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德國二戰攻佔英國用了多久

德國二戰攻佔英國用了多久

發布時間:2022-02-14 14:34:28

① 二戰德國佔領時間

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決定入侵波蘭,為了把入侵合理化,希特勒令士兵假扮波蘭士兵「入侵」德國,波德戰爭正式爆發。德軍利用夜幕的掩護,對波蘭發動閃電戰突襲。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但是波蘭的抗戰並沒有得到英、法兩國任何有效的軍事支持,而是實行所謂的「假戰」。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最終波蘭軍隊還是被裝備精良的德軍擊潰。9月6日,波蘭政府撤離華沙。9月17日,華沙保衛戰開始。在同一天,蘇聯紅軍進入波蘭東部並佔領。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被瓜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12月14日,在相信盟軍可能威脅鐵礦來源後,希特勒下令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草擬入侵挪威計劃,即威瑟堡行動。4月9日德國的入侵開始,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馬上投降,挪威軍隊奮力抵抗。盟軍援軍部隊4月14日開始在挪威各處抵達,但因主要港口皆控制在徳軍手上,重武器和後勤運送都出現困難,但盟軍仍能奪回主要目標納爾維克,並將港口完全破壞。6月7日,哈康國王和國會轉進英國成立流亡政府,6月9日盟軍最後在納爾維克的部隊完成撤離,次日挪威淪陷。

法國戰役是德軍於1940年5月10日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的軍事行動,作戰分為兩個階段:將德軍部隊進攻比利時,吸引盟軍主力北上前往預定的防線迎擊,而其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山區,長驅直入盟軍後方,將其切斷補給與通訊並圍殲的「黃色行動」,該行動中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從敦克爾克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

德軍第二階段的作戰是6月5日開始的「紅色行動」,從法軍側翼包圍馬其諾防線的守軍,並南下進攻。在戰爭呈一面倒之勢時,義大利於6月10日向法國宣戰。法國政府遷至波爾多,巴黎設為不設防城市,並在6月14日被德軍所佔領。法國新任總理菲利普·貝當於6月17日發錶停戰宣言,並與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對於軸心國來說,這場戰役是一個輝煌的勝利。法國被分為北部與西部的德國佔領區、東南部小區域的義大利佔領區和南方的殘存國家—維希法國,後者還在1942年11月10日被全面佔領,直到1944年盟軍登陸後才脫離德軍的控制,而低地國家則在1944年至1945年期間才相繼被解放。

納粹德國於西線閃擊戰攻佔法國後,希特勒決定揮軍英國。1940年8月13日,納粹德國空軍開始突襲英倫海峽及英國本土,計劃殲滅英國的空軍基地,以及消除英國的空軍颶風戰斗機和噴火戰斗機主力。但在英國南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再加上英國使用新研發的雷達,使得德軍在這一天遭到了失敗。自此,英德的空軍不斷在英國的空中交戰,雙方亦傷亡慘重。至8月28日晚,德國對英國城市利物浦發動轟炸,造成英國大量平民傷亡。後來,英國皇家空軍開始對德國進行反擊,在8月下旬接連轟炸德國首都柏林。德國為了對抗英國皇家空軍的夜襲,便於9月初發動對倫敦的空襲,使得英國再次生靈塗炭。

入侵南斯拉夫是軸心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1941年4月6日進攻南斯拉夫王國,最後南斯拉夫皇家軍隊在4月17日無條件投降、軸心國佔領其國土及克羅埃西亞獨立。

希特勒於英國受挫後,決定在1941年6月22日突襲蘇聯,約有320萬的德軍地面部隊投入了東線的攻勢,伴隨的還有數十萬的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義大利部隊,芬蘭(並非軸心國,但因蘇芬戰爭而與蘇聯對立)則從北邊發動攻勢。德軍的攻勢也引燃了許多蘇聯佔領國的獨立運動,6月22日立陶宛發生了反蘇聯的暴動,並在隔天發布了獨立的宣言。大約有30,000名立陶宛人加入叛變行列。隨著德軍向北方的攻勢進展,叛變也蔓延至愛沙尼亞了。

但蘇軍在同時對抗這些敵軍的同時也持續進行大規模的增援,東線的蘇軍部隊在6月22日時約有260萬人,盡管半年的戰事造成450萬人死傷的驚人數字,至年底時已經躍升為超過4百萬人了。

德軍於前半年的戰事非常順利,先後佔領了烏克蘭、白俄羅斯及四分一個蘇聯,並消減450萬蘇軍。可是裝甲車隊行軍太快,令步兵不能配合,而後勤供應也來不及,令德軍失去突襲效果。而游擊隊也令德軍十分煩惱。

冬天把蘇聯變成泥沼,坦克無法前進,步兵舉步難行,希特勒決定先進攻北部較乾地區才進攻莫斯科,但反令很多德軍冷死和武器冷壞,而且受到當地蘇軍攻擊,德軍敗陣,更給了時間莫斯科准備。德軍進攻莫斯科後,斯大林以一番言論振作蘇軍信心,而德軍則因環境惡劣而軍不鬆散,苦戰數月後蘇軍終於戰勝潰不成軍的德軍。

② 請問二戰德國打敗法國用了多久

一個多月,時間是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

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Ju 87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

5時30分,在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

1940年6月10日,法國政府撤出巴黎,遷往圖爾。同日,義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13日,巴黎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14日,法國政府再遷往波爾多時,德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巴黎。

就在德軍佔領巴黎的當天,德軍A集團軍的左翼已進至到馬奇諾防線的側背,「因為這條無用的防線,畢竟還存在著數十萬沒有投降或被消滅的法國軍隊」。

希特勒要求倫德施泰特與C集團軍合作,徹底消滅那裡的法國部隊。根據希特勒下達的15號作戰指令,一直在馬奇諾防線當面執行吸引法軍注意力任務的C集團軍,立即選擇馬奇諾防線守軍的薄弱處,即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築壘地域的接合部發起進攻。

A、C兩集團軍前後夾擊,馬奇諾防線很快被突破。17日,C集團軍進至馬恩-萊茵運河上,A集團軍佔領了凡爾登,法軍50萬被包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數逃往瑞士外其餘全部被殲。

18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22日,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國戰役結束。

(2)德國二戰攻佔英國用了多久擴展閱讀:

二十世紀世紀三十年代,法國在國防部長馬其諾將軍的主持下,耗費六十億法郎的巨資,沿著法德邊境修築了長約四百公里的堡壘群,共有五千八百個永久性工事,這就是聞名於世的馬其諾防線。

法國政府以為有此防線即可高枕無憂。然而在戰爭中,當德軍穿過法比邊境直趨巴黎時,這在紙上被描繪成「堅不可摧」的偉大工事,立即化為一堆廢銅爛鐵,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和英國同屬協約國,共同對德作戰,戰後盡管形勢多有變化,兩國仍維持了某種盟友關系。

1939年上半年,法國和英國共同允諾承擔保衛波蘭、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的義務。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和英國又一起宣布對德作戰,並共同進行所謂「奇怪戰爭」,致使百萬法軍空等在馬其諾防線中,坐失作戰良機。

1940年5月10日,德軍發動「西線戰事」,這一次炸彈直接落到了法國人的頭上,英法同盟也開始面臨真正的考驗。5月15日,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即驚呼,防線已被突破,敗局無法挽回。

次日丘吉爾趕到巴黎,氣急敗壞地申斥法方作戰不力,並表示英方除派出少量空軍外,已無能力再提供其他支援。5月20日,魏剛接替甘末林出任法軍總司令。

6月10日,所謂魏剛防線又被突破,次日,丘吉爾再次趕到法國,建議法方即使在正規軍完全潰敗後,也應開展游擊戰,遭到時已出任副總理的貝當嚴詞拒絕。

6月13日,即巴黎陷落前的一天,丘吉爾來到都爾,和法國領導人作最後一次會晤。此時英國在法國僅有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和匆匆趕來的一個加拿大師,均不足以成大事。不久它們又都全部撤走,於是在歐陸遂無英國的一兵一卒。

眼看法國這艘大船行將傾覆,作為盟友的英國不僅不鼎力相助,反而想乘人之危,為自己大撈一把。

陸上雖告慘敗,但法國依然保留了一支幾乎未被觸動的海軍,共擁有:七艘主力艦、一艘航空母艦、十八艘巡洋艦、四十八艘驅逐艦和七十一艘潛艇,自然使英國垂涎三尺。

6月16日,英國兩次急電法國政府,聲稱只要法國艦隊駛向英國港口停泊,英國就同意法國停戰。

美國駐法大使蒲立德電告國務院,英國人當務之急為保留自己的空軍和海軍,「以便一旦被迫和希特勒作交易時,能用來作為手中的王牌」;貝當則說英國人有意讓法德相互廝殺,然後再自己與德媾和。

英國不僅想佔有法國的艦隊,而且還想乘機吞並法國的殖民地,6月16日提出建立「統一的英法聯盟」的建議,它是一個具有統一的憲法、議會、政府和軍隊的實體。

英國外交部當即指示法屬殖民地的英國總領事向當地殖民機構提出接受英國保護的建議,在絕大多數場合均遭拒絕。

盡管6月18日,法國方面向英政府保證不讓法國艦隊落入德軍之手,但英國仍出動大批艦艇圍攻停泊在北非米爾斯克比爾港的法國艦隊。

當時法國在那裡集中了兩艘主力艦、兩艘巡洋艦、一艘航空母艦和十一艘驅逐艦,在英軍的猛烈炮火下,除「斯特拉斯堡號」主力艦外,大多數法艦均失去戰鬥力,另有一千兩百餘名法軍官兵喪生。

而在北非的亞歷山大港,法艦在多日被圍困後,於7月7日同意解除武裝,只有一艘主力艦「黎塞留號」設法逃至達喀爾。

在馬提尼克的法國艦隊則受到英、美海軍的嚴密監視,動彈不得。這樣一來,一個世界海軍大國就在自己的盟友、另一個世界海軍大國背信棄義的打擊下,徹底消失了!

法國在敗亡之際,不僅希望自己的盟友能給予幫助,而且還多次懇求大洋彼岸的美國能伸出援助之手。5月22日,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又要求羅斯福派美國海、空軍參加歐戰。

6月10日,雷諾呼籲美國除遠征軍外,能提供所有一切可能的援助。6月14日,雷諾又將法國比作一個溺水的人,哀求美國及時援助。

羅斯福對法國方面的請求均置若罔聞,僅在6月17日敦促剛出任法國新總理的貝當切勿放棄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正是在這樣完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與德國在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國在二戰中的崩潰:大禍臨頭時 軍方如在夢游

③ 二戰時德軍要是在諾曼底把盟軍打回去或攻陷英國本土那戰爭要打多久

不會```````````!!!!!!!!!!!
整個戰局那時蘇聯已經足夠一人將德國擊潰的條件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以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而載入史冊,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大約有200萬人死亡,其中50萬是平民。該戰役與中途島海戰同時成為二戰最重大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是蘇聯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根本轉折點。
而在西線,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唯一的重要戰役是進攻義大利。歐洲戰場上犧牲的蘇聯人要比其他所有國家死亡人數的總和還多。大約有2700萬蘇聯人,其中包括了1300萬平民,在德意志帝國入侵時死亡。在很多被納粹佔領的城市,平民逮捕後就被燒死或槍擊而死。斯拉夫人始終被納粹分子認為是「劣等民族」,所以對他們進行殘酷的種族大屠殺。
蘇德戰場是二戰時期最主要的陸上戰場,也是二戰中決定勝負的主戰場之一,德軍80%的陸軍力量在蘇德戰場上被殲滅。蘇聯為抵抗德意志帝國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當然蘇聯並非是在孤軍奮戰,同盟國為了支援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冒著極大的風險向蘇聯提供包括飛機,戰車,步槍,軍服到各種原料等大量戰略物資;但更主要的是蘇聯軍民的艱苦戰斗。此外,蘇聯幾乎未參與重大海戰,直到戰爭末期(8月5日)才正式對日本宣戰.
德軍80%的陸軍力量在蘇德戰場上被殲滅。這足以說明即使諾曼底沒有人登陸德國還是必敗
1941年10月,德軍大舉進犯莫斯科,蘇軍展開積極防禦,消滅德軍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1942年11月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殲德軍主力,德軍損失慘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蘇軍基本上扭轉了衛國戰爭和二次大戰的全局。不久蘇軍又取得了庫爾斯克戰向的勝利,收復大片失地。1944年蘇軍發起戰略性總反攻,通過對德軍10次打擊,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並把軍事行動轉為在德國及其附庸國的領土上進行,迫使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先後退出戰爭,轉而反對德國。
1945年初,蘇軍展開強大攻勢,攻入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進占東普魯士和西里西亞。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並於5月8日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

④ 德國佔領歐洲用了多久時間

二戰時,德國用了三個月時間佔領了歐洲。

⑤ 二戰德國打敗英法聯軍用了多久

第一:德軍在西線戰役時沒有殲滅敦克爾克的30萬英法聯軍,使之成為日後盟軍反撲的中堅力量。 第二:德國的資源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戰爭消耗。 第三:德國沒有在戰爭初期消滅英國皇家空軍,導致德軍在不列顛空戰中的失敗,海獅計劃的泡湯,致使德國在今後處於和一戰時期同樣的兩線作戰的泥潭。 第四: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使一直處於孤立主義中的美國覺醒,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喚醒了美國強大的軍事和工業實力。 第五:德國沒有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將蘇聯擊敗,使德軍與蘇聯陷於長期的拉鋸戰,蘇聯國土遼闊有著極大的戰略縱身,人口眾多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德軍只有在戰爭的第一年戰勝蘇聯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第六:如果就算沒有在第一年擊潰蘇聯,但是可以迅速攻佔莫斯科這個蘇維埃政權的心臟,就會對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產生極大動搖。但是由於希特勒對戰局的錯誤指揮,沒有聽取古德里安的先攻打莫斯科的意見,而是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大軍攻打基輔再打莫斯科,使德軍浪費的兩個月的寶貴時間,等到德軍在回師莫斯科的時候德軍的士氣以大打折扣,裝甲部隊也有大量損失,在加上冬季的來到,朱可夫已經在莫斯科正面建立了一道縱身100多公里的防線。使得德軍喪失了在戰爭初期攻佔莫斯科的最佳時機,等德軍到達莫斯科城下時以是強弩之磨。 第七:德國最高統帥部對盟軍到底是在諾曼底還是加萊登陸的判斷失誤 ,將盟軍的登陸地點判斷成加萊導致對諾曼底地區防守的空虛,所謂的大西洋壁壘更是與戈培爾所吹噓的相差甚遠,使盟軍輕易上岸。 第八:盟軍登陸後,由於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致使德軍的4個裝甲師沒有及時趕到諾曼底海灘。 第九:德國最高統帥部對德軍反擊的4個裝甲師的部署存在嚴重失誤,希特勒將部隊部署在距諾曼底海灘數十公里以外的內陸地區,而且這4個師的調動必須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使得德軍的裝甲部隊喪失了最佳的反擊機會。 第十:德軍阿登反擊的失敗使德軍喪失了其所有的裝甲部隊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⑥ 二戰時期德國入侵過英國本土嗎

打不贏,但是德國也拿英國沒辦法。理由:1、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這些地方當時還屬於大英帝國,所以英國可利用的兵源、資源多餘德國,可以耗下去。2、皇家空軍不弱於德國空軍、皇家海軍遠遠強於德國海軍,所以德國很難進攻到英國本土。3、東線還有蘇聯拖著德國

⑦ 二戰時英國和德國打過嗎

打過,二戰時英國和德國交手的戰役有不列顛之戰、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敦刻爾克大撤退等。

1、不列顛之戰

不列顛之戰(Battle of Britai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

而這次戰爭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英聯邦的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

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國家的流亡政府,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英國的行列;

當時屬於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飛鷹中隊」(Eagle Squadrons)與英國並肩作戰。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空軍軍團」(Corpo Aereo Italiano)與德國空軍一起戰斗。

戰爭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國的失敗告終,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軍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開始制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2、阿拉曼戰役

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德國司令埃爾溫·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這場戰爭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致使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王國欲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佔有戰略資源豐富的中東的希望破滅。

這場戰役結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阿拉曼戰役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與瓜島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3、西西里登陸

西西里登陸開始於1943年7月9日晚上,而以盟軍獲勝於8月17日結束。登陸西西里島的行動代號為哈士奇,被視為進攻義大利的行動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登陸行動之一。

從軍事策略上,進攻西西里的行動達到盟軍策劃者之目的,從島上消滅軸心國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及令義大利首相貝尼托·墨索里尼下台。此行動為後來進攻義大利揭開序幕。

1943年7月9日深夜,盟軍以空降登陸開始了西西里戰役。由於希特勒在判斷盟軍登陸地點時嚴重錯誤,德軍裝甲師的反擊被盟軍粉碎,意軍幾乎未加抵抗便倉皇撤退,海岸防線很快被摧毀。

美軍部隊和英軍部隊先後進入墨西拿,佔領全島。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宣告結束。西西里島戰役是盟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在敵領土上實施的一次重要戰役。

盟軍不僅在軍事上獲取了直接進攻義大利的跳板,而且在政治上強烈震撼了已經動搖的義大利政府,導致墨索里尼垮台和義大利投降,為盟軍打開從南部登陸歐洲的大門。

軸心國共傷亡29000人及有140000人被俘(主要是義大利士兵,據盟軍的記錄來看其實有不少人是主動逃離戰線,而不是被迫投降的)。

美軍共有2237人陣亡及6544人受傷及被俘;英軍共有2721人陣亡及10122人受傷及被俘;加拿大軍共有562人死亡及748人受傷及被俘。

很多美軍及全部加拿大軍第一次參戰。軸心國成功從西西里撤出超過100000人及100000輛車輛,而面對盟軍巨大之海空優勢,這是十分驚人的成功。

4、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

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

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辟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

5、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實力。

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志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被德國佔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列顛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諾曼底登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拉曼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敦刻爾克大撤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西里登陸

⑧ 二戰時德國佔領英國了嗎

1939年9月1日,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起「閃電戰」為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從1939年9月1日到1940年6月22日,德國軍隊只用了9個月時間,就攻克了波蘭、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號稱「歐洲第二軍事強國」的法國,只抵抗了42天就宣布投降。加上戰前就攻佔的奧地利、捷克,德國這時候已經攻佔了大半個歐洲,北起挪威、南到西班牙的全部大西洋沿岸已被德國控制。

接下來,德國是不是就應該跨越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進行攻擊呢?

德國人也正是這樣想的。為此,德國於1940年7月6日簽發了「海獅計劃」。為了實施這一計劃,德國集中了3個空軍集團軍,有作戰飛機2669架,以及168艘運輸艦、1910艘駁船、419艘拖船,1600艘汽艇。

相比之下,英國的情況堪稱不妙。

此前,英法聯軍在德國軍隊的「閃電戰」下,迅速崩潰。為了避免被德國軍隊包圍、殲滅,英法聯軍不惜代價實施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將33.8萬人安全撤回英國本土,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可是,在這次大撤退裡面,英法聯軍損失了所有的重型裝備和軍需物資,產生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英國用什麼來抵抗德國的進攻呢?

幸運的是,英國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

英國從17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強國。在很長時間,排名世界第二和第三的國家,海軍力量加起來都趕不上英國。就算在二戰之前,英國依然是世界第一海軍強國,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等後起之秀。

在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里,英國憑什麼能在9天內撤走近34萬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英國的全部海上力量,包括近千艘民用船舶和數十艘軍用艦艇。當時,除了英國,包括美國、德國、法國在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做得到。

有這樣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德國不敢掉以輕心。德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可海軍是他們的弱項。為了鉗制英國海軍,德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不斷對英國海軍發起沖擊,可效果不大。英國海軍以一對二,用一條海上防線將德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困在家門口,不敢輕舉妄動。

正因為此,德國實施「海獅計劃」的主要策略是空軍,而不是海軍,要用轟炸機對英國進行狂轟濫炸,逼迫英國投降。

1940年8月13日,德國啟動了「海獅計劃」,動用了近500架轟炸機和1000餘架戰斗機,飛過英吉利海峽,向英國本土進攻。

如前所述,英國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損失了所有的重型裝備,防空武器嚴重不足。英國空軍總共只有1200多架飛機,不但在數量上遠遠不及德國空軍,質量上也差得很遠。因此,在8月13日的這次空戰中,英國一天之內就損失了446架飛機和231名飛行員死傷。

此外,英國9個機場中的5個機場遭到嚴重破壞,7個雷達站中的6個被炸成廢墟。這就意味著,英國空軍的通信系統面臨著癱瘓的危險。

英國沒有屈服於德國空軍的大轟炸。他們一邊開動強大的軍事工業生產機器,源源不斷地製造出戰斗機,一邊招募年輕的英國小夥子加入到空軍隊伍。當時,許多法國、波蘭臨時政府也從本國公民里招募飛行員,為英國空軍效力。就這樣,英國空軍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足以與德國空軍抗衡。

1940年8月25日,英國空軍甚至還能夠在應對德國空軍之餘,派出81架轟炸機,遠赴德國,對德國首都柏林進行轟炸。

由於在空戰上占不到便宜,1940年9月17日,德國在最後一次嘗試飛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的計劃失敗後,不得不宣告中止「海獅計劃」。

⑨ 二戰中德國攻陷各國所用的時間 國家寫全點

只算攻陷,不算合並佔領?以下是攻陷全境的的時間。

1.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分兩部分

①1938年10月1日,慕尼黑協議簽訂,德國凱對蘇德台地區實施軍事佔領。

②1939年3月15,16日,德軍完全侵佔捷克斯洛伐克。

2.波蘭

1939年9月1日-9月27日

註:與蘇聯瓜分。

3.丹麥

1940年4月9日,大約4小時

4.挪威

1940年4月9日-6月10日

5.盧森堡

1940年5月10日

6.荷蘭

1940年5月10日-5月14日

7.比利時

1940年5月10日-5月28日

8.法國

1940年5月10日(曼施坦因計劃開始實施)-6月14日(首都巴黎被攻佔)

註:佔領法國約3/5的領土。

9.希臘

1941年4月6日-6月1日(克里特島戰役結束

10.總結一下,到1940年德國佔領了捷克、波蘭西部、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到1942年末,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獲得了軍事上的巨大勝利,不僅控制了幾乎整個東南歐,還佔領了大片蘇聯西部領土,第三帝國的勢力范圍達到了空前的地步。一下是德極盛時期的版圖

⑩ 二戰時期德國人對英國第一次猛烈襲擊是什麼時候

德國人對英國的第一次猛烈襲擊是從7月10日開始的,人們通常把這一天作為空戰開始的日子。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准備在英國登陸作戰」的第16號令,即所謂的「海獅計劃」。命令准備工作應在8月中旬完成,其作戰目的是「清除英國本土作為對德作戰的基地,並且在必要時,全部予以佔領」。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二戰攻佔英國用了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服有哪些手游 瀏覽:232
歐麗薇蘭經典義大利面和天使哪個好吃 瀏覽:233
中國什麼星座的人最多 瀏覽:333
98印尼排華殺了多少人 瀏覽:813
越南的紅酒為什麼那麼貴 瀏覽:783
印度防彈玻璃在哪裡買 瀏覽:645
中國車機哪個牌子好 瀏覽:284
伊朗的乞丐為什麼富有 瀏覽:797
如何與印度人談姓氏 瀏覽:804
打越南的游戲有哪些 瀏覽:148
印度哪裡的河最白 瀏覽:613
中國人壽儲備幹部是做什麼的 瀏覽:908
中國國父什麼意思 瀏覽:367
怎麼把語言設置成越南語 瀏覽:757
越南300k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280
韓文越南怎麼寫 瀏覽:529
義大利撲克牌有什麼 瀏覽:536
印度病毒死亡率多少 瀏覽:94
英國大學在哪裡申請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