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家覺得二戰中英國表現怎麼樣
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我個人認為英國為二戰盟軍取勝有著很大的貢獻。
消弱德國空軍:
德國空軍是相當強的一個部隊,不管是飛機質量還是飛行員素質。然而英國皇家空軍在不列顛保衛戰中,成功擊退德國空軍,並且俘虜、擊落很多德國王牌飛行員。德國空軍的削弱提高了日後蘇聯的反擊和諾曼底登陸的成功率,並且減少了盟軍方面的傷亡。
使德國兩線作戰:
德國的進攻計劃是:迅速統一歐洲,然後進攻蘇聯。因為如果歐洲淪陷,美國很可能採取自守而不是進攻。然而,由於英國的頑強,加上希特勒心急,希特勒做出了最終會讓他滅亡的決定:在英國沒投降的情況下,進攻蘇聯。日後,英國會協助美國、加拿大和法國軍隊進攻德國。
肉餡計劃:
在戰爭後期,德國軍官正確的推測出西盟軍會在西西里島登陸並進攻義大利。但是英國用一位因肺病死去的病人+疑兵之計(讓蒙哥馬利在撒丁島附近出現),成功騙了德國軍隊,讓德意軍隊認為西盟軍要在撒丁島登陸。這一次騙局成功使盟軍登陸義大利,使義大利投降。
拖住德國進軍速度(義大利也有功):
在北非戰場,義大利(意呆利)想進攻埃及。英國派蒙哥馬利將軍駐守。意軍不能攻陷開羅,所以向德國求救。希特勒派名將隆美爾對抗蒙哥馬利,但是也未能取勝。關鍵一點是,因為要去幫義大利,德國額外消耗了要用來進攻蘇聯的物資、人力和時間。要是德國提前就能進攻蘇聯,說不定戰局會有很大的改變。
B. 英國在二戰之後發展速度怎麼樣
二戰結束後,英國經濟迅速恢復並得以發展。20世紀50年代初,其國內生產總值居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但1956年以後,英國工業逐漸走下坡路,年平均增長率遠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世界排名不斷下降,1970年退居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五位。盡管如此,英國經濟增長速度仍比戰前快得多,而且國民收入在1950至1970年的20年間增長了3倍多。英國的工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舊工業部門日趨衰落,新興工業部門發展較快。雖然農業在英國經濟中不佔主要地位,但在政府的廣泛干預下仍獲得了較大發展,甚至超過了法國~
C. 英國在二戰後是怎麼樣衰落的呢
好像沒有!!!!
一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和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殖民地獨立.在一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它和美國不同,美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在戰局將定的時候加入了即將勝利的一方,而英國卻是從頭到底,所以損失非常大,而得到的卻和美國相同.所以英國在世界大戰中其實相比與美國來說是失敗方.
在二次大戰中,英國飽受了德國的轟炸,工業設施受到重創,最後拚死拼活藉助美國的幫助才打敗德國,但自己內陸的工業損失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的.美國是個獨立大陸的國家,況且美洲大陸本來就是它自認為的"後院"所以相比英國有地理優勢,完全不必擔心敵對國家的武裝進攻.
在二戰之後,民族情緒高漲,英國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相繼獨立,"英聯邦"成為了一個鬆散的組織.要知道英國在工業革命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掠奪到了殖民地國家如中國、印度的大量廉價的生產資料,以及對殖民地的物資傾銷.當靠掠奪而崛起的英國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的時候,衰落是可想而知的
D. 二戰時如果英國投降局勢會怎麼樣
英國投降的話,西線戰場就完結了。
但是德國能否滅掉蘇聯這不好說,因為當年拿破崙就曾經敗在俄羅斯的嚴寒當中,蘇聯這個國家潛力很大,恐怕德國一時半會很難拿下,那麼局勢就可能是:
以德國為核心的歐洲法西斯主義政權將確立,北非和東南亞一些同盟國控制區也會落入德日意的手中。德國可能會通過與蘇聯簽訂一系列條約來休戰以蓄積力量(當然最終會撕毀的),然後運送先進的軍備給日本(當年德國就曾計劃將「虎王」坦克以高出出廠價整整2倍的價錢賣給日本,不過最後因為戰事吃緊不了了之),那麼同盟國局勢就岌岌可危了。相信不久之後等德國恢復實力後,蘇聯和美國的命運也好不到哪去。
然而軸心國依然會失敗,原因就是他們主張的政策是逆歷史潮流而行的。種族滅絕政策最終會失掉民心,就算他們勉強攻佔了大片土地,各地的人民也會持續並且頑強地抵抗他們,現在美國在伊拉克的情況便是個樣板(當然要比他們好點了,至少沒有明目張膽地屠殺)。
一句話,你要攻下一個國家不難,但是要守住它很難;你要滅掉一個政府或一支軍隊很容易,但是要滅掉一個民族是絕對難以實現的。
E. 二戰英國
丘吉爾寧死不屈
F. 二戰英國情況!
英國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是海上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後來加上在兩次工業革命之後屬於全世界科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海軍實力一流,在全球屬於最有說話權的國家之一。幾乎任何方面都是領先於其他國家的。陸軍實力一般,二戰時沒有與德國正面對抗的實力。
政治方面,前期英國首先張伯倫屬於綏靖政策。能不打就不打。丘吉爾上台後態度非常強硬,他對全國演講要戰斗到底,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德國攻克波蘭、挪威、比利時、芬蘭、捷克斯洛伐克、法國、荷蘭等國後,西歐命懸一線,只有英國孤軍奮戰,拼著英吉利海峽和美國的物質資源一直撐著。德國調轉槍頭對付蘇聯,英國並沒有趁著難得的機會休息,而是馬上藉此空隙拉美國參戰。可以說沒有英國的抵抗,歐洲戰場早就結束了。
蘇聯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後開始反擊。英、美聯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英美空軍對德國的工廠、幾場大規模轟炸也對蘇聯的反攻起到了一定幫助。
所以後來德國也就屢戰屢敗知道投降。
整個二戰對英國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農業和輕工業幾乎荒廢,城市破壞,很多名勝古跡被摧毀。
G. 二戰前英國情況
二戰前的英國整體上是日薄西山,走下坡路的狀態。
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逐漸喪失工業壟斷地位。後起的美國 逐步趕上並超過英國,導致相互間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紀初,德國成為英國競爭對手。面對嚴峻的形勢,英國政府積極擴充軍備,尤其是海軍。為對付德國,英國放棄19世紀奉行的「光輝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後,英、法、俄「三國協約」實際上形成。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英國最終擊敗德國潛艇部隊,維護了它的制海權。戰爭中英帝國參戰人員陣亡總數達50萬以上。大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失敗告終,也是英國的一大勝利。但是,勝利並沒有給英國帶來期待中的振興和發展。
在經濟方面,英國從戰前的債權國變為戰後的債務國,國際金融中心由英國倫敦轉移到了美國紐約,「日不落帝國」世界政治、軍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實亡。尤其是,一戰中,英國商船損失,使得其航運業遭遇重創,導致英國貿易量的下降。更加嚴重的是,英國之前的經濟命脈:殖民地,在二戰前出現了大量的失控現象。英國對領土的控制力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削減,對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大不如前。
雪上加霜的是,1929年開始於美國的大蕭條迅速地影響了資本主義全球市場,英國當然也不能倖免。雖然由於其殖民地和海外貿易線的支撐英國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仍然對其造成了沉重打擊。
總之,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到今天,二百三十餘年中,一戰之後到二戰之前這段時間是英國經濟發展最緩慢的時期。
H. 二戰時期英國的處境是怎樣的
當時英國處境遠遠要比丘吉爾在上述《二戰回憶錄》中描述的危險得多。人們相信,分割了波蘭的斯大林和希特勒很可能繼續瓜分世界其他地方。正如所有人知道的,斯大林向希特勒源源不斷地提供後者發動戰爭所需的各種生鐵、棉花、糧食、錳和硫磺等原材料,如果斯大林再允許德軍自由通過蘇聯邊境向印度這個英國後方基地進攻,後果將會是非常嚴重的。
還有,由於張伯倫和法國的達拉第給予斯大林的冷遇,也是由於東西方長期的利害沖突,特別是意識形態的巨大差別,一旦蘇聯加入德國陣營一道反對英國,那樣,結果將更加可怕!這樣,離間蘇德同盟,實施禍水東移策略就成為當時英國丘吉爾政府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
為了離間對英國構成潛在威脅的蘇德同盟,丘吉爾指令英國駐莫斯科大使克里普斯於1941年4月19日將一份英國方面的備忘錄轉交給蘇聯人民外交委員會委員維辛斯基。
I. 二戰中的英國情況
英國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是海上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後來加上在兩次工業革命之後屬於全世界科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海軍實力一流,在全球屬於最有說話權的國家之一。幾乎任何方面都是領先於其他國家的。陸軍實力一般,二戰時沒有與德國正面對抗的實力。
政治方面,前期英國首先張伯倫屬於綏靖政策。能不打就不打。丘吉爾上台後態度非常強硬,他對全國演講要戰斗到底,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德國攻克波蘭、挪威、比利時、芬蘭、捷克斯洛伐克、法國、荷蘭等國後,西歐命懸一線,只有英國孤軍奮戰,拼著英吉利海峽和美國的物質資源一直撐著。德國調轉槍頭對付蘇聯,英國並沒有趁著難得的機會休息,而是馬上藉此空隙拉美國參戰。可以說沒有英國的抵抗,歐洲戰場早就結束了。
蘇聯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後開始反擊。英、美聯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英美空軍對德國的工廠、幾場大規模轟炸也對蘇聯的反攻起到了一定幫助。
所以後來德國也就屢戰屢敗知道投降。
整個二戰對英國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農業和輕工業幾乎荒廢,城市破壞,很多名勝古跡被摧毀。
我個人觀點直接一句話概括英國在二戰中誓死抵抗,勇氣可嘉,為了抗擊納粹徹底從日不落帝國變成了二流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