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在香港的最後一任總督叫什麼名字
彭定康
② 英國二十大公爵有哪些
1.白金漢侯爵和公爵的頭銜, 名字緣於英格蘭白金漢郡, 英國貴族之一.
1444年9月14日, 漢弗萊·斯塔福德, 安妮的兒子, 被授於白金漢公爵爵位. 他為蘭開斯特王朝在玫瑰戰爭立下戰功, 在1460年7月的諾咸頓戰役中戰死. 他的孫子亨利·斯塔福德, 1483年繼承爵位,任理查三世侍從武官。他的兒子愛德華·斯塔福德,1485年繼承爵位,亨利八世即位後開始在政界起重要作用.
2約克公爵(Duke of York)是貴族的頭銜,通常被授給英國的國王的第二個兒子,除非該頭銜由一個前任君主的兒子所擁有。
現任約克公爵是安德魯王子,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的第二個兒子.
3德文郡公爵(Dukes of Devonshire)又譯德文希爾公爵,英國貴族。
4.阿蓋爾公爵(英語:)英國世襲貴族,是英國女王在蘇格蘭的代表之一。1633年,英王查理一世封阿蓋爾伯爵為西部島嶼海軍上將。今天,該島嶼依然沿用17響禮炮歡迎阿蓋爾公爵。1651年,八世阿蓋爾伯爵封查爾斯·斯圖爾特為「蘇格蘭國王」。1681年,查爾斯·斯圖爾特被加冕為英王查理二世。1701年,阿蓋爾伯爵的爵位升為公爵,九世公爵同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路易斯結婚。
5.阿蓋爾公爵同時也是蘇格蘭歷史上擁有重要地位的坎貝爾部落的首領,領導著全球300多萬坎貝爾人,並負責管理著家族財產。坎貝爾家族生意中包含有土地、旅遊、森林、礦資源、城堡等,現年33歲的阿蓋爾公爵是英國現在26位公爵中最年輕
6.威廉·卡文迪許公爵,第一世德文郡公爵,軍人和政治家。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時代的輝格黨人,英國議會運動領袖。早年周遊歐洲,1661年回國,任議員,不久即以堅決而大膽地反對查理二世的政策出名。他支持1688年的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並出面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來英國即位。革命後,他領導輝格黨並任威廉的總管大臣,1694年授德文郡公爵和哈廷頓侯爵爵位。他在基爾肯尼城堡娶第一代奧蒙德公爵的女兒瑪麗·巴特勒(Lady Mary Butler)(1646年-1707年)為妻。
7.利奧波德·喬治·鄧肯·艾伯特公爵,利奧波德親王,奧爾巴尼公爵,維多利亞女王的幼子。利奧波德是最後一位奧爾巴尼公爵, 克拉倫斯伯爵和阿克洛男爵(Baron Arklow)。他因患血友病,動輒出血不止。
維克托·克里斯蒂安·威廉·卡文迪許公爵,第九代德文郡公爵,西德比郡英國自由聯合黨國會議員(1891年-1908年),加拿大總督(1916年-1921年),和殖民大臣(1922年-1924年)。
8. 英國公爵 加拿大總督
9.第二家獲授白金漢公爵的是詹姆士一世的寵臣喬治·維利爾斯,他在1617年、1618年、1623年連續獲授白金漢伯爵、侯爵和公爵。他是英國首相,又是法國王後、奧地利安娜公主的情夫。
在維利爾斯最後一位後代1703年去世後,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女王安娜,就把白金漢公爵的頭銜賜給了穆爾格拉夫伯爵約翰·謝菲爾德。
10..維克托·克里斯蒂安·威廉·卡文迪許公爵,第九代德文郡公爵(),西德比郡英國自由聯合黨國會議員(1891年-1908年),加拿大總督(1916年-1921年),和殖民大臣(1922年-1924年)。
③ 英國到底有沒有總督總督不是設在英國的殖民地國家嗎
總督(Governor-General),英國國王在尊其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除聯合王國以外的)各成員國的代表。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總督是英王在中央或國家一級的代表;在加拿大各省還有省督,在澳大利亞各州,還有州總督。總督職位隨英聯邦國家的憲法地位的演變而變化。1926年的帝國會議決定,總督在供職國家的作用和英王對聯合王國政府所起的作用完全一樣,這就意味著總督不再是聯合王國政府及其利益的象徵。總督任命的程式也發生了變化。最初,是根據聯合王國政府的建議(事先和當地政府進行過蹉商)而得到任命的;但1930年帝國會議通過協定,確認總督應經過同國王的非正式協商、根據英聯邦有關國家政府的建議而委任。
在某些英聯邦國家的現代憲法中,有專門條款對總督選舉作出規定。在早期,總督通常來自英國。現代習慣作法是任命一個「當地」人為總督。現代總督是實權總督,他們行使職能而無需將他代表的國王置於優先地位;不過,總督通常像英王在聯合王國一樣,行使其憲法及禮儀職能。
歷史上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統治者稱viceroy,中文也多譯為「總督」。Viceroy是拉丁文「vice」(來自宮廷的)和法文「roi」(國王)的組合。從職權范圍上來說,這一類的總督更近似中國清朝的總督。一些文獻中也將viceroy翻譯為「副王」。
總督亦是英文中Governor及Governor-General的翻譯。Governor一詞可用作一些殖民地、部分國家的州或省的州長或省長,如香港總督、華盛頓州州長,但一般只有殖民地首長才會翻譯成總督。部分殖民地,及英國的自治領(Dominion)的英國國王或女王代表叫作Governor-General,如加拿大總督、澳大利亞總督。
④ 香港最後一任英國人總督是誰
香港足夠一人總督是彭丁康
他為英國在香港勢力做出了很多努力
為我國設置了很多障礙
⑤ 英國、法國等國家駐殖民地的最高統治官員
總督
歷史上西班牙在本土各行省、那不勒斯地區和美洲的殖民地,以及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統治者稱viceroy,中文也多譯為「總督」。Viceroy是拉丁文「vice」(代行,副位)和法文「roi」(國王)的組合,直譯為「副王」的意思。從職權范圍上來說,這一類的總督更近似中國清朝的總督。
總督也是英文中Governor及Governor-General的翻譯。Governor一詞可用作一些殖民地、部分國家的州或省的州長或省長,如香港總督和美國屬地的民選「總督」,但一般只有殖民地首長才會翻譯成總督。部分殖民地,及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國家,英國君主在當地的代表(Governor-General)也稱為「總督」,如加拿大總督、澳大利亞總督、新南威爾士總督。
⑥ 英軍攻打廣州時,總督不戰也不降,他為什麼如此反常
他反常的舉動來源於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他信奉鬼神之說,而且十分喜好占卜之說,每逢大事,他都要佔卜一下,這次也是如此,他占卜的卦象說他十五日什麼都不用干,自然可以無事。
這名有名的總督叫做葉名琛,俗稱六不都督。即不戰、不降、不守、不和、不死、不走。他的這些行為都一直被當時的人所詬病,但是我們知道葉名琛可不是一個庸庸碌碌、毫無主張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咱們可以看看他早年的經歷。
然而僅僅經過14天廣州便已淪陷,在這場戰事,他被英軍虜。咸豐也對他進行了批評,廣州當地的人也對他十分嘲諷,這位大臣最終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名聲。
⑦ 英國在香港的最後一任總督叫什麼名字
第5任港督夏喬士·羅便臣爵士\r\n夏喬士·喬治·羅伯特·羅便臣,第一代羅士敏男爵,GCMG,PC(Hercules George Robert Robinson, 1st Baron Rosmead,1824年12月19日-1897年10月28日),早年稱羅便臣爵士,1897年晉封世襲男爵後,改以羅士敏勛爵(Lord Rosmead,又譯樂善美勛爵)為通稱,並為後世所廣泛採用。羅士敏是一位英國資深殖民地總督,\r\n以他命名的事物\r\n樂善美道(Lord Rosmead Road),位於香港香港島太平山頂歌賦山一帶。 \r\n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位於香港島半山區。 \r\n鴨洲(Robinson Island),位於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該島英文命以羅便臣命名。 \r\n位於香港九龍半島的彌敦道,在1909年3月19日以前名叫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 \r\n\r\n堅尼地(Sir Arthur Edward Kennedy),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七任港督。現在香港島灣仔的堅尼地道以及中西區地方堅尼地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r\n中文名稱: 堅尼地 \r\n外 文 名: Arthur Edward Kennedy (英文) \r\n性 別: 男 \r\n生 卒 年: 1810—1883 \r\n國 別: 愛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