論領域也不例外。文章立足於英美文學評論視角,從文化內涵、文化發展載體以及文化歷史三個方面,重點闡述了文化差異對英文文學評論造成的實質性影響。

關鍵詞: 文化差異;英美文學評論;文化內涵;文化載體;文化歷史;影響

在眾多影響因素中,其中要數文化差異的對文學評論影響大。文章針對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展開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英美文學的概述

在英美文學中,英語成為英美人民表達感情和思想的工具,其風格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英美文學包括的內容如下:小說、戲劇、詩歌等。英國文學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然而在不同的階段其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由於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英國文學開始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與英國相比較,美國文學的起步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文學始終模仿著英國文學。在二十世紀初,美國文學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在世界文壇上與英國文學占據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這個時候美國文學開始具有了與眾不同的特點。

二、英美文學評論的概述

所謂文學評論是指藉助文學理論現象來分析文學的發展規律,以此來推動文學創作活動的發展。文學評論的`內容如下:評論小說;評論詩歌、評論戲劇等。

在文學評論中,英美文學評論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英美文學評論是藉助文學理論現象來分析英美文學,它不僅發現了英美文學的規律,還指導著英美文學的創造。英語文學作品是英美文學評論的客體,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分析文學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探討文學作品中的創作風格,以此來讓更多的人喜歡上英美文學作品。

三、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文化內涵、文化發展載體以及文化歷史三個方面。具體表現如下:

(一)文化內涵的差異對英美文學評價的影響

英美文學評論一直徘徊在傳承傳統文化與掙脫傳統文化這兩者之間。眾所周知,《哈姆雷特》是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然而在《哈姆雷特》這部小說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是徘徊在“復仇”與“生存還是滅亡”這兩者間,從而將主人公優柔寡斷的性格特徵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個時候英國文學評論與莎士比亞所塑造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徵是一樣的。

從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評論呈現出宗教色彩,這個時期的英國文學評論糾結於傳承傳統文化與掙脫傳統文化這兩者間。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文學評論開始向著後殖民、後現代、女權主義的方向發展。在文學評論的過程中,既要從橫向來審視理論,又要從縱向來思考理論,然後確定與當前社會發展相符合的文學理論。

英國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也會深深的影響到文學評論。文學與文學評論是相輔相成的,要研究美國文學評論,那麼首先就要研究一下美國文學。盡管歐洲大陸文學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文學,但是美國文學在摸索過程中也形成了獨特的特徵。同樣的,美國文學評論也是這樣的。美國文學評論在摸索過程中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了質的飛躍。美國文學評論是一種創新的、具有包容性的文學評論。其充分借鑒了其他國家優秀的文學評論理念,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確保美國文化是多元化的。

(二)文化發展載體的差異對英美文學評價的影響

在文化發展過程中,語言起著橋梁性的作用。同時語言也成為區別民族的重要標志。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語言上的差異影響到了英美文學評價。從本質上來講,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這兩者是沒有差別的,但是美國是一個新生國家,不管是從文化制度上來講,還是從政治制度上來講都是新生的,所以美式英語也是新生的。因此文學評論家在評論美國文學作品的時候,其往往會大膽選用語言,這就導致美國文學評論中帶有創新和個性自由。

(三)文化歷史的差異對英美文學評價的影響

由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這就導致許多文學評論家在評論英國文學作品的時候仍然比較保守。我們知道莎士比亞的作品中蘊藏著人本主義的思想,但是在社會發展的同時,很多文學評論家開始否定人本主義思想,最終導致英國文學評論過於保守。然而美國這個新生國家的文化歷史遠遠不同於英國,因此美國比較重視人本主義思想。在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很多文學評論家在評論美國文學作品的時候進行了創新。

為什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特點呢?究其原因在於美國是一個獨立、民主的國家,並且所營造出來的文化氛圍也是獨立、民主的,這就導致美國文學評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用考慮到外界因素。因此,美國文學評論是在人本主義的基礎上的創新,從而導致美國文學評論具有激進、自由的特點。

四、總結

綜上所述,其中文化上的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

4. 英國當代文學的特點是什麼

眾所周知,在人類文學的發展史上,文學不可避免地經歷了一個從最原始的狀態到逐漸成熟的蛻變過程。英國文學也是一樣,它的形成並不是一種獨立或者自發的文學現象,而是每一個發展階段都代表著本國當時的社會背景、歷史情況和文化經濟,與政治、生活、軍事等息息相關。英國當代文學的崛起完全符合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它既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顯著特徵,也是文學現代化產生的必然結果。在當代,英國文學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工具,把歷史變遷同社會生活結合為一體的藝術表現方式,在當代英國社會的土壤上滋生進化著,與歐洲各國文化的繁榮相互交融。對此,在深入探討和研究其發展及特點上,有必要對其的歷史概況和演化過程做出分析和思考,以更好地認識當代英國文學的近況和趨勢。
一 淺析當代英國文學的發展
英國文學源遠流長,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進程中,其本身之外的各種文化力量也發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歷史的、現實的、政治的特徵層出不窮。英國最初的文學與其他國家起始的文學一樣,不是書面話的,而是口頭上的。故事和曲目的傳播在講述中得到完成和擴展,最後才開始寫作創作。英國文學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自其形成的那一刻起,便逐步建立了符合自身國情的體系構造,並以堅定的步伐邁進新的時期。追溯其每個階段的發展,當代的英國文學更能詮釋出歷史感和時代感,這要從當代的英國戲劇、小說和詩歌出發分析和解釋。
首先,20世紀的英國文學首要的重大突破來自於戲劇創作。以愛爾蘭人為主的歐洲現實主義新戲劇為始,隨著愛爾蘭民族的解放運動,打開了愛爾蘭文藝復興的大門,也打破了英國文學的新局面,使長期英國戲劇不振的面貌徹底打破。同時又巧妙地集合歐洲古典喜劇的傳統模式,兩者結合而成的戲劇劇本或是對社會問題的辯駁,或是對新思想的倡導都帶給英國群眾較高的藝術審美和享受,如蕭伯納的《華倫夫人的職業》、辛格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這些劇作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愛爾蘭的民族主義情結、鼓舞了人民的熱情,而且在英國早期的戲劇文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次英國戲劇的高潮是在50年代後期,以新鮮活力的劇本在舞台上展現精神升華,其代表作品有奧斯本的《憤怒的回顧》、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他們用有限的對話和場景表現當時社會的生活和情緒,同時英國演員的搭配出演更創造性地描繪出英國戲劇的潛在內涵。
其次,在小說方面,戰爭文學在世界大戰中被衍生出來,兩次世界大戰所導致的創傷文學層出不窮。雖然在戰亂前已經出現一批以細微動機著稱的現代派作家,但是戰後出現的新現實主義的一派,如喬伊斯所著的《尤利西斯》一書,以真實深入的角度描寫了現代都市群眾的生活面貌,大膽創新的語言揭露真相,把都市居民的庸俗和猥褻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些戰後興起的新創新小說模式,不但真摯深刻,而且語言強烈有力,成為英國小說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和進步。而老一輩作家威爾斯、福斯特、高爾斯華綏等人的作品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揭露人們的感情生活,在20年代表達了極具現實主義的色彩。
戰後的英國文壇的青年作家比比皆是,他們的重點不在於表現人們心理的陰暗無畏,而是暴露人性的丑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甚至是英國各階層人士間的明爭暗鬥,如威廉·戈爾丁所著的《蠅王》一書很好地把這些意義詮釋出來。同時,在這個階段所出現的還有一批「憤怒的青年」,他們大多是成長在工黨當政以後的福利社會,接受過大學教育。然而,這個時期的英國依然階級分明,由此產生的作家有了新的含義,如西利托的《長跑運動員的孤獨》,以詼諧隱喻的方式道出窮苦人家的青年對統治階層的反抗和不滿。此外,這一時期的英國涌現出許多有才華的女作家,她們以青年婦女為題,對關於婚姻、戀愛、職業等問題進行描述,內容細膩豐富、情節動人,這也很大程度上表現了英國當代小說的創作已不同往日,

5. 現代英國文學的主要主題和風格

現代英國文學是現代文學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突出特點是「反」字,也叫「反傳統文學」。基本主題是「異化」(alienation)和「孤獨」(loneliness)。寫作風格上,主要是complexity and obscurity(復雜性和模糊性), symbol use(象徵手法的運用), allusion(暗喻), Irony(反諷)。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文學流派,如象徵主義,印象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黑色幽默,荒誕派戲劇和新小說等。

6. 英國現代主義文學有哪些特點

首先是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一般特徵:(英國亦在內)在思想特徵上,第一,現實主義把文學作為分析與研究社會的手段,為人們提供了特定時代豐富多彩的社會歷史畫面,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第二,現實主義以人道主義思想為武器,深刻的揭露與批判社會的黑暗,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提倡社會改良。第三,現實主義文學普遍關心社會文明發展進程中人的生存處境問題,表現出作家們對人的命運與前途的深切關懷。現實主義作家在對社會歷史現象做出廣闊再現與強烈批判的基礎上,還深刻的展示資本主義條件下人與物、人與社會的矛盾關系,表現人的異化現象,尋求人的心靈自由,表現出深度意義上的人道主義文明。在藝術特徵上,第一,現實主義文學追求藝術的真實模式,強調客觀真實的反映生活。第二現實主義文學重視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的描寫,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第三,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內傾性和外傾性兩種傾向。第四,現實主義以敘事文學為主,小說創作特別是長篇小說走向了成熟與繁榮。其次是英國的特殊情況:英國式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最早最快的國家,因而,英國的現實主義文學較多的表現了勞資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和苦難生活,人道主義和改良主義色彩特別濃。英國現實主義於30年代產生,到四五十年代達到繁榮,在這一階段里,產生了馬克思所稱贊的「一派出色的小說家」,狄更斯、薩克雷、夏綠蒂·勃朗特,蓋斯凱爾夫人。(如果你有時間或者是題目篇幅較大,可以再分析一下這些作者的幾個代表人物的創作特點,比如薩克雷)——以上答案內容摘自鄭克魯主編的《外國文學史》225-229頁

7. 英國各時期的文學風格

英國文學7個時期

英國文學發端於中世紀,經歷了古英語、中古英語、文藝復興、17世紀、18世紀、19世紀 、20 世紀文學 7 個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古英語文學 英國在10世紀以前屬於古英語時期 ,早期的凱爾特等部族及 5 世紀入侵的 盎 格 魯 、撒克遜和朱特人,起初都沒有留下書面文學。6世紀末到7世紀末,由於肯特國王阿瑟爾伯特皈依基督教,該教僧侶開始以拉丁文著書寫詩,其中以比德 所著《 英國人民宗教史 》最 有歷史和文學價值。9世紀 ,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為振興文化 ,組織人力將各種拉丁文著作譯成英語 ,並倡導以英語撰寫《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 ,其中包括有關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人的英雄史詩《貝奧武甫》和《朱迪斯》,以及一些抒情詩、方言詩、謎語和宗教詩、宗教記述文、佈道詞。
中古英語文學 11世紀,隨著諾曼人入侵 ,古英語漸漸演化為中古英語,文學上開始流行模仿法國的韻文體騎士傳奇,其中以《高文騎士與綠衣騎士》最有藝術價值。14世紀後半葉是中古英語發展的高峰,出現了似受古英語詩影響的口頭韻體詩,最有名的長詩《農夫彼爾斯的幻想》,一般認為是教會人員朗蘭德所寫,以中世紀夢幻故事的形式探討人間善惡,諷刺社會醜行,表達對貧苦農民的深切同情。此時期國王查理第二當政 ,宮廷開始用盎格魯-諾曼法語 ,王室貴族興起贊助文人之風。英國文學史上出現的第一位大詩人喬叟以其詩體短篇小說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長短詩集成為英國文學的重要奠基人。15世紀,有民間歌謠抄本流傳至今,最有名的是關於綠林好漢羅賓漢的傳說;馬洛禮的散文小說《亞瑟王之死》為英國小說的雛形。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主要是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英國開始文藝復興運動。學者紛紛翻譯義大利和 法 國學術 、文 學 名著 並 自行著 述 ,以托馬斯 · 莫爾(1477~1535)的《烏托邦》最有價值 。英國文藝復興文學最突出的是詩歌和戲劇 。西 德 尼( 1554~1586 )的十四行詩、斯賓塞的《仙後》都是詩歌方面的代表作。在劇本中運用重韻體詩的文體,促使詩歌和戲劇兩方面都達到空前的成就。莎士比亞將這種詩劇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還擅寫十四行詩和長篇敘事詩。稍晚的本·瓊森(1572~1637)擅寫社會諷刺詩劇。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文藝復興漸趨尾聲,所謂騎士派的貴族有閑者的愛情詩流行一時;同時出現了以多恩為代表的玄學派詩人,以善於表達活躍躁動的思緒和蘊含哲理而獨樹一幟。
17世紀文學 17世紀40~80年代 ,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君主立憲式政權。大詩人彌爾頓先以書寫政論文參加斗爭,晚年所作長詩《失樂園》、《復樂園》和詩劇《力士參孫》,以熾烈的感情、壯麗的想像、優美的語言使17世紀英國無韻體詩歌達到一個新的美學高度。之後,德萊頓 (1631~ 1700 ) 的諷刺詩 、頌詩和劇作都卓有成就 ,其文學論著《論戲劇詩》、《悲劇批評的基礎》以及對一些前輩文學家的評論,使英國文學評論成為一個獨立門類。代表下層 社 會 的班 揚 (1628~1688) 及其 諷 喻 性 夢 幻 寓 言小說 《天路歷程》,被視為英國近代小說的發端。
18世紀文學 18世紀社會的相對穩定和啟蒙主義思想的傳播,使英國文學出現新的盛況,寫實小說的興起,相繼涌現一批作家和作品:笛福和他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記》、理查森和他的《帕米拉》、菲爾丁和他的《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斯特恩和他的《項狄傳 》 、斯摩萊特和他的《 蘭登傳 》、哥爾德斯密斯和他的《威克菲爾德的牧師》等,其中以菲爾丁和他的《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為最傑出。這個世紀的末期,出現以神秘、恐怖、暴力為特徵的哥特小說,以其娛樂性和對讀者所產生的心理效果而影響深遠。期刊文學是此時期文學的又一重要成就。出現大批期刊,許多知名作家及詩人、劇作家擔任編輯和撰稿人,所發表的隨筆,短小精悍,題材廣泛,生動幽默,使英國散文形成獨具本國特色的一種體裁。其他形式的散文作品,也出現不少佳作。
19世紀文學 19世紀初 ,繼 18 世紀以來蒲柏 、格雷(1716~1771)和彭斯等詩人優雅含蓄的抒情詩作之後,在法國大革命浪潮沖擊下,出現了以布萊克(1757~1827)為先導的浪漫主義詩歌運動。其前期代表詩人是華茲華斯和柯爾律治的湖畔派。二人的詩歌合集《抒情歌謠集》或寄情山水 ,或神遊異域、遠古和夢境,開一代詩歌之新風,並以理論著述奠定了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理論基礎 。19世紀20年代以後,相繼出現拜倫、雪萊、濟慈三大浪漫派詩人。這個世紀中後期,先後出現了布朗寧夫婦、阿諾德、羅塞蒂、斯溫伯恩等重要詩人,他們以各自獨特的風格和接近20世紀現代意識的意境成為19世紀英國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19世紀初開始,散文創作更上一層樓。哈茲里特的文論《時代精神》、蘭姆的散文集《伊利亞隨筆》、德·昆西的長篇自述《一個英國鴉片服用者的自白》、卡萊爾的《法蘭西革命》、羅斯金的美學著作《威尼斯之石》等,都是名作。散文小說在整個19世紀更是盛況空前。首先,蘇格蘭作家司各特以他的27部作品開創了歷史小說這一新領域;同時,女作家J.奧斯丁以6部作品開創了風俗小說的天地 。40至60年代,正值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前期,以狄更斯為首,相繼出現了薩克雷、蓋斯凱爾夫人、特羅洛普、勃朗特姐妹、G.艾略特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的小說家。70年代至20世紀初,又相繼出現了以哈代為首的重要小說家包括梅瑞狄斯、莫里斯、勃特勒、斯蒂文森、王爾德、康拉德、柯南道爾、吉卜林等,都具有自己的獨特藝術個性和探索精神。
20世紀文學 20世紀以後,英國文學出現了小說、詩歌、戲劇多元化發展的走向。20世紀初,愛爾蘭人蕭伯納在倫敦對戲劇理論和實踐所作的貢獻,以及愛爾蘭本土文藝復興運動在戲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英國戲劇大為振興。原小說家哈代轉事詩歌創作,完成詩劇《列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詩歌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對人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震動,文學上,導至現代主義運動的興起。艾略特的長詩《荒原》的發表,成為現代派詩歌的起點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和 吳爾夫的《海浪》等,是意識流小說的重要代表作;勞倫斯則以一系列富有時代色彩的作品表達出自己獨特的生活見解和藝術獨創性。與此同時,一些戰前和甚至19世紀即已嶄露頭角的小說家如威爾斯、本涅特、高爾斯華綏、毛姆、福斯特等,仍舊沿循現實主義的航道行進。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小說家奧·赫胥黎、奧威爾、伊·沃、衣修午德、格·格林、戈爾丁、福爾斯等,大都在傳統與現代的合流上繼續前進。兩次世界大戰使婦女生活思想發生巨大變化,英國文壇也隨之出現一批優秀女小說家,如鮑恩、斯帕克、默多克、萊辛、德拉布爾、希爾等。50年代集中出現的憤怒的青年,也是一個頗有影響的文學潮流,除小說作品外,還有優秀劇作。愛爾蘭人貝克特和倫敦人品特則是英國荒誕派戲劇的代表。在詩歌領域,托·斯·艾略特的組詩《四個四重奏》是40年代的傑作;50至70年代,最優秀的詩人是拉金和休斯;愛爾蘭人希內是繼二人之後最有影響的詩人。

8. 請問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特徵急~~~~拜託

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徵的,都叫做現實主義作品。一般說來,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如入其境,如見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志。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採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

英國文學
代表作家及作品:
被馬克思稱為「現代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的有:
狄更斯、薩克雷、蓋斯凱爾夫人、勃朗特姐妹。
蓋斯凱爾夫人(歐洲文學史上最早反映勞資矛盾的作家):
小說《瑪麗·巴頓》:反映了憲章運動中的勞資矛盾。
薩克雷:維多利亞時代「一位犀利而無情的諷刺家」
長篇小說《名利場》:副標題「沒有英雄的小說」。主人公:蓓基·夏潑
夏綠蒂·勃朗特《簡·愛》:女性意識和對維多利亞傳統的叛逆精神。
愛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唯一的長篇小說。男主人公「希斯克厲夫」
小說突出的三點:
1打破了流行的「奮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復仇—毀滅」的情節。
2打破了流行的「紳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羈的新人物。
3打破了流行的從容體面的風格,代之以狂熱恐怖的歌特式風格。

英國文學的特徵:
1最先描寫勞資矛盾題材。
2善於描寫小人物的矛盾。
3具有人道主義和改良主義的傾向。
4女性文學異軍突起:經受過女權主義洗禮的英國婦女開始覺醒,她們用文學來實現自身的價值。(瑪麗·雪莉、蘇珊·弗里婭、喬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狄更斯 (英)
19世紀英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出生一個貧窮的小職員家庭。
他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
成名作:《匹克威克外傳》(《堂·吉訶德》式的作品)採用流浪漢小說的形式。
《奧立弗·退斯特》(《霧都孤兒》):真實的展現了社會的黑暗,慈善機構虐待兒童的罪惡,抨擊了當時的「新濟貧法」。
《尼古拉斯·尼古頁》:通過教師尼古拉斯的經歷,揭露社會的黑暗,把希望寄託在理想化的資產階級身上。藝術上採用流浪漢小說的結構形式。
第二時期:
特寫集《旅美扎記》
長篇《馬丁·朱什爾維特》
長篇小說:《董貝夫子》主人公董貝是40年代英國商業資本家的典型。
這一時期狄更斯小說在藝術上成熟了,結構完整,沒有流浪漢小說的痕跡。
第三時期:(早期那種樂觀主義幽默的情調削弱了)
重要作品:《大衛·科波菲爾》近似自傳體的小說。
理解後簡答題
簡述《艱難時世》的主要思想內容。
1它反映了40—50年代英國的勞資矛盾(社會的根本矛盾)。作者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揭露了當時的繁榮盛世其實就是冷酷的扼殺人性的艱難時世。
2小說通過葛雷硬、龐得貝為代表的利己主義和「事實哲學」,抨擊了資產階級剝削的理論基礎—功利主義哲學,揭露其扼殺人性的罪惡。
3小說通過以西絲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資產階級的設想。集中體現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作者解決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

《雙城記》
理解後簡答題
簡析《雙城記》的寫作目的和思想內容。
《雙城記》是狄更斯創作思想和藝術表現達到成熟時期的傑作。
一寫作目的:作者想借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經驗向英國統治者敲起警鍾,具有明顯的借古喻今的現實意義。
二主題思想:
1對貴族階級做徹底的否定。
小說通過梅尼特醫生給朝廷的揭發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獄18年之久的情節描寫。無情地揭露了腐敗了的統治階級專制政體、法律制度。
2描寫了法國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慘生活。
3生動描繪了法國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獄的情景和懲罰壓迫者的歷史畫面,反映了法國大革命轟轟烈烈的斗爭場面,准確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發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小說突出地表現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
簡析《雙城記》的藝術特色。
一 結構復雜嚴謹,由三個對立而又相交織的線索組成。
梅尼特醫生的故事;貴族後代代爾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體現了情節的豐富性和結構完整性的統一。
二 浪漫色彩和現實手法有機結合。
1浪漫色彩:小說情節波瀾起伏、緊張生動又富有戲劇性。
2寫實手法:對法國大革命的原因及場面的描寫。
三 大筆勾勒和精雕細刻有機結合。
1大筆勾勒:巴黎人民起義。
2精雕細刻:人物肖像、心理及敘述事件。
綜合論述題
從《雙城記》看狄更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
《雙城記》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義准則來評價法國大革命前的封建貴族政權和大革命勝利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1同情法國人民的悲慘生活。
如正直的知識分子梅尼特醫生給朝廷的揭發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監獄18年之久。他的行為不為生活所容,最後家破人亡。
2同情法國大革命,描寫了法國大革命的場面展示了大革命發生的原因、必然性。
小說生動的描繪了法國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獄的情景和懲罰壓迫者的歷史畫面。表現了人民的憤怒、仇恨、革命情緒,描繪了封建貴族和廣大人民的尖銳矛盾,封建壓迫剝削所造成的貧窮和飢餓是革命的根源。
3譴責了暴力領袖得伐石太太。
她兇狠、可怕、冷酷無情、殺人的瘋狂及無止境的復仇,不惜秧及無辜。得伐石太太最後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來表明人道對暴力的勝利。對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權是否人道的問題,作者對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義思想。梅尼特醫生和代爾那都是人道主義的化身,和他們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繪成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作者企圖用階級調和解決階級矛盾和復雜的社會現象。他希望統治階級能理智地進行一次改革,富人與窮人之間用愛代替恨。作者對革命和革命者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認為人民的革命是正義的,但又認為過火。得伐石太太的結局,說明了作者的觀點。
4塑造了人道主義最高典型
代爾那自動放棄貴族特權,為營救管家而被捕入獄。
卡爾登被作者描寫為一個從來不關心任何人的人、一個酒鬼,後來被感化這樣的人、最後心甘情願地代替別人上斷頭台。
作者人道主義的局限性:
如作者把貴族的殘暴和革命者的錯誤作對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義精神,這種認識也使他不能准確認識法國大革命及其過程中的是非功過。
狄更斯的其它作品:
《荒涼山莊》《小杜麗》《偉大的期望》等長篇小說。

9. 英國中世紀詩歌特點分析

1強烈的主觀色彩,偏愛表現主觀,注重抒發個人感受和體現重點,重主觀,輕客觀,重自我表現,輕客觀模仿!2喜歡描寫和歌頌大自然,作家喜歡將自己的理解創作人物置身於寧靜的大自然中,襯托現實社會的丑惡及自身理解的美好三重視中世紀民間文學,想像比較豐富,感情真摯,表達自由,語言樸素自然4注重藝術效果,有濃厚異國情調,喜歡運用對比誇張藝術手法,人物形象具有超凡性
閱讀全文

與英國文學帶有什麼色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1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5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6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1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0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89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6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69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47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599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5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67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08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4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48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72
伊朗核計劃遭受什麼病毒侵襲 瀏覽:582
印尼地震海嘯28樓有多少米 瀏覽:619
印度9億人參加哪些大選 瀏覽:211
怎麼加入英國外賣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