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空間站全中文遭西方質疑,這樣做有哪些重要意義
中國空間站的進程確實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不過中國空間站全用中文,其實是有深遠的意義,首先是為了鞏固國家攻堅戰的地位,同時也想在全世界體現我國空間站的建設能力,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程,也是劃時代的里程碑。
在我國空間站還未建成之前,全世界只有一個國際空間站,而這個國際空間站禁止中國參與,所以我國努力打破技術封鎖,建成了屬於我國唯一的空間站。
一、鞏固國家空間站地位
我國空間站的建成包括我國空間站使用的全是中文,這就能夠體現出空間站是我國建成,同時也在全世界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力,能夠讓其他的國家看到我國的空間站建成,其地位也是非同凡響。我國空間站的地位自建成以後就能夠在全世界站足腳跟,至少在這空間站方面我國也是遙遙鄰先於其他國家。
㈡ 中國空間站全部使用中文,老外公開質疑!使用中文是為了什麼
實際上中國空間站採用中文界面,主要是為了方便中國人使用,但也不排斥外國人。如果國外的宇航員想要使用我們的空間站,當然可以,只要你學好中文就可以了。
㈢ 就這樣怕中國空間站炒作中國火箭殘骸,美英「陰間濾鏡」上太空
最近,一眾西方媒體集體對著天空瘋狂搞「陰間濾鏡」,其惡毒的用意、扭曲的嘴臉,實在是看得人頭皮發麻。
原因是因為中國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完成了運送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任務之後返回地球。
這么一個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在西方媒體炒作下,彷彿是即將撞擊地球的彗星,想藉此將中國妖魔化成一個不顧人類和地球安全亂射火箭的恐怖國家。
5月6日,《紐約時報》用「抬頭(heads up,也有『注意』的意思)!」為題,一語雙關,警告民眾,「不是沒有被這個猛烈墜落回地球的23噸的火箭擊中的可能」。
美國保守派小報《紐約郵報》給出了一個極其誇張的標題——《巨大的中國火箭殘骸可能墜毀在紐約》,稱「科學家警告,非常巨大的中國太空垃圾,可能會讓殘骸傾瀉在紐約或另一個大型城市。」
美國「太空新聞網」稱,業餘地面觀測顯示,火箭殘骸正在翻滾,「顯示它已經失去控制」。
英國《衛報》5月4日將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殘骸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不受控制再入大氣層的人造物體之一」,「從飛行姿態看,火箭殘骸已經失控,它有可能對地面造成威脅」。
台灣綠媒也跟著起鬨,惡意炮製假新聞,稱「長征火箭即將失控墜地」。
同樣是火箭的殘骸,3月底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火箭殘骸掉落時,《紐約郵報》卻興奮地說,西雅圖上空「神秘的光」可能是來自SpaceX的火箭殘骸,甚至地引用了網友的推特表示,「你們看見了嗎,我這輩子從沒見過,太壯觀了。」
美國媒體的「兩副面孔」,很快被推特網友扒了個底朝天。
網友自製了一張左右對照的表格。表左邊炒作中國火箭殘骸是如何「失控」的媒體,除了福布斯外,3月底都在吹噓「獵鷹9」火箭殘骸如何似流星般「點亮夜空」。
事實上,中國航天機構和專家已經多次出面進行過澄清。
航天專家邢強博士表示,火箭本身結構是「皮薄餡多」,內部燃料在發射過程中消耗後,剩餘的火箭殼體質量並不大。而且以鋁合金為主的殼體很容易在大氣層中焚毀,對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
同時,它的飛行軌跡也並非西方媒體報道的「不受控」,而是經過精密計算,並利用火箭鈍化技術,有意縮短了在軌飛行時間。
然而,CNN們顯然也有著極其深厚的「職業素養」,面對專家的澄清、網友的打臉,它們臉不紅心不跳。
更有甚者。
如今火箭殘骸早已如預期一般,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剩下的極少量殘骸順利落入印度洋的無人區域。
CNN對擺在面前的事實視而不見,仍在繼續進行「恐慌營銷」。
當地時間5月9日,CNN引用美國太空司令部的說法,說中國的火箭在重返地球會「飛過」阿拉伯半島,並繼續炒作中國的火箭有多麼「巨大、失控和危險」。甚至還刻意強調「尚並不確定是不是有殘骸落入了馬爾地夫這個島國」。
CNN還宣稱,歐洲航空局劃定了一個中國火箭返回地球時會「墜落」的「危險區域」,包括了美國紐約以南、整個非洲、澳大利亞、日本以南的亞洲和歐洲南部的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和希臘等地。
然而真相是什麼?
中東媒體在提到這件事的時候,的確說了火箭殘骸會路過阿拉伯半島,但人家很淡定的表示沒有危險。
歐洲航空局雖然確實作了一個粗略的預估,不過也明確表示,具體的位置要等火箭進入大氣層後才能判斷。
法國專家也說,火箭落入人類活動區域的風險很低,只有百萬分之一,最大的可能是落入無人的海洋區域。
不愧是CNN,斷章取義玩得行雲流水。
中國火箭殘骸「安全著陸」的時候,CNN上躥下跳,但「點亮夜空」的那顆SpaceX公司的火箭,落地後實際上砸壞了美國老百姓的農場。
然而彼時的CNN彷彿是個「小聾瞎」,一言不發,表現得安靜又矜持。
CNN們不懷好意地將「陰間濾鏡」搞上太空,說白了還是對中國空間站的恐慌。因為如今已經「年邁」的國際空間站,事實上是由美國主導的。
一旦國際空間站在幾年後退役,而中國的空間站順利完工,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暫時成為太空中唯一的空間站。
美國媒體陰間濾鏡的背後,實際上藏著一顆脆弱、自卑、見不得中國好的「小人之心」。(海豹)
㈣ 天宮二號的重大成果公開展示,外國人:中國足以比肩老牌航天強國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火眼金睛」從各個角度觀察地球,它們就是各種各樣的觀測衛星,從「神舟」到「天宮」它們都在時不時地換個角度看地球,為地球觀測提供了眾多有用的數據和圖片。其中,「天宮二號」的貢獻更為突出。
兩年前,我國第一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成功發射,要知道它可是一個神通廣大的存在。「天宮二號」搭載的各種實驗載荷,有些是 探索 宇宙深處的奧秘,有些是解決未來星際旅行的生存問題,有些則是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地球。12月18日,「天宮二號」地球觀測用戶大會召開,將這座太空實驗室取得的重大成果進行了展示。
截止到目前為止,「天宮二號」已經穩定運行了820多天,獲得了大量空間科學與應用數據,預計將在2019年離軌。在會中還提到一點,「天宮二號」至今分發地球觀測載荷等數據產品37TB,支撐70多項與觀測地球相關的研究。可見,「天宮二號」為更好地觀測和認識地球,提供了絕佳的視角。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可供人類暫住30天的太空實驗室,可以同時承載3人在軌工作。法媒就曾在報道中指出,相較於「天宮一號」來說它更加「宜居」。而且,它搭載的尖端「數碼相機」和「太空雷達」,就好似是一雙「火眼金睛」,無論是觀滄海、探大氣,都能做到樣樣精通。此外,它還能與「神舟」太空船等同時對接。
當然,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並不止這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顧問顧逸東稱,我國近十年以來一直在加速發展地球觀測衛星,整個規模已經與美國相當,而且我國遙感衛星及應用規模、整體水平,也都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未來我國還將建設包括高低軌、可見光、紅外、光譜等,涵蓋氣象、海洋、陸地等種類齊全的組網對地觀測衛星系統,未來還將實現共享數據。
英國知名雜志指出,「天宮二號」的成功發射和穩定運行,都意味著中國向建立空間站邁進一大步,將成為國際空間站領域的重要一員。如今,中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中國正在變成全球科研人員測試空間科學理論的「激動人心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其中還有一些「小插曲」。原來,最初的規劃是要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中,但是總設計師朱樅鵬說:「不再開發『天宮三號』,中國將直接進入空間站時代。」據悉,「天宮二號」將開展14項太空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13項由我國科學家自主完成。
便捷維修、固若金湯、邊飛邊加油,是「天宮二號」的三大殺手鐧,從它的成長足以看到我國航天計劃的勢不可擋。曾有外媒指出,目前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足以與美、俄等老牌航天強國比肩。(叮允)
㈤ 中國空間站歡迎國外航天員來訪,為何國外都在關注我國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歡迎國外航天員來訪,國外都在關注我國的空間站。原因是我國的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快了,空間站也特別的豪華舒適,所以吸引了不少的人。
最後,相信科技會越來越發達,空間站也會越來越吸引人。
㈥ 中國即將建成的空間站為何會成為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國際太空站曾經是全球唯一在軌的太空站,中國曾經非常想加入,並且尋求合作的機會,可是都被美國拒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想要進行太空探索,必須自己搞太空站。而國際空間站到2024年,就該結束自己的使命。此時西方國家沒辦法短期內重新建立空間站,只能選擇看著中國進行建設或者選擇加入中國。
3、風水輪流轉俗話說“風水輪流轉”,中國空間站就是這樣。早些年中國想要加入,可是沒人同意。現在中國的空間站,成了唯一可使用的,他們只能選擇來跟中國合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狀況完全跟當初相反。
㈦ 國際空間站為什麼排除中國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前會長曾表示,國際空間站的實驗機會通常只限於其合作夥伴。 而且,美國在2011年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這一條款直接限制了中國和美國進行科研,並直接禁止NASA的設施,這等於是阻止了中國使用國際空間站。
一空間站的作用
(1)空間站特點是體積比較大、結構復雜,在軌道飛行時間較長,有多種功能,能開展的太空科研項目也多而廣。空間站在運行時可載人,也可不載人,只要航天員啟動並調試後它可照常進行工作,定時檢查,到時就能取得成果。
(2)這樣能縮短航天員在太空的時間,減少許多消費,當空間站發生故障時可以在太空中維修、換件,延長航天器的壽命。增加使用期也能減少航天費用。因為空間站能長期(數個月或數年)的飛行,故保證了太空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和深入性。
二發展航空事業的意義
(1)它能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提升國際威望。因為航天技術的水平與成就是一個國家經濟、科學和技術實力的綜合反映。它能體現現代科技多個領域的成就,同時又給現代科技各個領域提出新的發展需求,從而可以大大促進整個科技的發展,並將為培養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貢獻。
(2)載人航天的發展能促進太空資源的開發,為地球上的人類造福。載人航天具有巨大的軍事潛力。使用載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偵察和監視任務;靈活部署、修理和組裝大型軍用衛星;安全而連續地指揮和控制地面軍事力量;還能作為特殊武器的試驗場。
㈧ 中國空間站天宮,是否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唯一空間站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里(Dmitry)證實,俄羅斯將在國際空間站運行20年後退出這個老化的在軌科研站,這也意味著俄羅斯將結束與美國數十年的國際空間合作,除俄羅斯之外的所有國家都在陸續退出國際空間站,因為空間站將於2024年完全關閉。換句話說,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
㈨ 海外網深一度:神舟十二號讓中國處於「太空探索中心位置」
來源:海外網
北京時間6月17日18時48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中國的太空計劃發展迅速」
這次航天員們飛往的,是前不久剛打好了「天基」的「外太空住房」。與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和2016年發射的「天宮二號」兩個試驗型的空間站不同,今年4月發射的「天和號」是正式的常駐空間站「天宮號」的核心艙。
英國路透社官方推特
據報道,「天和號」核心艙有三個卧室和一個衛生間,並提供120多種食品。德國之聲網站提到「它將成為航天員的主要生活與工作場所」。法新社援引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的話稱,宇航員的目標是「在太空中建造新家以備使用」。
「這次發射和隨後的任務是中國在太空領域日益增長的信心和能力的又一次證明。」英國廣播公司提到,在過去6個月中,中國已將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樣本帶回地球,並在火星上著陸了一個六輪機器人——這是一項非常復雜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一號,短短十餘年間,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獨立自主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德國之聲網站稱,「繼一系列亮眼的無人航天任務成就後,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也逐漸展露出了雄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感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太空計劃發展迅速。」
半島電視台在其官網刊文說,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是中國五年來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這進一步加快了中國空間計劃的發展步伐。該文援引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霍納的評論說,中國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是「不可思議」的,「在過去12個月里,中國確實把自己放在了太空 探索 的前沿和中心位置」。
「展示了中國航天實力」
英國廣播公司介紹稱,空間站是一種能長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航天器,可供宇航員長時間居住。目前除「天宮號」空間站外,全球正在服役的空間站僅有國際空間站——它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的航天機構合作運營。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不過,自2011年4月美國國會批准「沃爾夫條款」以來,中國航天員被禁止進入國際空間站。「由於美國的反對,北京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計劃,但這並不妨礙中國自主 探索 外層空間。」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文稱。英國廣播公司也表示,盡管中國在太空 探索 方面起步較晚,但中國一直持續加大對航天的投入。「2003年,它將第一位宇航員送入軌道,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實現太空飛行的國家。」
德國之聲網站認為,如果中國空間站在2022年按計劃完成初步建設目標,就很有可能取代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成為近地軌道的唯一長期載人航天器。
日本共同社、時事通信社、TBS電視台等多家主流日媒認為,臨近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此次載人航天任務展示了中國航天實力。
中國航天向世界敞開懷抱
《華爾街日報》在報道神舟十二號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將天宮稱為「國際空間站的競爭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也試圖將中國建立自己的空間站的意圖描繪成突破「美國的政治反對和立法限制」。
CNN報道截圖
不過,將中國的航天目標概括成「與美國競爭」,顯然格局小了。香港《南華早報》注意到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表示,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向中方提出中外航天員聯合飛行的合作意願,對此中方也總體上持歡迎態度。
據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在航天器技術、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員選拔訓練等領域,與俄羅斯、德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等國家的航天機構,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空局等國際航天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㈩ 中國空間站只寫中文被質疑,國外網友的狹隘與傲慢有多可笑
“天宮課堂”第二堂課將於23日15時40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廣福將協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上太空課。然後這個“天宮課堂”對我的影響很大。我總是為祖國日新月異的科技感到自豪。談談你的感受。這門課是關於什麼的?從教學內容來看,航天員將在軌進行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
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16個國家花了12年時間建立了國際空間站,但美國停止了對中國的使用。很多外國科學家看不下去了,說不要這么小心眼。然而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好氣人。今天國際空間站這么窄積,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領域突破收縮,航天人才晶元,化工廠,巨龍蘇醒指日可待,讓中國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