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類海洋傳奇(十八)
這篇文章我們來講講歐洲(1756 1763)年爆發的七年戰爭中和英國相關的的海上和陸上戰役。這場戰爭被某些 歷史 學家稱之為「第零次世界大戰」,這主要是因為其波及范圍大,參與的國家多。不過也有 歷史 學家不以為然,因為這場戰爭並沒有影響到大部分亞非國家,比如世界陸上霸主中國。
七年戰爭是英、普、葡、漢諾威(英王老家)等國和奧、俄、法、西、瑞等國兩方勢力之間的一場較量。起初的戰場主要在歐洲,後來擴展到了美洲、印度和菲律賓。歐洲部分主要是普魯士同奧、俄之間的較量,海外部分主要是英國對陣法、西兩國。戰爭目的是為了解決上次戰爭留下的問題。今天我們主要講海外部分的對決。
在美洲戰場英國充分調動了美洲移民們的積極性,建立了一支由5萬名移民組成的軍隊。後來的美國總統華盛頓也參加了這支軍隊。起初北美法軍在蒙卡爾姆將軍的帶領下兩次擊敗英軍,不過隨後英軍在沃爾夫將軍的帶領下於1759年水陸兩軍並進,在加拿大亞伯拉罕平原擊潰了法軍。但是英國主將沃爾夫在激戰中不幸陣亡,法國主將蒙卡爾姆也身受重傷,不久在魁北克城中不治身亡。次年英軍便一舉拿下了法國的魁北克、蒙特利爾等殖民城市。當然英國陸軍能拿下北美也離不開海軍的協助。西班牙怕英國搶了自己在美洲的殖民地也加入了戰爭,結果被英國人搶走了菲律賓、古巴島和佛羅里達。
在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員工克萊武於1757年在普拉西大敗親法的孟加拉納瓦布(即地方總督),拿下加爾各答控制了孟加拉地區。不久他也被英王封為孟加拉總督。之後東印度公司於1761年拿下了法國的本地治里、加里加爾等殖民城市,不久又排除了荷蘭在印度的勢力,開始了獨自征服、殖民印度的過程。
在歐洲陸上戰場英國大力支持盟國普魯士,使得普魯士免於亡國。當然這也得感謝俄國1762年皇位更替,親普的彼得三世上台使得普俄和談成為可能。在海上戰場起初法國於1756年在地中海梅諾卡島海域擊敗英軍,此後又於1759年兩次試圖從海上襲擊英國。第一次法國海軍從土倫出發結果被直布羅陀的英軍發現,接著便在葡萄牙拉古什海域被英國海軍殲滅。第二次法國海軍從布雷斯特出發襲擊英國,結果又被英軍察覺,接著英國派愛德華·霍克將軍在基伯龍灣將法軍主力擊潰,保衛了本土。
在這場戰爭中許多海軍名將比如胡德兄弟(薩繆爾和亞歷山大)和羅德尼都在戰爭中斬露頭角,亞歷山大參加了基伯龍灣海戰,羅德尼、薩繆爾也參加了對法國北部海域和北美的作戰。
1763年英法雙方在法國簽訂了《巴黎和約》,規定法國在美洲只保留馬提尼克島、法屬蓋亞那等少量殖民地,英國將印度占的城市還給法國,但法國不得在此拓展勢力。西班牙獲得了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區,並用佛羅里達換回了古巴島和菲律賓。
此戰後北美大部分地區都被英國所控,法國在印度的勢力被大大削弱。英國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路易十五的歐洲霸主夢也破滅了,在他1775年去世後留給了孫子路易十六一個國庫空虛,民怨沸騰的法國。雖然法軍後來1783年在北美擊敗了英國,但法國的 社會 問題卻依然嚴重,一場革命在所難免,不少法國士兵回國後都參加了革命。
其實法國爭霸失敗的原因與西、葡類似,都是資本主義發展受到了封建統治的阻礙,重商主義不能適應發展迅速的資本主義。而且法國海軍戰鬥力並不突出,很少能擊敗英荷,打仗主要是靠陸軍。法國和英國對上好比李逵遇到張順,後來的戰爭也體現了這點。雖然此時法國稱霸海洋的夢想依然存在,但是這個機會得等到大革命後。
❷ 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為何將王室改姓為「溫莎」
英國的王位最早建立於9世紀,在後來的一千多年裡共出現過12個王朝。其中丹麥王朝和諾曼底王朝是由於異族入主英格蘭而造成的。王位在同族男性成員中相傳時,朝代的名稱沿襲不變;王位如果傳至女王的兒子,朝代的名稱就會改變。新的朝代通常是根據執政王的家族姓氏或封地來命名的,然而,英國目前的朝代——溫莎王朝的命名卻另有一段掌故。
謠言傳到喬治五世的耳朵里,他大為震驚,十分懼怕。為了避嫌,喬治五世決定放棄「薩克斯·科堡」這個德國姓氏,另外取一個帶有鮮明英國特色的新姓氏。王室高參和社會名流支持國王,積極出謀獻策,給當時已年過半百的英王取姓。開始有人提出,讓國王一家姓「都鐸-斯圖亞特」或者「費茲洛伊」,後來,又有人獻策,叫國王姓「約克」,「蘭開斯特」。甚至還有人叫他們的國王乾脆姓「英格蘭」,所有這些建議,都被國王否定了。
有一天,國王的私人秘書斯坦福特漢姆突然想起騎士時代,愛德華三世曾被封為「溫莎的愛德華」。他立即向國王建議用「溫莎」作為「一家之姓」。
❸ 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是在什麼時候
七年戰爭勝利後的1763年,英國首次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不過二十年後因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失敗,英國被迫收起自傲心,暫時取消日不落帝國的自稱。
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因此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
到了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如今,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以取代大英帝國。
(3)1763年英國自稱什麼擴展閱讀:
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
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腓力二世時期(1556-1598年在位),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並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在1582年蓬塔德爾加達海戰成為無可置疑的海上最強霸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不落帝國
❹ 日不落帝國是哪三個國家
歷史上一共有兩個國家先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它們分別是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
西班牙帝國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
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范圍內的霸權。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確立了海上霸權。
也就是在七年戰爭勝利後的1763年,英國首次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不過二十年後因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失敗,英國被迫收起自傲心,暫時取消日不落帝國的自稱。
❺ 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時間
1763年,英國首次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在工業革命之前。
英國通過七年戰爭(1754年至1763年)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英國國運興於新航路開辟,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到大西洋沿岸, 英國占盡地利。再加上15世紀晚期,通過圈地運動,推動城市和貿易的發展。
16世紀末打敗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17世紀初(1607年)奪得北美第一塊殖民地——佛吉尼亞。但之後海上霸主還不是英國,而是荷蘭(尼德蘭),號稱「海上馬車夫」
❻ 英國在幾幾年為日不落帝國
在七年戰爭勝利後的1763年,英國首次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不過二十年後因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失敗,英國被迫收起自傲心,暫時取消日不落帝國的自稱。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因此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
❼ 關於日不落帝國(英國)你們了解多少知識
英國建立日不落帝國的時間是1815年。1815年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正式成為世界警察,開始殖民全球。
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形成的核心原因就是看到了別的國家的巨大利益,讓英國羨慕嫉妒恨,於是就想搶過來。
帶來的先進生產力和強大軍事力量,征服了歐洲,亞洲,美洲遼闊的殖民地,殖民24個國家,殖民領土3367萬平方公里,結果就是金錢源源不斷的來。當然這樣的做法最後的結果就是帶來戰爭。
❽ 英國曾自稱為「日不落帝國」,當時那些國家的那些地方屬於它的殖民地
1.非洲:
甘比亞,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並入獅子山,1888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94年部分內陸地區也被宣布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獲得獨立。
獅子山,自1787年起獅子山就是英國公司進行黑奴貿易的重要據點,1807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其內陸地區被宣布為英國的保護國,1961年獨立。
好望角,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面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
2。美洲:
英屬宏都拉斯,今貝里斯。1636年起就有英國的洋蘇木砍伐者在該國沿岸定居,之後西班牙與英國展開了對該地控制權的爭奪,直到1786年英國取得完全的控制權。1862年至1884年該地由牙買加管轄,1884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81年獨立。
加拿大,法屬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國佔領,1763年成立英屬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魁北克被分為上下加拿大兩個獨立的殖民地,後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為東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稱作西加拿大,東西加拿大又分別是後來魁北克省與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們與新不倫瑞克和新斯科舍於1867年合並組成加拿大自治領,之後英屬哥倫比亞、愛德華王子島、西北地區和紐芬蘭島又陸續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福克蘭群島,1765年英國首次佔領福克蘭群島,後在西班牙的抗議下於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佔領,1841年開始進行殖民統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蘭群島歸其所有引發馬島戰爭,英國在戰爭勝利後重新取得該島的主權。
紐芬蘭,15世紀後期起英國的船隻就在該地區海域捕魚,1583年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登陸紐芬蘭並宣布其為英國領土,1713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1855年紐芬蘭成立責任政府,但1934年英國又恢復對其殖民統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巴哈馬群島 1717年開始被英國統治,1973年獨立。
巴貝多 1625年起開始有人在該島上居住,1663年歸英國政府統治,1966年獨立。
百慕大群島 1612年一家倫敦公司開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
多米尼加 1761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8年法國重奪多米尼加,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8年獨立。
牙買加 1655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該島,1962年獨立。
聖赫勒拿島 1651年英國吞並該島,1661年起東印度公司對其進行管理,1834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管轄。
3.亞洲:
英屬印度 1609年起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據點,1757年開始向內陸擴張領土,多數印度邦保持內部事務的自治,但是就必須服從東印度公司的絕對權威。1858年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統治,印度也逐漸成為英國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稱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國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稱號。1947年印度在分裂為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後獨立;1972年孟加拉國又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
4.歐洲:
直布羅陀 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
5。大洋洲:
澳大利亞 新南威爾士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的一個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庫克就提出對澳大利亞東部沿海進行開發,1788年第一批英國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爾士成立責任政府。1824年昆士蘭成為英國在莫爾頓灣所建的第一個殖民地,一開始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1859年脫離,成立獨立的責任政府。1834年英國議會決定在澳大利亞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國殖民者到達南澳大利亞,1855年南澳大利亞成立責任政府。塔斯馬尼亞則早在1803年就被歐洲人殖民,最早被稱作范迪門蘭,是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下的一個行政區。1825年脫離新南威爾士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56年成立責任政府。1834年,來自塔斯馬尼亞的英國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成立,4年後成立責任政府。西澳大利亞則從1826年開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責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合並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紐西蘭 詹姆斯·庫克分別於1769年和1770年對紐西蘭北島和南島提出主權要求,1840年英國與當地毛利人簽訂條約,英國開始統治紐西蘭,1856年紐西蘭成立責任政府,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❾ 乾隆時期的英國在干什麼
乾隆時期的英國,通過工業革命,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在七年戰爭勝利後的1763年,英國首次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
1、乾隆是清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的年號。前後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1736年至1795年。
2、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起止時間為1740年至1748年。
3、七年戰爭,起止時間為1756年至1763年。
4、1740年前後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盪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抵制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都爆發於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丘吉爾稱七年戰爭後「英國在歐洲之外成為海上和陸上的主人」,他援用英國政治家霍勒斯·沃波爾當時的評論來渲染英國顯赫的大國地位:「羅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們征服世界只經過三次戰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羅馬時代擴大了一倍」。
(9)1763年英國自稱什麼擴展閱讀: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工業革命不但在交通運輸方面,在通訊聯絡方面引起了一場革命,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人類征服了時間和空間。自遠古起,人類一直以坐馬車、騎馬或乘帆船所需旅行的小時數來表示不同地方之間的距離。但到了21世紀初,人類穿著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過了地球。人類能夠憑借汽船和鐵路越過海洋和大陸,能夠用電報與世界各地的同胞通訊。
這些成就和其他一些使人類能利用煤的能量、能成本低廉地生產鐵、能同時紡100根紗線的成就一起,表明了工業革命這第一階段的影響和意義。
這一階段使世界統一起來,統一的程度極大地超過了世界早先在羅馬人時代或蒙古人時代所曾有過的統一程度;並且,使歐洲對世界的支配成為可能,這種支配一直持續到工業革命擴散到其他地區為止。
在西歐國家和美國轟轟烈烈革命時,中國清王朝正做著「天朝大國」的美夢,英國等國是不會放過這塊能掠取財富的土地,這也是誘發鴉片戰爭的一個原因。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對印度、東南亞的侵略加劇,印度、埃及、緬甸相繼落為英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❿ 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它在當年究竟有多麼強大
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語: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葡萄牙語:o império no qual o sol nunca se põe)是指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霸權的帝國。而如今該詞在一定的場合用來形容帝國主義,而未必特指某一統一的國家政體,歷史上一共有兩個國家先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它們分別是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
而日不落的說法要追溯到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上的一次演講。而在舊約中一個類似的概念可能早於希羅多德,其中詩篇談到了彌賽亞王:「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
大英帝國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
美國的擴張
在近年來,該詞被轉義並引入美國的政治語言。《美國歷史導讀》一書中描述了原來的十三個殖民地如何和在不列顛帝國擴張的「風頭浪尖」獨立,接著談到,然後「美利堅合眾國自己變成了一個帝國,影響力最終超越了曾經是最偉大的不列顛霸權。今天,獨立兩個多世紀過後,在美國政府、公民和海外駐軍所擁有的領土上,或者在美國霸權控制下的美國勢力范圍中的國家上空,太陽永不落下。」
而「日不落帝國」一詞究其原意,則部分老牌殖民帝國都符合條件,如葡萄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和法蘭西殖民帝國,在它們的領土上空太陽也不會下沉。「日不落帝國」一詞擴展應用於這些國家,則和「全球帝國」的概念相重合,即只要符合「領土上空太陽不落」條件的全球帝國都可被稱為「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