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征服世界的大英帝國,為何不徹底吞並它的殖民地
近代的大英帝國,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將影響力和勢力范圍覆蓋至全球的帝國,所謂的文化輸出,一直停留在較淺層面,只需要在上層建立統治即可,對基層並不過多干預,甚至哪怕是在上層,它也很少追求絕對的統治地位,甚至都不追求摧毀當地本土政治勢力的統治基礎,而是只要他們臣服,願意跟自己合作,便就滿足。總而言之,英國的殖民,更注重於攫取現實物質利益,而對土地征服興趣缺缺。
如果英國是個政治型國家,這個可能倒還可以。畢竟政治型國家,他拓土開疆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壯大國家版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政治型國家願意同化被征服地區的民眾,賦予他們與本部居民差不多的地位和待遇,讓他們成為自己國家的一份子。
Ⅱ 歷史上的英國,為什麼不效仿俄國將殖民地變成領土
英國是近代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但是英國並沒有把這些殖民地變為自己的領土一部分,這一點和沙俄是有點區別的。
歷史上的英國,為什麼不效仿俄國將殖民地變成領土?
當然了,像英國周邊的愛爾蘭島其實就是英國的殖民地,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愛爾蘭爆發了民族起義,獨立了罷了。但是愛爾蘭島北部那些被英國移民所佔據,受英國文化較深的地方,並沒有獨立,仍然屬於英國的一部分。
Ⅲ 英國當初最強大的時候也只能夠殖民,為何不選擇佔領
英國當初選擇殖民也是想要開拓海外市場,想要發展經濟,想要更多的貨幣,不選擇佔領也是因為可能當時實力還不足以統治很多的國家,因此選擇殖民開拓市場也是十分聰明的舉措。
在歷史上,英國曾殖民了挺多地方,當時英國正處於發展階段,急需要許多的資源,於是採取殖民更為方便,不僅可以掠奪資源為己用,而且還開拓了市場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英國是一個靠海的地方,他們生產力的擴大,迫切需要開辟海外殖民地以傾銷產品和掠奪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
而佔領顯得比較的強勢,不是說隨隨便便都可以佔領的,同時也還要考慮自己的軍事實力以及佔領之後的發展實力,也要考慮是否佔領?
Ⅳ 二戰時英國為什麼放棄殖民地變成世界第一大國的機會
近代史中的英國很多人都知道,一提出大英帝國就自然想到「日不落帝國」,為什麼有這樣的稱號,就是當年英國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這也是大英帝國但年稱霸全球的基礎。
英國殖民地指的是從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期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
通常講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以及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系統不復存在。也是英國衰落的原因。
此時有人想過為什麼當年英國不把自己的殖民地變成自己的國土,那樣英國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了嗎?當年的大英帝國是一個以英國為中心的全球性帝國,在20世紀初的鼎盛時期,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千米(本土面積僅僅二十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可見這樣的國家絕對是超級大國。
英國與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國家不一樣,殖民地都是屬於貿易性殖民而不是掠奪性殖民。簡單來說就是把殖民地當作原材料采購地和工業產品傾銷地,而不是像西班牙那樣掠奪式地剝削當地資源。所以大英帝國全是半個商業帝國,並不是以擴張領土為第一目的。
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而英國恰恰是從這個商業利益出發建立的自己殖民地。
再者,二戰時為了得到美國的支持,放棄了與殖民地之間的最惠國待遇(美帝獅子大開口),間接地肢解了大英帝國的貿易地位,使得英國再也沒有多餘的精力與金錢來維持龐大的領土(失去了最惠國待遇龐大的殖民地也失去了意義),失去經濟支持的大英帝國,殖民地成為領土更是沒有能力維持了。
此外還有就是,對於英國這樣的民主國家來說,把殖民地變成本土的組成部分,那就意味著殖民地居民從法律上應該享有與英國公民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包括投票選舉和自由遷徙的權利,這對於英國政府來說顯然是不劃算的,英國人對此也不會贊同,而且英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在交通和通訊並不便捷的時代,把它們納入到本國版圖也是不現實的,那樣的話英國議會恐怕開一次會都不容易,因為代表沒有到齊。而作為殖民地處置既可以從中獲取利益,又不必承擔很大的義務。
與俄國對比,英國的情況就更明了,對於俄國這樣的專制帝國來說,確實是把殖民地納入本國版圖,許多人都以為俄國沒有殖民地,其實俄國占據的殖民地並不亞於西方列強,只不過由於這些殖民地都與本土接壤,所以都被納入到帝國版圖內。由於俄國的專制體制,本國公民也沒有多少權利,所以殖民地居民自然也享受不到什麼權利,納入進來成本很低。
正是這樣的原因,大英帝國最後放棄了殖民地,像英國這樣的法國,其它國家也面臨英國同樣的問題,最後也都放棄了殖民地,如果當年不放棄殖民地,可能今天的歐洲強國與殖民地平分財富,估計歐洲也成為很窮的地方。
Ⅳ 為何英國在二戰後幾乎放棄了所有海外殖民地
因為二戰發生以後,英國的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陷入了衰退,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再對這些殖民地控制下去了,而且當時各地的民族意識漸漸開始加強,每個地方的獨立浪潮也是一波一波的,英國如果不讓他們獨立的話,最後拖垮的也是自己國家的經濟,所以英國這么做也是沒辦法了。
所以這個時候英國人知道,如果不讓這些殖民地獨立,那麼英國必然要付出嚴重的代價,比如說讓國家經濟拖累越來越厲害,所以英國在當時這種情況,已經無法維持對這么多的殖民地統治,只能選擇放棄這些海外殖民地,不然自己本國的經濟也要被殖民地給拖垮了,而且這些殖民地的反抗還非常的強烈,就連美國和蘇聯也在支持各地獨立,英國這個時候也是沒辦法了。Ⅵ 英國為什麼逐漸放棄殖民地
英國放棄殖民地的原因:
一、英屬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英國在殖民地的瘋狂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初,世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英國殖民者受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激烈抗爭,英國的殖民統治日趨瓦解。
二、經濟危機的影響
1947年的經濟危機迫使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工黨政府放棄繼續維護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接受美國的崛起。英國也必須處理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扭曲的關系至今沒有完全解決。無力繼續經營殖民統治。
三、兩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英國實力
在1940年納粹德國進攻英國本土時雖然英軍奮力抵抗將德軍擊退,但德國空軍之後持續不斷的轟炸倫敦等英國主要城市也給英國經濟造成不小的打擊,納粹德國在1940年至1945年間佔領了英國皇家屬地海峽群島。
至1945年德國投降前英國的戰爭物資基本全部依賴加拿大和美國,造成二戰結束後英國經濟對美依賴度增加。世界大戰造成英國國力衰退,各自治領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決策權,1942年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柯廷(John Curtin)史無前例地下令將駐扎在英屬緬甸的澳大利亞士兵調回參加保衛澳大利亞的戰斗。
四、二戰後世界去殖民化運動興起
在加勒比、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戰後的非殖民化運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而英國幾乎從未試圖抵制這股浪潮。
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這是印度國大黨長達40年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勝利,英國從此失去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但是印度的獨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代價的,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互相的內斗,但也因此導致印巴關系長期緊張。印度獨立後世界范圍內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大英帝國開始瓦解。
1948年緬甸也獲得獨立,並選擇不加入英聯邦;之後又有斯里蘭卡(1948年)和馬來亞(1957年)的獨立。1948年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以色列建國。還有眾多原英國殖民地國家相繼獨立。
(6)英國為什麼不將殖民地佔有擴展閱讀
現今英國的發展狀況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零售、旅遊和商業服務等,是英經濟的支柱產業,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服務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2012年英服務貿易總額3058.5億英鎊,約合4863億美元。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旅遊業收入居世界第五位,僅次於美國、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從業人員約270萬,占就業人口的9.1%。2012年來英遊客達3108萬人次,收入達186億英鎊,約合295億美元。
Ⅶ 英國為什麼放棄了對所有殖民地的統治
英國為放棄對所有殖民地的統治,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是整個國際大環境的趨勢使然。在和平年代,有聯合國安理會這樣的組織,就不會容許侵略的發生。任何國家只要是被侵佔的,都可以申請獨立,脫離殖民地的統治。所以英國不敢逆著這種趨勢來,只好放手。
第二點是英國已經在殖民地上撈到了足夠的好處,所以即便心有不甘,也會退出。這就是所謂的見好就收,否則可能吃進去的東西還需要吐出來。
Ⅷ 為什麼當年英國不把它的殖民地變為它的國土
對於英國這樣的民主國家來說,把殖民地變成本土的組成部分,那就意味著殖民地居民從法律上應該享有與英國公民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包括投票選舉和自由遷徙的權利,這對於英國政府來說顯然是不劃算的,英國人對此也不會贊同,而且英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在交通和通訊並不便捷的時代,把它們納入到本國版圖也是不現實的,那樣的話英國議會恐怕開一次會都不容易,因為代表沒有到齊。而作為殖民地處置既可以從中獲取利益,又不必承擔很大的義務。
對於俄國這樣的專制帝國來說,確實是把殖民地納入本國版圖,許多人都以為俄國沒有殖民地,其實俄國占據的殖民地並不亞於西方列強,只不過由於這些殖民地都與本土接壤,所以都被納入到帝國版圖內。由於俄國的專制體制,本國公民也沒有多少權利,所以殖民地居民自然也享受不到什麼權利,納入進來成本很低。
Ⅸ 為什麼當時很強的英國都是租借 或者殖民別的國家,而不是直接佔有
直接統治的成本和風險太高,已經超出了直接統治所能獲得的預期收益。
所以英國最擅長的一招就是扶持代理人代行殖民統治。尤其是扶持殖民地的弱勢民族壓制主體民族,故意製造矛盾和仇恨,而自己作為一個調解人和仲裁人的角色出現。