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最大的洲是什麼

英國最大的洲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11 17:09:37

Ⅰ 英國各洲面積排名

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的約150年裡,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巔峰時期大英帝國,綜合國力穩居世界第一,是19世紀名副其實的霸主。在19世紀末期,隨著美國的逐步強大(1894年美國工業經濟成為世界第一),與歐洲產生利益沖突,大英帝國被迫退出拉美。緊接著,兩次世界大戰再度重創大英帝國,使其對於殖民地的掌控越來越力不從心。最終,各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日不落帝國」土崩瓦解。

然而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日不落帝國雖然雄風不在了,但時至今日,英國在世界范圍內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2018年英國GDP總量世界第五,超過印度、巴西和俄羅斯。

英國地形圖

在許多人眼裡,現在的英國是一個國土面積僅有24.4萬平方公里的西歐小國,大約相當於我國廣西省的面積,遠小於37萬平方公里的日本和67萬平方公里的法國。但事實上,英國現如今宣稱的海外領地共有14大塊,面積達172.7萬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英國本土,總面積將近200萬平方公里,超過墨西哥,位列世界第13大國。

按理說,從二戰結束至今,通過公投或者宣布願意繼續成為英國領土的國家各地區的確不少,但他們大多都是一些中小型島嶼或者暗礁,面積最大的福克蘭群島也只有12173平方公里,為什麼在英國人眼裡,現在的英國卻有170多萬平方公里那麼大呢?

在英國目前的14塊海外領土當中,11個島嶼或地區有常住人口,他們大多是採用公投的方式選擇繼續加入英國。另外,還存在著三個沒有常住人口的海外領地,沒有人居住就意味著不能進行公投,這使得該地區再具體的歸屬問題上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這造就了每個人眼中看到的英國海外領地大小都不一樣。

英國目前擁有的14塊海外領土(排名不分先後):

安圭拉91平方公里 人口13500

百慕大54平方公里 人口64000

開曼群島264平方公里 人口64420

直布羅陀6.5平方公里 人口28800

南極領地1709400平方公里 人口0

印度洋領地60平方公里 人口0

維爾京群島153平方公里 人口27000

福克蘭群島12173平方公里 人口2955

皮特凱群島47平方公里 人口49

蒙特塞拉特 101平方公里 人口4655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430平方公里 人口 32000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4066平方公里 人口0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基地區255平方公里 人口7700

聖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420平方公里 人口5530

英國海外領地分布

在上述領地當中,印度洋領地、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以及南極領地都是無人區,當地沒有常住人口。其中,印度洋領地屬於印度洋深處的一片由小型島嶼、暗礁組成的群島,雖然沒有常住人口,但卻駐扎了數千名英國士兵,屬於戰略據點,目前沒有爭議。

而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則因為距離阿根廷較近的緣故,從20世紀20年代起,阿根廷就開始對此地提出領土要求,故而與英國存在長期爭議。

還有一個就是南極領地,這是英國宣稱的14塊海外領地當中面積最大的一塊。英屬南極領地包含南極大陸在南緯60°S以及經度20°W和80°W之間遼闊的扇形區域。英國早在19世紀便對南極展開了一系列探索,在南極大陸被發現的幾十年裡,各國探險國紛紛宣布對南極擁有主權,並以經線為界,將南極大陸劃分為若干塊,英國占據其中的60度,約1709400平方公里(含南極冰架)。

Ⅱ 英國屬於哪個洲哪個國家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Britain)或「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5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2)英國最大的洲是什麼擴展閱讀:

英國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1、英國西北部多低山高原,東南部為平原泰晤士河是國內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河長338公里,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

2、氣候特徵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國

Ⅲ 世界五大洲,哪個洲最大

亞洲最大。

亞洲(Asia)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洲,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言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的約60.5%(2010年)。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


(3)英國最大的洲是什麼擴展閱讀:

亞洲的氣候條件: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

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很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50℃以下,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洲

Ⅳ 七大洲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州分別是哪哪個

最大的是亞洲,最小的是大洋洲。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有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印度、泰國新加坡、阿富汗、伊拉克、菲律賓、尼泊爾、東帝汶,卡達、科威特、土耳其、馬來西亞、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48個國家。

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4)英國最大的洲是什麼擴展閱讀:

歐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有英國、荷蘭、德國、法國、希臘,愛爾蘭、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烏克蘭、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梵蒂岡,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波斯尼亞、愛沙尼亞等44個國家。

非洲僅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全稱為阿非利加州。有埃及、迦納、利比亞、喀麥隆、奈及利亞、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阿爾及利亞、剛果共和國、等54個國家。

北美洲是世界第三大洲。有美國、古巴、墨西哥、加拿大、尼加拉瓜、等23個國家。

南美洲是世界第四大洲,有智利、巴西、秘魯,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蓋亞那、蘇利南,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等12個國家。

南極洲是世界第五大洲,目前沒有國家居住,南極洲,稱「第七大陸」,是圍繞南極的大陸。

Ⅳ 英國是什麼洲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地處歐洲。 在其頂峰時期,大英帝國曾經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蓋了地球大部分經度,太陽時刻都會照耀英屬領土,故稱為「日不落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地圖: 英國總面積約24.41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一個省的面積。(一般可以用當地的面積作對比,比如相當於一個廣西自治區那麼大) 

 英格蘭: 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爾士以東。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 主要城市包括了倫敦、曼徹斯特、利物浦、紐卡斯爾和伯明翰。

 英格蘭主要學校:牛津、劍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王學院、曼徹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大學、伯明翰大學、布里斯託大學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利茲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利物浦大學等等。

Ⅵ 英國在哪個洲

英國位於歐洲,是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和一些小島(海外領地)組成。

Ⅶ 英國是哪個洲

歐洲。歐洲面積世界第六,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屬歐羅巴人種。歐洲是人類生活水平較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及適宜居住的大洲之一。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歐洲。歐洲面積世界第六,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屬歐羅巴人種。歐洲是人類生活水平較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及適宜居住的大洲之一。

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分界線為: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諾爾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羅卡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亞歐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亞歐非大陸。

Ⅷ 英國所在大洲及首都是什麼

英國(英國原本是英格蘭王國的簡稱),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早在3000多年前,倫敦地區就是當時英國人居住的地方。公元前54年,羅馬帝國入侵大不列顛島,公元前43年,倫敦曾是羅馬人的主要兵站並修建了第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木橋。當時倫敦被稱為「倫底紐姆」。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興起,倫敦的規模迅速擴大。公元1500年,倫敦的人口不過5萬,1600年人口增至20萬,1700年增至70萬,18—19世紀,倫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1900年,倫敦的人口增加到200萬。20世紀60年代倫敦人口曾達到800多萬,2001年倫敦人口為718.8萬。2011年倫敦人口為820萬。最熱月份為7月,一般氣溫在13-22℃;最冷月份為1月,一般氣溫在2-6℃。

Ⅸ 英國在哪個洲哪個洲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閱讀全文

與英國最大的洲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用什麼錢最貴 瀏覽:687
印尼黑酸枝傢具保養用什麼材料 瀏覽:3
越南政權如何交接 瀏覽:809
義大利什麼時候能成立 瀏覽:694
在中國哪裡賣房子 瀏覽:509
為什麼英國沒有威爾士元素 瀏覽:146
英國貨幣對人民幣多少 瀏覽:261
印度尼西亞礦產怎麼樣 瀏覽:448
去印度買手錶怎麼樣 瀏覽:708
哪個明星去了中國好聲音 瀏覽:981
信奉印度教有哪些國家 瀏覽:162
中國庚子年年都有什麼事 瀏覽:960
義大利怎麼考駕照 瀏覽:636
500馬幣是多少印尼盾 瀏覽:104
伊朗在地球儀上哪個位置 瀏覽:103
如何在中國和越南聊天 瀏覽:489
從印尼到印度多少公里 瀏覽:748
印度汽車關稅如何 瀏覽:260
義大利時區是哪裡 瀏覽:381
越南第一網紅叫什麼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