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叫皇室

英國為什麼叫皇室

發布時間:2023-01-09 19:42:20

⑴ 英國的皇室是怎麼回事

英國皇室起源及國王列表
起源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部落聯盟)。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但與此同時,英國也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遭到北歐海盜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孫子阿爾弗烈德因為成功地抗擊丹麥人入侵,以及營建倫敦、組織編撰《阿爾弗烈德法典》、《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等功績而被後人尊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國王,到埃德蒙二世時,終於無力抵擋丹麥人,被迫與丹麥王克努特分治英格蘭。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並了整個英格蘭,開始了丹麥王朝的統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愛德華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的王位。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德羅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王朝。威廉一世將大批諾曼貴族分封到英格蘭,通過全國普查編制《土地賦稅調查書》,加強了英格蘭的王權。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為沒有子嗣,死後被外甥斯蒂芬奪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敗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為繼承人。
金雀花王朝
1154年,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名君輩出的黃金時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學造詣,對英國的法律體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繼位後,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一度打敗了薩拉丁而名聲大噪,獲得了「獅心王」的稱號。理查一世之弟「無地王」約翰繼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領地,但1215年在大貴族脅迫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是世界憲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無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同樣被大貴族所脅迫通過了《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開設了立法機構議會。亨利三世之子「長腿」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議會制發育成熟,並完善了英格蘭法律體系,還吞並了威爾士、遠征蘇格蘭,為英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到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時代,因對法國王位提出要求,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並屢敗數倍於己的法國騎士軍團。愛德華三世的孫子理查二世被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廢黜,金雀花王朝被蘭開斯特王朝取代。實際上亨利四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是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的王子岡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開英法百年戰爭,蹂躪了大半個法國,迫使法王承認他為繼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國戰場上。他的兒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歲就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但聖女貞德的出現扭轉了法國的戰局,英國人被趕出了法蘭西。亨利六世在英國的統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愛德華三世孫女菲麗帕的後代、約克公爵起兵造反,這場戰爭史稱「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廢而復立,立而復廢,最終敗於約克家族之手。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建立了約克王朝。但玫瑰戰爭仍未結束,1485年,蘭開斯特公爵岡特曾孫女的兒子亨利七世從國外攻回英國,殺了約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廢後問題,同羅馬教皇決裂,在英格蘭推行宗教改革,英格蘭國王從此成為「國教的領袖」,亨利八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時期,使英格蘭順利度過宗教改革的混亂時期,並在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但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後嗣,都鐸王朝結束,她的表侄孫(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英格蘭、蘇格蘭歷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國王統治,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於1660年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後,不顧英國大多數人已皈依新教的國情,企圖恢復天主教的主導地位,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他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在國內新貴族的邀請下,攻入英國,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但他們在接受議會的《權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徵收賦稅等。這一事件史稱「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位之後,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並為同一個王國。安妮無嗣而終,斯圖亞特王朝終結。
1714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德意志漢諾威家族的喬治繼承英國王位,開始了漢諾威王朝。漢諾威王朝時期是英國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並開始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到了第六任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3300多萬平方公里,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生事物不斷產生,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大英帝國達到全盛。但與此同時英國王室的實權卻不斷萎縮,到了20世紀,幾乎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圖章」。
溫莎王朝
維多利亞女王與德意志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阿爾伯特結婚,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之後,也以父姓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因為王室行宮「溫莎堡」),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溫莎王朝一直延續至今,當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
英國王室盡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後王朝之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血緣關系,王室血統一直沒有中斷過。

⑵ 為什麼歷史上一些歐洲國家稱為皇家(Royal)

1、羅馬皇帝(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為一描述從羅馬共和國時期以後的帝國時期,即羅馬帝國的國家元首和行政首長的職位頭銜。當時是使用「西澤·奧古斯都」這個稱謂,因為這個名稱曾為羅馬帝國第一代皇帝屋大維使用過,表示聖上、至尊、神聖等的意思;屋大維死後,馬上被列入神的行列並被神格化。其借名西澤和他的稱號奧古斯都也成了未來400多年羅馬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
2、西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其中西羅馬帝國還有凱撒(副皇帝)的稱號,這一歷史時期為286年—324年,具體制度為奧古斯都(皇帝)和凱撒(副皇帝)共同存在,奧古斯都死後凱撒繼承皇位其東西部各有兩帝同時存在,所以這段時期也被稱為四帝共治
3、東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的延續,它存在千年之久,395年—1453年,93任皇帝,其皇帝的正式稱號也是奧古斯都。
以上三國的皇帝並不是其正式稱號只能算是中文翻譯為皇帝,其正式稱號為奧古斯都也就是Royal State

後來先後出現神聖羅馬帝國(962年—1806年)、查理曼帝國(法蘭克王國約486年—843年,800年查理稱帝,建立帝國,843年帝國分裂)等稱號應該都是奧古斯都,而法蘭西帝國、德意志帝國等近代帝國君主的正式稱號就是皇帝了。

皇家就是皇室家族、國家是帝國才能有皇家,此外歐洲最多的是王室,比如著名的英國王室至今仍具有極大影響力。

⑶ 英國是王國,家族為什麼稱皇家

翻譯問題吧,royal
咱們翻譯成
皇室的,王室的,沒有做嚴格區分

⑷ 英國為什麼還有王室他們是什麼制度歐洲還有哪些國家有王室王室擁有哪些權利呢

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資產階級的力量沒有強大到徹底推翻封建統治的程度,只有與舊勢力妥協。1640-168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革命期間發生了王朝復辟,1688年資產階級聯合地主階級發動光榮革命,驅逐查理二世,迎接荷蘭的瑪麗和威廉為國王,次年(1689年),

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對國王的權力進行約束。此後議會的權力越來越大,而王室基本上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所以王室得以保留。

英國的制度是君主立憲制度。

歐洲的王室除了英國外還有: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

英國王室的權利有:國王或者女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

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國王只是禮儀性的!內閣的首長叫首相。


(4)英國為什麼叫皇室擴展閱讀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

雖然英王的確擁有實質性權力例如解散議會、宣戰、警告權等(與日本天皇沒有實質性權力的區別)。但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他的權力早已在1689年《權利法案》讓予政府的實際領導人首相和議會(現時都是通過民選產生)。

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國王可以行使建議權、警告權,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不過最終也要在國王的同意權下認可生效。

根據長子繼承權來決定的,即王位應先由現任君主的長子繼承,然後才依次序輪到其他兒子,最後才輪到女兒。但是根據法律,英國王位的繼承不是自動的,1701年通過的《王位繼承法》(Act of Settlement)規定,王位應該傳給漢諾威選帝侯夫人索菲婭的有血緣關系的後代,

而且繼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認為該規定與英國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視的條款有沖突。不過實際上,絕大多數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開場合都大多宣稱自己是聖公會成員。

此外該法案還規定,王位的繼承是由議會來決定的,而非君主本人。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亞珀斯舉行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與會英聯邦各國首腦同意更改1701年《王位繼承法》,王室成員無論男女都將能擁有同等繼承權,

不過這只會對查爾斯王子的後代產生影響,並不改變已有的王位繼承順序。同時,英國君主不得與天主教徒結婚的禁令也被廢除,但君主本人還必須是新教徒。

⑸ 包括英國,為什麼翻譯是國王、女王、王子,卻又成皇室 皇家,那咋不翻譯成皇帝 女皇 皇子,為什麼這樣

外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理念不同,比如應該只有女王或者國王,王子,沒有皇帝或者皇子的概念,所以翻譯時會根據本國文化理念翻譯。

⑹ 英國王室和皇室有什麼關系王室是什麼皇室是什麼

英國王室和皇室是沒有區別的,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發揮作用,並不具備實質性權力。國王是名義上的統治者,由世襲產生。首相是英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通過民選產生,掌握最高行政權力。成員雖然沒有嚴格的法律或者正式的定義,並且不同的名單會有不同的成員,不過擁有國王/女王陛下(HM)或者王子/公主殿下頭銜(HRH)的一般都被視為王室成員
女王陛下
愛丁堡公爵殿下(菲利普親王)(王夫)
王儲查爾斯王子(威爾士親王 女王長子)
康沃爾公爵夫人(卡米拉王妃)
劍橋公爵夫婦 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威爾士親王長子及妻子)
哈里王子殿下(王儲次子)
約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麗斯公主殿下(約克公爵長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約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婦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絲溫莎小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婦之女)
瑟林子爵(埃塞克斯伯爵夫婦之子)
長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羅斯特公爵夫婦(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婦(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邁克王子夫婦(女王堂弟及妻子)
亞歷山德拉公主,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⑺ 英國為什麼老是自稱皇家,還老是炫富

在現代漢語中,「皇家」已經成為了英語「royal」一詞的標准翻譯,但中文裡所說的「皇家」,其含義與royal實在大相徑庭。在中國,皇權專制傳統異常強大,「皇家」意味著君主的絕對權力,象徵著「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羅網。

在歷史上,有些組織「皇家化」是因為受到了國王的資助,如1539年英王亨利八世解散天主教會後,多家原屬教會的學校失去財源,只得由英王逐一特批經費,於是就紛紛變成了「皇家學校」;有些是跟國王關系近,如1660年成立的某研究團體,因其創始人之一羅伯特·莫雷是查理二世的朝臣,結果團體得以更名為「倫敦皇家學會」;有些冠名則是為了表彰功績,如「第42或皇家高地步兵團」,就是因為在1758年7月對法軍的戰事中立下了戰功。

⑻ 「英國皇室」、「英國王室」哪種說法是正確的「王室」、「皇室」區別在哪要求答案論證嚴謹。

伊麗紗白一世離現代太遠就不仔細介紹了。總的來說她是十四世紀中後期執政的女皇同時也是都澤王朝最著名的女皇。是瑪利一世(有名的殘忍,有中雞尾酒因此得名)的後代。
現代的皇室叫「溫紗王朝」。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愛德華七世次子。約克公爵。長兄阿爾伯特去世後被宣布為王位繼承人。在位期間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愛爾蘭獨立。在一戰中因為德國是其敵國,所以將王室的姓氏改為溫莎)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同曾經兩次離婚的辛普森夫人的關系被披露後,於1936年12月退位,法國定居)
3喬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喬治五世次子。約克公爵。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登堡家族)為姓。現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

「皇」和「王」的區別只在漢語里才有,「皇」要比「王」高一級,在「皇」出現之前(秦始皇,三皇五帝的皇和後來的還不一樣),一直用「王」的。後來只有天子稱「皇」,諸侯和外夷一律稱「王」。

至於英國,英語里就沒有什麼「皇」,「王」之分的,那隻是個翻譯的問題而已,翻譯者不一定很清楚「皇」「王」的差異,所以混翻的意思都一樣、都對!在清朝的乾隆年間時候譯為「英王」,原因已經說過,外夷遜我一等,不能用皇。

⑼ 英國的王室是怎麼回事怎麼在英國地位那麼高,比總統還牛嗎

英國王室過去是全世界包括英國殖民地在內的全英國的最高統治者,享有一切至高無上的權力,就如同中國的皇帝一樣是九五之尊,是不可隨意侵犯的人上人。此時的英國是全世界的第一強國,是實行君主制的國家。

現在在英國,國王或女王並無實質性的權力,是英國的象徵罷了,雖說英國首相的任免是要到國王或女王那去報道的,但那隻是走個過場,真正能做決定的是英國的議院。英國掌權的是首相,那裡是君主立憲制(和日本一樣),所以沒有總統。

(9)英國為什麼叫皇室擴展閱讀:

英國王室的著名人物

1、安妮女王

安妮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的父親詹姆斯二世是羅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國在文學和藝術裝潢方面達到了繁榮時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堅實而閃光的印記。但她個人生活卻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沒有一個能夠存活下來。

2、喬治一世

喬治一世的即位為英國王室注入了德國血統。這位新君主只能說一點兒英語,只把一部分時間放在他的王國上。盡管這是一個愚鈍的、不討人喜歡的外國人,盡管詹姆斯二世的兒子和孫子一直都在覬覦王位,但是法律將王冠牢牢地戴在了喬治一世的頭上,直至1727年。

3、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漢諾威家族的最後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著英國漢諾威王朝結束了,由她而開始了一個新的朝代,維多利亞女王的出現並沒有切斷英國王室與德國的聯系。

事實上恰恰相反,她的母親、家庭老師以及作為監護人的舅父萊奧波德都是德國人,都來自德國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認為她是那個家族的成員之一。

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維多利亞和表弟、來自德國柯堡家族的王子阿爾伯特結了婚。她與丈夫感情深厚,並因此大舉支持近親結婚,導致後來王室血友病的發生。

4、喬治六世

喬治六世被家人稱作「伯蒂」(Bertie),在登基前則被公眾稱為「艾伯特王子」。他是喬治五世(原為約克公爵)和瑪麗王後(原為瑪麗公爵夫人)的第二個兒子。1920年他成為約克公爵、因弗內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

5、黛安娜王妃

關於王室對於黛安娜王妃的看法,可以參見電影《女王》主演:海倫·米倫,在大量真實影像和高超演技,表現了女王的內心世界,本片對於了解英國王室有較大幫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國王室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叫皇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版權多久下證 瀏覽:401
伊朗是講什麼語言 瀏覽:15
越南香水怎麼辨真假 瀏覽:336
印尼的外匯監管力度怎麼樣 瀏覽:731
中國到伊朗火車有多少趟 瀏覽:300
伊朗為什麼要扎耳洞 瀏覽:89
越南gdp為什麼不能修改 瀏覽:166
中國市場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瀏覽:969
中國和美國談判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47
越南宣光是哪個省 瀏覽:599
英國的電壓是多少如果去英國的話 瀏覽:425
中國好聲音在哪裡看不用會員 瀏覽:567
越南芒街都開什麼車 瀏覽:908
為什麼要去印尼旅遊 瀏覽:656
銀河號是中國什麼公司船舶 瀏覽:948
義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372
伊朗核計劃遭受什麼病毒侵襲 瀏覽:582
印尼地震海嘯28樓有多少米 瀏覽:619
印度9億人參加哪些大選 瀏覽:211
怎麼加入英國外賣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