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公學為什麼不如以前優秀了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是市場經濟導致的。英國是自由經濟發展制度。十幾年前的留學生較少,且留學生絕大多數是進不了公校的(因為公校是免費的)。英國學生都能享受總體水平相當的教育。私立學校由於學費較貴,雖然師資力量略強,但也不足以吸引大量本地學生。
現在是狀況是,幾十萬的國外留學生湧入英國。導致英國的私立學校招生人數激增。於是市場需要更多的私立學校來滿足需求。但是師資力量不會在短期爆炸式地增長,換句話說就是師資力量幾乎是有限的。於是公立學校的很多優秀老師就被高薪吸引到了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教育水平就拉得很大。由於英國父母也有競爭意識,知道子女也需要高質量的教育來為未來打好基礎。於是很多中薪階層的父母就願意送子女到私立學校讀書來獲取更高質量的教育。這就導致了公立學校缺乏生源。從而學校宣布破產(即便政府扶持公立學校,但由於常年虧損學校也有倒閉的可能)。另一方面,其實學校無非是講究教育質量和名聲。其實英國還是有很多優秀的公立大學,但是總體實力已經不及私立大學。作為家長,給孩子投資教育一般都是願意的。所以,不論是英國本地的學生還是國外留學生都願意到私立學校去就是沖著教育質量和學校的名聲。但是私立大學中也是魚目混珠的,而公立大學也不全是雜牌大學,其中也不乏優秀的大學。打個比方,如果讓你選擇上海的大學或者是內蒙古的大學。你基本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上海。但是上海也有不如內蒙古的大學。只是由於名聲和一些錯覺,人們就一刀切罷了。
綜上所述,英國的公立學校總體的師資水平不如私立學校。其原因就在於英國的教育是服務業的一部分。而服務業是屬於金融管轄范圍。於是這個問題就可以用市場供需來解釋。但是其原因很復雜,我們也不能忽略像政府管理不善導致公立學校倒閉或者政府經費不足等等的因素。
Ⅱ 英國公立學校和其他國家的公立學校有什麼不同
英國的公立學校,由政府出資設立並受到地區政府管理,同時貫徹國家教學大綱的學校。和中國的公立學校一樣,都是按片劃分,每間都輻射一個區域,即學區。
至於英國公立學校和其他國家公立學校的區別,我分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首先,稱呼上不一樣。英國的公立學校統稱為state school,但有些國家的公立學校叫public school。而public school在英國是公學,屬於私立學校的一個分支。
其次,英國公立學校的老師都屬於公務員(PS:在英國公務員是指中央政府系統非選舉產生及非政治任命的事務官,與中公務員有本質的區別),薪酬標准統一,不收任何學費。
大部分的英國公立學校都是不用考試學生直接入讀的,公立學校的生源也大多來自於學校周邊的普通家庭;但也有一些比較好的公立學校需要學生參加考試,通過考試後才能入學,一般這些公立學校都是文法學校。
和美國不一樣的是,雖然通常來說大部分英國公立學校是沒有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的,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開始向政府申請招收國際學生(A-level),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國際學生的學費對於學校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學校可以利用這筆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2、 學校希望招收一些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特別是成績優異的國際學生,他們覺得這些學生的加入會促進本國學生的成長、進步。
因此英國公立學校對國際學生的語言要求比較高,需要學生提供6分以上的雅思成績,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否則學生很難融入英國當地的學習生活。
以上是英國公立學校的一些情況,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Ⅲ 英國文化好受歡迎,這種文化有什麼特性
可以說,在高傲而冷漠、保守而矜持的外表下,英國人是很重禮的。講究禮貌,注重語言、行為、著裝等諸多方面的修養和教養是英國人的主要特點之一。
與之不同的是,在美國等級觀念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更多的是根據你的工作和收入決定的.
Ⅳ 英國四大公學
英國的公學被稱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為它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又保留了許多傳統,直到今天。公學的英文原文是「Public school」,意指類似公共學院的意思,而不是我們可能經常誤解的在國內的公立學校;其實,英國的私立中學被稱為「公學」。英國的公學被稱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為它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又保留了許多傳統,直到今天。
英國私立學校共有2600多所,其中100多所因有著幾百年歷史,課程設置保持注重古典、人文、體育等精英式教育,大部分畢業生都進入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頂尖學府,學費昂貴且極少提供獎學金,因而被稱為公學。
Ⅳ 英國公學的介紹
英國的公學被稱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為它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又保留了許多傳統,直到今天。最早的文徹斯特公學是1382年創建的,「九大公學」中最著名的伊頓公學成立於1440年。至今英國仍有一百多所公學存在。公學是貴族化了的文法中學,是專門為名門貴族服務的私立學校。「保持自己的個性」是公學和它的每一個學生篤守的信條。因此,公學從古到今始終保持著一些顯示自己「高傲」地位的特徵。
Ⅵ 英國的私立中學,為什麼被稱做「公學」
英國公學產生的背景是這樣的:1348-1349年,英格蘭爆發了一場黑死病,造成了英國人口銳減,其中牧師的死亡率很高。這場災難的直接後果就是英國牧師及其後繼者嚴重缺乏,為此英格蘭許多地方新建了一些文法學校,其中包括了重要的英國公學。1382年由英格蘭主教和政治家威廉•威克漢姆創辦的溫徹斯特學院(Winchester College)被普遍認為是最早的公學。它不依附於任何形式的宗教機構獨立存在,「它為自己的目的而存在,以自己為中心,自己管理自己」。
1440年由亨利六世創辦了英國乃至歐洲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學校——伊頓公學。16-17世紀,英國公學的數量大大增加。據史料記載,1588年,伊麗莎白女王在位時建立公學51所,到1603年發展到280所,到了1700年更是增加到400所。
公立學校顧名思義,是由政府和納稅人資助的免費學校。
英國絕大多數的學校都是公立學校,大概93%的英國學生是去公立學校讀書的。
公立學校的入學是不需要考試的(comprehensive),學生的入學是根據學區劃分,這個和中國一樣。
英國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公立學校,自然這些學校學區的學區房房價就水漲船高。
公立學校近幾年的資金非常緊張,造成很多老師的流失。
公學和私校的根本性質是一樣的,學校的資金來源不是來自納稅人,而是像一間公司一樣獨立運作,自負盈虧,由學校自己的理事會負責運營。
而公立學校和文法學校,則是由政府提供資金,由政府監督控制。
這里值得提出的是,所有的這些學校都享有慈善機構的特權,不屬於盈利機構,不用繳付增值稅。
那麼公學和私校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國內很多習慣把公學叫做貴族學校,這有一定的依據。
根本上來說,公學和私校的定義是一樣的,公學就是私校,私校就是公學。
但是在習慣上,公學的稱謂留給了英國2000多所私校的頂尖的那幾所。
這個歷史由來,首先來自於1861年成立的克萊登協會,Clarendon Commission, 這個協會成立的初衷是考察當時英國最著名的9所私立學校:包括聖保羅公學、商人泰勒學校、溫徹斯特公學、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拉格比學校、什魯斯伯里學校、切特豪斯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英國9大公學的由來。其中的聖保羅公學和商人泰勒公學後來被排除在這次考察之外,所以也可以說7大公學。
幾年之後,這個名單加上聖保羅公學、商人泰勒公學擴大到27所。另外的18所學校是:貝德福德中學,布萊頓公學,切爾滕納姆學院,基督公學,克里夫頓學校,多佛學院,德威學院,赫利伯瑞帝國學院,蘭西學院,莫爾文學院,莫爾伯勒學校,拉德利中學,萊普頓學校,羅薩爾學校,謝伯恩學校,湯布里奇公學,阿賓漢姆學校,威靈頓公學。
以上就是公學的情況,這些公學傳統招生都比較嚴格,需要考試,還需要考察父母的背景。
雖然現在英國社會在鼓勵這些學校全面招收各個社會背景的學生,但是傳統的觀念任然根深蒂固。
除了公學的所有其它私立學校,我們簡稱為私校。(英倫雲小學)
Ⅶ 英國留學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有什麼區別
英國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學生進入到公立學校(state school run by the government)讀書,剩下的百分之七便就讀於私立學校,我們叫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或者Independent School,而私立學校又被分成兩大類,第一種叫Boarding School,另外一種則被稱作Day School,可以理解寄宿與走讀的區別。
英國的Public School其實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是不對公眾所開放的,後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逐漸向百姓開放。所以第一批對公眾開放的學校就變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公學。
最早成立的公學是Winchester College,當今九大公學之一,但當時卻並沒有九大公學這個概念,例如最早開放的一批公學Eton,Harrow等等都是屬於Boarding School,所以大多數有名的公學其實都是寄宿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