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生平事跡簡介
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生平事跡簡介
丹尼爾笛福簡介
丹尼爾·笛福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在其作品中充滿了積極的個人奮斗的精神,催人奮進。這種精神是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的一個鮮明寫照,丹尼爾·笛福最著名的作品是舉世聞名的《魯賓遜漂流記》,魯濱遜的與困難作斗爭的精神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精神縮影,下面做一下丹尼爾·笛福簡介。
丹尼爾·笛福畫像
丹尼爾·笛福簡介:1660年,丹尼爾·笛福出生於英國一個中小資產階級家庭,父親經營屠宰業,他受過中等教育,一直保持不同於國教信仰的立場,政治上傾向於輝格黨。曾經學習當牧師,後來選擇了經商,曾經經商很成功。
1685年,參加蒙茅斯公爵領導反對天主教國王的叛亂。
1688年,丹尼爾·笛福參加了荷蘭信奉新教的威廉的軍隊。
1692年,他的生意失敗了,32歲的笛福負債累累,為了生活開始為報社撰寫政論文章,因為這些政論文章笛福數次入獄。
1698年他發表《論開發》,提倡築公路,辦銀行,立破產法,設瘋人院,辦水火保險,征所得稅,辦女學等。
1701年他發表一首諷刺詩《真正英國人》。
1702年發表政論《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因此受到罰款和入獄六個月的懲罰。
1704年他為輝格黨魁哈利辦《評論》雜志。此後11年間充當哈利及其繼任者托利派戈多爾芬的秘密情報員,並且因為寫文章再次入獄。
1719年,59歲的笛福發表了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笛福簡介,獲得了巨大成功,使得其還清了一部分債務,此後,他寫成了《摩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及另外兩本寫魯濱遜的小說。
1731年,丹尼爾·笛福在窮困潦倒和孤獨恐慌中去世。
丹尼爾笛福怎麼死的
丹尼爾·笛福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新聞記者和宣傳小冊編寫人,一生經歷坎坷,曾經多次因為自己的文字入獄,但是始終堅持自己心中的信念,最終憑借著自傳體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而揚名世界,之後寫出了眾多的小說作品,被後人稱之為「英國小說之父」,但是這樣一個人據說卻死的很凄慘,下面就說一下丹尼爾·笛福怎麼死的。
丹尼爾·笛福畫像
丹尼爾·笛福的死讓人們無比感慨,1731年的一天,《倫敦信使報》刊登出一條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小說家丹尼爾·笛福在臨卡納特林蔭道自己租住的寓所里逝世。當時丹尼爾·笛福已經是71歲高齡,沒有報道顯示他是被人謀殺或者自殺,也沒有顯示之前他有什麼疾病,他死亡之前身邊沒有任何的親人,據推測應該是死於心肺衰竭這類的正常死亡。
丹尼爾·笛福為什麼租住在別人的房子里,死前身邊沒有任何的親人呢?這就要從丹尼爾·笛福的商人經歷說起。丹尼爾·笛福曾經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是後來破產,欠下了大約15000英鎊的債務,之後的丹尼爾·笛福不僅僅要負擔六個孩子和妻子的生活,而且還要償還這些債務。雖然後來丹尼爾·笛福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小說家,還掉了一部分債務,但是直到其臨死之前還有一些債務沒有還清,於是年年已古稀的丹尼爾·笛福不得不躲避債主的催債,被迫一個人租住在外,與自己的親屬也不常往來,最終在身邊沒有任何親人的情況下孤獨的死去了。
丹尼爾笛福的作品
丹尼爾·笛福作品《魯濱遜漂流記》
丹尼爾·笛福一生之中創作的小說不是很多,但是對於任何作品來說都是貴精而不貴多,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魯濱遜漂流記》足以奠定其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這部小說至今還是一本催人奮進,教育意義非常強的小說,甚至是被中國 *** 選擇為青少年必讀讀物。在這部小說中丹尼爾·笛福塑造的魯濱遜是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丹尼爾·笛福用第一人稱的自述的方式寫了魯濱遜在一個荒島之上獨自奮斗,想辦法生存下來,並且生存的很好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探險精神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內涵,使得很多後世探險家以魯濱遜自居。
丹尼爾·笛福除了《魯濱遜漂流記》之外,還寫作了小說《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大疫年記事》、《傑克上校》、《羅克薩娜》等,另外還寫作了大量的政論文,詩歌等。在丹尼爾·笛福的作品中充滿著昂揚的戰斗精神,是很好的勵志作品。
丹尼爾笛福創作風格
丹尼爾·笛福的著作
丹尼爾·笛福創作風格一:丹尼爾·笛福是一位中小資產階級的鬥士,所以在丹尼爾·笛福的作品中充滿了自己的階級屬性,丹尼爾·笛福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小資產階級這個階層中的人物,無論是《魯濱遜漂流記》中的魯濱遜,還是《辛格爾頓船長》的船長,到《羅克薩娜》中新教徒的女兒都是丹尼爾·笛福這個階層的人物。所以說丹尼爾·笛福的作品一個重要的風格就是描寫了自己熟悉的階層的人物的命運。
丹尼爾·笛福創作風格二:丹尼爾·笛福是一位中小資產階級的鬥士,一生之中都在積極的奮斗著,曾經做過很多種工作,他將自己的心靈歷程融匯到自己的作品中,寫出的人物都是非常積極的,具有著戰斗精神的笛福簡介,這是丹尼爾·笛福作品中一個鮮明的特色,正是因此丹尼爾·笛福才被各個階層的人所追捧,因為丹尼爾·笛福的作品是資產階級勵志教材。
丹尼爾·笛福創作風格三:丹尼爾·笛福在作品中都是採取第一人稱的自述,寫作的時候將場景寫的活靈活現,讓人感覺如同親臨其境,不得不信服,他的語言自然,不引經據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讀者感到親切。
丹尼爾笛福被譽為什麼
丹尼爾·笛福畫像
丹尼爾·笛福被譽為什麼?丹尼爾·笛福被後人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也被譽為「英國報刊文學之父」。丹尼爾·笛福的人生經歷非常的豐富,曾經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學習做一個牧師,但是後來他給自己的評價是不適合做一個牧師,於是轉行做了一個商人,丹尼爾·笛福曾經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最終他破產了,並且欠下了一大筆債務,這個時候的丹尼爾·笛福已經結婚,並且擁有了六個孩子,擔負著養家糊口的重任,可以說為了養家糊口丹尼爾·笛福成為了一個專門撰寫政論文的新聞記者,寫出了很多抨擊國王和執政黨的文章,於是多次被捕入獄,但是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對的。「英國報刊文學之父」的稱號可能就是從這里來的吧。
丹尼爾·笛福雖然給報刊寫了很多的文字,但是真正讓其揚名世界的是他的小說。他的成名作,也是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開辟出了現實主義小說的道路,奠定了這種嶄新的文學形式的基礎,從此之後小說在18世紀開始繁榮起來,成為了這一時期英國文學的主要形式,正是因為丹尼爾·笛福對英國文學做出的這些貢獻,因此被稱為「英國小說之父」。
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生平事跡簡介
Ⅱ 笛福是哪個國家的小說家
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國作家,新聞記者。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小說之父」。
Ⅲ 笛福的生平、簡介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小說之父」。他是一個現代主義作者。丹尼爾·笛福出生於倫敦。父親營屠宰業,信奉不同於國教的長老會。笛福原姓福,1703年後自稱笛福。他受過中等教育,但沒有受過大學古典文學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於國教信仰的立場,政治上傾向於輝格黨。他在學習當牧師多年後,才發覺自己並不適合宗教生活,因此轉而選擇了經商。 他廣泛遊歷,經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間,他成了家,開始了養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敗了,32歲的笛福負債累累,同時還要養活妻子和6個孩子。由於對政治一直有較濃厚的興趣,他開始為報社撰寫政論文章來謀生。因為這些文章經常抨擊國王和執政黨,結果,笛福數次入獄,在監獄里呆了不少年。 由於政論文章只能給他惹麻煩並增加債務,笛福只好轉向小說創作。1719年,年近60歲的笛福發表了第一部小說,後來該小說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冒險小說之一——《魯濱遜漂流記》。250多年後的今天,這部小說仍然膾炙人口。 《魯濱遜漂流記》給笛福帶來了巨大成功並幫他還清了部分債務。此後,他還陸續寫成了《莫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及另外兩本寫魯濱孫的小說,但債主總是跟著他追債。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笛福體弱多病,無人陪伴,債主不斷上門,孩子們也對他撒手不管。1731年,丹尼爾·笛福去世,終年71歲。像生活在荒島上長達28年之久的他的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一樣,他孤獨而又恐慌
Ⅳ 丹尼爾•笛福是什麼國家的人
丹尼爾·笛福
丹尼爾·笛福(英語: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18世紀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豐富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歐洲的「小說之父」,「英國現實主義小說之父」,「英國報紙之父"和「現代新聞業之父」等。
Ⅳ 笛福簡介
丹尼爾·笛福(1660~1731年),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歐洲小說之父」。出生於英國首都倫敦,父親營屠宰業(一說是油燭商),因此轉而選擇了經商。他廣泛遊歷,早年經營內衣、煙酒、羊毛織品、制磚業,曾到各國大陸經商。
1684年,笛福與一個酒商的女兒結了婚,得到了女方家價值3700英鎊的嫁妝。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夥人做起了小百貨買賣。此外,還在歐洲范圍內做生意,常做酒貿易來增加收入。不過,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則,反對買賣當時簡直要淹沒倫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飲料。
1685年笛福參加蒙茅斯公爵領導反對天主教國王的叛亂。1688年荷蘭信奉新教的威廉率軍登陸英國,繼承英國王位,笛福參加了他的軍隊。
(5)笛福是英國的什麼擴展閱讀:
丹尼爾·笛福出生於英國首都倫敦,父親營屠宰業(也有說是油燭商),因此轉而選擇了經商。他廣泛遊歷,早年經營內衣、煙酒、羊毛織品、制磚業,曾到各國大陸經商。
1684年,笛福與一個酒商的女兒結了婚,得到了女方家價值3700英鎊的嫁妝。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夥人做起了小百貨買賣。
此外,還在歐洲范圍內做生意,常做酒貿易來增加收入。不過,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則,反對買賣當時簡直要淹沒倫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飲料。
1685年笛福參加蒙茅斯公爵領導反對天主教國王的叛亂。1688年荷蘭信奉新教的威廉率軍登陸英國,繼承英國王位,笛福參加了他的軍隊。
1692年他經商破產,負債達17000鎊,以後又屢屢失敗,因而不得不用各種方法謀生。他曾充當政府的秘密情報員,設計過各種開發事業,同時從事寫作。
笛福在59歲時開始寫作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是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發表後,大受歡迎,他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理想化的資產者的形象,這部小說在歐洲小說史上是一項創舉。
《魯濱遜漂流記》(又譯為《魯濱孫漂流記》)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多次出海遇難,先被海盜攻擊,再到種植園,最後漂流到無人小島,並堅持在島上生活,最後回到原來所生活的社會的故事。
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隨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於世界各地,並被多次改編為電影《魯濱遜漂流記》、電視劇《魯濱遜漂流記》。
此後,他寫了幾部小說:《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 》《傑克上校》等。
Ⅵ 笛福是什麼時代的
丹尼爾·笛福(英語: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18世紀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豐富小說的奠基人,被稱為歐洲的「小說之父」,「英國現實主義小說之父」「英國報紙之父"和「現代新聞業之父」等。 [1]
魯濱孫漂游記是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南美洲大西洋中,離智利400英里之遙的安·菲南德島上達4年4月之久,四年後他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當他被救回英國時已成了一個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