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二戰期間美國以多少驅逐艦向英國

二戰期間美國以多少驅逐艦向英國

發布時間:2023-02-23 12:12:20

Ⅰ 美國在二戰時對同盟國進行了哪些軍事援助

  1. 在法律上通過<租借法案》在美國不捲入戰爭的前提下,為盟國提供戰爭物資。主要對英國,中國,蘇聯進行軍事援助,總價值估計在500億美元左右。

  2. 根據各國實際情況不同,援助的內容也不同。對英國援助最多270億美元,對蘇聯援助109億美元,對中國援助8.45億美元(這是美國公布的數字)

  3. 向英國主要提供了大量的退役驅逐艦,為英國商船護航。後來美國參戰後,乾脆直接為英國商船護航。

  4. 向蘇聯援助的項目比較多,主要提供了大量的食品,軍用卡車,一萬七千多架飛機,七千多坦克,還有大量製作坦克裝甲的鋼材,還有橡膠製品,有色金屬等等。戰後美蘇雙方出自各自政治利益考慮,就援助的具體數字說法不一,但估計美國對蘇聯援助物資的價值佔到蘇聯在整個二戰期間物資消耗價值的百分之十。

  5. 由於中國當時軍事工業和重工業很落後,無法利用物資直接生產武器,所以對中國的援助主要是成品的武器,特別是輕武器和小口徑火炮,抗戰結束時,國名黨440萬正規軍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美械裝備,還有大名頂頂的飛虎隊,直接援助飛機和飛行員,還幫中國培訓飛行員。在印度還幫中國培訓和裝備了兩只精銳部隊新一軍和新六軍。

  6. 還向法國,加拿大,英聯邦國家,等反法西斯盟國提供了好幾十億美元的武器和物資援助。

Ⅱ 二戰結束時美國驅逐艦總數

二戰結束時候美國現役的驅逐艦在300艘。
DD-522 Luce 盧斯 1942 1945.5.4在沖繩被神風特攻隊撞沉 DD-534 McCord 麥科德 1943 1974年解體
DD-677 McDermut 麥克德莫 1943 1966年解體
DD-678 McGowan 麥高恩 1943 1960年轉交西班牙,改名Jorge Juan,1987年解體 DD-575 McKee 麥基 1943 1974年解體 DD-679 McNair 麥克奈爾 1943 1976年解體 DD-676 Marshall 馬歇爾 1943 1970年解體 DD-680 Melvin 梅爾文 1943 1975年解體 DD-691 Mertz 默茨 1943 1971年解體 DD-595 Metcalf 梅特卡夫 1944 1972年解體 DD-535 Miller 米勒 1943 1975年解體 DD-798 Monssen 蒙森 1944 1963年解體
DD-560 Morrison 莫里森 1943 1945.5.4在沖繩被神風特攻隊撞沉
DD-528 Mullany 馬拉尼 1943 1971年賣給台灣,改名「慶陽」號,1994年解體 DD-576 Murray 默里 1943 1966年解體
DD-586 Newcomb 紐康姆 1943 1947年解體 DD-449 Nicholas 尼古拉斯 1942 1970年解體
DD-690 Norman Scott 諾曼·斯科特 1943 1973年解體 DD-450 O'Bannon 奧班農 1942 1970年解體
DD-536 Owen 奧文 1943 1973年解體
DD-590 Paul Hamilton 保羅·漢密爾頓 1943 1970年解體 DD-498 Philip 菲利普 1942 1971年解體 DD-685 Picking 皮金 1943 1976年解體 DD-800 Porter 波特 1944 1974年解體
DD-682 Porterfield 波特菲爾德 1943 1976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95 Preston 普雷斯頓 1944 1969年轉交土耳其,改名Icel,1981年解體 DD-561 Prichett 普里切特 1944 1969年轉交義大利,改名Geniere,1975年解體 DD-477 Pringle 普林格爾 1942 1945.4.16在沖繩被神風特攻隊撞沉 DD-446 Radford 雷德福 1942 1970年解體 DD-688 Remey 李梅 1943 1976年解體
DD-499 Renshaw 倫肖 1942 1970年解體
DD-664 Richard P. Leary 理查德·P·利里 1944 1959年轉交日本海上自衛隊,改名「時雨」號,1976年解體 DD-500 Ringgold 林戈爾德 1942 1959年轉交原西德,改名Z2,1981年又賣給希臘,改名Kimon,1993年解體 DD-562 Robinson 魯賓遜 1944 1982年作為靶艦沉沒
DD-804 Rooks 魯克斯 1944 1962年轉交智利,改名Cochrane,1983年解體 DD-563 Ross 羅斯 1944 1978年作為靶艦沉沒 DD-564 Rowe 羅 1944 1982年作為靶艦沉沒
DD-465 Saufley 索夫利 1942 1968年作為靶艦沉沒 DD-501 Schroeder 施羅德 1943 1974年解體
DD-596 Shields 希爾茲 1945 1972年賣給巴西,改名Maranhao,1990年解體 DD-643 Sigourney 西古爾尼 1943 1975年解體 DD-502 Sigsbee 西格斯比 1943 1975年解體
DD-565 Smalley 斯莫利 1944 1966年解體
DD-512 Spence 斯彭斯 1943 1944.12.18在呂宋島附近遭遇台風傾覆 DD-577 Sproston 斯普羅斯頓 1943 1971解體
DD-478 Stanly 斯坦利 1942 1971年解體
DD-644 Stembel 斯坦貝爾 1943 1961年轉交阿根廷,改名Rosales,1982年解體 DD-538 Stephen Potter 斯蒂芬·波特 1943 1973年解體 DD-479 Stevens 史蒂文斯 1943 1973年解體
DD-683 Stockham 斯托克姆 1944 1977年作為靶艦沉沒
DD-566 Stoddard 斯托達德 1944 1997年作為靶艦沉沒
DD-467 Strong 斯特朗 1942 1943.7.5在新喬治亞島附近被魚雷擊沉 DD-468 Taylor 泰勒 1942 1969年轉交義大利,改名Lanciere,1971年解體 DD-513 Terry 特里 1943 1974年解體 DD-514 Thatcher 撒切爾 1943 1948年解體
DD-537 The Sullivans 沙利文 1943 1977年在布法羅辟為紀念艦 DD-539 Tingey 廷吉 1943 1966年作為靶艦沉沒
DD-530 Trathen 特拉森 1943 1973年解體
DD-591 Twiggs 特威格斯 1943 1945.6.16在沖繩被魚雷擊沉
DD-540 Twining 特文寧 1943 1971年賣給台灣,改名「貴陽」號,1994年解體
DD-687 Uhlmann 烏爾曼 1943 1974年解體 DD-656 Van Valkenburgh 范瓦爾肯伯 1944 1967年轉交土耳其,改名Izmir,1986年解體 DD-689 Wadleigh 瓦德雷 1943 1962年轉交智利,改名Blanco Encalada,1983年解體
DD-516 Wadsworth 沃茲沃思 1943 1959年轉交原西德,改名Z3,1980年又賣給希臘,改名Nearchos,1991解體 DD-517 Walker 沃爾克 1943 1969年轉交義大利,改名Fante,1971年解體 DD-466 Waller 沃勒 1942 1970年作為靶艦沉沒 DD-567 Watts 瓦茨 1944 1974年解體
DD-684 Wedderburn 韋德伯恩 1944 1971年作為靶艦沉沒 DD-578 Wickes 威克斯 1943 1974年作為靶艦沉沒
DD-597 Wiley 威利 1945 1970年解體
DD-579 William D. Porter 威廉·D·波特 1943 1945.6.10在沖繩被神風特攻隊撞沉 DD-568 Wren 雷恩 1944 1975年解體
DD-541 Yarnall 亞納爾 1943 1968年移交台灣,改名「昆陽」號,1994年解體 DD-580 Young 楊 1943 1970年作為靶艦沉沒
*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Allen M. Sumner) 簡介
「艾倫·薩姆納」級是「弗萊徹」級的增大型,它的戰斗半徑比以往任一級驅逐艦都大,是美國在二戰中建造的最好的驅逐艦。該級共建造70艘(其中12艘在建造過程中改為快速布雷艦DM),當中有3艘是在戰後才完工的。60年代初,有33艘「艾倫·薩姆納」級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可搭載反潛直升機。1975年,該級全部退役,有一大部分轉入其他國家的海軍。
數據
滿載排水量:2800噸;
主尺度:全長114.85米,全寬12.34米,吃水3.81米; 航速:34節; 艦員:345人;
主炮:Mk.32雙聯5吋高平兩用炮3座;
魚雷:五聯21吋魚雷發射管2具(部分艦只減少為1具);
防空兵器:四聯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2座,雙聯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2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11座; 反潛兵器:深水炸彈投擲槽2座,刺蝟彈發射器4—6座。
舷號 艦名 譯名 完工 備注
DD-752 Alfred A. Cunningham 阿爾弗雷德·A·坎寧安 1944 1979年作為靶艦沉沒 DD-692 Allen M. Sumner 艾倫·M·薩姆納 1944 1974年解體 DD-698 Ault 奧爾特 1944 1974年解體
DD-722 Barton 巴頓 1943 1969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56 Beatty 貝蒂 1945 1972年賣給委內瑞拉,改名Carabobo,1974年解體 DD-744 Blue 布魯 1944 1977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04 Borie 博里 1944 1972年賣給阿根廷,改名Hipolito Bouchard,1984年解體 DD-857 Bristol 布里斯托爾 1945 1969年移交台灣,改名「華陽」號,1994年解體 DD-745 Brush 布拉什 1944 1969年移交台灣,改名「襄陽」號,1984年解體 DD-761 Buck 巴克 1946 1973年賣給巴西,改名Alagoas ,1995年退役
DD-697 Charles S. Sperry 查爾斯·S·斯佩里 1944 1974年賣給智利,改名Ministro Zenteno,1990年解體 DD-730 Collett 科利特 1944 1974年賣給阿根廷,改名Piedra Buena,1984年解體 DD-705 Compton 康普頓 1944 1972年賣給巴西,改名Matto Grasso,1990年解體 DD-695 Cooper 庫珀 1944 1944.12.3被日本驅逐艦「竹」號擊沉
DD-727 De Haven 狄海文 1944 1973年賣給韓國,改名「仁川」號,1993年解體
DD-779 Douglas H. Fox 道格拉斯·H·福克斯 1944 1974年賣給智利,改名Ministro Portales,1990年解體 DD-741 Drexler 德雷克斯勒 1944 1945.5.28在沖繩被神風特攻隊撞沉 DD-696 English 英格利希 1944 1970年移交台灣,改名「惠陽」號 DD-754 Frank E. Evans 弗蘭克·E·埃文斯 1945 1969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06 Gainard 蓋納德 1944 1974年解體
DD-702 Hank 漢克 1944 1972年賣給阿根廷,改名Segui
DD-708 Harlan R. Dickson 哈倫·R·迪克森 1945 1973年解體 DD-748 Harry E. Hubbard 哈里·E·哈伯德 1944 1970年解體
DD-700 Haynsworth 海恩斯沃思 1944 1970年移交台灣,改名「岳陽」號,1994年解體 DD-762 Henley 亨利 1946 1975年解體
DD-709 Hugh Purvis 休·珀維斯 1945 1972年賣給土耳其,改名Zafer,1994年解體 DD-774 Hugh W. Hadley 休·W·哈德利 1944 1947年解體 DD-732 Hyman 海曼 1944 1970年解體
DD-694 Ingraham 英格拉姆 1944 1971年賣給希臘,改名Miaoulis,1992年解體 DD-776 James C. Owens 詹姆斯·C·奧文斯 1945 1973年賣給巴西,改名 Sergipe DD-755 John A. Bole 約翰·A·博尓 1945 70年代解體 DD-753 John R. Pierce 約翰·R·皮爾斯 1944 1974年解體
DD-760 John W. Thomason 約翰·W·托馬森 1945 1974年移交台灣,改名「南陽」號 DD-701 John W. Weeks 約翰·W·威克斯 1944 1970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24 Laffey 拉菲 1944 1981年在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辟為紀念艦 DD-759 Lofberg 洛夫伯格 1945 70年代解體
DD-770 Lowrey 勞里 1944 1973年賣給巴西,改名 Espirito Santo DD-729 Lyman K. Swenson 萊曼·K·斯溫森 1944 70年代解體
DD-731 Maddox 馬多克斯 1944 1972年賣給台灣,改名「鄱陽」號
DD-733 Mannert L. Abele 曼納特·L·艾伯爾 1944 1945.4.12在沖繩被神風特攻隊撞沉
DD-728 Mansfield 曼斯菲爾德 1944 70年代解體 DD-778 Massey 梅西 1944 1974年解體

DD-726 Meredith 梅雷迪斯 1944 1944.6.9在諾曼底被德國滑翔炸彈炸沉 DD-693 Moale 莫爾 1944 1974年解體
DD-725 O'Brien 奧布賴恩 1944 1972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34 Purdy 帕迪 1944 1974年解體 DD-757 Putnam 普特南 1944 1974年解體
DD-781 Robert K. Huntington 羅伯特·K·亨廷頓 1945 1973年賣給委內瑞拉,改名 Falcon,1981年解體 DD-747 Samuel N. Moore 塞繆爾·N·穆爾 1944 1969年移交台灣,改名「衡陽」號,1994年解體 DD-707 Soley 索利 1944 1970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80 Stormes 斯托姆斯 1945 1972年賣給伊朗,改名 Palang
DD-758 Strong 斯特朗 1945 1973年賣給巴西,改名 Rio Grande Del Norte,1997年駛往拆船廠途中沉沒 DD-746 Taussig 陶西格 1944 1974年賣給台灣,改名「洛陽」號,1994年解體
DD-699 Waldron 沃爾德倫 1944 1973年賣給哥倫比亞,改名Santander,1986年解體 DD-723 Walke 沃爾克 1944 1975年解體
DD-703 Wallace L. Lind 華萊士·L·林德 1944 1973年賣給韓國,改名「大邱」號
DD-775 Willard Keith 威拉德·基思 1944 1972年賣給哥倫比亞,改名Caldas,1977年解體 DD-777 Zellars 澤拉斯 1944 1971年賣給伊朗,改名 Babr

基林級驅逐艦(Gearing) 簡介
「基林」級是「艾倫·薩姆納」級的翻版,但尺寸略大。該級從1945年到1949年共有105艘建成,其中80艘趕在二戰結束前完工,但想在太平洋戰場上一顯身手已為時過晚。另外,還有50餘艘的計劃被取消。二戰結束後,有很大一部艦只重新定級為DDE、DDK、DDR和EDD,「基阿特」號改為DDG,成為美國第一艘導彈驅逐艦。60年代不少「基林」級經過FRAM I / II 改裝,直到80年代初才退役。另有很大一部分轉入其他國家海軍,目前仍活躍於海上。
數據
滿載排水量:3480噸;
主尺度:全長119.02米,全寬12.50米,吃水3.81米; 航速:32節; 艦員:367人;
主炮:Mk.32雙聯5吋高平兩用炮3座;
魚雷:五聯21吋魚雷發射管2具(後全部拆除);
防空兵器:四聯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2座,雙聯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2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 機關炮11座; 反潛兵器:不詳。
舷號 艦名 譯名 完工 備注
DD-826 Agerholm 阿格霍爾姆 1946 1982年作為靶艦沉沒
DD-869 Arnold J. Isbell 阿諾德·J·伊斯貝爾 1945 1973年賣給希臘,改名Sachtouris,1993年解體 DD-824 Basilone 巴錫龍 1949 1982年作為靶艦沉沒 DD-845 Baussell 鮑塞爾 1945 1997年解體 DD-807 Benner 本納 1945 1975年解體
DD-881 Bordelon 博德侖 1945 70年代解體
DD-887 Brinkley Bass 布林克利·巴斯 1945 1973年賣給巴西,改名Mariz e Barros
DD-868 Brownson 布朗森 1945 1977年解體
DD-825 Carpenter 卡彭特 1949 1981年賣給土耳其,改名Anitepe,現仍在役

D-88 Dennis J. Buckley 丹尼斯·J·巴克利 1945 1974年解體 DD-874 Duncan 鄧肯 1945 1980年作為靶艦沉沒DD-880 Dyess 戴斯 1945 80年代解體
DD-719 Epperson 愛潑森 1949 1977年賣給巴基斯坦,改名Taimur,現仍在役

D 4 Harold J. Ellison 哈羅德·J·埃利森 1945 1983年賣給巴基斯坦,改名Shah Jahan D-783 Gurke 格克 19 DD-742 Frank Knox 弗蘭克·諾克斯 1944 1971年賣給希臘,改名Themistocles,1992年解體 DD-858 Fred T. Berry 弗雷德·T·貝里 1945 1972年解體
45 1977年賣給希臘,改名Tombiazis,1997年解體 DD-712 Gyatt 基阿特1945 改為導彈驅逐艦 DDG-1,1970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18 Hamner 哈姆納 1945 1983年賣給台灣,改名「朝陽」號 DD-832 Hanson 漢森 1945 1973年賣給台灣,改名「遼4 Harold J. Ellison 哈羅德·J·埃利森 1945 1983年賣給巴基斯坦,改名Shah Jahan陽」號
DD-86,
DD-765 Keppler 凱普勒 1945 1972年賣給土耳其,改名 Tinaztepe,1982年解體 DD-879 Leary 利里 1945 1973年賣給西班牙,改名Langara,1992年解體

DD-852 Leonard F. Mason 萊奧納德·F·梅森 1946 1978年賣給台灣,改名「綏陽」號 DD-764 Lloyd Thomas 勞埃德·托馬斯 1945 1973年賣給台灣,改名「當陽」號 DD-860 McCaffery 麥卡弗雷 1945 1974年解體
DD-784 McKean 麥基恩 1945 80年代解體
DD-890 Meredith 梅雷迪斯 1945 1979年賣給土耳其,改名Savastepe
DD-829 Myles C. Fox 邁爾斯·C·福克斯 1945 80年代解體 DD-818 New 紐 1945 1977年賣給韓國,改名「大田」號
DD-883 Newman K. Perry 紐曼·K·佩里 1945 1981年賣給韓國,改名「京畿」號 DD-841 Noa 諾阿 1945 1973年賣給西班牙,改名 Blas De Lezo,1992年解體 DD-859 Norris 諾里斯 1945 1974年賣給土耳其,改名Kocatepe,1994年解體 DD-889 O'Hare 奧黑爾 1945 1979年賣給西班牙,改名 Mendez Nunez,1992年解體 DD-886 Orleck 奧列克 1945 1982年賣給土耳其,改名Yucetepe DD-846 Ozbourn 奧茲伯恩 1946 1975年解體
DD-877 Perkins 帕金斯 1945 1973年賣給阿根廷,改名Comodore Py,1984年解體 DD-844 Perry 佩里 1945 1974年解體
DD-839 Power 鮑爾 1945 1977年賣給台灣,改名「沈陽」號
DD-786 R.B. Anderson 理查德·B·安德森 1945 1977年賣給台灣,改名「開陽」號 DD-820 Rich 里奇 1945 1978年解體
DD-849 Richard E. Kraus 理查德·E·克勞斯 1946 1977年賣給韓國,改名「光州」號,現仍在役 DD-827 Robert A. Owens 羅伯特·A·歐文斯 1949 1982年賣給土耳其,改名Alcitepe,現仍在役 DD-822 Robert H. McCard 羅伯特·H·麥卡德 1945 1980年賣給土耳其,改名 Kilic Ali Pasa DD-847 Robert L. Wilson 羅伯特·L·威爾遜 1946 1980年作為靶艦沉沒 DD-876 Rodgers 羅傑斯 1945 1981年賣給韓國,改名「全州」號 DD-782 Rowan 羅恩 194 繆爾·B·羅伯茨 1946 1971年作為靶艦沉沒 DD-837 Sarsfield 薩斯菲爾德 1945 1977年賣給台灣,改名「德陽」號 DD-790 Shelton 謝爾頓 1946 1973年賣給台灣,改名「洛陽」號 5 1977年解體
DD-851 Rupertus 魯帕塔斯 1945 1973年賣給希臘,改名Kountouriotis DD-823 Samuel B. Roberts 塞繆爾·B·羅伯茨 1946 1971年作為靶艦沉沒 DD-837 Sarsfield 薩斯菲爾德 1945 1977年賣給台灣,改名「德陽」號 DD-790 Shelton 謝爾頓 1946 1973年賣給台灣,改名「洛陽」號
DD-743 Southerland 薩瑟蘭 1944 1997年作為靶艦沉沒
DD-863 Steinaker 斯坦內克 1945 1982年賣給墨西哥,改名Netzahualcoyotl DD-888 Stickell 斯蒂克爾 1945 1972年賣給希臘,改名Kanaris,1994年解體 DD-867 Stribling 斯特裡布林 1945 1980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17 Theodore E. Chandler 西奧多·E·錢德勒 1945 1975年解體
DD-828 Timmerman 蒂默爾曼 1952 1959年解體 DD-834 Turner 特納 1945 1970年解體 DD-878 Vesole 維索爾 1945 1983年作為靶艦沉沒 DD-862 Vogelsgesang 沃格吉桑 1945 1982年賣給墨西哥,改名Quetzalcoatl,後又改名 Ilhuicamina DD-843 Warrington 沃林頓 1945 70年代解體
DD-763 William C. Lawe 威廉·C·勞 1945 正等待解體
DD-714 William R. Rush 威廉·R·拉什 1945 1978年賣給韓國,改名「江原」號
DD-715 William M. Wood 威廉·M·伍德 1945 1983年作為靶艦沉沒
DD-716 Wiltsie 威爾齊 1945 1977年賣給巴基斯坦, 改名Tariq ,後又改名Nazim DD-848 Witek 惠泰克 1946 1969年作為靶艦沉沒

Ⅲ 美國在二戰中有多少艘驅逐艦

美國戰時生產了26艘大型航空母艦、9艘輕型航空母艦、115艘護航航空母艦、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49艘驅逐艦、498艘護衛艦、203艘潛艇,幾萬艘各種登陸艦艇,以及幾千萬噸民用船舶,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

Ⅳ 二戰期間,面對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英國採取了怎樣的應對措施

1940年夏秋,因為英國不得不保留強大的驅逐艦隊保衛本土,一時間英國的護航力量薄弱得不堪一擊,形勢對德潛艇經濟戰非常有利,使其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僅在6月,德國潛艇便擊沉英船58艘,總噸位達28.4萬噸。

為此,丘吉爾急呼羅斯福派驅逐艦援助英國。9月,英美達成協議,美國以50艘舊驅逐艦為代價租借英國在西印度群島、百慕大以及紐芬蘭的海空基地。但這並不能立即改變英國在大西洋的護航劣勢,德國「狼群」仍然為所欲為。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SecondWorldWar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軸心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這場戰爭給人類帶來極大災難,其結果以美、英、蘇、中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奪世界霸權所挑起的,經過多次局部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面戰爭。
戰爭起因
德、日、意等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所確立的法西斯政權及其侵略擴張,是這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法西斯政權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的意志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國際關系體系。戰敗的德國不甘心於《凡爾賽和約》給予的嚴厲懲罰和約束。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獲得英、法許諾的領土而不滿,另一個戰勝國日本擴張要求日益強烈。由於德、日、意等國的實力很快得到恢復和加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為英、法、美等國的對手。隨著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帝國主義制度的各種基本矛盾重新尖銳化並愈演愈烈,以致發展到訴諸戰爭。20世紀20、30年代,在義大利、德國和日本相繼興起以極端民族主義和極權主義為核心內容的法西斯主義勢力和運動。1922年10月B.A.A.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掌握政權。1933年1月A.希特勒在德國執政。1936年3月日本軍部實現對內閣的全面控制,開始確立法西斯專政。它們同英法美等國爭奪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不惜通過戰爭手段改變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確立的國際秩序,從而形成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
戰爭策源地形成德國從1933年起加速擴展軍事工業。1934年秘密突破《凡爾賽和約》對其軍隊的限額。1935年正式重建空軍,實施義務兵役制,秘密頒布《國家防禦法》。1936年3月7日,德國宣布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的有關規定,派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早在1935年秋德國國防軍即已開始制訂代號為紅色的對法作戰計劃、入侵奧地利的奧托方案和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納粹德國成為主要的和最危險的歐洲戰爭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簽訂柏林協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義大利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的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召開東方會議,確定武力侵佔中國,進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島、中亞細亞和小亞細亞以至歐洲的侵略擴張總綱領。從1931年起,日本對中國發動並逐步擴大局部性侵略戰爭。1936年制訂向太平洋地區及西伯利亞的擴張目標和對美、蘇、中、英等國作戰的具體方針。日本成為挑起世界戰爭的遠東戰爭策源地。
3個法西斯國家在對外擴張和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結成侵略集團。1936年11月25日,德、日兩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11月6日義大利參加該協定。
世界大戰前奏
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國家多次發動局部戰爭。日本首先在亞洲燃起戰火,揭開世界戰爭的序幕。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1931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滿洲國」傀儡政權。接著入侵中國上海、熱河省、察哈爾省北部和河北省東部等地區。美、英、法等國對日本的侵略行徑姑息縱容。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國民黨、共產黨兩黨合作為核心,舉國一致,英勇進行反法西斯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中日戰爭在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以後,開始轉入戰略相持階段(見抗日戰爭)。
日本對蘇聯的戰爭挑釁日本於1938年7月29日至8月11日在鄰近朝鮮的中蘇邊境挑起張鼓峰事件(哈桑湖事件)。1939年5~8月,日軍在中國黑龍江省西部與蒙古接壤地區再次挑起諾蒙坎事件(哈勒欣河事件)。日本的兩次戰爭挑釁均遭失敗。
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1935年10月3日,義大利30萬軍隊侵入衣索比亞。衣索比亞第二次抗意戰爭爆發。盡管國際聯盟通過決議宣布義大利為侵略者,並表示要對它實行有限的經濟制裁,義大利仍能從西方民主制國家,尤其是從美國獲得源源不斷的石油供應。
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截至1939年4月,德國派往西班牙作戰人員超過5萬人,義大利約15萬人。德、意向叛軍提供的軍火價值10億美元。英、法、美等國則宣布「中立」,實行「不幹涉」政策,禁止西班牙政府購買的武器過境。1939年2月27日,英、法與西班牙共和國斷交,公開承認F.佛朗哥政府。
德國吞並奧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3月12日拂曉,德軍入侵奧地利。14日,宣布將其劃為德國的一個州,兵不血刃地吞並了奧地利。接著,德國就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自治」問題製造五月危機,陳兵德捷邊境。9月12日,希特勒再次進行戰爭恫嚇。在德國壓力下,英、法兩國政府推行綏靖政策,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的方式換取「和平」,9月29日在慕尼黑會議上簽訂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協定。10月1日,德國佔領蘇台德區。10月6日,在德國操縱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
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年春、夏季,歐洲再次出現緊張局勢,經過波蘭危機和錯綜復雜的外交斗爭,終於爆發全面戰爭。
嚴重的戰爭危機1939年3月15日,德國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21日又製造但澤危機,向波蘭提出領土要求。次日出動海軍佔領立陶宛的默美爾。4月1日在德、意武裝支援下,佛朗哥軍隊控制西班牙全境。4月7日,義大利軍隊入侵阿爾巴尼亞。5月22日,德、意正式簽署軍事同盟條約,即鋼鐵同盟。德軍統帥部在4月3日即已下達代號為白色方案的對波蘭作戰計劃。
面對德國的戰爭威脅,波蘭向英、法求助。英國張伯倫政府認為德國如果佔領波蘭將危及英、法安全及其在歐洲的根本利益,鑒於綏靖政策遭到世界和國內輿論的譴責,被迫開始對政策作出某些調整。1939年3月22日,英、法互換照會,承擔遭到侵略時相互援助的義務,把實際存在的同盟關系固定下來。3月31日,張伯倫代表英法兩國政府宣布,一旦發生威脅波蘭獨立的行動,英、法立即給予波蘭全力支持。4月6日,英、波締結臨時互助條約。4月13日,法國重申忠於法波同盟義務。5月19日,法、波正式簽署軍事協定。
三角談判和斗爭1939年春、夏季,圍繞歐洲的戰爭與和平形成英法蘇三角談判和斗爭相互交錯的局面。4月15日開始舉行英法蘇莫斯科談判,就採取共同行動制止法西斯擴大侵略進行磋商。由於英、法兩國缺乏誠意,先後舉行的政治和軍事談判均未取得任何積極成果。與此同時,英德秘密談判也在進行。
德國的戰略方針首先以英、法為主要對手,集中力量與西方國家作戰,需要緩和德蘇關系,以避免在向西方進攻時腹背受敵。蘇聯同樣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在亞洲,正與日本軍隊在諾蒙坎地區進行戰斗;在歐洲,世界大戰一觸即發;英、法、蘇3國談判因英、法蓄意讓德國侵蘇,毫無誠意,致使談判曠日持久,瀕於破裂。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莫斯科簽訂。
德波戰爭和英法對德宣戰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57個師約150萬人、2500輛坦克、2300架飛機,從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同日、英、法先後發出照會,要求德國停止進攻,從波蘭領土撤出一切軍隊。德國置之不理。9月3日,英、法兩國政府對德宣戰。德波戰爭期間,法軍在法德邊境消極觀戰。英國遲至10月間才派遠征軍到法國。波蘭孤軍作戰,9月16日,波軍防線全面崩潰,德軍完成對波蘭首都和波軍主力的包圍。9月17日,波蘭政府成員逃往國外。華沙軍民戰斗到彈盡糧絕,9月28日被迫停止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
這次大戰經過法西斯軸心國戰略進攻、交戰雙方攻守互易的戰略轉折和反法西斯同盟國戰略反攻3個階段。
軸心國全面進攻和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國家從1939年9月到1942年下半年在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展開全面的戰略進攻。
西線戰場德國佔領波蘭後接連在歐洲從西、北、東南三個戰略方向發動大規模進攻。義大利參加了對法國的戰爭,它在非洲發動的攻勢遭到失敗。
奇怪戰爭德波戰爭結束後,德國一面作出和平姿態,一面擴充軍備,將主力調往西線,伺機進攻西歐國家。英、法兩國實行消極防禦戰略,靜守馬奇諾防線。1940年2月,美國試圖進行和平斡旋,為德國所拒絕。1939年9月~1940年4月,英、法與德國之間沒有發生過真正的戰事,史稱奇怪戰爭。
德軍進攻北歐1940年春,希特勒擔心英法聯軍進入挪威,從北面威脅德國,切斷瑞典對德鐵礦砂供應,遂先發制人於4月9日侵佔丹麥,丹麥投降。同日,德軍入侵挪威,空降部隊佔領奧斯陸。V.A.L.吉斯林被扶植為傀儡政府首腦。4月17日,英、法及波蘭聯軍在挪威登陸。6月,聯軍退出挪威。7月挪威國王和政府成員流亡英國。德軍的閃電戰在北歐取勝。
德國進攻西歐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軍調集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坦克師和7個摩托化師,2580輛坦克,3824架飛機,向西歐國家發動進攻。當時西歐各國總兵力約147個師。德國空軍猛烈轟炸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在荷、比軍隊後方實施空降,坦克摩托化部隊出其不意在比、盧接壤的阿登山區分3路縱隊快速挺進,致使馬奇諾防線未起實際作用。德軍進攻西歐宣告綏靖政策的徹底破產,英國張伯倫政府立即垮台,由W.L.S.丘吉爾出任首相,組成保守黨、工黨、自由黨聯合政府。
在德軍閃電戰面前,英、法等國聯軍不堪一擊。5月14日,荷蘭軍隊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國。5月26日德軍奪取加萊,進抵英吉利海峽,將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同法國中部軍隊的聯系攔腰切斷。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宣布投降。5月27日~6月4日,英、法海軍利用德軍數日停止進攻時機,集中各類艦船850餘艘,成功地將被困在敦刻爾克狹小三角地帶的英、法聯軍33.8萬餘人運過英吉利海峽,進入英國。在敦刻爾克撤退中,英國遠征軍幾乎喪失全部武器裝備,243艘大小艦船沉沒,但保存了英軍的有生力量。
義大利參戰與法國戰敗1940年6月6日,德軍在橫貫法國北部的643千米戰線上發動總攻。法軍總司令M.魏剛集結100多萬軍隊在索姆河和安納河一線構築的魏剛防線不到3天即告崩潰。德軍進逼巴黎,6月10日,義大利向英、法宣戰。6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17日,法國H.P.貝當政府宣布「停止戰斗」。22日晚7時,在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向法國及其盟國簽署投降書的貢比涅森林同一節車廂里,法國政府代表在納粹德國提出的停戰協定上簽字。該協定規定,德國佔領法國總面積3/5的北部和西部工業發達地區,非佔領地區建立以維希為首都的貝當傀儡政府。
在勃朗峰到地中海的200多千米戰線上,義大利軍隊32個師進攻法國,被法軍6個師擋住。6月24日,在羅馬附近簽署法意停戰協定。意軍佔領法一小塊地區。義大利還攫取東非吉布地港和使用法屬索馬里境內鐵路的權利。
意軍在非洲失敗1940年7月初,意軍從衣索比亞進犯東非英軍,9月中旬佔領英屬索馬里和肯亞部分地區。9月16日佔領埃及的西迪拜拉尼。12月11日英軍發起反擊收復該地,並於1941年2月6日佔領利比亞的班加西等地。兩個月內推進700千米,俘虜意軍13萬人。在東非,英國從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調集軍隊,並就地徵集大批非洲人入伍,於1941年1月19日舉行反攻,4月1日佔領厄利垂亞首府阿斯馬拉,4月6日同埃軍一起收復亞的斯亞貝巴。5月20日,意屬東非總督投降,英國重新控制紅海與非洲之角。
海獅計劃和英倫空戰法國淪亡後,英國陷於孤軍作戰困境。希特勒聲稱,英國把殖民地歸還給德國,承認德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即可避免英德戰爭,遭英國政府拒絕。7月16日,德軍統帥部發布准備對英國實施登陸戰役的訓令,制定海獅作戰計劃。要求8月15日完成作戰准備。希特勒力圖取得英吉利海峽及倫敦上空制空權,摧毀英國空軍、機場和港口,為其渡海作戰創造先決條件。德國共集結2669架作戰飛機,在7月10日到10月底的3個月內猛烈空襲英國。8月24日,英國飛機首次空襲柏林。德國空軍始終未能取得預期戰果,在英倫之戰中損失飛行員600人,飛機915架。海獅計劃一再推遲執行,以後實際上被取消。英國贏得空中自衛戰的勝利。
德意擴大對巴爾乾的侵略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下令德國陸軍總司令H.A.W.von布勞希奇著手准備對蘇作戰,12月18日,希特勒簽署代號為巴巴羅薩的對蘇作戰計劃,訓令德軍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入侵蘇聯的各項准備。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簽署軍事同盟條約(見三國同盟),正式結成軸心國侵略集團。德、意兩國加緊擴大對巴爾乾的侵略,作為爭奪東地中海、北非、中東的跳板和進攻蘇聯的戰略前進基地。羅馬尼亞、匈牙利及保加利亞相繼加入軸心國同盟。1940年10月28日,義大利侵入希臘,遭反擊,被迫停止進攻。
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新政府拒絕加入軸心國同盟,並與蘇聯簽訂友好條約。4月6日黎明,德、意同時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德軍於13日佔領貝爾格萊德。4月9日佔領希臘薩洛尼卡,21日希軍投降。英國5.8萬名遠征軍在希臘作戰,傷亡1.2萬,其餘從海上撤退。4月27日,德軍進入雅典。5月30日,德空降部隊佔領克里特島。希臘國王流亡倫敦。
蘇德戰場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境內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
德國對蘇聯突然襲擊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千米戰線上分3路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爆發。蘇軍在戰爭初期遭到重大損失,西部大片國土淪陷。蘇軍失利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德國擁有中西歐強大經濟、軍事資源,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軍隊現代化裝備程度較高,以絕大部分兵力集中於東線發動突然襲擊,使得德國在一段時間內力量對比上居於優勢。蘇聯方面,I.V.斯大林不相信戰爭前夕來自多種渠道的表明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沒有及時完成戰爭准備,導致戰爭初期措手不及。蘇軍戰略思想和指揮藝術亦不能適應對德作戰的要求,對德軍主要突擊方向判斷失誤,兵力部署不當。20世紀30年代以M.H.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為首的大批蘇軍高級將領和優秀軍官被無辜清洗,嚴重削弱了部隊戰鬥力。為此,在戰爭初期蘇軍付出慘重代價。
蘇聯建立東方戰線早在德波戰爭期間,蘇聯即著手建立一條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防備德國進攻的所謂東方戰線,企圖通過擴大西部疆域加強防禦德國侵略的戰略地位。1939年9月17日,蘇軍出兵波蘭,佔領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等地約20萬平方千米的地區。11月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加入蘇聯。
1939年11月30日爆發蘇芬戰爭。翌年3月12日蘇芬和約將列寧格勒附近蘇聯國境線向北推移150千米,蘇聯獲取4.1萬平方千米領土,並租借漢科半島及附近島嶼30年。
1940年6月15日,蘇聯以立陶宛政府違反蘇立互助公約,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組成反蘇軍事聯盟為由,出兵進駐立陶宛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面積17.4萬余平方千米。8月初,波羅的海沿岸3國並入蘇聯。1940年6月28日,蘇聯以國際形勢要求用最快速度解決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為由,出兵進駐羅馬尼亞管轄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面積5.1萬平方千米。
至此,蘇聯已將其國界向西推移300~400千米。但是,德國在發動對蘇戰爭後3個星期內分別在3個方向推進300~600千米,6月28日即佔領明斯克。東方戰線並未起到蘇聯預期的作用。
莫斯科戰役德軍自9月30日向莫斯科發起進攻,最近點距莫斯科城只有20千米。10月20日起,蘇聯大部分政府機構和部分工人撤離莫斯科。12月6日蘇軍遏止德軍攻勢,轉入反攻。1942年1月8日起,蘇軍經3個月鏖戰,排除了德軍佔領莫斯科的危險,將德軍擊退150~400千米。冬季戰役結束時,德軍傷亡總數為83萬多人。德軍首次遭到重大挫折,希特勒的閃電戰亦告破產。
德軍1942年夏季攻勢1942年6月28日,德軍在南線發動攻勢,以求在頓河地區消滅蘇軍主力,奪取高加索油田。7月17日德軍進抵頓河河灣,揭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序幕。9月13日德軍突入市區。雙方激戰到蘇軍反攻前夕,德軍始終沒有全部佔領斯大林格勒。
亞洲太平洋戰場日軍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戰火席捲東南亞,進逼大洋洲,將美國及美洲、大洋洲許多國家捲入戰爭。這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戰爭。
遠東慕尼黑陰謀及美日談判中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英美曾謀求與日本妥協,推行遠東慕尼黑陰謀。1939年9月,英國承認日本侵華現狀,同意不妨礙日本在華行動。美國為集中應付歐洲局勢,力圖緩和美日矛盾,自1940年11月起與日本進行正式或非正式談判,但雙方的對立未能調和。
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0月,日本組成東條英機內閣,完成法西斯體制。12月7日凌晨,日本以航空母艦編隊向位於夏威夷群島中心瓦胡島上的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偷襲。日軍以極小的代價,炸沉美國戰列艦4艘,重創1艘,炸傷3艘,其他大型艦船10餘艘,擊毀飛機260餘架,美國太平洋艦隊除3艘未停泊在港內的航空母艦免遭攻擊外,幾乎全軍覆沒。12月8日,美、英對日宣戰。12月11日,德國、義大利對美宣戰。
日軍進攻東南亞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起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發動全面進攻。10日佔領關島。22日佔領威克島。25日攻佔香港。12月7、8日,日軍在馬來亞的哥打巴魯和泰國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空降或登陸。10日,日本取得東南亞海域的海空控制權。1942年1月11日,日軍佔領吉隆坡,31日攻佔馬來亞全境。2月15日新加坡陷落。日軍還從印支南部進攻泰國,1941年12月9日侵佔曼谷,21日日本將同盟條約強加給泰國政府。1942年1月2日進入馬尼拉。4月9日,駐守美軍與菲軍約7萬人投降。5月7日美軍司令下令余部投降。
1942年2月14日,日軍出動320架飛機在蘇門答臘的油田區巴鄰旁空降。3月1日,日軍在爪哇登陸,5日佔領巴達維亞(雅加達)。3月12日,荷蘭總督投降。3月15日,日軍佔領整個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
1942年3月8日,日軍佔領仰光。應英國當局請求,中國派出赴緬遠征軍10萬餘人,配合英緬軍隊作戰。5月初,日軍攻入中國雲南省。中國軍隊憑借怒江天險擋住日軍攻勢。
1942年4月5日,日本航空母艦機動隊進入印度洋,轟炸錫蘭(斯里蘭卡)科倫坡和亭可馬里港。英東方艦隊撤往東非海岸。日本海軍一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權,達到日本向西擴張的頂點。
珊瑚海日美海空戰南進日軍於1942年2月攻佔澳大利亞軍隊防守的新不列顛島及拉包爾港。5月初,日軍對索羅門群島中的圖拉吉島和新幾內亞東南重鎮莫爾茲比港發起進攻。5月7日,美國飛機擊沉日本航空母艦1艘。8日上午日、美艦隊正面對陣,另1艘日本航空母艦受重創,美國1艘航空母艦被炸沉,另1艘受創。這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以來首次受挫,標志著日軍在大洋洲南進勢頭被遏止。
中國戰場局勢中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對國民政府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汪精衛公開投降日本,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日本羽翼下的偽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提出堅持持久抗戰,反對妥協、投降和分裂的方針,穩定了抗日陣線。1939年,八路軍、新四軍抗擊日軍侵華總兵力的62%,敵後戰場成為抗日戰爭主要戰場。正面戰場1939~1941年秋主要在武漢外圍地區作戰,以後進行了南昌、鄂北豫南和長沙會戰以及南寧和中條山會戰。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隨著戰火的蔓延,經過反法西斯國家一系列雙邊和多邊會談,以美、英、蘇、中諸國為核心的反法西斯國家加強了彼此間的援助和合作。
美國租借法案和英美同盟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後,美國根據1937年中立法(見美國中立法)宣布中立。1939年11月美國修改中立法,實行現金購貨、運輸自理原則,向交戰國出售武器,有利於擁有海軍優勢的英、法。法國敗降和英國退守英倫三島,美國公眾輿論要求給英國以援助,孤立主義勢力削弱。1940年9月2日,美、英達成美國以50艘舊驅逐艦換取在英屬百慕大群島等8個島嶼建立軍事基地的協議。由於英國無力以現款購買軍火,1940年底丘吉爾緊急致函美國總統F.D.羅斯福求援。羅斯福提出以「租借」方式援英。1941年3月11日,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授權總統向與美國安全有重大意義的國家用出售、轉讓、交換或租借等方式提供武器和軍用物資,撥款70億美元用於實施《租借法案》。這意味著美國完全放棄「中立」政策,實際上介入歐洲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英、美開始結成反對德國法西斯同盟。與此同時,美英於1941年1~3月就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達成協議,並據此制定ABC-1計劃。1941年12月,美英首腦以代號為阿卡迪亞的華盛頓會議確認先歐後亞的方針。美國在會上提議並起草同法西斯軸心國相對抗的《聯合國家宣言》草案。
蘇英協定和美國援蘇德蘇戰爭爆發當晚,丘吉爾宣布英國將支援蘇聯和一切反希特勒的國家。7月12日,蘇英簽訂在對德戰爭中一致行動的協定,相互承擔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彼此支援和戰斗到底的義務。8月16日,蘇、英簽訂貿易、貸款和支付協定,英國給予蘇聯1000萬英鎊貸款。
1941年6月24日,羅斯福總統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包括蘇聯在內,都將得到美國的援助。8月中旬,美國派往蘇聯的船隊首次啟航。
反法西斯國際聯合的擴大1941年7月,蘇捷、蘇波簽訂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一致行動協定。1942年1月29日蘇、英和伊朗三國締結同盟協定。
法國戰敗前夕,C.-A.-M.-J.戴高樂將軍於1940年6月17日飛抵倫敦,次日宣布建立自由法國,6月23日宣布成立法國民族委員會。28日,英國正式承認自由法國,並與之結成同盟關系。9月,蘇聯也予以承認。
1941年8月14日,美、英兩國政府首腦公布《大西洋憲章》。這是美英戰時政治聯盟的標志,成為以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對於動員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加強反法西斯聯合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蘇美英莫斯科會議1941年9月29日蘇美英三國會議在莫斯科召開。10月1日,三國簽訂議定書,規定美、英兩國從1941年10月~1942年6月每月向蘇聯提供400架飛機、500輛坦克及其他武器裝備;蘇向英、美提供原料。10月30日,羅斯福宣布向蘇提供10億美元貸款。11月7日,美國把《租借法案》擴大到蘇聯。
聯合國家宣言經過磋商,1942年1月,在華盛頓簽署中、蘇、美、英等26個國家的《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以美、英、蘇、中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並為建立聯合國組織奠定初步基礎。
反法西斯聯盟由防禦到反攻的戰略轉折
美軍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的勝利,英軍1942年11月阿拉曼戰役的勝利,以及作為主要標志的蘇軍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表明反法西斯盟國開始從防禦轉向進攻的戰略轉折。
蘇德戰場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勝利是蘇聯衛國戰爭的轉折點,它同時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歷史性轉折。
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11月19日,蘇軍3個方面軍在斯大林格勒開始反攻。在粉碎德軍頓河集團軍群的解圍行動後,1943年1月10日,蘇軍發動圍殲戰。2月2日,被圍德軍全部投降或被殲。在持續200天的戰役期間,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共損失150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3500輛、飛機3000架,遭到發動戰爭以來最大的失敗。
庫爾斯克會戰1943年1月蘇軍收復羅斯托夫等地,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同年夏,德軍在庫爾斯克南北集結,力圖在此區域粉碎蘇軍主力,奪回戰略主動權。7月12日蘇軍反攻,8月23日收復哈爾科夫。在激戰的50天中,雙方動用的總兵力達400餘萬人,共出動坦克和自行火炮1.3萬多輛、作戰飛機近1.2萬架,是二次大戰中最大的坦克兵團會戰。德軍共損失50萬人、坦克1500輛、飛機3500餘架。蘇軍完成了蘇德戰場的根本轉折,從戰略防禦全面轉入戰略反攻階段。
非洲地中海戰場英軍贏得阿萊曼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非洲戰局。在西線作戰的盟軍獲得戰略主動權。英美盟軍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登陸成功,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並肅清北非德、意侵略軍,隨後盟軍展開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戰役。
阿萊曼戰役北非意軍在1940年12月~1941年1月遭到英軍殲滅性打擊。2月德國非洲軍團由E.J.E.隆美爾指揮進入北非。1942年6月21日托布魯克英軍3.5萬人向德軍投降。30日德、意軍隊進抵距埃及亞歷山大港約96千米的阿萊曼。丘吉爾親赴開羅改組英國中東司令部,B.L.蒙哥馬利出任英第八集團軍司令,於9月初擊退隆美爾對阿萊曼防線發動的最後一次進攻。10月23日~11月4日,英軍進行阿萊曼戰役,共擊斃擊傷和俘獲德意軍5.9萬人。1943年1月23日英軍進入的黎波里。至此,共向西追擊2200多千米。
盟軍登陸西北非1942年11月8日,由D.D.艾森豪威爾 任總司令的盟軍10餘萬人分3路在卡薩布蘭卡、奧蘭、阿爾及爾登陸。12日,部分盟軍進入突尼西亞。這次代號為火炬的作戰行動是英、美作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替代行動。
11月10日,德意軍隊佔領維希政府統治下的法國南部及科西嘉,並出兵突尼西亞。11月27日,德軍企圖奪取法國艦隊,封鎖並佔領土倫。法國海軍將包括3艘戰列艦、1艘航空母艦在內的60餘艘艦艇全部鑿沉。
肅清非洲軸心國軍隊1942年11~12月間,增援突尼西亞的德意軍5個師與非洲軍團會合,盟軍進攻失利。1943年4月,從東西兩個方向進軍的英、美兩國軍隊會師,5月7日攻入突尼西亞城。5月13日,北非德、意軍隊25萬人向盟軍投降。
義大利投降及其對德宣戰1943年7月10日,美、英和加拿大軍隊在西西里島東南部登陸。7月22日,美軍攻佔巴勒莫。8月16日佔領墨西拿。在西西里戰役的38天內,德意軍損失16.7萬人,其中德軍3.7萬人。7月25日,義大利國王罷免墨索里尼首相職,由P.巴多利奧繼任。28日,宣布解散法西斯黨。統治義大利21年的法西斯政權垮台。
9月3日,義大利簽署停戰協定,盟軍在亞平寧半島登

Ⅵ 二戰中,英國為求得美國援助,與其達成了什麼協議

9月2日,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和英國駐美大使克洛西恩互換照會,正式達成協議,美國向英國提供50艘舊驅逐艦,同時取得對紐芬蘭、百慕大、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提瓜、聖露西亞、特立尼達、英屬蓋亞那等地8個海空軍基地的租借權,為期99年。

驅逐艦—基地交易是美國擺脫中立走向美英結盟邁出的關鍵性一步。丘吉爾在評價這筆交易時說:「毫無疑問,這一發展進程意味著,兩個講英語的偉大民主國家——英帝國和美國,為了相互的共同利益,必將在某些事務中結合起來。」

Ⅶ 請問二戰前美國和英國各有多少艘驅逐艦

1939年英國擁有驅逐艦193艘,,皇家海軍在歐洲水域的驅逐艦有:本土艦隊下轄的17艘驅逐艦;北大西洋艦隊下轄9艘;此外還有約65艘驅逐艦集中在本土水域執行護航、巡邏任務。地中海地區有:地中海艦隊下轄31艘驅逐艦;太平洋地區:對日作戰之初15艘驅逐艦。同時英軍在其西部還建立了以利物浦、格林威治、倫敦德里為中心的三個護航系統,下轄驅逐艦70艘。
美國:驅逐艦有約217艘。太平洋艦隊下轄171艘驅逐艦;大西洋艦隊1941年2月下轄27艘其逐漸;42年11月美軍西部海軍特混艦隊下轄19艘驅逐艦 。
以上美軍數據是根據開戰初期美各艦隊統計所得。

Ⅷ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
Second World War

1939 ~1945 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軸心國為一方 ,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這場戰爭給人類帶來極大災難,其結果以美、英、蘇、中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奪世界霸權所挑起的,經過多次局部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面戰爭。
戰爭起因
德、日、意等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所確立的法西斯政權及其侵略擴張,是這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法西斯政權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按照英 、法 、美等主要戰勝國的意志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國際關系體系 。戰敗的德國不甘心於《凡爾賽和約》給予的嚴厲懲罰和約束。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獲得英、法許諾的領土而不滿,另一個戰勝國日本擴張要求日益強烈。由於德、日、意等國的實力很快得到恢復和加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為英、法、美等國的對手 。隨著1929 ~ 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帝國主義制度的各種基本矛盾重新尖銳化並愈演愈烈,以致發展到訴諸戰爭。 20世紀20、30年代,在義大利、德國和日本相繼興起以極端民族主義和極權主義為核心內容的法西斯主義勢力和運動。1922 年10月B. A. A.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掌握政權 。1933年1月A.希特勒在德國執政。1936年3月日本軍部實現對內閣的全面控制,開始確立法西斯專政。它們同英法美等國爭奪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不惜通過戰爭手段改變由凡爾賽 - 華盛頓體系所確立的國際秩序,從而形成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
戰爭策源地形成 德國從1933年起加速擴展軍事工業 。1934年秘密突破《凡爾賽和約》對其軍隊的限額。1935年正式重建空軍,實施義務兵役制 ,秘密頒布《國家防禦法》 。1936年3月7日,德國宣布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的有關規定,派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早在1935年秋德國國防軍即已開始制訂代號為紅色的對法作戰計劃、入侵奧地利的奧托方案和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納粹德國成為主要的和最危險的歐洲戰爭策源地 。1936 年 10月,德、意簽訂柏林協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 。義大利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的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召開東方會議,確定武力侵佔中國,進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島、中亞細亞和小亞細亞以至歐洲的侵略擴張總綱領。從1931年起,日本對中國發動並逐步擴大局部性侵略戰爭。1936年制訂向太平洋地區及西伯利亞的擴張目標和對美、蘇、中、英等國作戰的具體方針 。日本成為挑起世界戰爭的遠東戰爭策源地。
3 個法西斯國家在對外擴張和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結成侵略集團。1936年11月25日,德 、日兩國簽訂《 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11月6日義大利參加該協定。
世界大戰前奏
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國家多次發動局部戰爭。日本首先在亞洲燃起戰火,揭開世界戰爭的序幕。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1931 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 ,侵佔中國東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滿洲國」傀儡政權 。接著入侵中國上海、熱河省、察哈爾省北部和河北省東部等地區。美、英、法等國對日本的侵略行徑姑息縱容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國民黨、共產黨兩黨合作為核心,舉國一致,英勇進行反法西斯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 。中日戰爭在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以後,開始轉入戰略相持階段(見抗日戰爭)。
日本對蘇聯的戰爭挑釁 日本於1938年7月29日至8月11日在鄰近朝鮮的中蘇邊境挑起張鼓峰事件(哈桑湖事件) 。1939年5 ~ 8月 ,日軍在中國黑龍江省西部與蒙古接壤地區再次挑起諾蒙坎事件(哈勒欣河事件)。日本的兩次戰爭挑釁均遭失敗。
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 1935年10月3日 ,義大利30萬軍隊侵入衣索比亞。衣索比亞第二次抗意戰爭爆發。盡管國際聯盟通過決議宣布義大利為侵略者,並表示要對它實行有限的經濟制裁,義大利仍能從西方民主制國家,尤其是從美國獲得源源不斷的石油供應。
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 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截至1939年4月 ,德國派往西班牙作戰人員超過5 萬人 ,義大利約15萬人。德、意向叛軍提供的軍火價值10億美元。英、法、美等國則宣布「中立」,實行「不幹涉」政策 ,禁止西班牙政府購買的武器過境。1939年2月27日,英 、法與西班牙共和國斷交,公開承認F.佛朗哥政府。
德國吞並奧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8 年3月12日拂曉,德軍入侵奧地利。14日,宣布將其劃為德國的一個州,兵不血刃地吞並了奧地利。接著,德國就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自治」問題製造五月危機 ,陳兵德捷邊境 。9月12日,希特勒再次進行戰爭恫嚇。在德國壓力下,英、法兩國政府推行綏靖政策,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的方式換取「和平」 ,9月29 日在慕尼黑會議上簽訂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協定 。10月1日,德國佔領蘇台德區。10月6日,在德國操縱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
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年春、夏季,歐洲再次出現緊張局勢,經過波蘭危機和錯綜復雜的外交斗爭,終於爆發全面戰爭。
嚴重的戰爭危機 1939年3月15日,德國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21日又製造但澤危機,向波蘭提出領土要求。次日出動海軍佔領立陶宛的默美爾。4月1日在德、意武裝支援下,佛朗哥軍隊控制西班牙全境。4月7日,義大利軍隊入侵阿爾巴尼亞。5月22日 ,德 、意正式簽署軍事同盟條約 ,即鋼鐵同盟。德軍統帥部在4月3日即已下達代號為白色方案的對波蘭作戰計劃。

德軍士兵拆除波蘭邊界路障

面對德國的戰爭威脅,波蘭向英、法求助。英國張伯倫政府認為德國如果佔領波蘭將危及英、法安全及其在歐洲的根本利益,鑒於綏靖政策遭到世界和國內輿論的譴責,被迫開始對政策作出某些調整。1939年3月22日,英 、法互換照會,承擔遭到侵略時相互援助的義務,把實際存在的同盟關系固定下來。3月31日,張伯倫代表英法兩國政府宣布 ,一旦發生威脅波蘭獨立的行動,英、法立即給予波蘭全力支持。4月6日,英、波締結臨時互助條約。4月13日 ,法國重申忠於法波同盟義務。5月19日,法、波正式簽署軍事協定。
三角談判和斗爭 1939年春、夏季,圍繞歐洲的戰爭與和平形成英法蘇三角談判和斗爭相互交錯的局面 。4月15日開始舉行英法蘇莫斯科談判,就採取共同行動制止法西斯擴大侵略進行磋商。由於英、法兩國缺乏誠意,先後舉行的政治和軍事談判均未取得任何積極成果。與此同時,英德秘密談判也在進行。
德國的戰略方針首先以英、法為主要對手,集中力量與西方國家作戰,需要緩和德蘇關系,以避免在向西方進攻時腹背受敵。蘇聯同樣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在亞洲,正與日本軍隊在諾蒙坎地區進行戰斗;在歐洲,世界大戰一觸即發;英、法、蘇3國談判因英、法蓄意讓德國侵蘇 ,毫無誠意 ,致使談判曠日持久,瀕於破裂 。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莫斯科簽訂。
德波戰爭和英法對德宣戰 1939年9月1日 ,德國出動57個師約150萬人、2500輛坦克、2300架飛機,從北 、西北 、西南三個方向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同日、英、法先後發出照會,要求德國停止進攻,從波蘭領土撤出一切軍隊。德國置之不理。9月3日,英、法兩國政府對德宣戰。德波戰爭期間,法軍在法德邊境消極觀戰。英國遲至10月間才派遠征軍到法國。波蘭孤軍作戰,9月16日,波軍防線全面崩潰 ,德軍完成對波蘭首都和波軍主力的包圍 。9月17日 ,波蘭政府成員逃往國外 。華沙軍民戰斗到彈盡糧絕 ,9月28日被迫停止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
這次大戰經過法西斯軸心國戰略進攻、交戰雙方攻守互易的戰略轉折和反法西斯同盟國戰略反攻3個階段。
軸心國全面進攻和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德、意 、日法西斯國家從1939年9月到1942年下半年在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展開全面的戰略進攻。
西線戰場 德國佔領波蘭後接連在歐洲從西、北、東南三個戰略方向發動大規模進攻。義大利參加了對法國的戰爭,它在非洲發動的攻勢遭到失敗。

地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北非戰場

奇怪戰爭 德波戰爭結束後,德國一面作出和平姿態 ,一面擴充軍備,將主力調往西線,伺機進攻西歐國家。英 、法兩國實行消極防禦戰略,靜守馬奇諾防線 。1940年2月 ,美國試圖進行和平斡旋,為德國所拒絕。1939年9月 ~1940年4月,英 、法與德國之間沒有發生過真正的戰事 ,史稱奇怪戰爭。
德軍進攻北歐 1940年春,希特勒擔心英法聯軍進入挪威,從北面威脅德國,切斷瑞典對德鐵礦砂供應,遂先發制人於4月9日侵佔丹麥,丹麥投降。同日,德軍入侵挪威,空降部隊佔領奧斯陸。V.A.L.吉斯林被扶植為傀儡政府首腦 。4月17日 ,英 、法及波蘭聯軍在挪威登陸 。6月,聯軍退出挪威。7月挪威國王和政府成員流亡英國 。 德軍的閃電戰在北歐取勝。
德國進攻西歐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軍調集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坦克師和7個摩托化師,2580輛坦克 ,3824架飛機,向西歐國家發動進攻 。當時西歐各國總兵力約147個師。德國空軍猛烈轟炸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在荷、比軍隊後方實施空降,坦克摩托化部隊出其不意在比、盧接壤的阿登山區分3 路縱隊快速挺進 ,致使馬奇諾防線未起實際作用。德軍進攻西歐宣告綏靖政策的徹底破產,英國張伯倫政府立即垮台,由W.L.S.丘吉爾出任首相,組成保守黨 、工黨、自由黨聯合政府。
在德軍閃電戰面前,英、法等國聯軍不堪一擊 。5月14日,荷蘭軍隊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國 。5月26日德軍奪取加萊,進抵英吉利海峽,將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同法國中部軍隊的聯系攔腰切斷 。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宣布投降。5月27日~6月4日,英 、法海軍利用德軍數日停止進攻時機,集中各類艦船850餘艘 ,成功地將被困在敦刻爾克狹小三角地帶的英、法聯軍33.8萬餘人運過英吉利海峽 ,進入英國。在敦刻爾克撤退中,英國遠征軍幾乎喪失全部武器裝備,243艘大小艦船沉沒,但保存了英軍的有生力量。
義大利參戰與法國戰敗 1940年6月6日,德軍在橫貫法國北部的643千米戰線上發動總攻 。法軍總司令M.魏剛集結100 多萬軍隊在索姆河和安納河 一 線構築的魏剛防線不到3天即告崩潰。德軍進逼巴黎 ,6月10日,義大利向英 、法宣戰。6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17日 ,法國 H.P.貝當政府宣布「停止戰斗」。22日晚7時,在1918年11 月11日德意志帝國向法國及其盟國簽署投降書的貢比涅森林同一節車廂里 ,法國政府代表在納粹德國提出的停戰協定上簽字。該協定規定,德國佔領法國總面積3/5的北部和西部工業發達地區 ,非佔領地區建立以維希為首都的貝當傀儡政府。

1940年6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

在勃朗峰到地中海的200多千米戰線上 ,義大利軍隊32個師進攻法國,被法軍6個師擋住。6月24日,在羅馬附近簽署法意停戰協定。意軍佔領法一小塊地區。義大利還攫取東非吉布地港和使用法屬索馬里境內鐵路的權利。
意軍在非洲失敗 1940 年7月初,意軍從衣索比亞進犯東非英軍,9 月中旬佔領英屬索馬里和肯亞部分地區 。9月16日佔領埃及的西迪拜拉尼 。12月11日英軍發起反擊收復該地,並於1941年2月6日佔領利比亞的班加西等地。兩個月內推進700千米,俘虜意軍13萬人 。在東非 ,英國從印度、澳大利亞 、紐西蘭調集軍隊,並就地徵集大批非洲人入伍 ,於1941 年1月19日舉行反攻 ,4月1日佔領厄利垂亞首府阿斯馬拉 ,4 月 6 日同埃軍一起收復亞的斯亞貝巴 。5月20日,意屬東非總督投降,英國重新控制紅海與非洲之角。
海獅計劃和英倫空戰 法國淪亡後,英國陷於孤軍作戰困境。希特勒聲稱,英國把殖民地歸還給德國,承認德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即可避免英德戰爭,遭英國政府拒絕 。7月16日,德軍統帥部發布准備對英國實施登陸戰役的訓令 ,制定海獅作戰計劃。要求8月15日完成作戰准備 。希特勒力圖取得英吉利海峽及倫敦上空制空權,摧毀英國空軍、機場和港口,為其渡海作戰創造先決條件。德國共集結2669架作戰飛機,在7月10日到10月底的3個月內猛烈空襲英國 。8月24日,英國飛機首次空襲柏林。德國空軍始終未能取得預期戰果,在英倫之戰中損失飛行員600人,飛機915架。海獅計劃一再推遲執行,以後實際上被取消。英國贏得空中自衛戰的勝利。
德意擴大對巴爾乾的侵略 1940年7月21日 ,希特勒下令德國陸軍總司令H. A. W. von布勞希奇著手准備對蘇作戰,12月18日,希特勒簽署代號為巴巴羅薩的對蘇作戰計劃,訓令德軍在 1941 年5 月15 日以前完成入侵蘇聯的各項准備 。1940年9月27日,德 、意 、日在柏林簽署軍事同盟條約(見三國同盟),正式結成軸心國侵略集團。德、意兩國加緊擴大對巴爾乾的侵略,作為爭奪東地中海、北非、中東的跳板和進攻蘇聯的戰略前進基地。羅馬尼亞、匈牙利及保加利亞相繼加入軸心國同盟 。1940 年10月28日 ,義大利侵入希臘,遭反擊,被迫停止進攻。
1941年3月27日 ,南斯拉夫新政府拒絕加入軸心國同盟,並與蘇聯簽訂友好條約。4月6日黎明,德、意同時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德軍於13日佔領貝爾格萊德。4月9日佔領希臘薩洛尼卡,21日希軍投降。英國 5.8萬名遠征軍在希臘作戰,傷亡1.2萬,其餘從海上撤退。4月27日,德軍進入雅典 。5月30日,德空降部隊佔領克里特島。希臘國王流亡倫敦。
蘇德戰場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境內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
德國對蘇聯突然襲擊 1941年6月22日凌晨 ,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 、南至黑海的1800多千米戰線上分3路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爆發。蘇軍在戰爭初期遭到重大損失,西部大片國土淪陷。蘇軍失利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德國擁有中西歐強大經濟、軍事資源,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軍隊現代化裝備程度較高,以絕大部分兵力集中於東線發動突然襲擊,使得德國在一段時間內力量對比上居於優勢。蘇聯方面,I.V.斯大林不相信戰爭前夕來自多種渠道的表明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沒有及時完成戰爭准備,導致戰爭初期措手不及。蘇軍戰略思想和指揮藝術亦不能適應對德作戰的要求,對德軍主要突擊方向判斷失誤,兵力部署不當。20世紀30年代以M.H.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為首的大批蘇軍高級將領和優秀軍官被無辜清洗,嚴重削弱了部隊戰鬥力。為此,在戰爭初期蘇軍付出慘重代價。
蘇聯建立東方戰線 早在德波戰爭期間,蘇聯即著手建立一條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防備德國進攻的所謂東方戰線,企圖通過擴大西部疆域加強防禦德國侵略的戰略地位。1939年9月17日,蘇軍出兵波蘭,佔領西烏克蘭 、西白俄羅斯等地約20萬平方千米的地區。11月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加入蘇聯。
1939 年11月30日爆發蘇芬戰爭。翌年3月12日蘇芬和約將列寧格勒附近蘇聯國境線向北推移150千米,蘇聯獲取4.1萬平方千米領土,並租借漢科半島及附近島嶼30年。
1940年6月15日 ,蘇聯以立陶宛政府違反蘇立互助公約,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組成反蘇軍事聯盟為由,出兵進駐立陶宛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面積17.4萬余平方千米 。8月初,波羅的海沿岸3國並入蘇聯 。1940年6月28日 ,蘇聯以國際形勢要求用最快速度解決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為由,出兵進駐羅馬尼亞管轄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 ,面積5.1萬平方千米。
至此 ,蘇聯已將其國界向西推移 300~400千米 。但是,德國在發動對蘇戰爭後3個星期內分別在3個方向推進300 ~600千米,6月28日即佔領明斯克。東方戰線並未起到蘇聯預期的作用。
莫斯科戰役 德軍自9月30 日向莫斯科發起進攻 ,最近點距莫斯科城只有20千米。10月20日起,蘇聯大部分政府機構和部分工人撤離莫斯科 。12月6日蘇軍遏止德軍攻勢 ,轉入反攻。1942年1月8日起 ,蘇軍經3個月鏖戰 ,排除了德軍佔領莫斯科的危險,將德軍擊退150 ~ 400千米 。冬季戰役結束時,德軍傷亡總數為83萬多人。德軍首次遭到重大挫折, 希特勒的閃電戰亦告破產。
德軍1942年夏季攻勢 1942年6月28日 ,德軍在南線發動攻勢,以求在頓河地區消滅蘇軍主力,奪取高加索油田 。7月17日德軍進抵頓河河灣,揭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序幕。9月13日德軍突入市區。雙方激戰到蘇軍反攻前夕,德軍始終沒有全部佔領斯大林格勒。
亞洲太平洋戰場 日軍偷襲珍珠港 ,挑起太平洋戰爭 ,戰火席捲東南亞,進逼大洋洲,將美國及美洲、大洋洲許多國家捲入戰爭。這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戰爭。

地圖:太平洋戰爭

遠東慕尼黑陰謀及美日談判 中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英美曾謀求與日本妥協 ,推行遠東慕尼黑陰謀 。1939年9月,英國承認日本侵華現狀,同意不妨礙日本在華行動。美國為集中應付歐洲局勢,力圖緩和美日矛盾,自1940年11月起與日本進行正式或非正式談判,但雙方的對立未能調和。
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1年10月,日本組成東條英機內閣,完成法西斯體制。12月7日凌晨 ,日本以航空母艦編隊向位於夏威夷群島中心瓦胡島上的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偷襲。日軍以極小的代價,炸沉美國戰列艦4艘,重創1艘,炸傷 3艘,其他大型艦船10餘艘,擊毀飛機260餘架 ,美國太平洋艦隊除3 艘未停泊在港內的航空母艦免遭攻擊外 ,幾乎全軍覆沒。12月8日,美、英對日宣戰。12月11日,德國 、義大利對美宣戰。
日軍進攻東南亞 日本自1941 年12月7日起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發動全面進攻。10日佔領關島。22日佔領威克島。25日攻佔香港。12月7、8日,日軍在馬來亞的哥打巴魯和泰國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空降或登陸。10日,日本取得東南亞海域的海空控制權。1942年1月11日,日軍佔領吉隆坡 ,31日攻佔馬來亞全境 。2月15日新加坡陷落 。日軍還從印支南部進攻泰國,1941年12月9日侵佔曼谷 ,21日日本將同盟條約強加給泰國政府 。1942年1月2日進入馬尼拉 。4月9日 ,駐守美軍與菲軍約7萬人投降 。5 月7日美軍司令下令余部投降。
1942年2月14日 ,日軍出動320 架飛機在蘇門答臘的油田區巴鄰旁空降。3月1日 ,日軍在爪哇登陸,5日佔領巴達維亞( 雅加達 )。3月12日 ,荷蘭總督投降。3月15日,日軍佔領整個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
1942年3月8日 ,日軍佔領仰光 。應英國當局請求 ,中國派出赴緬遠征軍10萬餘人,配合英緬軍隊作戰 。5月初 ,日軍攻入中國雲南省。中國軍隊憑借怒江天險擋住日軍攻勢。
1942年4月5日,日本航空母艦機動隊進入印度洋,轟炸錫蘭(斯里蘭卡)科倫坡和亭可馬里港。英東方艦隊撤往東非海岸。日本海軍一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權,達到日本向西擴張的頂點。
珊瑚海日美海空戰 南進日軍於1942 年2月攻佔澳大利亞軍隊防守的新不列顛島及拉包爾港 。5月初,日軍對索羅門群島中的圖拉吉島和新幾內亞東南重鎮莫爾茲比港發起進攻。5月7日,美國飛機擊沉日本航空母艦1艘。8日上午日 、美艦隊正面對陣,另1艘日本航空母艦受重創,美國1艘航空母艦被炸沉 ,另1艘受創 。這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以來首次受挫,標志著日軍在大洋洲南進勢頭被遏止。
中國戰場局勢 中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對國民政府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汪精衛公開投降日本 ,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日本羽翼下的偽國民政府。中國共產黨提出堅持持久抗戰,反對妥協、投降和分裂的方針,穩定了抗日陣線。1939年,八路軍、新四軍抗擊日軍侵華總兵力的62%,敵後戰場成為抗日戰爭主要戰場。正面戰場1939~1941年秋主要在武漢外圍地區作戰,以後進行了南昌、鄂北豫南和長沙會戰以及南寧和中條山會戰。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隨著戰火的蔓延,經過反法西斯國家一系列雙邊和多邊會談,以美、英、蘇、中諸國為核心的反法西斯國家加強了彼此間的援助和合作。
美國租借法案和英美同盟 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後,美國根據1937年中立法(見美國中立法)宣布中立。1939年11月美國修改中立法,實行現金購貨、運輸自理原則,向交戰國出售武器,有利於擁有海軍優勢的英、法。法國敗降和英國退守英倫三島,美國公眾輿論要求給英國以援助,孤立主義勢力削弱 。1940年9月2 日,美 、英達成美國以50艘舊驅逐艦換取在英屬百慕大群島等 8 個島嶼建立軍事基地的協議。由於英國無力以現款購買軍火,1940年底丘吉爾緊急致函美國總統F.D.羅斯福求援。羅斯福提出以「租借」方式援英 。1941年3月11日 ,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 ,授權總統向與美國安全有重大意義的國家用出售、轉讓、交換或租借等方式提供武器和軍用物資,撥款70億美元用於實施《租借法案》。這意味著美國完全放棄「中立」政策,實際上介入歐洲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英、美開始結成反對德國法西斯同盟。與此同時,美英於1941年1~3月就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達成協議,並據此制定ABC-1計劃。1941年12月 ,美英首腦以代號為阿卡迪亞的華盛頓會議確認先歐後亞的方針。美國在會上提議並起草同法西斯軸心國相對抗的《聯合國家宣言》草案。
蘇英協定和美國援蘇 德蘇戰爭爆發當晚,丘吉爾宣布英國將支援蘇聯和一切反希特勒的國家。7月12日 ,蘇英簽訂在對德戰爭中一致行動的協定,相互承擔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彼此支援和戰斗到底的義務 。8月16日 ,蘇、英簽訂貿易、貸款和支付協定,英國給予蘇聯1000萬英鎊貸款。
1941年6月24日 ,羅斯福總統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 ,包括蘇聯在內,都將得到美國的援助 。8月中旬,美國派往蘇聯的船隊首次啟航。
反法西斯國際聯合的擴大 1941年7月 ,蘇捷 、蘇波簽訂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一致行動協定 。1942年1月29日蘇、英和伊朗三國締結同盟協定。
法國戰敗前夕,C.-A.-M.-J.戴高樂將軍於 1940 年6月17日飛抵倫敦,次日宣布建立自由法國 ,6 月23日宣布成立法國民族委員會。28日,英國正式承認自由法國,並與之結成同盟關系。9月,蘇聯也予以承認。
1941年8月14日,美、英兩國政府首腦公布《大西洋憲章》。這是美英戰時政治聯盟的標志,成為以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對於動員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加強反法西斯聯合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蘇美英莫斯科會議 1941 年9月29日蘇美英三國會議在莫斯科召開。10月1日,三國簽訂議定書 ,規定美 、英兩國從1941年10月~1942年6月每月向蘇聯提供400架飛機、500輛坦克及其他武器裝備;蘇向英、美提供原料。10月30日 ,羅斯福宣布向蘇提供10億美元貸款。11月7日 ,美國把《租借法案》擴大到蘇聯。
聯合國家宣言 經過磋商,1942年1月 ,在華盛頓簽署中、蘇、美、英等26個國家的《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以美、英、蘇、中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並為建立聯合國組織奠定初步基礎。
反法西斯聯盟由防禦到反攻的戰略轉折
美軍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的勝利,英軍1942年11月阿拉曼戰役的勝利 ,以及作為主要標志的蘇軍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表明反法西斯盟國開始從防禦轉向進攻的戰略轉折。
蘇德戰場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勝利是蘇聯衛國戰爭的轉折點,它同時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歷史性轉折。
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2 年11月19日,蘇軍3個方面軍在斯大林格勒開始反攻。在粉碎德軍頓河集團軍群的解圍行動後,1943年1月10日,蘇軍發動圍殲戰。2月2日 ,被圍德軍全部投降或被殲。在持續200天的戰役期間 ,德軍在頓河 、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共損失150萬人 、坦克和強擊火炮3500輛、飛機3000架,遭到發動戰爭以來最大的失敗。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庫爾斯克會戰 1943 年1月蘇軍收復羅斯托夫等地,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 。同年夏,德軍在庫爾斯克南北集結,力圖在此區域粉碎蘇軍主力 ,奪回戰略主動權 。7月12日蘇軍反攻 ,8月23日收復哈爾科夫。在激戰的50天中 ,雙方動用的總兵力達400餘萬人,共出動坦克和自行火炮1.3萬多輛 、作戰飛機近1.2萬架 ,是二次大戰中最大的坦克兵團會戰 。德軍共損失50萬人 、坦克 1500輛、飛機3500餘架 。蘇軍完成了蘇德戰場的根本轉折,從戰略防禦全面轉入戰略反攻階段。
非洲地中海戰場 英軍贏得阿萊曼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非洲戰局。在西線作戰的盟軍獲得戰略主動權。英美盟軍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登陸成功,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並肅清北非德、意侵略軍,隨後盟軍展開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戰役。
阿萊曼戰役 北非意軍在1940年12月 ~ 1941年1月遭到英軍殲滅性打擊 。2月德國非洲軍團由 E.J.E.隆美爾指揮進入北非。1942 年6月21日托布魯克英軍 3.5 萬人向德軍投降。30 日德、意軍隊進抵距埃及亞歷山大港約96千米的阿萊曼 。丘吉爾親赴開羅改組英國中東司令部,B.L.蒙哥馬利出任英第八集團軍司令,於9 月初擊退隆美爾對阿萊曼防線發動的最後一次進攻。10月23日~11月4日 ,英軍進行阿萊曼戰役,共擊斃擊傷和俘獲德意軍5.9萬人 。1943 年1月23日英軍進入的黎波里。至此,共向西追擊2200多千米。

英軍在阿萊曼戰役中俘獲德軍坦克及駕駛員

盟軍登陸西北非 1942年11月8

閱讀全文

與二戰期間美國以多少驅逐艦向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夏季越南為什麼不熱 瀏覽:162
在義大利女生適合什麼職業 瀏覽:420
中國畫的五種傳統畫料分別是什麼 瀏覽:490
如何模仿英國人 瀏覽:254
英國怎麼過元旦的 瀏覽:578
英國到巴西的輪船要多久 瀏覽:953
越南本地在哪裡辦手機卡 瀏覽:551
印度人怎麼撈蝦 瀏覽:20
伊朗油路多少錢 瀏覽:880
中國煙草利潤用於哪裡 瀏覽:111
中國哪裡需要建橋 瀏覽:782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吃義大利面 瀏覽:95
中國今天發射的是什麼 瀏覽:883
美軍在伊朗陣亡多少人 瀏覽:607
美伊朗沖突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瀏覽:224
去越南老街開店需要多少錢 瀏覽:989
印度是怎麼開發市場的 瀏覽:581
英國米6是多少碼 瀏覽:178
義大利冰咖啡叫什麼 瀏覽:813
英國有個橋叫什麼橋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