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最古老的報紙是
英國最古老的報紙是《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誕生於1785年元旦,創始人是約翰·沃爾特。誕生之初,稱為《每日環球紀錄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也有資料翻譯為《世鑒日報》。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如今的名稱。約翰·沃爾特同時也是《泰晤士報》的第一位總編。約翰·沃爾特曾經因為誹謗罪而入獄16個月。然而正是在約翰·沃爾特職掌時期,《泰晤士報》最先將新聞視角延伸至英國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這為《泰晤士報》在政界和金融界內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作為一張綜合性日報,《泰晤士報》關注的領域包括政治、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並幾乎在每個領域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創立初期,《泰晤士報》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潤空間非常之大,幾乎沒有另外一張報紙能在質量或經濟上與之抗衡。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泰晤士報》的從業人員,包括記者、編輯和專欄作家的收入要高於供職於其他報紙的新聞從業者。
19世紀早期,《泰晤士報》歷任三位總編輯約翰·斯托達特、托馬斯·巴恩斯和約翰·撒迪厄斯的勵精圖治,其影響力再次得到增強,尤其是在英國政治和倫敦事務領域。
到1803年沃爾特兒子小沃爾特接手《泰晤士報》時,又進一步擴大該報的報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報》推上了它歷史發展的第一次巔峰。這一時期,小沃爾特對《泰晤士報》進行了全面改革:1.在經營方面,該報完全割斷和政府的聯系,依靠廣告和發行收入而充分自立。2.在報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國內外要聞,派遣干練的記者奔赴國內外熱點地區采訪獲得許多獨家新聞, 1815年拿破崙滑鐵盧戰敗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報》搶先報道的。當時《泰晤士報》在國外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報社的駐外記者常被人們視為第二大使。3在言論方面,它崇尚獨立,通過遍布全國的記者網經常了解各基層的情緒和意見作為評論依據,因此逐步成為輿論界的重要力量。4在技術方面,重視新技術,率先採用蒸汽印刷機、輪轉印刷機,不斷提高印刷質量和速度。經過這些改革《泰晤士報》成了當時英國首屈一指的大報,到1847年小沃爾特去世時,《泰晤士報》的發行量已達三萬多份,竟然超過了倫敦其他大報發行量的總和。
《泰晤士報》是第一張擁有駐外記者的報紙,也是第一張派駐戰地記者的報紙。W·H·羅素曾經被《泰晤士報》派駐到克里米亞戰場,他所撰寫的一系列戰地報道使他聲名遠播。
2. 有誰知道一份普通報紙的成本是多少
我可以給你一個大致的回答:報紙成本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紙張,它的計算公式是,紙張的噸價*1平方米的克重數/開數/500/(正度2327)或是(大度1884),如1.2萬/噸,80克重的大度四開報紙,紙張成本是
12000*80/500/1884/4=0.2548元
2,印工,一套四開版一般是四色三千印以內300元,每多一千印大概就是40到50元,對開,全開以此類推
3,其餘的後工,
我們河南的大河報單說紙張成本就在3元左右,包括印工大概在3.5到4元,因為沒期張數不一樣,大河報全年定價144元,而舊報紙就可以買到150元左右,舊報紙的價錢大概是新的0.1到0.2之間
其實報紙並不賺賣報的錢而是廣告費,我是鄭州搞印刷的,
3. 廉價報紙的英國
首先,19世紀前期英國已經出現了廉價的星期日報或周報。早在1801年,倫敦出版了一份《每周快訊》(WeeklyDispatch),自稱其宗旨是「教育和娛樂兼顧」。19世紀20年代以後,這樣的報紙便多起來了。1822年問世的《星期日泰晤士報》 (SundayTimes)就曾以桃色新聞和聳人聽聞的報道著稱。
1836年,英國議會將報紙的印花稅減為一便士,這就在相當程度上為方興未艾的廉價報紙掃除了障礙。大英網路全書寫道:「廉價的刊登犯罪新聞的小報、種種煽情主義的星期日報就象潮水一般涌現了」。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世界新聞》 (NewsoftheWorld),它以平民大眾為發行目標,奉行煽情主義的方針,在八版篇幅內包含有從國內到國外、從文學到警察局等種種領域的新聞,報價每份3便士,1845年底發行量達到3萬份。
1855年6月29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創刊,標志著英國報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大眾化」時期。《每日電訊報》擴大了新聞報道面,注重新聞的趣味性。在報紙編輯方法上,首先採用了美國報紙多層標題等編輯形式。
1865年的《帕馬公報》是一份政治色彩很濃的廉價報紙。
1881年的《點滴雜志》是一份娛樂性的刊物。該刊在發行、推廣方面採用一系列方法,如免費為讀者辦理鐵路交通安全保險,舉辦各種有獎比賽等。 其次,19世紀前期英國出現過一些政治性的廉價報紙。其中有些是工人報紙,譬如1831年亨利·赫瑟林頓主編的著名便士報《貧民衛報》(PoorMan』sGuardian)。
同時也有一些資產階級性質的激進報紙。譬如著名的《政治紀事報》(PoliticalRegister)是這樣的一份周報。《政治紀事很》(1802-1835年)的主辦人為威廉·科貝特。他是個主張改革的資產階級報人,出身於農民家庭,年輕時赴加拿大從軍,後來因訴訟糾紛逃亡美國,曾在費城主編聯邦派報紙《豪豬公報》,1800年返回英國。1802年創辦《政治紀事報》,鼓吹議會改革,提倡新聞自由,抨擊印花稅法,不斷揭露政府營私舞弊、賣官鬻爵等等腐敗行為,為此1810年被以誹謗罪判徒刑二年,並課以巨額罰款。但是他在獄中繼續指導周報的工作,使該報堅持出版。《政治紀事很》曾經出版過廉價版,並且持續二、三年之久,產生過重要影響,是英國早期重要的政治性廉價報紙。這份廉價版是1816年11月8日發刊的。它以勞工大眾為對象,宣傳議會改革,售價只有兩便士,而且凡成批購買報紙的可以獲得優惠。報紙很受讀者歡迎,銷行極廣,發行量超過4萬份。
4. 中世紀的英國報紙多少錢
中世紀的時候沒有報紙,除了貴族和教士,別人也不認字。
5. 30年前的報紙值錢嗎
30年前的報紙不值錢,30年前的報紙到現在是非常有紀念價值的。但是30年前的報紙並不值錢,它只是有紀念價值。
6. 報紙的歷史
16世紀中葉,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頗為流行的威尼斯小報(Venice Gazette)⑴對世界新聞事業的發源有過重要的影響。但是這種小報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報紙呢?這卻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
我們知道,現代意義上的報紙,是指刊載新聞為主的面向公眾定期連續發行的印刷出版物。也就是說,這種報紙應該具備幾個基本特徵:1、刊載新聞為主;2、定期連續印刷出版;3、面向公眾發行。正是這幾個基本特徵,使它完全不同於邸報之類的古代報紙,並為世界報業史的主體。
國際新聞界一般把17世紀初西歐出現的幾種定期出版物,視為最早的符合上述基本特徵的報紙,因而把17世紀初視為世界報業史的起點。至於威尼斯小報,具備刊載新聞的特徵,這是沒有疑問的,但它是不是印刷而又定期連續出版的呢?如果是,它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為此,世界報業史的起點至少要提前半個世紀;如果不是,那它只是報紙的雛形和先驅,而不是近代報業的正式起點。
對於這一問題,1990年出版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新聞出版卷》,是持肯定態度的。該書在「報紙」這一條目下寫道:「隨著社會對新聞需求量日益增長,以及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促使定期印刷報紙產生。最早的印刷報紙,是1566年在義大利單張印刷出版的《威尼斯公報》,因每份售價為威尼斯一枚硬幣『格塞塔』(Gazetta),以致這個詞後來成為西歐『報紙』的同義詞。」該書在卷首有關新聞學的概觀性文章中也曾提到這一論斷,認為「最早的印刷報紙是義大利1566年出版的單張印刷出售的《威尼斯公報》」。⑵
1993年出版的甘惜分教授主編的《新聞學大辭典》沿襲了上述說法,在「報紙」條目下寫道:「1566年,由於訂數增多和對新聞信息需求的增加,原先手抄的《威尼斯新聞》改為單頁印刷出版,成為最早的印刷報紙。」同時,在「印刷新聞」的條目下。也含有「1566年義大利出現單面印刷的報紙《威尼斯新聞》」的說法。⑶
當然,我國新聞界對此並不是都持相同觀點的。在此之前出版的陳力丹編著的《世界新聞史綱》(1988年)、筆者編著的《西方新聞事業概述》(1989年)、《外國新聞事業史》(1992年)等書就採用了另外的說法。但是,鑒於《中國大網路全書》和《新聞學大辭典》的權威性,筆者重新查閱了史書,作了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考證。研究的結果使我更加感到這兩本辭書的論斷大可商榷。
(二)
下面將一些重要史作及辭書對威尼斯小報的敘述作一番比較。
日本著名新聞史學家小野秀雄在他1961年出版的《內外新聞史》中寫道:「威尼斯城居地中海貿易中心,與地中海沿岸諸港及德國商業都市連絡頻仍,成為集中世界各地新聞的都市。因此,威尼斯市除了個別的通訊業者外,又產生了一種以抄寫並販賣新聞為業的人。當時稱為Gazette。最初的Gazette於1536年發行,逐漸流傳到羅馬、德國及義大利的其他都市。學者稱為手抄新聞。」⑷
法國學者阿爾貝等人所著的《世界新聞簡史》在談到報紙起源時有一段是專講義大利的:「手抄新聞……『新聞傳播者」(義大利人稱menanti)組織起來,為王公貴族或者商人定期提供手抄新聞稿。當時,人們往往把這類手抄新聞稱為『威尼斯札』,因為當時義大利的威尼斯既是重要的商業中心,也是這些新聞稿的主要集散地,手抄新聞稿曾經流傳到整個歐洲。到16世紀,手抄新聞業獲得了長足的進展。」⑸
我國台灣新聞史學者李瞻在所著《世界新聞史》中寫道:「威尼斯手抄新聞(Notizie Scritte)發行於1566年。這是一種正式的單張新聞紙。最初這種新聞紙張貼於公共場所,凡閱讀者須付一枚小的銅元,叫做『Gazzetta』。以後這個名詞即當做報紙的名稱,故威尼斯『手抄新聞』在有些英文書籍中,亦稱威尼斯公報(Venice Gazette)。」⑹
《不列顛網路全書》在「報紙出版」詞條中談及「報紙的先驅者」時寫道:「重要的商業中心威尼斯,也是新聞信的重要中心。在1563年同土耳其交戰時,威尼斯政府發行定期的通告紙(fogli davvisi),即手寫的新聞紙,在公共場所宣讀。由於聽取宣讀的入場費是一個『格塞塔』(gazeta),於是這個詞便成為這類官方新聞紙的常用名稱,即使後來新聞紙印刷出版並公開發售了,仍然使用這樣的名稱。」在同一詞條的另一段中,該書還提到:報紙的另一種先驅者是印刷出版的新聞書或新聞傳單(Printed news book or news pamphlet),其中有1513年在英國、1566年在斯特拉斯堡、巴塞爾出現的這類出版物;但是這一段落內並無一字提到威尼斯小報。這本網路全書認為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報紙,出現在1605-1610年間,其中最早的要算安特衛普的Nieuwe Tijdinghen。⑺
《蘇聯大網路全書》在「報紙」條目中,說及早期報紙起源時寫道:「16世紀威尼斯開始建立了採集信息的機構,出現了新聞寫作者的職業。這些人編寫有關法庭、城市動態、以及貿易的手抄新聞通報(Рукописные сводки сообщений)。這種手抄新聞通報通常每份一個銅幣,於是銅幣名稱gazzetta就成了報紙(Гаэета)這個詞的本源。」該書接著指出,資本主義興起以後,報紙才有了印刷出版的形式,在17世紀初報紙才開始定期出版。⑻
總之,以上幾種頗具權威和影響的辭書都明確指出威尼斯小報是一種「手抄新聞」、「手寫新聞紙」、「手抄新聞通報」,而不是印刷報紙。
但是,《美國網路全書》的說法有些不同。該書「報紙」條目談到報紙的起源時寫道:「16世紀初期,手寫的新聞紙在威尼斯流行起來。1562年首次出現了印刷新聞紙(Printed news-sheet),即每月出版的《手抄新聞》(Notizie Scritte)。《手抄新聞》每份售價一個銅幣,報紙的稱呼之一gazette,可能就來源於此。」⑼
令人不解的是:義大利文Notizie Scritte的本意是「手抄新聞」,可又為什麼說是printed news-sheet?筆者先後兩次去信請教這一條目的作者。該條目的作者,1981年版本為理查德•特里爾·貝克,1985年版本為約翰·麥里爾。貝克教授抗戰時期曾在我國重慶工作過,執教新聞學,可惜已在 1981年去世。他的夫人在回信中表示自己無法回答這一問題(我十分感謝這位年事已高的外國友人對學術交流的重視,並親筆給我這個遠在萬里的陌生人回信)。至於麥里爾,現任路易斯安那和米蘇里一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在回信中是這樣說的:「據我理解,1562年的Notizie Scritte是印刷出版的(活字印刷)。可能我理解錯了,而它是印刷體寫的(hand-printed)。可能義大利詞語Scritte只是『寫』(written)的意思,而不一定是『手寫』(handwritten)。也可能蘇聯大網路全書的說法是對的,16世紀人們把法院新聞抄寫匯集成冊。……你的問題很好,但我目前無法回答。」看來,這位網路全書條目的作者對自己的說法也無法提供什麼確鑿的史料依據。
應該認為,關於這一問題,來自威尼斯小報故土的義大利史學家更有發言權。下面就讓我們研究一下《義大利網路全書》的有關敘述。
這本共有30來卷的煌煌巨著,在「報紙」條目中有一大段文字介紹中世紀末期義大利盛行的「商業通信」(lettere mercantili),指出當時有一批消息靈通和精明能乾的人專門撰寫這種通信,藉以謀生。接著該書寫道:「大約自1536年起,威尼斯共和國出現了專門撰寫商業通信的人,在反蘇里曼二世的戰爭中出現了更多的撰寫新聞的人,他們在政府的指使下寫作,稿子先要送到政府那裡。
「在16世紀,這些通信除了註明『通告』(avvisi)或『格塞塔』(gazzette)字樣外,還註明新聞(notizie)或手抄紙(fogli alla mano)的作者姓名。它們的形式當然是相當不完善的。
「這些手抄新聞式通信,通過它們的作者即所謂gazzettieri之手,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影響,成了有力的傳播媒介。這些作者都寫上『新聞傳播者』或『新聞報道員』的字樣,這些手抄新聞有二頁或四頁,內有日期、出版地點、新聞項目,每項一節,若干行,但沒有標題。
「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最好、最快的傳播工具,但是在報業領域的應用卻是相當遲緩的。很長一個時期還是繼續使用『通告』(avvisi)或『手抄紙』(fogli alla mano)。特別是手抄的 gazzette在威尼斯、法蘭西相當流行。當時在英國流行的叫做Mercurio(信使)或Novelle(故事,它的第一頁為新聞紙)。只是在17世紀,報紙才開始印刷出版。
「第一張近代意義上的報紙出現在1609年,是約翰·卡羅勒斯在斯特拉斯堡和奧格斯堡出版的每周一期的《通告一報道或新聞報》(Aviso-Relation Zeitung)。」⑽
義大利網路全書的敘述清楚地表明:16世紀威尼斯的 Gazzette正處於新聞信和新聞報的過渡時期,為手抄發行,並非印刷出版。這就明確排除了它是印刷報紙的可能性。
(三)
根據對以上材料的比較分析,同時參照其他一些史書的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得出這幾點結論:
(1)16世紀的威尼斯小報是一種手抄新聞,不是新聞學意義上的報紙,不是定期連續出版的新聞印刷品。有關它是最早的印刷報紙的說法,缺乏必要的根據。
(2)我們不能排除當時的威尼斯有不定期出版的新聞印刷品的存在,不過許多辭書,包括《不列顛網路全書》、《蘇聯大網路全書》、《義大利網路全書》都沒有說到這點。美國出版的《科利爾網路全書》在這方面有所涉及,它認為谷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之後的一個世紀內,「開始出現了有關新聞事件的不定期的印刷報道(occasional printed reports)。最早一批印刷報道中有 Notezie Scritte(1566年威尼斯)、Gazetta(1570年威尼斯)、Mercurius Gallo-Belgicus(1594年科隆)。」⑾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以及手抄新聞的演進邏輯來看,這是可能的。但是「不定期的印刷報道」畢竟不是真正的報紙。
(3)當時的手抄新聞或不定期新聞印刷品,都曾用過Gazzette的名稱。由於以後Gazzette成了「報紙」的同義詞,所以人們往往把當年那些Gazzette也理解為「報紙」,尤其在翻譯成中文時,往往把Gazzette不加區別地都譯為「報紙」。例如,本文前面引述的《不列顛網路全書》那段文字中出現過fogli davvesi 和gazzeta字樣,可是我國出版的有關中譯本竟一律譯為「報紙」⑿。其實16世紀威尼斯的Gazzette有它特有的含義,只是到了17世紀,一些國家的Gazzette(如法國 1631年創刊的那份《Gazzette》)才是名符其實的「報紙」。對Gazzette一詞的理解誤差,可能是我國某些詞書誤把威尼斯小報認為是印刷報紙的的重要原因。
(4)世界上最早的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報紙出現於17世紀初。上面所引的這些具有世界權威的辭書幾乎都肯定這一點。還有,著名的德國貝特爾斯曼網路大詞典在「報紙」(Zeitung)條目中並未提到威尼斯小報,但它指出:「在印刷報刊出現之前,早就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新聞報道。Zeitung這個詞的本義便是新聞報道。專門採集並以較快速度連續印刷出版的新聞報道,這種含義的Zeitung,是在1609年出現的,這一年出版了《報道》(Relation,斯特拉斯堡)、《通告》(Aviso,沃爾芬比特爾)。」⒀看來,17世紀初出現了最早的印刷報紙,這是各國許多新聞史學家的共同看法,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材料足以改變這一共識。
注釋:
⑴Venice Gazette(Gazzette),有人譯為「威尼斯公報」、「威尼斯新聞」、「威尼斯信札」等,實際上這是一個泛指的名詞,盡管官方公報用過它,但是使用更多的是民間流傳的小報,故改譯為「威尼斯小報」,並且不用書名號。
⑵《中國大網路全書·新聞出版卷》,1990年版,第25頁、第1頁。
⑶甘惜分主編:《新聞學大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頁、第64頁。
⑷小野秀雄:《內外新聞史》,陳固亭譯,中譯本名為《中外新聞史》,台北正中書局1979年版,第3頁。
⑸彼•阿爾貝、弗·泰魯:《世界新聞簡史》,許崇山等譯,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年版,第5頁。
⑹李瞻:《世界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版,第4頁。
⑺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85, V.26,pp.472-473.
⑻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недия, 1971, T.5, C.630.
⑼Encyclopedia Americana, International Edition, 1985, V.20,P.284.
⑽Encyclopedia Italiana. 1950,V.17,pp.184-185.
⑾Collier』s Encyclopedia, 1979, V.17, PP.444.
⑿陳生錚譯:《外國出版史》,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1頁。
⒀Die Grosse Bertelsmann Lexikothek, 1985, B.15, P.337.自16世紀威尼斯小報誕生至今,西方的近現代報紙已有了四五百年的歷史。在這幾百年間,報紙在形式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初創時期形式上的全盤模仿圖書,到現在照片、圖表、線條、色彩等版面元素的充分運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最初,報紙的樣式與當時的圖書非常接近。到了18世紀初期,當時世界上經濟頭號大國英國為了對報刊出版加強控制,通過了印花稅法案,規定對印刷資源上稅,稅款是按照報紙的頁數來計算:半張或小於半張者,交半便士;半張以上不超過一張者,交一便士;超過一張(4頁)而不足6張者,交2先令。報紙經營者為了在重稅之下獲得利潤,只好採取使用最大號紙張、擴大版面尺寸的做法。當時資本主義經濟處於萌芽狀態,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逐漸增強,企業主也逐漸認識到刊登廣告對產品推銷的好處,這些為報紙擴大版面空間提供了可能。但是這一時期的報紙除了在紙張的尺寸規格上有所改變外,在其他方面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19世紀中期。
垂直式版面:技術的局限
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了傳統印刷機,製造出高速輪轉印刷機,實現了報紙生產的機械化,這個發明帶來了報紙版面的又一場變革——垂直式版面的出現。垂直式版面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特點是以豎欄為基本單位,每欄從版面頂部貫穿到底;標題、圖片和文字不跨欄,沿豎欄走文,標題的重要程度通過其厚度來顯示。
這種版式的形成與當時的印刷條件密切相關。為了防止高速旋轉印刷機印版上的活字在印刷機高速旋轉時脫落,使用長金屬條從上至下嵌在版中起固定作用,這些金屬條在印刷中形成的細線自然成為各欄的分割,因此一欄以上的標題、長欄或者變欄的文章或圖片就不可能出現在報紙版面上。雖然垂直式版面隨著印刷技術的改進而逐漸淡出,但是按基本欄排文布題的傳統在今天的報紙上依舊可以影響。
水平式版面:凸顯版面語言
19世紀60年代,報紙印刷開始採用鑄版術,澆鑄的鉛版使圖片、標題、廣告等不再受分欄的限制,到1890年,輪轉印刷機已經被鑄版和捲筒紙的印刷機取代。隨著起固定作用的金屬條隨印刷技術改進而消失,必須按照基本欄排文布題的硬性規定不復存在,一種新的版式——水平式版面出現具有了技術上的可能。
19世紀末,報業進入大眾報紙時代,美國成為世界報業的中心。《世界報》和《紐約新聞報》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讀者,在版面上突破常規,完全打破欄的限制,橫排走文,水平式版面出現了。這種版式仍有基本欄的劃分,但其行文不再是由上一通到下,而是通過轉欄向水平方向拓展,跨欄標題、跨欄圖表出現在版面上,長度成為表現其重要程度的一種手段。另外,字體的選擇范圍擴大,圖片嶄露頭角,色彩也已經在報紙上出現。這種版面使得長稿看起來顯得短小;報紙可以對折起來看,閱讀起來不用像看垂直式版面那樣須頻頻「點頭」;標題起到自然分隔作用,新聞和標題的一體性更為突出,新聞的重要性可以藉助更多的編排手段加以體現。
水平式版面的出現是對垂直式版面的重大突破,它的出現給報業提出了如何增強版面的「可讀性」、如何運用版面語言表現新聞價值一些新的思考。
標題是版面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初,報紙上的新聞是隨意排放的,沒有重點,毫無順序。既沒有把重要新聞安排在版面的視覺中心,也沒有認識到要為重要新聞製作標題。後來重要新聞開始被安排在具有強勢的上半版,同時報紙上開始出現更多標題。當時由於技術的限制,新聞的標題被限制於一欄之內,但報業經營者發現,多行的大標題能提高報紙的發行量。編輯能通過這種多行標題對新聞內容做出概括,並通過在標題中運用多種印刷手段吸引讀者。比如利用字型大小和字體的變化,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比如在各行標題間連接短畫線,或是改變各行標題的排列等。於是這一時期「倒金字塔標題」和「階梯式標題」出現了。倒金字塔標題是指一個標題組內的各行居中標題在長度上依次遞減。階梯式標題與「倒金字塔」標題組類似,也是在長度上逐一遞減,區別在於各行標題為左對齊或右對齊。
圖片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報紙版面。在照相凸版印刷術和鉛版技術引進之前,報紙上偶爾出現的圖片主要由美術家和蝕刻者完成。1860年以前,英國發明了照相凸版印刷術。1897年,霍根在《紐約論壇報》上完成了他的照相銅版印刷術的發明,新聞照片開始成為報紙版面上一個不可小覷的元素。
進入20世紀,印刷技術的飛速進步為報紙版式革新提供了最大的技術空間。1904年至1905年間,美國的魯貝爾發明了膠版印刷。1907年英國人西蒙取得了絲網印刷的專利,絲網印刷製版成本低,印墨能牢固地附著在任何形狀的被印物表面。20世紀50年代,報紙開始從熱排過渡到照相排版。60年代末計算機排版和新的印刷技術的使用,使編輯對版面元素運用幾乎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版面設計也由原先只為編輯所關注、沒有什麼地位發展到一大批教育家和專家投身其中研究。
《紐約時報》的改版成功確立了版面設計的地位。改版前《紐約時報》頭版一直因視覺上的灰色、枯燥和擁擠而不得好評。改版後《紐約時報》放寬了新聞欄數,增大了字體,大幅使用有新聞性的照片與圖片,靈活運用多欄標題及版面組合,新聞版面活潑了許多。至此各報普遍認識到好的版面是吸引讀者注意的重要一環,紛紛開始試驗採用新的版面。
模塊式版面:現代版面主流
模塊式版面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成為美國報紙版面的主流,編輯開始將文字、圖片等材料安排在規則的區域內,並盡量避免稿件的穿插,甚至促使廣告部重新設置廣告大小規格以便為新聞留下更多規則的版面空間。「模塊」即指一則新聞,或一組稿件形成的規則矩形,可以用圍框與其他稿件加以區分,或者僅憑四周的空白加以區分。模塊式版面有三大優點:1.看上去版式簡潔、清晰、符合現代審美觀;2.便於閱讀,由於稿件與稿件之間區分明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發生串列、誤讀現象;3.方便編輯操作,因為矩形可以放在版面的任何位置,編輯的排版工作更為簡捷,如有突發新聞,也方便編輯快速調換。
縱觀報紙版面發展的歷史,無論是報紙版面大小確立、垂直式版面、水平式版式、模塊式版面的產生、標題的製作、照片及圖表的運用,都可以看到報紙版面的演進並不是某一個因素造成,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
7. 英國和美國的大眾化報紙有什麼不同
美國的大眾化報刊
從美國獨立至19世紀初期,經過聯邦黨人與共和黨人的反復較量,美國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終於最終確立下來。在稍晚些時,工業革命又開始在美國出現,城市發展,工人數量激增,工商資本家也感到有必要尋找一種能在更大范圍內訴諸消費者的廣告媒介。所有這一切條件,美國比歐洲諸國都提前具備了。這樣,在19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批大眾化便士報(一分錢報)。 美國第一張成功的便士報,是由本傑明·戴(1810—1889年)於1833年9月3日創刊的《太陽報》。雖然在《太陽報》之前,美國已有數家便士報,但它一出現便成了大眾化報紙成功的典範。它每份售價一分錢,並且首創街頭出售。作為一家僅有4頁的小型報紙,其報道內容主要為當地發生的事件與暴力新聞,其取材大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瑣事,但是讀起來極有趣味。《太陽報》以其特有的風格和低廉的價格,深受讀者的歡迎。 《太陽報》的成功,使得短時間內,美國各地出現了許多效法者。其中影響最大者,當推詹姆士·戈登·貝內特(1795—1872年)於1835年5月創辦的《紐約先驅報》。貝內特仿效《太陽報》的作法,採用聳人聽聞的題材,並加上自己的花招;在犯罪新聞的報道方面,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為了戰勝《太陽報》,貝內特一方面擴大報道領域,創辦富有特色的金融專業,報道金融市場、貨幣交易和證券行情,以吸引商業階級讀者;另方面,他還提出了「人道主義」、「改良社會」的口號,大肆攻擊政客、議員和教會,以造成聳動性效果。 如果說,《太陽報》和《紐約先驅報》等大眾化便士報的犯罪新聞與煽情宣傳,使得它們還夠不上稱為一個負責的報紙,那麼,霍勒斯·格里利(1811—1872年)創辦的《紐約論壇報》,則以其高尚的理想、客觀的態度和負責的精神,代表著便士報的最高典範。它的創刊、發展,標志著美國大眾化報刊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法國的大眾化報刊
英國的大眾化報刊
英國雖然在歷史上最早完成了資產階級蘇命,但是由於這場革命的不徹底性,一些封建傳統尤其是封建君主控制言論的手段,又為那些曾經高呼自由的新的當權階層所繼承。到19世紀初,盡管工業革命已席捲了整個英國,工商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英國報業非但末承其惠,反而還在知識稅的重壓下,苟延殘喘。隨著新興工業資產階級和勞動者階級的呼聲不斷增長,英國的知識稅最終於1861年廢除。至此,英國報刊頭上的重壓解除,一時間,大眾化廉價報刊紛紛出現。《每日電訊報》成為英國第一家成功的大眾化便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