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玉米主要的生產國,進口國和出口國是什麼
14年生產國:中國2億噸、美國2.6億噸、巴西4千萬噸、墨西哥2千萬噸、印度1.千5百萬
出口國美國、巴西、烏克蘭、阿根廷
進口國:日本、中國、韓國、墨西哥
『貳』 16世紀美洲玉米在世界各地傳開,玉米的外傳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這一事件對世界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15世紀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前,生活在美洲大草原的印第安人根本不認識玉米。現在的玉米長得更高、種植密度也更大了,以便提高每英畝土地所能種植的玉米株數,這是幾百年前的人們無法想像的種植密度。當然,如果當時的印第安人沒有教會早期的美洲開拓者如何種植玉米,那麼現在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了。哥倫布來到美洲是要探索新大陸、找尋寶藏的,但是我很懷疑他能否明白他要找的寶藏就是這些食物和纖維物種。玉米、棉花、土豆、豌豆、草莓和煙草都起源於美洲。
不過,如今玉米的起源問題還備受爭論,人們普遍認為玉米來自墨西哥,後來的幾千年間在美洲大陸上廣泛傳開。玉米是從一種叫做墨西哥類蜀黍的野生植物演變而來的。這一演變過程是相當戲劇性的。賈雷德•戴蒙德在其撰寫的《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一書中說,墨西哥類蜀黍作為糧食作物的價值並沒有給採集者留下深刻印象:因為野生墨西哥類蜀黍的產量比野生小麥少,結的種子數量也比較少。要使墨西哥類蜀黍變成一種有用的作物,它在生殖生物學方面就必須發生變異……戴蒙德甚至指出,小麥和大麥的優點以及墨西哥類蜀黍的種植難題可能是新大陸和歐亞人類社會發展存在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野生植物到種植植物的這一轉變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是選種和新一輪種植。」英國伯明翰大學玉米進化學博士斯蒂芬•史密斯說。
玉米、小麥和大麥都屬於禾本科植物,這科植物還包括稻米、燕麥、高粱和甘蔗。一般認為這些植物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時間大概是在過去的5 500萬~7 000萬年間,也就是恐龍繁盛末期。
穿越千萬年的歷史長河,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玉米來到了今天美國的西南部;到公元1000年的時候,玉米已在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有所種植。遍布美洲各地的印第安人已經充分發展了玉米的種植技術,而且熟知玉米的多種用途,例如煮、烤、爆、研磨和釀造等。在哥倫布抵達美洲新大陸的時候,玉米已經成為印第安人日常飲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6世紀末葉,哥倫布在美洲登陸,後來又返航回歐洲,沿途哥倫布的船隻就將玉米帶到了歐洲、非洲、印度和遠東的部分地區。哥倫布還把甘蔗帶到了美洲大陸,種植在加勒比海的聖多明各。
當英國殖民者在400多年前到達今天的弗吉尼亞州時,玉米並不是他們最為關心的東西。「1607年,倫敦公司派出的殖民者到達弗吉尼亞州,建立了詹姆斯敦市。他們對農業知之甚少,也並不感興趣。他們來這里是想一夜致富的,指望倫敦公司為他們從英國運來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為了生存,殖民者不得不依賴當地印第安人部落——波瓦坦部落的幫助。我們應該重視在印第安人和殖民者之間早期的交換活動,因為這產生了今天的現代玉米產業。許多人都很熟悉迪士尼的一部電影——《風中奇緣》(Pocahontas),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當地的印第安公主和英國海軍上尉約翰•史密斯之間的愛情故事。影片背景中就出現了印第安人的玉米田。然而,這個故事還有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述的版本,這一版本不太為大家所熟悉。
接受玉米
真實的約翰•史密斯背負了一項任務,那就是尋找願意用玉米和魚來交換英國的銅和玻璃珠的當地部落。史密斯取得了成功,解決了殖民者的吃飯問題,盡管他個人還是傾向於炮艦外交。「上帝讓印第安人捎來了半熟的玉米讓我們恢復體力,這已經讓我們相當滿足了」,9月份的時候,他們「又給我們送來了更多的玉米和現成的麵包」,海軍上尉約翰•史密斯的話被卡麗在其1923年版的書中引用。最終還是印第安人給這些殖民者講授了農業這一課。
還有一位名叫斯匡托的印第安人,也在美洲海岸英國殖民地的早期玉米種植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盡管還有很多未被記載的故事)。斯匡托給那些從城市來的、根本不懂農業生產的清教徒傳播種植玉米的知識。在弗吉尼亞州第一次玉米豐收之後,這些清教徒都十分感激印第安人的幫助。這就是現在美國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感恩節的來歷。這也是墨西哥人和南美印第安人由來已久的一個傳統節日,只是具體的風俗禮儀有所不同而已,這個節日表達的是他們對上帝的感激之情,感謝上帝讓他們收獲豐收、有足夠的食物過冬。玉米對於現代美國傳統節日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它和火雞、南瓜、酸果蔓的果實以及豆子一起都是感恩節的象徵。每年11月底的感恩節原本是個慶祝豐收的節日,因為這個時間正好是玉米收獲的日子、也是農民知道自己為來年儲備了多少糧食的日子。
玉米是美洲殖民者日常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玉米粒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研磨成玉米粉來製作麵包。玉米葉可以給牛當草料,玉米外皮可以用來製作床墊、地墊和細繩。發酵後的玉米碎渣可以釀成啤酒和威士忌,其餘的玉米殘留物可以用來飼養牛、豬和雞,而這些動物又為人類提供更多的肉、蛋、奶。一旦殖民者從印第安人那裡學會了玉米這種作物的輪作和播種,他們就不需要再向本土人學習其他農業方面的技巧了。
西進
玉米從美國東海岸向中西部挺進的過程是當時美國西部大開發的一個寫照。1776年美國獨立時,280萬人口中90%生活在農村地區,美國南部種植的煙草是當時最主要的經濟作物。玉米從熱帶到美國中西部大草原的旅程是玉米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快速變革。到19世紀30年代,美國的玉米種植帶主要以田納西州、肯塔基州和弗吉尼亞州三州為中心,不過隨著「袋與狐」部落首領黑隼在1832年的戰敗,伊利諾伊州和艾奧瓦州肥沃的農田面臨著被開發的命運,玉米種植帶向著更西和更北的方向延伸。伊利諾伊州很快就成為主要的玉米產地;隨著19世紀鐵路大開發,芝加哥也正在成為美國玉米和家畜的主要產地;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因此於1848年創立,它的最初目的就是為穀物交易設立專門的場所。
一名叫約翰•迪爾的鐵匠發明了鐵犁,這種工具進一步推動了中西部農業人口的暴漲。迪爾後來創辦了同名公司,以生產綠色和黃色的農業設備聞名一時。
1862年5月20日,林肯總統簽發了《宅地法》(Homestead Act)。這項法案使得中西部160英畝的土地歸聯邦士兵所有,其餘想擁有田地的美國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在當地生活滿一年,並且在西部和中西部廣袤的土地上蓋建了房屋。
此時,玉米已經成為美國種植規模最大的農作物,但是它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要比棉花小得多,棉花依然被譽為「南部之王」。
到1866年,美國內戰結束後僅一年,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是3 002萬英畝(不到2007年的種植面積的1/3),玉米產量是現在年均產量的1/6。這和當時大麥的產量差不多,不過低於燕麥的產量(如今玉米的產量是大麥和燕麥總產量的25倍)。美國完成了從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的發展之後,整個國家遍布著四通八達的鐵路。鐵路系統為農民創造了新的機會,因為他們的穀物通過鐵路可以被運往全國甚至到達港口、出口國外。競爭激烈的鐵路公司把農業視為一個重要的貨運客戶;它們甚至為農民提供與時俱進的農業技術服務並且提供相應的培訓。「我們乘坐火車前往中西部地區,向那裡的人們講解如何種植玉米。」來自先鋒良種國際公司的史密斯說。玉米很快在1910年達到了102 267英畝的種植高峰,這一面積是美國所有耕地面積的1/3,這個記錄依然高於2007年和2008年的玉米種植面積。
20世紀早期,隨著內燃拖拉機、收割機、割草機、噴霧器和斷路器這些具有革命性的機器成為農業設備的一部分,農業正經歷著快速的技術變革。通過使用拖拉機,農民們得到了「解放」,實現了從畜力到機器力、從人工收獲到機器採摘的轉變。機器力取代人力和畜力從根本上改變了土地的使用狀況。1915年,美國大約有9 300萬英畝的農作物種植地(占總種植地的27%)被用來為馬和騾種植飼料作物,但是到了1960年,這一種植面積已經縮減到了400萬英畝,騰出了全國農作物種植面積的1/4作為其他作物的種植地。養馬用地實際上就是生物燃料產業的早期形式,因為有1/4以上的土地不是用來種植糧食作物的。當時這一種植面積佔美國農場面積的比例比近10年還要大。林肯總統在1862年簽署了《莫雷爾贈地學院法案》( Land Grant College Act),隨後在19世紀中期建立起一些贈地學院,農民的孩子在這些學校里學習農業科學。
由於美國政府沒有再進一步擴張土地,所以產量的提升只能依靠更好的培育、輪作、耕耘、使用化肥和控制蟲害等生產手段。
『叄』 二戰後,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丟哪個地方最讓英國心疼呢
二戰後,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英屬印度絕對是最讓英國心疼的一塊地方。
18世紀下半業到19世紀,英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當時,英國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國土面積達到3000多萬平方公里,約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從英國本土到香港、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因此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可見當時英國多麼厲害,比現在的美國還要厲害。
二是戰略意義方面。英屬和印度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英國殖民統治英屬印度期間,英國可以藉此,向北威懾沙俄,阻礙沙俄的南下擴張,向西北蠶食奧斯曼帝國,並且英屬印度扼守印度洋,英國擁有了英屬印度就牢牢地控制了印度洋,就擁有了印度洋,其戰略意義非常重要。
雖然英屬印度對英國這么重要,但是在二戰爆發後,英國疲於應對歐洲戰場,無暇東顧印度,逐漸放鬆了對印度的控制。再加上,英國想要把印度綁在自己的戰車上,更是給予印度更多的權力。隨後,在二戰結束後,隨著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大勢所趨,英國也無可奈何,就在1947年通過印巴分治方案,英屬印度正式獲得獨立,英國也就徹底失去了這塊最肥的肥肉。
雖然今天的印度發展有各種問題,但是這位英國昔日的小老弟,其經濟迅猛發展,印度的GDP總量已經和英國持平。按照現在印度的發展勢頭,超越英國不是問題。綜上所述,從經濟上和戰略意義上看,英國喪失英屬印度,無疑最令其心疼。
『肆』 西北的玉米都是從哪裡進口來的
您好,西北地區的玉米主要是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的。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玉米的數量達到了近2.5億磅,佔中國玉米進口總量的近70%。同年,中國從加拿大進口玉米的數量達到了近1.2億磅,佔中國玉米進口總量的近30%。
此外,中國還從其他國家進口玉米,如墨西哥、巴西、智利等,但這些國家的玉米進口量相對較少,僅佔中國玉米進口總量的不到1%。
由於美國和加拿大的玉米質量優良,價格實惠,因此,西北地區的玉米主要是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的。
『伍』 英國對美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要非常詳細的
殖民地時代(1493年—1779年)
《五月花號公約》主條目:北美殖民地時代
「在從前無人來到的地方,我們希望移植一個民族。」
十七世紀初,英國開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艱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他們乘「五月花號(mayflower)」到北美並在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在11月21日於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與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簽署共同遵守《五月花號公約》。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訂法規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礎。
在殖民地時代,伴隨著與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萬惡的黑奴貿易在美國盛行起來。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由於一、英國移民移民北美是為了追求自由和財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貧農。二、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權。三、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廣泛參與政治的機會和權利,培養了自治的意識和能力,所以他們相信社會契約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護而得人民支持才組成的。
在十八世紀中期,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殖民地議會仍信奉英王喬治三世,不過他們追求與英國國會同等的地位,並不想成為英國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時英法的七年戰爭結束,急於鞏固領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稅及英王喬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張高壓手段。因此引發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沒有代表就不納稅」宣言、「波士頓慘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於1775年4月在列剋星頓和康科特打響「列剋星頓的槍聲」揭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前奏。後來,這些殖民地便成為美國北美獨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個州。
[編輯] 重要歷史事件
1619年7月,在弗吉尼亞州詹姆斯敦召開了弗吉尼亞議會,這是世界最早的代議制機構。
1620年11月,一批受英國迫害的清教徒乘著五月花號抵達普利茅斯的港口,共同簽署五月花號公約,決定按照多數人的意願進行管理,建立民治的政府。
1763年,喬治三世禁止北美人民向西拓展,因為避免與印第安人沖突而增加軍費。但此時北美人口和地價激增,農民、商人等是希望積極向西拓展。其中反對最力的是喬治華盛頓與富蘭克林。
1764-1765年,1764年英國國會通過很多條款來向北美征稅及設立海關負責是為彌補七年戰爭的債;1765年的《印花稅法》更為過份,甚至報紙也征稅。發表「沒有代表就不納稅」宣言,聲言殖沒有殖民地代表出席英國國會就不會納稅。從此殖民地人民與英國的拉鋸不限經濟利益,事態升華至政治問題-政府的權力的界定。
1767年英國國會無視北美人民要求,通過「唐申德法案」由北美人民補貼英國本土地稅的減免,波士頓和紐約的商人抵制英貨,英人出兵波士頓,最後發生波士頓慘案(Boston Massacre)。事情引起反英情緒,英方撤銷大部分稅款,只保留茶葉稅。英方保留茶葉稅是為幫助英國東印度公司廉價傾銷茶葉。
1773年波士頓茶葉事件
1774年第一次大陸會議,殖民地代表決定終止對美貿易,不接納「唐申德法案,號召殖民地人民加強武裝,准備作戰。
1775年列剋星頓和康科特戰役為八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作前奏。
1775年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召開,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隊的總司令
1776《常識》(Common Sence)一書出版。作者湯馬斯‧培恩(Thomas Paine),在這本小冊子中提出殖民地必須獨立,原因首先英國剝削殖民地利益;其次,北美洲不是大不列顛的,美洲上是有法國人,德國人等在這新世界追求自由及財富的。這本書在北美洲十分流行,其有很大影響。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言新國家是獨立的,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陸』 進口玉米一船多少噸
進口玉米一船一般都是幾萬噸。根據船大小,在運載量上也是不同的,所以問多少噸的前提得知道穿多大啊。
在國內玉米火爆的同時,進口市場也是備受關注。據悉,近日關於美國3億5000萬斤玉米在密西西比河裝運的消息刷爆了玉米糧食貿易圈,不少賣糧的農戶和小貿易商們開始對玉米進口表示擔憂。
根據每日糧油換算顯示,3.5億斤糧食等於17.5萬噸,按照一船6萬噸計算,約等於3船美國玉米開啟了裝運。實際上,根據來自美國農業部的消息顯示,截至2021年2月25日的一周,美國對我國裝運出口玉米總量是34.7萬噸玉米,相當於五船巴拿馬型貨輪的裝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