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使用大量童工的後果
英國的工廠法是限制工廠勞動時間並實行其它勞動保護措施的強制性法規。工廠法中有關童工的規定,對童工的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工業資本家對工人進行殘酷的剝削。他們大量使用廉價的童工,並使童工的勞動時間長達10~14小時以上,嚴重摧殘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在工人階級的長期斗爭下,1819~1867年英國議會被迫通過的一些工廠法,條文的重點之一是再次提出限制童工的勞動時間。1833年的工廠法規定,禁止僱用 9歲以下的兒童做工,並把 9~13歲童工每天的勞動時間限制為8 小時。1844年後的工廠法把13歲以下兒童的勞動時間降至 6小時半。勞動時間的減少,為工廠兒童爭得了受教育的可能性。
工廠法中列有教育條款。1833年的工廠法規定,所有13歲以下在紡織工廠勞動的兒童每天要受 2小時的義務教育,廠主如僱用沒有廠醫的年齡證明書和教師的入學證明書的兒童,就得受罰。兒童每個星期一早晨要提交入學證明書,證明他在上周的6天中每天入學至少2小時。由於國教會與非國教會派對工廠學校的爭奪,1844年的工廠法刪去了有關宗教教學的內容,規定 8~13歲的童工每周必須在校學習6個半天或3個整天,否則僱主不得使用兒童勞動。1867年起,工廠法從紡織廠擴大到其他工廠普遍實施。英國工廠法的教育條款,整個說來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它規定參加工廠勞動的兒童必須受初等教育,這對於工人階級還是比較有利的。
英國議會雖然通過了工廠法,但沒有確保實施工廠法的有效措施,因而工廠法教育條款規定的義務教育大部分徒有其名。工廠主使用種種方法迴避和反對這個法規。廠辦學校設備簡陋,缺乏書籍和教具,僱用的教師往往水平很差。有的甚至把兒童的入學時間分散,隨便湊夠學時了事。工廠主只要兒童每周能交出有教師簽字的入學證明書就完事,因此,工廠法不可能解決普及教育問題。直到《1870年初等教育法》通過以後,普及初等教育才得以在英國逐步實現
B. 概括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使用童工勞動的主要特點
童工價廉且易於管理。
1、機器的發明和應用,簡化了勞動工序,節省了人的體力,使兒童勞動成為可能。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勞動主要靠體力和熟練的技術來完成。應用機器後,對勞動者的體力和熟練技術要求不再那麼嚴格,特別是在紡織業部門中,無論是方或者是織,主要是接斷頭。做這種工作並不需要什麼力氣,但卻要求手指靈活。因此,女人與小孩子做這種工作較之成年男子更合適。
2、一般說來,童工到工廠做工多數都是以學徒身份去的。工廠主只給童工吃住就可以了。至於那些不住在工廠里的童工,就給他們很少的工資。
在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上許多地方的許多兒童,如同成人一般地從事各種勞務,如農場之勞作等;而在英國工業革命之前期,工廠與礦場亦曾大量地使用、剝削童工,直到後來英國政府制定《工廠法》等相關法令,才使英國童工之剝削與使用逐漸得到制止。
英國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因此,英國工業革命不僅對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以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C. 英國工人斗爭採取的方式,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
方式:政治性的斗爭,此時的工人運動絕大多數採取暴力的方式
原因:這是由於工人毫無政治權利造成的。他們很自然地認為,自己的悲慘處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享受作為公民應該具有的權利,在沒有選舉權的情況下,就不可能有自己的代表進入國會,在立法機構中無人替工人說話。所以斗爭的政治性一般都很明顯。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剛剛替代手工勞動.從手工工場向工廠制的過渡在迅速地進行著。但是,經濟狀況演變的過程畢竟不會出現「一刀切」現象,新舊交替、處處可見傳統痕跡的情況是必然的,而且十分普遍。這其中就包含著資產階級的剝削方式和慣用的手段。那時他們基本上沿用了以剝削絕對剩餘價值為主的做法,即採用增加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壓低工資、僱傭童工女工、使用工頭監督工人等等暴虐的手段。從經濟學上來說,這就是用人為的辦法強行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延長剩餘勞動時間。所謂必要勞動時間,就是收回投入、保住成本所需的時間。餘下的就是剩餘勞動時間,創造出的財富都屬於剩餘價值,也就是資產階級剝削到的部分。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人的生活狀況非常悲慘。收入極低、食不果腹,居住條件更是令人無法忍受。工人胸中積下了非常強烈的不滿與憤恨。
經濟方面的這一情景.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政治上的狀況。一方面,當時資產階級還沒有科學管理企業的觀念,仍以強制命令的辦法指揮生產和管制工人。反映到政治上,他們就更傾向於保留君主制,只是在萬不得已的非常形勢下才接受共和制.而且在時間上都很短促。也就是說,民主管理的意識並不很強,倒是對壓制性的傳統政策更加習慣些。另外,工業革命中崛起的工業資產階級一時還不能取得優勢地位,除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之外,在各國執掌政權的主要還是金融資產階級以及土地貴族。這些人全然無意而且反對在上層建築領域里進行民主改革。這一切就決定了當時人權的狀況很不如人意。既然連工業資產階級都還處在受壓制的地位.工人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社會地位極端低下,自然更加深了工人胸中的憤怒。他們必定要為爭取政治權利而堅決斗爭。顯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經濟發展的實際程度,決定了那時的社會與政治狀況,從而也決定了工人階級的處境,以及由此引出的工人的心情。
D. 英國皇家海軍的崛起,原因竟是使用「童工」嗎
英國皇家海軍最早可以追溯到10世紀以前,英國國父阿爾弗雷德大帝第一次組織起海上力量來抗擊北歐的維京人海盜,從這時起到13世紀英國的海軍主要用作防禦力量,1340年起運送步兵開始海上作戰。
憑借這些優勢,英國最終成為了世界第一帝國,直到二戰,原來的殖民地小弟取代自己
E. 英國工場手工業的特點及其影響
工場手工業,是資本僱傭勞動者的生產形式。「工場手工業」一詞譯自馬克思所稱Manufaktur,1932年瞿秋白譯為「工廠手工業」,?1945年商務版《德華大詞典》同。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譯《資本論》作「手工製造業」。後馬列著作編譯局譯作「工場手工業」。本文中,「工場手工業」指其經濟性質,具體組織依習慣,如綢廠、布廠、磨坊、油坊、機房、鐵作、木器作等;類稱用「手工廠」。
在英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於毛紡織業。毛紡織業興起之初,其生產組織在城市是行會作坊,在農村是家庭手工業。農村中沒有行會的控制,手工業者的分化比較迅速。商人以各種方式控制分散的生產者,簡單協作很快過渡到手工工場。早在15世紀,分散的手工工場就在英國農村出現了。由商人先到市場上購買羊毛,交給各家紡工紡成毛線,他再收取毛線,分給各家織工織成毛呢,收取成品出售,付給紡工、織工以工資。這時生產分散進行,紡工織工多為農家婦女,她們還保有自己的一點生產資料,資本家的資金還不十分雄厚,沒有集中的廠房設備。當時,北方約克郡的廣大農村,這種手工工場很普遍。
工場手工業的分工創造了新的生產力,同時也成為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的特殊方法。以分工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最初是自發形成的。但是,「一旦它得到一定的鞏固和擴展,它就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有意識的、有計劃的和系統的形式。」這是因為,一方面,工場手工業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勞動組織,「發展了新的、社會的勞動生產力。」另一方面,由於工場手工業分工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獨特創造,是依靠工人的畸形化來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強了資本對勞動的統治,因而它「只是生產相對剩餘價值即靠犧牲工人來加強資本……自行增殖的一種特殊方法」。馬克思精闢地概括了工場手工業分工的兩重作用:「一方面,它表現為社會經濟形成過程中的歷史進步和必要的發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剝削手段。」 工場手工業作為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的手段,這是在古典政治經濟學創立時就在實際上被承認了。「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才產生的,它只是從工場手工業分工的觀點來考察社會分工,把社會分工看成是用同量勞動生產更多商品,從而使商品便宜和加速資本積累的手段。」也就是說,古典政治經濟學在研究分工時,著重於量和交換價值。與此相反,色諾芬、柏拉圖等「古典古代的著作家只注重質和使用價
一)工場手工業對資本增殖價值的局限性 工場手工業對提高勞動生產率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但由於他的基礎是手工勞動,對發展資本主義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充分實現它「所特有的傾向遇到了多方面的障礙。」這是因為:第一,工場手工業雖然把工人分為熟練工人和非熟練工人,但它的技術基礎還是手工業勞動,還需要使用大批的熟練工人,非熟練工人使用的數量仍然十分有限。這就是說,資本家感到他所支付的勞動力價值仍然比較高。第二,工場手工業雖然使有些操作傾向於使用女工和童工,但總的說來,這種傾向由於習慣和男工的反抗而遭到破壞。這就是說,被剝削的工人的范圍還受到限制。第三,雖然工場手工業降低了工人的教育費用,從而降低了勞動力價值,但「較難的局部勞動仍然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甚至在這種學習時間已成為多餘的地方,工人還竭力要把它保留下來。」這就是說,在剝削的程度上也受到某種客觀上的限制。第四,由於手工熟練依然是工場手工業的基礎,工人還未完全附屬於機器,還未完全隸屬於資本,所以資本家不得不經常同工人的不服從行為作斗爭。這就是說,資本對勞動還未建立起絕對的統治地位。 (二)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生產發展的必然性 「工場手工業既不能掌握全部社會生產,也不能根本改造它」。因為它還是以手工勞動的狹隘的技術為基礎的。這種狹隘的技術基礎是代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當新的生產力還未出現並普遍發展時,生產關系要想得到充分發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工場手工業本身的狹隘的技術基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和它自身創造出來的生產需要發生矛盾。」資本主義要從工場手工業階段再向前發展,必須進行技術革命。只有在新的技術基礎上,才能大大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出現了生產勞動工具的工場,生產出許多不同種的勞動工具。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把不同的工具連結起來,逐漸就產生了機器,這就使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階段。機器克服了上述矛盾,但又引起新的矛盾,使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對抗發展到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