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的習俗都有哪些
這個問題有意思!
如果是英國的話,禁止宰殺天鵝算不算?
從12世紀開始,泰晤士河以及支流上的野生天鵝都屬於王室財產,宰殺其中任何一隻都是違法的,每年英國王室還會派人清點天鵝的數量。之前,就有留學生因為企圖宰殺食用野生天鵝,導致差點被遣返。
還有搬運大件物品回家犯法。
在倫敦,根據1839年倫敦警察廳法案第54條例規定:在人行道上滾動或者搬動任何木桶,缸,梯子,木板,海報等大型物品,屬於違法行為(從路邊手推車或者馬車上下搬運之類物品除外)最大限度罰款£500,但該條例僅適合於倫敦。
聽我們以前回來的一位留學生說,還有禁止在公共場合唱生日歌……
由於版權問題,法律規定不可以在公共場合給朋友唱生日快樂歌,否則將不得不付費。
還有什麼好玩的暫時想不起來了,大家想到什麼都來說說哈~~我也很好奇的說!
㈡ 英國人真的不會做飯嗎
其實不是不會做飯,是因為英國的食品非常的單一,主要口糧就是土豆。台灣有一家,嫁到台灣的英國女士開的英式餐館,只有炸薯條和土豆泥...培根...魚肉布丁...
英國是屬於西歐各國其中之一,它的地理位置於歐陸西側的大西洋上,其緯度在50度以北,因受北大西洋洋流的調節及西風終年的吹拂,成為冬暖夏涼,終年有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發展有:栽種飼料作物及牧草,並發展酪農業,但是,由於其本身的食糧及畜牧產品均不足以自給,
需要依賴進口,因此,使其在料理烹調上多少都受到外來資訊的響影。不過,英國本身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所以他們在料理上多少還是保留了原有的傳統飲食習慣及烹調技於巧。
英國人一般較喜愛的烹飪方式有:燴、燒烤、煎和油炸。對肉類、海鮮、野味的烹調均有獨到的方式;然而,他們對牛肉類方面又有特別的偏好,如燒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時不僅附上時令的蔬菜、烤洋芋,還會在牛排上加上少許的芥茉醬;在佐料的使用上則喜好奶油及酒類;在香料上則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鮮香料。
較為人知的英國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魚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雞(CHICKEN A LAKING)等。英國人喜歡狩獵,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獵期中,就有許多的飯店或餐廳會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雞(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調。而一般烹調野味時,均採用些杜松子或漿果及酒,此做法是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英國人對早餐非常講究!英國餐館中所供應的餐點種類繁多,有果汁、水果、蛋類、肉類、麥粥類、麵包、果醬及咖啡等。 時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傳來自於英國,其較知名的有維多莉亞式VICTORIAN STYLE),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包括各式小點、松糕、水果撻(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對英國人來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們選擇的用餐時間通常較晚,而且都是邊吃邊喝邊聊,以促進用餐人之間的情誼,可想見他們是屬於極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頓晚餐對他們來說可能要花上好幾個鍾頭!
蘇格蘭威士忌或琴酒都是這些眾有皆知的酒均來自於它。在英國當地,會有許多愛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個產酒國家。英國人在飲酒上的花費比起其它的支出還來的多。
英國傳統食物只有在酒吧(Pub)里最容易找到,最具代表性的餐點有烤牛肉配約克熱布丁(Yorkshire Pudding),以及牛排腎臟派(Steak&Kidney Pie),蘇格蘭熏鮭魚,還有各式濃淡啤酒及果酒、各式甜酒及威士忌、各式芝士等。
英式下午茶當然也是經典體驗,Scones加上果醬式配茶的主角,找個古典小館坐坐,享受一下英國人累積了幾世紀的飲茶傳統。
㈢ 英國人一日三餐吃什麼呢
我想我能幫你回答這個問題。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在一家餐館的廚房裡學習烹飪。我在廣告公司工作了15年,主要是研究食品品牌,研究英國家庭如何購物、烹飪和飲食。然後,我成立了自己的食品零售公司,為倫敦飢餓的上班族提供食品。我喜歡的食物。
典型家庭飲食(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
早餐:
麥片配牛奶或吐司和果醬/馬麥醬。咖啡或茶。兒童喝橙汁或牛奶。臘八粥在冬天很受歡迎,通常上面放上糖、水果,有時還會加果醬。蘋果或香蕉也是很受歡迎的早餐。一頓豐盛的英式早餐通常只是偶爾的享受。就我個人而言,只有有客人在我家過夜,我才會做地道的英語菜。
英國人經常吃很多不同的東西,英國文化非常善於吸收其他文化的食物。由於與世界各地的歷史有聯系,普通家庭將會吃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食物。
我住的小鎮有大約65000人,有餐館提供英國、中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義大利、披薩、土耳其、法國、「現代歐洲」、西班牙、希臘、墨西哥、美國熏蒸室、美式漢堡、義大利、中東和黎巴嫩食物以及一家法國/印度融合餐廳。還有街邊的小攤賣秘魯菜、海鮮飯、牙買加菜和其他一些我不記得了。去倫敦,半個小時的路程,你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食物。
㈣ 美國人做菜比英國人做的還難吃, 真的嗎
美國人天天都牛奶麵包的,吃的比我們要好很多,法官天朝的奶業。
㈤ 英國人的吃飯舉止
必須的英式餐桌禮儀
在異國用餐並不代表只要看得懂菜單就可以了!好的餐桌禮儀意味著懂得該說什麼及該怎麼做。為了避免最後你egg on your face (表現的很傻),請看這些有用的餐桌禮儀竅門。
Saying Grace是一些家庭用餐前習慣性的宗教儀式,即對食物表示感謝。如果恰巧遇上這樣的情況,你應該低下頭表示尊重,並等到祈禱結束才開始用餐。 家裡會有一個人先say Grace,然後所有的人一起跟著說'Amen'。
用餐中,如果你需要離開餐桌去洗手間,只要說"Please excuse me for a moment."如果要接電話的話,你也得這么說。你可以把你的手機調到靜音狀態,但更禮貌的做法就是索性把它關掉。
potluck dinner是一種每位客人都帶一個菜或是一種飲料與大家分享的用餐方式。短語'to take potluck'的意思是冒險或接受任何可能得到的事物,因此這樣的用餐方式總是顯得非常的有趣因為沒人能事先預測他們會吃到些什麼!這還是在家准備一份特別的菜餚的好時機。
Slurping(用嘴發出『嘖嘖』聲)是無論如何你都應該避免發生的情況!特別小心不要在喝湯和吃面的時候slurp !
在說英語的國家中,cutlery指的是knives,forks 和spoons(餐具)。有時每個人都可能對該使用哪種餐具產生疑惑。基本的規則即是從外至里使用餐具(朝著你的盤子方向)。
即使你已經吃的很多了,主人常常還是會客氣要你吃更多的食物。如果你真的是吃飽了,就可以說"Thank you, but I really couldn't eat another bite"或"I'm stuffed!",是一種表示『非常飽了』的非正式說法。
通過'closing' your knife and fork暗示你已經吃完了,(把刀叉並攏放在盤子上)。你可以說 "What a delicious meal! Thank you so much."來表示你的感謝。請等所有的人都吃完了才離開餐桌。
伸長了手拿桌子另一邊上的東西會被別人認為非常的粗魯。如果你需要鹽的話,或你想要不在你邊上食物的話,你就可以說"Please pass the ...".
最後,請別太擔心每個小細節了。現如今,禮儀更著重的是顯示出高雅及姿勢。如果有任何的疑惑,那就看看你的鄰桌找些線索!
吃麵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麵包盤子「舔」得很乾凈,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麵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是雅觀的作法
㈥ 古代人怎麼生火做飯
古代人怎麼生火做飯的呢?下面就跟著我來一探究竟吧!
古代人怎麼生火做飯
人類用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北京人時期,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最早的人類用火遺址,這是 中外史學家公認的人類最早使用火的證明,此外,山西芮城180萬年前的遺址和陝西藍田80萬年前的遺址都有人類用火的記錄。
中國人最早用火,也使得東亞這片土地上的民族率先走出黑暗,走向文明世界,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獨領風騷數千年,不僅影響了周邊國家,也影響了世界的文明進程。當然,對於火的崇拜,中國人也有自己的方式,中國人利用火來烹飪出美味的食物,在保留火種上也有自己的獨到方式。
對於火這種神聖卻又特殊的物體,保存其實是件麻煩的事情,它是好東西也是危險的東西。總不可能隨時帶著個火把,這樣很容易引火燒身,還有可能被雨水澆滅,關鍵是還影響正常生活。而鑽木取火又太麻煩,於是我們中國人就發明了最早的引火設備——火摺子,這應該是最早的火柴了吧。
火摺子
火摺子,又叫火摺子,是一種小巧又方便的生火設備,和火鐮子、火石、火摺子是一套,武俠劇中,古人經常會從腰帶中取出一根棍子,經過一系列動作後,吹一下,然後就會生出小火苗了,這個就是火摺子。其實,同時代還有另外一種生火器具叫火寸條,不過它的使用率似乎沒火摺子高,可能是火摺子使用方便吧。較好的火摺子的紙製作方法是以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的。最後折成長扁筒或擰為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里,用時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適合封建時代的有錢人家和帝王。
但是一般的火摺子的紙只是普通未打孔的紙錢(燒給死人的錢紙)也可是草紙。製作時把紙裁成比竹筒還長的長度來剪下來,在捲起來,松緊度適中,捲成於竹筒內般粗大小,最後插進竹筒里。然後點燃,並蓋住通風的蓋子。到需要用時,把蓋子拔掉,然後對著火摺子輕輕吹,當然要吹的有技巧才行。
1·把一張廢報紙揉皺,揉的越皺越好 。
2·鋪平揉皺的報紙。
3·捲起報紙,松緊度適中 。
4·點燃。” 最後火摺子製成了!
火摺子最早的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公元577年,也就是北齊滅亡的那一年,北齊宮中某位宮女發明了這一種神物,但還是沒能改變北齊亡國的命運。後來過了幾百年據說被馬可波羅傳播到了歐洲,然後一個英國人利用樹膠和水製成了膏狀的硫化銻和氯化鉀,塗在火柴梗上並夾在砂紙上拉動便產生火,發明了現在的火柴,被稱為“洋火”。所以這專利權嚴格來說應該是那個北齊王宮宮女的。不過現在也是沒有對症了。
既然火柴在南北時期才發明,那麼前人是怎樣生火呢?古人是利用兩根木枝互相摩擦而生火,繼後使用打火石及鐵片,但生火需時比較長,需要一、兩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