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華盛頓當年怎麼打英國軍隊

華盛頓當年怎麼打英國軍隊

發布時間:2023-01-17 01:22:20

『壹』 喬治·華盛頓的起義軍是怎樣向英國發起進攻的

列剋星敦和康科德的小沖突加劇了敵對情緒,但1年多以後殖民地才宣布獨立。當英國人還在集結力量時,殖民地人民已經抓住機會發起了一系列軍事行動,這些行動發展成一場攻勢。

康科德事件之後不到1個月,伊桑·艾倫佔領了尚普蘭湖邊的泰孔德羅加要塞,這是叛亂的殖民地和加拿大之間的交通要沖。1775年秋,殖民地人民的軍隊進入了加拿大,期望加拿大人能與他們共同抵抗英國。理查德·蒙哥馬利准將通過七年戰爭時阿默斯特勘察的尚普蘭湖黎塞留河通道於11月佔領了蒙特利爾,然後與率領600人穿過北緬因的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匯合,在這一年的除夕進犯魁北克。蒙哥馬利戰死,阿諾德受傷,進攻失敗了。但阿諾德一直把這個城市圍到春天,那時英國人通過解凍的聖勞倫斯河運來了增援部隊。

在波士頓,英國人陷入了從周圍殖民地涌來的1.6萬名民兵的重圍。被圍者孤立無援,但一直維持到1775年5月陸軍少將威廉·豪率1萬名英軍趕到。7月,喬治·華盛頓將軍擔任起義軍司令並著手把未經訓練的民兵組織成一支軍隊,但他的部隊彈葯很少,幾乎不能還擊英國人。而被圍的英國人卻什麼也不缺,因為定期的船班給他們運來彈葯、給養和任何需要的東西。

華盛頓未徵得議會的批准,組織武裝船隻,載上新英格蘭沿海地區來的部隊,去襲擊英國船。這樣做既可奪取敵人供給,又可緩解己方什麼都缺的嚴重局面。這樣他湊成了1支一直被叫做華盛頓海軍的臨時艦隊。華盛頓海軍的第1艘武裝快船——縱帆船「漢納」號9月份出航後很快就捕到一條英國船。到10月,華盛頓已有56艘船在活動。在短時間內,華盛頓海軍捕獲了38條敵船。

1776年3月初,華盛頓將軍將泰孔德羅加要塞的火炮安到道契斯特高地,從南方俯視著波士頓。一年前在邦克希爾高地吃夠苦頭的豪將軍發現自己的陣地難以守住就撤出波士頓,從海上退到哈利法克斯和新斯科舍,直到6月初在那等著英國來的增援部隊。

如果華盛頓需要對建立強大海軍的重要性補上一課的話,那麼英國人從波士頓沒有阻攔的撤退就是他的一個教訓。只要英國人能在海上自由來往,華盛頓就既沒有能力阻擋一支敗軍的撤退,也無法在沿岸阻擋英軍海上的進攻。

『貳』 當年美國是怎麼打敗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並獲得獨立呢

當年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越來越多的歐洲移民跑到了北美這塊大陸,其中以英國和法國人居多,雙方在北美這疙瘩進行長期激烈的爭奪,最後終於被英國人拿下了整個北美,就是現如今的加拿大和美國。

但可惜的是,英國人還沒將勝利果實捂熱,因為稅收的問題,殖民地人民不樂意了,這些殖民地土帽召開了大陸會議,還向英女王遞交了《權利宣言》和請願書,提出了諸如不交稅、自治、撤走駐軍等要求。英國人認為這些殖民地人民太過分了,現在日子好了竟然就開始忘恩負義,也不想想當初是誰給這片大陸帶來的文明?雙方的矛盾日益激烈,殖民地也開始私下訓練民兵隨時准備開打。

為了扭轉局勢同時也為了便於統一指揮,大陸會議選舉了華盛頓當總司令,統一指揮民兵與英國龍蝦兵干仗。本來當時的美國老百姓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獨立的,但這時候英軍的倒行逆施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正是英軍的燒殺搶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眾怒,本就不多的英軍開始陷入了人民戰爭中的汪洋。

『叄』 華盛頓打過多少戰

美國革命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大英帝國和其十三殖民地殖民地,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1776年7月2日宣布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7月4日通過了《獨立宣言》從1775年4月至1777年10月,是北美殖民地的戰略防禦階段。在這一階段,北部地區為主要戰場,英軍採取主動攻勢。1775年6月17日,英軍與波士頓民兵在碉堡山戰役進行首次戰斗。從1777年10月至1781年3月,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美國開始在國際外交上獲得優勢,法國、西班牙、荷蘭亦相繼加入戰爭,協助美軍對抗英軍。1778年2月,法國正式承認美國,並與其互訂軍事同盟。1781年4月至1783年9月,是美軍的戰略反攻階段。1781年4月大陸軍開始戰略反攻,納撒尼爾·格林率領大陸軍南下轉戰南卡羅來納,迫使英軍退守海岸線。約克鎮圍城戰役之後,英國議會被迫贊成議和,1782年11月30日,英美兩國簽署《巴黎和約》的草案,1783年9月3日,美國成為美洲首個獨立國家。
1812年戰爭,又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1812至1813年,美國攻擊英國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國在歐洲擊敗拿破崙,將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戰場。英國佔領美國的緬因州,並且一度攻佔美國首都華盛頓。但是英國陸軍在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戰場、尚普蘭湖戰役、巴爾地摩戰役、紐奧良戰役中多次遭到挫敗,並且海軍也遭受敗局。1815年雙方停戰,邊界恢復原狀。

『肆』 華盛頓的第一次戰斗是怎樣的

在弗吉尼亞的西北方向,有一個叫俄亥俄的地方,當時尚未開發,是一片大草原。弗吉尼亞的富人們,看好這個地方土地肥沃,就成立了一個叫俄亥俄的公司,准備佔領和開發這個地區。華盛頓是這個公司的股東之一。這時英法兩國都在爭奪北美這塊地盤。法國殖民者,早就對這片沃土垂涎欲滴,他們搶先派出軍隊,佔領了那兒。

弗吉尼亞總督丁威迪,也是俄亥俄公司的成員,他對法國人的行徑非常憤怒,但決定還是先禮後兵。他首先派華盛頓去送信,向法國人提出書面抗議。遭到拒絕後,他決定採取武裝行動。

在丁威迪總督的心目中,華盛頓是最為勇敢機智的軍官了。他讓華盛頓擔任副總指揮,組織起一支300人的遠征隊,去驅逐法國人。

那是一條極其危險的道路,茫茫草原上荊棘遍地,人跡罕至,常有野獸出沒。華盛頓知道,在草原深處,居住著一支印第安人。他們以草原為家,熟悉地形,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幫助,對於順利完成任務,是會大有好處的。華盛頓率領部下,找到了印第安人的住處,送給他們禮物,向他們宣傳,遠征軍不是來搶占他們地盤的,是來驅逐法國人的。這些印第安人,也曾遭受過法國人的騷擾,十分仇恨法國人,所以,願意幫助遠征隊打擊法國人。

一天,幾個印第安人來到華盛頓的指揮所,報告說:在維爾河邊的樹林中,發現有法軍的營地,人數不多,沒有什麼戰斗准備。華盛頓聽後欣喜萬分,決定發動一次襲擊。

華盛頓把部隊分成兩股,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向法軍營地包抄,黎明時分,到達陣地:此時,法軍士兵正在酣睡,門口值勤的哨兵,也在低頭打瞌睡。

「打!」華盛頓一聲令下,密集的槍彈射向法軍營地。

法軍亂作一團,不少人赤條條地被打死在床上。個別機靈的士兵,忙舉槍還擊,指揮官朱蒙維爾拿槍向外沖的時候,被打死在門口。這一仗,遠征隊只用了15分鍾,法軍死傷數人,其餘全部被俘,華盛頓初戰告捷。

這是華盛頓參加的第一次戰斗,他成功地運用突然襲擊的辦法,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後來,他擔任大陸軍總司令的時候,運用這個辦法打了許多的大勝仗。

『伍』 美國獨立戰爭

萊剋星頓的槍聲
薩拉托加大捷
這次戰爭可分為三個階段。北美獨立戰爭主題油畫
1775~1778年為戰爭的第一階段,為戰略防禦階段,主戰場在北部,英軍占據優勢。
戰爭開始後,英軍主動進攻,企圖迅速撲滅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總的戰略是: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打通向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線,以孤立反英最堅決的新英格蘭諸殖民地,然後將其他殖民地各個擊破。大陸軍因力量薄弱,除戰爭初期遠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處於守勢,採取待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動進攻,並圍困波士頓。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頓外圍邦克山戰斗中首戰告捷,殲滅英軍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揮的英軍被迫從波士頓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軍3.2萬人,在海軍艦隊配合下進攻紐約。華盛頓率1.9萬人與英軍打陣地戰,結果損失慘重,被迫於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澤西,英軍佔領紐約。當年聖誕節前夕和新年之夜,華盛頓利用英軍疏於戒備之機,奇襲特倫頓和普林斯頓得手,俘敵近千人,士氣大振。1777年夏,約翰·伯戈因率7000英軍從加拿大南下,企圖與豪會師。但豪未按計劃北上,反而率軍1.8萬南下,於9月奪取了大陸會議的所在地費城。伯戈因孤軍深入,行至薩拉托加地域時,遭到1.2萬美軍和游擊隊的圍攻,5000英軍被迫於10月17日向美軍投降。薩拉托加戰役成了這場戰爭的轉折點,促使法國、西班牙、荷蘭先後對英宣戰。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1778年6月法英開戰,西班牙也於1779年6月對英作戰。俄國於1780年聯合普魯士、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組成「武裝中立同盟」,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1780年12月荷蘭進一步加入法國方面對英作戰。北美獨立戰爭擴大為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的國際性反英戰爭,英國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勢的變化,迫使英軍於1778年6月放棄費城,決心退守紐約。隨之,北部戰爭便出現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以薩拉托加大捷為標志,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轉到南部,美軍以弱勝強。
英軍新任統帥柯林頓上任後,利用南部「效忠派」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島的有利條件,調兵遣將,決心將英軍主力轉移到南部,企圖對美南部諸州各個擊破,並依託沿海基地和紐約遏制北部。北美大陸軍則力圖與法國陸海軍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時積極開展游擊戰,打破英軍的計劃。1778年底,英軍攻取喬治亞州首府薩凡納,揭開了在南方發動強大攻勢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軍司令林肯會同德斯坦指揮的法國艦隊進攻南部英軍主要基地薩凡納,受挫。1780年春,柯林頓率領1.4萬英軍對查爾斯頓實施陸、海兩麵包圍,迫使林肯部5000餘人投降,並繳獲軍艦4艘,使美軍遭受了整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損失。事後,柯林頓率英軍一部回師紐約,留下康沃利斯指揮7000英軍控制南方陸地和沿海。這就為南部民兵游擊隊活動提供了方便。大陸會議委派格林為南方美軍司令,諧同摩根到南方開展游擊戰,先後於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爾福德等地大勝英軍,迫使英軍從內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勢揮師南下,在民兵游擊隊配合下,拔除英軍據點,收復了除薩凡納和吉爾斯頓之外的南部國土。
從1781年4月-1783年9月,為戰略反攻階段。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軍退守弗吉尼亞半島頂端的約克敦。此時在整個北美戰場英軍主要收縮於紐約和約克敦兩點上。1781年8月,華盛頓親率法美聯軍秘密南下弗吉尼亞,與此同時,德格拉斯率領的法國艦隊也抵達約克敦城外海面,擊敗了來援英艦,完全控制了戰區制海權。9月28日,1.7萬名法美聯軍從陸海兩面完成了對約克敦的包圍。
在聯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之下,康沃利斯走投無路,於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個周年紀念日,請求進行投降談判。10月19日,8000名英軍走出約克敦,當服裝整齊的紅衫軍走過衣衫襤褸的美軍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時,軍樂隊奏響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轉過來了》的著名樂章。
約克敦戰役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編輯本段]薩拉托加大捷
薩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戰役,是北美英屬殖民地十三州獨立戰薩拉托加大捷(正中為華盛頓)爭的轉折點。
英軍將領威廉·豪將軍自一舉奪取費城之後,完全沉醉於勝利的喜悅之中。一喜是,多次想奪取費城而未能得逞,僅一個避實就虛的戰術就迷惑住了華盛頓,輕而易舉地佔領了這個中心城市;二喜是,費城是大陸會議的所在地,邦聯的首都,政治意義非同一般,奪得費城就更加得到倫敦的信任;三喜是,英軍依託費城,就能站穩腳跟,消滅大陸軍也就指日可待了。
當然,他也不得不承認,華盛頓在特倫頓和普林斯頓的作戰勝利,鼓動了北美人民的愛國熱情,形成了一個不可低估的力量;法國對英國奪取了它的海外殖民地心存不滿,開始向大陸軍提供大量軍火,無疑將會增加英國取勝的困難。但總而言之,他還是比較樂觀的,企圖尋機一舉殲滅大陸軍的主力。
費城失守後的華盛頓頭腦還算清醒。他沒有被以往的勝利沖昏頭腦,也沒有為暫時的挫折而喪失信心。特別是在費城剛剛落入英軍之手的情況下,他完全明白:北美人民所面臨的敵人,是曾經擊敗過西班牙、荷蘭和法國殖民軍的大英帝國的軍隊;美軍在戰爭初期,雖然消耗了英軍的部分實力,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英強美弱的力量對比,也沒有改變武器裝備英優美劣的態勢;現在大陸軍將經受嚴峻的考驗,他們不僅成績欠佳,而且軍隊處在缺糧、無農、短餉和槍彈不足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絲毫不能動搖對革命事業的忠心,要同部屬們同舟共濟,同甘共苦,團結一致,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各種困難,積極准備反攻。
正當威廉。豪在費城重新運籌作戰計劃、華盛頓在福吉谷忙於擴軍和訓練的時候,他們雙方的兩個屬將卻沉不住氣了。
首先是豪將軍的屬將柏戈因,他把聖萊格的撤退看作是無能,把豪將軍坐鎮費城看作是保守。於是,他未經過豪的批准,便決定把自己的部隊兵分三路,強行去攻打阿爾巴尼。
根據相戈因的如意算盤,他把主力放在右翼,由弗雷澤准將率領,全軍共2000人。左翼為1100人,由里德塞爾少將率領。
柏戈因自己率中軍,靠右翼前進,並隨時准備加入戰斗。
柏戈因的部隊作戰很勇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多數士兵為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時常會有野蠻行為,所以柏戈因在出發前曾告誡手下的印第安士兵千萬不要剝白人的頭皮。印第安人有喜歡剝敵人頭皮的習慣,在行進中,一支印第安人部隊竟打死了一名親英派軍官的妻子,並剝了她的頭皮。這個消息傳出來後,本來打算支持英軍的保皇派立即改變了態度,紛紛起來抗英。這件事使柏戈因很惱火,預感到這次作戰凶多吉少。
英軍在行至弗里曼農庄附近,遭遇到美軍阿諾德的部隊,雙方很快交火。戰斗開始後,阿諾德發現敵人右翼與中路之間有空子可鑽,便協同摩根插入敵陣。這下敵軍頓時大亂,眼看敵軍即有崩潰之勢,恰巧左翼的里德塞爾馳兵來救,才防止了英軍敗勢。阿諾德馬上請求使用後備隊,但他的上司蓋茨不願發兵,阿諾德只好就此罷休。
這次戰役,英軍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國歷史上稱這次遭遇戰為弗里曼農庄大捷。
戰斗結束後,阿諾德給他的上司蓋茨寫了一個報告。他在報告中說:「我認為我有責任告訴你,軍隊在紛紛請戰。如果兩個星期不採取行動,部隊至少將減員4000人,因為他們要生病或開小差。我有理由認為,弗里曼農庄之役若能善加利用,敵軍可能早就被消滅了。「這封信顯然是責怪蓋茨在弗里曼農庄作戰中沒有增派援兵一事。
蓋茨閱讀了此信之後,感到很不愉快。所以,他在向大陸會議報告戰況時,隻字不提阿諾德在弗里曼農庄作戰中的功績。阿諾德得知後,向蓋茨提出了抗議。蓋茨接到阿諾德的抗議書,便行使他作為長官的權力,宣布免除了阿諾德的職務。
柏戈因得知阿諾德與其上司發生矛盾並被免除職務的消息,喜形於色。他想,要等待援軍前來配合作戰,還有四五天的時間,這太長了。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在援軍尚未到來之前對美軍營地的左翼進行包抄。柏戈因還找了若干理由說明提前行動的必要性。而這一行動的另一個目標是掩護英軍搶掠糧食,因為他們的糧食極度缺乏。
為了這一目的,柏戈因於10月7日決定由他自己親自掛帥,挑選1500名最精銳的官兵,攜帶兩門12磅大炮,兩門曲射炮,6門6磅炮,在菲利普和里德塞爾兩位少將和弗雷澤准將協助下,向美軍發動了第二次進攻。在英國軍事史上,從來沒有一支同等人數的部隊配備過這么強的指揮官,而且確實也很難找到一支同等人數的精銳部隊可以同這支部隊相媲美了。然而,這次行動卻是一次得不償失的行動。
柏戈因率隊經過一段行進之後,在茂密森林的掩護下,把部隊布列在距美軍左翼不到314英里的地段上。同時,派出一支由巡邏騎兵、地方士兵和印第安人組成的部隊悄悄穿過森林,進入美軍的後方,以便在正面發動進攻的時候對美軍進行騷擾。
英軍的行動雖然是在森林的掩護之下進行的,但還是被美方發現了。下午,美軍中路的先頭部隊敲起軍鼓,號召准備迎戰。
蓋茨命令軍官們奔赴緊急集會地,並派遣副官長威爾金森前去查明原因。
威爾金森手持望遠鏡,盡管那時望遠鏡的倍數很小,但他還是從一塊開闊地的高坡上,看到了敵軍的行動。他還看到,英軍搶糧隊伍正忙著在一塊麥田裡割麥子,幾個敵軍官也正在一個木屋頂上用望遠鏡觀察美方軍營。
威爾金森回到軍營,向蓋茨報告了敵軍的位置和行動情況。
他說,敵軍的正面是空曠的;他們的兩側有樹林,因此,借著樹林的掩護,可以對敵軍發動攻擊。
蓋茨聽了威爾金森的報告之後立即興奮起來,回答道:「你的意見有道理,送上門的『禮物』不能不收。」
蓋茨很快就擬訂好了一項進攻計劃:派遣摩根率領步槍團和一支步兵營穿過樹林迂迴過去,占據敵人右側的高地;普爾將軍則帶領他的由紐約和新罕布希爾軍組成的旅以及勒尼德旅的一部,向敵人的左側挺進。摩根和普爾接到蓋茨的命令後,立即向英軍佔領的高地發動進攻。
柏戈因這時已經命令自己的軍隊擺好戰斗隊形。柏戈因剛剛把自己的部隊部署好,就聽到左側響起了隆隆的炮聲,右邊樹木密茂的高地上也爆發了步槍「噠噠」的射擊聲。這突如其來的炮聲、槍聲,使他十分驚異和惶惑。普爾率領的部隊沿著阿克蘭的擲彈兵和威廉斯的炮兵駐扎的山坡不斷地向前挺進。阿克蘭的擲彈兵首先遭到了猛攻。隨著一批又一批英軍部隊的到來,攻擊擴大到整個戰線。英軍的黑森炮兵隨後馬上趕到,在他們發射葡萄彈的時候,美軍士兵不顧一切地向他們的大炮猛沖過去。就這樣,英軍的大炮有許多門被美軍奪走,美軍就用這些大炮來轟擊它原來的主人。
美軍在戰場上的勇敢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被革職的指揮官阿諾德表率作用的影響。這位勇敢的軍官一直盼望打仗,可蓋茨卻免了他的職,不讓他帶領軍隊,因此,他很惱火。一聽到戰斗聲起,他再也按捺不住參戰的激情躍上戰馬出發了。蓋茨看到他從軍營中跑出去,便喊道:「叫他回來,他會做出冒失的事情來的!」對蓋茨的阻攔,不僅阿諾德不聽,其他人也沒法能擋住。阿諾德策馬迅猛向前,率領部隊沖到戰場。士兵們聽從他的命令,跟著他一直攻破了敵軍的陣地。
在這段時間里,摩根不斷地用輕武器的火力襲擾敵軍的右翼,不讓敵軍右翼給中央陣地以任何支援。弗雷澤將軍帶著那支精兵一度給右翼很大保護,他騎在一匹鐵灰色的戰馬上,身著校級軍官的制服,因而成了摩根的狙擊手們的活靶子。一顆子彈穿過了他的坐騎,另一顆子彈擦過馬鬃。
弗雷澤的副官說:「將軍,你成了靶子了,最好轉移陣地吧!」話音還未落下,弗雷澤就被一名埋伏在樹上的狙擊手打下馬來。當兩名擲彈兵把他抬到軍營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弗雷澤的陣亡無疑對英軍的挪彈兵團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此時,布魯克將軍率領一支人數眾多的紐約州增援部隊開到戰場。這對美方來說是增加了勝利的把握,對英方來說則多了幾分懼色。戰場上的天平開始失衡。拍戈因認識到,英軍是遇到硬仗了。柏戈因當時只想到要保全自己的營地。他命令最靠近戰線的部隊退到戰線以內,由菲利普斯將軍和里德塞爾將軍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為了防止主力部隊被切斷退路,他們放棄了大炮。
英軍剛剛退入營地,就遭到美軍猛烈的進攻。美軍在阿諾德帶領下,不顧葡萄彈和輕武器的密集火力,一窩蜂似地沖向防線。巴爾卡拉斯勛爵則勇敢地保衛工事。戰斗十分激烈,雙方都毫不退讓。
阿諾德企圖冒著死沖進敵人營地,但未能成功,接著他策馬馳向德國後備隊據守的敵軍營地右側。在那裡,布魯克斯中校正帶領著一個馬薩諸塞州團發起總攻。阿諾德趕到那裡,馬上率領一部分土兵攻出一個缺口。但在退卻中黑森軍的一顆槍彈打死了他的馬,打傷了他的一條腿,阿諾德被送回了營地。
這一戰役史稱貝米斯高地之役,英軍死600人,美軍死150人。阿諾德立了奇功,後人在戰場上為他立了一個特殊的紀念像,那就是一條中了彈的腿。因為立像時阿諾德已成為賣國賊,不能立他的全身像,所以只立了他那一條曾兩次中彈的腿。
夜幕降臨了,美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相戈因在夜間把陣地轉移到北面的高地上。那裡靠近哈得孫河,前面有一條峽谷掩護。美軍在清晨佔領了柏戈因放棄的營地。整個白天,雙方都只是零零星星但不間斷地打炮和用輕武器射擊,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斗。蓋茨將軍認為,敵人現在處於有利的位置,不值得拚死一戰;花費巨大的流血代價去強攻一支據守的敵軍,是不可取的。
於是,他採取種種措施來切斷敵人的退路,迫使敵人不得不投降。他派遣費洛斯將軍帶領1400人去佔領哈得孫河東側薩拉托加,俯射對面的高地,還另外派遣一些部隊前往喬治潮方向哈得孫更上游的地段。
柏戈因這時已意識到,他除了立即退到薩拉托加以外,別無其它出路。這是一次痛苦的退卻,偏又遇上大雨傾盆,道路高低不平,積水很深。馬匹缺乏草料,餓得半死,有氣無力。天明時,部隊停下來休息,同時等待運糧食的船隻。3小時以後,部隊繼續行軍,可是過了不久又停頓了下來,為的是防止美軍偵察隊前來襲擊。
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加之中途屢次停頓,直到晚上英軍才抵達薩拉托加。此時,一支美軍分遣隊已經先於他們開到那裡,正在菲什基爾的一個居高臨下的高地上構築工事。發現英軍後,他們停止了構築工事,渡過哈得孫河,與駐在河東山頭上的弗洛斯將軍的部隊會合。經過一天一夜行軍的英軍士兵,幾乎已經累得筋疲力盡,所以大多數人已沒有氣力砍樹生火。他們就穿著濕透了的衣服往泥地上一躺,在連綿不斷的雨中睡著了。
10月10日天亮時,美軍從後面追來。為了防止遭受美軍襲擊,柏戈因命令放火燒毀了菲什基爾河南岸的農舍和其他建築物——斯凱勒將軍的大宅邸,連同倉庫、糧倉、磨坊和其他附屬設施,都被焚燒一空。柏戈因的這個決定,受到敵友兩方面的譴責。但是,他卻用保存自己的原則來為這一行動辯解:「沒有這一決定,我們可能早就變成北美人的俘虜了。」
費洛斯將軍的部隊駐在哈得孫河對岸的山頭上,他們用大炮向英軍攻擊。由於受到美軍炮火的控制,柏戈因的炮兵不能過河,試圖退到通向加拿大道路上的喬治堡,以開辟通往愛德華堡的道路。但是,他們的行動很快被蓋茨派來的部隊擋住了。
這時,哈得孫河對岸沿線各處都部署著美軍部隊,英軍的運糧船遭到射擊,有不少船被奪走。為了奪回一些船隻,英軍又傷亡了不少人。
為了擺脫美軍的牽制,柏戈因緊急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會上決定,由於橋梁無法修復,只好放棄大炮和行李,讓士兵們各自背一些糧食連夜挺進,強渡愛德華堡周圍的淺灘。
柏戈因的計劃還沒來得及付諸實行,偵察兵就送來情報說,這些淺灘的對岸有美軍駐守,愛德華堡和喬治堡之間的高地上,也有配備著大炮的美軍部隊駐守。事實上,此時美軍對英軍已形成了三面的包圍。
雖說美軍在薩拉托加大敗柏戈因成為了獨立戰爭的轉折點,但這時的英軍主力並沒有被消滅,華盛頓還被困在福吉谷,主動權還沒有掌握在北美人民手中。但此役不久,改變戰爭主動權的形勢就來臨了。
可是,由於攻打丘氏宅邸的部隊耽擱了半小時,把整個戰斗部署給打亂了。首先是各師的聯絡被隔絕了;整個戰場被硝煙和濃霧籠罩,信息難以傳遞;總司令無法了解全局情況,原定計劃也不知執行得如何。但不管怎樣,許多地方的戰斗進行的非常激烈。沙利文在納什的北卡羅來納部隊和康韋旅的增援下,越過丘氏宅邸,前進了一英里。由於他的進攻,英軍左翼被迫退卻。顯然,中路的計劃在有效地實施著。
格林和斯蒂芬的兩個師因需要遷回前進,投入戰斗較晚。斯蒂芬師的一部為丘氏宅邸射出的猛烈火力所阻,不得不停下來還擊。結果,這兩支部隊也互相失散了。由米倫伯格旅和斯科特旅組成的格林師,向前推進得也很快,趕走了一個英軍輕步兵先頭團,抓到了一些俘虜,一直推進到離鎮中心市場很近的地方。在那裡,他們遇到了嚴陣以待的英軍右翼。他們的猛烈進攻對英軍顯然產生了效果,敵人開始動搖。這時,新澤西州和馬里蘭州的民兵在福爾曼和斯莫伍德的率領下又出現在敵人的右翼。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美軍隊伍莫名其妙地驚慌起來。據說,主要是士兵們把子彈用完了,看到敵人吶喊著向他們沖來,他們就慌了神。韋恩那個師本來已經把敵人驅趕了3英里,突然發現左側有大批美軍靠近,認為是敵軍來了,也驚慌起來。士兵們不顧軍官們的盡力勸阻,紛紛向後退卻。
相反,最初因遭到突然襲擊而慌亂不堪的英軍這時卻鎮定下來,反過來向美軍發動起進攻來了。美軍在卷土重來的英軍進攻下,不得不立即把大炮和傷員撤走。撤退持續進行了一整天,一直退到20英里外的珀基奧門溪。
美軍雖然在勝利唾手可得的情況下遭到了挫折,但他們大膽進攻日爾曼鎮的影響,卻比列剋星敦戰斗和殷克山戰斗以來的任何一次戰斗都大。一位英國軍事史家評論說:「在這次作戰中,美方發起攻勢,雖然被擊退並蒙受損失,卻表明他們已經是一個不容小視的對手,他們不僅能夠堅決地發起沖鋒,而且能夠秩序井然地撤退。因此,我們有些人原先曾希望同他們打一位就能起決定性作用,就有可能使戰爭迅速結束。現在人們卻不怎麼敢抱這種希望了。「這次戰斗對美國軍隊本身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可以從軍官們當時寫給他們友人的書信中看出。一位軍官寫道:「雖然我們把一次『完全的』勝利白白丟掉了,我們卻從中懂得了一個可貴的真理:我們只要奮勇作戰就能夠打敗敵人;我們在運動的速度上遠遠勝過敵軍。我們土氣高昂。每經過一次戰斗,我們的軍隊都增添新的勁頭,對自己的力量更有信心。再打~兩次仗,敵人的情況就一定不那麼妙了。」
華盛頓這次撤退時的心情完全不像退居福吉谷時那樣低落,因為經歷了薩拉托加和日爾曼鎮的戰斗,他信心十足。之後,他在琅基奧門溪停留了幾天,讓部隊休息和整頓,而自己則開始了新的作戰部署。華盛頓打算在兵力增強以後,逐漸向費城靠近,在距費城不到14英里的白沼布置了強有力的陣勢。
原來美方曾在費城周圍的特拉華河岸設置了堡壘,在河中設置了障礙物。當時的目的是為阻止英軍進攻費城,現在華盛頓希望利用這些防禦工事圍困費城。因為經過日爾曼之戰,這些防禦工事已經受到很大破壞。
美英雙方的指揮官,都想利用河中的堡壘和障礙物來制服對方。英軍的豪氏兄弟企圖攻佔堡壘和障礙物,以鞏固費城的防禦;華盛頓則想方設法地保住這些堡壘和障礙物,以圍困費城。
原來,這些堡壘和障礙物組成的防禦體系,建立在特拉華河中的一個地勢很低、長滿蘆葦的小島上。位於費城下游數英里的斯庫爾基爾河口。它由一個堅固的主堡和大量的外堡、炮台組成。小島與賓夕法尼亞河之間只有一條狹窄的河道,河道水下設有牢固的攔河鐵索,任何船艦撞到攔河鐵索都會有危險。
這個防禦體系的兩側一側為米夫林堡,另一側為默塞爾堡。
這兩個堡壘在費城失守之後都由美軍佔領。駐守米夫林堡的是塞繆爾。史密斯中校指揮的馬里蘭軍隊,他們一直在不斷地英勇抗擊賓夕法尼亞的河岸上敵軍炮台的轟擊。默塞爾堡原來由民兵駐守,但華盛頓這時用瓦農將軍手下的400名羅得島大陸軍替換了他們。克里斯托弗。格林上校被任命為指揮官。
格林上校是一位勇敢的軍官。他過去曾經跟隨阿諾德出征加拿大,在魁北克城下的戰斗中表現得十分突出。
協助格林上校的是莫杜伊。杜普萊西上尉,他負責指揮炮兵。
他是一個很有才乾的年輕的法國工程師,志願獻身於美國獨立事業,並經大陸會議授銜。河道里的攔河鐵索就是在他的監督之下建造的。
格林在杜普萊西協助下,加緊在默塞爾堡修建防禦工事。有一天,他正在組織施工,驚奇地發現從樹林中閃出一支大部隊。
從這批人的制服可以看出他們是黑森部隊。事實上,他們共有4個營,1200餘人,全部由愛出風頭的多諾普伯爵指揮。
格林上校對突如其來的敵軍毫不驚慌。他迅速進行了部署,准備進行堅決的抵抗。不一會兒,一名英國軍官打著小旗騎著馬緩緩而來,還有一名鼓手伴隨。他們行至適當距離時停了下來,用鼓聲表示他們是來談判的。那名軍官還威脅說,如果守軍進行抵抗,就決不輕饒。格林回答道,美軍准備與堡壘共存亡。
這位使節回到部隊片刻,黑森軍在距美軍外堡不到半英里的地方架起排炮,開始猛轟。在炮火掩護下,敵軍開始沖鋒。
這時,美方的外堡只修好一半,而且面鋪得很廣,來不及配備兵員防守。因此格林和杜普萊西臨時決定,部隊只作短時間抵抗,在敵軍接近時才開槍,然後退入主堡。主堡周圍有一道架著木板、布有鐵絲網和很深的壕溝組成的保護帶。
英軍首先進行了炮火打擊。多諾普在炮火掩護下帶領軍隊向前挺進。守備部隊按照預定安排迅速放棄了外堡。敵人從兩處進入,他們以為勝利在握,猛攻主堡的各個部分。截至此時,他們還沒有看到美方任何軍隊。但是,當其中一路從北面接近主堡時,堡壘的炮眼中和左邊一個半隱蔽的炮隊,突然射出大量的葡萄彈和雨點般的滑膛槍彈,許多英軍被葡萄彈和槍彈擊斃。倖存的英軍倉皇後退。
帶領另一路企圖攻擊主堡南側的多諾普伯爵的部隊,已經越過了鹿砦。一些士兵已經沖過了壕溝,還有一些士兵已經爬過了柵欄。這時候,一陣同樣猛烈的炮火和滑膛槍彈射向了他們。一些人當場被擊斃,許多人受傷,其餘的人被趕了出來。多諾普自己也受了傷,倒在現場。他的副手明格羅德中校也受了重傷,生命垂危。還有一些最優秀的軍官也被打死或打傷。
影響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並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

『陸』 1777年美國在哪打敗英軍

普林斯頓和薩拉托加。
普林斯頓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一場戰役。1777年1月3日,喬治·華盛頓的北美大陸軍出其不意的向普林斯頓的查爾斯·瑪沃德(Charles Marwood)帶領的英國和黑森軍隊發動進攻,並且獲得了勝利。
1777年1月3日,美軍與英軍多次在普林斯頓交火。但華盛頓每次只與一部分英軍交戰。當時華盛頓有7000人(不過參加作戰的只有約1600人),在普林斯頓的英軍只有1800人。此役,86名英國士兵陣亡,美軍有40多人負傷或陣亡。
美軍在特倫頓和普林斯頓的勝利大大提高了美軍的士氣,而且激發了約八千多人參加美軍。

薩拉托加大捷。
薩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戰役,是北美英屬殖民地十三州獨立戰爭的轉折點。這次戰役開始於1777年9月19日,在戰斗中英軍陣亡600人,美方陣亡300人。美國歷史上稱這次遭遇戰為弗里曼農庄大捷。
1777年,英國新近從德意志召募的一支僱傭軍到加拿大,其實力大大加強。為了速戰速決,這年九月,英軍在柏高英(約翰·伯戈因)率領下自加拿大出擊向南進攻,企圖與另外兩路英軍共同包圍新英格蘭,切斷大陸軍與新英格蘭的聯系。
在遭到美國民兵的迎頭痛擊後,既得不到另外兩路英軍的配合,也不能繼續前進。10月,民兵們一舉把陷入困境的柏高英部包圍於紐約州的薩拉托加,並形成人數上四比一的優勢。柏高英彈盡援絕,走投無路,被迫於1777年10月17日向美軍投降。
薩拉托加大捷紐轉了整個獨立戰爭的戰局,不僅增強了美國人民爭取勝利的信心,也為美國人民抗英斗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從此美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柒』 華盛頓的事跡

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華盛頓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它位於大西洋岸的波托馬克河畔。其實,在1800年以前美國並沒有這樣一座城市,它是美國人民為紀念美國的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而專門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國人民心目中的是多麼崇高。
1732年12月22日,喬治·華盛頓生於弗吉尼亞的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他自幼喪父,只繼承了少量的田產和10個黑奴。16歲的時候,就去西部作土地測量員,後來又在俄亥俄河流域領做過土地買賣,靠著自己的艱苦奮斗,華盛頓成為當地有名的大種植園主。
當時,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英國為戰勝法國,竭力爭取北美大種植園主的支持,1754年,弗吉尼亞總督答應把20萬英畝土地給參加反法戰爭的富人,華盛頓積極參加了英國方面對法作戰,指揮弗吉尼亞地方武裝英勇戰斗,屢立戰功,協助英軍把法軍趕出北美。但戰爭結束後,英國卻立刻翻臉,宣布西部土地為王室私產,不準墾殖。這一禁令使華盛頓一下子喪失了3萬多英畝土地,從此,他成為英國殖民政策的堅決反對者。
1775年4月19日,波士頓人民在列剋星頓打響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第一槍,北美各州人民紛紛響應,轟轟烈烈的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了。
1775年6月,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在費城召開「大陸會議」,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這時,波士頓義軍正和那裡的英軍激戰,華盛頓立即騎馬出發,於7月3日抵達波士頓,他親臨前線指揮戰斗,給英軍以嚴重打擊。
在戰爭初期,美軍打得非常艱苦,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臨時招集來的農民,衣服破爛不堪,沒有武器,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根本不像一支軍隊,另一方面,美軍的後勤供應也極度的困難,士兵們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有時一連五六天吃不到麵包,只好吃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許多士兵不得不赤腳行軍。
相反,他們的對手英軍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後勤供應充足。所以,美軍一敗再敗,紐約等要塞相繼失守,到1777年9月,連首都費城也被英軍佔領,有些意志不堅的將領竟率兵向英軍投降。
在極端嚴峻的形勢下,華盛頓始終忠於北美人民的獨立事業,從來沒有動搖過。他以非凡的才幹,把原來自由、散漫,缺乏組織紀律和統一指揮的美軍組織起來,在戰斗中鍛煉成長,逐步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正規軍。他鼓勵美軍士兵,號召他們為自由而戰,指出:美利堅人是自由的,還是奴隸;我們的田產應當歸自己,還是被劫奪、被毀壞;兩條路,一條是勇敢地反抗,一條是馴服,正擺在獨立軍將士面前。
他努力將各州團結、聯系起來,共同作戰。1777年10月,美軍在薩拉托加大敗英軍,從而扭轉了整個獨立戰爭的局面。與此同時,為了孤立英國,美國又多方展開了外交活動,爭取法國等國的援助。1778年6月,法國軍艦開進美國,英軍被迫從費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轉向南方。1780年,英軍把主力轉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約克鎮。法國和美軍兩路並進,直逼約克鎮。法軍用海軍封鎖海港,切斷英軍海上補給線,斷絕了英國軍隊退路,華盛頓則率部從正面猛攻。
1781年9月,英軍統帥康華理率部上千餘人向華盛頓投降,美國獨立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獨立戰爭勝利後,華盛頓解甲歸田,回到弗吉尼亞繼續經營自己的種植園,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綠蔭下享受寧靜的田園生活。1787年,華盛頓再度出山,主持制憲會議,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1789年4月,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當他擔任美國總統八年後,發誓不再連任,堅決回到芒特弗農山莊,過平民生活。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病逝

『捌』 面對英國殖民當局瘋狂的反撲華盛頓如何反敗為勝取得美國獨立戰爭最後的勝利

英國殖民當局進行瘋狂的反撲。他們糾集了大量軍艦和35000兵力,圍攻紐約。華盛頓的部隊只有英軍一半,又無兵艦大炮,雖經幾個月的頑強抵抗,但因損失過重,被迫撤退。此時,華盛頓的兵力不足5000,但士氣旺盛。當他們行經飄滿浮冰的特拉華河時,華盛頓醞釀了一個反敗為勝的戰略。他悄悄地訪問了當地的漁民,了解到英軍的實際部署和河流的水流情況,終於制訂了新的作戰方案。12月25日,英國殖民軍正在」聖誕節」尋歡作樂,華盛頓乘機發動突然襲擊,出其不意地連夜渡河,佔領特倫頓城,一下子俘虜了英國的德籍僱傭軍1000餘人。接著,又於1777年1月3日深夜,襲擊英軍重要根據地普林斯頓,把英國的精銳部隊打得一敗塗地。

英國侵略軍惱羞成怒,進一步增兵入侵,佔領了美國當時的首都費城。華盛頓處境相當困難。為了孤立英國的侵略政策,美國又多方開展了外交活動,爭取法國等國援助。1778年6月,法國軍艦開進美國,英軍被迫從費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轉向南方。1780年,英軍把主力轉移到南方海港城市約克頓。法軍與華盛頓部隊兩路進擊,前者用海軍封鎖海港,後者用陸軍從正面猛攻城市。1781年9月,英軍統帥康華理率部千餘人向華盛頓投降,美國獨立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玖』 美法軍隊在什麼戰役中圍殲英軍,英軍投降

美國多次和法國軍隊合作,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圍殲英軍,最典型的是1781年英國在約克敦的投降。
約克鎮圍城戰役或稱約克鎮戰役(Battle of Yorktown)爆發於1781年,喬治·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軍和羅尚博伯爵帶領的法軍聯手圍攻困守約克鎮的英軍(由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指揮),並最終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通常認為這場戰役是最後一場陸上大型戰斗。在康沃利斯的軍隊投降之後(這是英軍主力第二次投降,第一次是柏戈因在薩拉托加戰役後的投降),英國政府決定進行談判並結束這場戰爭。
1781年8月,康瓦利斯統率7000名英軍死守弗吉尼亞的約克鎮。1781年8月,法美聯軍由華盛頓統率,南下弗吉尼亞,而增援的法國艦隊也在法國海軍司令德格拉斯伯爵率領下由西印度群島調來,進入切薩皮克灣,進抵約克鎮城外的海面,並且擊退了增援的英國艦隊,掌握了制海權。9月28日,華盛頓部大陸軍和羅尚博伯爵部法軍在維吉尼亞與拉法葉侯爵部大陸軍會合,法美聯軍共1.7萬人完成了對約克鎮的合圍。康瓦利斯無路可退,只得於1781年10月17日與美法聯軍進行投降談判。10月19日,駐守約克鎮的英軍共8000人正式投降。當服裝整齊的英軍走過衣衫襤褸的美軍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時,軍樂隊奏響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轉過來了》的著名樂章。
此後,雙方只有數次海上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其餘戰事已大致停止。約克鎮圍城戰役之後,英國議會被迫贊成議和,1782年11月30日,英美兩國簽署《美英巴黎和約》的草案,1783年9月3日,美國成為美洲首個獨立國家。這是美洲獨立的開始!

閱讀全文

與華盛頓當年怎麼打英國軍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印度買手錶怎麼樣 瀏覽:708
哪個明星去了中國好聲音 瀏覽:981
信奉印度教有哪些國家 瀏覽:162
中國庚子年年都有什麼事 瀏覽:960
義大利怎麼考駕照 瀏覽:636
500馬幣是多少印尼盾 瀏覽:104
伊朗在地球儀上哪個位置 瀏覽:103
如何在中國和越南聊天 瀏覽:489
從印尼到印度多少公里 瀏覽:748
印度汽車關稅如何 瀏覽:260
義大利時區是哪裡 瀏覽:381
越南第一網紅叫什麼 瀏覽:322
如何去印度尼西亞購批發買龍魚 瀏覽:409
印度和法西斯哪個發達 瀏覽:525
中國軍種有多少個 瀏覽:200
義大利美術都有哪些人 瀏覽:569
印尼來國內工廠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321
中國傳媒大和人大新聞學哪個好考 瀏覽:333
伊朗錢幣5000能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952
印度導彈試射對准中國哪些城市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