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選邊站隊在哪裡

英國選邊站隊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2-13 15:34:07

① 英國的首次空降作戰是在哪裡作戰的

德軍自1940年5月10日開始對西歐歐國實施閃擊戰後,至5月底,盧森堡、荷蘭、比利時先後投降。盟軍40個師被德軍包圍於比、法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開始執行「發電機作戰計劃」———即從海上撤退。至6月4日,從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海岸的人數為33.8萬人,其中英軍22萬多人、法軍8萬多人,其餘為少數比軍。盟軍撤退時武器裝備丟失殆盡。英軍共丟棄2400門火炮、700輛坦克、8000挺機槍,接運盟軍撤退的艦船損失226艘,還有302架飛機被擊毀。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的軍事力量一蹶不振,而德軍似乎是所向無敵。6月5日德軍開始進攻法國內地,14日進占巴黎,22日法國政府投降。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為了重建英國軍隊的聲譽和英國人的信心,指示英軍組建了一支專業襲擊分隊———第2突擊隊,該分隊曾以「布爾人」之名而馳名於世。丘吉爾急欲使這支富有神秘色彩的部隊在對德作戰中創建功勛。當時英國的其他軍隊正在進行整編,准備迎接可能來臨的德軍入侵本土的戰爭,而對其他作戰行動則盡量迴避。因而「布爾人」突擊隊實際上只是一支人員、裝備和武器都不充足的部隊,它受命執行的也都是得不到任何支援的戰斗任務。「布爾人」突擊隊的司令部稱作聯合作戰指揮部,它從陸、海、空3軍各部隊抽調人員集中訓練和使用。在突擊隊的初期成員中,主要是原來組織起來准備在挪威抗擊德軍用的10個獨立連。1940年6月初開始,突擊隊一直在分小組悄悄地從英國出發,對德國控制的歐洲海岸軍事設施進行襲擊。丘吉爾對這些偷襲行動大加稱贊,他認為「布爾人」突擊隊的作戰行動盡管規模小、機會少,但這總是在英軍遭受一系列失敗後,在戰略防禦階段中取得的某些戰術進攻的勝利。

德國在挪威和丹麥、荷蘭、比利時空降突擊的勝利,給丘吉爾以巨大震動,他在下令所有沿南海岸德軍可能著陸的地方都設置障礙物的同時,指示國防部盡快組建一支「至少有5000名傘兵的部隊」。國防部立即給各軍區下令,要每個軍區選送1000名志願者,與此同時迅速組建了訓練機構。在各軍區的志願者到達之前,根據丘吉爾的旨意,「布爾人」突擊隊成了傘兵部隊的首批受訓人員。這些人都希望能及早參加空降戰斗,而且很喜歡突擊隊的特殊生活方式。因為突擊隊不在營區駐扎,每人每天發給6先令8便士英幣,讓其自找住處。訓練地點附近的居民很快便發現,到他們家裡寄宿的不是一般的老百姓。

顯然,為了向急於求成的首相表示工作有所進展,國防部必須解決空降部隊的訓練場地和膳宿問題。為了不讓其他的部門插手,他們首先選擇了北部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的林格威民用機場作為空降訓練試驗中心,該機場位於索爾茲伯里平原陸軍訓練場的最北面。此地氣象條件不利於飛行,因為曼徹斯特是英國著名的多雨區,即使不下雨時,當地的工業煙雲也會籠罩整個天空。1940年6月19日,空降訓練試驗中心改稱中央空降學校。當時學校沒有傘降訓練經驗,管理人員是從陸軍和空軍部隊抽調來的,彼此之間非常陌生,甚至對自己到該校的任務也稀里糊塗。首任校長是空軍少校路易斯·斯特蘭格,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名的飛行員。斯特蘭格少校只有皇家空軍在戰前訓練單個人員跳傘的經驗,即跳傘員爬上「弗吉尼亞」式雙機翼轟炸機的機翼,用手扶住兩翼間的支柱,接到飛行員發出的信號後,打開降落傘,讓張開的降落傘把他們拉入空中。這種方式使跳傘人員感到痛苦和恐懼,而且有不少人在開傘時會把機翼支柱拉彎。該校管理人員中的陸軍最高官員是少校約翰·洛克,他來自皇家工兵部隊,是一個自覺性很強、富有獻身精神的人,盡管毫無空降方面的經驗,但他立即開始了訓練和組織空降部隊的研究工作。

訓練中首先遇到的是飛機、降落傘的保障和教員的來源問題。在洛克的奔走下,空軍部很快給該校調撥了6架「惠特利」轟炸機作為傘兵運載機,並配發了1000具訓練用傘。開始使用的傘還不是採用繩拉開傘,首批受訓的學員必須採用類似手扶機翼支柱的方法,從「惠特利」飛機尾部臨時裝上的平台上跳下。好在這種傘沒用幾天,帶有繩拉開傘裝置的背式降落傘就運到了,同時在「惠特利」飛機的肚子下面開了一個便於傘兵跳出的艙門。但不幸的是,剛使用這種降落傘就出現了亡人事故,一名士兵的傘未開就墜地了。這是一次因操作不當造成的不應有的事故。幾年之前,英國降落傘公司便向國防部建議使用他們公司設計的安全可靠的繩拉開傘式降落傘,但被婉言謝絕了。該公司的降落傘與皇家空軍的訓練傘的不同之處是:跳傘員跳離飛機時,利用人本身的重量就可使傘繩拉出,傘隨之張開,這樣就減少了拉繩纏繞的危險。這種新型降落傘,以其較好的可靠性很快被部隊認可,深受傘兵們歡迎。以後的十幾年裡,英國空降部隊一直在使用這種傘,而且不需要備份傘。

1940年7月9日,洛克起草了一份改革空降部隊現行訓練制度的報告。他指出,空降部隊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英國到底需要擁有多少空降部隊為宜。此外,目前存在的問題還有:空降部隊的任何事情都必須經國防部和空軍部兩個部門批准和作出決定,而他們互不信任:林格威是一個不適合空降部隊訓練的地方;突擊隊員自找住處的做法仍沒改變,這樣容易與當地政府發生沖突;至今沒有適合於空降部隊訓練的運輸機。洛克提出,應有一個能滿足飛行訓練、氣象條件好的機場和大的著陸場;要修建營區,強化部隊的紀律;要採用專門的徽章,而現在許多人還佩帶著他們原部隊的徽章。

從8月起,各軍區選送的突擊隊員陸續到達,開始進行傘降訓練,這是組建空降部隊的第一步。這時有人提出滑翔機比降落傘更易於空降,使用滑翔機,士兵可以集體著陸,並能攜帶裝備和重型武器。8月10日,以滑翔機部隊彌補傘兵部隊不足的建議呈交給了丘吉爾。鑒於德軍用滑翔機奪取埃本·埃馬耳要塞戰斗的例證,丘吉爾表示完全同意,並指令空軍部負責領導和組織生產滑翔機。

9月5日,英空軍召開會議,研究未來空降兵的體制編制問題。與會的陸軍和空軍的將領們坐在一起,通過解釋和諒解,從思想上消除了懷疑和隔閡,形成了工作上的夥伴關系。會議所做出的重要決定是:空降兵部隊的兵員來自陸軍,滑翔機飛行員由陸軍負責抽調,空軍負責培訓;計劃到1941年春培訓出一支3000人的傘兵部隊,和一次能空運、空降1個旅的滑翔機部隊,並建議製造能夠運載坦克或與其相同重量物品的大型滑翔機。會議還討論了空降作戰的各種形式,例如襲擊敵人佔領的土地,然後從海上或空中撤出;以空降部隊作為進攻的先頭部隊;甚至討論了以空降襲擊德國內地的重要目標,以引起其驚恐沮喪局面的出現等大膽的設想。會議之後,空降部隊的一切工作都按決定迅速展開。中央空降學校改名為中央空降部隊,指揮官是空軍上校哈維,在其編成內有發展科和傘降訓練學校、滑翔機訓練中心等。

到1940年9月底,「布爾人」突擊隊共接受了21名軍官和321名士兵,11月完成了第一期跳傘訓練後,改編為第1傘兵營,成為英軍第一支空降部隊。

德國航空兵的襲擊重點是英國的空軍

② 烏克蘭危機中保持中立的國家有中國嗎

有。俄烏之間出現軍事沖突,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些國家也開始選邊站隊,比如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站到烏克蘭一邊,予以軍事與經濟援助。面對俄烏戰爭,中國一直主張政治對話解決沖突,一直保持中立,以避免加劇兩國緊張局勢。。

英國如何大選

★英國大選選什麼?

2010年英國大選將選出下屆議會,英國各政黨將角逐下議院的650個席位,贏得過半席位的政黨將組成下屆政府(或聯合政府)。

★英國大選投票日是哪一天?

5月6日星期四,一般慣例是在在星期四舉行,但也並非一定要在星期四舉行,不過投票日是不能定在周末和國定假日的。

★為什麼投票日是星期四?

其實也並非一定要在星期日舉行,這只是一般的慣例。有關它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過去人們在星期五拿到一周的工資,在星期四舉行投票可以避免人們在投票日當天爛醉如泥。

★英國大選誰有投票資格?

投票日當天年滿18歲之英國公民、或居住在英國的英聯邦國家公民和愛爾蘭共和國公民,必須登記取得投票資格。

★英國大選誰被禁止投票?

下列人士禁止在大選中投票:英國上議院議員;判刑確立之受刑人;過去五年中選舉舞弊判刑確立者;「無法律行為能力者」
英國大選選票是什麼樣子?

選票上印有該選區所有候選人的姓名,以候選人姓的字母順序排列,如果為政黨參選人,候選人旁邊會記載政黨名稱。投票人必須選擇一位候選人,在候選人姓名旁邊的方格內打叉(X)。

★英國大選投票是強制性的嗎?

投票不是強制性的,法律沒有規定人民必須投票,也沒有規定人民必須登記取得投票資格。

★英國大選我投的票保密嗎?

每張選票上都有一個序號,因此追查哪張選票是誰投的,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法律禁止這么做,選票上面的序號是為了避免選舉舞弊而設的。

★英國大選誰有參選資格?

參選人必須是年滿18歲之英國公民、或居住在英國的英聯邦國家公民和愛爾蘭共和國公民。禁止參加英國大選者包括:破產者、公務人員、警察、軍人、政府指派之商業公司負責人、非英聯邦國家之國會議員、選舉舞弊判刑確立者、上議院議員

★英國大選如何計算選票?

英國採取「簡單多數票當選制度」,候選人只要在該選區贏得最多的選票就算當選,不論其得票數是否過半。

★政黨領袖如何成為首相?

如又有一個政黨在大選中贏得下議院過半數席位,女王將在投票隔天邀請該政黨領袖擔任首相,組成下屆政府。

★如果沒有任何政黨贏得過半席位該怎麼辦?

如果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在大選中贏得下議院過半席位,那麼情況會變得更復雜。取得最多議席的政黨可以單獨組成「少數政府」,但少數政府在議會里將面臨施政困難,甚至會導致政府癱瘓。該黨可以與其他政黨合組「聯合政府」,取得議會里過半的席位。

④ 英國下議院的議員和選舉

時每一名國會議員均代表一個選區,但在19世紀改革以前,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在昔日,選區與人口的多寡沒有十分大的關系,每郡和每自治鎮在擁有固定的邊界下,其選區絕大部份都由兩名國會議員代表。遲至《1832年改革法桉》通過後,議席才得到較平均的分配。後來1885年的國會改革中,絕大部份「一區兩席」的選區被改為「一區一席」,到1948年,僅存下來的「一區兩席」選區亦全數廢除。而在同年,所有的大學選區亦被廢止,這些選區的作用,則主要是讓牛津、劍橋和蘇格蘭一類古老的大學在下院有發言權。因此,自此以後,下議院的所有選區均只選出一名的下院議員。當然,從技術層面說,現今下院選區依然有郡選區和自治市鎮選區之分,不過其分別僅限於限制候選人競選經費之多與寡。下院選區的邊界是由四個常任和獨立的邊界委員會所訂定的。這四個邊界委員會分別代表英格蘭、威爾士(又譯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一般而言,選區邊界是按照人口與法規而訂定的。按規定,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必須擁有大約合共613個選區,其中威爾士不可少於35個,另外北愛爾蘭的選區數目則要介於16至18個。邊界委員會大約每8至12年就會對所以選區邊界進行一次全面性評估,而中期評估亦會按時進行。在訂定選區邊界時,委員會通常都會參考地方政府的邊界,但為免選區與選區之間的人口數目出現重大差距,選區邊界亦可與地方政府邊界出現明顯差別。委員會訂定邊界後,須經國會批准方才生效,不過委員會卻可以拒絕國會提出的修訂。值得一提的是,現時這四個邊界委員會即將收歸到在2000年成立的選舉委員會,而現時英國共有650個選區,其中英格蘭有533個、威爾士有40個、蘇格蘭有59個,而北愛爾蘭有18個。每當君主解散國會,大選就會舉行。在什麼時候解散國會,往往是由首相決定(見與政府關系一段),然而,每屆國會不可長於5年,除非上、下兩院一致通過法桉將之延長,而該法桉亦必須獲得御准方會生效。即使國會任期得到延長,但上議院仍然保留權利將法案否決。大選的投票日期是由首相決定的,但傳統上,投票日通常都在星期二。在候選人資格方面,任何未成年人士、上議院議員、囚犯和精神失常者均不可參選;所有候選人都須要提交提名文件,內面要附有10名來自候選人出選選區的居民簽名。此外,所有候選人亦要繳交500英鎊的按金,才准參選。收取按金,是為免有無聊人士搗亂,而只有取得選區總投票數百份之五或以上的候選人,方可取回按金。在大選中,每一選區選出一名議員,方法則採用得票最多者當選投票制,這意味擁有最多票的候選人才可勝出。至於投票人方面,每名投票者只可在一個選區中投票,而他必須要是英國居民,並同時擁有英國公民、英國海外領土公民、愛爾蘭共和國公民或英聯邦成員國公民之身份,才有權投票。此外,任何居於外地的英國公民都有權在遷居海外後的首15年投票。一旦當選,國會議員就會一直供職至國會解散為止。不過,如果國會議員逝世或不再符合資格(見資格一段)的話,那其議席就會懸缺。另外,下議院亦有權力開除議員,但這只適用於議員嚴重失職,或議員參與刑事犯罪活動之情況。議員的議席若果出現懸缺,議席所屬選區就會舉行補選,以選出新的議員,而補選所採的選舉方法,則與大選無異。盡管上議院是國會的一份子,但「國會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一詞卻僅指下議院的議員;凡國會議員者,均可在其姓名後加上「MP」字樣(如「白高敦,MP」)。國會議員每年基本可得薪酬59,095英鎊,並且按額外的官位上調薪酬(如兼任下議院議長的議員)。除薪金以外,國會議員也可取得津貼;現時平均每名議員可取得介於100,000英鎊至150,000英鎊的津貼,以花費於和議員工作有關的事情上(如議員辦公室開支、郵費和往來國會的交通費)。此外,對於來自倫敦以外的國會議員而言,他們更可取得津貼在倫敦安頓居住。

⑤ 英國的首相選舉流程

英國首相是不直接選舉的,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任命後正式成為首相。

英國大選的基本制度是簡單多數選舉制,即根據一黨所佔有的議員數量。如果一黨擁有絕對多數的議員,則此黨將組成下屆政府,該黨黨魁則成為首相。如果沒有任何黨派擁有絕對多數席位,則合計擁有絕對多數席位的兩個或多個政黨將組成聯合政府,基本上其中最大黨黨魁將成為首相,也可能是單獨一黨成立政府,並通過與其他黨派非正式的聯盟和協議而得以延續。

(5)英國選邊站隊在哪裡擴展閱讀:

按照慣例,議會大選後,即由英王召見多數黨領袖,任命其為首相並授權組閣。首相從本黨議員中提出閣員名單 ,請英王任命。大臣分閣員大臣和非閣員大臣。參加內閣的閣員大臣只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閣員人數由首相確定,組成人數經常變動。

參加內閣的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國防 、財政、內政等重要部門的大臣,不擔負某一具體部門首長的大法官、樞密院院長、掌璽大臣,主管地區事務的蘇格蘭事務大臣、威爾士事務大臣、北愛爾蘭事務大臣。內閣會議之前,首相有時就重要政策方針先召集少數親近大臣開會討論,稱小內閣或內內閣。

⑥ 英國的邊上是哪個國家

靠大西洋那邊是愛爾蘭,另一邊是荷蘭、比利時等一些國家。

⑦ 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它如何成為國際明星,禍根也在當時種下

大家知道,在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很快進入了冷戰時代,二戰中一同努力打敗了德日意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很快以意識形態劃界,在歐洲形成了東西方冷戰的鐵幕。但說冷戰雙方是以意識形態劃界其實並不是絕對的,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南斯拉夫,雖然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卻幾乎在二戰剛一結束就和蘇聯鬧翻,成為了游離於兩個陣營之間,甚至是更加親近西方的國家,那麼在冷戰期間南斯拉夫曾經有過什麼樣的經歷,為何冷戰結束之時它又迅速崩潰了呢? 南斯拉夫與蘇聯的決裂 在冷戰期間,南斯拉夫可以說是最早與蘇聯發生矛盾的「 」東方國家」。而這種矛盾的根源其實主要源自二戰。因為冷戰期間的歐洲東方陣營,基本上全都是蘇聯在二戰末期反攻期間,從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的佔領下解放出來的國家,所以在戰後,蘇聯從一開始就對這些國家的政局發揮了重要影響。 但南斯拉夫卻主要是由鐵托所率領的「 」南斯拉夫人民 *** 和游擊隊」所解放的,所以從一開始,南斯拉夫政權相對於東歐其它政權獨立性就要強的多。同時能夠相對獨立地擊敗納粹德國佔領軍也意味著南斯拉夫當時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因此在二戰之後,南斯拉夫其實對周邊國家也存在一些領土擴張的想法。首先鐵托曾想聯合另外一個南方斯拉夫國家保加利亞把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兼並,讓這四個國家結成一個巴爾干聯邦國家,在東方集團里和蘇聯比肩。因此他曾在希臘內戰中公開選邊站隊,而蘇聯此前已與英國達成協議,承諾不介入希臘內戰,而且蘇聯也不希望看到「 」巴爾干聯邦」的出現,因此在這方面和南斯拉夫出現了根本分歧。 南斯拉夫二戰末期佔領的義大利領土 此外,南斯拉夫在二戰末期還從義大利手裡奪取了部分領土,鐵托希望讓這些領土正式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特別是今天義大利北部城市特里雅斯特周邊地區,但他的這種主張受到西方的強烈反對,為些南斯拉夫還曾幾次與西方在這些地區發生過軍事沖突。比如從1945年到1948年,南斯拉夫戰機就曾在爭議領土周邊4次擊落美軍運輸機。而當時蘇聯仍然處在二戰巨大破壞的恢復期,不願與西方發生直接軍事對抗,因此強烈反對南斯拉夫對西方的強硬立場,南斯拉夫與蘇聯之間在此時已經產生了嚴重矛盾。最終雙方的矛盾在1948年5-6月間公開化,南斯拉夫與蘇聯決裂,成為了一個維持社會主義制度,卻游離於東方陣營之外的國家。 南斯拉夫與西方陣營的合作 因為之前南斯拉夫與西方的緊張關系,所以蘇南決裂之後,西方剛開始對南斯拉夫仍然保持了一定距離。但不久後西方發現南斯拉夫和蘇聯之間的決裂是玩真的,因此很快發現了南斯拉夫的戰略價值,迅速與南斯拉夫建立了非常友好的關系。而南斯拉夫與蘇聯之間的關系雖然在赫魯曉夫執政之後有所緩和,但南斯拉夫仍然始終堅定地表示自己不會加入華沙條約,所以雙方在關系最好的時候也只是維持一種冷和平狀態。 南斯拉夫在冷戰期間成為了兩個陣營之間的緩沖地帶 而相反,南斯拉夫與西方各國卻是實實在在地友好關系。比如在1967年1月1日,南斯拉夫單方面宣布對所有外國免除簽證,允許各國遊客自願前往南斯拉夫旅遊訪問。而當時南斯拉夫與東方集團的關系仍然十分緊張,在南斯拉夫與東方各國的邊界上,南斯拉夫布置了重兵布防。所以其實這個免簽待遇等於完全是針對美國和西歐遊客實施的。來自西方的遊客也成為了南斯拉夫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 另外也是在1967年,南斯拉夫還配合美國呼籲 *** 各國承認以色列,而這種表態也是完全與西方陣營一致的。而美國 *** 官員也曾投桃報李,對南斯拉夫表示過公開的支持。比如曾任美國駐南斯拉夫大使的沃倫·齊默曼就曾表示美國支持南斯拉夫是基於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而在1960年代,美國還曾表示決不會坐視蘇聯對任何歐洲中立國家動武,而這里的「 」中立國家」主要就是指的南斯拉夫,因此等於美國也曾為南斯拉夫提供過軍事保護。而除此之外,南斯拉夫還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在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曾經一度有成為世界第三極的態勢,而鐵托在當時曾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風光得意的鐵托 而在政治關系熱絡的同時,南斯拉夫與西方的經濟合作也非常密切。從南斯拉夫與蘇聯決裂之後,西方各國銀行就開始非常慷慨地為南斯拉夫提供了大量條件非常優越的貸款。而南斯拉夫利用這些貸款大量投資一些尖端技術,所以南斯拉夫的經濟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在國際上也曾非常有競爭力。除此之外,南斯拉夫還與西方國家開展了密切的經濟合作,在1970年的高峰時期,南斯拉夫20%的勞動力,也就是110萬工人都在西歐國家打工,其中一些人最後還乾脆移民到西德等國。但南斯拉夫對西方國家在經濟上的高度依賴,也為其後來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鐵托時期的南斯拉夫民族關系 最近這些年,網路上有很多說法認為鐵托時代對南斯拉夫境內最大的民族塞爾維亞族有過許多打壓,而這些打壓為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解體埋下了伏筆。但這種說法卻是非常片面的,因為它忽略了二戰之後的南斯拉夫是如何重建起來的。 二戰期間被一分為六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在一戰結束之後幾個南方斯拉夫民族聯合組建的國家,但在二戰被德國和義大利佔領之後,南斯拉夫就已經完全被肢解了。在當時,塞爾維亞被德國直接佔領,克羅埃西亞則成立了納粹德國扶植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南斯拉夫其餘部分則被軸心國成員義大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阿爾巴尼亞分別佔領。而南斯拉夫各個民族的形成本來就是因為在歷史上受到域外不同強權的統治,使本身非常接近的族群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二戰時再次被列強分而治之,等於給本來就矛盾重重的南斯拉夫各民族又增添了新的矛盾理由。比如說在1990年代爆發的科索沃危機,其實就跟二戰期間德國把科索沃地區強行割讓給阿爾巴尼亞有很大關系。 中世紀末期被不同域外勢力瓜分的南斯拉夫地區,而這才是南斯拉夫民族矛盾的深層根源 所以在二戰結束時,其實是鐵托把本已分裂成六份的南斯拉夫重新捏合在了一起。如果不是他搶在蘇美軍隊到達之前統一了南斯拉夫大部,可能二戰之後根本就未必能重新出現一個新的南斯拉夫國家。但鐵托本人卻不是南斯拉夫最大的民族塞爾維亞人,而是克羅埃西亞人。所以如果把南斯拉夫說成是塞爾維亞族本位的話,其實是鐵托這個克羅埃西亞人替塞爾維亞人完成了統一南斯拉夫這個工作,而在二戰的歷史已經證明,憑塞爾維亞人自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晚年的鐵托 在鐵托時代,克羅埃西亞和科索沃等地區確實獲得了相對比較大的自治權力,但這是建立在鐵托在二戰之後重建了南斯拉夫的基礎上,因此在說鐵托的政策為後來南斯拉夫解體埋下了伏筆時,恐怕也還要加上一句,如果沒有鐵托,可能根本就不會有二戰後那個南斯拉夫。如果是美蘇主導巴爾乾的戰後局勢,可能直接就按照21世紀南斯拉夫1分為6甚至1分為7來安排了。所以說鐵托的政策導致了後來南斯拉夫的解體是非常片面的,其實到鐵托1980年去世時,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關系還是相對和諧的。而且鐵托還在執政期間在南斯拉夫設立了南斯拉夫族這個民族,鼓勵境內不同民族的人放棄原有的民族屬性,自願把民族改成南斯拉夫族。到1981年,南斯拉夫境內已經有120萬人自願放棄了原來的民族歸屬,自認南斯拉夫族。所以其實他在執政期間,也曾試圖促成南斯拉夫國內各個民族的融合,以保證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存在。 而南斯拉夫最後的解體,可以說民族矛盾是一方面,整個蘇東大變局的影響是另一方面,而在蘇東劇變前後,原本與南斯拉夫關系熱絡的西方的拋棄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進入1980年代,蘇聯開始出現衰落跡象之後,南斯拉夫對於西方的利用價值消失,西方僱傭南斯拉夫工人的數量大幅下降。同時南斯拉夫大量向西方國家借債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借債最多、經濟也最發達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為了還債開始不願意向中央 *** 納稅,南斯拉夫各共和國之間的共同經濟基礎消失,而此時民族矛盾才成為了被利用的理由,可以說這時南斯拉夫才走上了解體的不歸路。

⑧ 二戰的轉折點是什麼

說二戰的轉折點,嚴格意義上來說,劃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阿拉曼戰役」。

自打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日軍在一段時間里氣焰甚高,陸續佔領太平洋諸多島嶼,下個目標便是中途島。

可以說,中途島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既能威逼夏威夷,又能迷惑太平洋艦隊。

不過,美軍及時得到情報,提前做好防禦准備,令日軍遭到沉重打擊,最終不得不撤離。

自此,美日海上優勢拉開,日軍節節敗退,已無力回天。

拓展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⑨ 你是怎麼看待「華爾街」的

曾經的華爾街並沒有多重要, 由於 歷史 和政治因素以及一些機緣巧合的成分,它才得以成為重要的金融中心。

如今在華爾街發生的事情可能會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 華爾街的交易員每天的交易都會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損失或者盈利。 初創企業的CEO們夢想著在這里進行IPO,而MBA學生則渴望坐在辦公室進行交易。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但這一切曾經都只不過是一面小小的木牆而已。

華爾街是一條在曼哈頓南端附近延伸六個街區的道路。 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數家銀行都位於這條道路上。 華爾街作為一個金融實體要比這大得多。 對於華爾街周圍的幾個街區,公司和美國一些最重要的金融組織:美聯儲,《華爾街日報》,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紐約商品交易所和無數銀行都在附近經營, 這使得華爾街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事實上,華爾街名稱的由來仍在 歷史 學家的爭論中。 大多數 歷史 學家認為它很可能始於荷蘭殖民者的防禦陣地。

在1668年的第二次英荷戰爭之前,紐約還被稱作新阿姆斯特丹,當時是是荷蘭人的殖民地。

荷蘭殖民者擔心英格蘭人會入侵他們的殖民地,便在他們的定居點周圍修建了一堵高3米,長700米的木牆。 它大體上沿著我們今天稱為華爾街的區域,在華爾街和珍珠街,華爾街和百老匯的現代交匯處設有大門。這就導致未來的英國移民來到這里的時候以沿路的隔離牆命名它為Wall street,中文音譯就是華爾街。

美國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1.6千米,寬僅11米,wall sterrt 是英文「牆街」的音譯。 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波士頓財團、梅隆財團、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德克薩斯財團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

經常在一些 財經 新聞看到,「華爾街又調高了某某公司的目標股價」、「華爾街又對原油期貨預判」、「華爾街對某某公司凈利潤預期」「華爾街對沖資金對某某公司進行做空」等等, 華爾街 究竟有何 「神力」影響全球經濟。

在2001年9月11日,位於華爾街附近紐約金融區的世界貿易大廈遭到恐怖襲擊,紐約交易所停止交易,這一刻,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幾乎停擺,從 9.11 這事可以看出華爾街這個金融帝國的影響力巨大 撼動全球。整個紐約有50多萬金融業員工,華爾街就佔了10多萬人,這條又窄又短的街上竟容納著10多萬人。聚集了許多精英,而且這些人收入極高,動輒幾十萬美元年薪比比皆是,高的上千萬美元上億美元年薪。簡而言之華爾街控制著大量美國金融,而美國控制著大部分全球貿易。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國華爾街。當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受此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創下9·1 1事件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有人說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風暴"比喻這場危機。而處於這次金融風暴中心的人們,也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日子。正如人說的,美國華爾街小跌,其他國家大跌,而美國大跌,其他國家暴跌。

華爾街大佬很多身價百億美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市值4878億美元,巴菲特財富超過800億美元,索羅斯250億美元,華爾街狼王卡爾·伊坎140億美元,對沖基金教父的雷達里奧掌管著1200億美元,量化投資之父」詹姆斯·西蒙斯身價85億美元,杜邦財團市值721億美元,摩根大通市值3837億美元,洛克菲勒家族掌管著上千億美元資產,花旗銀行市值1805億美元等等,這些大佬和大財團掌握大量財富,簡直是富可敵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巨大。華爾街同樣影響著美國政治,美每次國總統大選,華爾街的大佬都會選邊站隊,而那些總統候選人同樣希望得到華爾街大佬的支持,有人說過華爾街的力量能夠左右美國大選。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出身。

美國是三權分立、司法獨立,造成軍工、金融、律師三大利益集團主導美國政治,金融巨頭和跨國企業對經濟的操縱,因為政客競選依賴財團的政治獻金,所以那些華爾街財團間接影響著美國政治,而美國又是全球頭號經濟強國,2017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2017年現價,美國GDP為193868億美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2.3%,美國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科研等等綜合國力都是超級發達。目前暫時無人與之匹敵,當然此時中國在高速發展,超越美國也只是時間問題。

1993年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在西二環阜成門至復北京金融街核心區興門一帶建設國家級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國家級銀行總行和非銀行機構總部,北京金融街應運而生。金融街南起復興門內大街,北至阜成門內大街,西抵西二環路,東臨太平橋大街,規劃用地近103公頃。其中建設用地約44公頃,道路用地約32公頃,綠化率超過30%,金融街出現規模。

金融街區域總體規劃建築面積為402萬平米,其中,寫字樓面積達74%,公寓佔3%,酒店佔4%,綠地等其他配套佔19%。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322萬平米,在建面積為51萬平米。全部投資預計為460億元,已經完成投資380億元。依照總體規劃,到2008年金融街將全部建成。北京金融街佔地1.18平方公里,是北京市第一個大規模整體定向開發的北京金融街金融產業功能區。據了解,北京金融街一共有523家金融機構,有175家企業總部,在世界500強中有18家企業機構都位於這條金融街上,99.5萬億元的資產規模是全國金融機構的40%,在此地從事金融工作的員工有接近23萬。而早在古代,北京金融街所在的這片區域,已經是一個金融中心了,早在元朝時期,這里便被稱為「金城坊」,而到了清末、民國,這里已經發展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金融中心,有市場人士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北京金融街在未來或許會取代華爾街,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

華爾街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的標志,雖然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地的金融中心不斷飛躍,倫敦、東京、上海、深圳等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華爾街會不會被超越,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是華爾街對全球經濟還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收割全球財富,像這次我就感覺美國股市是故意的,然後全球受影響,全球資產都降,黃金都降,加上大宗商品,和期貨,然後在都炒低

說起華爾街做為 財經 方面的人敬佩之心肯定是油然而生,那是投資界最神聖的地方。從最初電視里畫面看到一群人吵吵鬧鬧、一張張單子傳來傳去,隨著單子的傳遞一會就影響到了,英國的黃金價格、沙特的石油價格、巴西銅礦石的價格。

這是資本的力量,這就是世界頂級精英制定的,虛擬的物品的買賣。來收割實實在在勞動產出的產品。

現在再也不是最初的原始 社會 、農耕時代。是資本運作、投機取巧的年代。資本運作是雙面的他可以避免你在現實生活中的虧損、也可帶來投資的盈利。資本運作也是恐怖的,當年索羅斯做空亞洲金融市場。以一己之力整個亞洲經濟蕭條、民不聊生。讓很多人想不清楚,自己任勞任怨的工作,卻沒帶來自己的豐衣足食。

怎麼看華爾街呢?美女與野獸並存。資本在籠子里就是溫柔的美女;一旦打開籠子就是吃人的野獸。資本的貪婪確定了華爾街的本性。

二戰以後,紐約就一直是全世界公認的金融中心,華爾街更是集中了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萊曼兄弟、花旗等幾乎所有金融界響當當的名字。

而如今,紐約的地位正面臨被取代的危機。以2006年為例,全球前三大新股籌資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及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工行和中行在香港上市,Rosneft則選擇了倫敦。

據麥肯錫公司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按目前的趨勢,紐約可能在未來5年內丟掉7%的金融市場份額,相當於6萬個工作崗位。在接受麥肯錫調查的50名華爾街首席執行官中,有40%的人認為,紐約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將在未來5年內逐漸減弱。

業內人士指出,紐約目前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有太多的監管機構;二是有關證券的集體訴訟大幅增加;三是美國公司並沒有準備採用歐亞廣泛採用的國際會計標准。據稱,2007年初美國財政部召開過一個主題為「資本市場和經濟競爭力」的研討會。此舉意味著,不僅是華爾街,就連美國政府也已意識到美國資本市場競爭力流失的危機。

而與此同時,倫敦金融城的表現令人吃驚。這塊位於倫敦東面、面積僅有1.4平方英里的土地,已經成為全球20%的國際貸款、30%的外匯交易、40%的場外衍生品交易和70%的二級債券市場交易的發生地。

今年各組織有關國際金融中心排名的報告版本迭出,雖然在評價標准上各有不同,上榜城市也大相徑庭,但都毫無例外地將倫敦的名字放在紐約之前。

今年以來,俄羅斯銀行業、挪威石油和天然氣產業以及英國不動產業掀起的IPO潮,令歐洲銀行業獲利頗豐。截至5月底,在華爾街承銷商收取超過其歐洲同行2倍IPO傭金的情況下,歐洲IPO吸金378億美元,是美國212億美元IPO規模的178%。業界預期,今年餘下的時間,企業在歐洲的IPO潮流仍會風起雲涌。這種情況在二戰結束以來尚屬首次,歐美歷來存在的銀行收益鴻溝因此近乎於無。

面對挑戰,美國金融界不遺餘力地強化自身競爭力。不久前,紐交所集團以140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巴黎的泛歐證交所,以此獲得了對4個歐洲國家證券交易所的控制。而規模較小的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也宣布以37億美元收購擁有北歐7個證券交易所的瑞典斯德哥爾摩期權交易所,以聯合組建一個跨大西洋交易平台。近日還傳出消息說,全球最大的能源期貨交易所NYMEX正在尋求買家,而紐交所最有可能勝出。

倫敦方面亦有大動作。日前,倫敦證券交易所宣布,將以16億歐元、收購位於米蘭的義大利證券交易所,如果交易成功,合並後的新集團將成為歐洲第一大證券交易所。

3-2

一群高智商的吸血鬼。通過各種把他們自己都搞不明白的手段。對自由世界的金錢進行收割的mosquito。

華爾街,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白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街道。由於是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所在地,亦為美國的金融中心,對全球金融活動具有巨大影響力,財富的聚集地。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1.那裡是人世間一群最聰明的人聚集之地,是全球最頂尖的大腦匯聚處;

2.那裡創造了無數的財富神話,世間很多的繁華從那裡開始;

3.那裡是無數金融業者的朝聖之地,是很多人夢的歸處;

4.那裡是無數災難開啟之地,是很多人夢碎之處;

5.那裡也是無數繁華落幕的地方!

華爾街就是一條街[呲牙]一群高學歷的傢伙在利用資本做整合的事情 僅此而已

一種制度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終究要歷經百般艱辛加上鍥而不舍。五月,正是這樣一個激情的交叉點。

證監會一紙政令,瓊民源真相大白,人們在輕舒一口氣後,自然高揚起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的呼聲;孕育多年的歐元一朝呱呱墜地,「接生婆」們顧不上抹去汗水,馬上又在為如何創造一個獨立、超然的政治與 社會 環境而操心;華爾街三起銀行兼並案浪擊猶在,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世界金融業的未來格局。

「利潤操縱」這個概念,從3月28日首次見諸蔣義宏先生發表在《中國證券報》的長文起,短短十餘天內,中國證券業界人士,無論讀與未讀,言必稱「利潤操縱」。這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

中國的證券市場走到今天,是否「 健康 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標志便是能否摒除黑幕操作,給市場和投資者一本明白賬。然而進入中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年報月」,那些報表數字做出的奇怪圖形,使無數人心生疑竇。

本期封面文章「注水的牛年」從考察上市公司為達到10%凈資產收益率使用的各種手法入手,透視中國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 歷史 和現狀。我們的目的是,將到目前為止,只為業內所熟悉的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內幕,以一種大家都能讀得懂的形式,擺到讀不懂經過各種手法裝飾的財務報表的普通讀者面前。

世事紛紜,我們的報道為您撥開浮雲

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的一條街道。全長僅500多米,寬僅為11米。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華爾街形成初期就是荷蘭人開展黑奴貿易的場所,可以說,從誕生之日起,華爾街就帶著骯臟與罪惡。

現如今, 「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更是美國金融業的代名詞。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里,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

個人觀點,美國式的金融看似自由開放、充滿誘惑。實則在一派文明景象下面,充斥著欺騙與搶奪,所謂的「自由「將人類的貪婪放大到極致,而所謂的金融秩序也是由財閥主導建立的,貪婪無度所帶來的巨大風險被設計精妙的金融規則包裝,再通過金融機構無所不在的觸角與 社會 緊密捆綁。在這個金融金字塔上,利益被層層輸送塔頂,而風險卻向下層層轉嫁至全美國乃至全球,最終被犧牲的永遠是 社會 底層人民。

⑩ 英國"脫歐"又有什麼樣的爭論

「脫歐」爭論在英國不絕於耳,哪怕是在離倫敦近百公里外的海濱度假勝地布萊頓。在這里,英國議會反對黨、第二大黨工黨的年會正舉行。

雖然工黨黨首傑里米·科爾賓此前曾表態,將支持英國選民做出的「脫歐」決定、同時避免「脫歐」給英國經濟造成打擊,但這一立場顯得模糊與世故。英國是否退出歐洲共同市場與關稅同盟?何時退出?是否允許歐盟移民自由進入英國?這些關鍵議題都需要工黨領導人更清晰的表態。

不過政治上的「滑頭」是為了獲得最大利益。正如輿論分析的那樣,工黨作為反對黨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做法是把「脫歐」難題推給執政黨,而自己則保持
模稜兩可的立場。本次工黨年會期間,在八個交付基層黨員討論和投票的議題中就不包括工黨在英國「脫歐」問題上的立場,這讓不少會場內外的黨員指責領導層
「迴避問題」。

不過,在大會現場,一個工黨資深黨員說,如果現在將「脫歐」議題交付工黨大會表決,必將造成黨內「脫歐」與「留歐」兩派的分裂,是自找麻煩。

綜合來看,黨派以執政為目標,將選擇最有利於政黨的政策。和保守黨一樣,工黨在「脫歐」問題上同樣存在嚴重分歧,要工黨扮演扭轉「脫歐」的角色,目前看不太可能。

進去容易,出來難。

閱讀全文

與英國選邊站隊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的水多少錢一方 瀏覽:483
蘋果耳機二代為什麼顯示越南製造 瀏覽:420
如何在光遇國際服分辨外國人和中國人 瀏覽:203
印度白蘿卜怎麼吃 瀏覽:470
義大利普拉托城市屬於哪個 瀏覽:812
去伊朗買石油走什麼路 瀏覽:330
疫情巴基斯坦捐助中國什麼 瀏覽:318
翡翠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瀏覽:169
伊朗人喝什麼時候 瀏覽:738
印度那麼亂為什麼沒人管 瀏覽:93
印尼這會兒什麼時間 瀏覽:720
印度軍購到底有多少 瀏覽:636
11萬越南盾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70
中國援助醫療隊援助了哪些國家 瀏覽:15
中國如何去非洲創業 瀏覽:268
60萬越南盾對多少人民幣 瀏覽:539
印度主戰坦克多少錢 瀏覽:432
西藏和印度哪個遠 瀏覽:75
法國義大利奢侈品牌有哪些 瀏覽:867
越南玉山在哪裡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