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中法國投降之後怎麼了
二戰中法國投降之後,事實上投降之後的法國,除宵禁和主要工業品供給德國外幾無損失。這避免了與德國鏖戰後嚴重的經濟衰退和殖民地損失,從而讓英國和蘇聯獲益。
1940年6月22日法國宣布投降,同時成立以貝當元帥為首的親納粹「維希法國」。由於英國擔心法國艦隊為德國所索俘虜,英國派艦隊擊沉了法國艦隊,由此造成了維希法國和盟國的敵對關系。但是法國在戴高樂和他所領導的自由法國(後稱戰鬥法國)繼續跟法西斯抗爭。法國50萬「內地軍」在解放巴黎中的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1)法國佔領英國後怎麼了擴展閱讀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年9月,波蘭覆亡。 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擊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大部分撤入英國境內,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 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命令(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 企圖迫使英國屈服。 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陰謀。德國遭到了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首次失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B. 15世紀初法國在英國的攻勢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但是,到15世紀初,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年)利用法國封建領主內訌,重新發動進攻。1415年,大破法軍於阿金庫爾,佔領巴黎和法國北部大部地區。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六世先後死去,英方宣布不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年)兼領法國國王。法國太子查理(後稱查理七世)受到南方貴族的支持,與北方對抗。
C. 二戰中,法國投降納粹德國後,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是什麼狀態
法國投降後,他們的殖民地的狀態主要還是看他們處在哪方的勢力范圍內。畢竟法國的殖民地有很多,法國投降了,管不了這么遠了,這些殖民地就只有選擇見機行事了。
還有一種就是直接被同盟國和軸心國攻佔了,被迫加入其他國家。法國被德國投降佔領後,英國直接就佔領了法國在中東地區的敘利亞和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德國選擇突尼西亞給佔領了。在遙遠的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則是被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日本所佔領。
D. 求問歐洲歷史達人,英國曾被法國佔領過
英國最古老的民族叫盎格魯人
後來,日耳曼民族的撒克遜人從大陸入侵英倫島
民族融合之後形成了現在英國的主體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
羅馬帝國時期,英國被羅馬人佔領
變成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羅馬帝國衰落後,英國逐漸脫離歐洲大陸成文一個獨立的國家
1066年諾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統帥下成功地入侵英格蘭,英國從此在150年內宮廷里全是說法語的盎格魯—諾曼貴族。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們仍然控制著法國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些地區。
開始了新一輪的民族融合
至此,近代的英國主體民族基本形成
上面那段話可能說的就是諾曼底公爵入侵的事情
E. 曾經強大的英國和法國,在一戰後為什麼會迅速衰落呢
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衰落都是彼此循環起伏的,當然這樣的說法太過籠統,細看英法在一戰之後的衰落是有內外兩方面的。
這兩個國家都是准備了多年看準時機一擊制勝的,因此他們早就在勝負的天平上押了最穩的一邊。同時他們在戰後也掌握了世界的政治秩序,我們說一戰後的世界體系是凡爾賽華盛頓的,這也就是第一次世界中心不僅在歐洲而且在美國。最後,英法的衰弱其實在戰前就有伏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美憑借科學技術的飛躍就已經在趕超英法了,只是一場戰爭讓一切都明了了。
F. 在英法百年戰爭,為什麼法蘭西最後能取得勝利
人民無法忍受這種壓迫,奮起反抗百年戰爭。因此,英國在百年戰爭後不僅一無所獲,而且還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法國領土,迫使它放棄大陸霸權,轉而向海洋發展。七年戰爭前,英國正處於世界上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資產階級革命與工業革命相結合,使英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有了很大的進步。簡而言之,這就是工業革命。
隨後,法國人民奮起反抗,趕走了英國侵略者,英國除加萊港外成為法國領土,法國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百年戰爭中,法國雖然受到戰爭的損害,但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使法國經濟迅速恢復,也激發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事實上,英法百年戰爭,前期英國和一半法國打了另一半法國,後期另一半法國反擊成功,不僅收復了全國,完成了統一,還把英國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放棄歐洲,轉向海外擴張。
百年戰爭的意義不在於暫時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利益,而在於一個種族的傳承,一個種族的優劣。例如,英法兩國對疫情爆發的態度,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反映了一個國家統治階級的領導力和地位水平。因為難民政策,法國的情況比以前差很多,但數據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
G. 英國和法國歷史關系
英法本來是沒什麼關系的,但1066年法國的統治者威廉公爵對英國發動了戰爭,並征服了英國,諾曼底征服之後,封建制度在英國確立。威廉一世之後,英國的每一個國王都是他的直系後代子孫,英國開始了世襲的君主制。
從這一時期開始,英法兩國的關系變得極其復雜,隨後的很多英國國王還兼有法國貴族的身份,導致後來英國國王也有權利爭取法國王位,這成為後來血雨腥風的英法百年戰爭的原因之一。
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
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
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
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
在英國大陸上,戰爭從來沒有間斷過。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不斷的發生沖突,這期間民族融合是少不了的,可就在中世紀之後,法國的王公貴族不斷的登陸英國,而且他們的封地也被分往英國,最早的英國國王叫做諾曼底大公。
這時候的英國基本沒有任何文字,而法國人將自己的文字帶到了英國大陸,並不斷的通過本土化形成了現代的英語,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有好多的語言,發音跟法國的非常相似。
法國那邊肯定不服,而英國這邊兒也寸步不讓,他們互不承認,互相稱自己為對方的王。明爭暗鬥之中,英國和法國開啟了百年戰爭,百年戰爭之中法國和英國各占優勢。
而英國竟然有幾次打到了法國的本土,聖女貞德原本只是一個不通世事的小姑娘,但就是這么一個人,指揮法國的軍隊抵擋住了英國人的侵略進攻,英國人趕回了本土,保住了法國領土的完整。
H. 英法百年戰爭是怎麼樣的法國為何能反敗為勝
對英法百年戰爭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我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起英法百年戰爭,這是英國與法國在中世紀時期打的最為持久的一場戰爭。在整個中世紀內,除了波及到整個歐洲以及西亞世界的十字軍東征之外,就再也不存在這么持久的戰爭了。而事實上,雖然稱為英法百年戰爭,但是在這場戰爭當中,英格蘭和法國一直處於一種極為不平等的戰略態勢中。
前者不僅率先發難,更是在之後長達116年的戰爭期間幾乎占盡了先機和優勢,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戰爭末期,最終的勝利者卻是屬於原先只能苦苦支撐的法蘭西,戰爭結束之後,在戰爭前期英格蘭所攻佔的所有地區盡數被法國收復。不僅如此,就連原本屬於英國的諾曼底地區也被後者佔領。在之後的歲月里,這一地區再未能被英格蘭收復。這又是為什麼呢?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才使得這樣的攻守態勢發生了改變呢?
1.免役金制度下的英格蘭長弓與采邑制度下的法蘭西騎兵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軍事上的問題,英法百年戰爭的發起者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與他懦弱的父親不同,這位英格蘭君主極肖其祖父愛德華一世,也就是「長腿愛德華」。雖然並不如長腿一般暴虐,但是愛德華三世在面對法蘭西的問題上仍然顯得極為強勢,曾經多次以自己血統問題干涉法國國王的繼承權問題。
而他的強勢並非毫無憑借,其最大的依靠就是在愛德華一世時期開始逐漸風靡整個英格蘭的威爾士長弓。這也是後世所熟悉的英格蘭長弓的鼻祖。與許多人印象當中,依賴敏捷作戰的弓箭手不同的是,在古代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攻守還是需要一副合格的身體才能拉得動這種將近一人高的英格蘭長弓。
除此以外,英格蘭長弓雖然不要求百步穿楊的精準,但基本的射擊精度卻還是十分重要的。想要駕馭這種長弓,還需要長期的訓練來提升自己設計的準度。相比之下,法國的士兵並則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接受長期的軍事訓練。這在中世紀也是最為常見的場景,當地的領主往往會從農民那裡徵收錢糧。然後以騎士領、男爵領、伯爵領為單位,組成一個個軍事集團。在這一過程當中,這些職業的軍隊都需要由領主來負責訓練和徵召。
這些領地的軍隊質量參差不齊,與領主的資金狀況和偏好都有著很大的關系。一些大的公爵領,其麾下的士兵往往較為精銳,而一些貧瘠的騎士領領主,可能連自己的扈從騎士都無法配備合格的戰馬。而在作戰的時候,這些騎士和他們的扈從往往才是整個法國最精銳的戰力來源。
相比之下,英格蘭的情況就頗為復雜,一方面,從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就開始流行的盾牌稅給於了國王更多的錢財幫助他們組建自己的部隊。而其麾下的領主,也有不少以免役金贖買自己的戰力。這種贖買制度使得他們更傾向於內政,而戰爭過程中,他們會僱傭更為職業的軍人代替他們作戰。
最諷刺的是,正是他們這種顯得有些貪生怕死的心態和行為,英格蘭軍隊的組成中,騎士數量雖然遠遠低於法國,但其職業部隊的數量反而因為這種雇傭兵的存在變得極為充足。這些雇傭兵中,有不少都是所謂的英格蘭長弓手,雖然他們並不精於騎射,但他們其中有不少甚至還有著自己的馬匹。以精銳之師攻伐烏合之眾,這也是愛德華三世敢於和法蘭西為敵的原因。
在戰爭前期,無論是愛德華三世主導的克雷西之戰還是黑太子的普瓦捷之戰,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關鍵戰役。而這兩次戰役,同樣也使得英格蘭長弓名揚歐陸。其潑灑的箭雨更是成了所有法國領主的夢魘。在距離英法百年戰爭已經過去三百多年之後,曾經有一個法國作家在描寫雨季的時候,曾經寫道:「雨落若英夷之箭」。可見這種武器的恐怖。
然而,這樣的態勢在戰爭進行到1320年前後發生了改變。要知道,雖然法國的軍隊並不如英格蘭的軍隊精銳,但是在重騎兵的擁有量上後者卻只有前者的三成左右。以1320年的數據為例,此時的法國雖然已不再全盛時期,但是其治下的男爵領數量還是多達300個,以當時的采邑制度來計算,這就相當於至少九千的騎兵總數。而英格蘭的領主,根據史料記載,在愛德華一世統治期間,即使是加上蘇格蘭的附庸,也只有三千之數。更何況在百年戰爭期間,蘇格蘭一直是處於降而復叛,剿而復降的尷尬境地,根本不可能為後者提供兵源。騎兵數量稀少,是英格蘭免役金制度的唯一缺陷。
在百年戰爭後期,法國領主和將領們,尤其是曾經光復蘭斯的聖女貞德,都開始注意利用騎兵數量的優勢以及機動性來進行迂迴作戰。同時,利用小規模的沖突避免陷入陣地戰的漩渦,同樣也是法蘭西將領用犧牲總結出的最佳戰術。從此以後,原本可以利用拒馬樁和高地以逸待勞的英格蘭長弓手,就很難重現克雷西之戰、普瓦捷之戰的戰爭奇跡。
2.法國王室威權的恢復以及紅白玫瑰之戰的濫觴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事實上有許多戰爭的結束都與政治有關。而之所以法蘭西和英國會出現攻守互換的情況,也與此有著巨大的聯系。
其實,在百年戰爭開始之前,法蘭西一直處於一種諸侯割據的混亂狀況中。腓力二世、獅心王查理、愛德華一世、愛德華三世、黑太子,相比於英傑輩出(同時也是瘋子輩出)的英格蘭,同一時期的法國王室就顯得有些相形見絀了。
正因如此,法國王室的威權在其封臣的領土上一直得不到真正的尊重。據當時的史料記載,法國王室成員大多不會離開其首都巴黎,這並非完全因為首都巴黎那致命的吸引力,相反,真正促使他們不敢離開的真正原因是這些王室成員害怕在其他領主的土地上遭到暗殺。
從這點上來講,此時的法國已經面臨著最為嚴重的局面了。然而,英法百年戰爭的前期,雖然法蘭西節節敗退,甚至連首都巴黎都被英格蘭攻陷,大半個國家也完全淪為敵手,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貴族的凄慘死亡以及侵略者的瘋狂無狀,讓支持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查理七世)的貴族開始聚攏在他的身邊。
敵人的強大促使這些爭斗的貴族選擇查理七世作為自己最後的救世主。而這也使得這位已經失去王位繼承權的王太子卻成為整個法蘭西權柄的唯一掌控者。再加上聖女貞德這位幾乎被人們當做「瑪利亞」化身的聖女存在,整個法國的國家意識也開始覺醒。
相反,頻傳大捷的英格蘭反而因為勝利,陷入了政治的漩渦中,一些戰爭中表現極為突出的貴族,勢力范圍在這段時間里迅速擴大。比如蘭考斯特以及約克家族就是這次百年戰爭期間最大的獲益者,而最令英國王室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家族竟然因此而陷入無盡的內訌中。甚至有人認為,之所以約克和蘭考斯特家族在瘋王繼位之後,會如此喪心病狂的開啟內戰,以至於釀成紅白玫瑰之戰的悲劇,與百年戰爭中兩家族的齟齬和矛盾有著直接的關系。
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臣強主弱而陷入內斗得英格蘭自然無力再繼續維持在法國佔領區的統治,最終在1453年,法國奪回吉耶訥,這意味著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而這也成為了百年戰爭結束的標志。
3.總結
百年戰爭,是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大的世紀之戰。而同樣因為這個原因,想要將百年戰爭的得失完全歸結於某一因素的出現,總會失之偏頗。事實上,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使得法國重新確立了中央集權。同時也讓英格蘭失去了所有海外土地,最終變成一個海島國家。有人認為,正是這種失利,使得英格蘭在這之後,開始將目光投向海洋,最終成就了一個日不落帝國。
I. 英法百年戰爭,法蘭西經常丟城失寨,最後如何反敗為勝的
在整個中世紀中,除了波及整個歐洲和西亞的十字軍東征,持續時間最長的國戰,當屬英法之間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不僅率先發難,步步緊逼,在長達116年的戰爭絕大多數時間里,更是連戰連捷,幾乎占盡了所有先機。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戰爭末期,最終勝利的天平,卻倒向了原本苦苦支撐行將崩潰的法蘭西。法蘭西人不僅將丟失的領土全部收復,還成功把原本屬於英國的諾曼底地區占為己有,將它永遠留在了法蘭西的懷抱。
那麼,英法戰爭後期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法蘭西得以反敗為勝呢?
(玫瑰戰爭)
三、國家意識的較量。
戰爭前期,法蘭西節節敗退,連首都巴黎都被英格蘭攻陷,大半個國家淪落敵手,貴族們慘遭殺戮,為了避免厄運繼續降臨,餘下的貴族們聚攏在太子身邊,團結一心一致抗敵,整個法國的國家意識開始覺醒。
但連戰連捷的英格蘭,卻反而因為勝利,陷入爭權奪利的漩渦中,一些貴族居功自傲,開始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連最大的蘭考斯特及約克家族之間,都引發了紅白玫瑰的內戰悲劇。
此消彼長之下,內斗的英格蘭無力維持對法國佔領地的統治,最終全國一心的法國全面反擊,在1453年奪回吉耶納,收復全部失地,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結束。
百年戰爭不僅讓法國重新建立更加穩定的集權,也讓英格蘭失去了所有島外領地,成為一個海島國家,而正是這種失利,讓盎格魯人轉而將目光投向海洋,開始海外殖民地擴張,成長為一個新的日不落帝國。
J. 二戰法國投降後,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命運怎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國戰敗投降之後,其在海外的殖民地主要呈現出以下幾種情況:
1.被德國佔領。
而戴高樂將軍在法國戰敗之後就逃到了英國,他宣揚法蘭西精神,組織軍隊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有不少法國的殖民地響應了戴高樂將軍的號召,聽命於戴高樂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