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是不是去世了簡介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於2013年4月8日死亡,死於中風,享年87歲。
『貳』 帶領人民打贏二戰的丘吉爾,為何在戰爭結束被英國人拋棄
丘吉爾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
1945年7月,也就是在擊敗德國之後,英美蘇三國元首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會議。就在會議進行過程中,英國大選的結果出爐,艾德禮戰勝丘吉爾,成為新一任的英國首相。因此在這次會議中,前幾天還說丘吉爾參加,閉幕卻換成了艾德禮。
帶領英國人民打贏二戰的丘吉爾緣何會被人民拋棄呢?
丘吉爾是戰時首相,和平時期不再需要他
丘吉爾之前的英國首相是張伯倫,按照現在的看法,張伯倫就像一個無能的政客,但是張伯倫當時在英國的支持率很高,因為英國普遍懼怕戰爭,張伯倫對戰爭的恐懼一定程度上代表英國人民的態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全力抗擊德國。整個戰爭下來,英國死亡了66萬多人,這個數字遠高於二戰。
此外,由於戰爭的長期影響,英國世界第一的位置開始遭到美國的挑戰。在面對德國擴張時,英國的戰略是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進而保住自己的繁榮局面。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成了犧牲品,張伯倫在慕尼黑返回英國時,受到的不是譴責,而且鮮花和掌聲。英國人認為首相給它們帶回了百年和平,可是僅僅1年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便爆發了。
張伯倫去世後,1940年,丘吉爾成為了新一任的首相。丘吉爾是一個鐵腕人物,他主張與德國全力對抗。在二戰爆發之前,英國普通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但是戰爭爆發以後,丘吉爾推行了戰時管理機制。每人每天的水和食物都是定量的,由於肉類不足,烏鴉肉也上了餐桌。為了躲避德軍的轟炸,英國民眾都挖起了防空洞。英國內部確實有人主張向德國求和。這些人認為如果向德國求和,他們的生活就會恢復正常。但是丘吉爾堅決反對求和,在德國投降以後,英國人迫不及待的把丘吉爾換下了場。在他們看來,丘吉爾是一個戰時首相,現在是和平時期,已經不再需要丘吉爾這樣的人做首相了。
二、在對蘇聯的問題上,丘吉爾的態度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隨著二戰的進行,英國的國力大幅度下滑,大英帝國已經搖搖欲墜。此時美國和蘇聯爭霸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英國不願意做美國的附庸,但自己確實無力對抗強大的蘇聯。在二戰後期,英國與蘇聯已經爆發了多次矛盾,丘吉爾與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多次爭吵。英國普通人很擔心,一旦英國與蘇聯爆發直接沖突,美國短時間內無法增援。為了更為穩妥的處理與蘇聯的關系,英國民眾決定換人。對蘇比較溫和的艾德禮取代了丘吉爾。
其實小編覺得與其說是英國人民把丘吉爾趕下台,倒不如說,他們自己在正確的時間點選擇了自己最需要的人來為自己服務,沒有什麼忘恩負義。當初選他上台也是為了打仗,仗打完了就沒他什麼事了。
『叄』 丘吉爾——披著天使外衣的魔鬼,他的傲慢導致300多萬人餓死
「我沒什麼可以奉獻,有的只是熱血、辛苦、眼淚和汗水,我們將戰斗到底……」1940年5月, 溫斯頓·丘吉爾擔任英國首相時如是說。
那份玉碎的悲壯感,令人動容的。於是,他成為拯救人民的天使,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成為英格蘭民族的驕傲。
隨著新大陸的發現,享受著蒸汽技術之利的英國人滿天下地侵略,瘋狂攫取世界的版圖和財富。驕傲的英格蘭民族,在印度次大陸建立起殖民統治,1757年,孟加拉國淪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孟加拉國南瀕臨孟加拉灣,位於印度次大陸的東北部,恆河、賈木納河和梅格納河的三角洲平原之上。河網稠密,土地肥沃。千百年來,古老的孟加拉族在這片富饒的大地上,休 養生 息,他們種植稻米、小麥、甘蔗、黃麻,過著富足而和平的生活。
英國人的到來是孟加拉人災難的開始,他們將稅收增加到50%。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英國殖民者強制推行種植單一的經濟作物,原來種植水稻和蔬菜的農民,現在被迫種植靛藍、罌粟等經濟作物。
雖然這些作物市場價值高,但是卻不能當飯吃。
就這樣,英國人從孟加拉掠奪巨額的財富,源源不斷地送往英國,為英國公民提供著富足的生活保障。
1943年的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為了取得戰場上的優勢,英國也加緊了對殖民地的掠奪。
這一年的孟加拉的季風延遲,糧食收成並不好,但丘吉爾卻不顧當地人的死活,命令把孟加拉成千上萬噸的糧食和重要物資都運到了中東地區,以補給當地的英國軍隊。
看天吃飯,收成每年有好有壞,這個很正常也很常見。而在先前,每當出現飢荒的前兆,印度的統治者都會減免稅收並給予一些援救措施援助災民。
然而,唯利是圖殖民者怎麼可能在乎殖民地土著的死活呢?他們唯一關心的,只是飢荒對自己利益的影響。
成千上萬的飢民到處尋找食物,飢餓之下,因為種植品種單一,沒有可替代的食物。倖存者只能吃草,草吃完了就吃樹皮,然後是人肉……
大片的農田被拋荒,成了深不可測的叢林。就是這樣一群利慾熏心的殖民者,讓曾經富饒的孟加拉變得一片荒蕪,變成人間地獄,他們卻視而不見,只知索取。
孟加拉大飢荒與其說是季風延遲造成的乾旱引起的自然現象,毋寧說是英國至上主義者的貪婪引發的人禍。
德里政府給英國政府發了一封電報,描繪當時災難的可怕情景和巨大的死亡人數。丘吉爾冷淡地反應:「為什麼甘地還沒有死呢?」
當飢餓的孟加拉人向英國當局要求食物時,丘吉爾卻說飢荒是他們自己的錯,都怪印度人自己太能生了。
時任印度總督的英國人利奧·阿米里也表示:「丘吉爾對印度和飢荒的態度是疏忽、敵對和輕蔑的。」
因為嚴重的蔑視和敵對,丘吉爾拒絕了所有向孟加拉提供援助的提議,盡管當時加拿大提供了1萬噸大米,美國提供了10萬噸大米,但是他都一一拒絕。
「我討厭印度人。他們是殘忍的民族,有著野蠻的宗教。飢荒是他們自己的錯,他們繁殖起來像兔子。」溫斯頓·丘吉爾如是說。
就這樣,接近400萬的孟加拉人,死於飢餓、營養不良和飢荒期間有關的疾病,被稱為人類 歷史 上嚴重的種族滅絕。
而此時的丘吉爾首相,也許正一手挾著雪茄,一手打出他著名的「V」手勢,正接受英格蘭人民的歡呼。
他曾在一篇陳詞中慷慨激昂:「我不會承認,我們對美洲的紅種印第安人或是澳大利亞的黑人犯下過彌天大錯;我也不會承認,一個更為強大的、高等的、在全世界范圍內更為聰慧的種族進入並占據他們的土地,是對這些人犯下的一種錯誤。」
首相的態度就是,我知道我做錯了,但我就不承認,因為我們天生就是高等種族,吹咩?
翌年,因為勞動人口的減少導致了作物產量的減少,英國殖民統治者將當地稅收增加到60%,以確保英國在該地的財政收入不會減少。
『肆』 撒切爾夫人去世了
1、撒切爾夫人去世了。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因中風病逝。
2、人物簡介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英國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國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至今為止英國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紀初利物浦伯爵以來連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她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撒切爾主義」,在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在擔任首相前後高姿態地反對共產主義,而被前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這個綽號甚至已成為了她的主要標志。
3、人物生平
1970年,進入愛德華·希思內閣擔任教育及科學大臣。1975年的出任保守黨黨魁,1979年率領保守黨重奪政權,展開保守黨長達18年執政。其領導保守黨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選中接連勝出,僅次於哈羅德·威爾遜。1990年未能擊敗黨內對手邁克爾·赫爾塞廷,宣布辭職,其後她所屬意的候選人財政大臣約翰·梅傑參選並最終獲勝,11月28日正式離任,結束長達11年半的執政。1990年下台後,繼任的保守黨約翰·梅傑政府以及工黨托尼·布萊爾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經濟變革,該政策方向持續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
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因中風病逝,終年87歲,骨灰被安葬在切爾西皇家醫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墳墓旁邊。
『伍』 英國科學家提出經濟影響最小抗疫方案:只需死350萬人,你如何看待
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提議,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破壞性最小”的方式是,嚴格封鎖措施和放鬆措施交替進行,每次封鎖50天後就放鬆30天。這樣既能逐步控制病毒蔓延,又能給經濟以喘息的機會。如果這樣做,全球疫情一年半之後才會結束,可能造成350萬人死亡。
疫情不僅對英國的經濟給予沉重的打擊,整個歐美乃至全球的經濟都遭遇疫情的沉重打擊,重啟經濟,英國乃至歐美等疫情重災區國家的首要任務,
作者看在,英國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一直以來都講究“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經濟,而提出犧牲350萬人的這種方案,在英國眼中也許就值得,這也就所謂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人生而平等”!
『陸』 英國女王熬死多少首相
英國女王熬過了15個首相。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2022年9月8日),全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領。
她的頭銜全稱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國教(聖公會)信仰的保護者」。
人物去世
當地時間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去世,享年96歲。據環球時報報道,溫莎城堡已經下降半旗。BBC稱,當地時間9月8日下午6點30分,英國白金漢宮降半旗致哀。
英國天空新聞稱,在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後,查爾斯王子隨即成為英國的新君主。英國的全國哀悼期已經開始,並將持續到女王葬禮,預計葬禮將在女王去世10天後舉行。英媒稱,女王的遺體將被轉移到白金漢宮,可能會在那裡停留五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英國女王
『柒』 幫忙介紹一下英國首相,戈登·布朗
56歲的布朗出身於蘇格蘭格的一個牧師家庭,從小對政治興趣濃厚,17歲正式加入工黨。1983年,在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後,布朗當選為國會議員。1997年,做為布萊爾的政治搭檔,布朗出任英國財政大臣,十年任期內政績顯著,使英國經濟走出低迷狀態,年經濟增長率更是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這也為他競選工黨領袖和出任首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布朗愛好廣泛,喜歡網球、足球、閱讀和寫作。不幸的是,在高中的一次橄欖球賽中,布朗的左眼受到猛烈撞擊,視網膜脫落導致失明。2000年,布朗與薩拉·麥考利結婚,現在有兩個兒子。
成功的財政大臣
戈登·布朗,1951年2月20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的一個牧師家庭,1968年加入工黨。1982年獲得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曾擔任愛丁堡大學、格拉斯哥技術學院講師及記者和電視台編輯等職。1977年至1983年任蘇格蘭工黨執委會委員。1983年當選為下議院議員,任工黨蘇格蘭委員會主席。1992年擔任工黨影子內閣財政大臣。1997年5月,登上財政大臣寶座。2001年6月連任財政大臣。2005年5月再次連任財政大臣。
布朗被稱為「英國史上最成功的財政大臣」,因為其在任期間,英國的經濟持續出現繁榮景象,無論是朋友和敵人,都對他在繁榮英國經濟方面的能力表示佩服。 「經濟成就」正是布朗競逐工黨領袖和首相的最大資本。在布朗領導下,英國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獨立性大增,從而使英國經濟走出繁榮——泡沫——破碎的怪圈,通貨膨脹率多年保持較低水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報告顯示:1997年至2006年,英國年經濟增長率達2.7%,高於歐元區2.1%的平均增長率, 2007年度更是接近3%;英鎊則呈10年來最堅挺之勢;失業率從1997年的7%下降到5.5%(歐元區的平均失業率則為8.1%);教育預算倍增;公共醫療系統基金增加近兩倍。
也許正是因為自身能力的超凡脫俗,使得布朗在被國內媒體形容為「陰沉」時,很自信地說:「我認為,我們正在邁離那個明星政客主事的時代。在未來幾年內,人們評判一個政治人物時,將主要看他的個人品格和他是否有處理大事的能力。」
生活坎坷歷經磨難
布朗在10歲時玩橄欖球受傷,左眼失明,致使他發表演講時,必須用大字型大小講稿。不過,眼疾反而增加了他奮斗的決心。對工作的狂熱也耽誤了他的婚姻大事。直到2000年8月,近50 歲的布朗才結束單身貴族的生活,和一名比他小13歲的公關經理薩拉·麥考利喜結良緣。
2001年12月28日,布朗夫婦喜得千金,但由於早產的緣故,這個孩子在次年1月死亡。喪女事件對布朗打擊很大,每每談到愛女,一貫以木訥形象示人的布朗就會顯出柔情的一面。他聲音哽咽,眼中閃著淚光說:「沒有什麼比喪失一個幼小而珍貴的生命更殘忍的事情了,一個人永遠都難以承受這樣的事,因為總覺得生命中丟失了一些東西……」
2003年,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約翰出生了,為他們帶來了一絲安慰。這才緩解了兩人的喪女之痛。布朗後來說,女兒死後,自己近一年不忍聽音樂,幸而約翰的出生彌補了這一切。他還忍不住講述起初為人父的欣喜:「盡管有些夜晚難以入眠,但每天清晨,我的腳步就像裝了彈簧一樣帶勁。」
2006年夏,他們的第二個兒子詹姆士·弗雷澤降生,但患有囊性纖維變性疾病——一種威脅生命的遺傳病。女兒夭折,次子患病,令布朗更加珍惜生活。
據布朗的傳記作者保羅·勞特利奇記述,布朗很小的時候就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12歲時,布朗就和哥哥約翰說服工黨,允許他們在自己創辦的報紙上刊登當時工黨領袖哈羅德·威爾遜的一篇文章;16歲時,布朗不負眾望考入蘇格蘭著名學府愛丁堡大學,攻讀歷史專業,並獲得了獎學金,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大學生;大學期間,布朗各科成績名列前茅,並於1982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愛丁堡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但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在愛丁堡大學,布朗就牛刀小試了他的政治才能。他經過一番激烈競選,成功當上學生會主席,並被選為愛丁堡大學「學生校長」和大學法庭的主席;24歲時,布朗發表了自己所謂的「蘇格蘭紅皮書」,儼然以英國首相的口氣對蘇格蘭的狀況進行分析,顯露出了政治才幹。
與布萊爾關系神秘
布萊爾與布朗都屬於英國政壇耀眼的明星,他們一直被認為是政壇的金童搭檔。然而,從共用一個辦公室到幾乎不說話,兩人之間的關系也是英國政府里最難解的謎之一。
1983年6月,進入英國議會下院的布萊爾和布朗首次相遇,兩人還共用一個辦公室。1991年與布萊爾一起帶領工黨贏得英國大選。之後,布萊爾出任首相,主管外交和教育;布朗擔任財政大臣,主管經濟和國內事務。1994年,工黨領袖約翰·史密斯去世是兩人關系的轉折點。當年5月31日,布萊爾和布朗在伊斯林頓區的格拉尼塔飯店舉行了著名的會晤,據說布朗同意放棄競爭,給布萊爾繼任工黨領袖讓路。作為回報,布萊爾同意在適當的時候退位,支持布朗出任工黨領袖。
布萊爾遲遲不兌現諾言,布朗難免心急如焚。2003年時,雖然外界認定的首相布萊爾和財相布朗之間的較量大多是在幕後進行,但兩人在重要問題上的分歧逐漸擴大。2004年5月,布朗利用布萊爾伊拉克戰爭政策不受歡迎的機會,聯手黨內重要人物、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對布萊爾展開「逼宮」,布萊爾依仗「群臣保駕」、自己立場堅定才過關。兩人的矛盾開始公開化。2006年9月,兩人的不和達到高潮。有報道稱,布萊爾和布朗在一次會議上就繼任問題「發生爭吵」。結果,要求布萊爾辭職的一名年輕大臣和七名政府助手一起辭職。直到2007年5月1日,布萊爾表示將宣布辭職時間表時,終於明確對布朗接班的支持。
對於布朗來說,比他小兩歲的布萊爾已經在首相位置上待了整整10年,現在也是輪到他一展身手的時候了。
事實上,這些年來,布朗一直是首相府的「房客」。有一段時間,唐寧街10號首相府的主人居然是財政大臣布朗,而「正牌首相」布萊爾則住在隔壁的唐寧街11號。按照慣例,布萊爾領導工黨贏得1997年大選之後被安排入住充滿榮光的唐寧街10號,他的繼任者、財政大臣布朗則入住隔壁11號。但由於布萊爾家庭成員眾多,而布朗當時還是單身漢。於是布萊爾和布朗為了資源優化配置,達成「換房協議」,布萊爾一家住進較為寬敞的11號,而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布朗搬進10號。
作風頗似「鐵娘子」
布萊爾執政10年已經將一種親切健談、幽默風趣的個人風格深深地烙到了首相職位上。布朗在性格上卻完全是另一種風格。
民眾平日在電視上和各種場合看到的布朗,經常是穿著一件熨燙得筆挺的西裝,演講中只有枯燥的事實和數字,給人的感覺是保守持重,嚴肅得有些沉悶。
而這種剛毅木訥給別人帶來了不少口實:有人說布朗冷漠、機智,表面強硬而內心怯懦;有人說他是「心理有缺陷」的人;有人說他是操縱政黨活動的政客;也有人說他是反對國家機器的知識分子;還有人說他是帶有蘇格蘭民族主義思想的天才政治家……更多的時候,布朗乾脆被冠以「穿褲子的撒切爾夫人」綽號,因為他和著名的「鐵娘子」一樣勤奮、聰明、孤傲、令人敬畏。他總是在最後一刻才亮出自己的觀點,而且不會馬上付諸文字,即使非常重大的決策也只在公布前幾天才會正式付印,從而使一些喜歡向外泄露消息的工作人員無從下手。
但布朗的朋友認為,他在實際生活中其實更熱情並富有智慧。朋友強烈建議布朗在公眾場合更多微笑,袒露自己的個人感情,加強與公眾的溝通。於是布朗有時也會在公眾面前講一些笑話,可他有些拙劣的表述根本讓人笑不出來,於是弄巧成拙地又被貼上了一張「沒有性格魅力的人」的負面標簽。布朗感到自己幽默感不足,特別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笑話撰稿人為他寫些笑話,增加個人魅力,以便樹立起像布萊爾那樣幽默、輕松、有活力的公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